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養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交流研討會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培養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交流研討會

培養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交流研討會

一、八年級各班、各學科現有情況分析

(一)各班不同層次學生橫向對比分析

班級

人數

8.1

8.2

8.3

8.4

8.5

8.6

8.7

合計

優等生

5

5

4

4

5

4

4

31

中等生

25

28

26

24

23

20

24

170

學困生

14

14

16

18

18

20

17

117

簡要學情

分析

雖然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學生是全學年學生的主力軍,學困生比例佔全學年比例在35%以上(在校生318人)。因此當前要下大力氣培養尖子生,樹立榜樣作用。重視中游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僅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提高他們的能力。帶動下游學生,減少學困生。

(二)各學科不同年齡段教師橫向對比分析

學科

人數

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合計

老年教師(48歲以上)

0

0

0

0

1

1

中年教師(41-48歲)

4

4

3

1

1

13

青年教師(40歲以下)

0

0

1

3

2

6

簡要師情分析

學年工具學科人數共20人。其中,中年教師佔比較高,佔65%。市骨幹3人,區骨幹6人。中年教師教學積極性不足,青年教師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

二、八年級質量提升需要解決的核心、重點問題

(一)“學情”方面

1.尖子生不足;

2.中等生優勢不大;

3.學困生偏多;

(二)“師情”方面

1.中年教師的潛能有待激發;

2.青年教師的優勢劣勢並存;

三、針對存在的待解決的核心重點問題的基本解決對策

(一)針對“學情”可採取的對策

1.拔高尖子生

(1)培養尖子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

尖子生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優秀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而不是被老師牽着走。況且尖子生領悟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強,是完全有能力領會老師的方法,同時他們自己會嘗試着去尋找一些新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學能力也就逐漸提高了。

(2)對待尖子生要“特殊化”

課堂上設計特殊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尖子生往往會“吃不飽”,為此,我們不妨給他們設計一項特殊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感到在課堂上還有好多知識點需要挖掘。可以在課後佈置特殊的作業。以英語學科為例,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四會單詞,平時老師往往會讓同學們抄寫單詞,可是對尖子生而言,單詞的記憶快而簡單,他們會覺得抄寫是多餘的,這時教師不妨讓他們運用單詞造句。我想這樣的作業就具有了一定的挑戰性,我們的尖子生也一定會有濃厚的興趣,也有更大的空間來想象、創新。

(3)設立競爭機制,提高尖子生自主學習動力

尖子生都有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教師可以為每一個尖子生找一名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設置一些競爭的項目,如看誰的作業完成得好,看誰的作文寫得好,看誰讀的課外文章多,看誰在學習中提出的經典問題多等等,這裏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記錄袋,記錄袋的封皮上附評比項目,這樣他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與其他尖子生的差距,從而督促自己,學習就會變得更主動、更積極。

2.關注中等生

其實我認為中等生和優等生及學困生的界限是模糊的。在他們身上,同樣存在優等生的潛能,只是因各種原因造成他們在某個時期、某一條件下處於中等狀態。為此,在實施教學時:

(1)我們應該弄清中等生的現狀,對症下藥

使每個學生在學習各項知識的同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部分,並在這部分知識上可以思考些超出課本的範圍的問題。

(2)確定中等生目標,突出方法教學

因思維能力較差,所以要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讓他們做好預習,帶着問題聽課,學會獨立思考等,讓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思考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其思維能力。

(3)鞏固提高,查缺補漏

大部分中等生在學習上很難進步的另一原因是他們課後極少對知識進行梳理、反饋,平時一知半解的問題不作進一步探究,以至每次的小測或考試經常栽在同一個坑裏。所以教師要督促學生自覺作好反思總結,平時在作業設計上進行分層,讓中等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完成。既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又增強了他們求知的積極性。

3.照顧學困生

他們表現為缺乏自信、學習被動、態度不端正、方法欠妥、習慣較差,對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作為教師,我們儘量遏制和減少學困生,幫助現有的學困生走出學習困難的陰影。

(1)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困生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在學習中往往有很多不良的習慣:先玩兒後做作業、不認真複習而盲目地寫作業、邊學邊玩手機,以及文具、課本、練習冊隨處亂放,這樣不但有損身心健康,而且會造成學習困難。要改變這一點,我們就要注意通過其學習活動的指導、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以此促進學習的進步。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教師應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消除畏學心理。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教師上課只是按自己備的教案一味地講下去,直到講完,至於學困生是否聽懂,聽懂多少,對學困生有什麼用,學困生是怎麼想的,有什麼不同意見,教師根本不清楚,那麼這些學困生就會對老師特別反感。因此和諧的師生關係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做到:尊重學生、樂於奉獻、信任學生;富有人格魅力;錘鍊教學語言;做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幫助者,不做知識的灌輸者;做學生的朋友;對於課堂違紀的學生,多一些幽默風趣,少一些説教;關注學困生,多給他們一點愛。

(3)持久耐心地輔導學困生

許多學困生是由於基礎太差造成他們學不好的。比如,幫學困生制定一個英語第一輪會考複習計劃,從國中最基礎的語音、基本詞彙、簡單時態入手,利用課餘時間幫他們逐步複習,採取集體輔導和線上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

(4)生活上多關心學困生

可以説,造成學困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家庭情況有關。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更應伸出温暖的手、去撫平他們創傷的心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他們往良性方向發展。

(二)針對“師情”可採取的對策

1.中年教師潛能如何激發

一般説來,中年教師是青年教師羨慕的對象,他們大多是學校領導眼裏的骨幹,是家長們比較信任的教師。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中年教師抱有“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思想,他們不再想着調動,不再考慮晉級和晉升,工作主要靠經驗和慣性。我認為,要改變這部分中年教師不思進取的狀況,除了這些教師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升各方面素質外,更需要完善各種管理制度,以激勵他們發揚優勢,發揮潛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強化對中年教師的專業引領

中年教師從來都不缺實踐,他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所欠缺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相結合,進行自覺的思想轉變和行動創新。為此,學校應該下大氣力採取校外延伸、校內培訓的辦法,讓中年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拓展專業發展的空間:一方面定期邀請教育教學專家,採取開講座、論文評改、參與研討、當面對話、網上交流、閲讀資料等多種方式對中年教師進行指導,提升他們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派遣中年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加強中年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以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實踐能力。給中年教師提任務,壓擔子。事實證明,有壓力方能有動力,有任務方能彰顯行動中的實力。學校領導在多關心、多支持中年教師的基礎上,應根據學校實際對他們提出適當的任務和要求,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2)可以通過成立中年教師智囊團和導師團,激發中年教師的工作動力

智囊團主要對學校決策提供各種資料和建議,不定期組織活動;導師團則是週週都有活動,每位中年教師都要收一兩位青年教師做徒弟,從備課、上課等多方面指導青年教師,學校每學期都要對導師團的工作進行考核,成績優異者給予適當的獎勵,讓中年教師和青年教師在互助互學中共同進步。

(3)建立起中年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激勵機制

針對一些中年教師職稱較高、缺乏前進動力的現實,學校可實行校內教師職務晉升制度,依據每個教師的工作實績、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選拔出一批學校首席教師、教育名師、骨幹教師等,實行動態管理。對首席教師、教育名師和骨幹教師,除了精神激勵外,還可按學期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促使中年教師再上一層樓,進一步提升中年教師的工作績效和職業成就感,持續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從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有的學校作為培養對象的教師的年齡,往往在三十五週歲以下,至於上公開課、培訓、比賽、進修等活動,也一律將中老年教師拒之門外。其實我認為這個羣體的教師還有十多年的工作時間,如果被過早的“擱置”是對教育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2.青年教師的優勢劣勢並存

優勢:(1)青年教師思維活潑,有的本身就是一個大孩子,更容易讓孩子們產生和“哥哥姐姐” 一起做遊戲的願望,跟孩子打成一片就成了輕而易舉達到的目的。(2)有正確的教育思想,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對待教學工作有強烈。(3)能以發展的眼光要求自己,堅持繼續教育。(4)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有廣泛的興趣、獨立的人格、活潑開朗的個性。(5)謙虛、積極要求上進,能認真聽取有經驗的老師的指導與建議。(6)能運用多媒體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劣勢:(1)缺乏經驗。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年輕老師就會由於經驗缺乏而不知道如何解決。(2)青年教師一般比中年教師缺乏耐心,容易將情緒帶入到工作中,這也是許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地方。(3)青年教師,對於如何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最大化,還需不斷學習和摸索。(4)有學生氣,有時在處理人際關係上顯得不夠老練。(5)有些理論與實際操作脱節。(6)有反思但不深入,缺乏對教學經驗的總結。

總之,一方面,就“學情”而言,學年優等生不會很多、潛力待開發生也不會佔多數,而與普通、平凡、默默無聞這些中性詞相關的中等生則是學年工作的重點,他們雖在人數上佔絕大多數,卻處於被老師遺忘的邊緣。另一方面就“師情”而言,摸爬滾打,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被稱為教育教學的“過來人”的中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亟待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