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28K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多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 篇一

這本書是我在8月中旬買的。所以讀的時間比較緊湊…況且這本書本身就有點深度。對於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網上查過,這本書的推薦率還是很高的!所以決定就買它了!

一本挺厚的書…現在終於看完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複的書。這本書比較趨向於成人化,但我覺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讀!但是要做好重讀的準備…

有人對我説:這樣一本小説,不僅難懂,而且讀來讓人飽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沒有準備好受難,就不要打開它。打開也毫無意義。不如省下時間去讀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説,或許還可以從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一開始我還不相信,但當我讀了之後,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內容並不難懂,難以理解的是作者無處不在的議論!很痛苦…真的好難讀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歷史性的人物、劇作…比如作者從“永劫迴歸”的話題談到十四世紀非洲部落之間的戰爭,談到法國大革命,談到人們對--的仇恨的消解,談到斷頭台。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話是:“曾經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樣沒有分量,也就永遠消失不復迴歸了。無論它是否恐怖,是否美麗,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麗都預先已經死去,沒有任何意義。”“輕”這一字無疑是文章的文眼。説到“輕”,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位國王要他的手下比賽,看誰是大力士。比賽的內容就是誰能將一根雞毛扔過牆。很多人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然而有一位大臣非常地聰明,他將整隻雞扔過了牆,然後對國王説,我能將整隻雞扔過牆,何況是雞身上的雞毛呢?!沒錯,最後是他贏了。靠的是他的智慧!“輕”之讓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簡單。看來,我們以前的迷惑完全來源於對常識的漠視,以及對“輕”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見。有時,輕,真的讓人無法承受。像一隻雞毛,你很難憑藉力氣將它扔過高牆。

習慣上,經驗上,想象中,我們都會認為“重”讓人無法承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到了昆德拉這裏,我們忽然聽到“輕”讓人無法承受。昆德拉真是不走尋常路噢~

一開始,還沒讀這本書的是時候,看書名…好深奧…難以理解。

讀完這本書,雖然有的還是不明白,但是大致有個輪廓。昆德拉揭示了人類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但他和我們一樣,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永劫迴歸”是不可能的。民族歷史、個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沒有初排,沒有草稿,選擇也就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不選擇媚俗,又能選擇什麼呢?安知抗擊媚俗的決心和勇氣不是另一種更大的媚俗?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麼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麼所有“沉重而艱難的決心”不都是輕若鴻毛嗎?

這又是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昆德拉由此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表示了懷疑,而那是我們的前人認為理所當然而又堅信不疑的。我們無可選擇又必須選擇,我們反對媚俗又時時刻刻都在媚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優秀讀後感心得 篇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表面看是一部愛情故事,骨子裏卻是一本概念小説,機智、誘人、嚴肅,充滿情感,是一部開闊又複雜細緻的作品。它裏面交織着政治與哲思、肉慾和靈魂、趣味和深度……對於性愛與政治之間巧妙的交互作用進行嫻熟的敍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深刻的哲理開頭,結束於悲愴的詩意氛圍中,為我們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人類不可避免的誤解所產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表達的是一個人在四種狀態下的“非如此不可”:愛---特麗莎,同情----托馬斯,反叛----薩賓娜,夢想----弗蘭茨。文章圍繞主人公托馬斯展開,他與前妻離異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並決定一直保持單身。特麗莎走進托馬斯的生活,這個在托馬斯看來是由六個偶然給他帶來的女人,與托馬斯糾纏、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馬斯仍然醉心於與眾多女人的“性友誼”,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尋找、開拓和征服每一個女人與其他女人的百萬分之一的差異。但特麗莎的身影反反覆覆出現在托馬斯醫生臨窗猶豫與沉思中,嚴厲地拷問着托馬斯對自我,對命運,對情愛,對沉重與價值的決斷。這就是輕與重的對立,對婚姻的忠誠是重;與情人的幽會是輕。托馬斯在輕和重之間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麗莎;在特麗莎面前又坦然承認與情婦在一起。千里追妻,放棄國外安穩的生活跟着特麗莎回到布拉格,卻依舊不忠特麗莎。為了給妻子一個平靜的生活拒絕在請願書上簽字,又在第二天忘記拒籤的目的。.。.。.終於他在被布拉格統治者逼迫的情況下同意了特麗莎的提議去了鄉下。

還有兩位主角,薩賓娜和弗蘭茨。薩賓娜的宣言是:“我的敵人是媚俗”。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是托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蘭茨崇拜的但又是與他貌合神離的情婦。薩賓娜是個輕極了的角色,她放蕩不羈,特立獨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歡背叛又習慣背叛,她背叛父親,背叛弗蘭茨,在薩賓娜看來“背叛意味着打亂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亂秩序和進入未知”,“ 薩賓娜看不出什麼比進入未知狀-本站§ 態更奇妙誘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後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麼呢?“一個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國家以及愛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國家以及愛情都失去了——還有什麼可以背叛呢?”“薩賓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這種虛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標嗎?”“薩賓娜對於隱藏在自己背叛慾念後的目的無所察覺,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不就是目的所在嗎?背叛的最後結果就是在鋪滿灼熱炭火的圓周軌道上奔跑。而作為大學教授的弗蘭茨每天過着由授課研究組成的枯燥無味的生活,他羨慕着薩賓娜,一心認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臨死之際,他終於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學生情婦在一起。

很多人看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但讀了幾段能堅持看下來的人不多。我初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被書後簡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負擔壓迫着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內心深處,我開始陷入思考:回到現實,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更多的人會面對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壓力,我們抱怨,甚至痛恨,還有更極端的人因為這些原因做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過來想想,如果把這些生活的考驗全部抽離,只剩下一塵不變,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這生命之輕嗎?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過於輕,是浪費生命,太重,卻是難熬的生活,沒有擔憂,無憂無慮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樣無憂無慮的,那跟虛度空虛有什麼區別了?於是,選擇需要的、必要的責任,可以讓生命綻放出價值來。輕過不好,重過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了。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用時間慢慢品味的書,如果你能坐地下來閲讀,一定會有所體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1200字 篇三

初讀第一遍,覺得很膚淺、庸俗、不可思議,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揚慾望是格格不入的,情節是一個名叫托馬斯的醫生去鄉下診療,在酒吧遇到一個侍女特蕾莎,從此,兩個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時畫家薩賓娜是托馬斯情人,而薩賓娜與大學教授弗蘭茨也是情人關係。一言蔽之:四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再讀,梳理小説情節,它是我所閲讀中最獨特的邏輯構思小説,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時間、地點,同一件事在不同章節中以不同側面反覆提及。

同時,要了解小説情節發生在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時期為時代背景,發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以及“兩千字宣言”,等等,從不同側面描繪出捷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

一遍遍深讀,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聯繫小説主人公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認識:

特蕾莎屬於生命之重人物,她對愛情的忠貞與信念,對丈夫的寬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憂慮,不斷考驗着丈夫是否依然愛着她,在生命之重壓力之下,藴藏着無盡的悲哀和孤獨,將精神寄託於卡列寧——卡列寧的微笑那一章寫的很美好——卡列寧的離去讓人感覺所有的一切生命都虛無縹緲,空蕩蕩的,輕如塵煙

托馬斯是一個生命之輕人物,對女人具有強烈獵奇心理,對性的追逐,不斷給特蕾莎帶來巨大傷痛,其實,托馬斯內心深處對特蕾莎藴藏着深深的愛,人性的肉體與靈魂兩重性矛盾凸現出來。托馬斯對希臘神話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發思考,並將看法投向頗有尖鋭的雜誌,在讀者來信中刊發了,他不斷受到各種壓力,但拒絕收回刊發的思想,因而他失去醫生這份工作,最後遠離塵囂、逃避現實,與特蕾莎居住於清淨、安寧的鄉村之處。

薩賓娜是具有強烈的背叛現實、爭強好勝、富有激情生命之輕人物,薩賓娜人生的主題在反覆出現、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腳下如同一條漫長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樁罪惡又像一場勝利,時刻在誘惑着她。最初背叛父親(禁止愛情),共產主義藝術(禁止畢加索),丈夫(一個平庸的演員),愛情(托馬斯、弗蘭茨)。莎比娜在背叛中度過了一生,每一次的背叛都令她激動不已。這種循環往復的背叛所帶來的重,是她滿心喜歡的,也是樂於承受的。但是,當她背叛了親人、丈夫、愛情和祖國以後,她已經沒有多少可以背叛的了。背叛的終極就是虛空。

弗蘭茨是個聰明、正直、善良卻又充滿軟弱之人,對富有激情的薩賓娜充滿好奇,陷得無法自拔,通過薩比娜獲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滿足了塵世間情人願望,但缺少天堂之愛。他從從某時刻開始對自身靈魂的拷問與修正,試圖擺脱原有的“級",最終步向“宿命”的覆滅。

這部小説是米蘭昆德拉以生命輕重二元論來觀察世界,審視靈魂,詮釋生命的真諦。

因為在這個世界裏,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序言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種大眾可以分享的東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麗的語言和情感把它喬裝打扮,甚至自己都為這種平庸的思想和感情灑淚。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價值!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優秀讀後感心得 篇四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五年前,可以説一遍閲讀下來人是渾渾噩噩的,可能跟年紀和閲歷有關,從此這本書被我放進了櫃子。這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打開了這本書,這次的閲讀的體會和第一次大相徑庭。所以我非常認同一些人的説法:米蘭·昆德拉的書讀一遍是不夠的。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夠,將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看了兩遍還是不能完全體味到其精髓。説來有些慚愧,儘管如此,還是想寫一篇文章來對所看所想的內容進行一次整理總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表面看是一部愛情故事,骨子裏卻是一本概念小説,機智、誘人、嚴肅,充滿情感,是一部開闊又複雜細緻的作品。它裏面交織着政治與哲思、肉慾和靈魂、趣味和深度……對於性愛與政治之間巧妙的交互作用進行嫻熟的敍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深刻的哲理開頭,結束於悲愴的詩意氛圍中,為我們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人類不可避免的誤解所產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表達的是一個人在四種狀態下的“非如此不可”:愛---特麗莎,同情----托馬斯,反叛----薩賓娜,夢想----弗蘭茨。文章圍繞主人公托馬斯展開,他與前妻離異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並決定一直保持單身。特麗莎走進托馬斯的生活,這個在托馬斯看來是由六個偶然給他帶來的女人,與托馬斯糾纏、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馬斯仍然醉心於與眾多女人的“性友誼”,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尋找、開拓和征服每一個女人與其他女人的百萬分之一的差異。但特麗莎的身影反反覆覆出現在托馬斯醫生臨窗猶豫與沉思中,嚴厲地拷問着托馬斯對自我,對命運,對情愛,對沉重與價值的決斷。這就是輕與重的對立,對婚姻的忠誠是重;與情人的幽會是輕。托馬斯在輕和重之間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麗莎;在特麗莎面前又坦然承認與情婦在一起。千里追妻,放棄國外安穩的生活跟着特麗莎回到布拉格,卻依舊不忠特麗莎。為了給妻子一個平靜的生活拒絕在請願書上簽字,又在第二天忘記拒籤的目的。.。.。.終於他在被布拉格統治者逼迫的情況下同意了特麗莎的提議去了鄉下。

還有兩位主角,薩賓娜和弗蘭茨。薩賓娜的宣言是:“我的敵人是媚俗”。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是托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蘭茨崇拜的但又是與他貌合神離的情婦。薩賓娜是個輕極了的角色,她放蕩不羈,特立獨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歡背叛又習慣背叛,她背叛父親,背叛弗蘭茨,在薩賓娜看來“背叛意味着打亂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亂秩序和進入未知”,“ 薩賓娜看不出什麼比進入未知狀態更奇妙誘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後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麼呢?“一個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國家以及愛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國家以及愛情都失去了——還有什麼可以背叛呢?”“薩賓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這種虛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標嗎?”“薩賓娜對於隱藏在自己背叛慾念後的目的無所察覺,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不就是目的所在嗎?背叛的最後結果就是在鋪滿灼熱炭火的圓周軌道上奔跑。而作為大學教授的弗蘭茨每天過着由授課研究組成的枯燥無味的生活,他羨慕着薩賓娜,一心認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臨死之際,他終於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學生情婦在一起。

很多人看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但讀了幾段能堅持看下來的人不多。我初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被書後簡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負擔壓迫着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內心深處,我開始陷入思考:回到現實,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更多的人會面對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壓力,我們抱怨,甚至痛恨,還有更極端的人因為這些原因做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過來想想,如果把這些生活的考驗全部抽離,只剩下一塵不變,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這生命之輕嗎?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過於輕,是浪費生命,太重,卻是難熬的生活,沒有擔憂,無憂無慮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樣無憂無慮的,那跟虛度空虛有什麼區別了?於是,選擇需要的、必要的責任,可以讓生命綻放出a價值來。輕過不好,重過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了。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用時間慢慢品味的書,如果你能坐地下來閲讀,一定會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