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鹿原》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6W

《白鹿原》讀後感【多篇】

《白鹿原》讀後感 篇一

《白鹿原》這本書折射出了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着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恪守着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麼輝煌,最後也以悲慘收場。性格變化最大的白孝文,在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黑娃的性格由膽小到勇猛,再到最後的知書達禮。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是辯證的,環境塑造性格,性格可以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羣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彷彿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説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讀《白鹿原》有感 篇二

看到最後,鹿兆鵬執其信念奔波一生,從未明媒正娶終了也沒歸家入祠堂;黑娃土匪頭子走天下又成為朱先生得意門生,卻也世事難料為小人所害;兆海留下的兒子莫不是一生摯愛靈靈與大哥所生;鹿子霖秉持家法與自己較勁最後逼死自己生不如死…

白鹿原五十年興衰,國家五十年浩蕩被陳忠實老先生匯聚一起,真正洞察世事的莫不是老先生了吧。讀完五十萬字白鹿原,也略有所想:

甭管王朝更替、世事興衰、家境變更,何必與名利相爭,旁人相爭,又何必同自己較勁呢?最後落得鹿子霖一般生不如死的下場,實在可惜。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欺軟怕硬放之四海而皆準。不求勾踐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但求洞明世事,以德報怨不與紛爭。

正如朱先生所説: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

“學為好人”,與世無爭。我雖做不到先生那般世事精通,預測未來,卻只求此生能如白嘉軒一般洞明旁事,明事理,雖無大家家法,卻能秉持信念,踏實做事,不與紛爭,活得這般光景才算舒坦。

正如古人所説“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或許今天才知其意,倒也不晚。

白鹿原讀後感 篇三

生活的真諦就是生活。

這是看了中國《白鹿原》和俄羅斯《快樂的人們》紀錄片得出的。

《白鹿原》,人完全被攪進了各種天災人禍之中,特別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無際滾滾金色的麥浪,本是生活之源,卻不得不一把火燒了。離開本源去講什麼道德、傳統、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禍害,都無法讓人生生不息。

俄羅斯《快樂的人們》,實時真實記錄了現代遠離城市喧囂的西伯利亞獵人,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順其自然,四季時序,有條不紊地靠打獵生活。沒有政治,不問政治。沒有法律,無需法律。道德就是傳統,傳統就是道德,道德和傳統就是順應自然,辛勤打獵,養活家人,生生不息。

《白鹿原》讀後感 篇四

其實我不僅一次地感謝自己出生在這個年代,因為如今雖然不能説我們的生活沒有壓力,但是也是幸福的。比起以前來説簡直就像是在天堂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如今的生活。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多想想以前的生活是有多麼的困難,我曾經想過如果我出生在以前的年代,那麼估計早就被遊街示眾了吧。

如果是以前的話我聽説了移民是看不起的,覺得他們有了一點點的錢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中國了。

但是如今覺得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選擇,他們選擇移民就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要他們幸福就可以了。而且他們也沒有妨礙別人的生活,所以我們也不能夠規定別人怎麼樣生活。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而且我相信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在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對於高級階層的巴結,我們已經習慣了對於等級比自己高的人巴結,而可憐比自己等級矮的人。

所以我們就希望自己能夠爬高一點,但是有的人用錯方法了,因為他們在成功的路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思考是本善還是本惡,相信每一個人都害怕人陰險的一面。所以我們在成功的路上一定要用對方法。

關於《白鹿原》的優秀讀後感 篇五

終於藉着假期的時光,讀完了《白鹿原》這本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想一想,上一次讀這麼大本的小説好像已經一年前了吧,電子媒體和快餐式閲讀的誕生,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紙質的書本了,不過還好,堅持了下來。書中,作者藉着白嘉軒這個人物闡述了很多話糙理不糙的經典哲理,對自己有感悟的記錄一二在下面。

活着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心軟一下熬不過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就是個賤蟲。人一天到晚坐着渾身不自在,吃飯不香,睡覺不實,總覺得慌惶兮兮。人一干活,吃飯香了,睡覺也踏實了,覺得皇帝都不怯了。

“世事你不經它,你就摸不準它。世事就是倆字:福禍。倆字半邊一樣,半邊不一樣,就是説,倆字相互牽連着。就好比羅面的籮櫃,咣噹搖過去就是福,咣噹搖過來就是禍。所以説你們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時光甭張狂,張狂過頭了後面就是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光也甭亂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着就來了。你們日後經得世事多了就明白了。”

這段白嘉軒對兩個兒子的教誨,樸素,但話糙理不糙,對於主人公這樣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半生磨礪能悟出這樣的道理,講出這樣的話也真的是對兒子們最好的告誡。這話也正是對古書“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的解釋吧。

“世上有許多事,儘管看得清清楚楚,卻不能説出口來。有的事看見了認準了,必須説出來;有的事至死不能説。能把握住什麼事必須説,什麼事不能説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封建的重男輕女,導致這句話更側重於男人應該怎樣做。其實對於當今社會,做人都要能明白哪些事能説,哪些不能説,這可以説也是混跡江湖職場的一種能力吧。

“親戚要好結遠方,鄰居要好高打牆。”

私人空間的給予,距離產生陌生感,其實可以更好的維繫兩個人,或者是朋友之間的感情。

其實,書中的語言多粗糙,多口語話,多符合陝北農民的語言,但是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卻實際而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