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生朝花夕拾讀後感或深刻體會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78K

國中生朝花夕拾讀後感或深刻體會

《朝花夕拾》中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你讀完《朝花夕拾》了嗎?記得寫讀後感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國中生朝花夕拾讀後感或深刻體會5篇歌,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國中生讀後感一

“書香德圖”活動要求報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由於以前念中學時幾乎每本語文課本上都有魯迅的作品,所以在同事的催促下隨口報了《朝花夕拾》。到外借室找了本1928年北平未名社出版的初版本的影印本細細讀起來。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説了一遍。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貓和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

印象最深的情節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這兩篇在中學時代曾經讀過。細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這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三味書屋後面還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的。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回想我們兒時假期,抓蛐蛐、下河游泳、抓魚等,體味如今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他常常會忘記戴領結,冬天也只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在我看來,藤野先生對工作的極其認真,是絕對不會被讀者所忽略的。藤野先生把魯迅的講義都用紅筆修改過了,就連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通過藤野先生的穿着和藤野先生對工作的負責做比較,寫出了藤野先生高貴的品質,也體現了魯迅對他的景仰。藤野先生對中國的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是讓我覺得很景仰的。再把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生的蔑視拿來對比,就更加體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他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脱脱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童年,在隨着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一品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朝花夕拾國中生讀後感二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這本書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回憶文,全書一共有十篇散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魯迅先生的書好似一杯濃郁的茶,剛開始品嚐時可能會覺得平淡,但讀完後再細細品味,你會覺得你的脣間都是餘香。雖然開始讀時有不懂之處,但到了後來,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真諦。讀完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震撼。我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五個字——酸甜苦辣鹹。

酸,就是心酸,我是從《父親的病》中體會到的,主要寫了父親病重,後來衍太太讓我大叫父親。父親用一絲虛弱的聲音迴應了我,才過了一會兒,便嚥了氣。直到後來,魯迅還為這一行為而後悔。用這簡練的語言為整個文章塑造了一種祥和安寧的氣氛,其實不以為然,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從側面諷刺了衍太太這個壞心眼,自私多言,愛使壞的形象。令人心酸。

甜,這本書,只要你細細品味。你就會發現許多甜蜜而温馨的場景。如阿長與魯迅在一起時美好的日子,看五猖會時的興奮、開心。其中最為甜的,還是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生活。那裏是作者兒時的樂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多麼令人嚮往的地方啊!字裏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和嚮往那個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本書中許多人物相繼離魯迅而去,先是阿長,然後又是他的父親,接着又是……這是苦。而且當時的生活環境苦、革命苦、百姓苦、魯迅也十分苦。所以一些段落就自然流露出了這種苦來。

辣,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就是魯迅的一寫作特點,辛辣。他擅長用犀利的筆風諷刺、嘲諷一些事物。他的嘲諷、諷刺尖酸刻薄,正中靶心。他的諷刺好似一把利劍,一擊致命。

鹹,就是淚水的鹹。這幾篇散文,既樸實無華,又是如此感人至深。甚至還會催人淚下,他的文章,喚起了許多人的沉睡的心靈,這才是真正的走進了人內心的深處。

《朝花夕拾》,是那麼的令人心酸,卻又是那麼的甜蜜温馨。在這“朝花夕拾”過後,我們大家能做的,也只能是好好地把握當下的時光了!

朝花夕拾國中生讀後感三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讀《朝花夕拾》,讓我走進魯迅先生的記憶窗口,站在他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觀望他的童年記憶和青年旅程。“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從作者這一連串充滿詩情畫意的描述中,我似乎隨着他的心情愉悦地來到了那個充滿童趣、碧綠的、生機勃勃的花園裏,體驗一個孩子與自然相處的無憂無慮。

作者的童年樂趣中還包括畫畫和看戲帶來的的渴望與滿足。“玩的時候倒沒有什麼,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畫的《山海經》”“大概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我常着這樣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以前一直繁盛一些”“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我笑着跳着,催他們要搬得快”……作者在《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等多篇文章中都寫到童心的稚嫩、易受傷等。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也給小小少年無窮的想象及與弱者和平相處的滿足。作者想象它是傳説中的黑猴,對隱鼠的照料是他的精神寄託,而“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慮時,我要充錢以報復的惡念!”

《朝花夕拾》是作者受社會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經歷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小引中這樣開頭:“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罷了,但有時竟連回憶都沒有。”對往事的回憶也許只是對生活現實的一點安慰,在這些回憶中作者也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所以作家反映社會的作用是直接的、顯性的,他們對自身經歷的敍述,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能夠傳播到大眾的思想中,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反思。因此,作家特別是每個民族傑出的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就具有了更積極的、社會的、民族的、人性的意義。讀《朝花夕拾》,我隨作者一起回到了“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

走過留學日本的求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一線索,我們看到了二十世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們的情感也隨作者一起起起落落。讓我們感受作者以熾熱烈深沉的情感來表達自己對往事的追憶和對已故親友的真誠的懷念!

朝花夕拾國中生讀後感四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剛勁有力卻又温柔的筆鋒中透露出了種種情感:長媽媽為她買“三哼經”——透露出魯迅感受到的温暖;去五猖會前被父親逼着背書——透露出無奈與痛苦;在百草園中盡情的玩耍——透露出自由與歡樂;在三味書屋背書、赴日本留學——透露出汗水與付出;有着志趣相投的好友——熱愛祖國,堅守革命的範愛農;還有着敬業、對民族沒有歧視的老師——藤野先生。

從“舊事重提”到“朝花夕拾”,就可見魯迅先生的寫作功底深厚。這特別的名字,就暗示了它有着特別的意義——朝花夕拾,明明清晨的花兒才伴有露珠、在第一抹陽光的伴隨下競相綻放顯得嬌豔欲滴,可作者卻一定要在夕陽西下時採摘已經褪去光芒,失去了嬌豔的花朵,這是為何?原來是因為這時的花朵更有風韻,不是隻有嬌豔的外表而沒有底藴,沒有內涵的擺設。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在他不惑之年寫的,回憶的是他從前的故事,必然會有許多留戀與不捨,其中還有他經歷滄桑悟出的道理,這故事已不再是單一的故事,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的筆法也尤為細膩,每個人物都讓人印象深刻。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要數《藤野先生》了。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他一絲不苟,熱情公正,關愛學生,為人誠懇……藤野先生作為一個日本人,對中國卻沒有絲毫偏見,他認為所有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讓我明白了“尊嚴不分國界”。談到藤野先生我就想到了陳必娣小姐。生在加拿大、長在美國的她聽説盧溝橋事變時,不顧勸阻地搬遷到中國,為中國人治病,醫學出生的她是不少中國人的救命恩人,她一生都在為中國做貢獻。藤野先生與陳必娣小姐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使命而奮鬥着,他們兢兢業業,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受人敬仰的!書中還有許多人物都令人敬佩。壽鏡吾先生、範愛農、長媽媽……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或許我們還忽略了一個人——魯迅,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以筆為劍,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作品、他所想告訴世人的話語值得流傳千古。向這些偉大的人致敬!

朝花夕拾國中生讀後感五

翻開《朝花夕拾》,在魯迅先生文字的帶領下,我走近了他的童年……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的一本書,裏面記載了他童年中令他難忘的事情。有開心的,也有令人難過的;有讓人引起共鳴的,也有讓人感到氣憤的。它講述了魯迅先生的家境由盛到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醜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猖會》這一篇文章。它是説魯迅的父親逼着小魯迅背書,背不完就不準去看小魯迅期待已久的五猖會,父親的要求讓激動的小魯迅頓時沮喪了下來。

文中的父親一點不顧孩子的心理,只想借他最期待的東西去威脅他學習,強制性地去逼迫孩子,扼殺了他的玩性。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可大人一點也不管,只會用命令、威脅甚至打罵去逼着孩子做他們不愛做的事。這樣造成的後果表面上是他妥協、聽話,實際上是讓孩子的天性一點一點地磨滅。很多老師一定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學生們造句都是千篇一律。

用“蘋果”造句就一定是“小姑娘的臉”;用“星星”造句就一定是“眼睛”。那是因為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早已被大人抹去。“不行!這不是這樣的!”“錯了!”“這什麼東西啊?這麼糟糕!”這種話就像魯迅父親一樣,讓你背書你就背,讓你做事就必須按示範的樣子做。用這種教育方法教出來的孩子,十個有九個半都沒了想象力。曾經火遍全網的“方形西瓜”你知道它是怎麼種出來的嗎?是在西瓜剛結出小瓜時,農民們便用方形的模具將它束縛住,這樣種出來的西瓜雖然好看,但它的味道既不甜,又沒有太多汁水。而孩子們就像這西瓜一樣,在被家長們束縛着。

孩子們的天性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家長們哪怕稍微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為他們想想,也不至於將他們的童心殺死。請家長們不要再給孩子塞進模具,不要再去扼殺他們的天性、童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