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語文基礎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大學聯考語文基礎知識點(精品多篇)

語文語法基礎知識點 篇一

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係。

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

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

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

助詞:是附着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分為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

介詞、歎詞、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複句中的分句或句羣中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修改病句類型:

(1)用詞不當

(2)搭配不當

(3)成分殘缺

(4)重複羅嗦

(5)自相矛盾

(6)詞序混亂

(7)指待不明

(8)分類不當

大學聯考語文基礎知識 篇二

大學聯考常見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1、聯想: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作用是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2、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作用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3、象徵: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作用是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對比(對照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作用是突顯對象的特點,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對象。

5、襯托(烘托):指的是以乙託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作用是突出本體的--特徵。

6、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説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7、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記敍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覆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側描寫相結合: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作用: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9、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10、託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託作者的心志。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 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13、融情於景: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14、渲染: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15、動靜結合: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

大學聯考語文基礎知識 篇三

大學聯考中常見的修辭方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宂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穫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敍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説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着。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羣眾一針一線。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髮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  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  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麪饃饃的香味來了。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係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於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a.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b.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説形式要求稍寬鬆一點。 

c.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複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誇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b、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7、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麼?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8、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歎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羣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9、拈連

在用乙對甲進行陳述或描述後,再將甲轉移與本不能陳述或描述的丙進行組合的修辭手法,可用格式表述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別看我耳朵聾,可我的心不聾。

   (2)這一錘沒敲在鐘上,卻敲在俺的心上。

10、雙關

讓詞句具有表面上一個意義實則表達另外一個意義的修辭方式。比如:

   (1)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説的好罷。

   (2)旗杆上插雞毛,好的撣子(膽子)!

   注意:雙關與歧義不同。雙關是一種表達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達一種意思的時候,暗地裏還有另外一種意思,而後者才是表達者的真正用意。不過不能理解後一層意思的人,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但歧義不同,它是表達者無意產生的一種消極現象,它所表達的兩種意義存在於話語表面,而且這兩個意義會讓接受者無所適從。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騙等)的話,歧義是應該避免的。

11、映襯

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使它們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的修辭手法。例如:

   (1)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12、移就

將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直接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格的最常見形式是體詞性偏正短語,例如: 

(1)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2)甜甜的聲音讓奶奶心裏樂開了花。  另外一種形式是謂詞性結構,如:     

(3)秋天的黃昏,晚霞燒紅了西方的天空。

(4)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

13、仿詞

更換現成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造出新的詞,以表達風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辭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賣超標“官宅”。

   (2)搞四個現代化,不懂科學技術就要成為科盲。

14、頂針

也叫頂真,它是用上文結尾的詞語作下文的開頭,使語句遞接緊湊而生動暢達的一種修辭方法。就好像我們經常玩兒的一種遊戲“成語接龍“一樣,下一個詞的第一個字是第一個詞的最後一個字!

15、反襯

矛盾句法,即一句話同時出現兩種相反意義的詞語。

例1:關心敗草裏的鮮花。【朱自清春】

例2: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詩】

例3:黑輪裝出了像哭的笑臉,讓人看了好不心疼。

16、互文

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説,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説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説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徵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結構特徵: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後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後互相交錯補充。二、語義特徵:互補。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着窗户,已包含對着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互文有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個句子裏出現的互文。三、鄰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句子裏出現互文。

17、反詰=反問

   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他的好處是:可以把感情表達得更強烈,突出想要表達的感情,與敍述等修辭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讓文章出彩。在論文中常用,一般用難道……我怎能……開頭例如:難道動物就不能做人類的老師嗎?我怎能忘記你對我那深深的情誼呢?

18、對比

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並舉出來,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對比的作用在於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19、通感

就是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使各種審美感官,如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

20、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後”,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2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説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22、反覆

為了強調某個意慧思,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反覆的種類:連續反覆和間隔反覆。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大學聯考語文基礎知識 篇四

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

(一)、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

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在國中語文中是經常提及的兩個名詞術語:它們之間區別很大。修辭方式是指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國中課文常見的修辭方式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反問、設問、對比、借代、反覆、反語等。表達方式也叫表達方法,其內涵包括記敍、描寫、説明、議論、抒情五個方面。

(二)、表現手法與描寫手法

表現手法和描寫手法實際上都是一種創作方法,但其內涵不同。表現手法內涵可從如下多個方面考慮:

a.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等。)

b.表現方法(託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後揚、前後呼應、想象、聯想、象徵等。)

c.結構特點(前後呼應、結尾點題、對比、襯托、鋪墊、、詳略、倒敍、插敍等。)

d.描寫手法從描寫的對象可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可分為語言、動作、心理、外貌四個方面;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從描寫的詳略看,可分為細描和白描。從描寫的方法看,可分為實寫和虛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三)、説明方法與説明方式

説明方法和説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説明性文體中出現。説明方法一般包括分類別、作比較、用比喻、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説明方式一般指平實説明和生動説明。平實説明是指用平易樸實的語言來説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進程、結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配圖表這些説明方法和運用科學術語、專有名詞等;生動説明主要指用華麗的詞藻對説明對象加以描繪、刻畫,使其形象、生動、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運用引言論、用比喻、作比較等説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詞、副詞、歎詞等。

(四)、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

論證方法和論證方式一般只能在議論性文體中出現,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論證方法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另外論證方法還包括對比法、類比法、喻證法、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等。

論證方式一般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大學聯考語文基礎文學常識 篇五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首,分風、雅、頌三部分,其表現手法是賦、比、興。

2,“四書”是《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的合稱。

3,“五經”是儒家經典的合稱,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4,《楚辭》是戰國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藝術形式創作出來的新體詩。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離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傳為孔子所編撰,後由魯國史官左丘明為之作傳,全名叫《左氏春秋傳》,簡稱《左傳》。《春秋》記錄了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的歷史大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6,《國語》是第一部依照國別記敍各國史實的國別體史書;西漢編定的《戰國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國別體史書,共十二國策33篇。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體例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魯迅先生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8,《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上比《史記》少了“世家”,共四個部分組成。《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9,《漢書》作者班固(東漢),《後漢書》作者范曄(南宋),《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

10,《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據《水經》作注,是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著。

11,南朝徐陵編選的《玉台新詠》,共編選漢魏以來有關男女閨情769首,高中課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選自該集。

12,《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闡述文學理論的專著,是南朝人劉勰著成。

13,《資治通鑑》由北宋時期司馬光編撰,所記史事上起東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敍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欽賜書名。

14,《四庫全書》由清代永容、紀昀等編寫,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規模龐大的叢書。內容分經、史、子、集四部。

15,我國古典小説四大名著為《水滸傳》(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羅貫中)、《西遊記》(明吳承恩)、《紅樓夢》(清曹雪芹)。

大學聯考語文複習:基礎語法知識點 篇六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係。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範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着、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複數,如果需要表示複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複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説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説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彷彿、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面,補充説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複句中的分句或句羣中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複句中進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