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孩不笨2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小孩不笨2觀後感(精品多篇)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一

5月17日下午我們欣賞了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這是一部帶給我們歡笑、感動和反思的電影。《小孩不笨2》通過一個五口之家在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蘋果之所以會成為爛蘋果,是因為我們沒有保存好它,孩子之所以會成為壞孩子,是因為我們教育不當。對待爛蘋果,用刀削去爛掉的部分,蘋果一樣可以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費了,不會再有機會!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斷的問自己,我找到了那把與孩子相處的鑰匙了嗎?

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與電影中的場景又有多麼的相似。大人們每天都在忙於自己的工作,為的是什麼?為自己嗎?相信絕大多數家長不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是在忙着為了孩子: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可以生活、讀書;為了孩子有更寬廣的天地可以見識;為了孩子能有更多的特長,甚至為了孩子能比別的孩子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可是我們孩子呢?他們需要什麼?我們清楚嗎?我們的一片苦心,他們理解嗎?我們都有一顆愛的心、善的心,但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愛還需要科學,需要方法,需要技巧。

當傑利偷錢被人發現後,得到的是學校和父母的指責,爸爸痛打傑利,當聽到傑利説出“我只想用五百塊來買你一個小時的時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懷着一顆平靜的心情觀看《小孩不笨2》,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中的Tom家庭背景比較好,爸爸大概是某手機開發公司的職員,媽媽時某雜誌社編輯。他還有一個弟弟Jeery。這本來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幸福家庭。但是父母總是忙於工作,沒時間陪自己的孩子,瞭解他們,與他們溝通。成才則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之中父親因為年輕時與人打架而瘸了一條腿,並且是一個粗人,收入也很低。他不懂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只想讓他好好學習,一味的迷信“棍棒成才”這一原則。一見到孩子犯錯,他只會用暴力讓其改過。後來,面對父母與老師的失望,Tom與成才逐漸覺得自己被放棄,再沒有人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在老師的眼中自己是個“爛蘋果”,在家人眼中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終於他們開始走上了歪路。

有誰能夠為孩子想想蘋果為何會變爛?有誰能夠替孩子想想,成才與Tom為何走上歪路,這應該是家長與老師都應該值得反思的問題。他們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在他們眼中,成才與Tom永遠只是個爛蘋果。其實孩子也曾經努力過,努力讓自己變強。可是家長的所作所為卻一次次的使他們失去信心。希望一次次的落空,終於他們徹底失望,Tom發出了“今天Tom已死的感概,這預示着他們長時間所有的積累着的不滿終於如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再沉默中爆發。

我想其實無論是Tom的父母還是成才的父親亦或是老師、校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的父親為了不讓因打架而被開除的兒子向自己一樣成為一個廢物而求遍了整個新加坡的學校,最後還因為為了孩子而去世,這讓我熱淚盈眶。可是他們所表達出來的愛並不能讓孩子所理解,所接受。一句時常掛在嘴邊的“I love you”卻總不能説出口,孩子總不能聽到一聲讚歎。這使處於叛逆時期的孩子逐漸與他們產生代溝,甚至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向他們發出挑戰。

孩子也需要誇獎,需要讚揚,這個社會的標準已經超出了一個15歲所能夠承受的標準。只認定會讀書就一定是好孩子,從而逼迫他們讀書而忽視了孩子其他的才能。影片的結局我們也看到了,一直被大家所不認可,一直被認為沒出息的成才最終卻憑藉着能打架而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摔跤選手。這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他實現了“打到全世界”。但這也是令人悲傷的結局,畢竟成才的父親也去世了。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片,讓孩子與家長多多溝通。孩子也是人,他們需要更多的是關心與讚揚。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三

昨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家庭。

第一個家庭裏有八歲的傑利,還有他十五歲的哥哥學謙,父親是一家公司經理,母親是一家雜誌社編輯。本來這個富有而且有知識的家庭教育,真讓人看得感到悲傷。

其中發生在這個家的一件事是: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學謙的手機響了,可是媽媽不讓學謙接電話,而且對他説:“吃飯的時候不準接電話,那樣不健康!”可是就在這時,爸爸、媽媽、奶奶、女傭的手機都響了起來,結果都是很無聊的電話,父母卻接的很開心,根本忘記了對孩子説過的話,就這樣一次本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被不守原則的父母把飯局散了,父母沒有以身作則,兩孩子只有沉默無語。

第二個家庭有:成才十五歲,父親腿瘸,曾經是社會流氓,但我卻認為父親非常愛他,他只不過是不善於表達,不會和孩子溝通,每次不會表揚和讚揚孩子優點,阻止孩子特長,只會用暴力的方法來教訓孩子,就這樣成才傷了的心越來越遠。看完電影以後我很疑惑,為什麼他們只看我的缺點!為什麼他們不去了解我們?……我要呼籲全社會理解孩子,多看他的優點,我希望天下父母能改變下自己的言行舉止。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四

上週,教師組織我們班的同學在課上一齊觀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影片。影片十分精彩,既詼諧搞笑,又發人深省,具有十分大的教育意義。其中也不乏引人落淚、讓人感動得泣涕漣漣的畫面,看着那些孩子在父母的誤解和呵斥下從原先的好孩子漸漸變成無惡不作的壞孩子,我不禁為他們捏一把汗,更惋惜他們竟會變成這般摸樣,心中的痛惜和遺憾難以言表,感觸油然而發。

影片是用傑利的口吻進行敍述的。在影片的開頭伊始,屏幕上就出現幾個問句:“你最終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你最終一次被別人稱讚又是幾時?很久了,對嗎?”看到這麼幾行字,我已經進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確實是像影片中的孩子們一樣,不管做得多好,大人們永遠都嫌不夠,從來沒有給過我鼓勵和讚美的話。我們的提高的不到肯定和讚揚,久而久之,我就覺得再怎樣努力也沒有用,又沒有人會肯定我獎勵我的提高。由此,我明白了稱讚的力量是有多強大。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確實如此,語言就是一把無形的雙刃劍,要是你給別人的是讚美、肯定、鼓勵的話語,這把“劍”就是一把祛除聽的人心裏自卑、膽怯、自責等阻礙提高有損害身心健康的毒瘤的利劍;要是你對別人説的是貶低、訓斥、責罵的話語,這把“劍”就是刺殺對方,把對方的心割裂的支離破碎、塗了劇毒的魔劍。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不是啞巴,都要用語言和周圍形形色色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怎樣運用語言,以到達自我想要的效果,就成為了我們必須學會的一門學問。每個人,總是有自我的尊嚴和人格的,所以人人都期望有人能肯定他們,給予他們必須的讚美和鼓勵。僅有這樣,他們才覺得活着有意義,有價值。所以,我們要學會經常讚美別人,事物都有好的和壞的兩面,我們不要總是把目光定格在別人的缺點上頭,而是應當用肯定的目光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並加以肯定和讚揚。這樣,被稱讚的人就會覺得自我其實是被人在乎和關心的,自我所付出的被人肯定了,再怎樣辛苦、再怎樣受委屈都是值得的了。並且,還會改變他們對世界和人心善惡的看法。

讚美甚至在必須程度上挽救了很多差點就走上不歸之路的人,這個説法一點也不誇張。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失去了父母,成為了孤兒。因為沒有人照顧,他穿得破破爛爛、又髒又臭,所有的教師和同學都厭惡他、唾棄他、遠離他、恥笑他。起初,他只是感到很孤獨很悲痛,漸漸地,同學和教師對他的恥笑和侮辱越來越變本加厲。異常是教師,就算他做的作業再好,也從來不給他應得的分數,還故意挑毛病。於是他再也忍受不住了,決定在聖誕節的時候在學校的飲用水裏下毒,把那些侮辱過他的人都毒死。就在聖誕節即將來臨的前一週,他們班來了一個漂亮的女教師。學校的慣例是每個聖誕節前夜學生都要給教師送禮物,並且教師要在全班同學面前把禮物拆開。他為難了,家裏一無所有,教師的禮物怎樣辦?於是他決定還是把之前被其他教師厭惡的拒絕的禮物拿出來送給這個教師。平安夜那晚,他膽怯地把禮物交給了教師,等待着不堪入耳的嘲笑。教師慢慢地把禮物打開,裏面是一瓶用了一半的香水和一個有裂紋的假玉石手鐲。

教師看到這些並沒有半點嫌棄,拿起手鐲戴在手上,並且把香水灑在空氣中,深吸一口氣説:“真香!多好哇!多謝這位同學這麼精美的禮物!”這時候,他的眼淚奪眶而出,心裏面那個邪惡的念頭一瞬間蕩然無存。之後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埋頭苦讀,最終成為了一個鼎鼎有名的科學家。在多年以後,這位女教師收到一封信,上頭僅有一句話:“是你的讚美拯救了我即將枯竭和已經扭曲了的心靈!”是啊,不管是從這個故事還是這部影片,我們都能夠看到讚美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它們是我們懂得了要多讚美別人,而不是對別人的優點和提高視而不見,而對缺點和不足就吹毛求疵。我想,再過幾年,我即將初為人師,一向以來我總以為不能過多的稱讚別人,異常是那些年少氣盛的孩子、學生。因為我總認為,要是讚美了他們,就會助長他們的驕傲和盛氣,下次他們就會沾沾自喜,驕傲自大。僅有不斷的厲聲教導他們,鞭策他們,才會讓他們有更大更多的提高。此刻看來,我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還好及時看了這部教育意義重大的影片,不然我就要成為毀壞祖國棟樑的千古罪人了。

影片另一個發人省醒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問題。此刻,很多父母都唉聲歎氣訴説他們的孩子怎樣怎樣不懂事、如何如何叛逆、不聽話、難管教、愛頂嘴等等。異常是此刻所謂的90後,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言行舉止都與以老一輩的人大有不一樣,沒有人能猜得出他們的心思,更不明白他們下一秒會有什麼驚天動的的舉動。我也是出生在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90後,我們不一樣於老一輩的人,我們愛幻想,有自我的夢想,有自我的個性和獨特的想法,不會因為懼怕失敗而停滯不前,敢愛敢恨、敢闖敢當、講義氣、膽大心細。可是這些在大人眼裏看來,都是一無是處,不切實際,瞎折騰。於是,他們批評我們,處處對我們將加以管束。我們反抗不了,僅有聽之任之,漸漸地變得沉默寡言,不願意和他們説話,就是迫不得已的説話的時候也是簡單的“嗯、哦、啊”。

久而久之,兩代人之間築起的心牆越來越高,彼此的心都被封堵在密不透風的心牆裏,沒有任何溝通和交流,彼此的聯絡也只靠赤裸裸的血緣關係來維繫。其實大人們何嘗懂得我們其實是很渴望和他們心平氣和的交流的,可是他們永遠只會自我説,自我爽,一説就是一大堆,不管我們聽沒聽進去,更不容我們發表隻言片語。這種僅有一方在絮絮叨叨地説,一方默默無聲的聽的,怎樣能溝通呢?所謂“溝通”,就是要良兩方勾連,才能夠到達通的目的。所以,我們要想在和父母之間的這道鴻溝之間搭起一座橋,就要鼓起勇氣耐心地跟他們説明白這個道理,把自我心裏的想法説出來。同樣,我們對待一切人也需要用溝通去了解對方,要學會傾聽,更要學會委婉地表達自我內心的想法,讓對方容易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忍氣吞聲,默不出聲,心中的壓抑太久,一旦有朝一日爆發,後果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外,影片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教育意義更大的啟示。那就是家的定義。很多大人以為,只要自我拼命工作賺錢,給孩子們豐富的物質生活就是愛他們,就是盡到了做父母的職責。其實不然,“養不教,父之過”做父母的不能整天只顧着賺錢,而忽略了對孩子們的關注和教導。其實很多孩子心裏所謂的幸福温馨的家,並不是家財萬貫的富足。而是父母親的陪伴和鼓勵,只要有父母的問候和關懷,就算吃的是糟糠,穿的是粗布,他們也會覺得內心充實、温暖,感受到家的濃濃親情。這才是孩子們對家的定義。

另外,給我感觸很深的還有成才父子之間這一悲喜交加的故事。影片中成才的父親在臨死前才覺悟出:“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僅有不會教的父母”從成才父子身上的故事,我領悟了許多道理。成才的父親之所以要在付出了生命這麼慘痛的代價之後才讓成才“浪子回頭”明白他望子成龍的懇切心願,不是因為他不愛成才,而是因為他太愛成才。愛子心切,卻不懂得怎樣去愛。只懂得“打是親,罵是愛”這種教育方法。從小就讓成才在拳打腳踢中成長,所以才導致了成才在學校裏對教師和同學暴力相向、拳腳相加。這讓我醒悟,我們不單是要愛自我的親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去愛他們,用怎樣的方式去愛他們,怎樣表達我們的愛,讓他們領會我們對他們的愛和殷切的期望。愛一個人的方式其實比愛還是不愛一個人更重要。不愛一個人,也許給他的只是短暫的痛苦和失意,可是愛一個人,要是不懂愛的方式,不懂怎樣表達愛,也許會讓他產生誤解、弄巧成拙。

影片在成才贏得比賽冠軍和楊學謙父子冰釋前嫌、重歸於好並達成默契的完美結局中結束了。可是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永遠沒有止盡。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淺的感悟,我明白影片還有很多 東西等待我去領悟呢!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五

《小孩不笨2》是新加坡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影片夾雜着歡笑與淚水,讓觀眾在笑聲中感悟,在淚水中豁然開朗。影片不僅是對新加坡當前的教育問題的反思,同時也折射出中國當前的一些教育現狀。影片裏,讀書不好的孩子被稱為“爛蘋果”。一顆爛了的蘋果難道全身都爛了嗎?不是還有許多完好的地方嗎?人也是如此,縱然他學習不好,或有很多缺點,但他並不是一無是處。也許他的特長在別的方面,也許他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像金庸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的郭靖一樣,他從小就被認定是笨孩子,但他通過努力和身邊人的幫助,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練習武功,成為了一代大俠,比聰明孩子的成就還要高。《小孩不笨2》中的成才,雖然成績很爛,但是很有武術天分,在經過專業培養後,代表新加坡打入了全世界,這也是傑出的成就啊。讀書並不是未來的唯一出來,為孩子考慮,就尊重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走適合自己的路。

同時,作為一名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我也認識到方法和溝通的重要性。有的學生的確需要施壓才有動力,但有更多沒自信的學生需要老師的鼓勵,因材施教是何等重要。而在和孩子溝通時,我們不能自顧自地灌輸思想給孩子,也要聽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釋放壓力的機會。前一階段,趙寶剛的青春三部曲收官之作《北京青年》走紅電視熒幕,其中男主人公何東辭掉公務員工作拋下未婚妻重走青春的行為引起廣泛爭議。我認為,這就是從小長期活在父母期望中,活在封閉的教育體制下的最終爆發。

何東並不是虛構的存在,他代表很多壓抑已久的年輕人的心聲,只是他更加勇敢。最終,身邊的人也都理解了何東,他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曾經,我也是一顆“爛蘋果”,剛進國中的時候,成績還算不錯但沒有家庭背景的我被分進了普通版。這是一個“爛蘋果”集中營,沒有多少人想要讀書,課堂上比下課還亂。慢慢地,僅存的好學生都轉走了,老師也放棄了這個班,稍微難些的知識點,乾脆都不講了。爸媽看着我的成績一落千丈,終於狠下決心出了一把錢把我轉到好班。我以為一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但新老師挑剔的目光,諷刺的話語卻深深傷透了我的心。

所有的老師都一樣,把剛轉進來的我視作拖油瓶,上課總用不耐煩的語氣提問我,隨便一個小錯,都會成為拖累全班的藉口。那個時候,我真的覺得是人生是灰暗的,我很喜歡學習,也覺得自己很聰明,我只需要有個人能很耐心的拉我一把。好在,我的父母很體諒我,總是鼓勵我。他們教導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讓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後悔失望。在轉班後,我學習很刻苦很認真,成績慢慢提高,在九年級那年,已經穩定在前十名。而那時,每個老師都已經忘了我曾經是顆“爛蘋果”,化學老師委任我當課代表,物理老師常誇我聰明,語文老師推薦我參加大賽,而這看似光榮背後的辛酸,只有我知道。

國中畢業後,媽媽在買菜時撞見了當時的班主任。班主任説,她最難忘的學生反而是隻相處了一年半的我,因為那個時候她看走了眼,差點耽誤了我。我在聽後,並沒有太大雪恥之感,只是慶幸老師畢竟是老師,也會反省。而這段讀書時的經歷,也是促使我走向師範這條路的重要原因,我希望能幫助更多迷茫的孩子,找到他們本該有的尊嚴與榮耀。

我將來的學生,一定不會被稱作“爛蘋果”,因為我會是那顆培養他們的蘋果樹,讓每顆蘋果,都以最飽滿的姿態落地。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六

三月份是大朗首屆家庭教育電影親子活動月。經貴校推薦,四部影片都看過了,其中感覺頗深的還是《小孩不笨2》。相比一年前在孩子那次家長會上,貴校組織家長們一起看的《小孩不笨1》更有深度,更值得觀看,也更有感觸……

此片故事情節非常簡單,描述的是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都“因為忙而無溝通”。其中一個家庭講述的是出身在貧困家庭中的成才,他有一個沒有學問的“大老粗”父親,其父整天要忙於生計,但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長大能有出息。可是成才的學習偏偏差強人意,其父對他真是“恨鐵不成鋼”,以為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另外一個家庭講述的是出身在富裕家庭中的學謙兄弟倆個,父母也都忙着事業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而在學校,這些孩子在老師的眼中,又都只是一個個的“爛蘋果”。在一片片的失望聲中,他們都任由放棄自己。到後來校長、老師和家長都反省自己教育的方向,才讓他們才又找到自己的路……

其實整個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以及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教育問題。《小孩不笨2》這幾個小主人翁成長的故事,好像讓我們一下子也回到了童年,那時候的我們也不止僅僅是需要父母親的關懷和愛心,也很期待父母親給予我們賞識和肯定。而現在,當我們的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間,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沒給予適當的教誨,反而一味地譴責他們,責罵他們,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或許,社會還真的從此會多出幾個敗類。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去賞識他們,多去包容他們,給予他們多點的肯定,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並不那麼壞。因為我們也都是從孩子一點點長大的,因為我們也都是從孩子一步步走過來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在鼓勵中,讚美中成長!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七

前幾日在教育學原理的課上我們欣賞了一部有關於兒童教育的電影,這部電影使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感觸頗多,這兒部電影的名字叫《小孩不笨》。《小孩不笨》以新加坡的教育文化為背景,真實反映青少年在學校及家庭裏所面對的壓力,影片對華人社會的教育、兒童成長問題有細膩而深刻的表達。影片秉持了傳統的敍事模式,前半部分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隔閡的鋪敍,後半部分是問題的集中爆發和解決,同時也是家長和學校通過這些事件的本身和事件中的線索來真正理解、認知孩子的過程。

電影最開始的一段獨白讓我記憶很深,它説:“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在什麼時候,你最後一次被人稱讚又是什麼時候?很久,對嗎?”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新加坡家庭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對他們的不正確引導,導致了他們不同程度的自我放棄和自甘墮落。電影中反映出的許多問題,都是我們當今社會中普遍存在的。

一、家庭方面的因素: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責怪孩子很壞不聽話,難以與孩子溝通,其實孩子真的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們沒給予適當的教導,反而一味地譴責他們,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或許,社會真的會多一個敗類。別因為家長的無知,而害了孩子。其實,只要大人們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相處,將會發現其實孩子並不壞。

(一)首先,父母雙方要分配好對青年教育的職責,因為管教孩子是兩個人的事。並且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電影中的校長説過一句這樣的話:“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行為舉止,如果身為父母都做不到又怎麼去讓孩子們達到要求呢?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對於學生的成長起着榜樣性的作用。希望家長們在要求孩子們之前,請先嚴格要求自己。家庭要關注孩子的成長,身為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孩子們的感受,要關心孩子成長階段的每一個小的細節。

(二)其次,夫妻雙方的矛盾不應該牽連到孩子們,孩子在家庭中是一份特殊的存在,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和長輩之間的關係是否良好,在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孩子們。家庭裏父母關係不好,吵架、冷戰,受傷最大的就是孩子。影片中幾個家庭裏,父母關係都不和諧,天天吵吵鬧鬧,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孩子是最佳的學習者,他們能時刻用他們超強的能力去觀察、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是最糟糕的詮釋者和表達者,他們沒有建構起完整的、邏輯的、合理的意義的能力,也沒有對應的豐富詞彙來表達出他們的思考、懷疑和好奇的一切。作為學習者,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指引。身為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們想什麼,需要什麼,而並非簡單的生養關係。父母跟孩子缺少溝通,導致孩子碰到事情,出了問題不敢找父母幫忙。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找不到方向,慢慢走上了歪路。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也管,碰到問題就是罵和打,根本不給孩子説實話的機會,逼孩子不得不説謊話。其實,父母跟孩子需要感情的共鳴。孩子與父母看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作為家長需要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問題,才能真正瞭解孩子。在工作之餘,多陪陪孩子,輔導孩子功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子女之間,連接他們的並不是責任,而是他們之間的愛。

(三)最後,身為父母要學會欣賞並尊重孩子,多從正面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積極參加孩子們的活動,並要尊重孩子們的朋友,這對於拉近父母和孩子們的關係是十分有益的。在每個小孩裏面,都有一個好孩子與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電影中有句話説得好: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在我的同學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優點,但就是被家長忽略了。大人的觀點很唯一,也很統一,就是一個答案:讀書讀得棒才是真的棒,其餘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為此,家長心甘情願,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給孩子補習,而從來不會問孩子願不願意。很多時候是事與願違,有的甚至適得其反,把孩子對學習僅存的最後一絲興趣,也給磨滅了,還有什麼成績可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要不斷的成長,為了少走些彎路,父母應該向前人多學習一些好的經驗,多看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或片子,這些好的東西或多或少總能觸動父母的一些神經,在以後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少些坎坷。

二、學校方面的因素:教育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時代在發展,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不能只是依靠一些條條框框來教導我們的孩子。

(一)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立德樹人,為人師表。影片中,校長是一位華文不好的人,付老師所教的學生當中,很多學生的華文成績不好,他們都説:校長不會説華文,照樣能當校長。在這樣的“榜樣”作用下,同學們就覺得自己的華文成績不好是理所當然的。教師在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聆聽孩子的心聲,確認學生是否真的有聽進去,並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對不同的學生需要因材施教,不要一棍子打死,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記得在孩子小的時候,大人時常會鼓勵和稱讚孩子,孩子在大人們的鼓勵下學會了爬、學會了站,學會了走路。在孩子慢慢長大後,大人對孩子的鼓勵和稱讚就越來越少,取代的是責罵和挑剔。多鼓勵孩子,多稱讚孩子,多看孩子的優點,真的那麼難嗎?其實,每個人都需要稱讚和鼓勵,影片中付老師突然間稱讚那位考試考了12分的女同學,對她説:“上次考了10分,這次考了12分,下次再努力點,一定可以學好華文。”學生聽後,開心地笑了並且充滿自信地邁步向前。

(二)“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規則是人制定出來的,所以我們對人對事要靈活,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要以人為本,教育要人性化。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寶,請家長和老師們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揚長避短,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電影中這個班的老師總是抱怨自己班的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成績,隔壁班深受同學喜歡的郝老師對他説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他們的門已經關了,你需要找到一把鑰匙。少説他們的缺點,多説他們的優點,就是這把鑰匙。”當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經常打着“愛孩子,為孩子好”的旗號來管教我們的孩子,慢慢的,孩子們厭煩了這種嘮叨,他們的心靈之門也慢慢的關閉了。而我們需要打開通往孩子心靈的大門,就要找到一把開啟孩子心靈大門鑰匙。時代在發展,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有他們那個時代的特點,所以教育方式也要與時俱進,依據孩子的心理髮展特點,對待孩子多鼓勵、少貶低。

(四)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和生理指導。正確的引導他們和異性之間的相處,掌握該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並瞭解自己的身體結構。這並不是一個需要回避的話題,這是處在該階段的學生需要知道。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八

《小孩不笨2》以新加坡競爭激烈的教育文化為背景,真實反映青少年在學校及家庭裏所面對的壓力,以反映家長管教子女時所面對的困難為主題。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子女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樑”最終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

15歲的學謙和8歲的傑瑞是一對親兄弟,他們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階級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學謙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着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親,由於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後塵,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讀書,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讓人失望,令他極為心痛。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但最後,孩子們的相繼犯錯,讓父母們開始覺醒,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才父親在臨死之際説的那句發人深省的話,他説:“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成才父親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甚至搭上生命換來的覺醒,最後才讓成才浪子回頭。

影片還穿插了一些關於學校教育的片段,通過兩個老師的對比也向我們呈現出了現今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問題。影片中的成才在好友學謙的鼓勵下終於熬通宵寫了一次華文作業。起先,符老師將沒有寫作業的同學趕出了教室,此時,三分之二的同學邁着大步出了教室。成才本以為能倖免於難,但是符老師卻以他的作業潦草為由批評了他,並大罵他們是“爛蘋果”,成才負氣走出教室,剩下寥寥無幾的同學也跟着走出了教室。而對面教室的老師,卻給每一位考試進步的同學發周杰倫的CD。讓成才他們不禁感慨“真是同人不同命”。同是差班的學生,得到的待遇卻是千差萬別。或許你們會認為符老師不是一個好老師,其實不然,符老師為了提高大家的華文成績,自己出錢買了幾十本字典給學生,並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免費替學生補課。然而卻沒有達到意想中的效果。而另一位老師對學生們不斷給予鼓勵與讚美,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通過兩個老師間的對比,我們知道,作為一個老師,我們應該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給他們一些讚美與鼓勵,少給他們一些責罵與奚落。

影片透過學謙、傑瑞、成才三人的成長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們不只是需要關懷和愛心,他們也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賞識和肯定。對於孩子的教育,只一味的限制、封閉,做錯了就罵、闖禍了就打只會增加負面影響,家長的愛需要通過溝通來表達,家長附於孩子的希望需要互相理解來體現,怎樣的孩子就有怎樣的家長,關鍵在與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和對孩子的理解,家長與孩子之間有一扇門,打開那扇門就需要一把鑰匙。教育需要疏導而不是阻攔,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讚賞,給孩子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壞孩子就像是一個爛蘋果,蘋果只是爛了一小塊,把爛的切掉,它還是一個好蘋果。如果直接把蘋果扔了,那就什麼也沒有了。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成了垃圾,而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九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兩個家庭。第一個家庭是成才和他的爸爸,成才爸爸因為自己沒有出息,希望孩子不要重蹈他的覆轍,對成才採取暴力教育的方式,跟孩子的矛盾很深。成才爸爸想對成才表達自己的愛,因缺乏瞭解,不被成才接受。比較後,成才爸爸為救成才失去了生命。第二個家庭,傑利和學謙生活比較富有。他們的父母經常忙於工作,對他們的瞭解很少。他們只會批評自己孩子,在他們的眼裏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缺點,看不到他們的優點。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讚美,不斷努力,但得到的卻是父母的指責。在學校又受到老師的鞭刑,走上了不歸路。比較後爸爸向別人下跪,才使他們回頭。

成才爸爸躺在病牀上説:”我從小被打到大,從來沒有人關心我,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去愛一個人。”他臨終才有所覺悟,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而放棄了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學,上培訓班,其實他們都是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將來。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篇十

5月17日下午我們欣賞了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這是一部帶給我們歡笑、感動和反思的電影。《小孩不笨2》通過一個五口之家在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蘋果之所以會成為爛蘋果,是因為我們沒有保存好它,孩子之所以會成為壞孩子,是因為我們教育不當。對待爛蘋果,用刀削去爛掉的部分,蘋果一樣可以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費了,不會再有機會!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斷的問自己,我找到了那把與孩子相處的鑰匙了嗎?

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與電影中的場景又有多麼的相似。大人們每天都在忙於自己的工作,為的是什麼?為自己嗎?相信絕大多數家長不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是在忙着為了孩子: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可以生活、讀書;為了孩子有更寬廣的天地可以見識;為了孩子能有更多的特長,甚至為了孩子能比別的孩子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可是我們孩子呢?他們需要什麼?我們清楚嗎?我們的一片苦心,他們理解嗎?我們都有一顆愛的心、善的心,但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愛還需要科學,需要方法,需要技巧。

當傑利偷錢被人發現後,得到的是學校和父母的指責,爸爸痛打傑利,當聽到傑利説出“我只想用五百塊來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看我演出”這句話後,爸爸要打傑利的手停了,淚水淌了出來,深感慚愧的抱住了傑利,媽媽也慚愧地哭了。為什麼?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卻演繹的如此複雜?我們在努力為子女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可曾想過留下一點時間去陪陪自己的孩子,與他多一些交流,溝通。孩子也有很多心裏的煩惱,卻沒有人去聽他去訴説。也許我們太忙,沒有時間聽,或者説根本就沒在意孩子們內心的需要。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稱讚。“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瞭解你”,這只是一廂情願。沒有溝通,就註定會產生衝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瞭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知道對方在什麼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錯過的是什麼。

我們和孩子只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愛着對方,卻不曾想過要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愛着對方。我們也不曾想過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他的良朋好友,而不是做他高高在上的父母。電影內容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父母與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會出現的磨擦。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是以為我們是對的,孩子要按照我們的意願來做才是一個好孩子,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需求,恨鐵不成鋼的我們,在面對孩子犯下的一點點錯誤,只會以打罵來對待,卻從來不會找原因,也沒有給孩子一個説話的機會,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有做到了嗎?“世上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我們總把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一股腦的全部給孩子,卻從來不聽聽孩子想説些什麼。如果我們能樹立起尊重孩子的觀念,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權利和言語權,那麼成才、學謙這樣的悲劇就不會再發生。

作為父母和教師,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多一些自省。作為父母,應多抽出一些來陪陪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的需求和思想變化,多給孩子一些賞識、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作為幼兒教師對帶班內幼兒的不同性格特點應加以認真進行分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他們交朋友,努力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努力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不該用簡單地方法批評他,指責他,而是像朋友一樣,從理解他的角度出發,從正面告訴他應該怎樣做。這就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讓我們用心去愛孩子,用適宜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用我們的真愛去換取孩子們那金子般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