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十四節氣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3W

二十四節氣習俗【多篇】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一

白露是24節氣之一,此時氣温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羣鳥養羞。”説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説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浙江温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説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説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二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七年級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

據説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説,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2、吃蓋澆飯

在歷史上,處暑是個社日。社日,要有祭品,這就形成了一個民族食俗:蓋澆飯。米飯放上代表五行的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的菜,於是在米飯上蓋上胡蘿蔔、雞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蓋上勾芡的雞肉做的菜。

3、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着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同時,處暑之後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能促進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儘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鹼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其實大自然早已幫我們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出品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干果、豆類、海產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

4、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站長統計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着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5、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説,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xx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因為這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魚羣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6、潑水降温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温的習俗。

處暑養生:早睡早起多果蔬

“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市民常會感到既熱又幹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對於“熱燥天”養生,建議市民多吃新鮮果蔬,尤其是梨子和蓮藕,還可將絲瓜皮、荷葉等用於熬湯。

處暑過後,氣候逐漸變得乾燥,而燥氣傷肺,如果經常食用辛辣油炸類食站長統計品,則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對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儘量少吃油炸、燒烤以及熱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

處暑時節,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作相應調整,儘量早睡早起,以養精蓄鋭。睡覺時還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白天只要室內温度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

此外,處暑後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指數較大,市民不要忽視防曬。在閩南地區,三伏天后的秋後熱更可怕。過去,老百姓家家户户要喝綠豆湯。如今,市民更注重養身之道,不宜暴飲暴食,三餐合理飲食最關鍵。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三

一、登高習俗

如果説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温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二、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後,故名“寒露蜜桃”。

三、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葱、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温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寒露的注意事項

1、足部保暖

常言"寒露腳不露",寒氣是從足部升起的,所以這個時候大家要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人們可以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做能夠使足部的血管擴張,還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的血液循環,這樣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疲勞的效果,還能夠有效地增強自身的抵抗力。

2、適時添衣

在寒露的時候,人們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這個時候氣温會逐漸降低,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會有明顯的降低,此時大家要及時加衣,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預防感冒的效果。多穿衣服是簡單同時也是一種高效的保暖方式。

3、多喝熱水

人們要常喝熱水,特別是在寒露的時候,此時天氣非常乾燥,大家可以通過為身體喝熱水補充需要的水分。也可以適當的喝一些淡鹽水,這樣能去起到非常好的清理腸道的效果,喝水還可以排除自身體內的毒素,能夠有效的改善秋燥的問題。

4、規律睡眠

寒露節氣已經逐步步入冬天,早晚温差比較大,白晝時間也會縮短,大家一定要注意,養成一個規律作息的好習慣,千萬不要長期熬夜,寒露節氣長期熬夜可能會增加自身出現內分泌失調問題的機率,還可能導致自身出現陽氣不足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到自身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後果非常嚴重。

5、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6、調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7、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寒露節氣需要注意什麼

一、忌無病亂補

我們有些人會認為吃一些補身體的東西就對身體一定有好處,但其實這句話是片面的。我們在沒有病的情況下,還是不要亂補為好,既浪費錢,又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對身體還會造成損害。所以切忌無病亂補。

二、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用膳應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lZl幹,口苦,口臭,大便於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蔘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四、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昧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説,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五、忌以藥代食

雖然藥物作用快,但是,藥補是不如食補的。是藥三分毒,藥物雖然能夠快速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但是它還是隱藏着一些輕微的毒素,雖然對人體的影響不是很大,但長期如此,其影響便會加劇。而很多食物都是由治療作用的,比如芹菜可以治療高血壓,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注重食補才對。

六、忌重“進”輕“出”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祕。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崔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忌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台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一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八、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羣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四

二十四節氣中小寒的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俗話説“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

氣候觀測資料表明,我國大部地區從“小寒”到“大寒”節氣這一時段的氣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及“街上走走,金錢丟手”等古代民間諺語,都是形容這一時節的寒冷。由於氣温很低,小麥、果樹、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凍寒。

為什麼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這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説,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裏,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於小寒節氣之後的大寒,處於“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並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温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標誌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説,“三九四九冰上走”。

小寒傳統習俗

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後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牀,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牀,攜都籃酒具,鋪截鋭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雲: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藉此遊樂一番。自周代以後,“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臘月臨近春節時,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是民間傳統年節習俗放年學。在《燕京歲時記》有説:“兒童之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不但民間有此習俗,皇室也是一樣。清時有記載:“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此時朝廷放假,萃萃學子也藉此有玩鬧的時間。皇家開學的時間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大約皇家放年假兩週,民間放年假四周。

小寒如何禦寒保暖

1、外出穿戴好

天氣越來越寒冷了,我們在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全面“武裝”好。“外出穿戴好”不僅僅要求我們穿好羽絨服或者是棉襖,同時也要戴好帽子和口罩。很多愛美女性在寒冷的冬季只要風度不要温度,後受傷的只能是自己的身體。

很多人在外出的時候都有戴手套的習慣,其實在小寒時節出門的時候還一定要戴好帽子。因為我們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民間,就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這樣的説法。如果我們出門不戴帽子的話,即使全身穿得很暖和,身體的熱氣也會很快地從頭部散去,因此小寒時節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帽子。

除此之外,很多人喜歡在早上洗頭,頭髮還沒幹就出門了。很多人覺得外面寒風吹乾頭髮比電吹風的效果好多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頭髮還沒幹就出門或者是睡覺,我們的身體就會積累寒氣,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生病。

2、睡前泡腳

俗話説得好,寒從腳下生,我們在小寒時節要注意禦寒保暖,尤其是腳部的保暖。雙腳又被人們稱為“第二個心臟”,因為雙腳跟我們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保護好足部的話,就可以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抵禦寒冷。

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好的辦法就是在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足心,也可以用力按揉腳底的湧泉穴。我們可以在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熱水好要淹沒腳面。堅持每天睡前泡腳,不僅可以禦寒保暖,又能促進我們的睡眠,延緩身體衰老的速度。

春分時節的氣候特點 篇五

雨水充沛

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中國平均地温已穩定通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温度。

沙塵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

倒春寒

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春旱

從氣候規律説,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的傳統民間食物 篇六

1、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這也成了一個習俗。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2、蘿蔔

揚州人還有春分吃蘿蔔或蘿蔔絲餡的包子、春捲的風俗。這時吃蘿蔔不但能上下通氣,還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

春季養生保健的各種蔬菜中,效果最好的當屬蘿蔔。白蘿蔔具有清熱生津、理氣、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於清熱生津,煮熟偏於行氣消食,春季食用,可用來防治痰多咳嗽、咽痛、傷食腹脹、便祕等病狀。現代醫學認為,蘿蔔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纖維素也可促進排便,利於減肥。如果想利用蘿蔔來排毒,可以選擇生食,打成汁或涼拌、醃漬均可。

民間認為“蘿蔔頭辣、尾燥、腰正好”,專家也提醒,蘿蔔分段吃,營養各不同:蘿蔔的頂部含維生素C最多,宜爆炒和煮湯;中間段含糖量較高,可切絲涼拌;尾部辛辣,含澱粉酶和芥子油,適宜醃拌……平時家裏人少時一根大蘿蔔一次吃不完,可以豎着剖開吃一半,這樣蘿蔔的頭、腰、尾都在菜裏,營養均衡。

3、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來歷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黃米麪、黃豆麪、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足以符合營養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樣化這一條。它的製作分為製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麪,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驢打滾又叫豆麪糕,豆麪糕毫無疑問,以黃豆麪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豆餡等典型的蛋白質互補食物。每百克驢打滾含熱能194千卡;蛋白質8.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41.8克。另外,還含有維生素、鈣等其他微量營養素。

不過在這裏小編也提醒大家,驢打滾雖然美味,營養價值也不錯,但是不要食用過量,畢竟裏面含糖量不少,吃太多會能量超標,還容易血糖升高。另外軟糯的成分,攝入太多不容易消化。因此,驢打滾作為一種傳統美食,在過節時,可以淺嘗輒止,回味無限。

4、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依照舊時老北京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太陽高”。不但“太陽糕”的寓意美好,而且糯米和內餡的設置也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養生理念。

太陽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製成,上面用紅曲水印昂首三足雞星君(金雞)發像,或在上面用模具壓出“金鳥圓光”代表太陽神。太陽糕每五塊為一碗,頂端還插有一隻寸餘高的面捏小雞,十分喜氣。

這種“太陽糕”以糯米制皮,內包棗泥餡,餡中還加入了白瓜仁及祕製桂花,寓祈新年五穀豐登。春分節氣氣候温和,陽光明媚,應適當進食糯米、紅棗等來調節身體機能的平衡,適應節氣變化。氣候特點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鬥指卯位(正東方向)。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説“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就是這個道理。

春分時期,我國南北氣温都升到零℃以上,萬物進入春生階段,正是“春飛桃杏開,蝶舞蜜蜂來”,農村開始忙碌,小麥已進入返青階段。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七

小寒的習俗有哪些

1、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後天氣比較寒冷。有時候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牀,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

2、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藉此遊樂一番。

3、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温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4、吃黃芽菜

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5、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6、準備年貨

小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離我們的春節不遠了。因此,小寒的時候很多地方年味漸濃,家家户户已經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等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小寒注意事項

適當藥補

到了小寒節氣,人們可以適當的進行藥補,這樣能夠防禦冷氣的侵襲。中藥有很多都適合進補,像是人蔘、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小寒養生,此時人們需要常吃健脾化痰、滋陰潤肺的食物,裏面推薦龍眼、山藥、蓮子、芝麻等。

起居保暖

小寒節氣人們要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這一點對於維持身體的健康可以説是很重要的。此時人們應該要注意自己的睡眠之間,要做到避寒就應儘早入睡。尤其是在夜間的11點到凌晨1點之間,這時是一天當中較為寒冷的時候,也是適宜的入睡時間。

大家在睡覺的時候,應該要注意頸部的保暖,此時不能讓自己的頸部裸露在外,以免引發落枕。睡覺的時候建議穿睡衣,以輕薄保暖為主,這樣能夠很好的提高睡眠質量。此外,人們需要在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進行午睡,睡覺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出行防滑

人們的關節在冬季僵硬了許多,加上厚重的衣物,使得行動十分不便。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時常大雪紛飛,路面變滑,外出時很容易摔倒受傷。因此建議穿着寬鬆保暖並且具有一定運動性能的鞋子,女性朋友好少穿高跟鞋,以免摔倒傷及筋骨。

此外,現在開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除了注意路況和車速的同時,本身的車況也需要關注。因為寒冷的天氣會增大一些部件的損耗,例如玻璃水、剎車系統、電瓶等。好對愛車定期檢查,確保出行的安全。

減少運動損傷

時值寒冬,但很多人依舊保持着運動的好習慣。寒冷的天氣中,關節和肌肉受傷的機率增大,因此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熱身十分重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拉傷。

運動的時間儘可能安排在下午4點到7點之間,此時無論是身體的適應性還是神經系統的敏感性都處於佳狀態。運動後要注意保暖,並進行10到20分鐘的拉伸,讓肌肉有效過渡到鬆弛狀態,這樣不僅有助於增加身體的柔韌性,還能讓肌肉更加緊緻。

注重食補

氣温較低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儘量選擇温熱食物,為身體補充營養和能量,體質虛弱的人還可以適當食用紅肉這樣的高脂食物。此外,紫菜和海帶等海藻類食物,也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含有豐富的鐵元素,有利於血紅蛋白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體的供血功能。

小寒吃什麼食物

蘿蔔

到了冬季的時候也正是,蘿蔔大量產出的時候,蘿蔔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型食物,適當的吃蘿蔔能夠幫助身體排出很多的廢氣,蘿蔔單單是水煮也非常好吃,古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房”,蘿蔔也具有“人蔘”之稱,可見,蘿蔔在冬季的作用有多大。

梨子是冬季常見的水果之一,要知道梨子本身的含水量非常豐富,如果説在平時人們有大魚大肉的習慣,那麼應該要常吃梨子,這樣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排毒,梨甘甜,微酸,具有生津止渴,止咳潤肺的功效,此時節,吃梨為水果中上佳。

臘八粥

大家應該對臘八粥不陌生,它當中是可以放很多的健康食材的,人們如果一次吃很多的堅果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臘八粥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會在臘八粥裏面放入去皮棗泥,栗子,菱角米,小米等,還可以在裏面加一些杏仁,瓜子,桃仁,花生等等。

芹菜

萬能蔬菜芹菜在冬季幫助減肥的效果還是很好的,芹菜的熱量是非常低的,大部分都是水分,而且吃了油膩食物之後,很好的幫助排出油脂。中所含有的葉酸、粗纖維、維生素等成分,攝入體內能很好的促進腸道的蠕動,從而對糞便進行軟化,達到緩解便祕的症狀。

小白菜

白菜在冬季是很常見的,因為白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無論是燉煮還是炒制都是很美味的,含礦物質和維生素豐富的菜,含鈣、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均比大白菜高。

菜飯

菜飯在江浙一帶就是很常見的,而且菜飯也是很有營養的,除了一般的大米飯,加上喜歡吃的蔬菜補充了必須的維生素,也是很不錯的食物。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加入鹹肉、香腸、火腿、板鴨丁。其中矮腳黃、板鴨都是南京的着名特產,極具南京特色。

黃芽菜

寒節氣習俗飲食有很多,吃糯米飯、臘八粥、飯菜、黃芽菜等等。下邊為大家介紹關於小寒節氣吃黃芽菜習俗吧。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