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安石個人簡介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1W

王安石個人簡介通用多篇

王安石改詩的故事 篇一

王安石手跡王安石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鎮江對岸的瓜洲時所作,寫好後很快就流傳開來,不少人為這首短小精悍、生動形象的詩擊節賞歎。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綠”字,將形容詞用作動詞,把春天來到時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機極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畫出來,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極其傳神、富有動感的圖畫,把人們帶進了美妙的藝術境界。後來,有人發現了這首詩的草稿,發現總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處進行過修改,其中那個最為人稱道的“綠”字,竟然前後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後來在一旁寫了“不好”兩字,又改“到”為“過”,大概是覺得“過”仍嫌死板,復又改為“入”字,但“入”字顯然也不稱心,又再次被改為“滿”字,“滿”字當然沒有“綠”字好,最後還是被改掉了。可以想見,在這張塗得亂七八糟的詩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

王安石簡介 篇二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古代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上池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臨川集》,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點金成鐵的故事 篇三

王安石一生寫了大量詩文,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詩人以“噪”襯“靜”,益顯其靜;用“鳴”託“幽”,逾顯其幽,這兩句詩把靜景寫活了。但王安石看後,卻不以為然,大筆一揮,改為“一蟬不噪林逾靜,一鳥不鳴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把詩句改得韻味全無,無怪乎當時的詩人黃庭堅訕笑他“點金成鐵”。

——《宋史·王安石列傳》 篇四

○因循苟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倖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生平簡介 篇五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號半山,諡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今(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上池村人),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説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着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著名散文《遊褒禪山記》。

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籤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知縣。舒州(今安徽安慶)通判、江南東路(在今江浙一帶)刑獄。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逝於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明月與黃犬 篇六

據説,王安石做了宰相後,在政務閒暇時,常常翻閲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彩蝶雙起舞,蟬蟲樹上鳴。明月當空叫,黃犬卧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點頭稱讚;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麼會叫,“黃犬”豈能卧於花心,必然是少年學子亂彈琴。於是,進屋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卧花蔭”。自以為改得好,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地的一位老秀才談起這件事。老秀才捻鬚笑笑説:“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眾習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裏。”説得安石面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為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後來,王安石還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並當面表示了歉意。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是怎麼死的 篇七

宋哲宗10歲即位,尚不懂事,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啟用了司馬光為宰相,而司馬光是反對變法的,同時大文豪蘇軾一直上書反對變法,所以王安石的新法很快就被廢除了,此時王安石正在家鄉江寧。

王安石是憂憤遺憾而死的,新法是王安石畢生想實現的理想,王安石從宋仁宗當政時就提出了變法,又經過英宗,最後好不容易有宋神宗的賞識,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後新法被廢除,這是繼宋神宗的逝世給與王安石的另一個打擊,但是當時王安石已經不被朝廷重用了,他最後病死也與他的心態有關。

王安石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旨在摒除宋朝的弊端,可是他在變法的時候,沒有綜合考慮各方因素,所以新法很快的被廢除。王安石的病逝是宋朝的一大損失,不過當時不被當政者看重,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變法 篇八

由於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雖然強調了政府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推動改革變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1076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王安石與靖康之難 篇九

首先,王安石推行的“熙寧變法”並沒有獲得成功,但在歷史上影響很大,甚至在國中的歷史教科書都將這次變法列了進去。黨爭,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存在,在熙寧變法之前也存在着。但是在王安石推行變法後,將黨爭提升到了空前激烈的高度。於是,在北宋歷史上,出現了新黨和舊黨的稱謂。王安石本人可謂是才華絕世,他擔任宰相之後,就開始迫不及待地施展自己的抱負,但是他採取的手段卻太過激烈,以至於遭到了大多數守舊派的反對。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讓變法有效地推行,王安石自然也要拉攏政見和自己一致人來輔佐自己,於是就形成了新黨勢力。但縱使王安石品德高尚,才華卓絕,但在相人方面,卻不盡如人意。在宋史的《奸臣傳》中,北宋共有14人位列其中,而新黨就佔據了12個席位。歷史公認的,造成靖康之難的“六賊”首腦蔡京,也正是通過王安石得到提拔的。

蔡京可以説是王安石的門徒,而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對於蔡氏政治集團的提拔,在無意之中,把北宋亡國的奸臣引入了政治核心。他們這些人在王安石去世後,不僅沒有依照王安石的政治邏輯來行事,反而把持朝政數十年之久,造成了北宋政治長期腐敗的結果。

不過從客觀上講,靖康之難和王安石有一定的關係,但他並不是主要責任人。因為王安石的政治理念是好的,也正如朱熹評價他,好心辦壞事。而靖康之難爆發的原因是由各種原因形成的,是北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