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8W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多篇】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 篇一

每年公曆1月5日至1月7日之間,太陽位代到達黃經285度,為小寒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因小寒後幾日才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氣,又因小寒與夏季的小署相對應,故名“小”而“寒”。

民間諺語“九九歌”最早見於南北朝,它少則五句,多則九句以上,可以算是諺語中的篇幅之最。“九九”始於冬至,自這天開始,逢“九”為一時段,前後共九個時段。“九九歌”以人們對寒冷的感覺以及相應的物候現象,描述不同時段的氣候變化。民間説法,叫“提冬數九”。九九八十一天數完,冬天已經遠去,陽光明媚的春季,也就在我們的身邊了。把這麼多的“九”連到一起,嚴格意義上,它已經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諺語謠。

我國古代相對有影響的“九九歌”,出自明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劉侗曾在北京燕遊五年,訪遍北京的山川園林、名勝古蹟,以及民間最底層的種。種時尚習俗。後又花六年時間,將這些材料整理成書。按現在的話,劉侗是一位博學的大民俗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民間文藝工作者。《帝京景物略》記載的“九九歌”,流傳時間是明朝萬曆年間,流傳地點是北京及周邊地區。

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咽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

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才要伸腳睡,蚊蟲蛇蚤出。

“冷在九,熱在伏。”同樣是冷,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冷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流傳於各地“九九歌”,就或多或少表現出了這種南北氣候的差異:

一九二九,冰上行走;

三九四九,掩門叫狗;

五九六九,袖內拱手;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江淮地區)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開河,八、九雁來;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黃河中下游)

從不同地區的“九九歌”看,最冷的天氣,都在三九、四九之間。在北方,“三九四九凍死狗”,雖有些誇張,但相差也不會太遠。但在江蘇一些地區,“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滿街遊”,與北方有明顯温度差異。同是中國,南北氣温相差如此之大,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季節。

節氣養生

小寒節氣到來,正值三九天前後最寒冷時刻。每年的1月5日左右臨來小寒節氣,小寒節氣寒風瑟瑟,動物越冬萬物休止。我們也注意添加厚實的衣服。所以小寒節氣到來,養生要注意哪些呢?

1、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運動宜在日出後

小寒正處於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於激動,保持心態樂觀,莫要勞神憂事。

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可選擇《遵生八箋》裏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時至凌晨3時,正坐,一隻手抱住腳,另一隻手抱腿朝頭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3、飲食應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節日習俗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鍛<>煉俗話説,“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裏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飯裏面吃。

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温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津: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釐米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那時候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彌補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 篇二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叁個節氣,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以國曆來説,「小寒」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但是在二十四節氣中,一年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立春將在2月4日左右到來。

過完「冬至」後,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走到節氣小寒。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温冷暖變化的節氣。《歷書》記載:「鬥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俗諺説「小寒大冷人馬安」,意思是:冬至過後,天氣應該要再冷一點,這樣才符合季節變化,人畜才會平安無災。小寒到大寒之間通常是氣温最低的時間。

古代將小寒分為叁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叁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喜鵲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叁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覺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氣 篇三

今天,是1月5日,每年的這一天前後都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正值“三九”前後,有些地區氣温到達零下,下起了雪,結起了冰霜,正如《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所説:“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意思是小寒已經很冷,小寒和大寒一般都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了小寒就要走進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三九天了,手套、耳罩、帽子不離身。

儘管是寒冷的三九天,但人們的心情都被即將來臨的春節染上了幾分熱情,詩人為寫春聯不停練字習作,不知不覺中留下了千古名篇:如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火怨綠看。”陸游的《重九後風雨不止遂作小寒》:“夜長稚了添書課,霜近衰翁憶醉鄉。盡道吳中時節晚,菊花也有一支黃。”等優美詩句。

小寒被古人分為三候,初候雁北飛,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抅雊,説的是前五天在南方的大雁,準備向北飛;過五天,喜鵲開始建造巢穴,為繁殖後代做準備;後五天野雞為了求偶而頻繁地鳴叫。

小寒裏還有許多習俗如喝臘八粥,臘八粥的原料有黃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喝起來身上熱乎乎的美味迷人。喝臘八粥主要是為慶祝當年五穀豐登,祈求來年事事如意。

小寒下雪,就要賞雪,我們一家就來到了嵐皋縣四季鎮,開車上山,一路踏雪那有節奏的`聲音成了這寂靜裏的一部樂曲,走進深山,雪厚得沒過小腿,樹上、地上、車上、草上、房子上都鋪上了雪,在陽光的照耀下好像嵌上了銀邊,一切都是白的,就連那天空和太陽也染上了微微白光,好一派雪景!

大自然是美的,讓我們不侷限於書本,而去大自然放放身心,體驗它的神奇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