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傷仲永有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5W

讀傷仲永有感多篇

第一篇:讀傷仲永有感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成功僅僅依靠天賦是遠遠不夠的。讀完傷仲永一文,讓人掩卷深思,感觸頗多。古往今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但真正成才並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泯然眾人矣”,方仲永式的例子司空見慣。其實,取得成功,下面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天賦

愛迪生説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天賦是成功的基石,至關重要,天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於利用自己天賦的優勢,成功就會事半功倍。方仲永自小天資過人,“竟能指物作詩立就”,成功之路已然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他卻自恃天資聰慧而不知珍惜和利用,整天遊手好閒,最後落得類同凡人的下場。

要素之二:勤奮

有人説: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勤能補拙,有個叫“笨鳥先飛”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沒有天分的人如果能勤勉上進,發奮圖強,成功也並非遙不可及的道理。愛因斯坦天資一般,但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挫折,憑着勤奮與努力,創立了相對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天資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描繪美好的未來,避免方仲永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要素之三:堅持

古人云: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成功之路是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努力。唐代詩人李白自小貪玩調皮,常在課時從家中溜到山間玩耍,一次,在溪澗邊看到一位老婆婆奮力打磨一根鐵棒,心生疑惑,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讓李白大徹大悟,從此發奮圖強,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一直堅持,往往會讓努力半途而廢,堅持了,量變終會演化為質變,成功也就唾手可得。

成功,看似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卻很簡單。當天賦、努力和堅持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成功不就已經近在咫尺了嗎?

第二篇:讀傷仲永有感

學習過傷仲永後我感慨萬分。

我想少一些像仲永父親那樣的人,抑制孩子學習,讓孩子們得不到良好的後天教育,導致智力下降。一個人的學習與天資有關更由與後天教育有關。一人能否成才是離不開後天教育的。

仲永由天才變成眾人,引起我們沉思。正如朱熹詩中寫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告訴我們方塘由於源頭活水不斷輸入,所以永不枯竭,永遠清澈;一個人能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取知識,就能成才。魯迅還説過:世界上沒有天才,他只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這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光靠這先天的才能是不可取的,只有後天不斷的努力不斷完善,才能超越自己,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第三篇:讀傷仲永有感

有人認為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為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為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户做客,為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一個都沒有,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

第四篇:傷仲永讀後感

今天,我又一次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方仲永幼年時才華出眾,長大後卻“泯然眾人矣”。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真為仲永傷心!

我哀傷仲永的父親,當仲永五歲就會作詩時,他父親為了利益,“日板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使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於眾人!不過也我傷仲永,傷他隨波逐流,隨父親擺佈,而不提出自己的想法,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太令人惋惜了!

人不學不成才,無論一個人天賦有多好,但如果那個人不學習,就會成為普通人,或許連普通人還不如!如果像仲永那樣的人去學習,説不定歷史上就有“唐宋九大家”了!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天生的才華必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是啊!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一個人天資一般,只要後天勤奮、刻苦,必能幹成一番大事業!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刻苦,有上進心的!

連仲永這樣天資那麼好的人不使學也泯然眾人!那我們天資不是特別好的,更就當努力學習!千萬不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老師和媽媽又那麼重視我們的學習,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來報答老師和父母!

第五篇:傷仲永讀後感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歎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説: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眾,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裏,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説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第六篇:傷仲永讀後感

記得學過一篇課文傷仲永,説的是方仲永由一個讀後感怎麼寫天才變為普通人的事實,文中也着實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同上文相比,文章的主人公在前面的表現當然截然不同,但後面的結果卻更出人所料,一個從天才降為凡人,另一個由不爭氣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無產階級的英雄,打造出這天差地異的結果的,應該就是後天教育與個人努力造成的吧!

只有在磨難中歷練過得人才能成才,這就是文章所告訴我們的深刻含義吧x且本文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寫此書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強忍着病痛,歷時三年才完成此書,也是想讓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擁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班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吧!

我想,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