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全市“三變”改革培訓動員會上的講話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9.22K

在全市“三變”改革培訓動員會上的講話

在全市“三變”改革培訓動員會上的講話

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全市“三變”改革培訓動員會,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座談會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全面啟動“三變”改革工作,推進“三變”改革向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深領域發展。我們這次把動員會以電視直播的形式直接開到鄉鎮、村組,主要是為了讓廣大基層幹部羣眾第一時間直接掌握市委、市政府關於“三變”改革工作的要求部署,瞭解“三變”、熟悉“三變”、參與“三變”、推動“三變”,確保“三變”改革在六盤水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進一步增強推進“三變”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一)“三變”改革的提出。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再勇書記在貴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彙報了我市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三變”改革的做法,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和相關部委領導的高度關注。會後,我市向國家財政部、國家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相關部委報送了關於“三變”改革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隨後,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農業部先後派出調研組赴我市實地調研,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網、《農民日報》、《貴州日報》等中央媒體、省內外媒體跟進報道了我市“三變”改革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指導意見》(六盤水黨發〔2015〕32號)和《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指導意見》(六盤水黨發〔2015〕33號)。

近半年來,“三變”改革工作成為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熱詞,國務院有關領導和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對我市“三變”改革工作分別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

5月9日,汪洋副總理批示:請錫文、長賦、靜林、永富同志認真研酌。“三變”似有值得更深層次上考慮其價值的意義,請先分別作考慮,擇機再議。

5月13日,我們的老書記趙克志批示:再勇同志,“三變”的探索和實踐很好!根據汪洋副總理的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可在扶貧資金上使用(如作為兩無人員股權投資)大膽探索和實踐。同日,陳敏爾書記、省長批示:遠坤同志,省有關部門要到六盤水市去總結經驗、完善思路,提出複製推廣的建議方案。貫徹好汪洋副總理和克志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諶貽琴批示:六盤水“三變”思路,理念新、機制新、效果好,希望六盤水市委市政府按照克志書記、敏爾省長的指示要求,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走出一條符合貴州省情,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路子來,努力創造在全省有推廣價值的經驗。

8月25日至26日,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座談會在我市召開。陳敏爾書記、省長作出批示,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出席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諶貽琴致辭,再勇書記作了題為《“三變”激活農村發展新動力》的發言。陳敏爾書記、省長批示指出:六盤水市積極探索推進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對於發揮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優越性,推動農村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六盤水市遵照習近平總書記今年視察貴州時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強學習交流,不斷深入實踐,全面總結提升,為全省農村改革發展創造經驗、探索路子、作出示範。 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講話強調:要以問題為導向,從更深層次來認識六盤水“三變”改革,從認識上、制度上、理論上、實踐上來進一步完善“三變”改革方案,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鑑的經驗。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諶貽琴在致辭中指出:要深入總結完善好六盤水市“三變”改革經驗,把改革推向深入,激活農村發展動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座談會在我市圓滿召開,使我市“三變”改革工作得到了初步推廣。

8月27日,陳敏爾書記、省長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六盤水市農村“三變”改革是農村股份制導向的改革,是農村生產經營體制的改革,將有效促進和解放生產力,要在六盤水市召開現場會,形成全省複製推廣的經驗。

這些重要批示和指示,既是對我市“三變”改革工作的肯定和推動,也是對我市工作的督促和鞭策。全市上下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家和省有關領導的重要批示和指示上來,切實把“三變”改革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貫徹落實,真正讓“三變”改革在六盤水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三變”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三變”改革有效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動力,農民羣眾得到了實惠,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4年以來,全市共有47213户約17.82萬人以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入股土地面積20.25萬畝,入股農户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共整合農業、林業、扶貧等部門各類財政資金2.74億元,撬動村級集體資金7081萬元、農民分散資金1.17億元、各類經營主體資金12.31億元,集中投入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56682名貧困羣眾受益,30789人實現脱貧。成效重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為農業規模經營構建了新機制。通過引導農户將承包地經營權入股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改變了主要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方式,變分散經營為合作經營,變小農經濟為市場經濟,推動了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發展,創新了農業規模經營體制機制,實現了“統”與“分”的有機結合,減少了企業投入,提高了農業效益,促進了企業發展壯大。比如,貴州天地人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獼猴桃產業基地,在六枝特區郎岱鎮4個村的6000畝承包地經營權入股的基礎上,實現了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補貼、統一規劃的規模化運作模式,進入盛產期後,預計每畝土地可實現收入1600元;鐘山區民潤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葡萄種植,大河鎮70户農民、843畝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盈利後,村民按照入股土地面積獲得30%的實物分紅,也可以按照入股土地面積比例參與分紅。

二是為實施精準扶貧找到了新路徑。通過“三變”搭建的股權平台,整合各類資源、資金和項目,把貧困羣眾與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有機連接起來,增強扶貧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比如,鐘山區用財政扶貧項目資金684萬元購買六盤水農村商業銀行原始股份400萬股,股份收益解決了337名農村“兩無”人員、115名城市貧困人口扶貧難題;六枝特區落別鄉抵耳村將財政用於壯大村級集體的100萬元資金,入股朝華農業科技公司,種植高標準茶葉,所得股份收益按照4:6的比例進行再分配,其中60%用於扶助本村貧困人口,直至整村脱貧;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帶動盤縣普古鄉8個村964户發展,實現了1161人脱貧致富。

三是為發展山地特色現代農業提供了新模式。在“三變”改革中,按照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的要求開展多種形式股份制合作,通過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整合各種資源要素,加快現代農業化發展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生態、安全的山地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比如,盤縣依託野生刺梨分佈廣、長勢好、維C含量高等地域特點,以組建刺梨產業聯合黨委和“企業+支部+基地+農户”的模式,成功打造了一條完整的刺梨產業鏈,把“小野果”做成了“大產業”,實現了“四個價值最大化”,推動了山區農業轉型發展。盤縣滑石鄉巖腳村將村集體37.8畝土地折價入股貴州農熠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集休閒、觀光、體驗為一體的噠啦仙谷農業示範園區,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

四是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搭建了新平台。通過將集體資源、閒置資產以及財政資金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加強了村級組織建設,增強了村級組織治理能力,探索了一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可行路徑。2014年以來,全市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2477萬元,消除“空殼村”157個,“空殼村”佔比從2013年的53.8%下降到18.6%,預計今年全市912個行政村將全部實現有村集體經濟積累目標。比如,盤縣淤泥鄉巖博村在村支書餘留芬的帶領下,先後籌資建成矸石磚廠、小鍋酒廠、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火腿加工廠、休閒山莊等集體企業,村集體按股參與收益分紅,目前該村的集體資產總額已達到5000多萬元;六枝特區隴腳鄉花德村將集體常年閒置的1000多平方米養殖場辦公用房,入股到六枝特區馳誠養殖專業合作社用於茶業精深加工,每年可獲得固定分紅2萬元,有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水城縣玉舍鎮轉山核桃寨由4家國有企業和玉舍鎮俄腳村委員會共同建設,國有企業為投資主體,俄腳村委會成立轉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管理服務方式入股,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三變”改革任重道遠,萬里長征才走完第一步。我們不能盲目樂觀,把成績估計得過高,“三變”改革推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在思想認識上有差距。一些領導幹部對“三變”改革不重視、不關心、不學習、不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地方存在“上熱下冷”的現象,還有部分基層幹部沒有充分認識“三變”的重要意義,沒有準確把握“三變”的科學內涵,遲疑觀望、心中無數、手上無招。二是在基礎工作上有差距。確權頒證進度緩慢,清產核資工作跟不上,情況不清、底數不明,對資源、資產、資金“三資”存量心中無數,沒有建立台賬,產權不清、管理混亂。三是在資源整合上有差距。沒有有效整合自然性資源、經營性資產資源和財政資金資源等多方資源,資源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很多涉農資金採取的是條塊分割管理,沒有打好“組合拳”,難以形成合力。四是在政策配套上有差距。在村集體資產管理、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經營主體發展、激勵農民創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完善,農村產權、股權交易政策不匹配,制約了“三變”改革深入推進。五是在主體培育上有差距。參與推動“三變”的市場主體,大多是中小型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資產規模小,經營項目單一,信用等級不高,管理不規範,抗風險能力不強。六是在總結提煉上有差距。缺乏專業人才支撐,對“三變”改革的理論研究不深、總結提煉不夠、分析不透徹,尤其是對“三變”改革示範點的經驗總結高度、深度和廣度不夠,概念性內容多、可操作性內容少,形成的做法和經驗不易學習、借鑑、複製和推廣。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要深刻認識“三變”改革的內涵和意義。所謂“三變”,就是通過資源變股權,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把村集體以集體土地、森林、草地、灘塗、水域等自然性資產和房屋、建設用地(物)、基礎設施等可經營性資產的使用權,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享受股權權利。通過資金變股金,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把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等(補貼類、救濟類、應急類資金除外),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則上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資金,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經營主體,享有股權權利。通過農民變股東,讓增收的渠道多起來。通過農民自願把自有的耕地、林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資金、技術等,投資入股經營主體,享有股權權利。“三變”改革的實踐探索,對我市實現轉型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三變”改革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突破。我們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土地改革的歷史沿革,可以看出清晰的脈絡。

第一次土地改革:1949年後,中國確立了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公佈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到1953年春,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台灣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農民真正獲得瞭解放。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此被徹底被摧毀,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第二次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在保留農民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農業互助組和初級合作社的土地改革,這次土地改革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三大改造”之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又叫農業合作化運動,仿照蘇聯建立合作社。從1951年12月開始,中共黨中央頒發了一系列的決議,規定了中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到1956年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在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階段後基本完成,全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户達96.3%。自此,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土地制度。

第三次土地改革:1958年到1978年。土地集體所有制下的高級農業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土地改革。雖然新中國在第二次土地改革中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土地制度,但是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中國國內生產的有限性,尤其是糧食供給的有限,中國出現了糧荒,為此有人將原因歸結為國家對土地控制的力度不夠,所以又進行了第三次土地改革。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被宣傳為加強發揮集體生產的優越性。這一次土地改革後的土地制度在中國存在了25年。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第四次土地改革:1979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土地公有,由農户家庭經營的土地改革。新中國的第三次土地改革後的土地制度在中國並沒有發揮出優越性,直到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羣農民違法結束了這種土地制度。這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用農民的話説就是求温飽,求生存。而官方推行目的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的生產力,滿足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第五次土地改革: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這是建國以來首次提出農村土地可以流轉。同時決定中也指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2013年11月9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徵地範圍,規範徵地程序,完善對被徵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保障農户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

2014年12月2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並決定在全國選取30個左右縣(市、區)行政區域進行試點。7月初,國土部宣佈,33個區縣的試點實施方案已經獲得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批覆,改革試點工作進入全面啟動階段。

我市“三變”改革就是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這樣一個背景下催生的,是我們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探索,並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一步。

第二,“三變”改革是推進“三農”工作的有效抓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三農”工作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我市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97%,25度以上耕地佔全市463萬畝總數的47%,土地破碎、發展傳統農業空間小;全市農業人口密度高達255人/平方公里,遠遠超過滇桂黔片區127人/平方公里的密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人均數高、大多數低,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2:1,遠遠高於全國2.75:1的平均水平,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我市要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三農”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突破、不能停頓,只能改革創新、不能墨守成規。通過“三變”改革,促進農業增效,使農業強起來。充分激活山地資源、生態資源、政策資源、勞動力資源等各種發展要素,促進土地集中、資金集中、勞動力集中,發展喀斯特山區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和農業“接二連三”,推動全市特色產業組織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通過“三變”改革,促進農民增收,使農民富起來。允許農民以流轉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多種方式入股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就近就地優先安排農民務工,最大程度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股份收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是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更多獲得感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三變”改革,促進農村發展,使農村美起來。“三變”改革為城市工商資本提供新的投資渠道和平台,盤活農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聯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民人居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

第三,“三變”改革是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舉措。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100年”的奮鬥目標,第一個一百年就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4年,我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75.6%、低於全省1.64個百分點;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鐘山區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分別為86.4 %、92.2 %、84.9 %、97.2 %,實現全面同步小康主要的差距還是在農村,在貧困人口。全市還有農村貧困人口50.99萬人,貧困發生率達19.55%,高於全省1.5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2.3個百分點;還有4.5萬户、13萬人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佔全市貧困人口的25.5%。 “三變”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兜住底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覆蓋,讓貧困人口早日擺脱貧困、增收致富。通過“三變”改革,貧困羣眾可以通過把扶貧資金轉變為股金投入到經營主體,獲得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收入,變“輸血”為“造血”,為擺脱貧困、增收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三變”改革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通過“三變”改革,加強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提高了鄉鎮黨委政府的服務力、村級組織的戰鬥力、農村致富能人的帶動力,把村級組織、企業和農民緊密聯繫在一起,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通過“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逐步消除“空殼村”,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對經濟的調控能力;建立一批跨區域的聯村黨工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黨組織,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發展功能,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吸引力、凝聚力、戰鬥力。通過“三變”改革,組織發動羣眾參與入股企業、打工就業,監督保障羣眾利益,村級組織在參股經營管理中的作用發揮越來越大,提高了農民組織化水平。

二、把握重點、精準實施,統籌推進“三變”改革向縱深發展

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的重要批示要求,做到思想上遵循、理論上指導、實踐上先行,發揚“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打好“組合拳”,全力以赴抓推進、抓深化、抓突破,讓“三變”改革成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軍”、“排頭兵”和“領頭雁”,努力成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幟。在改革推進中,要重點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要突出“三變”改革實效。改革是加快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要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三變”改革是一項全新工作,沒有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鑑。要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結合、頂層設計與摸着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着力解決“三變”改革推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從問題的研判和剖析中選準“三變”改革的路徑。要着力解決好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問題,鄉鄉要有典型示範點,努力形成“一花引來百花開”的效果。要在改革行動方案制定、細節處理上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提高“三變”改革的針對性、操作性、實踐性,確保改革精準發力、精準落地,以改革的新成效激發活力、釋放紅利、惠及民生。

二要緊盯改革重點。推進“三變”改革,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是基礎。農業轉型難、農村發展難、農民增收難,最根本的原因是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清晰,導致大量農村資源閒置浪費,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和作用。要認真學習中央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系列政策精神,吃透政策、把握政策、用好政策,在推進“三變”中更加突出改革性,最大限度釋放各種發展要素的活力。要加快推進農村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地一定要把握好政策和方向,按照“因地制宜、發展需要、全面確權、優先確權”的原則,以“還權賦能”為核心,對開展“三變”改革進展較快、羣眾積極性較高的鄉村,優先推進確權工作,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要抓緊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落實到户。水城縣作為國家試點,要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六枝特區、鐘山區作為省級全面推進縣,要整縣推進該項工作;盤縣要選擇6個以上、全市再啟動33個鄉鎮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三要用好政策紅利。敏爾書記、省長提出,要把六盤水“三變”改革經驗作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幟。希望省直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在全省推廣六盤水市“三變”改革的意見,認真抓好組織實施,讓廣大農民羣眾從農村改革中擁有更多獲得感。當前,全省有關部門都在積極行動,省農工委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三變”改革意見即將出台,全省“三變”改革經驗交流現場會將於這個月底前後在六盤水召開。這些都是利好機遇,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全國和全省的高度系統謀劃和推進我市“三變”改革,再總結、再提煉、再創新、再探索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典型改革措施。同時,要搶抓機遇,加強向上彙報對接,力爭得到國家和省的認可,爭取更多政策支持,爭取進入國家試點範圍,在全省甚至全國推廣。當前,要重點爭取將我市納入全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城市。

(二)要夯實“三變”改革基礎。要做深、做細、做實“三變”改革各項基礎性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要摸清資源、資產、資金“三資”底數。要以行政村為單元,對村集體的耕地、林地、荒山等自然性資源資產和房屋、建設用地等經營性資產以及資金要進行核查清理、登記備案、評估認定,進一步摸清村集體“三資”的存量、結構、分佈和運用情況,界定資產、明晰產權關係,建立健全村集體“三資”管理台賬,做到帳實、帳清、帳款相符。要摸清財政可變資金和不可變資金底數。2014年全市投入農業農村資金55.27億元,2015年上半年投入農業農村資金34.28億元。在可變資金中,共有2.74億元變為股金,其中2014年2.6億元、2015年上半年1374萬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分類摸清底數,分清哪些資金可以變股金,哪些資金不能變股金,哪些資金可以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政策突破變成股金。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精準掌握,方能精準實施、精準落地。

二是提升能力。“三變”改革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人、關鍵在領導,關鍵在幹、關鍵在實幹。各級領導幹部要帶着責任抓“三變”、 帶着感情抓“三變”、帶着目標抓“三變”,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交出滿意的成績單。這次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三變”改革培訓,涵蓋市、縣、鄉、村各級幹部,範圍廣、人員多,目的是讓大家瞭解“三變”、熟悉“三變”、參與“三變”、宣傳“三變”、推動“三變”,始終與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學習、強化素質、提高能力,掌握“三變”改革的基本知識、政策要求和操作流程,真正成為“三變”改革的參與者、推廣者、實踐者,成為“三變”改革的行家裏手。鄉鎮黨委書記是“三變”改革推進的“一線指揮員”,村居幹部是“三變”改革推進的“終端顯示”。要全面加強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培訓,進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打造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三變”改革基層隊伍。

三是選準產業。產業是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基礎。我市“三變”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典型事例,主要因為有產業支撐,主要得益於產業發展。自實施“3155工程”和“綠色貴州”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特色農業產業種植162.99萬畝,建成了一批全省最大的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示範園區,農民和企業都嚐到了甜頭,農業產業越幹越有前途,越幹越有幸福感、成就感。在推進“三變”改革中,要因地制宜選產業,堅定不移發展“3155”工程,突出比較優勢和發展優勢,以縣區為單位找準每一個品種的最適宜區域,因地制宜選擇1—2個主打品種,在“精、特、專”上下功夫,做出規模、做成品牌,把農業特色產業做成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主抓手。要緊盯市場選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什麼賺錢種什麼、什麼效益高就種什麼”,依託多樣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物資源,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種養業,積極培育農業經濟新增長點。要“三品”聯動選產業,注重“三品”聯動,優化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大力打造涼都聖果、涼都紅豆杉、涼都春芽、涼都核桃、涼都刺梨、涼都紅花油茶、涼都紅櫻桃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讓帶有鄉土氣、“天生麗質”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山區、走向國內外市場。

(三)要扶強扶壯“三變”改革的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是“三變”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和引導者。要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帶動農民發展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擺脱貧困。

一是扶持壯大現有經營主體。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引進和培育農業企業192家,市級龍頭企業82家、省級龍頭企業4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25個。要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對省級龍頭企業,要重點支持其做穩、做大、做強,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份額,積極申報國家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爭創機會進入國家級龍頭企業盤子;對市級龍頭企業,要加強引導、突出優勢,不斷做大基地規模、提升產品品質,早日成長為省級龍頭企業;對中小微企業,要按照市級標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市場競爭力,逐步成長為市級龍頭企業;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幫助完善治理體系,提升競爭實力和發展質量,加快註冊登記為企業法人,逐步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對有條件的家庭農場,要支持其在存活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壯大,積極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申報認證,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到2018年,要確保全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70家以上、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0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200個以上。要提升服務、解決難題,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深入企業一線,着力幫助解決融資、招工、市場開拓等難題,幫助解決基礎設施配套、技術推廣等方面問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打造一批投資規模大、產品質量優、品牌效應好、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產值達5000萬元和億元以上的大企業,使之成為“三變”改革的主力軍、領頭雁。要加強管理、規範運作,支持農業經營主體主動參與“三變”、主動吸納農户,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市場、統一品牌,實現農業特色產業規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二是培育引進一批經營主體。要藉助外力,向上爭取支持、向外引進要素、加大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前景好的農業龍頭企業參與“三變”改革。要激活內力,積極引導市內礦產企業、房地產企業、商貿流通企業轉型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推動一批企業資源變資本、“地下”變“地上”、“黑色”變“綠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帶頭人。

三是大力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農村致富帶頭人不僅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懂技術、會管理、善開拓、敢創新,能夠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有效解決當前農村發展缺人、缺錢、缺路子的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鋪路搭橋,鼓勵和支持返鄉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鄉土能人領辦、創辦農業特色產業和企業,讓他們“破土而出”、脱穎而出,支持他們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增收,為深化“三變”改革、促進“三農”發展多做貢獻。

(四)要築牢“三變”改革平台。着力建好四個平台:

一是園區發展平台。農業園區既是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主戰場,又是推進“三變”改革的試驗區。要着力提升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規模和質量,加快完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及其他配套設施,支持更多園區成長為引領型園區,更多市級園區成長為省級園區,推動農業特色產業集聚、集羣、高效發展。到2018年,全市力爭發展50個示範園區。

二是產權交易平台。要學習借鑑河南濟源市、湖北京山縣等地的先進經驗,加快農村產權交易網絡建設,引導土地流轉雙方進場入市交易,提高農村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要以縣區為單位加快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各縣區分別建立1個農村產權交易平台。根據“三變”改革的推進情況,適時建立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平台,進一步完善“三變”改革政策支撐體系。

三是金融服務平台。積極搭建融資平台,充分發揮農業特色產業融資擔保公司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作用,吸納農發行等金融機構的農業信貸資金,進一步做大支農再貸款規模。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三變”改革的支持力度,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行集體產權抵押貸款、惠農直補資金抵押貸款、信用互助合作等模式,創新農村信貸產品。要拓寬融資渠道,通過網上眾籌等方式壯大“三變”改革資金規模。

四是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建立“三變”綜合信息管理數據庫平台,認真做好精準統計和錄入工作,逐步實現“三變”改革、“3155工程”、扶貧開發、確權登記等方面的綜合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加快建設市級數據中心,並連通所有縣區、鄉鎮、行政村以及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大力開拓線上市場,實現更多“涼都特產”網上直銷。到今年底,每個縣區要建立1—2家農村電商站;到2018年,全市要建成農村電商平台100個以上。

(五)要完善“三變”改革機制。要讓“三變”改革有生命力,完善機制至關重要。

一是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吸引集體資金、農民自籌資金、社會資金、金融資金參與“三變”改革。從明年開始,市級財政每年將安排1億元的資金推動“三變”改革,其中5000萬元作為直接投入“三變”改革的專項資金,重點用於農業產業發展、信用擔保、風險防控等方面投入;另外5000萬元是“3155工程”特色產業發展基金,是間接投入“三變”改革的資金。各縣區也要預算安排5000萬元“三變”改革專項資金,及時足額配套到位。要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統籌各級財政投入農村的各類資金,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則上以股金形式集中投入“三變”項目,不能“撒糊椒面”、“下毛毛雨”。

二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要探索多種模式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完善“經營主體+村集體+基地”、“經營主體+農户+基地”、“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户+基地”等基本經營模式,以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為紐帶,在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民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讓農户由參與變為主導、由工人變為主人、由參股變為控股。同時,要千方百計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維護農民切身利益。

三是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孔子説,“不患寡而患不均”。收益分配不公就會導致心理失衡、產生被剝奪感,就會導致羣眾對改革的反感和抵制,甚至引發社會矛盾。因此,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收益分配製度,做到公平公正、程序規範。要根據合同或協議約定,按農民個人享有的股份比例,及時兑現農民應得的收益。

四是完善進退機制。要優先把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三變”改革範圍,建立和完善貧困人口動態管理、進退有據的扶貧工作機制,確保到2018年通過“三變”實現38萬農村貧困人口脱貧。同時,財政入股資金專門用於幫扶貧困户的,要建立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在穩定脱貧後及時退出。

五是完善風險防控機制。農業產業投資回報週期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如果經營主體沒有足夠的實力、科學的管理和持續穩定的發展效益,那將會給“三變”改革和農民增收帶來較大風險。要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加強對“三變”改革的監督管理,加強經營主體管理,強化專項資金監管,從制度上為“三變”改革加上“安全閥”。要建立風險準備金,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強抵禦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堅定不移把“三變”改革落到實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落實的過程,也是一個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的過程。各級各部門要以“釘釘子”的精神,從推進“三變”改革的具體辦法、具體責任、具體工作等細處入手,一環扣一環地抓下去、持之以恆地抓下去,努力讓機制越變越活、產業越變越優、生態越變越美、農民越變越富、基層幹部越變越能。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三變”改革要順利推進,最根本的是黨政領導有力、部門分工明確、上下聯動配合。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既要做改革的組織者、推動者,也要做改革的守護者、保障者。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三變”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政策組、產業組等專項工作組。各縣區、各鄉鎮要比照成立黨政“一把手”為雙組長的 “三變”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並組建工作專班,切實加強對“三變”改革的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各項重大問題,整合各方資源,做到領導到位、措施到位、人員到位,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確工作責任。要堅持“市統籌、縣鄉為主、村居為單位”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時間節點,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能落實、見成效。各縣區黨政“一把手”要切實履行“三變”改革第一責任人職責,上心上手、親力親為,把“三變”改革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親自安排部署工作、定期聽取彙報、研究解決問題,不能説起重要、辦起次要、忙起丟掉。各縣區分管領導要靠前指揮,具體抓、抓具體,把“三變”改革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抓緊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市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統籌指導、協調配合,抓好抓實本單位負責事項,確保工作責任落實。

三是細化年度目標任務。要強化目標意識,加強目標管理,把“三變”改革任務分解到年度、到季度、到月份,細化到縣區、到部門、到鄉鎮、到項目,一項一項盯住、一項一項完成,以縣區的工作成果確保全市目標的完成。要加強工作預見性、統籌性,充分考慮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特殊性,超前謀劃好項目,超前制定項目、資金整合方案,超前向上彙報、對接,千方百計爭取上級部門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要抓好方案落實。近期,市委、市政府還將出台《六盤水市深入推進“三變”改革行動方案》,初步提出了“4116”措施,即明確了4個方面目標、10個方面工作措施、10個步驟和6個方面保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市有關部門要按照《行動方案》的步驟和時間節點,加強配合、強化指導,把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各縣區要儘快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把握好改革的要求、突出精準措施、體現改革的特色和亮點,一項一項完成、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推進。

(三)要善於總結提煉。要在經驗總結、歸納、提煉上下更大功夫,把歷屆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羣眾創造的“三變”改革經驗充分挖掘出來,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工作。

一是深入挖掘“三變”經驗。要深入挖掘“三變”具有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好做法,展現“三變”改革強大的生命力,實現從特殊性向普遍性轉變,為全國、全省農村改革提供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要找準“三變”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查明原因、找準癥結,千方百計克難攻堅、尋求突破。

二是學會藉助“外腦”。要把“走出去”請教諮詢與“請進來”調研考察結合起來,把“三變”實踐與理論研究結合起來,聘請國家、省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學者為我市“三變”改革問診把脈,形成更多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要廣泛借鑑、吸收成果,用好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座談會在我市召開的成果,認真學習借鑑其他地區好的做法和經驗,取長補短、為我所用,讓我市“三變”改革向更深、更實、更細、更準的方向發展。

三是加大推廣力度。“三變”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證明“三變”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潛力很大、空間很大。各級各部門要加大“三變”改革的推廣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成功示範點和示範模式,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穩步推進、全面推開,讓更多經營主體和農户參與到“三變”當中來,讓更多農民在“三變”中增收致富,讓更多經營主體在“三變”中發展壯大,做到“牆內開花牆內香”,讓“三變”模式在全市遍地開花、花香滿園。

(四)要廣泛宣傳發動。要大力宣傳“三變”改革,營造人人關注“三變”、人人熱議“三變”、人人蔘與“三變”、人人推動“三變”的良好氛圍。

一是強化政策宣傳。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刊、政務平台等載體,把“三變”改革政策宣傳到農村、到企業、到社區、到機關、到學校、到農家,擴大“三變”的知曉面。要走村入户宣傳“三變”,確保各項支農、助農、惠農、富農政策宣傳到村、到組、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曉。

二是發揮典型示範。要通過現場學習、媒體報道等多種方式,大張旗鼓、旗幟鮮明地宣傳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傳遞“三變”改革的正能量。要通過“三變”典型人物、先進事蹟的宣傳,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以先進帶後進、抓典型促全局。

三是深入發動羣眾。思想跟得上,行動才能跟得上。要深入羣眾宣傳“三變”帶來的好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提高羣眾參與熱情,讓羣眾更深層次地瞭解“三變”、認同“三變”、投身“三變”。要做好釋疑解惑,一家一户召開羣眾座談會,讓羣眾知道做什麼、怎麼做、有什麼收穫,真正把羣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

(五)要強化督促檢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督查就沒有落實。我們要加大“三變”改革工作督查力度,確保抓一項、成一項,辦一件、成一件。

一是督政策落實。要加強對各類強農惠農支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農户、落實到具體受益人。要加強對“三變”改革文件落實情況的督查,確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要加強對財政資金撥付情況的督促檢查,堅決防止截留、滯留、擠佔、挪用情況發生,確保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真正發揮財政資金效益。

二是督工作推進。要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督查,緊盯確權登記、財產評估等重點,緊盯資源整合、入股經營主體、股份分紅等難點,緊盯經營主體情況、合同簽訂和履行等環節,確保“三變”改革有序推進。要對存在問題進行督查,定期不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工作推進到什麼程度、取得什麼實質性進展,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對滯後工作進行督查,堅持在過程中督查、在過程中問責,抓不落實的事,盯不落實的人,讓大家緊張起來、緊迫起來、警醒起來,全力以赴將各項工作往前推、往前趕,決不能拖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後腿。

三是督工作成效。“三變”改革工作幹得好不好,要靠作風吃飯、拿成績説話。要把“三變”改革成效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指標,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年度考核、評先選優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工作成效明顯的,要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滯後、完不成任務的,要通報批評。同時,改革要鼓勵創新者、寬容失敗者,只要是為了全市改革發展大局、促進羣眾增收致富的,我們都鼓勵大家大膽試、大膽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