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想者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2W

第一篇:教師,做個思想者讀後感

思想者讀後感

《教師,做個思想者》,在傳遞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也在傳遞着做一個優秀的教海探航水手的真諦,教師,做個思想者讀後感。

讀着這麼多“教書匠”和“教育家”的區別,我不禁自慚形愧,臉紅髮熱起來,追求了這麼多年“教育家”的夢想,以為發表獲獎了幾篇論文就是教育家,上了幾堂公開課就是教育家,原來自己還戴着“教書匠”的帽子。

我們沒有太多的思考,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漸漸,教師教得精疲力盡,學生學得索然無味,藝術的殿堂居然變成了一個流水線、加工廠,讀後感《教師,做個思想者讀後感》。 我們顯然還只是一個“教書匠”。

我既沒有孔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沒有薛法根、孫雙金的教育藝術,何來思想?張俊平老師在書中寫道,教師做一個“思想者”有五件事不可或缺:一是對自己所教的專業充滿激情,二是對自己有清醒的頭腦,三是善於拿來,四是與時俱進,五是有良好的心理定勢。我恍然大悟,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的思想就來自我的教育實踐,就來自我對教育的感悟、理解和創造! 讀了《教師,做個思想者》一書後,感到差距很大,無論是教育教學水平還是思想認識,我決定以後要常看書,多與孔子書院的老師做朋友,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第二篇:思想者博客

思想者博客——牛博作者未被關博客地址

1、轉自和老和菜頭博客(原帖地址) 連嶽---第八大洲 樑文道

drunkpiano---情書

黃集偉---詞語筆記

魔鬼教官---不明真相的圍觀羣眾 王佩---白板報

莫之許---莫談國是

宋石男---創造社新任社長

羊小倭---漢奸要理直氣壯

吳禮---吾講斯美 科學松鼠會

柴靜---觀察

陳曉卿:人黃豬老

錢烈憲---錢烈憲要發炎 陳志武

傅國湧---追尋失去的傳統

郭凱---郭凱經濟筆記

北風---醉人囈語

老六---見招拆招 卓別靈

李華芳---小李匪盜

鍾良---大牛無形

令狐補充---呼喊與細語 茅於軾

牟森---牟春光閲讀志

熊培雲---思想國

薛兆豐---新制度主義時代

葉三---唾面自乾 張五常 張曉舟

趙牧---趙牧博客

周其仁: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莊哈佛x黃耶魯 李銀河

羽良---牧師物語 李普曼

冉雲飛---匪話連篇

十年砍柴---鋼筋混凝土森林裏的斧頭

2、轉自“艾康特説”博客(原帖地址) ? ?

? ? ? ? ? ?李華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苗煒阿丁王小峯黃章晉茅於軾艾未未莫之許陳志武熊培雲:思想國 (要翻牆)韓寒

歡迎來我的空間:

第三篇:思想者的足跡

蓮山 課件 w ww.5 y

k

m 4

“涅瓦河水優雅地從彼得興建的城裏流過,流過普希金,流過柴科夫斯基,流進你我的心田……”結束了在*的研修訪問,記者面前的*,一向的儒雅與嚴謹中,似乎平添了幾分詩意與浪漫。

進高校、宿農家,年逾花甲的*,不辭辛苦地奔波在異國他鄉的各個角落。而六個月的訪問對他而言,不過是四十多年從教、十幾年從政求真求實一以貫之的一個延續。在祖國的南部邊陲,在*這片藴含着希望與生機的土地上,同樣曾經留下這位老財經工作者不斷思考着的串串足跡。

“要麼不去,去了就必須深入”

*年12月,*科米共和國。林海茫茫,風雪交加。不過下午兩三點鐘,這裏已是夜幕低垂。

寂靜而空曠的森林公路上,一輛轎車在冰天雪地中艱難地行進。車內坐着中國高級訪問學者*及其助手,以及來自中資企業的一位嚮導。

*年8月,受*聖彼得堡財經大學邀請,*赴*作為期半年的研修訪問。此行可謂*很久以來渴望了結的一個夙願。

同許多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一樣,對蘇聯對*,*有着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情結。作為一個曾由共產黨執政達70餘年的大國,如今的*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很想好好地去看一看。隨着他從財政廳長的崗位上退下來,又得益於財政部有關領導的關心和安排,*終於如願以償。

“語言準備是來不及了,只能做些資料上的準備——我希望儘快動身。”一向沉穩的*,此時竟很有些“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意味。

“這麼大年紀了,出去考察個十天八天就行了。”也有朋友好心勸道。*不以為然:“如果只是在那邊看看普京的國情諮文,看看他們的財税計劃和社保制度,和在北京、在南寧、在網上看有什麼不同?這樣的考察十多年前我就已經做過。”*主意已定,“要麼不去,去了就必須深入。”

為此,*一進*,就把大量時間放在了深入基層做實地考察上,其次才是與官員、學者等高層交流。他走訪了農莊、企業、學校、醫院、老人院、基層政府,訪問了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各階層人士100多人次。

歷時12天、驅車往返3500多公里對科米共和國的訪問,即是*在*極其艱苦甚至危險的一次“深入”經歷。

科米族自治共和國,是*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位於北緯65度,已接近北極圈。來自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希望對這裏的基層財政、社會保障和基礎教育做一次對口考察,尤其想去看看那裏的人們怎樣過冬。

訪問全部由民間安排,晝行夜宿,隨機進行。為了趕時間,十幾天裏,他們沒有下車吃過午飯。坐在車裏啃上兩口麪包,咬上一截兒火腿腸,晃晃一半結了冰的礦泉水潤潤嗓子——這就是他們的一頓午飯。

更關鍵的是想到和沒有想到的危險。輪胎是新換的,上面還揳了釘子,但有時每小時40公里的車速,汽車依然打飄打滑。

“您這回可真有點冒險了。”直到他們回到聖彼得堡,領館的同志仍心有餘悸,“夜間途經林區,車程足有五六個小時。萬一車子熄火,路上沒人,手機沒信號,天寒地凍的,你們幾個南方同志怕是真地很難回來了。”

想想,這才覺得有點後怕。

“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能力”

然而深入基層,掌握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對*來説,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年,中國*。南國的初春,乍暖還寒。別名英雄樹的木棉花苞綻放,構成南國邊關一道獨特風景。時任*財政廳廳長的*穿行在千里邊防線,心情卻顯得格外沉重。

此時,中越關係正常化已近十年,但在邊境一線,戰爭的創傷似乎並沒有完全撫平。許多山村路、電不通,嚴重缺水;不少羣眾住着低矮、潮濕的茅草房;中國小校危房嚴重;大部分鄉鎮衞生院連用於身體檢查的基本設備都沒有。242萬人中近60萬處於國家規定的貧困線以下。

*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回到南寧,一份整合中央對邊境事業建設補助費、加大對邊境地區戰後恢復建設投入力度、加快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帶着*及*財政人感情的温度提交到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案頭。

在沿海,在桂東,*常常一路奔波,一路思索:*的沿海城市為什麼不能像其他省市一樣得到較快發展?昔日有糧倉與商埠之稱的桂東為什麼非但沒有得到率先發展,還在一段時間內出現停滯跡象?汽車在崎嶇的公路上顛簸,*對這些地區的“末端梗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很快,關於加強沿海基礎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關於加快桂東地區發展的建議書、關於儘快打通通往廣東高等級公路的意見書送到了自治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那裏。

身為黨的*大代表、*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常深入貧困鄉村與當地農民、教師、黨的基層幹部促膝長談。一位校長告訴他,學校有座兩層教室,一層不敢用了,只能在二層上課,村民們戲稱為“頂好”學校,天天都是提心吊膽的。一位老支書反映,村裏辦公的房子,還是解放前建的,上漏下沉,連維修費也沒有。羣眾的疾苦,一件一件銘刻在*的心上。不久,一項重要建議又送到*黨政領導手中。建議提出,自治區財力支出重心下移,配合中央安排的基層政權建設補助資金,用2年到3年幫助基層改善教育、衞生、鄉村辦公設施。

這樣的調研,對*來説已是家常便飯,且通常不要地方領導事先安排。“想找誰聊就找誰聊,想在哪兒聊就在哪兒聊。”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看到真實的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而解決實際問題是理財人能力的集中表現。

社會保障是國家安全的第二防線

正是基於這種貫穿始終的理念,才有了*的科米共和國之旅。

夜晚,列寧格勒州的巴布什金村,學校圖書管理員妮娜家。這是*此行借宿的第一户農家。妮娜50多歲,丈夫半癱,兒子和媳婦單過,生活屬於比較困難的。但從*帶回國內的錄像資料上看,吊燈、掛毯、電爐、烤箱,客廳、廚房裏該有的設施一應俱全,書櫃裏的書也擺得滿滿當當。

第二天上午,女主人一身皮衣,領着他們在村裏邊走邊看。路邊、門口停放着一輛輛小汽車,商店、食堂、學校、醫院、俱樂部、博物館,各類設施該有的都有了。孩子們正在上課,教室裏温暖如春,大多數孩子只穿着短袖的衣服。

親眼所見不斷修正着此前一些報道給*形成的印象。女主人還告訴他,在*,村民統稱為職工,到了退休年齡,全在村裏享受退休保障。

在科米共和國米昆市郊一個古老的村落,*訪問了這裏的醫院。村裏有兩名醫生、一輛救護車,村民看病相當方便。在一家鎮級醫院,病房、手術室、病號食堂,*一路看過來,且邊看邊問:“這些設備來自哪些國家?有沒有中國製造的?”病房有兩人間,也有四人間,基層幹部和農民住在同一病室。病人住院不花錢、不交住宿費,醫院提供免費營養餐。而讓*最為震動和感動的是,在*,城市5分鐘、農村10分鐘的車程直徑內,就會佈設一輛救護車。列賓美術學院的一箇中國留學生告訴*,一次他得了腮腺炎,的的確確幾分鐘內救護車就趕到了。

*告訴記者,*的養老、醫療、義務教育等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總體上沿襲了蘇聯的框架,並進一步得到加強和改善,只是在經濟困難時期沒有得到兑現。但近年開始實施的普京計劃,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把錢用於解決社會保障和住房問題。

“社會保障是我們國家安全的第二防線。”在*與*高層的交流中,俄方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獨到而深刻。

受命於危難之際

對此,*感同身受。因為負責*財政的那幾年,*就是在不懈解困中走過來的。

*年10月,時任*財政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的*臨危受命,負責主持自治區財政廳工作併兼任*地方税務局黨組書記。

前任捲入重大案件,*的壓力可想而知。當時他去日本考察,便有人説他“雙規”了;一位副廳長出差,也被傳説涉案。廳里人人自危,氣氛異常沉悶。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支隊伍究竟怎麼帶?

趁機丟塊“石頭”進去,正好做廳長;或者由它去亂,過幾年不亂了,更顯出後任政績;再不然,索性回學校教書,一走了之。但這不是*。

想來想去,*毅然決然:大不了豁出去了。要麼不做這個廳長,既然做,這個隊伍就不能亂。面對廳裏同志,*擲地有聲:“你們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案子的事由我協調相關部門負全責。”就這樣,*協助紀檢、司法部門妥善做好案件查處,穩定了隊伍。至今,紀委的卷宗裏仍留有他以黨性摁下的鮮紅手印。

“那段時間,是我最艱難的時候。”至今想起,*依然感到不堪回首,“這還只是我任職之初‘三難’中的一難,此外還有兩大壓力:60多個縣發不出工資,欠發金額高達15多億元;自治區財政廳實行機構改革,200多名公務員要精簡一半。”在北京的一家賓館裏,*指指一直陪在一旁的老伴對記者説,“她是知道的,我當時真地睡不着。深更半夜給助手打電話,約他陪我出去散步。”

在自治區人大會上,*響亮提出,保發工資就是第一政績,緊接着經過一年調研出台了旨在解決欠發工資問題的“十三條”,並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工資專户管理制度,多少年沒有解決的問題解決了。

機構改革中,*吃透政策,儘量為分流的幹部多尋找一些出路,同時解決好住房、孩子入學等實際問題。為此,他曾多次去找建設部門的領導和中國小校長進行協調。

這些年來,*面對的壓力當然不僅僅是這“三難”。

*年冬天,*出現罕見霜凍,甘蔗等許多作物受到嚴重損失;*年全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國務院領導親臨指揮;*年,突如其來的非典肆虐;*年,全國第一例禽流感發生在*的丁當村;*年,罕見的旱情使*不少市縣人畜飲水發生困難……天災頻仍,不一而足。而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等多項重大財税改革,需要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同樣艱難。

做大增量,盤活存量,加強管理、深化改革。*年*出台的財政工作“三十條”體現了*針對*實際巧做少米之炊的深入思考。而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破解縣鄉債務問題,都成為*對實際問題做出理性思考的重要內容。

*年4月,*離任。這一年,*全區財政收入由他主持工作之初的201.12億元提高到475.37億元;財政支出從224.98億元提高到611.48億元。

更重要的是,在財政廳發生大案之後短短三四年的時間裏,*在任期間,*財政廳黨組為自治區成功推薦、輸送了9名正副廳級幹部,還有一大批年輕幹部在財政廳脱穎而出。

對終身以教師職業、培養人才為榮的*而言,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他欣慰的了。

文化底藴同樣決定一個民族的偉大

即便在*,*觀察的目光,也從來沒有脱去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獨到的視角。

在妮娜家,*和主人圍坐桌旁邊吃邊聊。飯才吃了一半,女主人就和客人一同唱起了《三套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別看妮娜只是一個農村國小的圖書管理員,卻畢業於一所師範大學。在他們的話題裏,既有普希金、高爾基、羅蒙羅索夫,也有普京計劃、*經濟。聽客人説讀過斯大林的《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位農婦馬上問道:“我這兒有一本,你要嗎?”

*深為感慨,“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國小圖書管理員,卻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藴。”

在科米共和國,*很難得地參加了一次當地的共產黨員座談會。

“那是在相當於我們一個鄉鎮的米昆市。”*説,接受完他的訪問,女市長主動建議道:“我丈夫是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你要不要跟他談一談。”*欣然應允。接受*訪談的不光是女市長的丈夫,而是由他召集的一羣基層共產黨員。一位中學教師給*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大大出乎*的意料:“我想請教*教授,你們國家的領導人以及您本人是怎樣評價你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的?”在*那麼偏遠的一個鄉鎮裏,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可以提出如此深刻的問題,這令*十分吃驚。

“*人口素質較高,跟他們的文化教育密不可分。”*言歸正傳,“改革來改革去,一如他們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的義務教育沒有改,經濟好轉後更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

在科米共和國,外觀並不起眼的農村國小,室內籃球場等設施非常齊備,蘇聯時期打下的底子依然可見。看見有客人走進教室,這些農村的孩子沒有一絲一毫拘束,圍在客人身旁,盡情展示着爛漫天真的個性與天性。“你無法想象那些孩子是怎樣的一種精神面貌。”深知中國孩子壓力的*不禁感歎,“*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學校不能佈置家庭作業,孩子們整天就是玩。”*共有大學1500所,就業壓力不大,上大學的壓力也不大。*在科米等地借宿和家訪過的9户農家,家家都有大學生。更令人羨慕的是,*有着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孩子很小就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推車推着去那裏接受歷史、文化、道德、規範的薰陶。

“一個民族偉大不偉大,並不完全取決於它的經濟狀況,人口素質、文化底藴同樣重要。經歷了國家的分裂與動盪,*能夠發展到今天,跟它堅忍、愛國的民族素質密切相關。”

鍛造一種民族的魂魄

為此,*格外看重對人的道德品質與文化品位的塑造。這也是他40多年從事財經教育工作最深的感悟。

説來人們也許不信,學財經當教師當初都不是*的本意。想學工科卻學了會計,想進大企業,卻偏偏留在*財校作了教師。“我當時最大的理想就是離開農村,能領工資。不服從分配,我就又得回家種地。”

“當你拗不過客觀的時候,你只能去適應它。”沒有興趣,*就硬着頭皮學。“學會一點就有了一點興趣,學會越多興趣越大。”漸漸地,他對財會教師這個職業越來越喜歡。學生入學,他到車站去接;學生畢業,他把他們送上火車。“現在不做廳長了,大家都叫我劉老師。每到春節、教師節或者週末,學生們就會來家裏看我。”*的喜悦與欣慰溢於言表。

當然,做一名稱職的教師並不容易。*年,*被學校送到湖北財院研究生班進修學習,跟隨粉碎“四人幫”以後恢復招生的第一批研究生同步上課。

十年浩劫,蹉跎歲月。俄語、數學差不多都丟了,功夫下得太狠,頭髮一綹一綹地往下掉,洗頭的時候,臉盆裏飄滿一層。學校距火車站很近,每每聽到火車鳴叫,想家的念頭就格外強烈。他知道,一家老小,全憑着賢惠的妻子苦苦支撐。

好在天道酬勤。學到後來,*的數學作業,反而成了同學們傳抄的範本。此後,*又脱產兩年參加自治區黨校的中青年幹部培訓。兩次學習,為他財經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打下紮實的基礎。

40多年來,*親歷了*財經教育的發展,從財校到財專到財院,都曾留下他的心血。*年從財校畢業後,*幾乎沒有離開過講台,即便在他擔任財政廳領導工作期間。至今,*仍是財政部科研所及多所院校的特聘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在國內外的財經論壇和培訓研討班的課堂上,*解困的理性思維,給眾多專家、學者、學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年,他又獲得了*黨委、政府授予的榮譽勛章。

談到幾十年做教師的感受,*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推崇以人為本、以教育為本,塑造人的道德品質和文化品位,鍛造一種民族的魂魄。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所在。

蓮山 課件 w ww.5 y

k

m 4

第四篇:作一個思想者是管理的根本

作一個思想者是管理的根本

——論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

王超

(包頭市第四十五中學,內蒙古,包頭,014030 )

摘要: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思想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甚至成為鸚鵡學舌,那麼註定不會走得太遠,想要發展沒有思想就沒有創新,那麼必將成為阻礙,輕則耽誤進度,重則影響發展走向,所以成為一個思想者是做好工作的必須條件,那麼如何做到有思想不跟風?如何做到正確的另闢蹊徑?所以作為班主任要對這件事情有正確的心裏認識,使我們對生活更加的淡然,永遠保持自我,清空工作中的不愉快,做更純粹的老師,做快樂的班主任。

關鍵詞:思想者 和諧氛圍 文化 習慣 心理教育

工作五年來,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科學有效的開展工作?隨着工作閲歷的增長我對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也許成為不了思想家,起碼我們要成為一個思想者。

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思想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甚至成為鸚鵡學舌,那麼註定他不會走得太遠,想要發展沒有思想就沒有創新,那麼必將成為阻礙,輕則耽誤進度,重則影響發展走向,所以成為一個一個思想者是做好工作的必須條件,那麼如何做到有思想不跟風?所以作為班主任要對這件事情有正確的心裏認識,使我們對生活更加的淡然,永遠保持自我,清空工作中的不愉快,做更純粹的老師,做快樂的班主任。

一、創建和諧氛圍,不搞白色恐怖

有人説一定要讓學生怕你!我倒不這麼認為,怕應當不是單純的恐懼而是敬畏之心,更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敬愛你。親其師。信其道。對學生來講,良好的師生關係比空洞的教誨更有約束力.更有教育效果 剛畢業那會.初為人師.心裏誠惶誠恐:我能勝任這份工作嗎?領導會滿意嗎?帶着壓力。懷揣夢想.開始了教學生涯 有人説教育是愛的事業.但教育不等同於愛.教育又不能沒有愛 熱愛教育不是一句空洞而蒼白的口號.它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於

是.學生生病了,我在醫院跑上跑下;學生逃課,離家出走週末我開着車去找:有的學生生日到了.我送上温馨的祝福??由於愛,由於關心.學生幾乎不好意思給我添麻煩。我們的班級學風濃紀律好.師生間其樂融融 就是那一年.我們班獲得了我們地區“優秀班集體”稱號 雖然我沒有豐富的經驗.但我的熱情和愛心彌補了這個不足 更為可貴的是.即使有時候我不冷靜.怒不擇言.他們卻也表現出難能可貴的理解——“老師心好.算了 ”

二、文化就像泡菜湯,做好自己這鍋湯

毫無疑問,現在我國很多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渡過的,班級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因此,學習環境的優劣影響着德育教育的成效高低,作為教師,要想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就要抓好班級班風的建設。因為只有有了良好的班風,才能夠讓學生在外部的影響中的作用是積極向上的。班風好的班級學困生明顯少於普通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良好的環境促進了那些學困生積極向學優生學習,進而使得班級學生的整體德育素質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對於那些學困生比較多的班級,必須先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實踐的緊迫性,逐步糾正他們的一些錯誤思想,適時的進行鼓勵,保持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心態,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習觀。

三、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

養成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有個好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國中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是關係到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事,那麼做好“早”、“小”、“實”、“恆”這四各字就顯得至關重要。

所謂“早”就是對學生的要求雖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在眼前的、緊要的,是可早告之的,絕對不要讓在外地、他校、別班發生的事情在自己班上演。

所謂“小” 就是立足於從小事抓,甚至於對個別學生上學、放學背沒有背書包,背的書包裏裝了些什麼,背了哪幾本書,上、放學走哪條路,和哪些人一起走,愛去哪些地方,都予以關注。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正確把握學生動態,才能有針對地教育學生。

所謂“實”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有學生做了錯誤的事情時就力求以事明理。不僅對當事人,在班會課上也要求班上所有學生能從中吸取教訓。抓住一個典型事例,用個例教育全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的犯錯要及時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鼓勵孩子不逃避、勇敢地面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勇敢地承擔責任。學生還是多認個“理”字,他們最不能忍受的是區別對待。對他們的教育要及時、公正,不然會極大地損傷班主任威信,破壞班委會功能。

最後“恆” 的含義是學生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 養成教育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指望今天講了,明天就立竿見影。一種不良習慣的糾正,需要我們有耐心,持之以恆反覆教育。老師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 “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需要學生的堅持與老師的恆心。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班主任更應做表率,要求學生按時到校,自己卻總姍姍來遲;自己叼着煙,卻大談吸煙的危害,這樣的教育是收效甚微的。 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應早知早教,從“小”抓起,務到實處,持之以恆,養成教育就不會成為空談,素質教育就有了基礎。

四、成功的心理教育會為秩序的建設錦上添花

當代中學生中缺乏的能力主要有抗挫折能力.堅強的意志能力,在班級中的冒尖精神,競爭能力和創新精神。針對不同的能力要有不同的方法去培養他們的能力

1、抗挫折能力

由於有些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太多的關愛.大小事情都由大人代理,一遇到困難,就缺少戰勝困難勇氣,遇到挫折不能勇敢面對,而且選擇逃避。面對這樣的問題。學校要進行有目的適當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就要使學校的要求和班級的管理成合力。培養學生以高昂的精神狀態和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環境的壓力,主動向挫折挑戰。體驗成功的喜悦,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

2、磨練學生的意志

我校的學生多半在外租住房屋。除個別學生有家長陪同外,其他的借宿生都是自己管理自己.他們正處於成長髮育的可塑期,他們有進取心但有始無終,因此,教師要有意加強他們的意志力方面的教育,堅強的意志是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培養中學生堅強的意志.這樣才能使學校教育引導他們走向正道。

3、培養學生的競爭力

競爭力是現代社會人才具備的最主要的能力.它也是現代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具有競爭精神的人才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

發自身的潛力.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增強自身的實力。當代中學生養尊處優慣了,沒有競爭意識。學校要利用各種渠道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們認識到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心理素質的核心。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才能使學生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我才能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項相當緊迫的任務。學校、教師、家庭和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積極投身於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順利渡過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併為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人們常講“教無定法”,我認為不論有多少種方法去服務實踐,最重要的永遠是理念,如果我們只會方法,沒有正確的理念,就好比一個技術嫻熟的樂手一樣,可能他永遠譜不出旋律優美的曲子。所以作為教育者要恆學習,把與任何人的交流都當成一次機會,尊重規律,不做少做錯誤管理,這樣班級才能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另外嚴格要求自己,克服懶惰、心圓意滿,以積極昂揚的姿態去面對學生,讓學生有所收穫,同時也是教育我們自己,因為當你停止給與的時候你就停止了收獲。

參考文獻

[1]萬曉紅.中學生道德價值觀特點的調查研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004-04—30.

[2]馮嘉.以人為本觀念下中學班主任角色轉變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03—09.

[3]李瑤瑤.健康心理——少年全面發展的源動力【j1.科技資訊,2014.

[4]楊穎.必須高度重視人文教育[ji.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2).

[5]朱小蔓.育人是教育的靈魂動情是德育的關鍵. 教育研究,2014(4).

[6]藍維.道德底線和道德信仰一關於青年道德教育的結構性缺失的反思.思想教育研究,2014(1 1).

第五篇:教師應該是思想者

教師應該是思想者

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 李吉林

別以為我們是國小老師,是孩子王,就妄自菲薄,認為我們的思想就可以簡單,就可以貧乏。恰恰相反,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而且是豐富而開放的思想者。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對學生,對教育,我們的思想直接影響着我們怎麼愛學生,怎麼教學生。

於是,我常常拿起筆,記下我的思想的軌跡,或是一片剛剛萌生的思想的小芽,或是一擷奔湧的思想的浪花。我曾經這樣想:

是教師,也是詩人。詩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實,老師也在用心血寫詩,而且寫着人們最關注的明天的詩——不過,那不是寫在稿紙上,是寫在學生的心田裏。(《是教師,也是詩人》)

當我從古代文論?意境説?中汲取營養,通過把學生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時,我把孩子們帶到廣闊的原野上,帶到彎彎的小河旁,在春風裏,在雷雨中,在天空下,和他們一起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尋覓成人不屑一顧的那幾朵野花,那幾羣小蝌蚪,那幾畦躲在泥土裏的紅蘿蔔……真實的情境讓孩子們寫出一篇篇生動的習作,不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情。捧讀孩子們的習作,我的心中比喝甘醇還舒坦,有時甚至令我陶醉。

於是我寫下了《情景〃陶冶〃訓練》、《做插翅的小主人》、《和國小生談觀察》、《自由馳騁寫有興味》、《讓兒童的心靈插上翅膀》、《乘着童話般的小船遠航》、《油菜花又黃了》一些隨筆,它們記錄了我當時對國小作文教學的認識:

在孩子習作的字裏行間,我看到孩子靈動的想象的翅膀,那神奇的翅膀,讓我敬服,讓我為之謳歌。在《彩翼》、《做插翅的小主人》、《孩子的眼睛》中可以看到我對孩子想象力的熱情的讚美和無比的珍愛:

用你們的智慧,給自己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那你們就同樣可以飛,而且比小鳥飛得更高更遠。不信你們看,那環球運行的人造衞星,不就是大人們想象的翅膀帶上去的?那直奔月球的飛船,不也是人們智慧的雙翼送上去的?離開了想象的翅膀,大人們怎麼能發明創造人造衞星和宇宙飛船?(《做插翅的小主人》)

情境教學探索的進展,讓我由作文教學拓展到閲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驗與研究。談到審美能力的培養,這在當時的初等教育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對於我 1

也是全新的;是新的,我必然知之甚少。我想起古人語:知之者為知之,不知者為不知。不知即學,我比先前更強烈地感覺到,思想者首先是一個學習者,不學習豈有思想?!

那時的《美學》雜誌以不定期的形式出版,我都設法借來讀。後來我陸續借了一些相關的書籍,貪婪地讀着。現在回憶起來,我這個學習者還是夠自覺的。因為自覺,所以我學得很快樂。學與不學到底不一樣。此後的探索變得明朗起來,思想也清晰多了。

?美?總是富有魅力的;閲讀教學中的?美?對我來説更是魅力無窮。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兒童在閲讀教學中受到美的薰陶,那情境簡直是詩化的境界!於是,我又產生了許多新的感受,併為之興奮不已。

我想,我必須把這些新的感受、新的認識及時寫下來。所以1980年放了寒假,我便開始寫《運用情境教學,培養審美能力》。畢竟是冬天,儘管把門窗都緊緊關上,但是尖尖的寒風還是會從門縫裏鑽進來。在那靜靜的寒夜,多少次飽嘗了一動不動地坐着寫東西的?冷?的難熬。再説寫這類文章,對於我來説並不是輕車熟路,一揮而就的事,但我並不覺得苦。其實那時寫文章,並無發表論文評職稱的需要,也更沒有出專著的奢望,只是執拗地想着:有收穫,就應該寫下來。自己的思想記下了,就覺得挺充實的;文章一旦發表,那更是快樂無比。

在寫這些文章時,我特別注意切合實際,比方上文中談到?再現情境,表達美的感受?,從當時的美學理論來講,一般都是?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我也記着馬克思闡述的?人是按照美的原則進行創造的?。是的,人類社會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創造美的結果。我想國小生如何去?創造美?呢?那是高不可攀、難以企及的。那麼,我們的審美教育,就只是停留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層面上嗎?如果沒有?創造美?,審美教育將是不完整的。於是,我的辦法是從實際出發,從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出發,那就是通過兒童的?表達?,去體現?創造美?。這樣的想法,就是現在看來也是很貼切的。因為人必須要表達。?表達?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兒童的表達充滿了創造性,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真情實感,整個的表達活動顯然就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這一點認識給我自己的印象很深,那就是教師作為一個思想者,他(她)必須講究從兒童、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只有從實際出發,他(她)的思想才具有典型性,總結的成果才易

於產生普遍意義。

所以,在情境教學實驗的過程中,乃至在情境教育、情境課程探索實施中,我始終突出了?美?,並進行相關的研究。於是從教學原則的高度再一次提出?美?在教育中的無可替代的地位和價值。1998年我又把對教學中美感的意義和操作的新的認識,寫成《一個值得倡導的教學原則:美感性》。行文中,我用自己深切的感受去倡導、去呼喚:

我更深地感悟到愛美是孩子的天性,是普遍的。這種不需要外力推動的心理傾向,顯示出一種趨向着某一個目標的“力”,影響着孩子的表象、聯想、情感及行為動作。其實在一切富有美感的教學過程中,也無不顯示出美的驅動力的作用,無不產生着美對兒童情感與智慧的滋養和潤澤。

教學活動原本是智慧與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類追求文明的活動。教學的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教學不能沒有美。因為我們的教學對象正是一羣天生愛美的兒童,我們的教材更是從不同側面顯示着、藴含着自然之美、社會之美或藝術之美。我們的教育目標又是促進全體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學理應充分地體現美、利用美。教學實踐已表明,無數成功的教學,一切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無不體現了一個“美”字,“美”也無處不影響着學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發展。幼小的心靈需要美的滋潤,兒童的智慧活動需要美的激活,教學的高效需要美的推動。一句話,孩子的發展不能沒有美。於是,我想到,我們的教學應當倡導一個原則,那就是美感性。(《一個值得倡導的教學原則:美感性》)

我認為,一個人的思想總是延續的;教育的特點是?週期長?,教育的實驗與研究也迴避不了?週期長?的特點。打一槍,換一炮,左顧右盼,那隻能像?小猴子下山?一樣,最後一無所獲。所以我深感教育的實驗與研究既需要激情,也需要沉靜。從1978年情境教學探索起步,至今已有30多年。隨着時間的推移,實驗的進展,思想也得以豐富,路也越走越寬。路寬了,思想的空間也隨之開闊,並日漸有了深度。

回憶第一輪實驗期間,我隨時記下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發展脈絡,寫下50餘篇論文及教育隨筆,在報刊上發表。後來我將其中的論文結集成冊。實驗班學生畢業後,我認真反思學生1—5年級發展的全過程。我知道事物的現象都是複雜的,是千差萬別的,但是規律的東西都是簡明的,因為它概括的是事物的共性。

因此,一個個教學場景,孩子一次次的歡聲笑語,學生的一本本觀察日記、作文,我的一份份教案、課堂實錄……都鮮明地在我記憶的屏幕上覆現。我審視着它們,極力地從一個個案例中去搜尋相似的東西。我懂得相似的集合,就是規律。我用一年的時間回顧、整理過去五年情境教學的探索歷程,終於總結出情境教學促進兒童發展的規律,寫成《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一書,這可算得上我真正的第一本專著。書出版後,不僅受到廣大老師的喜愛,也受到了學術界的矚目和好評,先後四次印刷。在1989年9月建國四十週年的時候,獲得教育部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二年獲中國新聞出版署第二屆優秀圖書一等獎。

在20世紀末,情境教學總結的規律,在全國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大好時機中,順其自然地向情境教育拓展。我覺得自己好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那不僅是國小語文,而且是整個的國小教育;學校科研的隊伍裏不僅有我,有同年級的老師,更有全校的一大批青年老師,他們也滿懷豪情地走到情境教育實驗的隊伍中來了。那情境,那前景,真令我?心潮逐浪高?。1992年的《奔騰的湧浪》一文便是我當時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如果願生活像平靜的小池,是為了追求它的安逸還是清澈?如果願生活像山間的溪流,是愛戀它的孤獨還是長遠?如果願生活像大海,是嚮往它迷人的色彩還是奔騰的湧浪?是的,生活是多角度的。每個人刻意追求的側面也各不相同。我愛小池,也愛溪流,那是因為我愛它們的“清”和“遠”。然而,生活裏也少不了湧浪;倘若沒有湧浪,便辜負了人生。國小老師的生活有時像小池的明淨,有時像溪流的清遠,但似乎少了一點跳躍的湧浪。於是,我向往大海的奔騰……

1994年春天,《人民教育》決定開闢專欄,向全國推廣情境教育。總編朱世和先生囑咐我:?寫出你的思想,你一定能寫得很出色!?這種激勵驅動着我認真地寫。在《李吉林教藝錄》專欄裏,先後刊登了我的《以訓練替代分析》、《讓藝術走進語文教學》、《崇高的使命:教文也要教做人》、《教學成功的訣竅:情感為紐帶》、《重要的觀念: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活動》、《一個值得倡導的教學原則:美感性》,以及後來的《教育的靈魂: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這八篇稿子比較集中地寫出了1990年代後期,我心中沉思已久,並不斷得到錘鍊的想法。

語言文字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符號,而是與社會、與人的思想、情感、智慧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語言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兒童學習語言必須與對世界的認識結合起來,需要激活形象思維,需要豐富語言資源,需要拓展兒童的視野,把觀察、思維與

語言三者融為一體進行訓練。那種沒有感知為基礎的語言訓練,忽略兒童思維發展的訓練,必然是抽象的,空洞無物的,最終則達不到提高語言能力的目的。(《以訓練替代分析》)

我常常覺得一個國小語文老師可以不斷地得到人世間最純真的情和愛的薰陶,這

是何等的一種幸福!兒童的情感會形成一種驅動的力,聰明的語文老師應該利用兒童的情感,成為他們主動投入、參與教學過程的力;責任心強的老師更應該培養髮展兒童的情感。情感素養是人的一切素養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什麼素質可言。(《教學成功的訣竅:情感為紐帶》)

2014年冬天,華師大舉行?國際建構主義與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我應邀作為演講的主要嘉賓。在會前我做了認真的準備,既不趕時髦似的把中國的情境教育納入建構主義的範疇;又以開放的眼光吸納情境認識中可以為自己所用的理論,使情境教育的理論添加新意。我在會上作了題為《情境教育:促進?兒童—知識—社會?的完美建構》的演講,開場我便提到:

七十年代末,中國的教育工作者碰上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整個國家的改革開放,

為老師拓展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大家都可以一展宏圖。就在這時,我開始了語文情境教學的探索與研究。説來也巧,當時,因為信息的閉塞,我尚不知道在地球的那一邊,也開始了情境認知的研究。這種東西方教育同步的巧合,似乎是偶然的,其實也並非完全如此,這表明人類文化的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東西方也往往會產生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驚人的相似,甚至相同的發現、發展。

接着,我回顧了情境教育的發展歷程,並從建構的角度,進一步完善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提出?拓寬教育空間——社會是兒童知識建構不可替代的情境?、?縮短心理距離——情感是兒童知識建構的紐帶?、?利用角色效應——兒童是知識建構的主體?、?注重創新實踐——‘發展’與‘基礎’是兒童知識建構的雙翼?。演講反響不錯,後來《全球教育展望》雜誌全文刊發了我的發言稿。

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課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來,雖無暗礁,但曲折總是難免。有歡笑,也有淚水。我只是像一個長跑運動員執著地往前迅跑,激情與想象讓我為孩子幸福成長而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從朦朧到清晰,從清晰到急切。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追求,我的自身便產生了一股子勁,驅動着我去實踐,去研究,如此日積月累,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個有追求、有作為的

教師。我不敢説自己是一個思想者,但我覺得,即便是國小老師,也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和教育主張,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言不慚地説:我是一個思想者。因為?思想者?,並不是?思想家?。

30多年來,我不斷地用筆記下我思想的軌跡。在這過程中,我欣喜地發現自己日益成熟,我已是?長大的兒童?。那年教師節,《人民教育》發表了我的一篇散文《我,長大的兒童》。這篇文章中,我從另一個側面記下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發展的脈絡:

一以貫之的認真的態度,伴隨着這種真摯情感的實踐,使我有了許多感受,

認識,主張和思想,於是我就拿起筆去寫,寫隨筆,寫散文,寫經驗,寫論文,也寫了專著,這些成果後來在全國得了很多獎,然而這都不是我的初衷。我覺

得通過概括,通過寫,把零亂的思路,淺表的認識,變得條理化,清晰了,深

刻了。當然,説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不是那麼簡單,除了“文革”前的十篇

文章,以後發表的文章,出版的專著,都不是40歲以前寫的,更多的是在50

歲以後寫的。我作為女兒,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當然現在又是奶奶和外婆,

家庭中的多種角色,加在一起的責任和負擔是足夠一個女性承受的。這時需要

的就是意志。我的個人經歷告訴我情感會產生信念,會轉化成意志,並且有勇

氣拒絕當校長、推掉當全國國小語文研究會的理事長,換屆時主動向組織提出

不再擔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的委員,我想我的時間屬於孩子,屬於國小教育。

由此看來,一個人的?情?與?思?似水乳一般交融在一起,總是相互影響着,並構築起每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蘸着情感的水,寫下近300多篇論文、隨筆,2014年8卷本的《李吉林文集》終於和讀者見面。在北京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央教科所等單位舉行?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討會?,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對我和情境教育予以高度評價。專家的思想也滋養了我的思想,豐富了我的兒童教育觀,使我繼續前行。兩年後,在《李吉林情境教育國際論壇》上,我又拿出新著《為兒童的學習》,紀錄了我在情境課程孕育〃構建〃發展中的思想歷程,及其操作要義。光明日報特此發表《李吉林:創造情境教育思想體系》評論文章,認為?情境教育豐富了我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寶庫。?

30餘年的探索,讓我更深地感悟到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必須有思想的主導與支撐,才能更具深度、理性及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