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三變”改革工作情況報告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36W

近年來,普定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深化農村改革工作的總體部署要求,結合區域實際,凝心聚力,奮勇當先,紮實推進農業農村體制改革,以深入推進“三權”促“三變”改革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一村一公司”農村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村企合一”的農村發展新路子。

農村“三變”改革工作情況報告

一、工作開展情況

2016年4月印發了《關於成立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普定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的綜合協調、資料收集、信息報送等相關工作。2017年,我縣以建設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為平台,以農業增效和農業增收為核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聽取基層幹部和羣眾的意見建議。2018年底,實現“三變”改革工作所有村(居)全覆蓋。2020年底,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完成集體經濟成員認定12.17萬餘户(45.31萬餘人),完成162個涉農村(居)股份經濟合作社登記賦碼,頒發股權證12.17萬餘本,登記賦碼和股權證頒證率均達100%。重點打造128個省級示範村,佔行政村總數73%,貧困村16個,納入“三變”試點村13個,覆蓋率81%。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網絡,縣、鄉兩級設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設服務站。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設在縣農業農村局,負責指導鄉鎮(街道)開展土地流轉,辦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出具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登記權利證明書(他項權證)等相關工作。縣金融辦設立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價格評估工作辦公室,成員由農業農村局、發改局、住建局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負責對經營主體的土地流轉經營權價值進行評估測算,出具評估報告。全縣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逐漸建立起一套集合同鑑證、確權頒證、價值評估、抵押貸款為一體的工作流程,促進了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運行。

(二)科學合理選擇試點。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及抵押貸款工作,是對“三權”分離新型農地制度和“允許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兩項內容的嘗試,必須審慎穩妥、試點先行,取得經驗後,再由點擴面實施。因此,普定縣在全面分析全縣涉農企業的經營現狀、市場前景等情況後,最終選擇思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試點企業,目的是為改革積累經驗、探出路子。第一筆貸款發出後,我縣及時召開工作推進分析會,逐漸在全縣範圍推廣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模式。

(三)完善風險防控機制。設立准入門檻,申請辦理土地流轉經營權證的經營主體需集中流轉連片土地50畝以上,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具備持續生產能力;申請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還需一次性支付土地租金1年以上。建立貸款資金監管機制,由金融機構對貸款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人監管和核實、密切關注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確保貸款資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動性。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由縣財政和貸款農户按一定比例逐年提取風險補償基金,用於補償分擔各種因素造成的抵押貸款資金本息實際損失,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機構風險。制定出台了《普定縣規範推進特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方案》,以財保公司為承保單位,將韭黃、茶葉、商業林納入地方政策性保險新險種範圍,試點探索“投保人交納+財政補貼”、“投保人交納+財政補貼+農村土地經營權(含流轉經營權)抵押融資”等特色農業保險模式,進一步健全農業風險轉移分散和保障機制。

(四)創新土地流轉方式。通過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絡,不斷規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並在實踐中探索出四種土地流轉模式。實物折算地租式:如定南街道、馬官鎮的土地流轉以當年農作物的價格折算為租,水田以每年570斤穀子的當年市場價,旱地以每年500斤玉米當年的市場價折算。農户土地入股式:如秀水村整村流轉承包耕地,以土地入股為基礎,探索出“秀水五股”(即:人頭股、土地股、效益股、孝親股、發展股)的綜合發展模式,實現“資源變資產,土地變股金”的結構性轉變,完成全村土地入股村公司9380畝,涉及全村農户892户,土地股按1000元/畝/年(周邊土地流轉300-700元/畝/年)進行分紅,每年平均發放930萬元土地股金,實現了從無產業、無集體經濟、無增收來源的“三無”貧困村到生態秀水、美麗鄉村的嬗變。企業保底回收式:如循環農業示範園區的部分農户向種植企業提供土地建設大棚,由農户自行栽種花卉,企業提供花苗和技術並按照保底價將花卉回收銷售。土地“同進同出”式:如化處鎮針對政府引進的大户,由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先向農户流轉土地後,再以“同進同出”的價格轉讓給大户。

(五)着力解決資金短缺。以縣農村信用聯社為試點,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和礦產資源開發權“四權”抵押貸款工作,制定完善了《普定縣“四權”抵押貸款實施方案》《普定縣“四權”抵押貸款實施細則》《抵押登記辦法》等措施。目前,已向普定縣亮峯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普定縣韭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78家規模農業經營主體頒發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縣農商行、農行、郵政儲蓄等銀行累計發放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77筆共計2.09億元。

(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户、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鼓勵農民以承包主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資源入股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分享產業鏈增值效益。目前,全縣共引進培育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79家、家庭農場160家、專業大户168個。

(七)創新“村企合一”模式。採取“一村一企、村企合一”的模式,在全縣175個村(居、社區)各投入100萬元作為產業發展基金“資金池”成立產業發展公司,並整合相關資金和項目,打捆注入到公司“資金池”中,統一安排到村(居、社區)公司領辦、創辦或參股的合作社具體實施。對村集體的資源和資產,開展清產核資,結合“三權”促“三變”改革,做好多權同確頒證,包裝進入交易平台進行交易融資,不斷做大做強“資金池”蛋糕,助推發展步伐。

三、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防災減災任務艱鉅。農業設施裝備仍然較落後,農田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加上洪澇災害和冰凍災害對基礎設施的毀壞,造成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制約了我具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春寒、冰雹、暴雨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二)農村科技人才缺乏,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由於有一定知識水平的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導致農村科技人才缺乏,示範效應尚未完全顯現。同時,農民素質普遍較低,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比較少,難以適應現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需要。

(三)城鄉統籌力度不夠,體制性障礙仍然存在。農村道路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共服務比較薄弱,農村户籍、就業、醫療、保險及社會公益性事業等方面與城市相應水平仍有差距。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為適應“三變”改革試點需要,以“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農民主體”為運作準則,建立完善相關財政、金融、土地、股權交易、人力資本、保險等多方面全方位配套政策。出台鼓勵社會各塊力量參與“三變”改革政策,對企業或社會愛心人士作為獲取有關信貸、政策優惠待遇的加分條件,對各級領導幹部作為基層鍛鍊必備、黨政幹部提拔任用優先要件。

(二)加強農民經營理念培訓。“三變”改革有效落地,離不開農民這個主體,農民的自然屬性,很容易使農民過度重視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利益。農民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技術知識,但經營理念極度缺乏,而有關部門對農民的培訓只關注技術培訓,忽視經營知識的培訓。各級政府及涉農部門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農民經營知識的培訓問題,利用現有的各種培訓平台,採取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幫助農民樹立經營理念,堂握基本的經營知識和管理知識,讓農民成為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從而促使“三變”改革有效落地,實現鄉村振興。

(三)着力構建監督檢查機制。“三變改革”的最終服務主體是農民,農户作為入股一員,有權利且有義務監督合作社發展及利潤分配情況,社員內部可成立監督小組,對合作社的經營情況和資金流向進行監督,各社員應關心合作社發展情況,密切關注及維護自身利益。政府要充分發揮服務“三農”,扶持監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職能,定期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審查,在外部對合作社形成壓力,謹防其欺騙社員或做違法亂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