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87K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精彩多篇】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一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責任感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推諉、抱怨、拖延與執行不力這些都是組織內部的通病,而缺乏責任意識的組織和個人將無法達成目標、無法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一較長短、無法實現願景,更無法讓個人和團隊更上一層樓。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了我們解決的方法,要我們別隻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變現狀?”

本書以簡明有趣的故事與易讀的篇章,教授讀者嘗試一種實用的方法,將個人責任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全書的主旨: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其主要實質是強調個人擔當,也就是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我們可以解讀為:要去找出爛問題背後的好問題。所為爛問題,就是哪些推責、抱怨的一類問題;所謂好問題,就是正面的能夠迅速付諸行動的類型。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提出三項指導原則:

1、着眼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推責。以What或How來發問,而不是WhyWhen或Who。

2、強調個人擔當。主詞用“我”,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3、把焦點放在行動上,而不是“該誰做”或“誰做錯了”。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我們雖然不一定問得出口,但卻有意無意在心裏發問的問題,並且給出了答案。比如,有擔當的人怪罪誰呢?誰都不怪罪,包括自己在內,千萬不要小媳婦心態的自憐自哀。我們個人能改變組織中的什麼事情呢?只有一項,那就是自己,不要再去想要改變別人了,用心反思自己,並着力改變自己。如果組織不再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媒介,那有何必繼續呆下去呢?如果值得待下去,那就拿出個人擔當,努力改變吧!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的終極目標便是行動。先修煉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問比較好的問題,最後付諸行動。所謂的學習,應該是把“已知”轉化為“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濕潤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其實你自己必須是那團濕雪,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而生命就是這樣運作的。

不要去理會別人的眼光和喜歡比較的心態,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二

年前單位發生了一件事情,總讓我想不明白,把為什麼和抱怨掛在嘴邊,但是很神奇,看過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麼一説法。

“為什麼會這樣?”與“我能做什麼?”,這是我們遇到問題之後常會出現的兩種心態。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反應都是自然而發,貼合常情,然而往深裏去想,你卻會發現,這兩種想法代表着兩種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態度。而《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如暮鼓晨鐘,用一種清越敦實的聲音敲醒了我,讓我明白的明白了“提高個人職責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俗話説“眾人拾柴火焰高”,也有“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説法,可見羣眾的力量之大。但是如果試想一下,那些負責拾柴的總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斷的抱怨看火的無聊,這把火還能燒的那麼旺嗎?是的,羣眾是由我們這樣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那羣眾力量 的疊加效果又怎樣能體現的出來?為什麼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有水喝,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呢?這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職責心的問題,如果個個“和尚”都是有職責心,懂得主動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複着平凡的工作,而我們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用心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給我的啟發最大,就是“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方,這才是最有益於問題解決的做法。”

是的,相較於被動地期望環境向對自我有益的方向發展,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我,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我。當我們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改變自我的現狀,包括思想、潛力、習慣等等,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這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提高個人職責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三

在街道王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約翰。米勒的《問題背後的問題》,我深深地體會到人要勇於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責任可以使人堅強。

過去,我一直認為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內事。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之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有沒有責任心,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書中運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闡明瞭責任意識的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也讓我對文中的“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人的一生必須承擔着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於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於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時,就等於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

責任可以使人堅強,作為一名社區的殘協委員,我應該竭盡全力幫助轄區的殘疾人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瞭解殘疾人的需求,提供有力的幫助。這就是我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承擔着責任的同時,我也享受着工作帶給我的快樂。我要不斷的完善自我,為殘疾人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四

閲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受益匪淺,讓我學到了要忠誠於工作、樂於奉獻。忠誠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忠誠意味着職責——每個人都要對自我的工作負責,這是忠誠的直接體現。試想,如果大家都不負職責,導致我們的服務態度差一點、我們的服務質量弱一點、我們的辦事效率低一點,那麼,社區工作還能與時俱進嗎?忠誠,既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行動——不要只認為社區工作者的忠誠對社區來説十分重要,其實,社區工作者對社區的忠誠受益的並不僅僅僅是社區,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自我。因為,一種職業的職責感和對事業的忠誠感一旦養成,就會讓自我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賴的人、一個能夠被委以重任的人。

因此,為了社區工作的完美明天,也為了自我的不斷成長,我要切實加強自我約束,踏實勤勉工作,努力提高自我,做一名稱職的社區服務者;要盡心竭力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做一個真正有職責感的、能夠被領導和同事信任的人。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篇五

時隔兩年,再看這本書,體會又更深一層。這本書通篇圍繞責任來闡述,其核心主旨就是“遇到問題,首先把責任歸究於自己,通過改變自己來解決問題,進而改變現狀。”

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是解決問題的最快速途徑。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有利於樹立積極的思維,把注意於聚焦在行動上,而不是逃避責任和指責他人身上。思路決定出路,有了好的思路,等於成功了一半。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有利於培養直面問題或困難的勇氣,勇氣是一個人成長所不可或缺的因素。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有利於培養健康的心態,責任之心會驅除牢騷、抱怨等狹隘思想,使心態變得陽光。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有利於培養客觀的思維。就像書中所説: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誰也不怪,包括他自己。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有利於培養寬廣的胸懷,胸懷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把責任歸究於自己,有利於贏得他人的信賴,人人都願意相信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並樂意與之合作。

經常性的把責任歸究於自己,對強化個人責任感、提升自身能力、建立個人口碑幫助很大。當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多,獲得歷練的機會就越多,能力提升就越快,就越有機會勝任更大的職責。

書中説,個人責任感的不同成就了事業的差異。的確如此,一個遇事推諉、逃避、搪塞、拖延的人,沒有機會從大量解決問題中獲得提升。逃避問題、不負責任,等於是自己關閉了成長的大門。而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凡事敢於面對和擔當,並採取積極行動,久而久之,自然提升了自己,也能獲得更多人的青睞。

責任意識平常而樸素

責任意識並不驚天動地,它表現得責任意識。然而,正是這種來自各個階層普通民眾的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共擔,才凝聚起我們戰勝強大困難的力量。最典型的,這種責任意識表現在那些堅守工作崗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有了他們的忠於職守,才使我們的社會得以維持正常運轉。置身於社會,每一個成員之間的聯繫是如此的緊密,他人的利益與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因而,我們也逐漸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愛別人,也是愛自己;對別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責任使人充實、快樂、高尚!

縱觀一個蓬勃發展的國家,一個日益強盛的民族,一個通達開明的政府,他們都是肩負起責任的載體。“有限工作、無限責任”,這是組織的責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是個人的責任!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也只有國家、組織和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我們的社會才能快速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富強!責任使人充實、使人快樂、使人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