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語文學科基礎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95K

高中語文學科基礎知識點(精品多篇)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總結 篇一

一、科舉類

明清時期的考試共分四級,分別是“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院試中榜者為“秀才”,鄉試中榜者為“舉人”,會試中榜者為“貢士”,殿試中榜者為“進士”。舉人中的第一名為“解元”,貢生中的第一名為“會元”,進士中的第一名為“狀元”。一個考生,假若能連獲上述三個第一名的話,那他就是“連中三元” 了。

二、文體類

中學教材所選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語錄體、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這四種文體去優選文章的:《論語》,語錄體,是孔子的弟子和後學者關於孔子言行思想的記錄,共20篇512章;《春秋》、《左轉》、《資治通鑑》,編年體,是按年代順序編寫的史書;《國語》、《戰國策》,國別體,是分國敍述的記言史書;二十四史,紀傳體,是以記載帝王、諸侯王、社會各界著名人物事蹟的歷史鉅著,除《史記》為“通史” 外,其他都是“斷代史”。

三、雅號類

2001年,上海語文春考中的第17題,檢測了杜甫的雅號為 “詩聖”。實際上,詩人的雅號還有許多,如“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詩骨”陳子昂、“詩傑”王勃等等。

四、基數類

有一首打油詩,琅琅上口,同學們可依此巧記:

殿試一甲等,(狀元、榜眼、探花)

漢代二京都。 (洛陽、長安)

政務三省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星宿四象分。 (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夜晚五時段,(一更、二更……五更)

許慎六書創。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人有七情慾,(喜、怒、哀、懼、愛、惡、欲)

方位八荒地。 (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古國九州天,(冀、豫、雍、揚、袞、徐、樑、青、荊)

儒家十義德。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義、婦廳、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五、年齡類

參考如下:

不滿週歲:襁褓之年。

嬰兒:黃口。

一歲:周?。

幼兒時期:孩提時期(2~3歲)。

童年時期:垂髫,總角(7歲左右),始齔之年(7,8歲)。

10歲:幼學之年。

12歲:金釵之年(女)。

13歲:豆蔻年華(女)。

15歲:及笄之年(女),束髮之年(男),志學之年(男)。

16歲:二八年華,破瓜之年,碧玉年華(女)。

20歲:弱冠之年(男),雙十年華,桃李年華(女)。

24歲:花信年華(女)。

30歲:而立之年,壯室之年。

40歲:春秋鼎盛,強仕之年,不惑之年。

50歲:半百之年,知命之年。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還歷之年,平頭甲子。

50歲~60歲:耆艾之年。

64歲:古瓜之年。

70歲:致仕之年,從心之年,古稀之年。

77歲:喜壽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之年。

90歲:耄耋之年,鮐背之年。

99歲:白壽之年。

100歲:天年,百壽之年,期頤之年。

六、時辰類

古人根據一天的天色變化,把24小時按2小時為一個時辰,分為12個時間段,分別是: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05時至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13時至 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21時至23時)。

七、佳節類

除“春節”外,我國還有七大傳統節日是不能忘記的:

1、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2、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3、中秋,農曆八月十五,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4、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5~6、清明和寒食,農曆三月十五之前。清明節是唯一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主要指自然節氣,後來成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有吃寒食的風俗。

7、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此外還有農曆十二月初八的“臘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的 “灶日”;農曆“立春”和“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的“社日”等。

八、稱謂類

實際交往中,禮貌稱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稱、謙稱、雅稱、婉稱”等書面語,具體如下:

尊稱:自家父母稱“高堂、雙親、膝下”,別家父母稱“令尊、令堂”,老師稱“恩師、導師、夫子”,他家房居稱“尊府、貴宅”,自家居室稱“草堂、寒舍”。

謙稱:學生自稱“門生、受業、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後學”等。

雅稱:自家父母稱“椿萱”,他人母親稱“萱堂”,岳父母稱“泰山、泰水”,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稱“伉儷、伴侶”,丈夫稱妻子“內人、可卿”,婦女稱“巾幗”,男子稱“鬚眉”,同學稱“同窗”。

婉稱:家父母稱“家嚴、家慈”,去世父母稱“先父先嚴、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稱“喪偶”,夫死未嫁之女稱“遺孀、孀居”,妻死未娶稱“鰥夫、鰥居”。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解析 篇二

一、表達方式

(1)描寫

①人物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其作用一般為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

②環境、場面描寫。其作用一般為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渲染氣氛,表達感情,更好地表現人物或思想。

(2)敍述

一是敍述人稱。第一人稱一般作用是敍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的'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稱的作用是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是敍述方式。常考的是倒敍和插敍。倒敍能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敍可以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説明,使情節更加完整,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3)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渲染氛圍,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

②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態度,易使讀者產生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二、寫作手法

(1)象徵。指憑藉具體的物象來表示與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運用象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現得含蓄、耐人尋味。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裏的“明月”象徵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2)襯托(對比)。襯托,指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用來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兒童兩種不同的生存環境,一是“樂園”;一是最嚴厲的書塾,通過兒童兩種不同生活感受對比,説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其作用是使要表達的對象特徵更加突出、鮮明,幫助表達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

(3)抑揚。指對寫作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後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所料,從而使文章產生峯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作用是造成讀者心理反差,增強文章的趣味和可讀性,更突出事物特徵和某種感情。

(4)託物言志。明着寫物,實質是通過對物的讚頌來表明作者志向,或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其作用是將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引用。或引用傳説故事,增強文章的傳奇性和神祕色彩;或引用詩歌,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説服力。

(6)渲染。對文章中的環境和人物着意描寫,加強氣息,深化主題。常用方法有:反覆和烘托。反覆,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覆出現,以抒發感情,渲染情緒,突出主題。烘托,借環境描寫和特定的氣氛,表現人物的一定情緒。

(7)虛實結合(聯想和想象)。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三、作品的謀篇佈局

(1)文章開頭描寫的作用。開頭描寫某事物一般作用為突出特徵,為下文作鋪墊。

(2)前後照應。前後照應能使文章結構嚴謹,主題或情感鮮明、突出。

(3)考查伏筆。伏筆的作用是與下文相呼應,使文章更嚴謹;為下文的敍述張本。

(4)考查懸念。設置懸念能製造文章波瀾,吸引讀者注意,增強文章的趣味。

(5)承上啟下。承上啟下能使文章過渡自然,條理清晰,便於讀者對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6)文章結尾。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8)文章標題。一般是小説的主要情節、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起着線索、貫穿全文和點明主題的作用。

四、作品的修辭方法

(1)比喻。其作用為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擬人。其作用是賦予物以人的形態情感,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誇張。其作用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引發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4)排比。其作用為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便於充沛地表達情感。

(5)反覆。其作用為前後呼應,反覆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6)對比。其作用為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7)設問。其作用為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8)通感。指打通人物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讓讀者在閲讀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增強文學作品的表現力。《荷塘月色》有兩句話:一句是“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緲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與聽覺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視覺與聽覺通感。

詩歌鑑賞答題答題步驟

題目直接問表現技巧的情況下,就要直接答出表達技巧,並且要對該技巧進行解析。

(技巧+解析)

②題目問到賞析的情況下,要從內容、技巧、語言三方面考慮,不一定所有的題目都要求答語言,但我們必須要考慮。(內容+技巧+語言)

③題目問到好處,作用類的,我們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考慮。(內容+形式)

答題思路:

⑴使用了何種表現手法(想像、聯想、象徵、渲染、襯托、對比等)或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排比等) +突出了什麼事物的何種特點(景物何種意境)+表達了作者的何種思想情感。

補充:常見術語

語言風格: 清新飄逸、流暢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淺白如話(多用口語)、華美絢麗、清麗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鬱頓挫、雄健豪放、蒼涼悲壯、細膩感人、簡練生動、情真意切。

思想情感: 依戀、惆悵、傷感、悽苦、寂寞、孤獨、煩悶,恬淡、閒適、豁達、愉悦、樂觀,憎惡、激憤、憤懣、仰慕、熱愛,激昂雄壯、悲壯,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點 篇三

一、語文基礎知識的類型及其重要性

知識是智能的基礎,記憶是思維(智力之核心)的基礎,可見掌握雙基的重要。

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凡語音、字詞、句法、修辭、標點符號、文化文學常識、寫作常識、詩文背誦等,都包括在內。為學習方便,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類:記憶型、應用型。從大學聯考考綱考點考題上看,記憶型的知識,起碼有字詞的音形義(歷年第1第2等試題),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題、30題),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實詞的比較(1996年12、13、14題)等。應用型的基礎知識,如標點符號、近義詞和成語的選擇、病句的診斷、古今詩文的理解和賞析,幾乎覆蓋所有考題。

二、學習掌握雙基的有效方法

1、強化記憶的祕訣

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質就是與遺忘作鬥爭的過程。這裏根據心理科學,總結強化記憶的五條訣竅。

①首記:一飛衝青天,曠世不再鳴。這是説對首次記憶的新內容,一定要不惜千金買寶刀。心理學表明:10分鐘能記住的東西,要再有5分鐘,變換着方式(默想、默寫、誦唸等)去記憶,效果最佳。許多同學,記憶新知識時,只是達到了一種臨界狀態,就自以為記住了。這樣的記憶量,十分鐘後就消失40%,更增加了間隔記憶複習的困難,實在得不償失。

②復記:懸蟲低覆上,鬥雀墮還飛。反覆記憶才能相對克服遺忘。對較複雜、深奧信息的記憶,不可能一勞永逸。心理實驗證明:凡自己默誦 的東西,三小時後遺忘10%,三天後遺忘25-30%,時隔越長,遺忘率越高。我們重點中學的學生,必須結合實際,科學安排復記。首記可在講課當天晚自習;二輪記憶在臨新課前一天自習,或其它時間;三輪則在課前幾分鐘,用過電影的方式再現。事實證明,各輪復記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絕對可行。

③化簡: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對複雜的知識系統,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化簡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記得牢、多、快。這裏介紹三種化簡法。第一,抓共性化簡。如很多形聲字、會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構字部件是人和手的變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變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變形。抽出變形人和手,能幫我們區分很多漢字的形和義。如陷左上為人凡īan 韻者皆從xin(陷之古字),舀上為手,凡ao韻者皆從舀。舁下為手,當舉講,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張開的兩隻腳)。牧以牛、人會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燭夜讀之用,兼乃以手撮雙禾,所以解為同時取得、同時、再加上、還有等。第二,舉例句化簡,如通過狼吞虎嚥掌握使動;通過歌喉甜潤掌握形容式通感;通過我有個姐姐在北京讀書和我有理由反駁你,掌握有字帶起的兼語式和連動式等等。第三,編歌訣化簡。如學習了逗號的多種用法,可自編自己能領悟的歌訣:句子當中常停頓,要用逗號來分清:複句中,分句間;單句中,很關鍵--主謂長,或倒裝,動詞後,賓語長;狀語在句前,句中又較長;稱呼應對序次後,插入成分在兩旁;複雜並有停頓,用逗用頓細思量。

④強聯:變形易色,隨風東西。要善於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抽象與具體之間、雜亂與條理之間,進行識記內容的聯繫與轉換,這是強化記憶的有效方法。如果發現不了上述聯繫,寧可根據個人體驗或外部的、偶然的聯繫,強行自制一種聯繫,不怕變形易色,隨風東西。如《為了忘卻的紀念》豈不《南腔北調》?《論雷峯塔的倒掉》,乃一《墳》堆;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正是〈戰國策〉;莫(摸)裏哀作繭自縛〈吝嗇鬼〉。又如記憶古代的人名與字,如沒有互補、互反關係,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記:閒雲一片不成雨,黃葉滿城都是秋。閒雲飄來蕩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準備一兩個袖珍札記本,按基礎知識的綱目分類,隨時摘記或剪貼各種基礎知識。這裏參考考綱考點和考題,提供一個分類綱要:容易讀錯的字(如形、義也易出錯,不妨就地記錄,下列各項也可照此處理):容易寫錯講錯的字詞、成語;近義詞和反義詞;不易掌握的關聯詞語;語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辭;標點符號;古今文化常識;古今文學常識;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實詞;寫作常識;寫作素材。關於以上內容,有不少現成的彙編書刊,還用自己作札記嗎?用,因為一般彙編是針對普遍情況而錄輯的,使用起來不切合每個人的情況,浪費時間。應將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錄出來,以免複習時作無用功。很多同學因為時間緊,沒空作札記,或者集中突擊抄錄、背誦,結果還是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仍是一筆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