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茶館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6W

關於茶館讀後感

一個時代,一座茶館,且看老舍先生寫下的這部《茶館》是如何用這座小小的茶館演繹當時那複雜的時代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茶館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茶館讀後感範文1

“好(蒿)!”、“好(蒿)!” 沈處長的“好”還停留在書頁的最末端。文字定格於此,《茶館》落幕。撫卷沉思,讓人有頗多感慨。

沈處長為何叫“好”?因為小劉麻子跑着來報告:王掌櫃!老掌櫃!我爸爸的老朋友,老大爺!他也不知怎麼上了吊,吊死啦!聽聞一個上吊而死的消息,知曉一個熟人“老大爺”上吊的事件,唯用“好”字來評價,麻木、冷漠!一個“老大爺”,經歷了風雨、扛過了坎坷,唯在頤養天年時選擇提前結束生命,令人歎惋!

這個“老大爺”就是三幕話劇《茶館》中的主人公——王利發,就像他自己説的,“我呢,作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啊,孩子們有出息,凍不着,餓不着,沒災沒病”,卑微的願望依然難得實現:“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活下去!……我可沒做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誰?誰?”痛苦的申訴中充斥着無奈和憤恨,絕望中唯有自縊一種選擇。活下去太難了!

二十幾歲,子承父業執掌“裕泰大茶行”,雖一路不易卻也用盡心思,不想仍無路可走,好不令人同情。茶館沒了,似乎毀在了幾個人的手裏,但逼迫他的時代、社會卻是幕後推手!那個“愛辦實業”的秦某人,幾十年後,他只由工廠的土堆撿回來這麼點小東西(一二機器小零件和一枝鋼筆管);那個“一輩子不服軟,敢作敢當,專打抱不平”的常四爺“七十多了,只落得賣花生米!我盼啊,盼啊,只盼國家像個樣兒,不受外國人欺侮。可是……”特殊的時代背景逼得人能走的路越來越窄,怎不讓人唏噓不已。“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百姓用血和淚書寫了悲慘的歷史。

合卷遐想,不禁憶起狄更斯的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當下,就是這個最好的時代。春風和煦、陽光正好,各個奮發向上、人人安居樂業,所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即是現今吧。看,西邊石凳上,是哪幾位老人,輕搖羽毛扇,談天説地,或哈哈大笑,或緊鎖眉頭;看,遠方道路間,一羣羣青年人脱下各異的服裝,穿上紅馬甲,揮舞着手中的小紅旗,維護着交通秩序;聽,風聲雨聲聲,教室裏,少年們手執書卷,讀書聲,抑揚或頓挫,聲聲入耳。

春風和煦,陽光正好;青春正美,不負韶華。美好的年代正適合揮灑汗水,追求詩與遠方。

茶館讀後感範文2

淺斟慢品,任塵世浮華,眼前氤氲的水霧,纏綿,消散……茶館,一個充滿情思的地方。它絕世而獨立,於一方角落見證者市井百態,歲月流逝……

老舍先生的《茶館》正是一杯幽幽清茶,不沉不浮,值得我們細呷一口……

故事開頭,在裕泰大茶館,北平少有的茶館,王利發是此茶館的掌櫃,也是此書線索。在第一幕中,太監娶老婆,暗探遍佈社會,麻木的旗兵無所事事,尋釁打羣架,另一方面貧窮的農民賣兒鬻女,愛國旗人常四爺因幾句牢騷被捕,社會處處不太平。王利發左右周旋,企圖使生意興隆,看似平靜下的茶館確實波濤洶湧。而在第二階段,暗探宋恩子,吳祥子後代子承父業,繼續敲詐勒索,劉麻子後代更是“惡上加惡”,依託當局要員準備開女招待“托拉撕”,龐太監的侄女侄媳組成的迷信會道門在社會上稱王霸道,還做着“皇帝”、“娘娘”的美夢,而一些希望有作為的良民百姓卻走投無路。

一本薄薄的《茶館》,老舍先生用劇本方式寫下了這北平人心險惡,醜態百出的社會……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沒多少台詞的鄉婦和小妞,鄉婦窮的沒法,只得賣女兒,當小妞説:“我餓”時,更透露出老百姓的生活無依無靠,當時,鄉婦還掩面低泣,最後小妞還問:“媽?不賣妞妞啦?不賣了?媽!”這多麼讓人心疼啊,想想我的生活,豐衣足食,爸爸媽媽都十分疼愛我,關心我,還擔心我吃不飽穿不暖,我難道不幸福嗎?

老舍先生的這清杯一壺茶,的確該反覆細品,品味悠長……

茶館讀後感範文3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一部不朽的傳奇。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老舍把這些人物集中在茶館這個微縮社會中,讓他們各自上演不一樣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來寫大社會,同時以茶館的興衰來透視舊中國的衰敗。

《茶館》一劇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會中小人物的命運是多麼悲慘,道出了勞苦百姓對生活的憎恨與不滿。能夠説,老舍筆下的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這三幕戲共佔了五十年的時刻。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變動,但是劇中只透過一個茶館和一些下茶館的小人物來反映,並沒正面敍述那些大事。這就是説,用這些小人物怎樣活着和怎樣死的,來説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這些混雜着汗與淚,歌與笑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刻跨度,六七十個主、次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級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鋭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樣的戲劇構思縱橫開闔,既是大氣魄大手筆,又不乏細微之處的生動描述,是老舍先生的獨創,帶給了大家這樣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説,《茶館》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間悲喜劇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館”裏上演,演繹着老舍先生蘸着滄桑寫出的舊時代裏黑暗的一頁,把一幅沾滿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歷史民俗畫卷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留下永恆的記憶。

茶館讀後感範文4

這部劇運用對京城中裕泰大茶館裏人們的談話,體現了國家的興盛衰敗。從戊戌變法的失敗到解放戰爭的前夕,時代的變遷讓茶館裏發生的一件件小事變成了一部歷史劇,而這部歷史劇的主角當然就是茶館掌櫃王利發了。

王利發是個精明而正直的人,年僅二十歲就出來替早逝的父親打理生意,他生在一個混亂的、戰火連綿的年代,最後正因不能忍受自己經營了幾十年的茶館被人強行霸佔而上吊自殺。是啊,用戲中的話説,那是一個人們“一堆一堆給洋人送鈔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當起了漢奸,個性是戲中的兩代小人——劉麻子和小劉麻子。

先説劉麻子吧,他見利忘義,幹着給人説媒拉線這種不正當的生意,不論雙方願意與否,只要有錢賺他就幹,有時甚至還賣人兒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貧苦的農民——康六的女兒康順子以十兩銀子的價錢賣給了給了一個太監。

而劉麻子的兒子小劉麻子呢?他非但沒有“改邪歸正”,反而還“發揚光大”,要創辦一個專給美國人帶給女招待的“花花聯合公司”,甚至想方設法霸佔了王掌櫃的裕泰茶館,把它改成了一個“取得超多情報,捉拿共產黨”的地方。

現如今,像這樣見利忘義的人還在少數嗎?有些奸商,為了謀求暴利,用偷工減料製成的東西來矇騙消費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費者的性命!

但是此刻,隨着人們的意識不斷增強,明白那些為祖國作貢獻的好心人越來越多,這是讓人們欣慰的一點。不管怎樣,《茶館》這篇局本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從中讀出了一位語言大師的愛國愛民,善解人意。

茶館讀後感範文5

《茶館》是以北京一座茶館為舞台,事實上,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和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崩潰前夕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茶館》是老舍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説,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為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自殺。

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為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茶館》裏有些語言我特別喜歡。大傻楊的話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開幕辦法。我從來沒聽過數來寶。我發覺了中國人跟美國人説話的法子很不一樣,差別相當大!中國人是比較含蓄;他們常用客氣話和婉轉的話,這是中文最難學的地方!在《茶館》看到了地道的中國人的説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兩個拜把子兄弟想娶一個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訴劉麻子他們的奇怪要求,他們當然不直説出來,反而他們説,“這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沒人笑話俺們的交情。”劉麻子同意,“沒人恥笑。”他們又説,“那你説這三個人的交情也沒人恥笑吧?”我也很喜歡劉麻子的反應。“平常都説這小兩口兒,小兩口兒,誰聽説過小三口兒的呢?”中文裏真有微妙的意義!

在《茶館》裏,我們處處可以看到老舍其作為一個語言大師的風範。《茶館》中,十幾個人物依次登台,卻個個形象立體,性格鮮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寫作語言的性格化,時代化,應人切景;老舍以笑寫悲,寓莊於諧,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於三個時代中光怪陸離的醜類;北京化的口語也是本劇一大特色,給穿梭於茶館中的人物注入生命。

《茶館》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而老舍先生僅僅用一些個小人物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來説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當你合上書本的一瞬,你會感覺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過了漫長艱辛的五十年。每個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Tags:讀後感 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