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餘秋雨散文之《千年一歎》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23W

第一篇:餘秋雨“千年一歎”讀後感

餘秋雨散文之《千年一歎》讀書筆記

餘秋雨《千年一歎》讀後感

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歎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恆河畔邊傳來.

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歎息也只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了.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於是冒險開始,抵達希臘時他所見的只有狹孝陳舊和人民的閒散。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今天的希臘也就是在冷落中與世無爭,閒散自如,而埃及卻不同,它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而古巴比倫遺址的復原,更讓人語塞,他們剷平重建古城遺址,卻連帶着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湮滅了。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學校裏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

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着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恆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震驚。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裏,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

《千年一歎》讓我的思緒跟隨着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着李白的歌,尋着屈原的夢,探尋着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着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它引導着我們踏進那個往昔的時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着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緣由,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這個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的泱泱大國,正以磅礴的氣勢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它深邃古老卻又充滿活力,在新的時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華雄獅的英姿,震驚着全世界。

第二篇:餘秋雨《千年一歎》讀後感

餘秋雨《千年一歎》讀後感

千年一歎,一歎千年 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歎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恆河畔邊傳來. 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歎息也只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了.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於是冒險開始,抵達希臘時他所見的只有狹小、陳舊和人民的閒散。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今天的希臘也就是在冷落中與世無爭,閒散自如,而埃及卻不同,它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而古巴比倫遺址的復原,更讓人語塞,他們剷平重建古城遺址,卻連帶着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湮滅了。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學校裏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着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恆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

震驚。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裏,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 《千年一歎》讓我的思緒跟隨着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着李白的歌,尋着屈原的夢,探尋着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着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它引導着我們踏進那個往昔的時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着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緣由,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這個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的泱泱大國,正以磅礴的氣勢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它深邃古老卻又充滿活力,在新的時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華雄獅的英姿,震驚着全世界。

第三篇:千年一歎讀書筆記

千年一歎讀書筆記

在寒假的時候我閲讀了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這本書給了我不少感歎。

比如,《哀希臘》講的是關於希臘文明被毀壞以及哀悼希臘的故事,蘇曼殊、章太炎遠遠地哀悼印度,已超越前人的眼光也近近地哀悼中國,就像是在自習室裏寫週記,左邊抄兩句,右邊摘三行的寫完,自己讚歎完成的如此金明巧妙,耳朵自動掠過高三學姐聚在一起討論佳句的聲音,最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把分數當成話題,而忘了自己在國中的時候最喜歡談分,時間的力量果真強大,這把殺豬刀不僅傷害了我們,但也孕育出不少古老而又珍貴的文明。

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中華文明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把太多的精力投注在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上,既缺少個體健全的標誌,也缺少這方便的酣暢,只有一些孤單的個人,在林原之間悄悄強健,又悄悄衰老。比如,放假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很多喜歡玩的人和不喜歡玩樂的人,在這一刻,可以理所當然的對家長説,放假了,我可以出去玩/刷微博/玩電腦……就像剛才,爸爸問我國中同學聚會開始了嗎,要和同學們好好感受一下假期的魅力,我對於聚餐一類的事情一直興趣頗濃,不過跟很久沒有聯繫的人坐在一起吃飯還是有些尷尬。不過話説回來吃飯還是不錯的!

占人問事,幾乎是一切古人類羣落的共同文化生態,人啊,認識你自己。人類其實還非常無知,連對自己文明的關鍵部位也完全茫然。未知和無知並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和無知的否認。

第四篇:《千年一歎》讀書報告

千年一歎

作品簡介:《千年一歎》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經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日記,在讀書的同時,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曾經有過輝煌的古文明,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沒落,而我們中華文明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我們讀者應該如何去面對等等。

內容概要: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衞視“千禧之旅”越野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他們一行人是去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在“千禧之旅”即將結束之時,作者寫下這樣的一段話:“四個月冒險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終點。今天我們到了,回頭一看,卻對數萬公里的尺尺寸寸產生了眷戀。那是人類文明的經絡系統,從今以後,那裏的全部冷暖疼痛,都會快速地傳遞到我的心間。”

感受:讀完這本書,感覺這不是一本日記,而是文明的記錄,它寫的是在千年之交,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衞視》考察人類文明遺蹟的經歷。一個柔弱的學者、書生,數萬公里的越野行程,何等的不易?這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執着追求、謔誠朝拜。沿着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前行,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戰壕密佈、荒草迷離、盜匪出沒!人類正在慢慢親手毀掉自己的文明。

或許是對餘秋雨先生的尊敬,我對這本書的感覺頗為良好,讀書的同時既領略了沿途的奇聞軼事、還有餘先生思辯的精神、對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對當地貧窮落後的現狀的痛惜;以及對當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所感動。心裏不禁的為餘秋雨先生的此行叫好,一本在世界最危險、最有人類文明倉桑感的地方寫成的日記,大大的解決了我的飢渴。

“千禧之旅”的首站是希臘。

我不瞭解希臘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臘文化有過怎樣的宏偉歷史;初識希臘是從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欺騙宙斯開始的,還有就是希臘國家男子足球隊曾拿過2014年的歐洲盃的冠軍。希臘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度——這是我對希臘僅有的瞭解。隨着餘先生的筆跡慢慢的遊,讓我知道希臘竟然有如此濃厚的 文化氣息!遺憾的是這裏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談到希臘衰落的原因,餘先生認為有兩點: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耗;二是內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國家。

古老的埃及文明也不容樂觀,她已經沒落了,卻還在沉醉於自負的神祕,餘先生認為:“埃及以龐大的雄姿切斷了被外部世界充分理解的可能,其實也切斷了自己的延續使命。”過於沉湎於對死後世界的憧憬,使他們不重今生,只顧來世。神祕、古老的埃及最後在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的輪番討伐下,終於沒落了,只剩下盧克索一帶的所謂的“法老人”後代還在不斷叮叮噹噹地修復着祖先陵墓,供人蔘觀。這是埃及法老的悲劇。

兩河文明以商業與法律著稱。而現在,在餘先生的眼裏、在鏡頭下,文化二字竟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在了,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被踐踏了!

一個偉大的波斯統治者——大流士,他消除了由居魯士兒子的殘暴變態和版權者的宗教陰謀所帶來的種種惡果,帶領500傭兵起家,大小1000多戰,戰無不勝,終於創建了空前強大的波斯帝國,把版圖和實力在居魯士大帝的基礎上繼續擴充。而現在......

談到印度河-恆河文明的衰落,餘先生認為與宗教有關。這裏也如同耶路撒冷一般,是多宗教聚集、衝突的地方,宗教仇殺很嚴重。戰爭、殺戮又把這千年的文明消磨了。

文明在鐵戟長刀下衰落了。

極度的貧窮與落後,極度的愚昧與無知,文明與野蠻只有一步之差。文明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始使用文字的地方,現在卻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絕妙的諷刺。

波斯文明;希伯來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巴比倫文明......現在只剩下了一堆堆廢墟,廢墟伴隨着他們的文明一起埋葬。

一路走來,冷眼相看,站在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憶這一個個文明無一例外的凋殘,甚是心痛。古文明的發祥地現在確實如此貧窮,唯一讓人欣慰的是隻有中華文明從未停止過傳承。我們中華文明與現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們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們華夏文明,但現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們還在發揚光大,我們是不是感到幾絲欣慰,為我們是龍的傳人而驕傲自豪。中華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與“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則”。這種精神與原則使我們不再偏激,讓我們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這也正是與其他古文明的差別所在。

總結:在本書中,作者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在生活和遊歷的細節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從而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需要開拓自己的視野,因為世界是精彩的,同時也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因為我們擁有的是寶貴的。我們的人生相對於人類的發展是短暫的,有些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消失,而有些人卻留下了痕跡,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現在的經歷可能會很快被淹沒,後人可能不在會記起我們,但我們的確應該為後人留下些什麼,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珍惜,應該努力,無論後人是否能記得我們,我們都將為自己驕傲。也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

參考書目:

《新理性精神:《千年一歎》的文化品格》黃亞

《千年一歎,一歎千年》鄧沁

第五篇:讀書交流會——千年一歎

讀書交流會——《千年一歎》

簡介 《千年一歎》是餘秋雨在2014年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在千年之交的時候,餘秋雨隨香港鳳凰衞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行程中的經歷。在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作者簡介:

餘秋雨,我國著名文學家,散文家,作家,以及藝術理論家。 1968年,他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歎》《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等。 內容

關於餘秋雨的各類輿論與爭議也非常的多,我們不去看那些紛雜的消息,單單品讀他筆下的文字,會發現,他對於中華文化的思考,是我們無法企及的。

餘秋雨在這本書的自序中寫道:

“不僅僅是荒原。荒原深處有斷壁廢堡、幢幢黑影、閃閃目光。硬説自己沒有恐懼,是不真實的,但我的恐懼有一大半被震驚所掩蓋,震驚人類文明的巨構崩坍得如此淒涼。它們究竟是如何崩坍的?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撫摸它們的傷痕。這種撫摸經常會引發苦思: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這種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哪些代價是正面的,哪些代價是負面的?過去的避免能否擔保今後?

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

整本書,都貫穿着這種疑問。

作者隨香港鳳凰衞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行程中的經歷。在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

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從作者的這些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創造文明的是人類,毀滅文明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造的文明,例如,在中東,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在利比亞。。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遊歷文明古國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毀滅往往伴隨着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唾棄的。所以我們應該爭取和平反對戰爭,這是我們應該持有的觀點。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於人類文明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儘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在閲讀本書的過程中,作者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在生活和遊歷的細節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從而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需要開拓自己的視野,因為世界是精彩的,同時也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因為我們擁有的是寶貴的。我們的人生相對於人類的發展是短暫的,有些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消失,而有些人卻留下了痕跡,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現在的經歷可能會很快被淹沒,後人可能不在會記起我們,但我們的確應該為後人留下些什麼,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珍惜,應該努力,無論後人是否能記得我們,我們都將為自己驕傲。也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的確,歷史已經成了歷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程。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説;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沒有末,沒有了目的沒有了方向。歷史是家,是廣闊天地裏的一座樸素堅硬的石頭房。沒有修飾,沒有點綴,是我們遠航時掛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看完《千年一歎》會有這樣的感覺。生在中國,是我們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書寫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能用流傳了千百年的語言交談,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跡,我為之自豪。或許身為中國人的生活並不富裕,面對赤貧的山村我依然無力,但是仍為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榮幸。餘秋雨先生説過中華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們在前進中,或許應該重新反省一下作為大民族應有的態度。不是自傲,不是謙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大地。任憑凜冽的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個古國蒼老的靈魂。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濕我的衣腳,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歷史長河。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