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鹿原》1000字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8W

《白鹿原》1000字讀後感精品多篇

1921觀後感1100字大學生 篇一

觀看此片後,我感觸頗深。一百年前,在那風雨如磐的舊中國中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1921》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電影的開篇便是陳獨秀囚禁在監獄中的畫面,透過小小的獄窗只能看到他的臉,他的眼睛顯露出對自由的渴望,也表現出面對黑暗世界的勇敢與決絕,這樣的畫面和不斷閃現的苦難中國史畫面,不禁讓人聯想到舊中國被列強蹂躪,舊中國被命運“囚禁”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片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步步推翻三座大山,贏得獨立,變得富強。

影片講述的是黨史,更是講述了一羣年輕人的青春史,影片講述的同時還是這羣年輕人的奮鬥史,在這羣人身上,我們特別地感受到20世紀初這羣年輕人的使命擔當,感受到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激情、拯救中國的豪情和對底層勞苦大眾的同情。

影片中,陳獨秀執拗地向孫中山要教育經費,講述“教育救國”的道理,甚至為了索要教育經費而放棄去上海蔘加“一大”。毛澤東説,他堅信最終一定能夠“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等等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心生敬意。他們以生命創造了歷史,告訴人們,一個適逢其時的夢想,一股渴望改變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政黨,如何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蹟。這是一代偉人的成長過程,讓我看到了當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風華少年,通過時間的磨礪和自身的進步,逐漸變得成熟睿智、果敢堅毅,在向理想努力前進的道路上,腳步越發地從容不迫。

電影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牢記革命先烈所作努力和奮鬥,同時也是在讓我們繼續傳承他們的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無論是在生活亦或是工作上,都要保持一種不畏艱難險阻,知難而進,不懈怠任何一個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機會,為公司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對個人而言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鍛鍊。

就目前而言,採購部面臨很大的壓力,由於疫情的原因、國際形勢的變化等等原因,原料原藥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甚至是很難採購得到,市場競爭激烈,原藥市場現貨供應量暫無明顯增加,渠道流通貨源偏少,行情高位,實單實談,但是新單交投謹慎,實單實談毀單的比比皆是。面對如此情況,我們應當學習和發揚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迎難而上,不斷奮進,一時險境怎麼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提升精神,讓堅守許諾未來。當前社會空前發展,各行各業快速成長,繁華的背後更隱藏着諸多誘惑。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醜陋會被放大。沒有“巨人”般的心靈,是很難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提升精神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吸收知識,武裝頭腦,堅守本心,為自己奮鬥,為公司的發展而努力,望我們可以一起攜手共同進步!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 篇二

13位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從民族危亡的困境出發,將青春理想化作救國救民、尋求真理的信念,在風雨如磐的日子中擔起了救亡圖存重任,幹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聚焦中共一大代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歷史,電影《1921》上映以來,以信仰的力量、青春的熱情引發觀眾的觀影熱潮,贏得一片喝彩,始終佔據單日票房榜首。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或身着馬褂長衫,或身着學生制服,或西裝筆挺,但同樣心中有信仰眼裏有光芒,這羣“一大代表”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災難深重至暗時刻,不顧自身的兇險,突破國際各股複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一往無前投身革命。穿透銀幕,堅定地信仰如黃鐘大呂,響徹百年的歷史時空,與百年後的觀眾產生了共鳴:“他們是一羣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在最有活力的年齡,不懼艱險,勇往直前,矢志追求理想。這是思想的力量、組織的力量,更是信仰的力量。”有青年觀眾如此感慨。

青年向上,國家向前。100年前,一羣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求索救國救民的新路,為國家、為民族前赴後繼。年僅26歲,受盡酷刑、從容赴死的陳喬年;趙一曼犧牲時是31歲,陳樹湘犧牲時是29歲……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接續奮鬥、砥礪前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綠色作文網青春之歌。

時代在變,青春責任不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年輕的醫務人員寫下“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的請戰書;扶貧攻堅的戰場上,年輕的脱貧幹部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哪裏有需要,就戰鬥在哪裏;祖國的邊防線上,年輕的戍邊英雄胸懷“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誓死守衞着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無數青年高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堅定信念,把小我融入大我,勇立潮頭、奮勇搏擊,用事實表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錚錚鐵骨正青春。電影《1921》用一羣青年心懷救國理想,把青春的豪情壯志投入到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懷抱誓死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篤定信念,流血犧牲,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今天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青少年方隊響亮的青春誓言在國人心中久久迴盪,傳承歷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堅守理想、煥發朝氣,做有信仰的奮鬥者,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白鹿原》900字讀後感 篇三

用了十幾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小説,有滿足感,也有厚重歷史感和震撼真實感,再現了當年一段真實的歷史!也理解了巴爾扎克説的一句話:“小説是一個民族的祕史”……

《白鹿原》這部小説,看似描寫白鹿原上,白家、鹿家上演的三代人之間的恩怨之爭,其實我看到最多的卻是歷史,人是歷史的組成部分,不可能超越歷史環境,其實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物的命運似乎已經確定好了,只是微調,像由一隻看不見的手控制着,每個人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你所有的努力和抗爭,最多是可以換換角色罷了。

兩個家族,兩種理念,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好壞,過程蕩氣迴腸,結果輕描淡寫,以致可以忽略結果,是名譽的爭鬥,是權力的爭鬥,最後的結果都不重要,都轉化為一種精神較量,無論輸贏,我們書寫完歷史,又都悄悄的離開歷史。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努力,一個家族的成長離不開精神,一個時代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社會賦予了你成長的空間,你可以無限的接近,卻無法超越,一旦你想超越,等待你的肯定是災難,在大環境面前,一個人顯得太渺小了,任何藐視環境的人,最後一定是犧牲者,勿容置疑。

太超前,屬於探路的先驅,太落後,屬於障礙的平庸人,只要你出生在一個環境,你就是確定好的,是時代選擇了你,不要試圖去改變整個時代,相信你一個人是無力迴天的,但是你可以引發更多人去努力,歷史總是向前走的,就像車輪,一旦開始前進,任何力量都不可能讓他停下來,只會加速或者延緩某一個時刻的到來。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白家、鹿家的歷史其實就是當時年代最好的代表,透過兩家的起起伏伏,也可以看出當時年代的起起伏伏,歷史不能一帆風順的進行,也不可能永遠的倒退,也不可能超越任何一代人,都是一代一代的發展,早晚有一天會交如你的手中,千萬不要辜負了這個時代賦予你的任務,賦予你難得的機會,大好時光,好好的幹一場。

遵守承諾,問心無愧,頂天立地的是白嘉軒;

忍辱負重,有仇必報,好色貪權的是鹿子霖;

敢於反抗,敢説敢闖,大徹大悟的是黑娃;

追求理想,反抗社會,敢於捨棄的是鹿兆鵬;

自我放棄,追求自足,時代悲情的是田小娥;

智慧正直,受人敬仰,一生楷模的是朱先生;

遵守父命,勤懇肯幹,守家護業的是白孝武

心狠手辣,見風使舵,內心陰險的是白孝文

人物鮮活,真實,這是一部因為電影而火的一部矛盾文學獎作品,值得一讀。

尊重這段歷史!

歡慶盛世華誕,喜迎黨的二十大觀後感 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闊別稍久,眷與時長。剛剛經歷的疫情又一次給我們的校園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我們師生“隔屏”相守,共同抵禦着疫情帶給我們的衝擊,也共同思考着時代背景下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命題。在國慶撞上疫情,又逢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當下,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為祖**親慶生?面對這一話題,我想和大家談一談《同心禮讚黨的二十大聚力奮進新徵程》。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在祖**親73歲華誕來臨之前,我們雖不能齊聚校園,舉行莊嚴而深情的儀式,但同學們用繪畫、書法、手抄報等形式,把祖國的山水,黨的光輝成就、祖國航天科技成果等內容融進了優美的作品之中,飽含在深情的祝福文字裏。高大的故宮,神聖的天安門,巍峨的長城,喜慶的煙花,俊秀的方塊字,送上了大家對祖國最美好的祝福,傳遞着對沃土最深切的熱愛,也表明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決心。大家以這種方式向祖國獻上生日祝福,與祖國為伴,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

愛國,從來都不是一個空洞的字眼。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作為學生,你們該做什麼呢?我想,那便是勤學不輟,愛校如家。國與校是一個整體,學校是執教之地,教育是立國之本,同樣的,喪國便會失校。國、校合一就是一個家。中滿分作文網國的歷史源於知識的海洋,校園的建設離不開國家的興旺。就是這樣一個形影不離的整體,讓一個個的炎黃子孫熱血沸騰,讓我們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凝聚在了一起。好好學習,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與學校一同成長,就是愛國最好的方式。

愛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乏的口號。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時期,作為老師,我們該做什麼呢?我想,那便是胸懷報國之志,堅定理想信念,彰顯“大情懷”;以前輩先賢為楷模,涵養高尚師德,拓展“大境界”;以名家大師為榜樣,深厚學術積澱,成就“大學問”。

總書記在《給青年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幾代青年皆以夢為馬,不斷探索中國未來。而今天的我們則有機會把整個世界作為想象的行動空間,去一展拳腳,實現抱負。”我想,不僅僅是青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去向先輩學習,向榜樣看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引領世界潮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勇攀高峯。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祖國的奉獻。穿過綿雨的窗外,低頭的瞬間,才發覺樓下的防疫人員,如此潔白高大。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祖國的愛戀。關注新聞,我們會發現從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工地到豐收的田野,處處都能看到勞動者忙碌的身影。大家堅守崗位,揮灑汗水,腳踏實地,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只爭朝夕、日新月異。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既有四大發明,唐詩宋詞,毛筆書法等文化瑰寶,也能憑藉現代科技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奧運聖火點亮夜空,“天宮一號”遨遊天際。世界的目光已經投向了中國,中國的目光開始與世界交匯,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像巨龍一樣騰飛在世界的東方,向世界展現獨特的魅力。

站在這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師生應當攜起手來,緊抓時代機遇,錨定目標任務,以堅定的信心和昂揚的鬥志,落實我校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優異的成績慶祝祖**親73歲華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白鹿原》1000字讀後感 篇五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説共50餘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

目前,《白鹿原》已經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了,相比較原著而言,電視劇和電影為了符合當下觀眾的觀影需求,弱化了書中的現實刻畫,放大了書中的感情糾葛,這也是當下電視劇值得詬病的地方,不論是什麼題材的影視劇,都只是披着各式各樣的外衣看主角們愛得死去活來。

全書都是圍繞“沒有皇帝了要怎麼生活?”這個問題展開的。首先,以田小娥作為切入點,畢竟影視劇都比較注重對田小娥這個角色的刻畫,這個霍亂終身的女子,既可恨又可悲,她既掙脱不了封建的桎梏又不遵守三綱五常,自身的侷限性決定了她對男人的渴望,想活下去,但又不想辦法謀生,只是一味的試圖通過男人改變自己悲慘的人生,可惜,在那個朝不保夕的時代,別人是靠不住的,她的思想直至她死的那天都沒有覺醒,這個心胸狹隘、隨波逐流的女人註定是成不了大事的。

全書我最喜歡的是白靈和鹿兆鵬,他們是那個年代大多數知識分子的縮影,正是有他們為了救國救民奮不顧身的精神,才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他們是被歷史銘記的一羣人。白靈和鹿兆鵬在一起是我最喜歡的結局,雖然可惜白靈和鹿兆海的感情,但是鹿兆鵬才是白靈最終的歸宿。腦海中鹿兆鵬和白靈的形象非常符合影視劇中卧底的形象,白靈聰明美麗、有勇有謀,鹿兆鵬帥氣瀟灑、得體穩重。書中最令人扼腕歎息的是白靈沒有死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中,而是最終死在自己同志手裏。當然,白靈和鹿兆鵬 baihuawen.c n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人,他們也有缺點,但是,正因為如此,更符合革命剛開始的模樣。

白嘉軒無疑是全書的靈魂人物,一個敦厚保守的老族長。無論世道如何變化,白嘉軒始終寵辱不驚,守着祠堂,維護着村規民約,面對任何違反自己封建傳統思維的事情都表現得極其心狠手辣,六親不認。筆直的腰桿是他高貴的尊嚴,最終也在歲月變遷中變得佝僂。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他始終堅守的信仰,他是封建社會忠實的擁護者。

相比白嘉軒的墨守成規,鹿子霖則是一個隨波逐流,見異思遷的人。他對白嘉軒從最初的嫉妒一步步上升到仇恨,為了贏過白嘉軒他用盡心機,利用田小娥設計白孝文,被田小娥勾引後的白孝文自甘墮落,確實給了白嘉軒沉痛的一擊。他還愛慕虛榮,貪圖官位,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卑鄙無恥。

我特別喜歡作者的敍述方式,他只是平靜的在給我們講故事,並沒有做任何的評價,書中既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甚至可以説,白鹿村的每個人都亦正亦邪。是一部非常值得花時間閲讀的小説。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 篇六

《1921》是一部於2021年7月21日上映,獻禮建黨一百週年的一部歷史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首批中國共產黨員們,在風雨如磐、祖國江山凋零的日子中擔起了救國圖存重任,並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921年的上海,彼時的上海租界林立,中外勢力魚龍混雜,局勢劍拔弩張。13位來自祖國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看清了社會局勢動盪、舊社會思想落後的現實,從民族危亡的困境出發,以先進思想文化作為武器,將青春的理想化作救國救民、追求救國道路的信念。在此過程中,他們不斷突破國內和國際上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的阻礙和追蹤,在上海共聚,準備舉行一次莊重的會議。於是,在陳獨秀、李大釗的領導和推進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而這次會議,宣告了這個將在未來改變億萬國民前途及命運的政黨的成立。自此,中國的革命歷史也進入了新篇章。

令觀眾感到煥然一新的是,《1921》並不拘泥於單一的歷史事件,而是以多線性敍事為主分出了三條敍事主線,從而使影片在整體上達到獨立故事和敍事主線的有效統一。三條故事線中,一條描繪了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突破國際反共勢力的重重阻礙來到中國上海的艱險旅途;另一條是日本特高課對在上海有志加入中國共產黨人士的嚴密監視,並且計劃破壞一大會議,該支線的敍述給影片增添了諜戰元素,為故事整體增添了不確定因素;而故事主線則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代表齊聚“一大”。

該片打破了以往歷史影片以單一時間線敍事,記錄主要人物行為動態的傳統,採用羣像敍事,讓觀眾不僅看見了陳獨秀、李大釗這樣的早期中國共產黨領袖不懼個人生死、只為民族謀復興的大革命家精神,也看見了像李達等人這樣堅定不屈的革命追隨者的堅毅果敢以及劉仁靜、毛澤東等青年學生對於推翻舊社會、打倒帝國主義勢力的決心。

導演黃建新和鄭大聖希望通過這部創新性的獻禮影片,讓更多年輕人瞭解中國近代歷史,激勵他們學習和繼承百年前革命者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擔當以及就國家以及人民於水火的理想信念。

觀賞完這部影片,我們也能感受到百年前革命者們“沒有火種就成為火種,沒有組織就建立組織”的歷史決心,更讓我們明白不論何時何地,只要願意為國家存亡和民族復興而犧牲奉獻的人,都可以成為歷史中璀璨的星,而新中國的輝煌歷史與民族復興大業,也將由這璀璨的“羣星”來傳承。所謂聚沙成塔,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民羣眾永遠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中國共產黨也必將引領新時代中國歷史的潮流,擔當起歷史使命,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