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91K

第1篇:《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

《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

《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跳出教育看教育》,作者王曉春,由《冬吳相對論》引發的別樣思考,一本適合教師、家長、學生閲讀的書。

教育是最不科學的科學,最不專業的專業,什麼人似乎都可以對教育品頭論足甚至指手畫腳。教育專家是含金量最低的專家,什麼人都可以成為教育專家,甚至都不需要搖身一變的手續。教育科研方面,也是學術垃圾的“高產田”,而教育學這門課則是大學裏最枯燥無味、最被人輕視的課程,如果你以後真的去當老師,就會發現上學的教與學幾乎毫無用處,要想學會當班主任,學會教課,還得另想辦法。作為教育者,我説出大實話,心情不可能是愉快的、平靜的。

作者説,教育學要“脱貧”,必須“走出教與學,走向人類思想的海洋,走向生活”。中國小教師,生活很單純,工作環境很封閉,每天從家門到校門,接觸的又是比自己更幼稚的孩子,多數人看的書也是教材教參,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逼別人學習”,而不是自己學習上了。換一句話説,我們這些專門致力於學習的人,自己卻不愛學習,知識結構片面而單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是教育者,更應該是學習者。在這個時代迅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換代的社會,如果教師不思進取,吃老本,那麼怎麼會有會源源不斷的最新知識或者信息提供給學生呢?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希望孩子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自己卻不學習,那麼怎麼會影響孩子呢?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們還是應該踐行下去。

敬畏“隱性知識”。人類的知識可以分為2種: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可以清晰表達和有效轉移的,比如能用文字、圖表、公式等方法表述的知識;隱性知識:無法清晰表達和有效轉移的知識,是我們在行動中擁有的`知識。

教師們常常習慣於和顯性知識打交道,傳道受業解惑,整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知識,從而忽視隱性知識的存在。比如培養學生閲讀的好喜歡,閲讀的好處不會通過一些數據而彰顯出來,但是日積月累,孩子的閲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隨着閲讀的量變引發質變,這就是一種隱性知識的存在。學習能力也不失為一種隱性知識。很多孩子各科學習都很吃力,總體看來是學生學習能力低下,如果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不是能夠更有效的幫助他們的學習呢。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長遠的看來,提高學習能力比傳授知識能有價值。

別讓學生“失業”。“所謂的經濟繁榮,就是讓所有的人都有事情做。”那麼課堂上的繁榮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事情做,無論是那個層面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情做,那麼他們就不會惹是生非,攪得課堂上不得安寧。一個好的班級,應該是“人人都有事做”,都奔着自己的目標在努力,沒人“失業”。這樣的班級自然亂七八糟的事情就少多了。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裏就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可是什麼學生會“失業”呢?學生的主業是學習,如果他學不會,或者不想學,沒有學習興趣,沒有學習信心,看不到學習的光明前景,他就會厭學,厭學嚴重一點就索性不學了,這些失業者在課堂上,不搗亂,精力也沒處可發泄,對他們來説也是為難。教師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人人有事做。

比如:1.把課堂上成活動式,甚至遊戲是,讓每個人都能採育進來;2.分層教學。給失業者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是他們不至於處處顯得無能;3.對學習油鹽不進的失業者,可以安排一些為同學服務的活幹,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價值為集體做貢獻。我們教師應該環顧一下班級四周,看班上有多少個失業者,然後制定出相應的對策。不要被問題生牽着鼻子走,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

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是靈魂的藝術。每個人對教育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認知,從而指導着自己的教育實踐。想把學生培養什麼樣的人?想讓自己做什麼樣的教育者?一切皆在思考中。

第2篇:《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

這篇《跳出教育看教育》讀後感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跳出教育的盒子》讀後感

數學班八五九農場學校邢萍

我閲讀了《跳出教育的盒子》之後感觸頗多,可以説作者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通過閲讀,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超級棒的教師,必須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因此,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怎樣做才能成為超級棒的教師呢?抑或先從做優秀、出色的教師開始!

這本書不但有成為超級棒教師必知的3大準則,有效節省教師時間和精力的4大妙招,還有能讓成功改善紀律的10個步驟,能無限激勵和提升學生士氣的28個建議,是一本通往傑出之路的教師必備手冊。當我翻開這本書時,她那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生動的教學事例,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我又想到了我前不久讀的《窗邊的小豆豆》裏面也講述了同樣的教育理念。它們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可以這樣教,我可以這樣教育學生。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越讀越有味,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新的收穫與體驗。

在前言中作者提到了她的教學理念:“當學生認為可能獲得成功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嘗試。所以在任何課堂上,我首要的任務就是幫助我的學生相信自己,相信他們的學習能力。”正是擁有這樣的理念,才使作者的成功之路越走越遠,也成就了一批批的傑出教師。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深思:

(一)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挑戰的快樂。

在課堂上,教師要創造一種精神振奮、生氣勃勃的課堂氣氛。用自己的態度去感染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獲得良好的情緒感覺,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讓他們產生滿足感,獲得知識的健康疲勞感。這樣很多學生學習的願望就會強烈起來,認識到學習是如此快樂,如此美妙。這正是作者教學理念的真正體現,而我們普通教師正是缺少了這樣的思想。

因此,對於學困生,要制定較小的目標,讓他們經過努力就能實現。比如:對於計算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訂“每天都少錯一題”這樣的目標,一般學生是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就能產生成功的喜悦。我們老師對這些學生的評價也要

放低標準,只要有進步就給高分,錯1題2題也可以打“優”,這樣不至於挫敗學生的積極性。

對一些優等生更要注意。以往教師喜歡把一些難點講精講透,讓學生學起來感到簡單容易理解,使學生覺得教材中沒有任何複雜的地方,一切都很容易,不需要花時間,這樣學習就顯得消極,久而久之,創新能力就會下降,學習願望自然降低。那麼對於這些優等生,就應該讓他們自己解決難題,佈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給他們挑戰的機會,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積極的學習願望。學生只有在付出自己的勞動後,獲得成功才是快樂的、誘人的,這樣的學習才會變得自覺自願。

(二)教師要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學會讚美。

書中第六章“激勵和提升士氣”中,作者提到了28個建議,看過覺得確實受到啟發。讚美是激勵,它能充分體現學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生活和人生需要讚美,孩子們需要熱情鼓勵。教師在和學生接觸時,如果多些寬容與讚美,少些懲罰與貶低,使學生免遭痛至心處的傷害,也許最後的結局會更完美。 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得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就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

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不能單單看到冷酷的分數,要用綜合評價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把他們視為活生生的人,再趣味化的教學中讓他們能時刻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負擔;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自己也是最棒的。相信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上時刻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他們就會給自己確立一個又一個明確的目標,努力追求更大的進步!

捫心自問,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老本”夠用嗎?能成為超級棒的教師嗎?很顯然 ,這是遠遠不夠的。平日裏,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常我也是這樣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擠的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與學生談心等,還要抽出時間搞教研。如何才能成為優秀、出色

的教師,甚至是超級棒的教師,帶着這樣的問題和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本書,獲益不少。

本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作者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我覺得找到了學生和老師發生的現象的根源,有益於我們開闊眼界。本書 處處滲透着作者的愛生之情,以及她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這部書將成為我教師生涯的指路明燈。

20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