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數學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1. 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讓教師學會放手,以學生的學路來設計和實現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主動自覺學習。教師只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讓學生不僅有良好的學業成績,更有可持續學習發展的本領學會學習。開發出學生潛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誘導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2.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構建新的教師角色,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和歸宿。

1、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

2、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式、任務型、問題式的教學方式。從學情出發,以學生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能力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研究進程安排:

2月至3月:提出課題,並進行可行性認證。

4月至1月: ①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收集各類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體措施,開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2月至20xx年1月:結合上一階段課題開展的情況,開展反思活動,改進實驗方法,繼續進行課題研究。

20xx年2月至1月:繼續開展的課題研究,同時,收集好實驗數據和素材,做好課題結題的準備工作。

八年級數學成績分化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第2篇】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時間:xx年9月5日

立項號

xxxkt—xxyw418

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

負責人

劉娜

所在單位

西安市新城區東方國小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並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説明。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採用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

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由此可見開展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因此提出“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研究”這一課題教學研究。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作為與“識字與寫字”、“閲讀”、“習作”和“口語交際”並行提出的“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形勢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塊面。《課標》中是這樣闡述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可見其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起着橋樑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綜合展示台”。它是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的橋樑;它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樑;它是學生從書本走向自然的橋樑;它是學生從理性認識走向實踐能力的橋樑;它是學生從語文走向其他學科的橋樑

學習方式:這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多數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指學生在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學習方式不僅僅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目標:

1、開發“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選擇適合國小生年齡和心理特徵的活動項目,作為語文聽説讀寫能力訓練的載體,達到在實踐中學用語文的課程目標。尤其是在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溝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經驗。共2頁,當前第1頁1,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3篇】高中英語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着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於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着眼於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後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於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種。儘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羣體也有差別,但關於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牀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並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侷限於神經學和醫學的範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閲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於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後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徵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於學困生心理特徵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最終都是失敗,於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並不等於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於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並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後,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 年*結束後,隨着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鋭,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於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鍾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鍾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於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鑑作用。由於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並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後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即有個性,也有共性。總之,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2.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類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9——.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7)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分析多方瞭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3.觀察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信息、經驗,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類型分析完成後,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瞭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一份課題結題報告

【第4篇】高中英語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着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於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着眼於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後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於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種。儘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羣體也有差別,但關於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牀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並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侷限於神經學和醫學的範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閲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於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後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徵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於學困生心理特徵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最終都是失敗,於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並不等於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於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並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後,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 年*結束後,隨着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鋭,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於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鍾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鍾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於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鑑作用。由於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並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後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即有個性,也有共性。總之,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2.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類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9——.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7)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分析多方瞭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3.觀察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信息、經驗,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類型分析完成後,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瞭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一份課題結題報告

【第5篇】高中英語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着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於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着眼於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後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於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種。儘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羣體也有差別,但關於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牀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並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侷限於神經學和醫學的範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閲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於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後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徵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於學困生心理特徵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最終都是失敗,於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並不等於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於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並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後,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 年*結束後,隨着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鋭,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於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鍾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鍾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於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鑑作用。由於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並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後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即有個性,也有共性。總之,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2.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類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9——.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7)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分析多方瞭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3.觀察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信息、經驗,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類型分析完成後,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瞭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一份課題結題報告

【第6篇】高中英語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優秀範文

課題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着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於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着眼於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後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於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種。儘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羣體也有差別,但關於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牀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並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侷限於神經學和醫學的範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閲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於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後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徵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於學困生心理特徵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最終都是失敗,於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並不等於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於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並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後,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 年*結束後,隨着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鋭,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於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鍾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鍾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於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鑑作用。由於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並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後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即有個性,也有共性。總之,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2.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類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9——.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7)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分析多方瞭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3.觀察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信息、經驗,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類型分析完成後,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瞭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一份課題結題報告

【第7篇】中專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格式

課題名稱

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畜牧科案例教學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課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即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在適應社會、服務於社會的時候,卻出現了難以適應、不能夠很好的服務於社會。相反,那些考試成績一般,給人以老實印象的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後卻能夠適應,儘可能的發揮他們所學的專業特長,更好的為社會服務,而且表現出一定的創造能力。就畜牧獸醫專業而言,在我校該專業的畢業生中,這種現象就很明顯。這到底是考試測評不合理,還是試題設計不夠合理,擬或是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就很值得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利於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因為“職業教育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即就是説服務社會是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

2、有利於合理的評價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即要求學生“應知”,同時更要求學生“應會”。因此如何對職中生進行測評就顯得尤為重要。規避一張試卷的簡單評價方法已迫在眉睫,建立理論測評和技能考核勢在必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案例教學(case method)是由美國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dell)於1870年首創,後經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 (m)推廣,並從美國迅速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

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閲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畜牧科案例教學就是針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畜牧科的課程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應知”、“應會”的教學要求,以案例教學為突破口,分析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進而歸納總結畜牧獸醫專業測評與考核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步驟

(1)前期準備階段(.04—.05)

界定研究問題,確定研究方向;

(2)課題研究階段

①.06——.07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②.07——.08蒐集個案資料

③.08——.09整理個案資料並進行診斷分析

④.09——.10個案發展指導和個案跟蹤指導

(3)總結成果階段。 (.10——.11)

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方法

(1)文獻法:根據研究目的蒐集和分析相關資料,檢索國內外已有的科研成果,瞭解相關的最新理論,為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2)調查法:通過訪談、問卷、統計、典型調查和個案研究等方法,從實踐中總結規律,發現問題,提出對策。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教學及管理實踐的改革實驗,把理論研究與畜牧獸醫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實踐有機結合,對研究成果進行必要的實證,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教師論文,個案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