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茶館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3W

茶館讀後感(精彩多篇)

茶館900字讀書筆記 篇一

幾乎所有人都説《茶館》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由一個茶館,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越,許多人物都被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分別展示了清末、民初、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結束前這三個年代的舊中國生活。

曹禺先生曾説,《茶館》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因這劇本構思縱橫開闊,既是大氣魄大手筆,又有細部的白描,是老舍先生的獨創。《茶館》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變動,可是劇中只通過一個茶館的小人物來反映,並沒有正面敍述那些大事。這就是説,用這些小人物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來説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他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語言:話劇全憑台詞塑造人物,台詞到為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劇也就成功了。被譽為“語言大師”的老舍的的確確將語言功力發揮到及至。《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設計的非常生動傳神、賦予個性,同時有簡潔凝練,意味深長。戲劇結構:全劇人物多,時間跨越大,沒有中心故事,老舍採用了四種手法結構該劇:其一是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主要人物有了連貫與交代,故事雖鬆散卻不至於説來説去,離題太遠,不知所云。其二是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其三是每個人物都扮演他們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其四是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絕無贅筆。

從考察老舍個體生命的歷史的角度看,《茶館》是一個生活閲歷與個體經驗豐富的作家在新的歷史情景中回望過去。半個多世紀的舊中國而寫下的一部沉思之作,他沉澱着歷史的教訓,揭示了歷史前行的趨勢。

《茶館》用的是一種典型的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他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茶館》從題材到文化內涵又回到了老舍所輕車熟路的老北京故事,是一部有往昔歲月和市井生活畫面組合起來的社會風情大戲,這是老舍先生最擅長的。話劇《茶館》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的《雷雨》就是一個典型的遵守“三一律的作品,而老舍先生的《茶館》卻打破了這規範。但這兩個劇作同樣取得了成功。有人評論説《茶館》是一曲舊時代的葬歌,也是一曲輓歌,不過現在我還不知其緣,待我細讀。

名著茶館讀後感800字左右 篇二

茶館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茶館》變成了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讀過這本話劇,我看到了中國那屈辱的歷史,我看到了中國那鬥爭的歷史。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全劇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後的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一樣命運。

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卦、賣古玩玉器、玩蟈蟈蟋蟀者無所不有。

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各方照顧,左右逢源。然而,在這個繁榮的背後隱藏着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貨充斥市場、農村破產、太監買老婆、愛國者遭逮捕。

到了民國初年,連年不斷的內戰使百姓深受苦難,北京城裏的大茶館都關了門,唯有王掌櫃改良經營,把茶館後院闢成租給大學生的公寓,正廳裏擺上了留聲機。儘管如此,社會上的**仍波及茶館:逃難的百姓堵在門口,大兵搶奪掌櫃的錢,偵緝隊員不時前來敲詐。

又過了三十年,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掌櫃,仍在拼命支撐着茶館。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衝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掌櫃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實業結果徹底垮了台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着撿來的紙錢,悽慘地叫着、笑着。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看吶,這多麼讓我們思考的歷史,讓我們銘記的歷史!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被腐朽無知的清朝政府統治着。兇狠霸道的洋人侵略落後的中國,閉關鎖國、自滿輕狂、膽小懦弱的統治者壓迫人民。中國人民在這種壓迫下表現出不一樣的一面。

茶館的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三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一部不朽的傳→←奇。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老舍把這些人物集中在茶館這個微縮社會中,讓他們各自上演不一樣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來寫大社會,同時以茶館的興衰來透視舊中國的衰敗。

《茶館》一劇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會中小人物的命運是多麼悲慘,道出了勞苦百姓對生活的憎恨與不滿。能夠説,老舍筆下的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這三幕戲共佔了五十年的時刻。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變動,但是劇中只透過一個茶館和一些下茶館的小人物來反映,並沒正面敍述那些大事。這就是説,用這些小人物怎樣活着和怎樣死的,來説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這些混雜着汗與淚,歌與笑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刻跨度,六七十個主、次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級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鋭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樣的戲劇構思縱橫開闔,既是大氣魄大手筆,又不乏細微之處的生動描述,是老舍先生的獨創,帶給了大家這樣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説,《茶館》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間悲喜劇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館”裏上演,演繹着老舍先生蘸着滄桑寫出的舊時代裏黑暗的一頁,把一幅沾滿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歷史民俗畫卷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留下永恆的記憶。

觀看茶館讀後感900字左右 篇四

故事的開始是在北京的裕泰茶館,迎面而來的老北京味道把我帶入到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稍帶熱鬧的場面與結尾處王掌櫃上吊而死的淒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三幕場景下來,留給我的不止是我對老舍先生精湛的寫作技藝的歎服,還有我對那個時代的思考與感悟。

“曾想倚劍走天涯,奈何服輸於現實。”秦二爺在第一幕的正直與實業救國的決心讓我震撼。在那個戊戌變法,軍閥混戰的混亂時期,大多數人情緒低迷,或愚昧無知盲目地抵制變法,或趁火打劫欺壓弱小。大家像一盤散沙,又像一羣吸血鬼,在各個地方張牙舞爪出演醜劇。而秦二爺不但沒有同流合污,反而產生實業救國的想法,寧可自己一無所有,也要挽救這個迷茫的民族,豈不讓人心中一顫,為之肅然起敬?

然而,一己之力終究寡不敵眾。

在那個天色昏暗,燭光搖曳的傍晚,當年的秦二爺與王利發、常四爺再次相聚在裕泰大茶館,他們身上均沒有了當年的不服氣。而秦二爺,也隨着大茶館的轉讓徹底向黑暗的現實低頭,唆使勸誡其他人有點錢便要自私的去吃喝嫖賭,全然不要理會民族與國家的命運。這已然不是當年的秦二爺,而殺死當年的秦二爺的,正是這黑暗的現實。它在黑夜中用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向所有企求挽救民族危亡的秦二爺們,然後又毫不猶豫的將它拔出。

將左右逢源奉為謀生之道的王掌櫃,正直愛國、樂善好施的常四爺、醜惡的龐四奶奶、命運悲苦但仍然堅守正義的康順子……這些人物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各個有血有肉,形象飽滿。讓我不禁感慨:他們都是想方設法在這樣一個社會現實中生存下來,他們都在努力地為自己,為他人生存下來。老舍先生讓作品浸潤在老北京的舊時代這樣一個背景中,用動聽的聲音將故事娓娓道來。作為經典名著的它實至名歸!

同時,《茶館》中揭露的當時社會的黑暗令我痛心,它就像一個黑心女巫,豢養了許多以吃人謀生的動物,她不僅教唆動物去四處咬人,還要用自己的黑魔法把一顆顆跳動着的紅心變黑。這部劇吟唱的輓歌,和着低沉悲傷的旋律,唱盡了當時人們以及社會的所有淒涼。當“莫談國事”四字越寫越大;當好不容易有了花生米卻全嚼不動;當小二德子揍過一個又一個教員;當大家由熱血沸騰到心灰意冷……我就知道,這正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之處。

一曲《茶館》嗚咽聲,唱盡多少淒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