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王安石作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34K

關於王安石作文

王安石,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為民力主改革,有豐功偉績。

關於王安石作文1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個性名片:當世人不知我,後世人當謝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

人物簡介: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難得人情世故一回,藉着牡丹花開,很風雅地置辦了酒宴,請來同事小聚。作為主家和上司,包公周全地一一請酒。平日裏不喜應酬、滴酒不沾的司馬光,礙於情面,勉力喝了幾杯。輪到王安石時,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張黑臉都急白了,執拗的王安石仍目中無人地巋然不動。最後,暴脾氣的包公沒脾氣了,只得放棄。

此時的王安石,已至中年,並在官場浸泡二十餘載,依然做不到官場那種客套又俗套的應酬——酒肉吃進肚裏,朋友掛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條簡單得可怕,你走天橋,我走地下道,無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釘子的,不獨有實力派的包公,還有權利派的仁宗。

按照帝國規定,凡進士高第者,為官一任即三年後,便可回京述職,留到皇帝身邊。這種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視為仕途發達的最佳捷徑,他人沒有條件也想創造條件地上,王安石卻一再矯情地拒絕,拿仁宗簽發的入京聖旨當白紙。一來二去,連欽差都習慣了他的躲貓貓,直接把聖旨送到家門口。這一次,王安石竟然極富想象力地躲進了茅房。欽差左等右等不見人來,只好把聖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從茅房裏跳出來,抓起聖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將聖旨還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識抬舉,王安石的前途,本該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但神宗的1069年,卻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舞台,他像一顆大彗星,拖着長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嘯而來,官拜參政知事(宰相職),權傾朝野,政界為之變色。

沒辦法,他情商低自有低調的活法,讓別人無話可説。

當年,20歲的他一路風塵僕僕來到開封,當時的文化名流曾鞏、歐陽修等,一看他的文稿,驚為天人。第二年,科舉應試之日,王安石的錦繡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為狀元卷子。他用甩開他人若干條街的才華,讓人望塵莫及。

隨後25年裏,他從縣令一級級地幹到太守。其間,在每一個地方,全部政績斐然。而且,在此期間,他建堤築堰,改革學校,開辦農民貸款法,也就是後來的青苗法的雛形,全部大獲成功。他靠真槍實彈掙得的官聲與民望,讓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埋頭點贊。

最絕的是,他不貪色、不愛財。中國傳統思想中,一個大壞官,無非這兩條,可他一條都不沾。

他終生不納妾,這在風流開放的宋代文人中幾乎絕無僅有。他正經得連自己夫人都覺得無趣,於是夫人親自出面,為他物色了一個美貌女子。結果,他不僅退還了女子,還幫女子家還清了債務。

他節儉清廉,視富貴如浮雲。每次發官餉,總是拎了裝錢的袋子回家,直接就上繳給夫人。據説,他的宰相俸祿幾乎已經變成公款,任憑親友甚至同事花費。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麼些年,從未用此權力為自己及其親族謀過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訂的《宋史》,我們會赫然發現:王安石變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參與者、助手、學生和繼承人,幾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這位高舉變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無恙—他活得如此低調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樣無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兇猛的敵人,也很難找到攻擊他的破綻來。至於變法的完敗,真是怨不得他,悲劇在於,天還沒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註定了他是孤獨的偉大者。

關於王安石作文2

王安石坐船從京口到瓜洲出差。途中小船停靠在瓜洲的長江北岸。這時,王安石看到了山頂上有幾户人家,門前父母妻兒聚在一起吃飯,就想起了自己的親人。雖然自己的家鄉離這隻隔幾座山,但是,由於自己公務纏身,不能回到家鄉。王安石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惆悵。

這是新年的春天了,春風又一次的吹綠了長江兩岸。看花紅柳綠,鶯飛燕舞,王安石望着家鄉,自言自語地説:"要是現在能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該多好啊!”他環視四周仰望藍天大聲地説:老天啊,花瓣有微風陪伴,散發着清香;樹木有綠葉伴隨,帶來了清新的空氣。而我呢?老天啊,我有誰來伴啊!明月啊明月,你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鄉呢?”

關於王安石作文3

古人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知,從古至今,友誼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重要情感。人生就如一方土壤,友誼就是這土地上盛開的鮮豔花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們應該這樣創造真正的友誼呢?

信任,理解始終是友誼的核心,只有在這樣萌發的友誼才能真誠,長久;反之,友誼便會大打折扣。古時,沉括和王安石的交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沉括和王安石是一對摯友,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守舊派對他們又怕又恨。想拉攏吧,又拉攏不了;想反對吧,又沒資本。於是便挑撥離間,王安石親信了小人讒言,指責沉括是見利忘義的小人。可沉括一笑置之,後來誤會化解,王安石被沉括的對自己的信任所打動了,他們成了好朋友。事實證明,人與人之間理解才能創造友誼。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同道合是加固友誼的混凝土。朋友之間一定要有共同的夢想和志向,共同向目標努力奮鬥,這樣才有溝通,交流。這樣的友誼才有凝聚力。三國時桃園三兄弟劉備,張飛和關羽就因有着為平定天下戰亂共同理想,才能達到後來“食同桌,卧同”的親密程度。

俗話説:“朋友有難,赴湯蹈火。”有困難時,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則是檢驗友情的烈火。朋友有困難時,應在學習上相互促進,在品德上相互砥礪,在情感上相互調節,克服種種困難,才能讓朋友相互促進,積極向上地發展自己。這才是真正友誼。

可是有人卻扭曲了友誼的本質,把友誼建立在金錢,利益之上。這樣的友誼是脆弱的,是不堪一擊的!須知“以勢交交者,勢盡則疏。以利交者,利盡即散!”

朋友們,請記住友誼的原則,按照它去尋找真正友誼,擯棄虛情假意。你的生活就會多姿多彩,幸福快樂。

關於王安石作文4

他依然如我想像中的那樣,氣宇軒昂,從容不迫。朝服和官帽穿戴得整整齊齊,左手置於懷前,右臂舒開,額頭微微上揚,大有一種運籌帷幄、躊躇滿志的氣度。只是,我好象看出他的眉宇間似乎透着一種憂鬱,或者説是一種怨憤。我問他為什麼,他默然不語。

王安石的這座塑像就坐落於古之臨川今之江西省撫州市內的王安石紀念館的院裏。院不大,卻是樓、台、亭、閣、木榭、碑廊一應俱全。院內,綠樹懷抱,繁花似錦,曲徑通幽,是典型的江南宋式府第門楣。塑像就矗立在展館之前。館內展出了介紹王荊公生平的許多珍貴資料。所以我想,這位當年政治上的失敗者,如今依然為後人所推崇,也該在九泉之下含笑瞑目矣。可是,他為什麼眉宇不展、鬱鬱寡歡呢?

也難怪,一位胸懷大志、有着經天緯地之才、也曾叱吒風雲的人物,最後竟被趕到半山(金陵至鐘山之半道,故名半山)閒居,弄得“其宅僅蔽風雨,不設牆垣”的地步,放誰也是難消不平之氣的。王安石當年倡導“變風俗,立法度”,其目的只是要整頓當時的“貪鄙苟得”、腐敗因循的政治局面,為的都是宋朝的江山和百姓。殊不知世上的改革從來都是充滿着艱難險阻的,所以他就無法避免兩度拜相,兩度罷相,最後被逐出朝廷的命運。其實這種結局已經不錯了,這跟宋神宗對他有好感有關,古往今來的改革者有幾個比這還好點兒下場的?有專家認為,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其中一個重大的因素是用人不當,如張舜民《哀王荊公》中所説“哭一聲唯有弟,故時賓客合如何?”“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諱道是門生”,這恐怕是王安石生前所料不及的。以我之見,更重要的原因怕是時機不成熟。當時,不但在政治上有司馬光一夥專門與他作對,而且在思想領域還有以程顥、程頤為首創立的北宋理學體系,這是比政治勢力更難對付的。這可以從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得到佐證:小崗村的幾個農民就因為吃不飽肚子想鬧分田到户,不也是把腦袋別在褲腰上的嗎?不過我想,這位大改革家完全可以開顏一笑了,因為在他之後,中國的改革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社會也正是在這種斷斷續續、艱難險阻的改革中不斷前行的。

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家。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後,就時常跨馬騎驢出遊山林,忘情山水。雖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説的“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惟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內心很寂寞,不是滋味,卻畢竟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當之無愧地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時也為臨川人、為華夏子孫贏來了驕傲,不愧為天之驕子。尤其是他的詩,他的近體詩,晚年之作大大勝於早年,在宋詩之中可説是數一數二的,如《艇齋詩話》所言:“絕句之妙,唐則杜牧之,本朝則荊公,此二人而已。”可見,人生得失,不必強求,就憑這,介甫先生,你也該含笑九泉矣。

據説,離撫州不遠,在如今的東鄉縣上池瑤田村(原屬臨川),是王安石的故里,那裏還有不少與王安石有關的舊跡,如荊公山、荊公陂、荊公橋、平山書院等,可惜我無緣憑弔,只得留下一點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