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深度思考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第1篇:深度思考讀後感

深度思考讀後感

深度思考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深度思考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常常聽説的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鑑於此,為了不讓上帝發笑,我就懶得思考了,很多工作都是“等通知”,領導讓我怎麼幹我就怎麼幹,領導讓我交什麼材料我就交什麼材料。也沒有感覺出什麼來。可是當我讀《深度思考》的時候,真的不怕上帝發笑了。感覺自己真的應該深度思考才能指導自己及備課組老師深度工作。下面談談這本書給我啟發最深的兩點。

“正是激情讓你更優秀”,其實我們經常用這句話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我們也經常跟孩子説“學習是靠自己的努力”這努力是什麼呀?不正是對待學習的激情嗎?其實我們的工作也是那樣,你有工作的熱情,才能有好的成果展現出來。就拿集團導學案的評比這件事來説吧,原先的時候我覺得那就是走走形式,弄得美觀一些就可以了,所以有的時候就是應付一下,有學案交上去就行了。剩下的就看運氣了。但是經過幾次評比之後,秦主任也多次開會要求正式導學案的評比,評比只是一種形式,更多的是在準備的過程中的學習研究的精神。後來我帶領備課組老師真真正正的投入激情去研究學案了,才發現真正的拋開集團編制的導學案的束縛,投入激情去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制定出自己都覺得非常滿意的導學案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特別是在集團中得到好的名次,更説明了我們的研究方向是對的。這樣備課組每個人心中都會充滿正能量。看到這一章時,不自覺的讓我想到了這些。激情投入,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時忽然想到了剛入二中參加工作時找校長最長説的一句話“心中有首歌,腳下有彈簧”。趙校長這句話大概就是説的激情投入任何事情吧。

“大膽的懷疑自己,堅定的肯定自己”世界上的一切發現和創新都源於懷疑,沒有懷疑怎麼有創新發現的動力呢?只有大膽的懷疑自己才能更好的'突破自己。回想進入集團十幾年來課堂的的變化,一開始課堂改革的時候真的是不適應,特別是生完大寶修完產假之後再上課,就感覺自己不會上課了。感覺學校要求的課堂模式真的是死板,幾分鐘幹什麼,幾分鐘如何幹……整個級部都是一樣的。感覺真的是束縛的很,甚至非常牴觸這樣的改變。

但是在逐步的改變過程中,隨着閲讀量的增加,我真的開始懷疑自己的牴觸是不是不對的,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發現集團的改變是在跟世界上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步的。於是儘管感覺還是不能很好的駕馭這種新的課堂,但是大膽懷疑自己之後,才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接下來就是堅定的肯定自己的想法,儘管對新的課堂理念不能很好的駕馭,但我堅定的相信這是世界先進的理念,於是我決定從書本中找答案,於是我購買了當代中國語文名家的教學論文集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國語教學的教材,堅定的去實踐這種新的課堂理念。我自己,我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大膽的懷疑自己,堅定的肯定自己。

第2篇:深度思考讀後感

這篇深度思考讀後感範文符合你的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

讀《教師教育觀念深度轉型——由認識走向行動》有感 教師教育觀念轉型是一個“隱形”工程,因為意識形態的“東西”是最難改變的,課堂教學不能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現狀。從中國小來看,不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廣大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認識,但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很多人卻有為難情緒。今後課堂教學所面對的最大“瓶頸”,將是教師觀念的深度轉型問題。

本學期,我讀了《教師教育觀念深度轉型:由認識走向行動》的書。讀完之後,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教育觀念要深度轉型,由認識走向行動。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

在實施新課程中,學生是核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的過程、方法、手段都應緊緊圍繞學生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情感和意願,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有各種興趣和需求,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生命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從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情感等實際出發,使教學適應學生;教師要給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2.注重每個學生的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表達方式,教育不是改變、塑造他們,而是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個性、愛好、特長積極引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學生是獨特的人,這意味着我們必須尊重學生並深入到學生獨特的內在世界,關注學生內心的奧祕,真正地把學生當“學生”,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獨特體驗,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身上藴藏着豐富的獨特的發展“資源”。

3.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通過創設教育環境,藉助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判斷以及相應的分析與綜合,整合教與學雙方的一些現象與特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正確科學的方法和策略方面的指導,給學生應有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較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去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4.轉變學習方式,學生既是學知識又要學會學習。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和發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讓學生從課堂上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促進他們自主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5.建構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的不和諧狀況不僅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利於日後順利地進行社會生活,而且影響正常教學的進行,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這個問題,並努力創造條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那麼怎樣建構和諧的師生關係呢?首先是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説:“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要公正處事,就必須細緻入微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才有利於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給

學生以正確的導向,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賴。”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表現、在家庭和社會的表現,還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比如有煩惱喜歡向誰傾訴,對所喜愛的老師的選擇標準,對學校、社會問題的評價等。其次是教師要掌握有效的解決師生衝突的方法。當師生衝突不可避免發生後,教師就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來解決,最常用的方法有迴避、妥協、合作法。再次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教師要科學地對待、正確地引導學生,就要求教師具有高素質,比如完美的知識結構、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優秀的教學能力。一個教師如果能在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積累經驗的過程中,提高教育預見、教育研究等較高層次的能力,那麼在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方面就能得心應手。最後是主動與家長溝通。家長是學生的監護人,有權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響,教師應經常與孩子的家長取得聯繫,瞭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瞭解孩子在家的表現與學習狀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學校教育工作。 如果實現了觀念深度轉型,從“認識”走向“行的”,從一般的認識層面上升到行動層面,那麼,廣大教師將會自覺自主、心甘情願、積極主動地去踐行課堂教學改革,將會深入貫徹“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將會在實踐層面上深化課改。我們教師可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和相關要求以及課改成功學校的經驗,制定本校課堂教學改革的計劃及具體步驟,組織部分教師先行動

這次讀書使我收益匪淺,克服一切困難,由認識走向行動,把行動真正落實到位。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