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一

1、過秦論 賈誼

2、蘭亭集序 王羲之

3、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4、師 説 韓愈

5、阿房宮賦 杜牧

6、《詩經》三首

7、離騷(節選) 屈原

8、短歌行 曹操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歸園田居 陶淵明

12、虞美人 李煜

13、孔雀東南飛

14、漢魏晉詩三首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二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0、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1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1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5、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16、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17、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19、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説》)

20、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説》)

2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説》)

22、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説》)

23、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杜牧《阿房宮賦》)

24、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杜牧《阿房宮賦》)

2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宮賦》)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牧《阿房宮賦》)

27、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宮賦》)

28、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杜牧《阿房宮賦》)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30、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蘇洵《六國論》)

31、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蘇洵《六國論》)

32、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蘇洵《六國論》)

33、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蘇洵《六國論》)

34、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5、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6、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7、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8、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前赤壁賦》)

39、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40、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軾《前赤壁賦》)

41、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蘇軾《前赤壁賦》)

42、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

4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前赤壁賦》)

44、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詩經“衞風”氓》)

45、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詩經“衞風”氓》)

4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詩經“衞風”氓》)

47、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離騷》)

4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屈原《離騷》)

49、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

50、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三

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燭之武)許之(主語)

2、(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

3、(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

4、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

5、敢以(之)煩執事(賓語)

6、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氾南(介詞)

(二)倒裝句

1、以其無禮於晉(於晉無禮──介賓短語後置或狀語後置)

2、且貳於楚也(於楚從屬──同上)

3、佚之狐言於鄭伯(於鄭伯言──同上)

4、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於君——同上)

5、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

(三)判斷句

1、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

2、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麼要…,何必…)

2、夫晉,何厭之有?(…。怎麼…。)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旬有五日而後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説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4)窮髮之北

古義:毛,草木今義:頭髮

(5)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聖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裏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而後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

(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滿意)/彼於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於)蓬蒿之間(省略介詞“於”)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於)之(省略介詞“於”)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於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後置)

(5)翱翔蓬蒿之間(於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後置)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五

古今異義的詞

1、下牀:媒人下牀去,諾諾復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牀

2、多謝: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六

1)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戲曲家。《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本戲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戲,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戲。

3)曹禺,原名萬家寶,現代劇作家。《雷雨》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由於血緣糾葛和命運巧合而造成的矛盾衝突。

4)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詞人。

6)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於1162年率北方抗金義軍萬餘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並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詞中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慨之思和愛國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她通曉金石鑑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亂,不久北宋滅亡,丈夫病死,她隻身逃難,境遇悲慘。

8)《拿來主義》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9)蒙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

10)《蘇武傳》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人,史學家和文學家。

11)《張衡傳》選自《後漢書》。范曄,南朝人,歷史學家。

大學聯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七

文言虛詞

1、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於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錶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並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於地而已矣

3、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麼。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於

(1)介詞,對於。彼其於世/彼其於世

(2)介詞,在。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説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