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76W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多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篇一

要理解一件事,太多的資訊和太少的資訊一樣會阻礙理解,尤其是在當今時代,媒體的資訊猶如傾瀉一般阻礙人們的理解。

原因之一是媒體的目的不純。上層知識分子的觀點和態度被一羣聰明的人通過華麗的辭藻、用心選取的資料和統計數據,精心設計包裝起來。他們的目的是人們可以不費力的得到結論,是帶有導向性的。而很多人們的反應正如他們希望的的那樣,全盤接受。更嚴重的後果是人們習慣於接受現成的觀點態度,忘記了如何思考。

以上都是書中的看法,和我之前寫的人們生活在思想牢籠裏的看法是一致的。媒體帶着別有用心的目的向讀者傾瀉他們包裝過後的觀點和態度,當人習慣於接受現成的觀點時,這些觀點就像一根根鎖鏈四面八方的將人們圍住,密不透風。

如何破除這種狀況,我想在這裏重複我以前寫的東西。

未經審視的想法大都是不值得相信的。未經審視的想法就是和其它想法沒有關聯的,認為是理所當然而從來沒有質疑的,經不起批評的想法。如果真如書中説的那樣,媒體帶着包裝過後的觀點和態度,希望人們毫不費力的接受他們的東西,那麼在人們腦海裏就會形成的觀點和態度就會變成所謂的未經審視的想法。

哲學可以幫助我們走出思想牢籠。哲學的一般過程是發起疑問/質疑,思考探究,得到結論,清晰表達,論證。其中第一步質疑的對象就是未經審視的想法,就是媒體傾瀉給我們的結論。通過哲學的一般過程,我們基本可以弄明白應該相信哪些觀點,不相信哪些觀點。這裏邊還有很多東西,比如概念,邏輯,推理等等,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才行。

我感覺這本書挺難理解的,或者是他特別的散,讀了一部分感覺只是學了幾個離散的問題和作者的答案。

成功的閲讀意味着完全接收到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閲讀的藝術是指閲讀遇到不理解的東西,不借助任何外物,僅僅依靠對字句的琢磨,將事物理解。閲讀有三個目標,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娛樂。什麼狀況下會為增進理解力而閲讀,一開始理解程度不一樣,讀者一定要把理解程度克服到一定範圍內。閲讀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主題閲讀。基礎閲讀:識字的閲讀;檢視閲讀,有限的時間內讀到最好;分析閲讀:無限的時間內把書讀到最好。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篇二

寒假很快結束了,信息綜合組的讀書會推薦了《如何閲讀一本書》一書,要求進行閲讀並在羣裏分享,本書很實用對閲讀也很有參考價值,共分為四篇,講述了閲讀的層次、閲讀不同讀物的方法以及閲讀的最終目標等內容。書中的具體內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過大家的分享與精彩展現,大家肯定都熟練掌握了,在這裏我想結合閲讀本書,分享一點自己關於閲讀的一點想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個人認為,我們在確立閲讀目標時,功利心不能太濃,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會出現一些功利性的思維與行為,這對於閲讀興趣的培養及閲讀行為的發生並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人將自己的閲讀目標定位在獲得利益或者想讓閲讀為自己或別人獲利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把閲讀的最根本的價值給丟棄了,因為不管是什麼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種“即刻索取”的心態-----即我要通過閲讀應該立刻獲得什麼或者取得什麼,而這種“即刻索取”的心態會給我們的閲讀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為有些時候的閲讀並不一定會立刻促進你取得什麼,或者使你成長多少,而這種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態在沒有獲得滿足時就會嚴重打擊個人的'閲讀習慣,使一些人放棄閲讀,甚至是厭惡閲讀,所以我們在閲讀時,儘量要像魯迅説的那樣,儘量讓我們的閲讀成為一種嗜好,就是出於自願,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係的閲讀。這就像有些人“愛打牌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摘自網絡),其實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一樣,我們閲讀的目的也不應在於“功利”,而在於點亮自己的生活。

什麼是點亮自己的生活,個人認為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開卷有益”的習慣。二是要有選擇優秀書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閲讀與主題閲讀的能力。只要具備了這三個方面,我們的閲讀就不會是一種“逼迫”,更不會是一種“要求”,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自願的興趣盎然的行為,這樣的閲讀也一定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灑脱,更加自由,更加和諧,最終就會像蘇軾那樣將閲讀融入到自己的血液裏,“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最後,祝願閲讀都能點亮我們的生活,點亮我們的人生,感謝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進步,事事更如意!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篇三

《如何閲讀一本書》是一本工具書,教人閲讀的方法。

作者提出如何閲讀的問題,並按四個層次對閲讀的方法進行了講解分析。這四個層次分別是:

1、基礎閲讀;

2、檢視閲讀;

3、分析閲讀;

4、主題閲讀。

基礎閲讀,只要能識字斷句的人都能進行,看懂字面意思。這是閲讀能進行下去的基礎。

檢視閲讀,就是翻翻封面封底,看看目錄看看序,跳着章節讀幾段,目的是判斷一本書是什麼類型的,大概在談論什麼。如果你對這類書沒興趣,或者書中的內容對你沒幫助,就可以略過了;如果有興趣讀,或者書中內容正好是你用得着的,那就進入分析閲讀階段。

主題閲讀是在分析閲讀的基礎上拓展,讀一系列的書,這是給有興趣深入下去的人或者正在某個領域學習的學生準備的。有一些技巧,不累述。真正愛讀書的人,通常都會走到這一步。

分析閲讀是真正的閲讀,大腦得開動起來。通過檢視閲讀,你已經知道這本書的類型和大致內容了。那(一)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作者提出了什麼問題,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作者是按怎樣的結構和思路來回答問題的?(二)這本書講得是否正確,哪些是你贊同的,哪些是不贊同的,為什麼?當然,贊同這個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還需儘量保持客觀,不要因為者的某些觀點與你不同就針鋒相對,殊不知也許是你的認知錯誤也不一定。(三)這書帶給你了哪些感悟,學到了哪些東西,解決的了你的哪些問題?依着這些個問題來讀一本書,大致就算是分析閲讀了。不過書不是讀一遍就夠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本書不止教給人如何閲讀。按照本書的結構和層次,可以記錄一篇很不錯的讀書筆記;按照本書的提問和回答,可以寫作一篇不錯的讀後感或書評;按照本書的結構層次、提問問答,可以展開寫一部不錯的作品。看,這不止是一本閲讀指南,這還是一本教導人如何從讀者變成作者的書,一本教人建立思維模式的書。所以,它是一本真正的工具書,且讀且珍惜。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篇四

面對“如何閲讀一本書”這個問題,詼諧的回答是“用眼睛”,而嚴肅的回答則在這本名叫《如何閲讀一本書》裏。

本書作者莫提默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開篇就寫到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的,所以如果你讀書僅僅是為了放鬆消遣的話,那這本書對你來説就有點枯燥乏味了。

何為增進理解能力呢?就是能夠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一本書的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呢?作者給我們提供瞭如下方法:書中把閲讀分為由低到高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和主題閲讀。

基礎閲讀基本就是擺脱了文盲狀態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檢視閲讀這個步驟主要是快速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讀,作者稱為“系統化略讀”,方法是看書名、序言、目錄,然後找出你認為重要或感興趣的章節,或是書的最後章節,快速翻翻,大致確定這是一本講什麼的書,確定你是否接下來要讀,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將書通讀一遍,追求速度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要注意速度,瞭解書中的大概內容即可。

分析閲讀也是本書作者重點介紹的。第一個階段,分析書籍的屬性,是虛構的小説類,還是傳達知識的説明性的論説類,後者又分成理論性作品與實用性作品,理論性作品是去明白某件事,教會你這是什麼,如科學、哲學等。而實用性作品則是教你如何去做某件事,如本書《如何閲讀一本書》就是一本教你如何閲讀的實用性書籍。然後找出一本書的架構,為它列出大綱,找出作者寫這本書是為了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第二個階段,要去找出關鍵詞,確定這些詞於你和於作者是同一個意思,即與作者達成共識,注意有些詞在某些特定學科裏的意義是不同的,而且有些術語,尤其是社會科學沒有統一的標準意義,因為一個詞可以有多個意義,而一個意義也可用多個不同的詞來表達,所以最要緊的你要知道作者使用的這個詞的意義是什麼,然後找出關鍵的句子,這些關鍵的句子你要能用你自己的話表述出來,這樣就能判斷書的主旨,確定作者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如果沒有,那麼有哪些遺漏。第三個階段,是去評判一本書,要有禮有節,除非真的讀懂了,否則不要輕易下結論,區別真理與個人觀點。批評的標準是,作者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分析與理由不完整這四個。最後回答這幾個問題,這本書的詳細內容是什麼,作者是怎麼寫出來的,是否真實,意義在哪?如果你知道了作者要解決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如果是一本實用性的書,你認同作者觀點,則有義務採取行動,照作者説的做。主題閲讀就是你先選定一個主題,然後去選與此主題相關的書,對涉及主題的內容進行分析閲讀。

同時作者針對不同的題材例如:想象文學作品、實用性書籍、歷史題材、哲學題材等,分別做了閲讀方法的闡述。而且關於讀書筆記也提供了一些很詳細的方法。總之這是一本很不錯實用性書籍,無論你讀書多少,層次高低,讀來都會有所受益。

最後如果還需要給這本《如何閲讀一本書》一些推薦理由的話,我想以下兩點就足夠了,其一本書在美國的第一版出版時間是1940年,其二本書在中國是商務印書館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