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紹興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9W

第一篇:紹興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紹興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小病不醫,大病難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一直是困擾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難題之一。為有效突破這一難題,進一步完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的目標,近年來,紹興縣通過推廣建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村級醫療衞生服務站,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會為範圍,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基礎衞生服務新路子。

一、基本情況

從2014年開始,紹興縣以當時的華舍鎮為試點對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始了全新的探索,將原來的華舍鎮衞生院演變為華舍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同時,在合理佈局的基礎上,以產權為紐帶,按照直接的上下級隸屬關係,在全鎮範圍內設置了9個服務站。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2014年,華舍模式被推廣到柯巖、福全、楊汛橋等鎮(街)。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全縣19個鎮(街)已建立服務中心14個,服務站109個,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縣19個鎮(街)服務中心和135個村級服務站將全部建成,基本實現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全覆蓋。從對已推行“六位一體”社區衞生服務體系鎮(街)的調查來看,應該説成效不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⒈軟硬件設施大為改善。全縣新成立的14個社區服務中心均進行了重新建設或改造,並添置了必要的設備、儀器。錢清、馬鞍等不少中心還新添了彩色b超機、電子胃鏡和全套自動生化檢測儀。與縣級大醫院相比,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備了診療絕大多數常規疾病的能力。村級衞生服務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乾淨的病牀以及彩電和空調,為病人就醫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在軟件建設方面,近年來,通過自考,輪崗培訓等繼續教育方式,社區醫務人員的全科醫比例逐漸上升。據統計,目前全縣社區醫務人員中全科醫生比例已佔到60%。同時,為統一規範社區衞生服務行為,縣衞生行政部門制訂出台了有關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推出了“社區聯村醫生責任制”,分村包乾,責任到人。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則結合本地實際,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諸如首問責任制、病人選醫生等相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社區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

⒉農民“看病難、花錢多”的問題有所緩解。從全縣面上來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無論是在佈局還是在結構、功能定位上都較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擁有一個村級衞生服務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術即可在社區內就診治療。各服務中心還都分別與不同的縣市醫院簽署了合作協議,服務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醫療衞生服務新格局,極大地方便了羣眾就醫。在藥品收費和住院費用方面,由於縣醫藥系統對藥品實行統一的招標採購,然後配送到各鄉村站點,因而藥價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費用同縣級以上大醫院相比,服務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農家婦女在中心生個小孩的費用,一般不超過1000元,較大幅度地降低了農民羣眾醫療費用方面的負擔,大大提高了農民及時就醫的自我保健意識。

⒊服務領域大為拓展。據統計,僅今年1-6月份,全縣社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已為60週歲以上社區居民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26855人,佔到全縣60週歲以上老人總人數的50%,35週歲以上首症測血壓75205人,出診隨訪4165人次,義診37人次,建立家庭病牀212張,分發健康教育處方12776張,對130535人進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鎮還把免費體檢的對象擴大到35週歲以上的所有居民。通過開展社區衞生服務,改變了以往醫生坐在院內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動服務方式,由過去單純看病向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轉變。廣大醫務人員紛紛推倒“圍牆”,走出院門,變“坐堂行醫”為上門服務,把健康送進了千家萬户,以多種形式為羣眾排憂解,得到了當地羣眾的一致好評。

⒋經濟社會效益實現雙豐收。經過近二年的嘗試,,各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以優質、方便的廉價服務,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拍手稱讚,很多人對“中心”就醫環境和設備條件的滿意率有了明顯提高,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行為準則、指導就醫、指導用藥的滿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會效益帶動了經濟效益。自社區衞生服務推廣以來,不少中心經濟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中心開始扭虧為盈。如福全鎮衞生院原來度日如年,連工資都發不出。通過改造,如今門診病人多了兩倍,住院病人更是從無到有,大幅度攀升,僅5月份中心遷址以來,已接納住院病人160多人,業務收入較以往增長兩倍。據中心負責人預測,按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還清400多萬元的債務。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我縣的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立未久,尚處於改革階段,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⒈資金短缺亟待解決。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資金短缺問題十分普遍,儘管中央已經明確了對社區衞生服務定額補助和税收優惠的有關政策,但是資金缺乏仍困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從調查中發現,造成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資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門對衞生事業投入資金有限。據瞭解,2014年我縣對衞生醫療事業方面的財政撥款僅為1765.7萬元,2014年的預算則為1823萬元,並且這一有限的資金還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醫院建設上,忽視了對社區服務的必要投資。②社會資金投入不夠。從我縣農村社區服務的定位來看,主要以公益性為主,盈利的空間相較小。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本身又缺乏對市場化融資的渠道和機制,從而導致了社會資金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方面的投入相當之少,這是造成目前社區衞生投資主體十分單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短期化行為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利潤分配上用於事業發展、更新設備的專用基金嚴重不足。

⒉人才素質偏低。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大部分醫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從業經驗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治療上,缺乏預防、保健、康復、健康諮詢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知識結構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查顯示:全縣976名名社區醫務工作者,從職稱來看,高級僅佔2.06%,中級佔9.5%,初級則佔88.44%;從學歷來看,大專以上佔27.4%,中專或高中佔72.6%,專業人員學歷職稱層次低成為社區衞生服務發展的基本制約因素。

⒊山區與平原之間衞生資源分佈不平衡。我縣雖位列全國十大財神縣,年財政收入近30億元,但由於鎮街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從而導致了各中心之間的醫療衞生資源的不平衡,山區網點醫療設備欠缺,人才難招現象較為嚴重。以南部山區稽東鎮和平原水鄉齊賢鎮為例(具體數據見下表):

稽東、齊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醫療衞生資源對照表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稽東、齊賢兩鎮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無論在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尤以大型醫療儀器與醫務人員素質構成方面最為懸殊。從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這一目標來看,經濟薄弱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醫療衞生資源投入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⒋對外來人口衞生服務工作存在一定難度。隨着我縣經濟的不斷髮展,近幾年來,來紹打工人員數量與日俱增,據統計,至今年上半年,我縣外來人口數量已達到14、34萬人,幾乎佔全縣人口數的20%。而從調查情況看,目前我縣“六位一體”的社區衞生主要對象是本地居民,對外來人員衞生服務僅限於治療和兒童免費預防接種等少數幾項,而對其進行健康登記,疾病預防(特別是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的措施較少;另一方面,由於外來人口數量較多,流動性較大,再加上全縣範圍內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化網絡,也無疑中增添了對外來人口提供衞生服務的難度。

⒌社區衞生服務網點的管理尚欠加強。雖然縣衞生行政部門和各社區衞生服務網點對如何搞好社區衞生服務和調動醫務人員主動性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或管理制度,但由於這項工作起步未久,在實踐操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於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改進或完善。特別是在對突發性公共衞生問題的防治,對社區服務中的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制定有關的臨牀治療、處理規程或者指南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和對社區衞生服務的結果質量和服務的監督與評價機制的建立等方面明顯存在漏洞,從而使社區醫務人員在衞生服務方面存在較大的質量差異,同時也難以及時地發現服務中的缺陷和問題,不能有效地督促和指導社區醫務人員提高服務質量。

三、對策與建議

⒈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資金問題是制約我縣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縣鎮兩級政府要加大對社區衞生服務的投入,特別是對經濟相對薄弱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在財政上要予以傾斜,最大限度優化全縣社區衞生服務的資源配置。在融資方面,金融機構也應放寬貸款政策,積極支持社會衞生服務中心的提升或改造。各中心要在已有籌資渠道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和開發新的籌資來源,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吸納社會資本,為己所用。同時,要在兼顧公平、效益的基礎上,注重利潤分配的長效性和合理性,要有所為、 有所不為,對於一些非基本的衞生服務市場,可嘗試引入競爭機制,適度放開。

⒉引進、培訓與資格認證並舉,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要解決這一問題,光靠縣一級政府的力量是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從長遠出發,從源頭上抓起。首先,國家對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者的培養要有長遠眼光。醫學院校在學科設置上要進一步拓寬專業領域,增加全科醫學知識和預防、健教類知識的教學內容,使畢業生能適應農村基層衞生工作的需要;在招生時,對專門為農村鄉鎮衞生機構培養的考生可適當降低分數或提供助學貸款、獎學金等優惠政策。其次,縣裏要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高等院校畢

第二篇:紹興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小病不醫,大病難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一直是困擾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難題之一。為有效突破這一難題,進一步完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的目標,近年來,紹興縣通過推廣建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村級醫療衞生服務站,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會為範圍,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基礎衞生服務新路子。

一、基本情況

從2014年開始,紹興縣以當時的華舍鎮為試點對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始了全新的探索,將原來的華舍鎮衞生院演變為華舍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同時,在合理佈局的基礎上,以產權為紐帶,按照直接的上下級隸屬關係,在全鎮範圍內設置了9個服務站。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2014年,華舍模式被推廣到柯巖、福全、楊汛橋等鎮(街)。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全縣19個鎮(街)已建立服務中心14個,服務站109個,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縣19個鎮(街)服務中心和135個村級服務站將全部建成,基本實現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全覆蓋。從對已推行“六位一體”社區衞生服務體系鎮(街)的調查來看,應該説成效不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⒈軟硬件設施大為改善。全縣新成立的14個社區服務中心均進行了重新建設或改造,並添置了必要的設備、儀器。錢清、馬鞍等不少中心還新添了彩色b超機、電子胃鏡和全套自動生化檢測儀。與縣級大醫院相比,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備了診療絕大多數常規疾病的能力。村級衞生服務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乾淨的病牀以及彩電和空調,為病人就醫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在軟件建設方面,近年來,通過自考,輪崗培訓等繼續教育方式,社區醫務人員的全科醫比例逐漸上升。據統計,目前全縣社區醫務人員中全科醫生比例已佔到60%。同時,為統一規範社區衞生服務行為,縣衞生行政部門制訂出台了有關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推出了“社區聯村醫生責任制”,分村包乾,責任到人。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則結合本地實際,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諸如首問責任制、病人選醫生等相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社區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

⒉農民“看病難、花錢多”的問題有所緩解。從全縣面上來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無論是在佈局還是在結構、功能定位上都較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擁有一個村級衞生服務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術即可在社區內就診治療。各服務中心還都分別與不同的縣市醫院簽署了合作協議,服務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醫療衞生服務新格局,極大地方便了羣眾就醫。在藥品收費和住院費用方面,由於縣醫藥系統對藥品實行統一的招標採購,然後配送到各鄉村站點,因而藥價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費用同縣級以上大醫院相比,服務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農家婦女在中心生個小孩的費用,一般不超過1000元,較大幅度地降低了農民羣眾醫療費用方面的負擔,大大提高了農民及時就醫的自我保健意識。

⒊服務領域大為拓展。據統計,僅今年1-6月份,全縣社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已為60週歲以上社區居民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26855人,佔到全縣60週歲以上老人總人數的50%,35週歲以上首症測血壓75205人,出診隨訪4165人次,義診37人次,建立家庭病牀212張,分發健康教育處方12776張,對130535人進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鎮還把免費體檢的對象擴大到35週歲以上的所有居民。通過開展社區衞生服務,改變了以往醫生坐在院內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動服務方式,由過去單純看病向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轉變。廣大醫務人員紛紛推倒“圍牆”,走出院門,變“坐堂行醫”為上門服務,把健康送進了千家萬户,以多種形式為羣眾排憂解,得到了當地羣眾的一致好評。

⒋經濟社會效益實現雙豐收。經過近二年的嘗試,,各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以優質、方便的廉價服務,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拍手稱讚,很多人對“中心”就醫環境和設備條件的滿意率有了明顯提高,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行為準則、指導就醫、指導用藥的滿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會效益帶動了經濟效益。自社區衞生服務推廣以來,不少中心經濟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中心開始扭虧為盈。如福全鎮衞生院原來度日如年,連工資都發不出。通過改造,如今門診病人多了兩倍,住院病人更是從無到有,大幅度攀升,僅5月份中心遷址以來,已接納住院病人160多人,業務收入較以往增長兩倍。據中心負責人預測,按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還清400多萬元的債務。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我縣的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立未久,尚處於改革階段,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⒈資金短缺亟待解決。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資金短缺問題十分普遍,儘管中央已經明確了對社區衞生服務定額補助和税收優惠的有關政策,但是資金缺乏仍困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從調查中發現,造成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資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門對衞生事業投入資金有限。據瞭解,2014年我縣對衞生醫療事業方面的財政撥款僅為1765.7萬元,2014年的預算則為1823萬元,並且這一有限的資金還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醫院建設上,忽視了對社區服務的必要投資。②社會資金投入不夠。從我縣農村社區服務的定位來看,主要以公益性為主,盈利的空間相較小。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本身又缺乏對市場化融資的渠道和機制,從而導致了社會資金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方面的投入相當之少,這是造成目前社區衞生投資主體十分單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短期化行為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利潤分配上用於事業發展、更新設備的專用基金嚴重不足。

⒉人才素質偏低。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大部分醫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從業經驗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治療上,缺乏預防、保健、康復、健康諮詢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知識結構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查顯示:全縣976名名社區醫務工作者,從職稱來看,高級僅佔2.06%,中級佔9.5%,初級則佔88.44% ;從學歷來看,大專以上佔27.4%,中專或高中佔72.6%,專業人員學歷職稱層次低成為社區衞生服務發展的基本制約因素。

⒊山區與平原之間衞生資源分佈不平衡。我縣雖位列全國十大財神縣,年財政收入近30億元,但由於鎮街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從而導致了各中心之間的醫療衞生資源的不平衡,山區網點醫療設備欠缺,人才難招現象較為嚴重。以南部山區稽東鎮和平原水鄉齊賢鎮為例(具體數據見下表):

稽東、齊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醫療衞生資源對照表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稽東、齊賢兩鎮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無論在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尤以大型醫療儀器與醫務人員素質構成方面最為懸殊。從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這一目標來看,經濟薄弱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醫療衞生資源投入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⒋對外來人口衞生服務工作存在一定難度。隨着我縣經濟的不斷髮展,近幾年來,來紹打工人員數量與日俱增,據統計,至今年上半年,我縣外來人口數量已達到14、34萬人,幾乎佔全縣人口數的20%。而從調查情況看,目前我縣“六位一體”的社區衞生主要對象是本地居民,對外來人員衞生服務僅限於治療和兒童免費預防接種等少數幾項,而對其進行健康登記,疾病預防(特別是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的措施較少;另一方面,由於外來人口數量較多,流動性較大,再加上全縣範圍內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化網絡,也無疑中增添了對外來人口提供衞生服務的難度。

⒌社區衞生服務網點的管理尚欠加強。雖然縣衞生行政部門和各社區衞生服務網點對如何搞好社區衞生服務和調動醫務人員主動性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或管理制度,但由於這項工作起步未久,在實踐操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於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改進或完善。特別是在對突發性公共衞生問題的防治,對社區服務中的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制定有關的臨牀治療、處理規程或者指南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和對社區衞生服務的結果質量和服務的監督與評價機制的建立等方面明顯存在漏洞,從而使社區醫務人員在衞生服務方面存在較大的質量差異,同時也難以及時地發現服務中的缺陷和問題,不能有效地督促和指導社區醫務人員提高服務質量。

三、對策與建議

⒈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資金問題是制約我縣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縣鎮兩級政府要加大對社區衞生服務的投入,特別是對經濟相對薄弱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在財政上要予以傾斜,最大限度優化全縣社區衞生服務的資源配置。在融資方面,金融機構也應放寬貸款政策,積極支持社會衞生服務中心的提升或改造。各中心要在已有籌資渠道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和開發新的籌資來源,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吸納社會資本,為己所用。同時,要在兼顧公平、效益的基礎上,注重利潤分配的長效性和合理性,要有所為、 有所不為,對於一些非基本的衞生服務市場,可嘗試引入競爭機制,適度放開。

⒉引進、培訓與資格認證並舉,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要解決這一問題,光靠縣一級政府的力量是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從長遠出發,從源頭上抓起。首先,國家對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者的培養要有長遠眼光。醫學院校在學科設置上要進一步拓寬專業領域,增加全科醫學知識和預防、健教類知識的教學內容,使畢業生能適應農村基層衞生工作的需要;在招生時,對專門為農村鄉鎮衞生機構培養的考生可適當降低分數或提供助學貸款、獎學金等優惠政策。其次,縣裏要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高等院校畢業生到農村衞生服務機構就業,對志願到條件較為艱苦的衞生服務機構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可實行提前定級,並給予一定經濟補助。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交流機制,鼓勵大中型醫院的骨幹醫師到社區工作,對一些具有一定學歷和業務水平的青年醫務工作者要大膽提拔,讓其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主要崗位上接受鍛鍊。再次是要認真總結近年來我縣全科醫師隊伍建設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全科醫學教育體制,加快全科醫師培訓與資格認證的步伐。這裏還要指出的是,在做好吸引、培養人才工作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⒊建立社區衞生服務網絡,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化管理是社區衞生服務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全縣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要儘快建立起統一的網站,將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相關健康檔案、病人資料等全部輸入電腦管理,實行跟蹤服務,使社區與社區之間、社會與市縣大中醫院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⒋完善配套政策,加強規範化管理。一是要建立突發性衞生事件的預警機制,防患於未然。二是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區衞生服務的基本標準,服務規範,管理辦法及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使社會衞生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對社區衞生服務內容要不斷深化,服務領域要不斷拓寬,真正將“六位一體”的功能落到實處,以服務和質量取勝。四是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要加強內部管理機制的建設,可通過實行公開競聘、競爭上崗等方式拉開分配檔次,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自覺自願深入社區,走入家庭,服務農民。

第三篇:紹興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小病不醫,大病難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一直是困擾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難題之一。為有效突破這一難題,進一步完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獎的目標,近年來,紹興縣通過推廣建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村級醫療衞生服務站,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會為範圍,融預防、醫療、保艦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基礎衞生服務新路子。

一、基本情況

從2014年開始,紹興縣以當時的華舍鎮為試點對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始了全新的探索,將原來的華舍鎮衞生院演變為華舍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同時,在合理佈局的基礎上,以產權為紐帶,按照直接的上下級隸屬關係,在全鎮範圍內設置了9個服務站。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2014年,華舍模式被推廣到柯巖、福全、楊汛橋等鎮(街)。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全縣19個鎮(街)已建立服務中心14個,服務站109個,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縣19個鎮(街)服務中心和135個村級服務站將全部建成,基本實現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全覆蓋。從對已推行“六位一體”社區衞生服務體系鎮(街)的調查來看,應該説成效不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⒈軟硬件設施大為改善。全縣新成立的14個社區服務中心均進行了重新建設或改造,並添置了必要的設備、儀器。錢清、馬鞍等不少中心還新添了彩色b超機、電子胃鏡和全套自動生化檢測儀。與縣級大醫院相比,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備了診療絕大多數常規疾病的能力。村級衞生服務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乾淨的病牀以及彩電和空調,為病人就醫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在軟件建設方面,近年來,通過自考,輪崗培訓等繼續教育方式,社區醫務人員的全科醫比例逐漸上升。據統計,目前全縣社區醫務人員中全科醫生比例已佔到60%。同時,為統一規範社區衞生服務行為,縣衞生行政部門制訂出台了有關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推出了“社區聯村醫生責任制”,分村包乾,責任到人。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則結合本地實際,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諸如首問責任制、病人選醫生等相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社區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

⒉農民“看病難、花錢多”的問題有所緩解。從全縣面上來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無論是在佈局還是在結構、功能定位上都較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擁有一個村級衞生服務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術即可在社區內就診治療。各服務中心還都分別與不同的縣市醫院簽署了合作協議,服務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醫療衞生服務新格局,極大地方便了羣眾就醫。在藥品收費和住院費用方面,由於縣醫藥系統對藥品實行統一的招標採購,然後配送到各鄉村站點,因而藥價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費用同縣級以上大醫院相比,服務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農家婦女在中心生個小孩的費用,一般不超過1000元,較大幅度地降低了農民羣眾醫療費用方面的負擔,大大提高了農民及時就醫的自我保健意識。

⒊服務領域大為拓展。據統計,僅今年1-6月份,全縣社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已為60週歲以上社區居民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26855人,佔到全縣60週歲以上老人總人數的50%,35週歲以上首症測血壓75205人,出診隨訪4165人次,義診37人次,建立家庭病牀212張,分發健康教育處方12776張,對130535人進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鎮還把免費體檢的對象擴大到35週歲以上的所有居民。通過開展社區衞生服務,改變了以往醫生坐在院內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動服務方式,由過去單純看病向預防、治療、保艦康復、健康教育和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轉變。廣大醫務人員紛紛推倒“圍牆”,走出院門,變“坐堂行醫”為上門服務,把健康送進了千家萬户,以多種形式為羣眾排憂解,得到了當地羣眾的一致好評。

⒋經濟社會效益實現雙豐收。經過近二年的嘗試,,各鎮(街)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以優質、方便的廉價服務,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拍手稱讚,很多人對“中心”就醫環境和設備條件的滿意率有了明顯提高,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行為準則、指導就醫、指導用藥的滿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會效益帶動了經濟效益。自社區衞生服務推廣以來,不少中心經濟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中心開始扭虧為盈。如福全鎮衞生院原來度日如年,連工資都發不出。通過改造,如今門診病人多了兩倍,住院病人更是從無到有,大幅度攀升,僅5月份中心遷址以來,已接納住院病人160多人,業務收入較以往增長兩倍。據中心負責人預測,按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還清400多萬元的債務。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我縣的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立未久,尚處於改革階段,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⒈資金短缺亟待解決。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資金短缺問題十分普遍,儘管中央已經明確了對社區衞生服務定額補助和税收優惠的有關政策,但是資金缺乏仍困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從調查中發現,造成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資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門對衞生事業投入資金有限。據瞭解,2014年我縣對衞生醫療事業方面的財政撥款僅為1765.7萬元,2014年的預算則為1823萬元,並且這一有限的資金還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醫院建設上,忽視了對社區服務的必要投資。②社會資金投入不夠。從我縣農村社區服務的定位來看,主要以公益性為主,盈利的空間相較校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本身又缺乏對市場化融資的渠道和機制,從而導致了社會資金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方面的投入相當之少,這是造成目前社區衞生投資主體十分單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短期化行為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利潤分配上用於事業發展、更新設備的專用基金嚴重不足。

⒉人才素質偏低。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從業人員專

第四篇:關於農村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關於農村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張冠華

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在發展中的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重點問題。為全面瞭解我縣農村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我辦對全縣農村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1、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全縣18個鄉鎮分設了農技站、林管站、經管站、動物防疫站、水管站等機構。鄉鎮農技站18個,經管站18個,林管站18個,動物防疫站18個(畜牧獸醫站14個),水管站18個。均屬事業性質、財政差額預算、非獨立法人單位,鄉鎮農技站、林管站、水管站為縣鄉雙重管理,農經站、動物防疫站(畜牧獸醫站)為直管站所。站所人員192人,其中男142人,女50人;編制192人,其中全額131人,差額41人,自收自支20人;實際在崗人員131人。年齡40歲以下97人,40歲—60歲95人;國中文化以下60人,高中74人,大專以上58人。2014年以前,鄉鎮設立了農機站,每個鄉鎮農機站配備1名農機員,隨着農機管理職能轉換,鄉鎮農機站機構、職能、編制未明確,原農機員轉換成交通安全員,由公安交警統一管理。鄉鎮企業辦由於經濟體制改革,原有職能消失,不能正常運轉。

2、政策待遇。鄉鎮農經管理員和動物防疫員工資、津補貼已由縣財政補足,按月發放到位,鄉鎮農技站、林管站屬差額預算,人員工資、津補貼未足額發放,鄉鎮農民技術員、水利管理員每人每年財政撥付生活補貼3000元;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每人每年財政撥付500元生活補貼。農民技術員、獸醫員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均由個人參保。參與養老保險162人,參與醫療保險144人。

3、人員穩定、履行職能情況。鄉鎮林管站、農經站、動物防疫站人員在職在崗人員相對穩定,對服務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技、農機、水管、獸醫等人員工資待遇等問題長期得不到保障,在職在崗不能到位,職能作用嚴重削弱,存在“四無”現象:無場地、無設施、無人做事、無錢做事。

二、存在問題及其存因

1、體制不順。由於機構改革中,對鄉鎮農村服務體系建設沒有足夠認識,政策保障措施不能落實到位,嚴重影響了站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現有體制運轉中,有的為直管、有的縣鄉雙重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功能的發揮。

2、保障不力。農技、農機、水管、獸醫等站所人員工資、津補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未得到政策保障。由於站所屬事業單位,實行差額預算,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農民技術員、水利管理員、農機員、獸醫人員待遇差,農民技術員、水利管理員每人一年只能領取3000元生活補貼;獸醫人員每人每年只領500元生活補貼,農機員職能轉換後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空缺。林管員、農技員工資、津補貼也不能足額發放。因保障不力,站所人員多數“農轉非”,把主要精力投入農資經營,獲取收入,有的外出務工,謀求生存。鄉鎮水利管理員在80年代初就已農轉非,既無土地耕種,工資福利待遇又低,生存條件非常差。

3、辦公條件差。多數站所無專門的辦公場所,集住舍、辦公室為一體。由於經費來源困難,交通工具、電話、電腦等辦公設施缺乏。全縣各農技站、農經站、動物防疫站、水管站、農機站均沒有辦公電話,多數站所沒有辦公經費。

三、典型經驗

1、加強了隊伍建設。鄉鎮農技站、林管站實行縣鄉雙向管理,業務上由主管部門負責,組織、人員、管理由屬地鄉鎮負責,起到了較好的協調管理作用。

2、積極爭取領導重視。鄉鎮農經站、動物防疫站人員工資、津貼列入縣財政管理,不足部份由縣財政補足發放到位,保證了隊伍穩定,使站所人員安心工作,認真履行服務基層,

建設新農村的職責。

3、主管部門當好後盾。縣農經、林業、畜牧水產等部門積極當好鄉鎮所屬站所人員的後盾,在工資待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積極為職工爭取政策支持,協調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解決站所人員的後顧之憂。

四、幾點建議

1、理順服務體制。站所人員工作在一線,工作上離不開屬地鄉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建議建立鄉鎮綜合服務站,實行縣鄉雙向管理,業務由主管局負責管理考核,組織、人事、辦公場所、工作協調由鄉鎮黨委、政府負責安排。

2、加強隊伍建設。選拔、調整、充實站所人員,解決有人辦事問題。加強對站人員的政治、理論、業務、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從政治方面多關心、多培養,提高人員素質,更好地為基層、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好務,當好參謀和助手。加強對鄉鎮站所人員的管理考核,對工作取得優秀成績、羣眾認可的優秀傑出人才,予以提拔重用。

3、落實政策,保障站所人員的待遇落實到位。站所人員的工資、津補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應與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一視同仁,納入財政預算,同時,適當安排站所辦公經費,解決有錢辦事問題。使他們安心工作,積極服務基層,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發揮其一技之長,為服務基層、建設新農村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湖南省桂東縣農村辦

第五篇:關於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關於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是強化農村公共服務、加快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農村社區究竟該如何建設?其作用應該怎樣發揮?帶着這些問題,西安市部分領導幹部到山東省諸城市進行了考察學習。所到所思,深感諸城市推行的農村社區建設,在有效地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重心向農村下沉的同時,找到了一個農村社會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成功路徑。

諸城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轄13處鄉鎮(街道),107萬人口,是全國綜合發展實力百強縣(市)。2014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2.6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01元。從2014年開始,該市創造性地開展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科學定位、貼近基層、服務農民”的農村社區化服務實踐,把地域相鄰的幾個村莊規劃為一個社區,在社區選擇一箇中心村配套設立社區服務中心,具體承接和延伸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職能,使農民在“2公里服務圈”內,享受近距離公共服務,打破了長期以來公共服務產品供給方面的“城鄉二元結構”,促進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他們的經驗主要是:

優化空間佈局,合理確定服務半徑。諸城市把全市1257個村莊進行一次性統一規劃。按照“交通比較便利、班子基礎比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原則,合理確定社區中心村、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服務半徑。依託中心村的輻射帶動,將周邊2公里內的5到6個村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納入社區進行建設和管理。截至2014年6月,全市規劃的208個農村社區及社區服務中心全部建成並運行,實現了農村社區化服務全覆蓋。

- 1 -

健全社區機構,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在每個社區成立社區黨總支和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具體指導協調社區開展工作。社區黨總支由社區服務中心黨支部和所服務的村黨支部及其他黨組織組成,支部書記一般由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主任兼任。社區黨總支在鄉鎮(街道)黨(工)委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不干涉社區內各村和駐地單位的經濟及其他事務,與村莊、駐區單位不存在上下級隸屬關係,其主要職責是圍繞農村社區化服務與建設,發展指導協調、監督保障、教育培訓等作用。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的職能定位是服務,不是一級行政管理機構,社區發展委員會與所服務的村(居)不存在上下級隸屬關係,不干涉村級日常事務,而是互相支持、協商合作。社區發展委員會的核心機構是社區服務中心,採取以政府投入、政府出人為主的方式開展公共服務,用社區化服務來推動農村社區建設。

整合公共資源,全面開展為民服務。主要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為社區羣眾開展“一攬子”服務。社區服務中心一般設醫療衞生、社區警務、災害應急服務、社區環衞、文化體育、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社區志願者等八個服務站(室)和一個慈善超市、一個辦事服務廳。同時,根據各社區實際情況和羣眾需求,在保證基本服務供給的基礎上,每個社區服務中心適當增設服務內容和服務機構。也可按照互利雙贏的原則,由社區服務中心提供場所,組織引導供銷、農技、通訊等部門到服務中心開展服務,這樣既為農民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外,又可通過市場化運作,獲得一部分收入用於社區服務中心的運轉。

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服務高效運行。一是人員保障機制。每個社區服務中心一般配備7名專職工作人員,以鄉鎮(街道)機關、醫院和站所選派為主,同時,充分吸收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複員軍人等組成社區工作志願者,作為社區服務人員的補充力量。二是資金投入機制。他們建立起了以市、鎮兩級財政資金投入為主體、社會捐助為補充的農村社區多元化投入機制,將農村社區建設和運行費用

納入市、鎮兩級財政預算,不以任何形式增加羣眾負擔。三是考核激勵機制。諸城市將該項工作列入鄉鎮(街道)重點工作考核內容,對社區服務工作成效明顯、羣眾滿意度高的鄉鎮(街道)給予重獎。對選派到社區工作的人員從職稱評定、提拔重用、工資報酬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要求鄉鎮(街道)幹部的提拔對象至少要有一年以上農村社區工作經歷,以此激勵工作人員對農民羣眾用心服務、真心服務、貼心服務。諸城考察結束後,我們又對西安市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我市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按照省上的統一部署,正式啟動了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全市確定了22個試點村,未央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

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42個農村社區和21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總體看,我市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開局良好、進展順利、成效初顯的好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職能作用發揮不夠。從目前試點情況看,我市農村社區建設普遍存在着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忽視公共服務的現象,農村社區在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繁榮農村文化、促進農村社會建設等方面工作開展不夠。二是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單一。目前,全市已建成的農村社區均採取“一村一社區”的模式,在空間佈局上因地制宜規劃不夠,不分村莊大小,每村都建有公共服務設施,導致服務半徑過小、服務資源浪費,造成建設成本過高和公共財力承受壓力增大。三是農村社區化服務運行機制還不健全。公共服務資源缺乏集中有效整合,各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提供服務過於分散,存在“單打一”現象,農村社區化服務沒有形成“一攬子”集中實施的長效運行機制。四是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農村社區建設放在深化農村改革和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高度來重視、去落實,致使我市農村社區建設輿論氛圍不濃、創新探索不夠、工作推進不快。

通過考察學習和對我市的調查研究,引發給我們諸多啟示。

啟示一:加強農村社區建設,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效平台,必須強化服務職能。要從農村居民實際需求出發,積極探索建立覆蓋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好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科技、法律、社會治安、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進入農村社區,促進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向基層延伸,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大力拓展市場化服務項目,增強社區“造血”功能,不斷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多樣性和實效性。

啟示二:加強農村社區建設,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客觀要求,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要以優化整合政府公共服務資源配臵為重點,加快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要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促進政府公共服務部門工作重心下“沉”,為社區羣眾搞好面對面的服務。要加快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鼓勵鄉鎮機關幹部到社區工作,變原來駐守機關為走村入户送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有效實現管理與服務的結合,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性政府轉變。

啟示三:加強農村社區建設,是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必須堅持大膽創新。要堅持因地制宜搞好規劃,在空間佈局上,可採取“一村一社區”或“多村一社區”的模式,不搞“一刀切”; 在社區服務範圍的設定上,要堅持以人為本、方便羣眾的原則,合理確定劃分社區範圍,使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發揮最大效能;在社區組織形式上,積極探索農村社區理事會、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農村社區辦公室(協調小組)等有效形式,為農民羣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要以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度,積極探索公共財政投入、社會捐助、村級積累的多元投入機制。

啟示四:加強農村社區建設,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要切實加強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各級黨

委、政府應把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構,形成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領導體制。把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各級社會發展規劃,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我市農村社區建設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任務明確、責任到位、上下配合、相互協作的工作協調機制。要加強社區幹部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鄉鎮機關幹部、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社區工作,積極探索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引入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方法和途徑,提高農村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水平。要建立農村社區建設的督察落實和績效評估制度,建立黨委政府目標考核、羣眾評價和社會各界以及輿論評議相結合的績效評估機制,努力促進我市農村社區建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