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7W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新版多篇】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一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答: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工商業發達),但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

2、階級關係:階級矛盾尖鋭。法國存在着森嚴的等級制度(一、教士;二、貴族;三、農、工、平民、資級等),第三等級特別是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改變現狀。

3、思想基礎:反映資產階級意識的啟蒙思想(即:人權思想、法治思想,政治學説及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為大革命的爆發作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4、直接原因:財政危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為解決財政危機,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第三等級提出限制王權,雙方矛盾激化,大革命爆發)

2、大革命爆發的標誌和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裝起義?

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裝起義),標誌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大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機關。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

1、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曆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2、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羣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的進一步發展。

3、世界影響: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4、拿破崙對內政策的內容?

答: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經濟上:進行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法律上:1804年頒佈《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後又公佈了幾部法典,這些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範。

教育上:建立了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

5、拿破崙的對外戰爭經過及評價?

答:經過:

1、打敗奧、普、俄、西等國的武裝干涉。(取得輝煌的戰績,維護大革命的成果。)

2、侵略擴張,(1810年左右,法蘭西第一帝國盛極一時),控制了從波蘭到西班牙,從荷蘭到意大利的廣大領土。

3、引起歐洲各國人民的廣泛反抗,最終被反法聯軍打敗。

評價:

1、拿破崙進行的早期戰爭捍衞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進一步摧毀了封建舊制度,鞏固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秩序,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正義性、革命性)

2、拿破崙後期進行的戰爭,侵犯了許多國家的主權,歐洲各國人民日益覺醒,民族主義萌發,遭到歐洲各國人民的反對,導致他最後的失敗。(侵略性和掠奪性)

3、從總體上説,1809年以前的戰爭是正義性、革命性佔主流;後期戰爭是非正義性、侵略性佔主流,並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4、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的政治代表,這就決定了他的戰爭必然要反映法國大資產階級的要求,必然具有侵略性和掠奪性。

6、法國大革命分為幾個階段及各階段的主要成果?

答:階段: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吉倫特派統治時期;雅各賓派統治時期

成果:君主立憲派時期:1)頒佈“八月法令”廢除封建制度(農民未獲得土地)。(2)頒佈《人權宣言》。(3)制定《1791年憲法》(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吉倫特派統治時期:(1)推行普選制,頒佈新的土地法,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2)瓦爾密大捷的勝利。(3)召開國民公會,法國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4)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雅各賓派統治時期:(1)把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農民(徹底摧毀法國封建制度的基礎)。(2)限價法令。(3)懲治嫌疑犯條例(恐怖政策)。(4)總動員令。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二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

(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其目的是在____的名義下,聯合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共同鎮壓革命,維護維也納體系。接着又成立四國同盟(包括英、俄、普、奧四國),決心以武力貫徹神聖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動: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聖同盟授權法國出兵鎮壓了革命。②1820年,意大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神聖同盟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壓革命。③1823年,俄國唆使法國以神聖同盟名義派兵遠征拉丁美洲,鎮壓西屬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由於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干涉計劃未能實行。

(3)瓦解:在希臘和比利時獨立運動的衝擊下,同盟內部出現利益衝突,同盟開始瓦解。

(4)性質:是維護維也納體系、鎮壓人民革命運動的帶有封建性、反動性的政治軍事同盟。

3、國際聯盟

(1)提出: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

(2)建立: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國聯盟約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3)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4)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5)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採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6)解體: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1946年,聯合國成立後,國聯宣告解散。

4、法西斯同盟

(1)形成:①德意祕密簽訂《德意議定書》(1936年),形成“柏林——羅馬軸心”。②德日簽訂《協定》,一年後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③1940年秋,德國與日本、意大利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

(2)活動: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併捷克。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1940年春夏之交,德國攻佔北歐和西歐的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等國。1940年6月法國投降。1940年秋德軍猛攻英國。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與此同時,意德軍隊進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建立:1941年秋,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發表《大西洋憲章》,提出尊重各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同時美英加強對蘇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2)主要活動:政治上互相協作(二戰期間四次會議)、經濟上互相支持、軍事上互相配合。

(3)意義: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的鬥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6、聯合國

(1)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10月,《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紐約。

(2)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中惟一有權採取行動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3)常任理事國:中、蘇、美、英、法。

(4)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係,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5)原則:《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各會員國必須遵守的原則,如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等。

(6)作用:初期聯合國實際為美國所操縱。後來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舞台。

7、歐洲共同體

(1)原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必須密切聯繫,加快合作。

(2)成立: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由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三個機構合併組成。

(3)主要國家:起初,只有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後來又有一些西歐國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國加入歐共體。

(4)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5)實質:國家壟斷資本的聯合。

(7)影響:①西歐各國間的政治、經濟聯繫日益加強,政局日益穩定,它的國際地位提高並日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美國對西歐的控制減弱,美國與西歐的主從關係改變,並逐漸向平等的夥伴關係發展,這就使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受到挑戰併發生動搖。

8、七十七國集團——20世紀60年代第三世界建立的國際經濟組織,到80年代其成員已增加到110多個。這個組織主要通過與發達國家在聯合國進行談判,來實現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三

1、維也納會議

(1)時間:1814~1815年。

(2)參加國:戰勝拿破崙帝國的歐洲各國,由俄、英、普、奧四國操縱。

(3)內容:①恢復歐洲舊的統治秩序。②限制法國,保證歐洲均勢,按大國意志重新劃分歐洲版圖,分割海外殖民地。③英國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進一步鞏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④繼續維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4)影響:確定的歐洲統治秩序和國家體系稱為維也納體系。

2、柏林會議

(1)時間:1884年。

(2)參加國:歐美15國。

(3)內容:調解歐洲殖民國家爭奪非洲的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

(4)影響:標誌着帝國主義瓜分非洲高潮的到來。

3、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

(2)參加國:一戰的戰勝國,主要由英、法、美三國操縱會議。

(3)內容:同戰敗國媾和;中心是處置德國;簽訂了對德、奧、匈、土的和約。

(4)影響:建立了凡爾賽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在歐洲的矛盾,改變了歐洲和中東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