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茶館讀後感1000字(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7W

茶館讀後感1000字(精彩多篇)

茶館讀後感1000字 篇一

老舍先生不愧為大家。他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紮根土裏的穩重感。初讀他的書是《駱駝祥子》,如今又讀《茶館》,先生書裏帶着老北京味兒的語言和描寫的底層羣眾的生活又一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茶館》講的是在新舊中國交替期間,以戊戌變法、軍閥爭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為背景,通過茶館這一典型文化聚集地發生的人生百態與風雲變化。老舍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接近那樣特別的芸芸眾生。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他是那個時代老北京市民的典型,世故圓滑,心眼不壞,但有一點自私和貪財。他可以説是裕泰茶館的化身。他是懂得變通的,這一點,可以從裕泰茶館的翻新和長存看出。他也是膽小怕事的,他不敢為了朋友出頭,裕泰茶館也一直貼着“莫談國事”的紙條。然而縱然裕泰茶館再改良,再翻新請戲台子請招侍,舊事物也走向消亡,最終裕泰茶館被強佔,王利發也上吊死去。

鬆二爺和常四爺是好友,都是裕泰茶館的老主顧。他們的個性,從他們一出場就可以看出。“鬆二爺文謅謅的,提着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畫眉籠。”鬆二爺是舊文人的典型,他愛國善良又膽小怕事,有那麼一點點文采,但是不知道用到何處。常四爺健康正直,然而固執,不懂變通,所以在後期只能挑菜材上街賣,勉強餬口。

秦仲義是維新時期民族資本家的代表。他是有着實業救國願望的大心胸的人。他變賣祖產,耗盡心血,創辦起不小的企業,自以為能使民富國強。然而在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資本主義的道路根本行不通。最終秦仲義的工廠在日本和中國政府的雙重壓迫下,被強行沒收。一生愛國的秦仲義最終只落得個賣花生米的下場。

還有《茶館》裏的其他人物們,代表底層農民的康六,小妞和鄉婦;代表頑固舊勢力的龐太監,龐四奶奶;代表軍閥勢力的沈處長等人,他們一起構成了那個時代中國的社會。百家筆記網先生把這些人物,三個時代高度濃縮在裕泰茶館之中,使得《茶館》這部話劇成為一個不可超越的經典。無怪乎曹禺先生曾説,《茶館》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1898年維新變法,1945年抗戰勝利,中間大概近50年。50年發生了多少故事,數不盡的心酸。老舍《茶館》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它寫盡了封閉的、妥協的、灰色市民的形形色色,點到了我們民族根性中最頑劣的一面,更在於他點明我們去深思在日新月異的社會如何自處,以及珍惜現在美好,謹記過去苦難。

茶館讀後感1100字 篇二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説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説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户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x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説是時間變遷不如説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鉅作。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鬆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鬆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説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l…本站 …dquo;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衞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説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茶館讀後感800字 篇三

。先前心目中對老舍的“崇拜”頓時“破壞”了。我覺得那是一處“敗劇”。再聽了老師那“無情的分解”後,幾乎痛得沒有知覺,除了失望還是失望。説它是一部鞭撻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戲劇,在我讀之前就想到了。因為中國近代大多數著作,都是這個路子。不過,曾説:文章合為時而著。我也就無話可説;但我覺得還有別的話可説。

為什麼我讀了之後會覺得很失望呢?是我的品位不高還是老先生的作品——不,他的作品“理應”是好的,因為都這樣説。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他是“人民藝術家”。讀時也是抱着這是“人民藝術家”的作品的想法去讀。就像讀因為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想,許多人讀書就是衝着作者來,而不是衝着書本身來的;或者就是衝着一些對書的“評價”而來。但好書,不一定合每個人的口味。一旦這書不合口味,作者也就受“遷連”了。這也許是我“失望”的原因吧!

我自認為老舍《茶館》在當今大多數年輕人眼中是不為“稱道”的。如果老舍沒“人民藝術家”的稱謂,沒有很多關於《茶館》評論性的“糟粕”文章,是不多人放在眼裏的。記得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茶館》語言特色的評論文章,好像是《“那點意思”是什麼意思》洋洋灑灑幾萬字,説是用得如何好如何妙;如何“有意思”,“真是有意思”。看後,覺得這人真沒意思透頂。它只不過是一句很平常的“暗語”,並沒有那意思,你非要給看出點意思不可;顯得你很會看,能看出點意思來。中國就有這麼些‘看客’專把平常事兒非看出點“新鮮味兒”不可。好比如今這媒體炒作,白的炒成黑的,香的炒成臭的才算事兒。

《茶館》讀後感 篇四

《茶館》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館》看似聚焦於一個小茶館裏,但這個人來人往的茶館裏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簡言之,是一個小社會的濃縮。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鋭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説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這裏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裏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着淺綠色桌布。牆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傢俱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這裏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着裕泰一起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着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夥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後。“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台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着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後面還跟着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説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徵之一。

沈處長不過是這戲中的跑龍套,而王利發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闆,為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所以茶館不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希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苟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己堅守茶館,最後用上吊來結束生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麼多,可見他能力的強大。一張張醜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