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精彩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54K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精彩多篇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 篇一

濟南的夏日下起雨來,依舊是熱騰騰的,空氣中瀰漫着風塵的味道,張揚着塵土的氣息。這點小雨理應是不用帶傘的,因為雨滴彷彿巧克力上的榛果粒,落在身上也沒有幾顆,乾燥的大地倒是濕了一片。我依舊帶着傘,不過是習慣罷了。家在温潤的江南。時不時便會落下些雨來,有時候朦朦朧的一片就濕了衣裳。以往的我總是不願意帶傘,頗嫌累贅,但母親卻時不時地往我的背囊裏塞進一把傘,我也懶得再取出來,就這般度過了在杭城數不清的那些個雨天。獨自在北方度過的三年,我依舊習慣帶着傘,不過如今的傘倒是我自己放進去的。不過也不見得有什麼用處,濟南的雨就算下大了,頃刻就停了。或許是習慣了背囊裏有一把傘,也不再覺得麻煩了。

其實在北方唸書,也就是寒暑假回趟家,回去的時候卻執意將書塞滿背囊,回來則被父母換成吃用的東西。如此滿載而去,滿載而歸,揹着行囊去往家裏的時候,一定是自己念想着假期裏要多看幾部書,勿使光陰虛度。揹着行囊來的時候,也無非是父母怕我人在外地,餓了苦了,午飯沒吃也捨不得買點東西充飢,背囊裏有零食,可以自己拿來吃。然而放在背囊裏帶回去的書並不一定會看,帶着來的吃用的東西也不一定會動。

如此想着彷彿也明白了,自己所背的,不過就是牽掛,好比隨行的一封信箋,更多時候只是拿出來看看,有時候上面寫滿了親人細碎的叮囑掛念,有時候又裝載了自己憧憬的未來夢想。最後都是一下封上口子,隨着帶着走,也不見得有什麼用處。或許只有等到背囊逐漸厚重了,自己背不動的那天,東西才會擱置下來。

當時外婆家要拆遷的時候,屋子的三樓上還有許多她的“寶貝”,老底子的那一塊塊布匹,如今還嶄新得可以做衣裳,平時節儉的外婆手上竟然有幾箱,當時存着的時候,或許是給我母親,或是大姨小姨留作衣裳的,然而時光荏苒,這個念想轉眼就積滿了灰塵,我和表哥表妹都相繼成人,裝載的“行囊”卻沾染了厚重的土灰,停留在了承載過去時光的那個角落,只得着某一天被處理殆盡。那段時間看着外婆經常搓着皺起紋路的手,惋惜昔日“背囊”裏的這些東西也甚是心酸,那可是她積攢了一輩子的想念。我還依舊記得,她常常在嘴邊提起這些存貨,如數家珍。這些布匹重量就是她心中念想的重量。然而自從那些布匹被處理掉之後,她常説自己走路輕飄飄的,人也瘦得厲害。

濟南的雨果然很快就停了,我也收了傘,傘面連濕也沒濕,團成一團,似乎又可以塞到背囊裏面。掂着包裏的重量,我便感覺踏實了許多,其實漸漸也明白了,往昔母親在我背囊裏裝的,不過是她寄託在我身上一個念想,我想,人的生活大概如昆德拉所説的那樣,是要些重量的。而如今我背囊裏添加的這把傘的重量,或許也是為了告訴我自己,在這遙遠的北方,我不是一個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 篇二

報載,有一位偏重事業的女孩哭訴,自己沒見着臨危的父親最後一面,心中的疼痛難以消解。是啊,用親情換來的前程縱然錦繡,日後行走起來,印下的不免是慚愧的腳印。當親情已成往事,當父慈母愛已成過往雲煙,縱得孝子千行清淚,又怎可將過去挽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似錦前程,宏圖大業,終究難以報得三春之暉。

史載,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常躲起來聽孩子的哭聲,以求尋得心靈的慰藉。那麼,最早在“親情”這條路上踽踽獨行着的,應該是他吧。看,他疲憊的身軀靠在牆邊,緊張地聽着孩子的哭聲。這個男人對他的“家”,似乎已全然陌生。當他毅然決然地填土治水換得了人們的尊敬,換得了“大禹”這一千古聖王美名,但那華美的皇袍上,卻早已沾滿了辛酸的淚水。

其實,大禹還是重親情的,但是,為了家國天下,不得不棄“小家”於不顧。 可是,這種內心的缺失,當如何彌補?當年盧溝烽火頓起,一時硝煙遮天,人們早已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緊維繫在了一起。“親情”在**的年代,是脆弱的,但人們還是放不下:無數士兵衝鋒時口袋裏裝的是家人的照片,無數的軍人倒下前低吟的是親人的名字。

親情,與理想、前途,其實是可以並存的。割捨前途的人似寄生蟲,終生無用;拋棄親情的人則如行屍走肉,千夫所指。只有當人依賴着親情,珍存心底的美好,人才有了為前途而戰的動力,才能掙脱命運的桎梏。人,因珍惜親情而稱其為人。

洪戰輝在理想、前途前面,沒有拋棄親人,而是不離不棄地照顧着或生病或年幼的家人,用親情更好地詮釋了他求學的青春。皮定均將軍在親情與前途的天平前,未曾棄置任何一端。人們從他遺留的家書中,看到了這位威嚴的大將軍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家庭生活的和諧盡顯其作為丈夫的情義和作為父親的慈祥。

有人説,過分注重親情,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我卻認為,人活下去都是有動力的,人往往反而會因親情變得更堅強。

那名沒與父親見上最後一面的女生已體會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並且連彌補、挽救的機會都喪失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只有父母,才會隱瞞自己的傷痛,讓子女放手一搏,去爭取自己的前程。

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幼稚之言。孩子們總是會用“長大後賺大錢給父母”的話,來逗得父母開懷;再長大,卻啥都不記得了,慢慢地只顧自己的理想、前途了。你是可以認為小時候“童言無忌”,卻不能將這份沉甸甸的親情看輕看淡。

現如今,該承擔這掂錯了分量的生命之輕了。

不要為了所謂的“理想”“前途”而迷失,該常回家看看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 篇三

生命不怕傷,不怕痛,只怕輕。

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提筆了。在家的日子似乎總是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思考,即使有時避免不了口角與吵鬧,卻大可不必身心俱疲。

把日子過成白開水未必不是幸福,然如水的日子仍舊會不經意間落入一滴淚,打亂一顆平靜的心。

孩子的心最為珍貴,眼淚卻來得洶湧。那天是初四,傍晚是回到姥姥家,平日裏未進院門就會一個歡快的身影飛奔過來蹭來蹭去,那天卻沒有看到。妹妹顯得有些疑惑,快速走進門尋找。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在進門的時候就看到妹妹蹲在一個小小的身體旁泣不成聲。

平日裏活蹦亂跳的小傢伙如今卻無精打采地趴在地上,瘦弱的身體縮成一團,就好像浩瀚大海中一滴水的存在,渺小而無助。

爸爸推門進來問道:“怎麼回事?”妹妹卻只是一味地流淚,我走過去看了看發現它是拉肚子有點嚴重,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沒事兒,就是拉肚子。”卻引起了妹妹的強烈不滿:“你看它都不動了你還説沒事兒!”轉身哭着跑進屋裏。

媽媽也緊接着進了門,不知妹妹為何生氣,我指了指地上虛弱的狗兒,無奈地聳了聳肩。媽媽皺了皺眉表示對妹妹沒完沒了哭泣的不滿:“把狗看得比什麼都寶貝。”媽媽心臟不好,對於動物的毛髮特別敏感,妹妹確實對一些貓貓狗狗格外的喜歡,也許她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平日裏有太多的寵愛,而人們往往有一種保護弱小的本能。

過了好久,哭聲只增不減,我走過去安慰:“沒事的,它只是拉肚子,把藥摻在飯裏給它吃掉就好了。”卻引來更大的洪水暴發:“我就是害怕,我怕它會死……”

“怎麼會呢,它怎麼會死呢,沒事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可以説得如此輕鬆,還是我根本就沒有意味到死亡的沉重。

“會的,它都8歲了,它老了,我害怕它會死……”妹妹的哭聲掩蓋了説話的聲音,我卻比任何一句都聽得清楚,會嗎?它會死嗎?的確它老了,甚至咬不動大塊的骨頭。眼前忽然浮現它剛到姥姥家的樣子,一晃,7年都過去了,它老了,而我,又撈了多少呢?

姥姥與父母的蒼老可以用皺紋與白髮衡量,妹妹的成長寫在她不再稚嫩的臉上,姥爺的蒼老以離開為結局……而我,依舊是七年前的模樣,卻又不是。

我不記得我因為失去什麼而放聲哭泣過,不,可以肯定的説,我沒有過。

我當然記得那年教室裏慘死的鳥兒,記得哭了一下午的朋友,記得我親手埋葬了它冰冷的身體,那樣小,那樣輕;我還記得那天明媚的陽光喚不醒我手中巴掌大球一樣的小貓,它始終沒有再次睜開那雙湖水藍的眼睛,它的身體輕的沒有重量,像羽毛一樣隨風飄走;不知道妹妹還記不記得以前家門口有一排大樹,不知道她還記不記得第幾棵樹下埋着一堆貪吃的小金魚;還有那年夏天那隻胖乎乎的小狗離開的悄無聲息;還有那天夜裏悽慘的叫聲,流個不停的鮮血在燈光下發燙,第二天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這些我親眼看到過的鮮活的生命在一夕之間離我而去,那樣輕易,那樣輕,卻又那樣沉重。很多時候我不説不代表我不懂,很多時候我不哭不代表我不難過,只是我的眼淚於事無補。

有些傷痛其實根本算不了什麼,若你見到過生命這般脆弱。所以不必為了一些瑣事勞心傷神,可以説的苦算不上苦,能夠流淚就還算幸福。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 篇四

人,每個人,都是作為獨一無二的、不可重複的個人以現在時存在着的,我不情願任何人都可以互相替代,不管那替代可以多天衣無縫……

早已耳聞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本十分出色的小説,於是我在寒假期間拜讀了這本書。雖然不能説完全讀懂了它,但我很喜歡,在此只能談談自己的淺陋之見。 米蘭.昆德拉如是説:“生活是否是一次性的消失的,還是無限循壞的。倘若永劫迴歸是確然的,生命的每一秒都有無數次的重複,那麼,人的每一次決斷都連着永恆,成為生命中無法承受之沉重;反之,生命和歷史都只是一次性的,無法休整和比較的,是永遠不會成為圖畫的草圖,是永遠不會演出的排練,那麼,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容忍的,因為一切選擇只不過導向虛無,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在書中昆德拉反覆強調説,生活是一張永遠無法完成的草圖,是一次永遠無法證式上演的彩排,人們在面對抉擇時完全沒有判斷的依據。我們既不能把它們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度過。那麼面對生活,我們註定要陷入一一種茫然嗎?書中的人物是根據“美的法則編織生活”的。 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時間不會為我們的歡笑或淚水停留。在這樣一個瞬時性組構的世界裏,一切選擇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結果都變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難何重?或許生活早已註定了無所謂幸與不幸。我們只是被各自的宿命侷限着,茫然地生活,苦樂自知。就象每一個繁花似錦的地方,總會有一些傷感的蝴蝶從那裏飛過。

人,每個人,都是作為獨一無二的、不可重複的個人以現在時存在着的,我不情願任何人都可以互相替代,不管那替代可以多天衣無縫,當然也可能拙劣不堪。我們人的個體生命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是庸碌地活着,並陷於思考的痛苦中還是該坦然而淡然地活着?想到這裏,不免又回到了思緒的開頭,又一次回到了關於輕與重的問題上了。 有一句猶太諺語: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也許,此刻,他也正在笑。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 篇五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去年,看完以後覺得很震撼,但有什麼具體的感觸時,竟也説不上來。

小説一開始就以尼采的哲學觀點展開,當時覺得很抽象,也很枯燥,因為我不太喜歡純理論性的東西。所以“輕”與“重”的對比和“眾劫迴歸”的理念,讓我難以理解。但主人公托馬斯和特麗莎的出現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

特麗莎是個缺少安全感的女孩兒。父親的早逝和母親的責罵,使她從小就顯得格外安靜、格外孤獨。認識托馬斯以後,她顯得更加脆弱,因為她害怕失去。

托馬斯是個不安現狀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拴住他的心,即使是在遇到特麗莎,他也嘗試背叛。意料之外的是,他竟願意和特麗莎結婚,因為他所向往的自由從不允許他受婚姻的束縛。

特麗莎非常聰明,不管學什麼都快的很,於是攝影成了她的專長。戰亂的年代成就了她的事業,也挫傷了她的命運,她一次又一次的用照片訴説着民間的疾苦,表達着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她愛攝影,就如她愛托馬斯一樣!

斯賓娜,是托馬斯的情人。她的熱情似火似乎專為襯托特麗莎的冷若冰霜,她以她最獨特的視角描繪出人生百態。一幅幅被她用畫筆、顏料勾勒出的畫卷是她的心理獨白,也只有這些畫可以寄託她的全部情思。

她是一個孤獨者,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愛情。她不喜歡托馬斯,但她從不拒絕托馬斯,因為他們之間有太多太多的共同點。同樣的孤獨,同樣的叛逆,同樣的不安現狀,同樣的心思縝密,於是她們選擇了放縱自己。

特麗莎與斯賓娜的初次見面,並沒有顯得尷尬或是侷促不安;相反,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內心深處是同樣的“安全感”的缺失。特麗莎欣賞着斯賓娜的畫,她在試圖走進她的世界。

她懂她。她很快就為遇到斯賓娜而顯得興奮。於是,她們開始裸體互拍。特麗莎竟會如此瘋狂,連作者自己都沒有料到。但正是因為作者愛特麗莎,他希望特麗莎快樂,他希望特麗莎釋放她最真實的存在,靈魂與外表一樣乾淨、澄澈。

托馬斯的背叛使特麗莎變的更加沉默不語。特麗莎整日與卡列寧為伴、最終冒着生命危險逃離托馬斯。托馬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但他知道他不能失去特麗莎。他用生命為賭注,去追尋特麗莎的腳步。

但,生活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托馬斯的一篇文章讓整個國家顯得格外不安。各種人試圖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接近他們,特麗莎本就脆弱的神經此刻緊繃欲裂。

特麗莎希望回到田野,托馬斯沒有絲毫猶豫。農村,成了他們的樂土。在這片土地上,他們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也送走了卡列寧。雖然很短暫,卻足夠快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巴門尼德回答輕為積極、重為消極。

在我看來,主人公承受住了命運強加給她的一切,所有又有什麼談得上是重的呢!於是這些輕成了生活中的瑣碎,包括生命。

其實生活中,死亡都不畏懼,又何以不能承受瑣碎。換種思想、換個角度,生命中或許真的沒有什麼不能夠承受的。

僅以此獻給迷茫中的我們,努力去承受生活中的種種瑣碎,為明天尋一條出路。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文 篇六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它從遍地塵石的荒蕪中出現,經過無數光陰,最終才演化成現在的你我和萬千生靈。可在神奇的同時,它也是脆弱的,需要被呵護,被尊重。

蘇軾有詩:“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放到現在來説未必有些誇張,但詩人這種關照身邊生命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啊,身邊的多數生靈和我們比起來無疑太過於渺小,可在本質上來説,生命無論長短、不分貴賤,它們都有存在的意義,當然值得被我們呵護與尊重。

對於身邊的生命理應如此,當然對於我們自己也一樣。生命不可能有兩次,我們只能儘自己所能過好這一次。

雖然現在我們還只是羽翼未豐的雛鷹,但可以奮發圖強,成就自己。立下志向,努力向着理想和目標前進,旅途不一定一帆風順,可只要我們鼓足勇氣,向着未來征戰,翻越艱難險阻,克服困難挫折,照樣可以綻放生命之花的光彩!

當然,使生命綻放光彩的基礎是建立在對自己生命的重視上的,造物主在賦予我們生命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很多的責任。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就不斷地與身邊的人們建立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你自己的生命,也許在別人眼中也是同樣重要的,所以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不僅是在與自己作對,還辜負了那些為你付出,在背後默默支持你的人。

《聖經》中對於生命有這樣一段描述:因為不能恆久,所以最是珍貴;因為能吐納天地氣息,所以勝過鑽石的光芒。就讓我們珍惜每一寸光陰,珍惜這上天賦予的生命奇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