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W

第一篇:《思考的技術》讀後感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

看完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説實在話,裏面的語句都需要好好品味,要多閲讀,才能有所悟,只看一遍,可能有種看不懂得感覺。就個人而言,有兩個方面讓我感觸良多。

書中前言部分就讓我產生極其強烈的共鳴,那就是:懶於求知的人沒有生存空間。正如書中所説,我們生存在新經濟時代,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會和新經濟打交道,而且擺脱不了因新經濟而產生的各種戲劇性變化,所以我們一定要持續戰勝嚴酷挑戰,因此,我們平時就要鍛鍊自己的思考力,只有這樣才能擁有邏輯思考的武器。不管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在新經濟時代下,懶於求知的人將沒有生存的空間。就拿大學生來説,很多大學生,認為大學畢業了,就可以很好的勝任工作,憑文憑吃飯。正是由於這樣的錯誤心態,很多名牌大學的學生,同樣工作幾年,工作能力甚至不如國中生,還有被同批次學歷低,看似平庸的人擠下去,被他們領導着。關於這一點,我也有切身體會,曾經在公司有這一定地位,可是因為由於公司的業務轉型,我的下屬具有這方面業務的優勢,在工作業績方面迅速佔據上風,我感受到了壓力,認真謙虛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很快就追趕了上來。可以想象,如果我沉浸在已有的業務知識,懶於去學習鑽研其他業務知識,很明顯我將處於下風,或許結局是掃地出門。其實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都在處於不斷求知,不斷提升的過程,隨着我們能力的提升,為公司所創造利益的增加,隨之而來是自己報酬的增加,説得更長遠點的,隨着羽翼豐滿的自主創業,這一系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

一個求知的過程,一個爭取更大生存空間的過程。概要來説,不管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懶於求知的人必將沒有生存的空間。

現在的經濟條件下,我們要準確無誤地作出判斷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要以科學的方法思考,則可獲得可能成功的結果。線性思維的方式,在當今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下,是容易吃虧的,我們應當培養非線性思維。落在工作實處,就拿我從事的網絡營銷工作來説,我們思考公司的網絡營銷,評估我們網絡營銷工作的好壞,不能僅從網絡成交客户這個指標來評估,因為公司的行業特性,決定了公司的網絡營銷工作不會像銷售商品型業務那樣直接。我們更應該關注公司品牌的曝光度,網站的流量,網上的輿情監控這些指標,而這些指標的變動,又仰仗多種網絡推廣方式去實現,某項指標的提升,絕對不是某項推廣工作單一的效果,而是整體網絡推廣方式的集體功效。如果只關注一點,那就很容易事倍功半。要把網絡營銷工作做好,一定是各個方面共同發力,各個指標兼顧,多用非線性思維方式去思考這些問題。近年來關注的釣魚島問題,我看很多網友的評論就是線性的,動不動就是簡單粗暴的直接武力收復釣魚島,不惜經濟國家經濟倒退30年。這個我們要相信國家領導人的智慧,一個國家的戰略決策,一定是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而做出的決定,因此,咱不要老拿洪磊牌復讀機説事了,國家領導人站的高度跟我們不一樣,思考問題肯定不會像某些網民一樣那麼線性,肯定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

《思考的技術》,這本書初看很費力,但仔細反覆揣摩,會發現

看這本書,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鍛鍊。真真紮實看完這本書,並將相關思維方式運用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受益良多的。

第二篇:思考的技術

人通常會把假設當作結論,忽略了從蒐集證據印證假設到導出真正結論過程中的邏輯思考 親歷親為調查基層,直擊真正原因,驗證自己的假設

真正原因只有一個,而其他都只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現象

麥肯錫用人標準,每位考官畫圈圈,不錄用;有人畫雙圈圈,有人畫叉叉,錄用;有一人或兩個人瘋狂推薦,錄用

做過的事,就做一份手冊,讓任何人都可以據此導出正確的結論

思維能力的訓練:28分鐘通勤時間,給自己一個題目,然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從每天一個題目進步到每隔一個車站都可以思考一個新的題目

第三篇:思考的技術

思考的技術

第一 轉換思路

要解決已經產生的問題,必須要分析問題出在哪,然後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再對證下藥。 進行邏輯思考,就可以導出這個答案,但是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都不具備這樣的思考路徑。

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解決問題之前,需要認清現象和原因的不同 。

證實假設到導出結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發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大多數經營者和企業經理人只看到問題的現象,卻看不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最糟糕的是試圖改善所有的現象。在解決問題之前,必須不斷重複假設、驗證、試驗。

碰到任何情況,我都習慣隨手記下來,進入麥肯錫之後,我就將自己所學的“know-how” 記載大學的筆記本上,而《企業參謀》就是以筆記本的備忘事項為材料編輯成書的。

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為印證假設不辭辛勞的行動力,也可以説是為了獲得絕對正確的答案,徹底動腦的深層思考力。

比別人加倍努力,其中一項就是思維能力的訓練。在上班地鐵的28分鐘給自己一個題目,然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一個既可以訓練思考,又對工作非常有實際效用的題目:“如果你的職位比現在高兩級,你會怎麼做?” 麥肯錫公司曾出過一個題目讓員工做深層思考“如果你只有一分鐘時間面對社長,你會做什麼?”大前的回答是“如果是我,我不但會提出建議方案,連細微零碎

的計劃,如執行企劃書、預算數、負責人等等,也會一併提案。 第三: 洞悉本質的過程

你能洞悉問題本質嗎? 洞悉本質,就是看清楚問題的真正原因,並導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堅持對事不對人,企業就可以重生

新聞工作者撰寫新聞稿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5w1h” :who、when、where、what、why、how

解決問題,首先就是弄清事實,只有弄清事實之後,才才能進一步思考"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應該做的",忠於事實,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大原則,在找出真正的答案之前,我們只有花時間,不斷思考"真正的動機是什麼?"、"有沒有驗證的方法"來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第四 非線性思考的建議

現在的時代最需要的不是填鴨式教育,也不是在有答案的情況下受教育,而是讓孩子學習問“為什麼”。

可以獲利的人,跟無法獲利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有沒有思考“為什麼”的呢兩個i。

懂得思考“為什麼”的人,當然就可以比那些將錢存在利息只有0.1%的銀行的人,多賺將近千倍的利潤了。

世界上有許多問題本來就沒有答案,就算是上司,也有無法回答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忠於自己、能夠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的人,其生命力比起已經習慣別人給出答案的人,一定更為強韌。訓練自己常常保持好奇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擁有好奇心的

人,不只是思考別人所給與的題目,而是會獲得更多報紙、網絡所無法提供的有趣信息。

最傷腦筋的就是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的人。只要能夠徹底執行解決問題的訓練,你所服務的公司就能獲得好的評價。

應該思考的事情,我會徹底思考,對於不太需要思考的事情,則儘量減少思考的時間,而且絕不沒事自尋煩惱。所以生活非常簡單。 第五 :讓構想大量湧現

在這裏我要推薦一個更有效的思考訓練方法,那就是找到可以進行有效對話的對象.所謂有效對話的對象,指的就是可以相互挑戰對方假設的人.

第六章 解讀五年後的商機

誰都有能力預測未來

要能預知5年後的世界的思考邏輯

具備預知性,用英文來解釋就是"forces at work",也就是説,能夠看清楚現在所運作的力量,並知道它在未來是否依然可以持續運作.不僅如此,還要能夠辨別出這個傾向是否會越來越強,還是隻能維持甚至轉弱.能夠預先知道目前在運作的幾個要素中,哪個才是影響未來最重要的要素,有了這樣的思考邏輯,才算是具備預知性的條件.

第七 開拓者的思考

衝破老舊商業的障礙

m2m,物聯網概念

看不見的新大陸,由四個經濟空間中形成

1、實體經濟

2、無國界經濟

3、互聯網經濟

4、倍率經濟

(...目前來看,互聯網、倍率經濟在未來5-10將呈現井噴態勢)

因此有沒有抱着"現在開始也絕對沒問題,下決心去做"的想法,就決定了可不可能有所突破.總之,可以突破的人和突破不了的人之間的最大差異就是碰到自己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是逃避還是嘗試解決.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到成功之路的人,在現今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你如果認為自己反正只是領固定工資的上班族,和這個問題沒有什麼關係的話,就大錯特錯了,這就如同我常説的"水煮青蛙"的情況一樣.青蛙跳到鍋中,水温漸漸升高.青蛙雖然覺察到變化,卻沒有進一步思考,只想着水温升高但還蠻舒服的.於是温水變成了熱水,青蛙也就變成了水煮青蛙了.

重點是路你選擇怎麼走,沿着你所選擇的道路從頭開始做體力訓練,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必須符合你選擇而有所調整.

第四篇:通用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通用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陳明義

我教通用技術課程近一個學期,相比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較為成熟的的課程,這門課程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特別是那些通用技術專職教師,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的實踐研究中去。因此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需要教師自己的探索或摸索。俗話説:“萬事開頭難。”在近一個學期的實踐過程中,真的有太多的困惑,遇到太多的問題和困難,總結起來細説如下:

一、課程專業知識缺乏

目前通用技術教師最缺乏的是課程專業知識,許多人對通用技術課程性質、理念還不夠理解。在我看來,通用技術教師必須具備比一般學科更高的素質和更為廣泛的知識面,精通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大部分學校的通用技術教師是從擔任學校的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信息技術、勞技及近年非師範招考進來工科類大學生等的教學工作的教師經過短期學科培訓轉型而來,很少從校外有一定的技術實踐經歷的人員中聘請的,很多教師把通用技術理解為勞動技術的延續,對於通用技術新提出的“技術素養”的內涵的理解還不夠系統。象本人是學計算機的,對於裏面的很多知識自己也理解不夠,更不用説技術課程的教材教法了,還説什麼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半桶水。

二、保障體制不力

通用技術普遍存在着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多數教師是因為學校缺少相應專業的教師,而是在學校支配下不太情願才教通用技術,少數教師是因為有一些技術方面的專長和興趣,他們同意上這門課;只有極少數教師是看到了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看到了教材,認為自己很喜歡並能勝任這方面的教學,成為通用技術教師。由於通用技術課程尚未有教師評價的標準、職稱評定問題也尚待解決、相應的教學教研機制也有待完善。由於通用技術課程沒有大學聯考的支持,各級領導、教育行政部門相對而言不重視通用技術課,進而不重視通用技術教師。很多教師對於教材、對自己不熟悉、不瞭解、總覺得力不從心、不感興趣或不能勝任的工作,缺乏動力是不可避免的,象我們學校通用技術教師的待遇與音體美教師是一樣的,學校不太重視這門課程,就是期會考試也惟獨沒有通用技術。

三、角色轉變困難

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高度綜合性的課程,這對教師提出了挑戰,通用技術教師都是由其他專業教師轉型而來,他們如何轉型?他們能否勝任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部分教師對於課程最基本的指導綱要《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都不去仔細研讀,不去深究課程的理念、目標,不去挖掘教材內容的深層涵義。通用技術教師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教師,所具備的素養各不相同,在理解課程內容上,一些從科學學科轉型而來的教師認為,通用技術課程內容沒有嚴格的知識體系;從勞動技術學科轉型而來的教師認為,通用技術課程內容中理論知識偏多、動手實踐部分較少;有工科背景的教師認為通用技術課程內容中的技術內容不夠專業、系統。教學過程都或多或少帶着原從事學科背景的烙印,很多時候將通用技術上成物理課、創作發明課、勞動技術課等。象我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建議説讓我把通用技術課上成信息技術課,但我總感覺這樣不妥,信息技術這門課已經開設了,同時作為通用技術老師我上信息技術總覺得很彆扭,更不用説很多信息技術老師還經常把學生拉到計算機房上課呢。

四、課程資源匱乏

通用技術的教學決不是單一模式的,應該是豐富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現在很多小的中學只有一位教師任教,不能在校內進行同伴互助。有些教師希望能有現成的教學案例,指導他們教學。他們只有課程標準、教材,又不去充分閲讀、加深理解,由於是新實施的教

材,配套的參考書、指導用書和網絡資源很少,沒有可借鑑的先前經驗,培訓的機會不多,教研活動、教師與專家、教師與教師交流、骨幹教師講課等平台更少,缺乏理論和實踐的專業引領。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希望能在網絡上找到其他教師的教學案例直接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上,因而在課程實施配套資源上,還有待完善。象我們學校高二總共有十六個班開設了通用技術課,只有一個是專職的,其餘三個都是兼職。

總之,這門課程上得有些匆匆忙忙,要讓這門新興的課程健康、快速、持續發展起來,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鼓勵和支持。首先,必須解決教師問題,包括教師的數量、教師的質量、教師的待遇保障、教師的前途發展、教師的學科地位、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實踐與反思----教師的專業發展等等一系列問題;其次是學生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科歧視,學生的學分評價,學生的課堂安全等等;再次,是教材問題,包括教材的地方適應性,教材知識的條理性,教材內容的趣味性、科學性等等;最後,是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和學生家長問題,包括教育行政部門的執行力度、財政支持、文件政策的制定及實施、大學聯考會考的要求,社會輿論的作用、社會價值的承認、社會意識形態的養成,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生家長的重視和參與等等。

第五篇:思考的技術(精簡版)

第1章 思考使獲利產生千倍差距

2014年,投資阿根廷股票的人,因股票大漲97%而大賺了一筆。但是,這只是少之又少的人,大部分人都因為2014年阿根廷比索暴跌沒有投資而失去了這個大好的機會。

從2014年起,阿根廷就因為政治混亂,外匯市場震盪,造成阿根廷比索暴跌。原因是墨西哥在1994年、亞洲在1997年、俄羅斯在1998年、巴西在1999年,相繼發生了貨幣危機。2014年,這個在各處肆虐的“超級颱風”移向阿根廷,以“賺取差額利潤”之名在阿根廷登陸,讓阿根廷成了下一個貨幣危機的屠場。大量的資金超越國境,如巨濤駭浪似的進入了阿根廷後又迅速退潮,吸納走了鉅額財富,造成阿根廷比索的暴跌,吞沒了阿根廷經濟。此時,大部分人都不會再投資阿根廷,可是,有些人經過思考做出了自己獨特的判斷。他們認為,颱風(低氣壓)過後高氣壓會跟隨着進入,大混亂之後,恢復期也同樣會跟着到來。果然,2014年,阿根廷股票大漲97% ,做出正確判斷的人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只要仔細想想“阿根廷比索為什麼會暴跌”,就知道這個時候可以靠阿根廷股票賺錢了。換句話説,可以獲利的人,跟無法獲利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思考“為什麼”的能力。懂得思考“為什麼”的人,當然就可以比那些將錢存在利息只有0.1%的銀行的人,多賺將近千倍的利潤了。在新世界裏,要想拓展事業,必須將既有的思考思路轉換到新的思考方式上來。

(本章完)

第2章 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錯的

有一家銷售機器的a公司,它所面臨的問題是“市場佔有率太低”。為了找出問題真正的原因,首先要蒐集a公司及業界的資料做分析。分析之後可以知道a公司的市場覆蓋率有七成,而競標得標率卻只有二成。這兩個數字的意思是説,如果市場整體的競標案子一年為一萬件,其中有七成是a公司的業務員能夠涵蓋的,也就是有70%的案子是a公司的業務員在事前就知道的。但是由於競標時的得標率只有兩成,所以a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就只有14%了(70%市場涵蓋率*20%的競標得標率=14%的市場佔有率)。看到這個數字,難怪業務員會士氣不振了。

分析到這個階段,如果是我,我會這麼思考:激勵業務員士氣,將市場涵蓋率從70%提升到80%,競標得標率不變的話,市場佔有率就是16%,相比於14%只提高了兩個百分點。但是,假設競標得標率能夠提升到50%,涵蓋率仍維持現狀,那麼市場佔有率就是35%,也就是之前的2.5倍。所以要選擇提升市場涵蓋率,還是提升競標得標率,答案就非常明顯了。瞭解了這一點之後,在下一個階段,就要開始針對競標得標率進行資料蒐集和分析。先看看業務員在提升競標得標率上到底花了多少時間,然後再調查其他同行競爭對手,分析產品的價格之後,再考慮是否要給委託客户建言。

“跑斷腿也要把整個市場市場攬在懷裏”、“只要投標就一定要贏”??許多經營者對任何事情都抱着全方位努力的想法。這種想法很明顯是錯誤的。就以這個案子來説,經營者應該對業務員説:“不要再疲於奔命了!靜下來寫一份制勝的企劃書吧!”

(本章完)

第3章 找出真正原因的實地訪談法

那麼,該如何提高a公司的競標得標率呢?搞不清狀況的經營者可能會説:“為了提升競標得標率,就努力提高產品質量,並同時降價吧!”但是,採取這種做法之後,如果利潤變得微薄,公司的經營狀態勢必越來越糟。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搞清楚競標得標率低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是我,首先我會對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業務員,蒐集競標時的得標率資料,並加以分析。假設a公司有500位業務員,我就得看完這500位業務員的投標單。如果有些業務員的得標率是80%的話,就知道問題不是出在商品質量的環節上。當然,如果全國只有一個業

務員有這麼好的成績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有可能這個業務員是個天才,或者他有強大的背景。

瞭解了事實之後,我會實地去訪談,訪談的對象不是營業所的所長,而是一線的業務員。這個時候,我會讓所長安排得標率高的業務員面對我坐在我的右側,得標率低的坐在我的左側,成績中等的坐在中間,然後以三人一組的方式進行訪談。由於我事先知道他們的成績,所以當我問他們“你是怎麼銷售產品的”之後,從他們的談話中,馬上就可以瞭解他們之間的差別了。由於業務員並不知道我安排他們這麼坐的目的,所以連業績不佳的業務員也會説得頭頭是道。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業績不佳的業務員,最善於説明“商品的不良”,例如“使用的時候會有噪音”、“產品的尺寸不合乎辦公室的要求”等等,總之他們只不過是把平日客户的不滿,當做商品賣不出去的藉口而已。但是業績好的業務員不找藉口,面對客户的不滿時,他們會説:“的確會發出噪音妨礙你們工作,但是隻要不放在辦公桌旁就沒關係了”或者是説:“那其他公司的產品呢?以同等水平的產品來説,我們公司的產品可是最袖珍、最不佔空間的。”

如果事前不知道他們的業績,就有可能錯把業績不好的業務員所説的“藉口”當成是“現場的聲音”,最後導出莫明其妙的結論。所以説,實地訪談是非常重要的。(本章完)

第4章 不能作為解決對策的就不是結論

經過實地訪談,假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銷售業績無法增長,問題不是源自商品,而是業務員的銷售方法有問題;二、業務員的銷售方法有問題,公司應該進行培訓。但是,這還不能稱之為“結論”,因為客户要的是“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必須導出解決之策。

以a公司的案子來説,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定5位全國業績最好的業務員,由他們來為其他業務員培訓。如果是我,我會提出包括遴選指導人員、培訓方法、建構公司內部系統在內的具體解決方法。如果只是簡單地交由人事部門培訓,並無助於改善營運狀況。但是,不敬業的業務員,可能不會認真做好投標工作,也不會認真拜訪客户,為這種業務員安排再多的培訓都是枉然的。由此,我又可以推出兩個結論:一、應該解僱排名在400開外的

Tags:讀後感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