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實用6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8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相關的範文。

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實用6篇)

篇1: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即本研究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響下的現代教育主張學習者應具有對自己學習活動的支配權和控制權,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但是,傳統的教育研究側重於對教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學習者及其學習活動的研究,這樣的研究取向給教育實踐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其主體性發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壓抑,學習者的創造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為了克服這一缺點,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發展起來。其中,自主學習便走上了教育理論的前台。

目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其核心就是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方式。而提倡數學自主學習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首先它是數學發展的需要,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其次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終身學習的要求。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從他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基礎課程改革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學過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教師應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落實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由研究教師的“教”到研究學生的“學”的轉變。

由於我校近年生源質量不高,過去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迫使教師和學生陷入繁重的課業負擔,影響了師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生全面發展。

在省、市、區以及學校全面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探索研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很有實在意義的一件事,但這需要一個系統全面的研究,可以説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學情的需要。

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科研興校為關鍵,科研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讓科研服務於教學,在教學中從事科研,相互促進。經過以上論證,我們提出了本課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希望通過開展此課題的研究,實現學生兩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即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和由傳授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實踐,改變學生現有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動機、方法,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做到自主學習,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展,從而真正的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研究現狀,即本研究課題國內外主要研究成果與研究現狀述評。

對於本課題所研究的內容在國外有很多教育理論家也做過相應的研究。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先生,反對以獲取和積累知識為目的,認為這是成人按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學生的,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經驗,限制了他們的主動活動,對思維的發展起破壞作用。

馬斯絡先生也是以實現自我價值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他也是關注學生的自主個性發展的。

在國內有很多專家做相關的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不僅因為提出“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的事業”而備受推崇,更因為她還是一位深入教育改革實踐的著名專家而引起廣泛關注,學習葉瀾教授《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文章,可以領略她對學生學習質量的關注程度。葉瀾教授一直堅持“主體教育論”這一觀念,她的研究成果是相當豐富且富有成效的。

目前,在一些學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成果,比如江蘇的“洋思中學”所實行的“學案導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及“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等,這些教學改革都是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基礎的。山東的杜郎口,江蘇的東廬中學等都在“自主能力培養”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這些學校的成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已是刻不容緩。

由國內外的教育家的理論實踐可以感受到:自主學習已經成為學生必需的基本能力,受到不同時期的國內外專家同行的認可,這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從各地的情況看,大多數學校只是在單科教學中實驗“自主學習”,它的教育理念不能滲透到全部的常規教學中,因而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完整體系。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大形勢下,我校將本課題列為校級總課題,準備在對他人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學習、繼承、應用的基礎上,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以此指導我校的常規教學活動,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聯繫與區別,即本課題研究與國內外研究的區別與聯繫,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突破。

本課題主要是通過行動研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應該得到“主體教育論”的理論支持和指引,與上述國內外的研究成果是密切聯繫的。

本課題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繼承並運用這些研究成果,探索並研究如何培養我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整合。

因此,我們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學習和繼承的基礎,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構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有機統一的教與學的模式和與之相應的評價模式,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以此指導我校的常規教學活動,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

四、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

(一)研究目標

借鑑國內外與自主學習相關的研究成果,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為: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切實轉變學生應試學習狀態下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學習狀態,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個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轉變教師教育狀態下的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內容

本課題所研究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指在主體學習理論支持下,以規範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活動以及課後鞏固落實等方式為切入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瞭解新的學習理念的基礎上,通過自身能力高質量地完成上述任務,從而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主動地學會相關的知識,提高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最終形成終身學習能力。自主能力培養也是目前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內容為:

1、通過教研組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理論指導,設計子課題為《自主學習方法探究與指導》和《自主學習與被動式學習的表現與差異》。

2、通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推進,對自主能力培養進行過程性實踐探索,設計子課題為:

1)《自主學習與課前預習性作業的佈置與處理》

2)《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3)《自主學習與課後即時性作業的佈置與處理》

4)《自主學習與課後總結性作業的佈置與處理》

5)《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

6)《自主學習與教學評價》

7)《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三)、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調查法,文獻法,實驗法,統計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五、本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自20xx年5月開始啟動,規劃到20xx年12月完成,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規劃設計階段。選擇研究方向,由蔡海東負責組建課題組,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報區、市相關部門審批、立項。

第二階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籌備開題論證會。

自課題申請立項之後,課題研究就進入了實施階段。現對第一階段的課題研究情況進行簡要總結:通過理論學習讓教師們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對師生雙方的意義以及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然後通過研討、班會、座談會、交流會、談心會等方式使全體教師達成共識。具體工作如下:

1、按照時間表,在老師當中進行了培訓。通過教研組的校本培訓活動和月工作點評會等,使老師們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和重要性。激發了老師們投入課題研究的熱情和積極性,老師們根據培訓情況寫了9月隨筆“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

2、在思想動員的基礎上,老師對學生們進行了思想工作和具體的學法指導。由三個年級分別組織,起到了鼓動學生和指導學生的積極作用。六年級的題目是《勤奮的人不一定成功》,五年級指導的題目是《依靠科學講究學法 勤於動腦 重於實踐》,四年級針對實際情況,組織了《讀書看書的方法》,這一切都為課題研究的開展做了很好的思想基礎工作。因此,10月份的隨筆,就體現了老師們通過教學實踐,通過研究所獲得的心得或感受或方法。

3、進入11月份,進行課題研究開題工作的時機已成熟。教研處開始整編《開題報告》,通過各教研組進行了學習、研討和修正。同時,各教研組進一步修訂各自的子課題和課題實施計劃。通過課題研究,老師們的課堂更新了,學生的學習更有動力了。

通過前一階段的初步研究,部分教師在課題立項前後就已進行了相關研究,蔡海東主任發表論文《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研究》(《科學教育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亭湖教育》)、《數學教學生活化》(《亭湖教育》);主持課題《國小數學有效課堂的教學方式的研究》,鹽城市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國小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研究》的研究也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的一些基礎材料。

總之,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人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並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我們的課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動,學生自主學習就會多十分活力,而他們學習的能力也許會提高百倍。我們知道,實際實施過程中,我們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圍繞課堂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這種方式開展課前預習,如何鞏固所學內容,如何完成作業,如何制訂自主學習計劃,如何複習等等,這一切是我們所有任課教師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開展此項課題研究的重要任務。

針對所出現的問題安排下階段的任務和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組織實驗、收集分析資料階段。研究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收集有關資料,全面展開研究工作。

(1)20xx年2月――20xx年7月,以班級和學科為角度,分別由各班主任和各學科教師負責完成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探究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與被動式學習的表現與差異的現狀系統性調查,形成調查報告,並提出指導建議。班主任由教務處負責,王根娣、嚴坤完成階段性工作彙總;各學科教師由各教研組長負責,王春林、薛榮扣完成階段性工作彙總。

(2)20xx年2月――20xx年4月,全體教師負責側重於對學生各類作業(預習性作業和總結性作業)佈置與處理的方法研究,通過課外作業的佈置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合理安排自主時間和自我評價能力。由各教研組長負責,卞國萍、XX完成階段性工作彙總。

(3)20xx年5月――20xx年7月,全體教師負責側重於對教師評價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的研究,通過科學恰當的評價促進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由各教研組長負責,陳華、潘婭完成階段性工作彙總。

(4)20xx年9月――20xx年1月,全體教師負責重點進行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具體組織方式以及評價方法研究。由各教研組長負責,蔡海東、陳榮華完成階段性工作彙總。

(5)20xx年2月――20xx年7月,全體教師負責對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研究與實踐,通過構建理想課堂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由各教研組長負責,王娟形成階段性工作彙總。

因此,各教研組、各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要進一步明確開展課題研究的意義和作用,結合上一階段課題研究,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所發現的困惑或問題,進一步選取優化或自定子課題,開展研究。在開題報告會之後,全體教師要行動起來,真正投入到實踐研究當中去。

六、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強課題的組織領導工作。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教務處和教研處負責組織實施。通過實施“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理想課堂”活動,促進老師們圍繞各自的教學實踐展開有效研究,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改變作業佈置方式、授課方式以及評價方式,通過授課方式的改變影響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努力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措施,進行落實,從而尋找到一條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2、研究計劃的具體落實。將研究方案中的目標和任務細化,定出每階段的分步目標,對所有應完成的任務進行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位。全體教師要圍繞教學工作和各自所確立的課題,把課堂改革作為研究資源,發現常態教學環境下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以此作為小課題,並結合課題研究撰寫教學案例、課堂敍事、課堂實錄等教育隨筆,呈現研究成果。在此統一要求:參與課題研究的每一位成員,都要確立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制訂課題實施計劃,呈報各教研組彙總,然後各教研組以此為基礎制訂教研組課題實施計劃,負責具體管理本組成員的課題研究過程。每學期兩次(期中、期末)填寫小課題研究過程資料,並於期末時提交階段性課題總結,最後由各負責人完成階段性工作彙總。

3、組織培訓研究人員。定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知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徵。通過開題會上專家的指導,瞭解課題實施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學會如何開展課題研究。通過實施教師培訓計劃,進一步幫助老師認清課題實施意義,明確各自的工作與任務。

4、對當前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行現狀調查。制定問卷調查和訪談計劃,與學生、教師、家庭和社區緊密配合,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調查環境,確保調查結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觀性與真實性。

5、對培養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方法進行研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人際氛圍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課題研究人員要深入課堂,參加班級活動,組織好交流、討論,並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

6、課題研究成員每學期至少進行兩次課題研究會,收集整理有關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課題研究目標管理制度、監督檢查制度、專業學習制度、經費投入、使用與管理制度、成果處理制度、成果獎勵制度等,制定對課題主研人員的考核激勵措施。

8、增強成果意識。課題研究人員一定要認真總結在課題實驗中的經驗、教訓,撰寫案例或教育敍事,並上升到理論高度,撰寫論文。結合隨筆的撰寫和月工作點評制度,每月組織一次課題研究交流研討會,進一步交流經驗,提出問題,推動課題實施工作向深層次發展。教科室要認真組織好論文交流和整理,通過每學年的“教科研論壇”,交流成果,推選優秀成果,進一步激發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熱情和積極性,並積極做好經驗成果向報刊投稿工作,爭取有研究文章在區級以上報刊發表。

9、積極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科研部門有關專家的指導和支持。

10、加大教育科研經費的投入,保證課題研究正常運行,對具有突出貢獻的課題研究人員進行獎勵。

第四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成果初步運用,提交研究報告,做好結題工作。

全體教師要熟悉研究過程各環節,首先要在教學工作的實踐當中發現問題,然後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方案或措施,再通過實驗或實踐進行驗證,若發現新問題再按此步驟開展研究,如此循環,直至解決所有問題為止。這時,我們就可以對所研究的課題成果進行總結。希望全體教師能夠按此要求,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我們的課題研究過程要以課堂為陣地,通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推進,研究總結課堂教學的有效模式和有效的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方式,通過課前和課後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方式的研究和分析,通過書寫隨筆和論文的方式提煉總結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自主學習方式。

七、本研究課題的預期成果形式

中期研究報告、研究論文、論文集、結題報告。

八、本研究課題的研究條件分析

本課題以葉瀾教授《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作為理論指導,引領課題組開展基礎性的工作,同時其它學校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成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經驗,這也是本課題組應該繼承、借鑑和應用的。

圍繞學生自主能力培養,我省有的學校也已經進行了研究,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果,開展過相關研究實驗,並且有多篇文章發表。實驗成果已經得到廣大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的認可,普遍反映“自主學習”是非常實用,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一種方式。

因此,依據我校情況,本課題組認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作為一項專題進行研究是很有價值的,是可行的,如將自主學習引入到新課程改革中去,引入到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去,必將發揮更大的功效。

參加本課題研究的課題組成員多為中、青年教師。對教育事業熱愛以及樂於奉獻是我們能夠完成課題的重要基礎。本課題組成員,我校校長擔任課題組組長則充分顯示了我們的決心,同時在各方面也將保證本課題得以順利實施。

截至目前,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一多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入推進階段,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同時,學習省素質教育的相關文件,提升了我們的理論水平,也更堅定了我們將本課題深入研究下去的信心。

本課題自申報之日起就先後得到了區教研室於主任和市教科所馬院長的有力支持與輔導,在平時的研究過程中本課題組也會主動向市、區教研部門進行諮詢求助,而堅信他們也會對我們的困難施以援手的。

本課題的研究本身就是來自教學實踐,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過程就是課題研究的過程,所以研究時間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為保證本課題順利實施,學校將從制度上給予保障,同時領導小組會協調全校各處室、各部門做好服務工作,學校將在組織管理和物質資金上給予支持。

九、成立課題實施研究領導小組

組 長:蔡安存

副組長:蔡海東

成 員:

王春林、王根娣、嚴 坤、朱麗娟、卞國萍、薛榮扣、王 X、

彭明靜、陳榮華、朱亞平、王 娟、潘 卉、薛 燕

篇2: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現狀評述:

在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終身學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社會、學校、個人最為重視的學習和生存方式。近年來,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孕育產生了全新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國中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個性品質、世界觀不斷形成成長的時期。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元認知水平、知識的深加工等高級認知能力欠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探索適合國中學生需求的網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模式與策略。我校在長期研究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同時,對如何運用網絡資源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也作了初步探索,開發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育的研究、《“z+z”智能平台應用於數學教育的實驗與研究》、《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國中英語有效師生互動策略的研究》、《國中物理學生自主探究方式的研究》、《語文情景導入的實驗與研究》、《國中思想品德學困轉化策略的研究》、《增強化學新課程課堂演示實驗探究性的研究》的主題探究”等自主學習的平台,對“構建家校通網絡自主學習的平台”也作了一些嘗試,意在引控學生通過“平台”拾遺補缺、拓展提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選題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運用網絡平台,不僅使其服務於“教”,還要使其服務於“學”,利用校園網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平台,探索培養國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探究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思維品質、創新意識等方面有較大發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研究價值: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在於培養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網絡平台為學科教學服務的意識,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通過課題研究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達到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目的。

研究目標:

研究目標:

1、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網絡平台探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2、通過運用有效策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達到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的目的。

研究內容:

1、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資源的調查與分析。

2、信息技術環境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特徵(與傳統學習的區別與聯繫)。

3、研究影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發展的因素。

4、研究構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網絡平台。

5、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策略。

6、信息技術環境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評價。

主要觀點:

“網絡平台”:網絡教學支持平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教學平台既包括支持網絡教學的硬件設施設備,又包括了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系統.也就是説,廣義的網絡教學平台有兩大部分:硬件教學平台和軟件教學平台。狹義的網絡教學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礎之上,為網絡教學提供全面支持服務的軟件系統。本課題的“網絡平台”是指狹義概念。

“課堂教學有效性”:余文森 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他認為:從專業角度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問題,餘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對原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活動。我們將國小生自主學習界定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獨立、自由、自覺地學習,是學生主動實施、積極建構的學習。是打破“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的方式。

“探究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活動,但探究發現不是目的,目的在於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並習得方法。教師創設引導發現概念、定理的問題情境,目的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發現,讓科學的創造思維在學生頭腦中再現,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注重學生獨立鑽研,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步驟,不僅讓學生獲得探求知識的途徑和方法,而且使學生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在不同的課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探究與發現的側重點。數學、科學等課程,可把探究與發現的重點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二是探究和發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是科學之美的發現與欣賞,四是科學精神的體驗與感悟。語文、藝術、品德等課程,則可把探究與發現的重點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相關自然科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二是相關學科知識的探究與發現,三是人文精神的發現,四是藝術之美的發現與欣賞,五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

“合作學習”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新課程的教學不僅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強調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要求教師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活動的空間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組織形式上廣泛採用小組協作學習的形式,以利於學生更自然、更大膽、更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提高。因此,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僅在於增加學習機會,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情感。在新課程實驗中,普及程度最高的也許就是“小組學習”了,追求小組學習的活動性原則,就能讓課堂效益有所提高。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本課題旨在創新開發、有效運用網絡教育資源,搭建可自主選擇的學習活動平台,開發出能及時有效反饋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探索國小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新型模式,調研網絡資源的負面效應,制定相應轉化策略,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創新之處:

1、以校園局域網為依託,充分開發和利用本校和internet網絡資源,構建特色“校園學習網”,搭建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及終身學習為目標的自主學習的平台。

2、通過課題實踐研究,構建出符合各年齡階段國中學生特點的“分學科、有主題、多層次”的網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開發出能及時有效反饋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通過“智能化教師”及時、有效的進行鍼對性學習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

1、優化現有校園網絡資源,構建“開心校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網絡平台。

2、圍繞構建“開心校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網絡平台,不斷探索運用網絡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3、重點解決教師教的問題和學生學的問題,抓住“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探索網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內在機制”,研究“外在引控”的有效策略。

4、持續開展教師理論學習和網絡教育應用能力的培訓,從素質教育的理論、新課程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理論等一系列教育理論中吸取理論素養。為教師開展研究提供知識、理論、動力源泉。

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文獻法:就是蒐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調查法:是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瞭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

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20xx年XX月――20xx年XX月(本課題研究週期為2年半)

準備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成立課題組,並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

2、確定研究課題的題目並對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具體實施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3、制定詳細的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申報立項。

第一階段:探索研究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聘請專家指導。加強課題組成員的學習與培訓,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課題研究水平,以及信息處理能力。

2、課題組成員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網絡平台建設。

3、進行問卷調查,提高研究的針對性。包括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現狀的調查分析,學生的興趣等。

4、研討、總結運用網絡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及時收集研究資料,形成階段性小結,迎接中期評估。

第二階段:深入研究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根據中期評估的反饋結果,修正並完善研究方案,改進研究方法,完善本校的教育資源網。

2、加大研究力度,並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指導。

3、組織對外教學展示活動;小結階段研究成果。

4、收集研究個案,課題組成員進行研究小結。

第三階段:結題鑑定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召開課題組總結會,全面檢查課題研究過程。

2、完善校內的教育教學資源網。

3、形成網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校本教材。

4、分類整理、彙總研究資料,撰寫研究結題報告。

5、邀請有關方面領導、專家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科學鑑定和論證。

篇3: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有利於豐富教學方法論,是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實際的需要。本研究假設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研究採用實驗法、測驗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從三所國小和三所中學中隨機選擇實驗班和對照班作為被試。試圖得出學習能力培養對於提高學生常規學習能力和麪向未來的學習能力很有必要的結論。

【關鍵詞】

學習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

本報告主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研究什麼,二是為什麼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麼樣的結果,四怎樣進行研究。

一、學習能力及其學習能力培養的概念

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能力。職業或作業的水平越高,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學習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能力,是指人的行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熱水壺燙過以後,再不讓身體接觸熱壺表面;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適應那裏的環境等。狹義的學習能力,是指與學生學業相關的能力。比如,聽、説、讀、寫、語言、注意、記憶、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習能力一般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現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適應新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是指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並通過給學生出題目,讓學生解決問題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能力。包括培養常規的學習能力,運用圖書、資料和錄音機、vcd、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面對知識的海洋進行選擇和對知識進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的意義

人的學習能力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人類社會邁進知識經濟時代門檻的時候,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理論意義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有利於豐富和發展學習的方法論。目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21世紀人類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學習方法也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傳統的“勤學”、“苦學”固然還應該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學”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學習方法及其傳授問題,重點是研究“巧學”問題,無疑對於豐富新世紀的學習方法論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各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説,是一個致命的缺陷。這裏所説的學習方法,除了常規的學習方法以外,還要掌握面向未來的學習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使用因特網,面對知識的海洋如何選擇,對形形色色的資料如何檢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等。這種時代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具備蒐集、檢索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學什麼,知道怎樣學,知道到哪裏去學。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巧妙、高效的學習方法,用以提高學習效率;要求教育必須由傳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因此,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教育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

2.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的實踐意義

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是我國教育實際的需要。學會學習,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傳統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雖然也強調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實上人們更重視教育的選拔功能。由於教育的評價機制過分偏重於精英,家長、學校、政府都以考試成敗論英雄,因此,教師和家長也往往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會念書的,於是加以重點培養;另一類是不會念書的,於是對他們採取放任態度,有的甚至把這些學生當成累贅,當成反面教員,對他們採取歧視態度,動輒貶低、挖苦、漫罵、斥責。結果是,許多會念書的由於過度勞累、單調乏味,而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許多不會念書的由於屢屢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厭學。近年來,心理學界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問學前兒童,你將來做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將來上大學。可是,當這些孩子上了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以後,卻只有16%的人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了,其餘的人或者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篇4: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關鍵詞】 學習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

本報告主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研究什麼,二是為什麼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麼樣的結果,四怎樣進行研究。

一、學習能力及其學習能力培養的概念

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能力。職業或作業的水平越高,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學習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能力,是指人的行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熱水壺燙過以後,再不讓身體接觸熱壺表面;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適應那裏的環境等。狹義的學習能力,是指與學生學業相關的能力。比如,聽、説、讀、寫、語言、注意、記憶、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習能力一般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現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適應新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是指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並通過給學生出題目,讓學生解決問題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能力。包括培養常規的學習能力,運用圖書、資料和錄音機、VCD、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面對知識的海洋進行選擇和對知識進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的意義

人的學習能力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人類社會邁進知識經濟時代門檻的時候,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理論意義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有利於豐富和發展學習的方法論。目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21世紀人類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學習方法也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傳統的“勤學”、“苦學”固然還應該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學”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學習方法及其傳授問題,重點是研究“巧學”問題,無疑對於豐富新世紀的學習方法論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各門功課都很優異 ,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説,是一個致命的缺陷。這裏所説的學習方法,除了常規的學習方法以外,還要掌握面向未來的學習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使用因特網,面對知識的海洋如何選擇,對形形色色的資料如何檢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等。這種時代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具備蒐集、檢索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學什麼,知道怎樣學,知道到哪裏去學。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巧妙、高效的學習方法,用以提高學習效率;要求教育必須由傳統?quot;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因此,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教育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

2.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的實踐意義

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是我國教育實際的需要。學會學習,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傳統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雖然也強調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實上人們更重視教育的選拔功能。由於教育的評價機制過分偏重於精英,家長、學校、政府都以考試成敗論英雄,因此,教師和家長也往往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會念書的,於是加以重點培養;另一類是不會念書的,於是對他們採取放任態度,有的甚至把這些學生當成累贅,當成反面教員,對他們採取歧視態度,動輒貶低、挖苦、漫罵、斥責。結果是,許多會念書的由於過度勞累、單調乏味,而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許多不會念書的由於屢屢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厭學。近年來,心理學界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問學前兒童,你將來做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將來上大學。可是,當這些孩子上了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以後,卻只有16%的人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了,其餘的人或者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學科內容的灌輸和答題能力的訓練上;學校、教師的戰略戰術就是”燈光加月光“, 中學生每天要學習15~16個小時。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學生每天浸泡在題海之中,整天疲於奔命,機械地進行大量的重複性的勞動。受教育評價標準的影響,許多教師都表現出短期行為,每天忙於給學生灌輸知識,忙於出題考試,忙於批卷評分,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因而也沒有精力研究學習方法,沒有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長遠打算和動力。尤其是廣大農村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偏低,教學方法相對落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更談不上了。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得不到推廣應用。這種狀況,導致了我國學生身體狀況滑坡,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厭學已經不是少數個別學生的專利,而具有普遍性。2002年,我到一所很不錯的城市國中給教師講課,學校領導都反映,約有一半學生有厭學情緒,不僅是”差生“,學習好的學生也厭學。一位省實驗中學的高中生寫文章發泄內心的感受:我們同情孔已己,我們同情范進,然而在我身上已經沒有什麼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進的影子。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建構與培養研究》課題組,進行了一項調查,樣本是選自北京、河北、重慶、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國小1.6萬多名學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2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2003]16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後,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指正、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客觀規律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推動教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育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要點》指出:“要進一步規範課題管理,強化課題管理環節,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併力爭多出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這為加強課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目前國內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現狀來看,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形式、管理程序,還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顯落後於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資料表明,國內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總的狀況是: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較低。在研究內容上:實踐性問題研究多,理論性問題研究少;操作性問題研究多,宏觀性問題研究少;零散性問題研究多,系統性問題研究少。

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加強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理論基礎、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確定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統一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質量水平,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課題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2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課題主持人黃宜鋒。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於工業,後來從工業部門擴展到建築業、交通郵電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並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運用,在日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最經濟的方式讓顧客、社會和組織所有成員持續滿意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它認為,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和服務等等;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通過各個環節的作用,使質量螺旋上升。

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成員的內在需求——以人文為本的自主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強調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就在於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要求。教育規劃課題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課題研究方向的確定,到課題的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成果推廣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課題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以與課題相關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質為中心,隨着過程的不斷髮展,課題質量也在不斷適應、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作為一個質量系統,其目標實現取決於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因此,必須將質量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而要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課題組成員去實施,都要課題所在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並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對課題的管理。因此,課題研究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徵的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體系。

本課題試圖以系統科學作理論支撐,以現代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和IPMP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為具體指導,以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索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管理的規律,建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並在其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從而推動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

探索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對我省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我們將當代最新的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引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結合教育科學規劃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應用這一管理理論的過程中,無疑也會發展和豐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是課題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牽頭,研究內容與承擔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聯繫緊密的特點,因而有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內在動力,研究條件和研究時間均有足夠的保證。二是本課題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有關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寶成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申紀雲、王健、張作功副廳長、張學軍院長是本課題組顧問。主持課題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課題工作的副院長,能有效地保證課題研究的協調、實施;三是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中國小、職業學校、大學的教師、校長,有省、市、縣教研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有網絡計算機專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層面上主持和參加過國家級

篇5: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關於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

本報告主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研究什麼,二是為什麼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麼樣的結果,四怎樣進行研究。

一、學習能力及其學習能力培養的概念

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能力。職業或作業的水平越高,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學習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能力,是指人的行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熱水壺燙過以後,再不讓身體接觸熱壺表面;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適應那裏的環境等。狹義的學習能力,是指與學生學業相關的能力。比如,聽、説、讀、寫、語言、注意、記憶、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習能力一般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現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適應新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是指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並通過給學生出題目,讓學生解決問題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能力。包括培養常規的學習能力,運用圖書、資料和錄音機、vcd、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面對知識的海洋進行選擇和對知識進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的意義

人的學習能力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人類社會邁進知識經濟時代門檻的時候,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理論意義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有利於豐富和發展學習的方法論。目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21世紀人類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學習方法也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傳統的”勤學“、”苦學“固然還應該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學“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學習方法及其傳授問題,重點是研究”巧學“問題,無疑對於豐富新世紀的學習方法論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各門功課都很優異 ,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説,是一個致命的缺陷。這裏所説的學習方法,除了常規的學習方法以外,還要掌握面向未來的學習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使用因特網,面對知識的海洋如何選擇,對形形色色的資料如何檢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等。這種時代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具備蒐集、檢索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學什麼,知道怎樣學,知道到哪裏去學。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巧妙、高效的學習方法,用以提高學習效率;要求教育必須由傳統?quot;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因此,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教育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

2.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的實踐意義

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是我國教育實際的需要。學會學習,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傳統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雖然也強調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實上人們更重視教育的選拔功能。由於教育的評價機制過分偏重於精英,家長、學校、政府都以考試成敗論英雄,因此,教師和家長也往往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會念書的,於是加以重點培養;另一類是不會念書的,於是對他們採取放任態度,有的甚至把這些學生當成累贅,當成反面教員,對他們採取歧視態度,動輒貶低、挖苦、漫罵、斥責。結果是,許多會念書的由於過度勞累、單調乏味,而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許多不會念書的由於屢屢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厭學。近年來,心理學界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問學前兒童,你將來做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將來上大學。可是,當這些孩子上了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以後,卻只有16%的人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了,其餘的人或者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學科內容的灌輸和答題能力的訓練上;學校、教師的戰略戰術就是“燈光加月光”, 中學生每天要學習15~16個小時。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學生每天浸泡在題海之中,整天疲於奔命,機械地進行大量的重複性的勞動。受教育評價標準的影響,許多教師都表現出短期行為,每天忙於給學生灌輸知識,忙於出題考試,忙於批卷評分,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因而也沒有精力研究學習方法,沒有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長遠打算和動力。尤其是廣大農村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偏低,教學方法相對落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更談不上了。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得不到推廣應用。這種狀況,導致了我國學生身體狀況滑坡,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厭學已經不是少數個別學生的專利,而具有普遍性。xx年,我到一所很不錯的城市國中給教師講課,學校領導都反映,約有一半學生有厭學情緒,不僅是“差生”,學習好的學生也厭學。一位省實驗中學的高中生寫文章發泄內心的感受:我們同情孔已己,我們同情范進,然而在我身上已經沒有什麼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進的影子。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xx”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建構與培養研究》課題組,進行了一項調查,樣本是選自北京、河北、重慶、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國小1.6萬多名學生。有58.9%的學生選擇“假如我可以不上學的話,我會不去上學的。”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儘管如此,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理想。法國的高中生一般會三四門語言,馬來西亞的高中生一般也懂得三種語言,他們全然不像我們的學生這樣累。xx年底,我在香港的街頭上看到許多中國小生不慌不忙地走着,看一看錶,已經快到9點了。心想,這些孩子是上學呢還是放學了呢?一打聽才知道,他們是走在上學的路上。他們是9點上課,下午1點放學。然而,那裏的孩子一般要懂得幾種語言,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並不比我們的孩子少。

篇6: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參考

本報告主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研究什麼,二是為什麼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麼樣的結果,四怎樣進行研究。

一、學習能力及其學習能力培養的概念

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能力。職業或作業的水平越高,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學習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能力,是指人的行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熱水壺燙過以後,再不讓身體接觸熱壺表面;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適應那裏的環境等。狹義的學習能力,是指與學生學業相關的能力。比如,聽、説、讀、寫、語言、注意、記憶、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習能力一般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現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適應新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是指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並通過給學生出題目,讓學生解決問題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能力。包括培養常規的學習能力,運用圖書、資料和錄音機、vcd、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面對知識的海洋進行選擇和對知識進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的意義

人的學習能力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人類社會邁進知識經濟時代門檻的時候,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理論意義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有利於豐富和發展學習的方法論。目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21世紀人類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學習方法也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傳統的“勤學”、“苦學”固然還應該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學”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學習方法及其傳授問題,重點是研究“巧學”問題,無疑對於豐富新世紀的學習方法論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各門功課都很優異 ,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説,是一個致命的缺陷。這裏所説的學習方法,除了常規的學習方法以外,還要掌握面向未來的學習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使用因特網,面對知識的海洋如何選擇,對形形色色的資料如何檢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等。這種時代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具備蒐集、檢索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學什麼,知道怎樣學,知道到哪裏去學。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巧妙、高效的學習方法,用以提高學習效率;要求教育必須由傳統?quot;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因此,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教育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型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

2.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的實踐意義

研究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是我國教育實際的需要。學會學習,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傳統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雖然也強調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實上人們更重視教育的選拔功能。由於教育的評價機制過分偏重於精英,家長、學校、政府都以考試成敗論英雄,因此,教師和家長也往往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會念書的,於是加以重點培養;另一類是不會念書的,於是對他們採取放任態度,有的甚至把這些學生當成累贅,當成反面教員,對他們採取歧視態度,動輒貶低、挖苦、漫罵、斥責。結果是,許多會念書的由於過度勞累、單調乏味,而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許多不會念書的由於屢屢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厭學。近年來,心理學界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問學前兒童,你將來做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將來上大學。可是,當這些孩子上了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以後,卻只有16%的人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了,其餘的人或者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