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必考基礎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國中語文必考基礎知識點【精品多篇】

九年級語文必考知識點 篇一

1.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無形中起了變化。

2.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白色少壯的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駒,少壯的馬。

3.談笑風生:有説有笑,興致高。形容談話談得高興而有風趣。風,風趣。生:生動。

4.茅塞頓開:原來心裏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現在忽然被打開了。比喻閉塞的思路,由於得到啟發,忽然開通了。

5.出謀劃策:謀,計謀;劃,籌劃。指為人出主意,制定計謀策略。

6.賞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7.海納百川: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廣泛,數量巨大。

8.無欲則剛: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慾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沒有世俗的慾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9.物華天寶:物有光華,天有珍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晉書•張華傳》記載了這樣的傳説:晉武帝時,牛、鬥兩宿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説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於天。後來雷煥做豫章鳳城縣令,掘監獄地基,得到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寶劍出土後,兩宿間的紫氣也消失了。後來兩劍沒入水中,化為雙龍。

10.人傑地靈:人有俊傑,地有靈秀之氣。在《滕王閣序》中指東漢時南昌名士徐稚(字孺子),家貧,常親自耕種。他品行高潔,為人所景仰。

2、文學常識。

1.重點作家:魯迅、沈從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蘇軾、泰戈爾、韓愈、孔子、蒲松齡。

2.重點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社戲》、《聊齋志異》、《論語》、《水經注》、《安徒生童話選集》。

3、古詩文默寫篇目。

1.王灣《次北固山下》(唐)

2.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

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

4.劉禹錫《秋詞》(唐)

5.杜牧《赤壁》(唐)

6.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宋)

7.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

8.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

9.《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南朝梁)

10.《論語》八則

11.酈道元《三峽》

4、文言文閲讀。

重點篇目:《三峽》、《以蟲治蟲》、《梵天寺木塔》。

九年級語文期末知識點 篇二

【(一)句子仿寫】

所謂仿句題,也叫句式運用題。它用於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對修辭知識、語法知識、句式知識的積累與運用。這種題型,一般是命題者提供一定的語境,要求考生參照規定的句式模仿寫作。其實質是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要求,寫出與例句內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上有密切關聯的句子。主要考查學生:對修辭方法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對語法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對錶達方式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仿寫和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具體有:

(1)詞語型

例:結合語境,在橫線上仿寫恰當的詞語。

示例:“如果生命是水,尊嚴就是流動”如果生命是,尊嚴就是。

仿寫:如果生命是火,尊嚴就是燃燒;如果生命是鷹,尊嚴就是搏擊。

(2)修辭型

例:仿照例句寫一句子,要求句子由兩個比喻句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間要有聯繫。“歷史”、“時間”仍為本體。

示例: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那麼時間就是這條長河上湧起的波濤。

仿句:如果歷史是一曲樂章,那麼時間就是這樂章上跳動的音符。

(3)託物寓意型

例:仿照示例,任選事物,用語言解釋其特點並闡發一定的道理。

示例:蠟燭A.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B、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淚。

仿寫:粉筆A.一張智慧的犁,耕耘在神奇的黑土地上。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煤A.千年的期盼,只為燃燒自己的一生。B.不經受磨練,發不出生命的光輝。

(4)名人名言型

例:仿寫句子,使內容句式都與前句協調。

示例: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千顆子”的收穫。

仿句:幸福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幸福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層”的追求。

(5)情境型

例:根據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將句子補充完整。書是我的精神食糧,它重塑了我的靈魂。簡愛説過:“我們是平等的,我不是無感情的機器”,我懂得了作為女性的自尊。白朗寧説過,“拿走愛,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我懂得了為他人奉獻愛心是多麼重要。”魯迅説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貴。每讀完一本書,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話題型

例:仿照下面句子,以“腐爛”為話題補寫句子。

人生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腐爛或燃燒。我們選擇燃燒,因為燃燒意味着給予,且在給予之時,會讓自己閃光。我們摒棄腐爛,因為腐爛意味着變質,且在變質之際,會讓別人噁心。

(7)閲讀型

閲讀文段,分析句式特點,在橫線上寫句。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來就進行着綠色與_的殊死決戰。哪兒充滿綠色,哪兒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樂園。哪兒瀰漫_,哪兒一定水源乾涸,塵沙肆虐,那是生命凋零的荒漠。在我國,沙漠正在以每年兩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擴展,_對綠色的傷害是絕對無情的。

【(二)修辭方法】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辨析、運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覆、對偶、設問、反問等八種,教材中常出現的修辭格還有借代、引用、反語等。對要求掌握的修辭格,首先要熟記其定義、理解其要點。會考重點考查的是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四種修辭手法。

1.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説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説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説、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數情況下,‘像“、“好象”、“彷彿”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不是比喻:

(1)表示比較的。如:他長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測、揣度的。如:他剛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舉。如:本次考試很多同學的進步很大,像張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5.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覆: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反覆的種類:連續反覆和間隔反覆。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8.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9.引用: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0.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1.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説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八種常用修辭的作用如下:比喻:表達更加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印象。擬人:使事物人格化,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誇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引起聯想。排比: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説服力和感染力。對偶:整齊勻稱,高度概括,富於音樂的節奏美。反覆: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增加節奏感。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引人聯想。設問:提醒人們的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反問: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八種常用修辭中,比喻、對偶、排比三種辭格是綜合運用考查的重點,對它們的語言特點及應用規則,要牢固掌握。

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三

一、文學常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被後人稱為“亞聖”,戰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他生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學説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説,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

二、語音

簞(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惡(wù)

三、通假字

1、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2、故患有所不闢也闢:通“避”,躲避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

4、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5、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四、一詞多義

(1)之代詞“他”如:呼爾而與之助詞“的”如為宮室之美

(2)而表順接“不譯”如:蹴爾而與之

錶轉折“卻”如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於表比較“比”如:所欲有甚於生者

表對象“對”如:萬鍾於我何加焉

五、重點詞語解釋

1、故不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魚我所欲也。所欲——所字詞組(所+動詞)是名詞性詞組,譯“……的東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賢者能勿喪耳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喪:丟掉。

5、蹴爾而與之。蹴:用腳踢。

6、呼爾而與之呼爾:沒禮貌的吆喝。與:給

7、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8、何加:有什麼益處。

9、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形容位高祿厚。辯通“辨”,辨別。

10、妻妾之奉。奉:侍奉。

1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

12、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棄。

14、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

1、狀語後置句

(1)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想要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的呢?

(3)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假使,人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嚴重的,那麼凡是可以避免災禍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呢?

2、判斷句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時擁有,(我要)捨去生命而選取正義。

七、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7、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鍾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8、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9、《魚我所欲也》中出現的成語有:捨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説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_,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重點字詞及句子的翻譯:

1.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重點字詞:①欲:想要,喜愛。②得兼:同時得到。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重點字詞:①義:指人們追求的理想道德、行為規範。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3.生亦我所欲,所義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重點字詞:①故:所以②苟得:苟且獲得(生存)

③惡(wù):討厭,不喜歡④患:禍患、災難⑤闢:通“避”,躲避。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於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重點字詞:①如使:假如,假使②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譯文: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

5.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譯文: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心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可以不幹呢?

6.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譯文:採用某種手段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方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

7.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重點字詞:①是故:由此,因此。

譯文: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8.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重點字詞:①非獨:不僅②喪:喪失、失掉。

譯文: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9.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重點字詞:①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竹筐。②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物的器皿。

③羹:蒸成或煮成的汁狀、糊狀食品。

譯文: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10.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重點字詞:①呼爾:輕蔑或者粗暴的吆喝。爾:語氣詞。②蹴(cù):用腳踐踏。

③不屑(xiè):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譯文:可是輕蔑地、呵叱着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蹋着(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1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重點字詞:①萬鍾:形容位高祿厚。鍾,古代一種量器。②辯:通“辨”,辨別

③何加:有什麼好處。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1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重點字詞:①為(wèi):介詞,為了。②奉:侍奉。

③窮乏:貧困、貧苦。乏:缺少錢財。

④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⑤與(yú):通“歟”,語氣詞。

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1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重點字詞:①鄉(xiàng):通“向”,從前。②已:停止,放棄。

譯文: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

14.此之謂失其本心。

重點字詞:①本心:天性、天良。

譯文:這就叫做喪失了所固有的羞恥廉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