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論持久戰》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3W

讀《論持久戰》有感

讀《論持久戰》有感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澤東

《論持久戰》這篇文章被收集在《毛澤東主席選集第二卷》,這篇文章寫於1938年5月,此時,正值七七事變一週年也是打響全面抗日戰爭一週年之際,毛澤東主席寫下這篇對於未來抗日戰爭發展局勢看法的文章。如果從1931年算起,抗日戰爭已經打了7年,全面抗戰打了將近一年,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華民族上下同仇敵愾,槍口一致對外,抗日情緒高昂。全面抗戰以來,國內就產生兩種聲音,一種是“速勝論”;一種是“亡國論”,針對這兩種聲音,毛澤東主席結合日本和中國兩者多方面因素考量,寫下《論持久戰》,得出結論:中國必勝,但是其過程是艱鉅的。結合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的收穫,我利用業餘時間再次讀完《論持久戰》這篇文章,心中不由讚歎,毛澤東主席猶如當代諸葛亮,以今天過來人角度來看,抗日戰爭發展局勢正如毛澤東主席所分析預測這樣。

《論持久戰》全文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抗日戰爭為什麼將是一場持久戰,而不是像其他兩種説法“再戰必忘”或者“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講述怎樣進行持久戰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取得勝利的條件有哪些。毛澤東主席寫的這篇《論持久戰》以通俗易懂的語句,卻讓我讀出站在國際的高度和事業,分析中國抗日戰爭未來局勢。

我在讀《論持久戰》最令我震撼的是,毛澤東主席所分析抗日戰爭未來發展局勢影響條件,不僅包括中國和日本的國情對比,直接放眼太平洋戰場,聯想世界戰爭,聯繫蘇聯、德國、意大利等國家,準確分析出抗日戰爭未來發展態勢。要知道,那時候全面抗戰才僅僅一年,在如此短的時間,毛澤東主席就準確分析出未來7年戰爭的走向。從日本和中國的軍事實力分析,日本是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的發展,在武器裝備和人員教養方面都要比我軍要高,這是必須要承認的,我國由於經濟落後,在武器裝備和士兵軍事素養方面都很不足,這是不利於我國的情況。但是,毛澤東主席提到,日本是一個小國,資源匱乏,兵力不足,以他現有資源和兵力,是難以支撐他長期長線作戰。

中國國土面積大,物資豐富,雖然日軍進攻很快,但是在1938年之時,我國仍有大半國土未被日本踐踏,最主要我們有四萬萬中華兒女,只要我們民族意識徹底激發,四萬萬中華兒女團結起來,那日本必敗。加之,日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在道義上就是失道寡助的,而中國反抗日本是正義戰爭,是捍衞民族尊嚴的鬥爭。中國自古就相信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人和日本到最後一個都不會佔的。毛澤東主席在總結中國戰爭日本的條件時,提到三點:一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完成;二是國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完成;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興起。從現在來看,就在中國戰場節節勝利的情況下,日本還有頑固分子拒絕投降,企圖做最後的頑抗,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蘇聯也做打擊日本的準備後,日本最後才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已經過去76年,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早已不是之前的中國,就目前來看,我們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穩定因素仍然有很多,我們距離發達國家仍有一段距離,我們現在仍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就軍事方面,原子彈、導彈、氫彈的研發直接奠定了我國在國際的軍事地位,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現代戰爭牽扯方面之多,我軍多年未經過實戰,現代戰爭如果真的來臨也是對我軍的考驗。

抗戰初期,大部分人認為,我軍應該採取陣地戰,利用高溝深壑層層設防,打正面阻擊戰。但是通過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初期打的戰役來看,淞滬會戰、太原會戰等均付出慘烈代價。對於這些上陣殺敵的將士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也要肯定在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防禦阻攔日軍進攻的腳步,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和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正面戰場我軍奮勇作戰,浴血殺敵,付出巨大代價,但仍取得戰局的主動性,究其原因,是戰術不適用於我軍實際。毛澤東主席認為抗日戰爭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階段。第三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現在來看,百團大戰後,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相持階段,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標誌着進入第三階段戰略反攻。毛澤東主席針對三個階段提出一套具體靈活的作戰方針。第一階段,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和陣地戰是輔助的。第二階段,則游擊戰上升到主要地位,而運動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運動戰再上升到主要形式,而輔之遊擊戰和陣地戰。這裏,毛澤東主席講述了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日戰爭階段,武器是我們的弱點,我們要揚長避短,正面戰爭硬碰硬終歸抵不過日本的飛機、坦克。那怎麼辦?毛澤東主席想到,在遠離城市的鄉村開展游擊戰,一方面軍隊進行軍事活動,另一方面進行農業生產,自給自足。日軍對於中國鄉村地形並不熟悉,利用鄉村地形,可以有效阻礙日軍武器的發揮,後來由游擊戰衍生出來的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等,都有力地打擊了日軍力量,讓日軍苦不堪言。

毛澤東主席在戰術中提出並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真正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注重軍民團結,發揮人民的力量。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主席談到武器與人誰更具有決定作用時,提到人是決定力量,因為人是使用武器的主體。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在我看來,人是決定力量,武器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與人的作用相提並論,因為現代戰爭不可能像抗日戰爭那樣還可以利用砍刀,利用人海戰術,利用我們人多的優勢,現代戰爭,是科技與綜合實力的較量,但我絕不否認人的決定性作用。

意識對人的行為具有調控作用。作為一個政黨,首先要明確全黨指導思想,全黨同心,經過整風運動,全黨確立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幹部思想大大提高,使全黨達到空前的團結。雖然這是後面的事情,但是也體現了統一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光有黨內團結還不夠,《論持久戰》中,提到的主要一點就是,民族意識的徹底覺醒,四萬萬同胞的一致抗敵,如何團結百姓,發動百姓。毛澤東主席提到:軍民一致、官兵一致從而瓦解敵軍。不拿羣眾一針一線,借羣眾的東西要還,這些記憶深刻的句子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是為人民浴血奮戰。今天,無論是發洪水還是地震,我們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人民看到子弟兵就感覺看到了希望,這是讓外國人一時不能理解的事情,中國軍隊是如何與百姓形成這麼好的關係的?只能説,軍民一家親是我們的傳統。自1938年後,此後七年,抗日戰爭局勢基本如毛澤東主席所預料的,而毛澤東主席強調的游擊戰、運動戰被全軍學習使用。經過14年的浴血奮鬥,中國以傷亡3500多萬人,財產損失6000億美元等的代價取得了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的勝利,這勝利來之不易。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主席提出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就可以獲得永遠和平,就目前形勢來看,世界是和平與動盪並存,局部戰爭仍然存在,至於世界性的戰爭,我們還要看未來世界發展態勢。如果,一旦爆發世界大戰,那將對人類進行毀滅性的打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個堅持”中,明確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後一次次奮起,現在,我們要抓住和平時期,加快發展,彌補不足,我們不只是會戰術穿插也會武力覆蓋。

戰爭,沒有贏者與輸者。願我們不再戰爭!希望世界能夠真正和平,真正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