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家鄉美食説明文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1W

關於家鄉美食説明文作文精品多篇

介紹家鄉美食的作文説明文600字 篇一

我的家鄉縉雲,不僅有聞名中外的仙都,那裏的縉雲燒餅更是吸引着眾多遊客。

每次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燒餅攤前吃個現做的燒餅。只見做餅師傅在桌上撒一層乾麪粉,從事先發好的麪糰上切下一塊小麪糰,用手掌搓圓,放在桌上輕輕地壓扁,再順手勾起攤在左掌心上,右手則抓一把拌好的餡放在麪餅上,然後左手一收,右手一捏,一個圓滾滾包着餡的麪糰就躺在了案板上。然後再把它輕輕地壓扁,一面塗上麥芽糖,撒上一些芝麻,等爐火一旺,用右手托起餅,左手沾一點涼水,在餅的反面順手一抹,彎下腰把餅送入爐中,“哧”的一聲,餅就粘到了爐壁上,動作一氣呵成,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餅用炭火烤三四分鐘,等表面烤至金黃色,香味溢出,便用特製的鐵鉗夾出。

剛出爐的餅冒着熱氣,面香、肉香、黴乾菜香、葱香、芝麻香、糖油香混合着撲鼻而來。餅面呈金黃色,略焦的糖油上粘着噴香的芝麻。我迫不及待地輕輕一咬,餅面鬆脆,裏面軟糯,先是甜甜的糖油味,接着是鮮美的肉味,細細咀嚼,鹹淡相宜,油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縉雲燒餅之所以在浙江家喻户曉,不僅是因為它的味美,還因為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古代軒轅黃帝在仙都鼎湖峯煉製仙丹,每當肚子餓時,就拿一塊麪團,壓扁放入煉丹爐裏烤熟了吃。後來人們也學着軒轅黃帝的樣子,往麪糰里加了黴乾菜、肉等作為餡烤着吃,縉雲燒餅就這樣代代相傳了下來。這一個小小的燒餅真是“爐傳三百世,餅香五千年”。

你們想吃正宗縉雲燒餅嗎?那就來我家鄉吧,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燒餅,還可以增長許多見識呢。

家鄉的美食説明文 篇二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鴨,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琳琅滿目,舉不勝舉。但我最情有獨鍾的還是夜市上隨處可見的燒餅夾肉。

燒餅夾肉真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一個小吃。先説説色,從外表看,燒餅夾肉金燦燦的脆皮,就像有着一層金子一樣金光閃閃。把脆皮剝開,裏面則是熱氣騰騰的,軟軟的內在,真是內有乾坤呀!再看看裏面的餡,有棕,有白,有綠,有紅,棕的如木,白的如雲,綠的如玉,紅的如火,霎是好看。燒餅夾肉,不僅色美,而且香氣濃郁。鼻子聞一聞,肉的油香,菜的清香。緊的辣香撲鼻而來,那種香味是任何一種東西可以相比的。這種香味使你食慾倍增,你情不自禁的咬了一口,肉先滑進了你的嘴,肥肉不膩,瘦肉不柴,再伴上香菜,辣椒的爽口,餅的酥脆,讓你一吃,就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

既然味好,但這味有從何而來呢?下面就聽我為你一一道來。第一步,做餅要先和麪,但這面可不一樣,它不用發酵,所以有人給它取名為“死麪燒餅”。面和好檊成餅狀在平底過上烤制,靠到一定的時限,它們就進要進入“八卦爐”了,把餅一一放到爐子中在烘烤,不時的翻面烤出來的餅出來就是黃金酥脆了。第二步就是肉。這肉也不是一般,它要在鍋中。加上各種調料,長時間的蒸煮香味撲鼻的肉就可以出鍋了。當我第一次吃時,我感到了天比的好吃,肉香清香的,不停的在最終回味,真是太好了。

好了就到這裏吧,你是不是已經垂涎欲滴呢?如果想吃,一定要到我的家鄉來一飽口福!

介紹家鄉美食的作文説明文500字 篇三

綠豆餅的甜香、黑橄欖的香濃,才是家鄉最真實的味道!

――題記

當我咬了一口甜絲絲的綠豆餅,嘴裏便盪漾着家鄉甜蜜的滋味;當我沉醉於家鄉黑橄欖香濃的滋味時,滿口是家鄉的情!

家鄉的綠豆餅是我們惠來的特產,它包的是綠豆莎,吃起來是綠豆香。它的包裝很特別,先是用不透氣而密封的袋子包起來,再用一張面積很大的紅色紙包住,還要貼上製作店的標誌紙。雖然是一項很普通的製作,但它包含的情才是家鄉最香的味兒!從很早的時候,很多外來的人就對我們這的綠豆餅情有獨鍾。有些人還千里迢迢來到我們這兒,為的是幾袋企盼已久的綠豆餅。綠豆餅吃的最佳時候是它剛新鮮出爐之刻,熱乎乎的,非常酥脆。咬一口,是脆;再咬一口,是香。我媽對綠豆餅再熟悉不過了,每次買都要挑熱乎乎的,那才能讓她滿意。我呢,當然是跟着享受啦。

不知你是否曾經品嚐過黑橄欖?它香濃而微帶一絲酸的味兒,如果用心品味,便能感到家鄉的味溢滿心間。小時覺得黑橄欖不好吃,酸酸的,為什麼不是甜的呢。但後來,直到有一天我離開家鄉在姑媽家嚐到黑橄欖時,眼裏溢滿了淚水,溢滿了對家鄉思念的淚水……現在我才明白,其實生活不正是這樣嗎?酸裏帶着一絲甘甜。

如今,家鄉的綠豆餅和黑橄欖在生產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製作更加精細,味道更加醇濃,聞名遠近。我愛綠豆餅、黑橄欖,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美食説明文 篇四

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當地獨特的飲食。像蘭州的拉麪,東北的餛飩,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而三大火爐之一的重慶呢,除了火鍋,與重慶人形影不離的就該是小面了。

今天又來到街角的一家小麪館吃麪。和重慶大多數小麪館一樣,這裏不足十平米,裝修也不算豪華,就馬馬虎虎吧。其實重慶人並不喜歡麪館裝修太好,反而喜歡坎兒上路邊兒簡陋的麪攤,不為什麼,就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麪才有味道,才有純樸新鮮的感覺。我點了二兩素小面後,就等待着面上桌的那刻。説實話,儘管有雜醬麪、牛肉麪等,我還是鍾情於小面;就如同方便麪,幾十種新口味還是趕不上最初的紅燒牛肉麪。新的不一定是好的,在吃麪這一點上的確如此。而我對小面的印象就像對重慶人的印象,樸實、耿直、豪爽。

師傅先往鍋裏丟了一把水面後,接着放了一點兒藤菜。趁面還未燒好的時候,師傅就開始打佐料。重慶小面對佐料是很講究的,辣椒、花椒、大蒜水、花生米、鹹菜……一共要放十餘種配料。據説辣椒要當天用完,以保持其鮮味。最後,師傅把面從鍋裏撈起來,我就遠遠聞到小面獨特的香味漸漸飄來。

重慶人天生愛吃辣。這與重慶潮濕的氣候分不開。在重慶住久了的人,總覺得嘴裏少點什麼味兒,而火鍋和小面就滿足了重慶人的胃口,也造就了重慶人豪爽耿直的性格。重慶的辣不像湖南那帶的,重慶的辣是麻辣,而不是一味的幹辣。倘若你哪天來到重慶,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火鍋上,最好來親自品嚐一下重慶的小面。要知道,重慶人吃火鍋很頻繁,但總不能天天吃;而小面就不同了,只要你什麼時候想念小面了,或者抵擋不住街邊麪館散發出的香氣了,都可以從包裏掏兩塊五角錢解解饞。難道你還怕在重慶街頭找不到麪攤?不會的。重慶人對小面的愛是難以言喻的。

我還依稀記得年前,小面只賣一塊二,不到十年,面錢就翻了一番。而居民的收入在這近十年間,也翻了一番,更説明了重慶小面同重慶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介紹家鄉美食的作文説明文400字 篇五

在中國,美食一直佔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央九台上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讓全球的吃貨口水流下三千尺。在這琳琅滿目的美食中,我最喜歡令人垂涎欲滴的川菜。

川菜以善用麻辣着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在中國的八大菜系中,川菜可以説是首屈。其中的六大名菜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鍋肉,東坡肘子。

而我最鍾愛與魚香肉絲。特別是奶奶炒的。那天,我在旁邊看着奶奶做。奶奶把買來的瘦肉,木耳,胡蘿蔔,玉蘭片和調料拿出來,然後把菜和肉一一切成絲兒;在肉絲兒上放些澱粉和料酒,把胡羅卜絲在油鍋裏炒一下,然後取出盛盤待用,再把肉絲放進鍋裏;等肉熟了,奶奶把一袋調料放進鍋,頓時,廚房裏瀰漫着香味。最後把切好的木耳和玉蘭片放入,開大火,翻炒到全部都熟了後,放胡蘿蔔絲;最後一步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嗯——,真香啊。”我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夾起一簇,放入嘴中:香濃的魚味,還甜甜的,肉絲滑嫩,素材香脆。真不愧是名菜,我慢慢享受着佳餚。

魚香肉絲將永遠在川菜菜譜上熠熠發光,它將永遠是我不變的選擇。

家鄉的`美食説明文 篇六

我的家鄉位於濮陽北部的台前縣,距離黃河大約十里地,一條清澈的金堤河向東流去,我的家就在金堤河腳下。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附近的人們都常去河邊釣魚。姥爺每次都把釣的魚帶回家,交給姥姥來做魚,姥姥最拿手的就是做糟魚了。姥姥總是不厭其煩地把每一條魚都處理乾淨,處理好了,然後再準備做魚的材料:葱葉、花椒、茴、葱姜、蒜、鹽、醬油、醋和辣椒。

姥姥先把爐子燒地旺旺的,放上鍋,燒熱油,麻利地把葱薑蒜絲放進鍋裏,隨着一聲“嗤啦”,一陣香氣飄過來,我馬上湊到鍋邊,一下子有了食慾。姥姥也沒空理我,只顧快速地來回翻炒葱、花椒,又趕快倒進一些醬油,屋裏的香味更濃了。姥姥加了些水,放上鹽,燒開後,放上一層葱葉,然後把魚放在葱葉上,然後再蓋上葱葉,加些醋,姥姥説這樣可以讓魚刺爛得快。有些動作老老實一氣呵成的,忙完停下來,姥姥額頭上已有汗珠。

姥姥每次做糟魚幾乎都在晚上進行,鍋在爐子上坐一夜,等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一鍋糟魚就做成了。魚一條一條整齊地排放在鍋裏,我忍不住,捏上一條塞進嘴裏,品嚐着雨,與肉又鬆又軟,刺也爛了,香中帶些辣味。

也學是魚的香味太濃了,鄰居家比我大兩歲的林林常在姥姥掀鍋後不久,就湊摸着來我家了。姥姥給他也盛上半碗,很快他媽也來了,誰都抵擋不了這誘人的香味,林林媽變吃邊對姥姥的手藝讚不絕口。我一口氣能吃上多半碗,哇!真的是太美味了。可以説,糟魚陪我留下了美好的吃的記憶。

現在,故鄉的金堤河還在我腦海裏閃着金光,糟魚還散發着香味,姥姥的容顏卻蒼老了,我更加想念記憶中香香的糟魚,想念着用糟魚帶給我關懷的姥姥。

家鄉的美食説明文 篇七

我的家鄉白象,風味小吃眾多,最為突出的就數香糕與豆腐串了。白象香糕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記牌香糕,是樂清市北白象鎮公記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曆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桂花作輔料,經蒸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軟。

小時侯,我就對它垂涎三尺。我總是扯着媽媽的衣角,讓她帶我去買香糕,那裏的工人有時還會把香糕的整個加工過程介紹給我們聽,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軟不硬。然後在揉好的糯米粉裏摻入芝麻,接着,把特製的平底大砂鍋用水蘸均勻。不看不知道,裏面竟佈滿了一個個“方窩”。最後,把糯米粉鋪上鍋,嵌上桂花,整個過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蒸好後,稍稍晾會兒,把砂鍋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灑些水,一點點把砂鍋拿起來。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層香油封住,這樣,吃的時候裏面還是熱的。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極香甜的,只覺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氣沁人心脾。

説起豆腐串,其實家喻户曉,但在這,豆腐串和茶葉蛋是放在一起的。也許你會問一個問題:茶葉蛋和豆腐串放一起煮起來成什麼樣子啊?不過,也就是兩者獨特的味道相結合,才稱的上是美味啊!不怕你笑話,吃了這裏的豆腐串,保準把你攙得吃了還想吃。

國小時候,我有時會到豆腐串老店去吃豆腐串。我喜歡看着他們煮豆腐串,弄懂他們是怎麼把豆腐串煮得如此美味。首先,把滿乘着水的大鍋燒沸,等到水裏吐出大氣泡的時候,往裏面灌入大量的辣油、味精,繼續燒,使它們的味道充分與水混在一起。這時,把早在一旁等待的幹豆腐倒入辣湯裏,過會兒,把茶葉蛋也放進去,兩種味道就相融了。煮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可以更加得入味)。客人一來,就用大湯勺舀起,給幾根竹棒,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媽媽總是説小孩子吃辣的不好,因此,我只能偶爾去吃。豆腐串色、香、味樣樣俱全,香、麻、辣、鮮等味味獨道。拿起一串來,又燙又辣,我總是舌頭舔嘴脣,嘴脣砸舌頭。

這裏的豆腐串遠近聞名,真不愧為家鄉風味一絕啊!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家鄉的美食説明文 篇八

我的家鄉在河北正定,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然,我的家鄉也有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記八大碗”製作技藝已被河北省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實際上主要是由豬肉製作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當時儒家與道家文化盛行,人們崇拜“八”這個數字。當時酒家講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個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後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和農家時令菜蔬(如蘿蔔、白菜、茄子等)。其葷菜均是運用獨特工藝先煮後蒸,按照嚴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藝主要在選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下功夫。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鬆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蔘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由此製作的菜餚八大碗,製作精良,選材考究,經濟實惠,肥而不膩,老少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顯著北方菜系特徵,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吃法講究,現已形成一套完整、規範的工藝流程和技藝標準,不斷被不同食用人羣所接受和喜愛。同時,也被不斷的發展完善。

介紹家鄉美食的作文説明文600字 篇九

我的家鄉有一道名菜,叫醃篤鮮。看着這道菜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是用小火慢慢煮熟的。醃篤鮮自然也是很鮮的,只要嘗過這道菜,保證會讓你鮮掉下巴。

醃篤鮮的製作過程並不難。所需要的食材有竹筍、鹹肉、五花肉、葱花、薑片、千張和料酒。先將竹筍、鹹肉、五花肉切成塊狀,把千張切成細條,然後打結,成為千張結,把它們和葱花、薑片一起倒入鍋中,點起小火開始煮,接着便是漫長的等待。伴隨着小火煮肉的`“嘟嘟”聲,人們的思緒早已飄到了醃篤鮮出鍋時的樣子。想着剛出鍋的那熱氣騰騰的醃篤鮮,光想一想就會讓人垂涎三尺。在等待的過程中,還要加入少許的鹽與料酒,這樣會使醃篤鮮的湯汁更加鮮美。

就這樣悶煮了30分鐘後,醃篤鮮便可以出鍋了。醃篤鮮出鍋時,必須得盛在一個砂鍋裏。出鍋的醃篤鮮油光閃閃,尤其是湯麪上泛着金光。一股鮮香的味道不知不覺地就飄入了鼻子:“香啊!”

夾一塊嫩肉,只覺得其肉質酥肥;嚼一片小筍,只覺得其清香脆嫩,鮮味濃厚;呷一口清湯,只覺得其湯白汁濃;品一個千張結,只覺得其嚼勁十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回味無窮。另外,醃篤鮮配白米飯是最好的選擇,熱氣騰騰的醃篤鮮配上香噴噴的白米飯會讓人食慾大增,一大碗白米飯和一鍋醃篤鮮不一會兒就下肚了。醃篤鮮不但味兒美,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能讓我們小孩子快快長身體。據説,吃了醃篤鮮,就不會感冒了呢!

醃篤鮮,我愛你!它不但是我們當地的一道家常菜,更是代表了我們寧波人對家鄉滿滿的回憶之情。所以,如果你來寧波,一定要記得品嚐這道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