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無私的愛》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47K

無私的愛<?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無私的愛》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水頭五小 陶雪玲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的內心不僅被深深地感動(時常讀着讀着不禁熱淚盈眶),同時我的靈魂也被“震撼”了!(轉載請註明來自:本站)

托爾斯泰説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如當我讀了書中的“我和萬同的故事”後,<?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老師那對待“後進生”的態度深深觸動了我。面對學業與品德雙差的萬同,老師想盡辦法來教育他,可是他依然問題不斷,甚至為報復老師偷進辦公室進行破壞、偷竊。這是什麼樣的學生呀?我以為老師已經夠寬容了,這次應該不會再對他有任何希望了吧,但是老師依然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最後通過提前佈置命題作文讓集體來監督,同時讓其自我監督,最後終於讓萬同戰勝自我,成為品德巨人,以至許多優生以他為榜樣來自省其身。的確,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聯繫我身邊的故事,我真的也為身為人師的我們汗顏。現在的義務教育下的老師總是顯得那麼浮躁,教育如果用功利的眼光來看的話,那就無所謂愛心教育,而只能算是教師日常的一種習慣,一項例行的公事。可見這種狀態下的教育豈能行使“素質教育”這一使命呢?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抱怨;面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氣餒。哪有確實在為培育學生而操心呢!相比之下我們的學生遠不及萬同 “無可救藥”,但是在我們的心目中怎麼就顯得那麼一無是處呢?我想這主要是因為教育者心中無愛或者説是無大愛吧!這樣教師無心於教育,而學生沒能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深切關愛,這種惡性循環的教育無不叫人擔憂。現在反觀自我,那原本對學生的一腔愛心如今不也所剩無幾了嗎?這是為什麼呀?教育本該是快樂的呀!但如今我又為什麼體會不到這種快樂呢?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我決定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回自我(儘量不要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相信我依然能成為學生的良師諍友。面對這本書,當我們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是時,不禁會時時反省自身,反思自己與李老師之間的差距,激勵我們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出名利,從而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的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説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同行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愛心與教育》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真正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