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十二·五”規劃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學習十二·規劃心得體會

學習“十二·五”規劃心得體會

**區委黨校黨校   劉汝斌

 我國即將邁入新的五年發展時期,正在編制過程中的“十二·五”規劃,格外令人關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集中聽取、討論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規劃既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藍圖,又是政治治理的主線。“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為我國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奠定體制基礎。

從總體上看,“十二·五”將是我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期和攻堅期,一些影響全局的長遠的改革任務,將集中在這五年完成。現在距離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只剩下十年時間。我們要把全局性和長遠的改革任務,集中在前五年裏打攻堅,“十三·五”的後五年,作為體制機制修補和完善期。

一、 “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1、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

《建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成為全黨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

第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

第二,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當今世界,**、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發展。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改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

第三,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必須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要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只有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總之,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2、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要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把這些重要戰略部署落實到位。

《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完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必將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3、落實“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

《建議》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一是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三是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四是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五是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這“五個堅持”,指明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促進的,我們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落實,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在綜合考慮未來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和條件的基礎上,《建議》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居民收入、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五個方面。

《建議》提出今後五年我國發展的目標,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長短結合,把“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重大階段性目標緊密銜接,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緊密銜接。二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明確了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標。這就使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更加突出,並有了具體的考核標準和抓手。

二、“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

《建議》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進行了專門闡述,強調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

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是我國的一項長期戰略方針。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着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是促進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建議》提出,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這是把居民消費潛力有效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促進持續穩定擴大消費的必然要求。

2、推進農來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十二五”期間,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對我們這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糧食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的結構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現代化建設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也是關鍵所在。

3、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是適應國際需求結構調整和國內消費升級新變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建議》對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全面部署。主要是: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發展海洋經濟。

第一,改造提升製造業。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很大,在製造業行業分類的30多個大類中,已有半數以上行業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但是製造業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十分迫切,提升空間很大。必須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合理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全面提升製造業的水平和競爭力,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

第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搶佔經濟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有所作為,儘快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第三,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需求潛力,但由於長期發展滯後,服務業對拉動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帶動消費的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要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把發展服務業與擴**鄉居民消費有機結合起來,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起來,使服務業發展邁上一個新台階。

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建議》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主要是: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

第一,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與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完整戰略格局。

第三,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加強城鎮化管理。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必須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5、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平。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議》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包括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第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力度,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羣眾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

三、 “十二五”時期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務

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在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進展。這裏,重點説明以下幾個問題。

1、深入實施科教**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議》圍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對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第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為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脱節問題,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第三,加快教育改革發展。這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第四,建設人才強國。人才是第一資源。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必須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2、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建議》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十二五”期間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總體要求。

一是符合國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適應,把握好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係。

二是比較完整,就是這一體系應該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個主要領域

三是覆蓋城鄉,就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既覆蓋城鎮居民,也覆蓋農村居民,特別是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要實現城鄉全覆蓋,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個人賬户跨省可接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是可持續,就是制度的設計和財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種常規的、長效的機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隨着國力的提高而不斷增強。

3、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建設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民族**,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

第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沒有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現代化。要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範。

第二,推進文化創新。要適應羣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的社會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隨着現代經濟與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明顯。政府要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體育事業的責任,保障人民羣眾的基本需要和權益。同時,要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四、 “十二五”時期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主要任務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國過去30多年的發展進步,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1、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制度環境。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收益分配製度。要從多方面採取措施,放寬市場準入,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2、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

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使各類要素價格真正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3、深化財税和金融體制改革。

改革的方向是,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税體制。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繼續完善税制,逐步健全地方税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税政管理權限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兑換,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

4、四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

這些年,政府自身改革雖然取得一些進展,但與人民羣眾的期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對微觀經濟主體干預過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一些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一些領導幹部脱離羣眾、脱離實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必須通過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和加強制度建設,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5、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十二五”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國內外環境和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對外開放進入由出口為主向進口和出口並重、由吸收外資為主向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由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的新階段。我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和內外聯繫更為密切,也對我國與國際社會實現良性互動和互利共贏提出了更**求。

以上,我們從七個方面闡述了十二五規劃的背景、思路、目標和任務。今年,我國將依據五中全會《建議》,編制十二五規劃。我們應以此為契機,明確目標任務,充分借鑑國內外在規劃方面的先進成果,大力提高規劃編制的民主化、社會化和科學化,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