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白鹿原》讀後感多篇長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6K

關於《白鹿原》讀後感多篇長篇由本站會員“千碩”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關於《白鹿原》讀後感多篇長篇

一點點自私,一點點貪婪,一點點虛榮,一點點膽怯,一點點良知,討厭卻真實,這便是文章所要訴説的。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篇《白鹿原》讀後感供大家閲讀。

《白鹿原》讀後感一

《白鹿原》所描述的生活在時間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國建立大約50年。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的50年,如國共合作,農業講習所的興建,北伐等,以老百姓的眼光來敍述這些事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期間的各種矛盾與鬥爭是最複雜的,作者把階級鬥爭放在名族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以鹿兆鵬、韓裁縫為代表的共產黨革命力量,以黑娃、大拇指為代表的農民土匪武裝。從民間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軒、鹿子霖為代表的宗法家族團體,還有以朱先生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領袖。這其中反映出各種矛盾和鬥爭的糾葛,鬥爭也不僅僅僅圍繞着階級陣營而展開,又圍繞權力、財產、榮譽、道德等展開,從淺入深,增加文章的複雜與內涵,使讀者自行品味文章中所包含的本質。 文中白嘉軒是個飽受傳統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的人。他曾為了得到夢中的風水墳地,而讓鹿家為了六分水地而打鬥訴訟,但在官賜“仁義白鹿村”之碑之後,更得“聖人”朱先生“為富思仁兼重義”的點撥,他卻修祠堂,建學堂,廣施教化,營造白鹿村“友好和諧歡樂的氣氛”;為了鄉民利益而主謀雞毛傳帖,“交友”抗税;懲罰鴉片煙鬼和賭徒,整肅族規綱紀;大旱求雨而甘當“馬角”等。正是由於白嘉軒謹遵“耕讀傳家”、“學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劇動盪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現出自信、自尊、務實的精神風貌。比如他雖是“風攪雪”的受害者,但絕不參與復仇行動,反而為農民協會員們求情;尤其在家族衝突。派系復仇愈演愈烈之時,這種文化人格更顯示出其獨有的價值和輝煌:他不為利祿官位所誘惑,不為強權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長所左右,不隨政治風向所搖擺。白嘉軒的正氣和大義,來自於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構成,基於這片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地。這片;令人沉醉的地方。 黑娃,也是一個飽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人。他在結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後,虔誠拜師唸書,“求學問為修身為做人”。從此,黑娃真正開始了自覺的脱胎換骨地修身,幾乎完全摒棄了原先壞習慣,強迫讓自己理解並養成了一個好人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國古代聖賢們那些鏤骨銘心的哲理,一層一層的自外至裏地陶冶着這個土匪胚子。小説將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換骨的畫龍點睛般的書寫,樹起了一座“聖賢文化神話”紀念碑。 作者筆下,在一個個繁雜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慢慢凸顯,白嘉軒、鹿三的頑強、堅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賢的奸詐、自私自利,黑娃的詭異多變由於每個人信仰、人生觀的不同,雖然出生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他們的人生軌跡卻分離開來。接下來一系列的歷史事件:清廷倒台、軍閥混戰、建立民國、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民族解放、長江後浪推前浪,老一輩把生活的舞台讓給了新一代的已經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在新一輩白鹿原人身上發生着感情、親情、義氣、命運交織的故事。落葉總要歸根,不管他們走了多遠,這些走出了白鹿原的人最後都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地方,以各自不同的狀態,結束了一生的追逐,白嘉軒的蒼老,鹿子霖的瘋死,人生都已落幕。 神通廣大的朱先生則讓人難以忘懷。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但是他的眼睛,準確無誤的預見未來給他披上了迷信與神學的色彩。他是舊知識分子的代表,也是神祕“先知”、中國博大文化的代表。淡定、自得,不摻和雜事卻將大小雜事都預料的真真切切,每次出場都宛若仙人,雖是仙人仍然免不了俗,他對辦學堂、救濟災民、投筆從戎保家衞國依然充滿熱情。不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是貫穿全書的傳奇色彩的人物。 《白鹿原》是我目前看過對那個時代中人物,讚揚較多的一篇文章,也許這是作者思想上的一廂情願,但文中所渲染的民族傳統文化卻需我們去傳承。

《白鹿原》讀後感二

《白鹿原》面世後確實出現了好評如潮,暢銷不衰,一時“洛陽紙貴”的盛況,卻也一直有不同的爭論、批評乃至粗暴的壓制。然而,牡丹終究是牡丹。儘管它本身還存在某些不足,但那些非科學的批評、壓制,卻無損於牡丹的價值、華貴和富麗。它先是榮獲陝西第二屆“雙五”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第二屆“炎黃杯”人民文學獎。後來,略加修訂的《白鹿原》又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榮獲中國長篇小説的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它的作者終於登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頒獎台。 《白鹿原》確如海外評論者樑亮所説,“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説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説並不遜色。”( 《從〈白鹿原〉和〈廢都〉看大陸文學》,載《交流》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那麼,我們説《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是當代中國作家羣中的大家之一,也就不算誇張了———他畢竟以自己震驚中外文壇的非同凡響的佳作而達到了一般作家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短篇的王蒙和馮冀才也應該無與爭峯。 關於死的話題(長篇小説《白鹿原》讀後感) 近期讀小説,我感到陳忠實的長篇小説《白鹿原》是最好的一部小説。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九三年的小説,我也是很早就知道有這本書了,可是一直沒有讀過,這不能不説這一個遺憾!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説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説,比如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祕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説,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從小説的閲讀中,我還感到小説中對人物的“死” 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説中的黑娃,大號叫鹿兆謙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軒家的長工,而且是極其幸福的長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着的。而黑娃卻具有一種反叛的性格,他不聽老子的勸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舉人家做了長工,並因此與武舉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倆口子回到白鹿原後,其真相被揭露後,黑娃與田小娥住進了一口窯洞裏,開始他們的生活。大革命時,鬧農協,鹿兆鵬鼓動黑娃出來革命。革命失敗了,黑娃進了習旅開始當兵。習旅暴動失敗後,黑娃開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為黑娃當土匪,應該要死在這條道上,不想黑娃沒死。在土匪頭目大拇指死後,作為二拇指的黑娃領着百十號土匪接受了縣保安團的招安,當了第三營也就是炮營的營長。黑娃招呼的緊,炮營的兵不但要炮,還要求佩槍,這都得到了滿足,這也説明黑娃對招安後的一種心理,那是懷着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沒有好下場,黑娃該死了。誰想黑娃還沒有死,營長當的好好的。而且,他還拜朱先生為師,暴戾之氣盡褪,簡直脱胎換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就出現了,黑娃讓手下的兵把自己綁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煙,娶了知書達禮的小姐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屬於洗心革面,浪子回頭的那一種。最最不該死的時候,是黑娃聽從鹿兆鵬的勸告,策動了臨解放前的起義,黑娃是策劃起義的主要人物之一,對革命有了一定貢獻,還當上了革命政權的副縣長。然而,大難從此開始,白孝文作為縣長變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卻忽然之間變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監槍斃,還是和國民黨的縣長及總鄉約田福賢一起被槍斃掉。這真是黑娃該死的時候沒有死,不該死的時候卻死了。 作為田小娥,從武舉人的小老婆變成黑娃的老婆以後,我覺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與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過日子的,誰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當土匪的黑娃也不回來了,這又給鹿子霖創造了條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窯洞去兩次,與田小娥廝混,不想姦情差點兒敗露!雖然有一個替死鬼兒,鹿子霖躲過了這一劫。但是,鹿子霖卻咽不下這口窩囊氣兒,他設計了讓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惡氣,也讓作為族長的白嘉軒丟盡臉面。這計策果然成功,白孝文與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發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處罰,白嘉軒與兒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開始的迅速墮落,讓鹿子霖充分地滿足了報復白嘉軒的心理。而此時田小娥的壽限也到頭了,作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軒一家由於被不肖兒黑娃娶的媳婦田小娥攪和成這樣,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進了田小娥住的窯洞,用磨得飛快的梭槍頭,一槍紮在了田小娥的後背心上。田小娥臨死前一回頭和一聲驚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後,白鹿原發生了一場温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軒的媳婦仙草同樣是死於那場温疫;而鹿三從殺死兒媳後,精神竟變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從此人也變得有時清醒有時糊塗。這一切彷彿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陰魂始終不散,一直在作祟有關係。於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過的窯洞上造了一座六層的塔,以鎮田小娥的陰魂,不讓其出來害白鹿原的人們。 小説中鹿兆海和白靈的死,很具有一種悲劇色彩。鹿兆海蔘加了革命軍,上了軍官學校,加入了國民黨,並且他一直深愛着白靈。中條山阻擊戰中,他殺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請求,每殺死一個鬼子,就割下一綹頭髮束好,放入一個鐵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沒有死在抗日前線,卻死在圍剿紅軍的戰鬥中。死後,靈柩回鄉,師裏卻説鹿兆海——鹿團長是抗日犧牲的。白鹿原舉行的安葬儀式隆重之至!白靈在西安上學,她與鹿兆海一直相愛,卻由於黨派之爭,倆人不能相愛!白靈在西安加入了共產黨,作為知識青年,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而又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她與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鵬假扮夫妻在西安城裏做起了地下工作。因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倆人終於相愛成了真正的夫妻。後來,白靈因為在一次領導學生運動中,她一磚頭砸到了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樑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轉入紅軍的根據地。在根據地,白靈滿腔革命熱情地工作,可是由於一名西安來根據地的學生叛變投敵,一場紅色恐怖在根據地開始了。抓內奸抓特務,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牽連。白靈也未能倖免於難,她也是作為“特務”被監禁,最後被活埋。真是,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裏。解放後,白靈也是被作為革命烈士對待的,家裏也掛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軒問起白靈的死因時,幾位幹部囁囁嚅嚅地無法回答。奇的是,白靈的死的那晚,白嘉軒做一個夢,夢見了白鹿也夢見了白靈。這使得白嘉軒一大早冒着風雪,跑了好遠的路,來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書院,要求朱先生解夢。奇的是,白嘉軒的大姐也是做了一個同樣的夢。朱先生心道,白靈出大禍事了。可是朱先生沒有説出來,只是寬慰他們姐弟倆! 朱先生的死則披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讀之令人驚歎!朱先生在送完給八位同仁的縣誌後,當晚寫下了一份遺囑:不濛濛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弔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儘早入土。朱先生還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設計墓室的想法:不用磚,只用未經烘燒的磚坯砌墓室;墓室裏盤壘一個土炕,把他一生寫下的十部專著捆成枕頭,還有他雕刻的一塊磚頭,不準任何人撕開包裏的牛皮紙,連紙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 朱先生死後,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辦的後事。更奇的是,幾十年後,一羣臂纏紅色袖章的中學生打着紅旗,衝進白鹿書院破“四舊”時鬧騰了一陣了。不久,書院住進來,滋水縣的一派造反隊,並在此發生了一場武鬥,死了許多男女。之後又過了七八年,時間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羣紅衞兵打着紅旗從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開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學生從早晨挖到傍晚,終於挖開了朱先生的墓。墓室裏除了朱先生的遺骨外,只搜出一塊經過燒製和打磨的磚頭,經老師辨認,一面上刻着六個字:天作孽 猶可違;另一面也是刻着六個字:人作孽 不可活!一學生憤怒地抓起磚頭一摔,那磚頭沒有折斷卻分開成了兩層,裏面同樣刻着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這讓學生和圍觀的村民全都驚呼起來…… 《白鹿原》當中,寫小説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麼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裏,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麼地窩囊,一切彷彿都是因果緣分。近期讀小説,可以這樣講,我讀《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觸最深了,從中悟出的道理也多,關於小説中死的話題,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個重要方面吧!

《白鹿原》讀後感三

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文章情節結構大開大合,大起大落,每個細節部分的描寫又非常的精緻、縝密、充實,完全是史詩規模和史詩的筆法。全書描寫了一個原,兩個家族,三代人,四股力量,五種鬥爭,六件大事,熔歷史風雲,男女風月,文化興替於一爐,表現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國成立後近五十年的血淋淋的歷史進程,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狀態,文化變遷,它以浩瀚,深厚、大氣、詩意成為二十世紀中國家族小説的巔峯之作。

《白鹿原》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原上的“鄉約”,為本地宋代狀元呂大煥所作,分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三大部分,幾乎集中了儒家文化的全部精華。小説中的《鄉約》為朱先生所作,白鹿原因它而一片朗朗書聲,人和人的關係從此根本改變:耕織、家教、祭祖、滿月酒、婚禮、求雨、治喪、遷墳、認乾親、拜親人,一切都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禮俗代法律。《白鹿原》中祥和興盛、無爭無斗的原上世界,寄託了作者文化救國、禮儀興邦的儒家理想。

白鹿原做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國歷史的見證,可以視為民族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會結構有以田福賢、嶽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勢力,有以鹿兆鵬、白靈為代表的共產黨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謙(黑娃),大拇指為代表的農民土匪武裝。以民間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軒、鹿子霖為代表的宗法家族團體,有以朱先生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領袖。階級矛盾、家族紛爭、利慾情慾的角逐,相互融匯交織,構成白鹿原半個多世紀的“民族祕史”。

小説寫殘酷的鬥爭,目的是對鬥爭予以批評,原上的儒家思想興盛不衰,很快被政治鬥爭和暴力革命所取代,白嘉軒不但腰被土匪打斷,而且很快被革命政權從組長的位置上拉了下來。黑娃十兄弟在白鹿原上搞農民運動,地主和鄉長都被戴高帽子游街,國民黨打回來後,鄉長田福賢在白鹿村開反攻倒算大會,殘酷批鬥並且處決農會幹部,小説借朱先生之口,説白鹿原簡直成了一隻“鏊子”,老百姓成了鏊子上翻來覆去的烙餅,為了反對無謂的鬥爭,《白鹿原》還批評了共產黨內部的無情鬥爭、殘酷打擊,例如將白靈這樣一位堅定、純潔的老資深女革命者打成特務後活埋。白鹿原上仁義白鹿村的敗壞説明了暴力鬥爭的惡果的極其可怕。

在《白鹿原》的創作手法上,可以説他已現實主義為主,以史詩筆法敍寫人事,又融合了潛意識、魔幻現實主義等其他創作手法。

作為一個“民族的祕史”,它把敍事的焦點始終對準白鹿原這塊西北黃土地上的文化狀態和文化衝突,突出地描繪了文化衝突所激起的人性衝突(禮教與人性、天理與人慾、靈與肉的衝突等,以及眾多生命在傳統禮教壓抑下的被扭曲、荼毒、萎謝,展示出白鹿原一片慘烈的文化景象:田小娥之死、白孝文的墮落、黑娃的出走等等。)無論是描繪白、鹿兩姓的宗法關係和衝突,還是敍述白、鹿兩家年輕一代的生死、愛情、出走、迴歸,作者都着力於揭示歷史生活形態後面所隱藏的文化因素,將家族作為民族文化的聚焦點,借白、鹿家族的興衰變遷,去探索民族生存發展的文化隱祕。這就使《白鹿原》的主題超越了一般的政治、階級、社會、歷史的層面,而通過諸如出走與迴歸、繁衍與毀滅、腐朽與再生、必然與偶然、機遇與宿命等的描寫,將主題提升到生命哲學、文化哲學的高度。

西方現代主義在80年代初傳入中國,在10年時間內將西方現代主義100多年的歷史全部上演了一遍。《白鹿原》有選擇地加以吸收。把潛意識、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的手法大膽引進作品中。如:白鹿原上世代相傳的白鹿奇聞——白鹿精靈。田小娥死後在鹿三身上的靈魂附體,白靈死時分別向她的祖母、父親和母親託夢,朱先生死後化為白鹿飄然而去等,都給小説增添了浪漫和魔幻的意味。

《白鹿原》從文化人格的角度,塑造了一批經歷獨特、性格鮮明、思想行為驚心動魄的人物形象,構建起了白鹿原文化關係變遷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急公好義的儒家文化的鄉村領袖,封建家族的族長:白嘉軒。

白嘉軒有剛毅的意志。他的一生可謂多災多難,不僅同整個白鹿原上的廣大羣眾一樣經歷裏了兵災、匪禍、飢謹、瘟疫,而且本人年輕時在婚姻上就遭到六娶六喪的嚴重挫折,《白鹿原》的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白嘉軒最為壯豪的就是一生中娶了七房女人”。中年以後更經歷了長子白孝文的墮落,愛女白靈的背叛,賢妻吳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桿等沉重打擊。他腰雖然彎,但頭仍然昂着。表現了他剛毅堅韌的精神。他有着慎獨的品行。慎獨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一個人獨處時,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白嘉軒雖然沒有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但對儒家文化中“修身為本”的精義能心領神會和身體力行,堅持耕讀傳家。他有仁義的精神。如對長工鹿三。但是也有殘忍的習性,在其宗族範圍內,一旦有誰觸犯了儒家禮義和族規鄉約,他就顯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甚至是對他的親生兒子,他也決不手軟,嚴施酷刑,顯示出其殘忍的一面。尤其是對田小娥殘忍狠毒。可見這個最敦厚的長者同時也是最陰冷的食人者,這也再次證明中國歷史的每一頁雖然都寫着仁義道德,但是字縫裏卻寫滿了“吃人”二字。

文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可以説一個是無根的浮萍,一個是籠中的野獸。因為同一個女人墮落的兩個男人,卻有着天壤之別。黑娃和田小娥是對自由戀愛的落草鴛鴦,革命的風暴讓黑娃,落草為寇。在匪巢內亂之後有被招安,他立志改過自新,從頭做人。強行戒煙 求學朱先生,重歸祠堂,過上安靜的生活。然而最終被殺害,他無法真正融入傳統文化,,又見棄與革命文化,無論新舊時代,都沒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無根的浮萍,孤獨的靈魂無處依傍,無以為家。 而白孝文和田小娥是鹿子霖的圈套,他成了個無辜的犧牲品,他像一個文化變色龍,一次次脱胎換骨,改變着自己的角色,最終成了深諳政治韜晦之術的大陰謀家。他成了籠中的野獸,心狠手辣。

白靈與兆海最初相戀,都是滿腔熱忱的愛國少年,都急於報效祖國,因而擲硬幣選擇分別加入國共兩黨。然而世事難料,他們對待黨的瞭解和認識發生分歧,黨派政治干預進他們的感情生活,即便情感 被政治思想所阻礙。就像硬幣的正反面永遠存在,他們兩個的對立也永遠存在,他們的感情終不能有結果。百靈和鹿兆鵬才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們相對於黑娃和白孝文來説是一種超越。他們二人有驚人的相似,同樣接受先進的教育有獨立的思想、同樣是新文化的代表。他們都不願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鵬不願娶,白領不願嫁,都選擇離家出走。他們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熱情,流淌着叛逆的熱血。他們有百折不撓的勇氣,為後人闖出一條嶄新的道路。而令人惋惜的是,白領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鵬也在革命勝利後遠走他鄉,不知所終。這也許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祕史,一種嶄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價。 他們兩人,就像雙飛的蝴蝶,向光明和未來而去!

《白鹿原》中人物的人生各有不同,朱先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清貧正直,令人敬佩,飄逸走過一生。冷先生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懸壺濟世,冷冷的走過一生。鹿三則是一個本分的農民,勤勞一生,兒子卻叛逆,最終殺死兒媳,致瘋而死,是個悲劇人物。田小娥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封建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的犧牲品。小説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麼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裏,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麼地窩囊,一切彷彿都是因果緣分。不禁讓人感歎: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書的開頭有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小説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祕史。作者陳忠實以巴爾扎克這句名言做為小説的題記,表達出其創作這部長篇小説的宏願與藝術追求。誠然,一個民族的許多祕密都在小説中佝僂着。它們太小了,卻又太重要了。就像書中的一樣,祕密無處不在。他隱藏在每一個角落,他隱藏在騾子的背上,隱藏在白家那個只進錢不出錢的盒子裏,他隱藏在芰薺菜水飯裏,隱藏在或是白趙氏或是鹿賀氏或是朱白氏忙碌的身影中,隱藏在木桌上的羊肉泡饃裏,也隱藏在長工們的老繭和豐收時的麥浪裏,更隱藏在跳躍在原上的白鹿中。

《白鹿原》讀後感四

我是聽説了張嘉譯版的電視劇《白鹿原》拍的不錯才去讀的原著小説,因為沒時間也不喜歡追劇。説實話,陳忠實先生的這部小説在藝術造詣上的確是上乘之作,先生以真實的事件和人物為藍本,結合歷史的沉重和文化的內涵,為古老的關中大地譜寫了一部宏大的史詩。在我們品讀過的作品裏,能稱得上史詩的並不算少,但是對“史詩”這個詞的定義往往莫衷一是。而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能夠把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其中人物的命運組織起來,賦予它們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意義,讓一個國家的集體記憶變得更加豐富,我覺得這才是當之無愧的史詩。

白鹿,代表着白鹿原上的精氣神

《白鹿原》的書名就是小説中故事發生的地點,陝西關中平原上一個叫白鹿原的村子,傳説很久以前在這裏出現過一頭通體純白的鹿,所過之處萬物復甦,枯木逢春,人畜無疾,是幸福與和平的象徵。村子裏的兩大家族即是白家和鹿家,故事就圍繞着白鹿兩家三代人的恩怨展開。

白嘉軒是白氏家族第二代長子,從父親白秉德手中接過權利成為族長(注:白鹿村族長約定由白家世襲),白家田多糧足,家境殷實,且世代家風優良,子孫皆以仁義立身,是遠近聞名的大户。然而白嘉軒的婚姻卻是一波六折,連續六個妻子因為各種原因先後慘死,直到第七任妻子仙草過門後才終止了這種悲劇。白嘉軒無疑是小説的中心人物,他是白鹿村一言九鼎的族長,是村民信賴的領導者,但最重要的,他是封建禮教堅定的守衞者,在他的價值觀裏,祖宗留下來的教誨和處事方式勝過一切分析和判斷,所有違背這些教條的人和事都會無一例外受到他的唾棄和懲罰。他秉承着這種一身正氣的性格,帶領族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賭博、鴉片、饑荒、瘟疫乃至戰亂。

他把白鹿宗族的祠堂打造成了希望和信仰的源泉,無論是議事、慶祝、紀念還是行刑都在祠堂進行。他認為莊稼人的生活方式是固定不變的,改變的只是皇帝。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生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一個以革命為主題的時代:辛亥革命,國民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無論他是否理解其中的意義,他都註定要捲入這場天翻地覆的浪潮,他的人生侷限和無奈也就情有可原,畢竟祖先只教給他耕讀傳家的訓誡,沒有告訴他有一天皇上沒有了該怎麼辦,當外部力量一波又一波來到白鹿原,衝擊着原來的秩序和規則的時候,白嘉軒一直是茫然無措的,他只能選擇拼盡全力堅守自己的陣地。

他對長工鹿三説過:“我一輩子從不做偷偷摸摸的事情,只要是害怕別人知道的事,我就堅決不做。”,鹿三的兒子黑娃從小到大最耿耿於懷的就是“嘉軒叔的腰挺得太直”,這些品行看似正派,但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就像小説結尾白嘉軒對已經瘋掉的鹿子霖説:“我當年不該拿自己的孬地換你家的水地,我一輩子就做下這麼一件見不得人的事。”,他沒有提及的是,當年村子裏種罌粟是他先揹着村民偷偷播種的,他明知鹿三殺了田小娥卻千方百計地包庇,他死活不讓蕩婦田小娥進祠堂卻又用族規懲罰她。似乎用冠冕堂皇道貌岸然這樣的詞語形容他也不為過。

我想這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人性是複雜的,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即使有,也沒辦法用完美無缺的價值觀來衡量。《白鹿原》裏最接近聖人的,恐怕只有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這個人物有確鑿的原型,是關中大儒牛兆濂。朱先生博學多才,洞察世事,不懼脅迫,不羨名利,年輕時膽識過人,曾獨自一人闖入二十萬清兵的營寨,對兵長方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功勸退虎狼之師,免去了一場生靈塗炭的惡戰,爾後深藏功與名,在白鹿書院專心修訂縣誌,連殺人如麻的軍閥也對他恭敬有加,他真正詮釋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學者風範。在作者的眼裏,白鹿原能夠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對生命和祖先的敬畏,對土地和親人的感情和代代相傳的白鹿精魂。而朱先生就是白鹿的化身。

《白鹿原》裏有兩個女人最為悲慘,一個是黑娃的媳婦田小娥,另一個是鹿兆鵬的媳婦冷秋月,一個是人人唾棄的破鞋蕩婦,一個是規規矩矩的大家閨秀,兩個天差地別的女人最後都被封建禮教殘酷迫害致死。

田小娥自始至終都在螳臂當車地對抗世俗的偏見,在給大户當小妾時她故意把用尿泡過的棗給老頭子吃,她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和黑娃私奔,家裏不能住,只能住到村外的破窯裏吃糠咽菜,説他們是真愛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後來黑娃不得已拋棄她之後,為了生存而屈從於鹿子霖和白孝文,在鹿子霖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征服這個女人的時候,她趁機在他臉上撒了一泡尿,一通謾罵懟地鹿子霖落荒而逃。她從未屈服於周遭人對她的批評和否定,但她的反抗遭到了男權社會的瘋狂鎮壓,白嘉軒在祠堂裏當着眾人鞭笞她,鹿子霖乘人之危侮辱她,鹿三更是一刀結果了她的性命並且得到白嘉軒的支持:“這女人該殺!”,白嘉軒甚至為了平息眾人的恐慌,修了一座塔來鎮住她的冤魂讓她永世不得翻身。

冷秋月的人生悲劇始於冷氏和鹿氏的聯姻,冷先生希望能夠和鹿家攀親,鹿家也敬重冷先生懸壺濟世,兩家都不願意傷害彼此的關係,但是鹿兆鵬是個接觸了新思想的的革命青年,早就立志以天下為己任,自然是從骨子裏排斥封建包辦婚姻的。他在父親鹿子霖的耳光下被迫於素未謀面的冷秋月成親,之後便投身革命不問家事。冷秋月最終被長年累月的守寡生活折磨地不成人樣,冷先生卻堅持讓女兒從一而終,鹿子霖也礙於冷先生的面子不同意休妻。一次公公鹿子霖酒後對她非禮,她在羞辱之中嚐到了男歡女愛,竟開始主動勾引鹿子霖,鹿子霖雖然好色,但人倫底線沒有動搖,厲聲斥責了兒媳的不軌,冷秋月從此得了淫瘋病,父親冷先生為了顧全自己和鹿家的臉面,不惜下重藥弄啞了自己的女兒,她去世的時候下體膿血橫流,死狀甚慘。

造成這種人間悲劇的根源,無非是封建時代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始終作為男性的附屬而存在。就像白嘉軒的母親白趙氏説的:“女人就是糊窗户的紙,爛了破了,再糊一張新的就是了。”,這也因此讓白靈這個人物極為凸顯,她從小就是個性格張揚不受束縛的大小姐,在城裏學習了新文化之後,成了一名新時代女青年,嚴辭拒絕了父親白嘉軒為她指定的婚事,在目睹了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之後毅然和鹿兆鵬加入共產黨,想要改變這個陳舊殘酷的世界,她聰明機警,頭腦靈活,無數次在敵人圍捕中死裏逃生,最後還嫁給了鹿兆鵬,和他有了孩子,可以説白靈在那個時代是個幸運的女人,因為她一直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在生活。白靈的姑父朱先生對她評價很高,説白氏子孫最有出息的就是白靈。她犧牲的時候化作一隻白鹿出現在父親姥姥姑姑的夢中,使得白嘉軒準確地記住了女兒去世的日子。

我覺得《白鹿原》最值得讚揚的地方在於它對歷史客觀公正的態度,無論是農民,土匪,軍閥,共產黨,國民黨,作者都是一視同仁地在講述,沒有偏袒任何一方。電視劇裏扮演鹿子霖的演員何冰説:“黑娃當土匪,鹿兆鵬當共產黨,鹿兆海當國民黨,都是下一代人生命的躁動,沒有躁動人類就不會前進。”,尤其是國共雙方,在功績和罪惡方面,其實各有千秋。只不過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傷痛卻刻在人們心中永遠無法抹去。作者對書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命運的安排印證了這種傷痛和其中的諷刺:

鹿兆海在對日作戰中殺敵無數,卻死在了剿共的戰場上;

白靈在敵佔區屢建奇功,忠心耿耿,卻最終在自己人的肅反運動中被活埋;

心狠手辣投機革命的白孝文害死了情同手足的黑娃,卻當上了縣長。

一生正直為人敬仰的朱先生,在死後幾十年被一羣紅衞兵挖開墓穴,鞭屍毀墳;

整部《白鹿原》描繪的是一段荒誕無比卻真實的歷史,值得我們去反覆回味。

《白鹿原》讀後感五

還是十多年前第一次讀《白鹿原》這本書,陳忠實先生的這本書在當時對我的衝擊非常大的,總感覺它內在的東西顛覆了我很多價值觀。當時懵懵懂懂,很多東西明白其事卻難解其意。 直至而今仍有很多未解之意。

白鹿原

這部小説跨越的時間很長,涵蓋了清末,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後幾個階段,作者陳忠實先生站在一個非常中立的立場用他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揭開了那個動盪年代社會各層百姓的生存面貌,以及人性在制度變化中展現的扭曲。

給我衝擊力最強的一個是白嘉軒這個人物。白嘉軒這個人物的刻畫,似乎一下子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讓我陷入了一種不解的迷茫之中。我一直在思索這個人物的塑造陳先生到底意在傳遞一種什麼思想呢?我只能用我淺薄的思維思索着。

按照階級論的觀念,白嘉軒這個人物是屬於曾被我們鄙棄的地主階級或者説是富農階層的,但是他的一生除了算計了鹿子霖家的那塊風水寶地,我們找不到一件他違背道義的事情,他甚至是被人讚賞的尊敬的,尤其在對待他家的長工鹿三和他的兒子,他無疑是‘仁義’的。

他甚至是保守的、頑固的。他堅定的維護着他心目中的鄉約,履行着一個族長的職責,他甚至將白鹿原打造成了一個被共產黨員鹿兆鵬同志稱為“封建秩序最堅固的堡壘”。他反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女兒繼續求學,女兒逃家了,他説就當她死了。他讓兩個兒子安心的侍弄莊稼,做本分活就不懼怕任何人上台。正如黑娃所言,他的腰桿挺得太直了,讓一切牛鬼蛇神在他面前都不由得自慚形愧,以至於讓成為土匪的黑娃忍不住下手打折了他的腰。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保守派,卻用他踐行的道德準則維護並守護着一個鄉村的秩序和安然,看着在他管理下的白鹿原,我甚至曾經設想,假如沒有革命,沒有列強爭奪這片膏腴之地,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進入這裏,會是什麼樣。如果村村都像白鹿原這樣秩序井然,和諧和睦,開明的族長和完善的鄉約,是不是也會很好?

當然,而今的我明白,人治終不如法治。然而白嘉軒他面對災難沒有驚慌失措,面對激流沒有衝昏頭腦,沒有過激的行為,也從不湊熱鬧,他的心中始終橫着一杆秤,心裏精明而透亮的形象卻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什麼讓他做到了如此?

我認為是傳統文化道德約束下展現出的一種人性光輝。

試問,站在這個信息繁雜時代迅猛變化的我們,面對來自八方的信息風暴,有幾人能做到如此?許就是這樣穩重剛毅的白氏門風,才讓白家門樓在亂世裏始終屹立在白鹿原上吧。

亂世人性

給我的另一個衝擊就是人性,亂世中的人性在‘慾望“中的掙扎。

整部書無論是那一階層的人物,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革命者或是非革命者,每一個人都給我一個感覺,他們都是心中存有堅定的精神力量的人。白嘉軒也好,兆鵬兆海白靈也罷,甚至是田小娥,他們都在為自己心目中的既定目標奮鬥着。

當新制度衝擊着舊制度時,思潮的碰撞中激發出的人性的扭曲是其中最讓我不堪卒讀的。解放前的白鹿原那裏生活着一羣有着最原始思維從骨子裏保有一種名叫道德的最原始的價值觀念。然而當風潮颳起時,年輕時的忘恩負義、強佔人妻(妾)的黑娃被革命抬到前台作為新的領軍人物時,我心中充滿了無奈與不解,為那個時候年輕的黨,也震驚於當一個底層的小人物被誤導造反就是革命以無知無畏的形象引領風潮時所引發的災難的恐怖度,也再一次怯怯的感受到法治社會的帶來的安全感。當白靈死於自家的清查活動,兆海死於絞殺共軍的活動時,我心中除了痛惜他們命運與理想的相悖,更憤慨於當權者自私醜惡的野心的昭然若揭。當幾十年後,又一場風潮席捲大地時,朱先生的墳被掘開,昔日下葬時的浩蕩與今日的不得安寧,除了讓人痛心,再一次讓人無奈的感受到那份人性在慾望中的扭曲所帶來的災難。

當一切撥亂反正時,我們才猛然醒悟到,存在即合理,一種被世俗認為是最落後的思想完全被新的一種思想強壓着,被糟蹋着,可笑的是到了最後能夠維持着原上那片淨土的依舊是那老祖輩留下來的道德與文化。

整本書是圍繞着白嘉軒來發展的,他的一生過的也是不平靜的,作為一個村子的族長,他肩負的不僅僅是整個家族的安寧,還有對於社會道義的一種維持,然而無論遭遇什麼,他用他的活法告訴了很多人,祖宗的精髓不能丟。

反觀現在的我們,除了皮囊,我們的靈魂還剩下什麼?還能堅守什麼?我們的社會還留下什麼?我們還留有祖輩的什麼?

《白鹿原》用它特定的歷史映射着我們的時代,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正如即將熄滅的星星之火急需我們去點燃去開發,讓他內在的精髓統帥化成我們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