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工商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6W

工商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工商管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芻議工商管理與當前經濟的關係》 篇一

摘要:本文指出工商管理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分析了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工商管理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推動,剖析工商管理與知識經濟的內在關係,提出要通過經濟發展能夠推動工商管理的完善。

知識改變命運很好的詮釋了當今社會發展的步伐。取代以往的體力勞動,知識已經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如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自身所有的知識或者説是通過智力勞動的付出,能夠帶來收益的經濟手段。

工商管理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應當説工商管理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其產生有着深厚的歷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當我們具體探究工商企業管理機構的出現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私有經濟亟需發展;其次,私有者利益急需得到保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一種機構對市場經濟的具體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並且使得整個市場體制更加健全和完善。這樣看來,市場經濟的產品商品化決定着這個專業的產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説,工商管理專業的建構過程就是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兩者相輔相成,彼此依附,共同發展。

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與工商管理的形成軌跡步調一致

我們都知道市場經濟並不是渾然天成的,從最初的以物易物階段到如今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補充,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來分析一下普通的經濟市場,可以發現有以下特徵:該領域的涉及方面越來越廣,並且方式形態各異,政策制度不斷健全,整體系統趨向完善,顧客加強了自我利益的保護,這一切現實情況,對於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做了鋪墊,使得整個專業體制不斷完善,加強了自我的提高。除此之外,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整個市場體制更加的科學,更有層次性,因為工商管理和市場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依賴,在探索的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工商管理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推動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有關經濟方面的理論,至今仍影響深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那麼只有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才是合理的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時期,商品經濟的各種主體,都有兩面性。他們相輔相成的同時,又有自己的具體特徵。這些活動的參與者通過彼此的交流和聯繫實現利益交換,在這個過程中存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工商管理與知識經濟的內在關係

在如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充分發揮知識的力量,才能使一個名族興盛不衰,使國家在國際競爭中利於不敗之地。一個國家要想在國際中佔有重要地位,關鍵因素就是人才。引導他們創造能力和意識的挖掘和形成。由於工商管理這個專業在我國是新興專業,並且發展速度很快,日新月異。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種形式隨着時間不斷的轉化,隨意説它的含義更有深層意義。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這方面的人才培養,難度很大。

理論結合實際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在知識經濟時代更是需要這種理念的支持,摒棄以往死讀書的尷尬境況,不僅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另外也要對其他方面的社會圖書進行涉獵。當今社會,知識經濟快速發展,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工商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系統的知識和框架結構,並且要深入研究。除此之外,還要學習各方面的科學知識來提高自己,鞏固先進的設備文化基礎。讓自己具備一種能力,使得專業知識與其他各種知識相互融合。

進一步研究知識深度,在學習基本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把原有知識與新學知識深度融合,舉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創造力。

經濟發展能夠推動工商管理的完善

在上文已經闡述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在此不再贅述,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人類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演變,從一開始的自然經濟狀態下,商品經濟還不復存在,直到進入封建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時,商品經濟才活躍了起來,並在交易的活動中,經濟主體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獨立的情況,但是每個經濟主體代表和追求的利益不一樣,這很容易引發相互之間的矛盾。第一,每個個體從自私的角度出發,都會考慮怎麼讓自己獲利最大,這很可能會損壞他人和集體甚至國家的利益,針對這種不正確的觀念,應該及時作出引導,但是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場的手段也是力不從心,不盡人意,市場的弊端還是存在的。這時就需要工商部門的管理,在其管理範圍內有效地運用其手段和政策措施進行協調和監督。

第二,單個經濟主體以謀求自身的最大化經濟利益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間的交易活動之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差異,會促使激烈的市場競爭,會直接導致市場經濟的活動中出現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發新矛盾的出現。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對實際市場的現有情況加以考慮,以建立和維護有序、公平和開放的競爭型經濟市場為目標,科學、合理地管理和干預各個利益主體進行的交易活動。最後,我們將範圍擴大到世界市場領域當中來,世界性的市場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進行交易活動。但是和個體經濟一樣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對商品市場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造成衝擊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外匯制度、傾銷以及資本流動貿易的限制。所以工商管理要擴大、提高,解決和協調國際貿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對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諧性進行更好地維護。

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落後的國家,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在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也對工商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審時度勢,對自身職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再次分配和整合。這不僅推動了企業自身的發展,還使得工商管理部門有了創新意識,加快了管理的步伐。為此,我們在促進企業發展的穩定性和健康性,使經濟建設發展更快的同時,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機構職能的發揮的力度最大化。總而言之,工商管理的產生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但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依賴於工商管理的管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同向增長關係,所以工商管理的完善對經濟的發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逄豔波,王玥。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商場現代化,20__,(7):100-101.

[2]付傑,包穎彥。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__,(15):44-44.

[3]李佐軍。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和未來經濟展望在《中國工商管理研究》第七期撰稿人研習班上的報告(錄音整理)[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__,(8):3-7.

[4]王思農。碳交易在中國當前經濟狀況下的發展與創新[D]。上海交通大學,20__.

[5]於啟軍。基於規制視角的行業性政壟斷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__.

工商管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淺談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 篇二

【摘要】工商管理是經濟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產物,能夠協調經濟活動的各方面關係,帶來經濟環境的淨化,從而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對工商管理產生相應的促進作用,促使工商管理進行相應的體制和結構調整,從而更好的為經濟活動服務。

【關鍵詞】工商管理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對經濟體制的改革需求也增大了。工商管理是社會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規範經濟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了全新的挑戰,不斷規範工商管理能夠更好保證經濟的長期發展。在新的發展時期下,工商管理以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經濟發展對於工商管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也能夠反過來促進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一、工商管理的職能概述

工商管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成熟過程中發展出來的,對於社會的經濟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對於工商管理工作的正確定義是促使其更好的發揮職能的重要前提,同時也能夠從中不斷擴充工商管理的內涵基礎。

(一)規範市場經濟行為

工商管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轉過程中規章制度的一個監督和執行過程,對於保證整個市場經濟行為的健康有序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來往越來越頻繁的過程中,建立健全的法律規範以及系統體制是維持整個市場穩定的基石。在我國的現實發展過程中,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夠對經濟活動進行集中的指引,調節企業在追逐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將企業的行為限定在合理以及科學的範圍之內,從而確保經濟社會的長久穩定發展。

(二)調整經濟發展措施

工商管理行為還表現在對經濟相關發展措施的調整過程中。市場環境是在不斷變更的,原有的體制和管理過程並不能很好的適應於現有的發展需求,經濟發展措施的不斷調整是保證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企業是工商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快對企業資源的優勢資源整合,幫助企業及時的瞭解發展困境,遏制企業在進行商品生產和交易過程中的不良風氣,從而為消費者提供規範化的商品服務,也為就業者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通過公平競爭機制的建立,讓企業在市場環境中不斷對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保證技術以及理念的創新,從而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我國工商管理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發生了不斷改變,這也導致了服務於經濟活動的工商管理的變化,這種變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徵:

(一)管理範圍擴大化

經濟的繁榮促進了企業類型以及規範的擴大,同時也促進了工商管理的範圍擴大。在最初的只是針對私有企業以及集貿市場的管理和檢查過程,工商管理已經發展出了“六道檢查”,建立了相應的價格標準管理,其管理範圍在不斷擴大,職能也呈擴大化的趨勢,這是建立規範的市場經濟發展體現的需要。

(二)管理系統規範化

工商管理的相關部門和系統也在逐步走向規範化的道路。單一的管理監督已經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管理需求,一支有組織、有紀律以及有完善管理流程的管理隊伍是促進新時期下的工商管理工作更好進行的基本要求,同時為了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的需求,規範化的管理體系也是必須的。

(三)管理方式多樣化

管理理念和方式隨着社會觀念等的不斷進步在發生改變,管理不再是一種單一的行政方式,而是包括了行政、經濟、法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內容,管理方式上的多樣化的。對於市場經濟行為的規範和處罰也實現了多樣化的管理方式,促進市場經濟長遠目標的達成。

三、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工商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工商管理行為的貫徹落實,以及相關工商管理制度的規範化建立,都是保證市場經濟更好發展的前提。工商管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穩定經濟發展格局

工商管理能夠促使企業與相關執法部門之間的積極合作,改善雙方的工作方式,從而促進我國穩定經濟格局的建立和發展。工商管理在發揮自身行政職能的同時,應該明確其管理範圍和管理方法,加強市場的監管以及執法過程,建設起一個健康積極的市場競爭環境。經濟發展是國家發展的命脈,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國際地位,在工商管理的過程中,也應該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這一原則,將最大化的社會經濟利益追求作為管理中的首要任務,拋離狹隘的管理理念,對人民的切身利益要進行保護,同時也注重企業的商品權益,打擊經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從而保障經濟格局的穩定。

(二)工商管理保障企業主體地位

工商管理在經濟的持續深入大改革過程中,能夠加強流通體制方面的改革。一些大型的行業集團在地區跨度以及行業延伸上都較大,企業之間的自主交流容易產生障礙,企業的利益導向不再明確,從而出現強制關係的發生,通過政企分開能夠有效地避免這種地方政策束縛的發生。在工商管理過程中,能夠根據企業綜合商業模式,將各種形式下的企業經濟聯繫發展成為一個自主的系統。工商管理的通過這種干預性的引導來進行企業發展的輔助,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確保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其更快更好的發展。

(三)工商管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工商管理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合法途徑,規範企業的經濟行為,讓消費者在進行商品消費過程中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品質。工商管理部門應該深入開展公益性的法律講桌,加強民眾的法律觀念和意識,建立消費者保衞自身權益的合法途徑,明確消費者的需求,發揮大眾的監督功能,從而引導企業的發展走向規範、高效的現代化道路。

四、經濟發展對工商管理的新要求

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經濟發展提供給了工商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礎。經濟活動的規範需要相應的管理過程,市場範圍在擴大,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為工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下,工商管理更是具有了新的發展內涵和要求。

(一)經濟發展的快速提升工商管理的內涵

經濟在不斷向前發展,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各行各業的繁榮,也帶來了各個方面面貌的改變,其中對於工商管理的內涵基礎也有了相應的提升。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改革的平穩推進,都是在相應管理制度的保證下,工商管理能夠不斷優化市場環境,淨化風氣,調節產業結構。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對於工商管理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經濟發展規範工商管理體制

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同時也帶動了相關體制的不斷規範化。在工商管理過程中,相關體制的完善能夠更好的為經濟發展來服務,體制的改革和健全,能夠改正原有體制中的缺陷。

(三)經濟發展帶來工商管理的新格局

工商管理在原有的格局發展過程中,是適用於原有的經濟發展狀態的,對於新興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狀態沒有很好的契合,從而使得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降低,影響工商管理應有行政職能的發揮。

五、總結

工商管理對於企業的長足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不斷完整具有重大意義,相關的工商管理部門需要對管理職能以及結構設置進行更好的調整才能適應於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工商管理能夠帶來良好的企業競爭環境,規範企業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建立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對於工商管理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提升了工商管理的內涵,規範了工商管理的體制,也帶來了工商管理的新格局。經濟發展與工商管理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只有不斷加快經濟發展的腳步,不斷規範工商管理,才能促進我國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邢海軍。淺論工商管理在企業轉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影響[J]。大江週刊:論壇,2011,(09)。

[2]阿力甫·塞買提。探析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J]。現代商業,2009,(17)。

[3]莊文勝。論工商管理如何促進經濟的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8)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

本文以南方航空公司為研究對象,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分析南方航空的行業特點和經營環境,認為在我國航空市場開放後,市場格局將發生鉅變,南方航空也將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在本土市場上站穩腳跟,做大作強,必須堅定的實施品牌戰略。本文通過分析南方航空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並分析公司的品牌經營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結合競爭環境分析,提出自己對南航品牌戰略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構想,認為南方航空應定位於大型綜合性航空公司,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培育自身的強勢品牌,並通過與國際航空聯盟的強強聯手,逐步推行全球化品牌戰略,最終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躋身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的行列。

【正文】:

中國民航通過改革重組,南方航空作為三大航空集團之一雄踞華南,比起國外航空公司悠久的歷史,剛剛完成重組的南方航空猶如新生。然而市場是無情的,我國入世以後,各個領域的發展步伐都呈加速度狀態,隨着航空市場的逐步開放,歐美的航空巨頭們紛紛持強勢品牌進駐中國市場,三大航空集團面對外航的市場蠶食均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企業只有適應競爭才不會被淘汰,南方航空惟有通過品牌戰略實現自身強大,形成與之抗衡的強勢品牌,才能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南方航空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中國民航剛剛經過改革重組,在三大航空集團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如何搶佔先機,通過品牌戰略奠定市場地位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市場營銷學是這樣定義品牌的:品牌是指打算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羣)賣主的商品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徵或設計,或其組合。(注1)

品牌的價值體現為客户對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持續信賴,對航空公司來説,就是顧客長期持久的重複選擇該公司的航班。品牌戰略就是公司為建立強勢品牌、創造品牌價值為目標的企業經營戰略。實施品牌戰略對南方航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是企業搶佔市場的利器

從規模和運力上而言,南方航空總共擁有215架飛機,660多條航線,在國內位居榜首,佔據中國民航大約1/3的資源,然而卻沒能佔據相應的市場份額,而基地臨近的深圳航空公司,只有中國民航1/50的飛機數量,卻佔據了整個中國民航1/5的利潤,令國內同行大跌眼鏡。除了深航大力壓縮開支,其品牌推廣的成功也是該公司利潤的根本保證。深航以綠色為主基調,企業整體形象簡潔精緻,符合深圳的城市風格 高效簡約,又針對深圳外地人較多的客源特徵,以温馨為主旋律打出一系列服務品牌,讓旅客在往返於家與深圳的途中仍然能感受到家的氛圍,寒暑假期間針對無人陪伴兒童及學生旅客的增多,更是推出鄰家姐姐般的服務,空乘人員以休閒裝取代刻板的制服,使初次出門的孩子們倍覺親切,家長的反應也非常好。原本南方航空在深圳市場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而深航找準切入點,已經反敗為勝。品牌戰略的成功使旅客忠實的選擇深航的班機,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可見品牌戰略實施得當,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搶佔市場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有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提高員工向心力

品牌戰略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CIS導入,其中視覺識別系統(VI),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視覺形象,而MI(企業理念識別系統)和BI(企業行為識別系統)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顧客和潛在顧客對公司的好感於促進銷售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南方航空屬於服務性行業,良好的公眾形象顯得更為重要。品牌戰略幫助企業塑造強勢品牌的同時提升了企業的公眾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使員工有很大的優越感,員工以為南航工作而感到自豪,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員工的向心力和積極性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業績。

是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保證

企業的品牌戰略以企業整體戰略為基礎,也是企業的整體戰略的核心,以品牌戰略推動企業的整體戰略是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保證。產品是有生命週期的,而一個強勢品牌是沒有生命週期的,企業可以破產倒閉,而品牌可以永續。可口可樂公司的總裁説,即使他在全世界的工廠全部被毀,只要品牌還在,立刻就可以恢復生產,世界各大銀行家會爭先恐後的為這一品牌提供貸款,這是無形資產遠勝過有形資產的典型案例。在9.11的陰影和非典的衝擊下,美國10大航空公司中已有3家處於破產保護狀態,1家即將申請破產保護,1家瀕臨破產邊緣,剩下的贏家是美國西北和西南航空這樣有着強勢品牌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才真正經得起市場的考驗。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挺過了 非典 這一非常時期後,也應該居安思危,積蓄品牌優勢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避免被吞併和被市場遺棄,以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南方航空實施品牌戰略的可行性分析

行業特點分析

航空公司的行業特點非常適合實施品牌戰略,首先,航空公司屬於服務業,更是一個國家的窗口行業,這一行業的水準不同程度的顯示出國家的發達程度,很多時候成為國際友人對該國的第一印象,航空公司應該致力於讓這個第一印象深刻而良好。其次,航空公司有很多潛在的高端顧客,他們能為航空公司帶來不菲的利潤,這一部分顧客對服務的要求相對苛刻,南方航空應當針對這部分顧客塑造一個定位於豪華、尊貴的品牌,讓顧客覺得選擇這一品牌可以彰顯身份,他們就會成為這一品牌的忠實顧客。第三,航空業的重要屬性是運輸行業,其最主要的職能是把旅客從一個地方安全、快速的運送到另一個地方,這是絕大多數旅客購買飛機票而不是火車票的初始意願,這部分旅客是航空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尤其是經常乘坐飛機的商務旅客,他們所要求的就是安全、高效,航空公司可以針對這大部分旅客塑造一個以安全、正點、舒適、便利為內容的品牌,當品牌深入人心,自然會促進顧客的反覆購買行為。

航空公司品牌戰略實施成功的典範是新加坡航空公司。新航天生的不利條件註定了國內市場的狹小,最盈利也最冒險的途徑是發展為全球性的航空公司,它在誕生之日起就面臨着最殘酷的競爭。新加坡作為城市國家,不存在國內航線,所有的航線都是不可能獨家經營的國際航線,價格戰似乎在所難免。而新航卻因為堅定地實施了品牌戰略而輕鬆的繞開了價格戰的怪圈,成為世界上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在大部分航線上票價高過競爭對手,客座率也奇蹟般的高過競爭對手,這在國內來説簡直是神話。很多越洋航線和環球航線的旅客選擇新加坡作為亞洲的中轉站,都是慕名而來為了體驗新航備受讚譽的美妙旅程。成功的品牌經營使新航這樣先天不利的航空公司不但遠離價格戰的困擾,還獲得豐厚的利潤,相比之下南方航空各方面的先天條件比新航要優越很多,近來隨着廣州基地樞紐機場的逐步成型,南航配合以適當的品牌戰略,未來或許會因為南航的強勢品牌和廣州的城市魅力,使廣州成為南亞最熱門的中轉站。

根據品牌戰略的適用性研究,品牌戰略適合對品質和安全高度關注的行業,適合高消費、奢侈品行業,航空公司的安全與服務品質受到廣泛關注,較其他交通工具來説屬於奢侈品,並且設立艙位等級,屬於非常適用品牌戰略的行業。國外的' 空中飛人 們常説: 要安全正點和優質服務,一定要正確的選擇航空公司。 可見航空公司在顧客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往往直接決定顧客的購買行為,如何將這…本站 …個固有形象打造得更貼近顧客,是南方航空公司的當務之急,也就是實施品牌戰略的目標。目前國內航空市場上沒有哪一家航空公司是大多數顧客的首選,正面臨着重新洗牌。市場規律和行業特點決定國內航空公司遲早要分出高下,三大航空集團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市場的優勝劣汰規則將會決定誰是贏家,南方航空應當抓住這一良好機遇。

南方航空實施品牌戰略的競爭環境分析

相對於美國和歐洲的航空公司,國內的航空公司具有市場潛力巨大,開發不完全的巨大優勢,並且強勢品牌空缺,目前的經營環境恰恰是孕育強勢品牌的搖籃,有着空前的良好機遇。同時由於強敵林立,競爭環境不斷惡化,要抓住這一機遇也是難上加難。南方航空不僅要與國內同行拼搶市場,還要抵抗國外航空公司強勢品牌的衝擊,實施品牌戰略可謂舉步維艱。

三大航實力相當,均無品牌優勢

中國民航通過改革重組,三大航空集團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掛牌成立,三大航空集團的背景、實力和管理機制都大體相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大航空集團都脱胎於計劃經濟,仍然沒有從計劃經濟的牢籠中解放出來,並長期實行軍事化管理,在轉為企業化管理的過程中遺留了很多弊病。將民航企業與政府脱鈎,不僅要求三大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要加速市場化進程,並將在市場的壓力下逐步參與全球競爭。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三大航都從被動接受慢慢轉為積極適應,然而機構龐大,體制陳舊,各種關係錯綜複雜,讓大象跳舞,絕非易事。中國民航總局借鑑國外民航的經驗,要把民航企業做大作強,把三大航空集團作為中國民航的品牌向亞洲乃至全世界推廣,並將這種品牌意識灌輸給三大航空集團,希望三大航空集團積極爭當中國民航的 金字招牌 。

民航總局每年都會進行民航工作評比和旅客話民航活動,從專業角度和旅客角度,三大航都戰得基本不分勝負,各有高低。目前階段,總局的安全、服務等獎項基本是風水輪流轉。三大航轟轟烈烈的吸引人們的眼球,知名度空前的高,然而知名度決不等於顧客的忠誠度,大部分旅客認為三大航差不多,大同小異,選擇航班大多數根據時段與票價,而不是根據航空公司來選擇。國航、東航、南航,對旅客來説只不過是一個企業名稱,絕不是品牌。即使被標註了品牌價值,卻忽略了市場是由顧客組成的,品牌沒有根植到顧客心目中,這個品牌價值是空洞的。

到目前為止,三大航空集團在管理水平上沒有拉開距離,在品牌經營方面也都沒有明顯優勢,誰都沒有能代表整個行業的品牌,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機遇,南方航空應該爭取搶在國內同行之前,培育出自己的強勢品牌,從三足鼎立的局面中脱穎而出。

陷入價格戰,利潤空間狹窄

媒體上渲染得轟轟烈烈的機票折扣問題,一度是旅客與航空公司紛爭的焦點。由於國內市場的消費能力,需求彈性很大,票價決定了大多數旅客的選擇。而根據某諮詢公司的調查,有52%以上的旅客願意為了更先進的機型和更優質的服務付出較高的票價,而在同等條件下,會選擇較低的票價。而目前市場上沒有人為了爭取這52%顧客的潛在需求而努力,卻紛紛以低折扣出售機票,陷入價格戰的怪圈,固定成本的高昂導致利潤空間狹窄,甚至負利潤。各航空公司都因為價格戰苦不堪言,曾經聯手製定折扣下限,然而沒有多久,這樣的聯盟就不攻自破,至今為止,那些非獨家經營的航線上,仍然糾纏於價格戰,航空公司因為成本與收益的不平衡導致連年虧損。價格戰是航空公司的致命之痛,新航是通過品牌戰略擺脱價格戰的典範,是南方航空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應當及早通過品牌戰略走出價格戰的歧途。

地方小型航空公司以品牌優勢成功佔領部分市場

相對於三大航空集團,地方小型航空公司在機隊、運力等硬件方面處於弱勢,為了謀求生存,只能在軟件上狠下功夫。海南航空公司便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海南航的基地在海口和三亞,大部分去海南的旅客是為了度假。海南航根據地域特點,進行企業整體形象設計,首先選用了用紅、黃色為主色,深藍色為底色的企業標識,標識本身極具視覺衝擊力,繪于飛機尾翼,在停機坪中很是顯眼,然後又以春夏秋冬為主題進行機身彩繪,海航的飛機始終是停機坪中最顯眼的一架,旅客在候機室或者其他飛機上看到,會對海南航空公司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這種印象會導致嚮往和購買行為。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旅客第一次乘坐海航班機是因為想坐那些 花飛機 。而當旅客真正購買了海航的機票,從登機直到航程結束,海航地面引導人員和空乘人員身着極具熱帶風情的服飾,服務過程熱情有禮並獨具特色,整個客艙洋溢着燦爛明媚的海島風情,這一切留給旅客的印象是難以磨滅的,整個航程輕鬆愉快、賞心悦目,旅客一定會把這種好心情與他人分享,不僅旅客本人會再購買,他身邊的人也會受這種影響而購買海航的機票。海南航空的特色服務在旅客中有口皆碑,根據民航總局的調查評比,其服務品質在旅客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勝過三大航空集團而奪魁。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四

一、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意義

第一、選題是撰寫畢業論文的第一步,它實際上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也就是確定論文論述的方向。如果“寫什麼”都不明確,“怎麼寫”根本無從談起,因此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合適的論文選題。

第二、電大學員畢業論文的寫作一方面是對這幾年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檢驗,同時也是對學員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非常重要,既要考慮論文涉及的層面,又要考慮它的社會價值。

二、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一)專業性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必須緊密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從那些學過的課程內容中選擇值得研究或探討的學術問題,不能超出這個範圍,否則達不到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我們學得是工商管理專業,選題當然不能脱離這個大範疇,而且在限定的小範圍內,也不能脱離工商管理、企業經營去談公共事業管理或金融問題。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任何現成的學説,都有需要完善改進的地方,這就是選題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

(二)價值性原則

論文要有科學價值。那些改頭換面的文章抄襲、東拼西湊的材料彙集以及脱離實際的高談闊論,當然談不上有什麼價值。既然是論文,選題就要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也就是要具有先進性、實踐性和一定的理論意義。對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我們可以選擇企業管理中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論題,或是對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義的議題,還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畢業論文的價值關鍵取決於是否有自己的惡創見。也就是説,不是簡單地整理和歸納書本上或前人的見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實或新的理論來豐富專業學科的某些內容,或者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可能性原則

選題要充分考慮到論題的寬度和廣度以及你所能佔有的論文資料。既要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選題太大、太難,自己短時間內無力完成,不行;選題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應從實際出發,主要應考慮選題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夠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從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和時限,選擇那些適合自己情況,可以預期成功的課題。一般來説,題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實際情況而定,很難作硬性規定要求。有的同學如確有水平和能力,寫篇大文章,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當然是很好的。但從成人高校學生的總體來看,選題還是小點為宜。小題目論述一兩個觀點,口子雖小,卻能小題大做,能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分析論證。這樣,自己的理論水平可以發揮,文章本身也會寫得豐滿而充實。選擇一個比較恰當的小論題,特別是與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不僅容易蒐集資料,同時對問題也看得準,論述也會更透徹,結論也就可能下得更準確。

三、畢業論文選題的方法

第一、瀏覽捕捉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對佔有的論文資料快速、大量地閲讀,在比較中來確定題目的方法。瀏覽,一般是在資料佔有達到一定數量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這樣便於對資料作集中的比較和鑑別。瀏覽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資料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尋找自己的論題。這就需要我們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全面閲讀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觀點的都應瞭解,不能“先入為主”,不能以自己頭腦中原有的觀點決定取捨。而應冷靜地、客觀地對所有資料作認真的分析思考,從內容豐富的資料中吸取營養,反覆思考琢磨之後,就會有所發現,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確定自己的論題。

第二、追溯驗證法。這種方法要求學員先有一種擬想,然後再通過閲讀資料加以驗證來確定選題的方法。學員應該先有自己的主觀論點,即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初步確定準備研究的方向、題目或選題範圍。這種選題方法應注意:看自己的“擬想”是否與別人重複,是否對別人的觀點有補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擬想”雖然別人還沒有談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夠的理由來加以論證,那就應該中止,再作重新構思。要善於捕捉一閃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閲讀文獻資料或調查研究中,有時會突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儘管這種想法很簡單、很朦朧,也未成型,但千萬不可輕易放棄。

第三、知識遷移法。電大學員通過兩年或者三年的學習,對某一方面的理論知識(經濟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個系統的新的理解和掌握。這是對舊知識的一種延伸和拓展,是一種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礎之上,學員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用所學到的新知識來感應世界,從而形成一些新的觀點。理論知識和現實的有機結合往往會激發學員思維的創造力和開拓性,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第四、關注熱點法。熱點問題就是在現代社會中出現的能夠引起公眾廣泛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或關係國計民生,或涉及時代潮流,而且總能吸引人們注意,引發人們思考和爭論。電大學員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會關注國際形勢、時事新聞、經濟變革。選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論文論題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不僅可以引起指導老師的關注,激發閲讀者的興趣和思考,而且對於現實問題的。認識和解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論文的論題對於學員蒐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論文也提供了許多便利。

第五,調研選題法。調研選題法類同於關注社會熱點這樣的選題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會熱點問題,也有一部分並不是社會熱點問題。社會調研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瞭解調研所涉問題的歷史、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對問題的現實認識將更為清晰,並可就現實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電大學員將社會調研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的論題,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和數據,而且可為解決一些社會現實問題提供一個很好的路徑。筆者認為這是電大學員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方法。

四、畢業論文選題範圍

同學們可依據以下幾個研究方向,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範圍,進行論文的設計和寫作。

1、企業管理理論

在本方向儘可能圍繞有關企業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和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展開,如以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的一般內容、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及效率、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與變革、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等問題為論文選題的參考,進行畢業論文或學年論文的寫作。

2、企業戰略管理

在本方向儘可能圍繞有關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展開寫作論述。比如競爭優勢的獲得、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企業戰略態勢的選擇、企業成長戰略的選擇、企業技術戰略的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可以作為論文的選題的核心展開。

3、人力資源管理在本方向儘可能圍繞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緊扣“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展開論述。比如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人力資本投資與回報的價值分析、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體系的構建、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引進、的激勵模式、培訓模式的構建,企業文化建設,績效與薪酬管理(尤其是高管人員的薪酬模式)等問題,都可以作為論文選擇的主題。

4、市場營銷管理

在本方向儘可能圍繞有關市場營銷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緊扣“顧客主導”的市場營銷理念,以實現顧客價值為主導思想展開論文的寫作。比如顧客主導型企業營銷戰略選擇、顧客價值管理、市場營銷方式與渠道的選擇與創新、品牌的管理與建設等等都可以作為論文的寫作主題。

5、運營管理

在本方向儘可能圍繞有關運營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緊緊圍繞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的科學方法,展開論文的寫作。比如可以以6西格瑪(6Sigma)管理方法、產品開發與工藝選擇、生產系統的佈局、生產流程再造、流水線生產作業計劃、產品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週期性生產類型的作業計劃和總體計劃等等問題作為論文的主題進行論述。

6、決策與信息管理

在本方向儘可能圍繞有關決策與信息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結合信息時代的特徵,圍繞企業系統工程的建設來展開論文的寫作。比如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企業電子商務的實施等等都可以作為論文的主題。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五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辦學理念與社會需求脱離

目前,專業辦學理念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工商管理專業的創立目的是什麼?其到底是為誰服務的?這兩個根本問題很多院校還沒有考慮清楚。所以,造成各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千篇一律,你模仿我,我模仿你,缺乏特色。同時,有些家長和學生誤以為工商管理專業是培養管理者的搖籃,而辦學單位對此也不進行説明,甚至是迎合家長和學生的錯誤觀念,造成辦學理念上的偏差。也正因如此,才會出現畢業生只想坐辦公室而不願到基層的好高騖遠的現象。

(二)教學方向與學生需求不符

從管理學科上來説,工商管理是一級學科,下設會計、人力和營銷等三個二級學科,也就形成了相應的三個專業。而在實際辦學中,工商管理專業又獨立存在,這就出現了工商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的重疊問題。這樣一來,大多辦學單位為了區別其他三個專業,在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只能追求“面”,無法實現技能的專業化,由於缺乏專業技能,在就業中無法與其他三個專業的畢業生進行競爭。有些畢業生感慨:學了四年的工商管理專業技能,回想一下似乎又什麼都沒學到。

(三)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矛盾

工商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太注重知識結構的理論體系構建而忽視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有些辦學單位在課程設計中,為了追求“面”,而忽略了“線”和“點”,很少研究各門課程之間的關係,課程設計缺乏靈活性和專業性。同時,實踐教學內容過少,有的高校在四年教學中,沒有任何的實習和實踐,學生沒有任何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造成畢業生眼高手低,缺乏專業技能。隨着社會的發展,企業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廣泛,但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需要進入公司就能勝任的人才。目前,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來看,供需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四)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意識

在對項目研究工程中,項目小組成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很差,就連最基本的辦公室自動化操作技能有人都不具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同時,用人單位反映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精神,有人認為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聽話”,沒有主見,更缺少見解。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沒有創新就缺乏競爭力,就沒有競爭優勢,人才也是如此。

二、完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我們培養的人才是為誰服務的。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關鍵是我們要知道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標準是什麼?這需要廣泛地調查和研究。通過項目組的走訪調查,確定黑龍江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為社會和企業輸出中層管理者。

(一)改變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最頂層設計,辦學理念不先進、不科學,就會出現人才培養定位不準,這必然會引發學校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如此,首先要明確工商管理專業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然後是如何培養的問題。這裏就要做好社會調查,不能閉門造車。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立足於社會需求、立足於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立足於行業發展,培養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所需求的人才,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只有面向社會需求,努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才能樹立起優秀的辦學宗旨和辦學方向,也只有這樣,培養的畢業生才有競爭力,工商管理專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二)調整教學方向

根據社會的需求調整教學方向,以就業為導向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改變以往只注重“面”的課程設置體系,採取“面、線、點”相結合。這裏的“面”指的是知識結構的範圍,在範圍上以“夠用”為主導,把握好“面”的度,避免由於“面”過大而失去了實用性和特色;“線”指的是專業化程度,由於專業特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容易出現弱化專業技能的現象。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加大專業技能培養課程的比重,如增加有關專業技能培養的選修課程,或打破各專業之間的壁壘,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愛好,進行跨專業選修,實現技能的多樣化培養“;點”指的是重點,也就是專業特色。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突出特色,首先是要知道應具備什麼特色?其特點在哪裏?特色應強調實用性和適應性,突出為地方經濟或行業發展服務。這樣就可以避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趨同性,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

(三)變革教學方法

根據辦學理念和教學方向,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要進行變革,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突出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學中經常進行角色互換,課堂就應該像新聞發佈會,教師是新聞發言人,而同學們就是記者,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方法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即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培養和訓練,又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知識和技能大賽。注重教學方法改革,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具體如下。

1、基於問題的教學。採用提問、設問法,目的在於啟迪思維。

2、案例教學。即在每講一個問題之前,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引出所要講的內容;也可以先準確地講述概念或理論,然後舉例説明或舉例分析。

3、雙邊互動教學。即除了教師主動授課,主動提問,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外,還可由學生們就已學過的知識提出問題,請其他同學或教師回答,也可將某一較易理解的知識,先由學生自己閲讀和理解,最後由幾名同學講解或提出問題。

4、情景模擬教學。主要是通過角色扮演或管理遊戲等模擬現實管理相關實踐活動。

5、研討式教學。包括討論式提問、討論課和學生講課等方式。

6、網絡模擬實踐。通過商業企業經營實戰演練沙盤教具,ERP軟件,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擬實驗平台,加大對學生實習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加強實踐教學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把實踐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改變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1、建立實習基地。根據實踐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建立實習基地,形成長期的合作關係。在實習基地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實習方向,並由專門的實習基地教師進行指導,時間應在半年以上,提高專業技能,縮短學生適應社會的時間。

2、建立模擬實驗室。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實驗力度,提高實驗水平。實驗室是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最便捷的場所,在教學中應提高實驗教學的力度,增加實驗教學的內容,把課堂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驗模擬操作而進一步消化和理解。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驗大賽,組成項目小組,在大賽中磨鍊自己,同時又提高了實踐技能。

3、“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強調教師“走出去”、學生“走出去”。教師要經常進行社會調查,走進企業學習實踐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否則就是紙上談兵、誤人子弟。“請進來”強調經常聘請校外企業家來學校講座,甚至可以聘請校外相關成功人士為校內指導員,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

4、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在對原有教學計劃進行診斷的基礎上,增開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相關課程。增加ERP沙盤模擬實踐課,2學分36學時;增加企業模擬大賽課程,2學分36學時,該課程採用分組教學的模式,每組成員6到8人,理論和操作部分講完後(大概需要18學時),以小組為單位按國家相關大賽的內容和規則進行企業經營模擬淘汰賽,獲得冠軍的小組將代表學校參加全省,乃至全國模擬大賽。如獲得名次,將報與黑龍江大學創業學院,申請創業學分。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六

營銷渠道的建立首先是選擇渠道成員,然後是爭取渠道成員,而爭取渠道成員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渠道成員由短期利潤、預期利潤和風險計算期望利潤,並根據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對稱與不充分的原理影響他們的決策。而對營銷渠道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目標是爭取渠道成員的合作與支持、掌握渠道主動權,其基本手段是:溝通、利潤控制、庫存控制和營銷方案控制、掌握儘可能多的下一級中間商等。另外要通過對營銷渠道的設計和改進以加強對營銷渠道的控制,即對原來的渠道成員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調整。

關鍵詞:營銷渠道中間商期望利潤有限理性主動權

營銷渠道是一個製造商的產品流向消費者的渠道,製造商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對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個製造商必須加強這一方面的工作,特別是隨着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資企業的貿易權和分銷權的取得,營銷渠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一、在營銷渠道的設計既定的情況下,對營銷渠道的建立與控制

(一)建立營銷渠道

(1)渠道成員的選擇

選擇渠道成員應該有一定的標準:如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經營理念、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對顧客的服務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數量以及發展潛力等。

(2)爭取渠道成員的基本原理:

1)計算期望利潤

良好的中間商是各大製造商爭取的目標,他們一般正經營着某些競爭性品牌的產品。中間商是否經營一種產品主要考慮期望利潤的大小,而期望利潤又由以下因素決定:短期利潤、預期利潤、風險。

短期利潤:主要指經營該產品的毛利,毛利=單位商品的差價×銷量。一般來説,製造商剛開始經營目標市場渠道時,必須要給中間商以高的差價,因為這時的銷量是不確定的。日後,隨着銷量的上升,可以逐漸降低單位商品的差價。

預期利潤:當期的利潤並不是中間商決定是否加入渠道的唯一因素。中間商還要考慮製造商未來的發展狀況,即自己若成為該製造商的渠道成員後的預期利潤的大小。如果中間商認為未來會有大的銷量或高的利潤,即使短期利潤不高,他也可能會考慮加入。

風險:這也是中間商主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利潤高,但風險高,中間商不一定加入。利潤低,但風險低,中間商也有可能加入。

因此,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公式:期望利潤=f(短期利潤,預期利潤,風險),短期利潤、預期利潤與期望利潤正相關,風險與其負相關。

2)影響期望利潤的各因素分析

短期利潤:中間商計算短期利潤時主要考慮差價的大小。差價的大小主要由製造商來制定,但應由如下幾個因素所決定:A、競爭對手的價差:一般不能低於競爭對手的價差。B、可能的銷量:而可能的銷量又要受競爭品的銷量,與競爭產品相比之下的優缺點,包括產品、價格、促銷、分銷,以及中間商所瞭解的該產品在其他地方的銷量、中間商對銷售該產品的信心等因素的影響。可能的銷量大,其價差可以小。製造商要確定一個合理的差價。

預期利潤:預期利潤是建立在製造商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他產品或該產品在其他市場的盈利能力、對中間商的扶持和優惠政策、信譽以及其業務代表的風貌、業務發展前景等基礎之上。當然,預期利潤的大小還與中間商的自身條件有關。

風險:風險要去降低。風險有兩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市場風險,一方面是製造商政策風險和信譽風險。市場風險是指這種產品的盈利如何,是否存在產品向下遊客户或消費者傳遞時的阻塞。製造商的政策風險是指製造商促分銷政策的設計是否有利於減少市場風險,如飲料製造商怎樣處理即期品,如何處理品種不適銷對路問題。若承諾可以調換貨,則無疑降低了客户的風險。製造商的信譽風險是指製造商對中間商的政策承諾能否兑現。市場風險不是由單個製造商所能決定的,而製造商的信譽風險和政策風險卻是由其自身決定的。

(3)爭取渠道成員的方法

由以上可知,中間商要根據製造商和市場其他方面的信息進行決策,而這些信息又有很多是製造商及其業務代表提供的。根據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的原理,製造商及其業務代表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宣傳以上各種有利於中間商加入銷售渠道的各種信息,影響中間商的決策,促使其加入營銷渠道。

(二)對營銷渠道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渠道控制的目標應是:渠道成員的合作與支持,在渠道控制中擁有主動權。其基本手段是:溝通、利潤控制、庫存控制和營銷方案控制、掌握儘可能多的下一級中間商等。

溝通:是指製造商的業務代表或其他成員要經常對中間商特別是對直接供貨的中間商拜訪。很多大製造商的成功的一個經驗就是定期拜訪中間商,其作用之一是加深了私人感情、中間商與製造商的感情,作用之二是使中間商對製造商的政策更為理解,減少對一些問題的分歧,並通過中間商瞭解市場信息,作用之三是對中間商進行業務指導,作用之四就是增大中間商進入其他製造商銷售渠道的壁壘。中國是一個受儒教影響很深的國家,普通人對人情看得較重,製造商與中間商保持良好的關係、業務代表與中間商的良好的私人關係,有助於在業務方面的合作與支持。但是業務代表又不可能與中間商保持太密切的關係,否則要損害製造商的計劃執行與利益,這也是應該注意的。而我國的中間商大都由個體户發展而來,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管理水平比較落後。隨着市場競爭的激烈,他們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水平,大製造商有這一方面的優勢,可讓業務代表不斷對其進行輔導,運用專家力量增強對其影響力和控制力。

利潤控制:利潤取決於銷量和差價,並且與這兩項正相關。若該中間商加入該銷售渠道時,當時既沒有社會平均利潤率又沒有高的預期利潤,那麼它就會有怨言,長期下去有可能會選擇退出渠道。因此最重要的應是想辦法擴大其銷量。而銷量小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間商重視程度不夠即營銷資源投向別的產品,還有可能是經營不得法,還有可能就是沒有信心。對此一般有兩類辦法,一類是製造商幫助其分銷產品,如製造商可以幫助其發展下游客户,另一類就是動員中間商的銷售積極性和提高其銷售能力,如製造商可以幫助其制定分銷方案等等。

庫存控制和促銷方案控制:一箇中間商一般經營很多品牌的產品,其把資金投入某製造商產品的水平,反映了其對該製造商的重視程度和積極性程度。而反映資金投入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庫存的大小,增大其庫存,就會促使其把更多的資源投入本製造商的產品,而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促使其擴大銷售量,另一方面增大其退出該營銷渠道或加入競爭廠商的營銷渠道的壁壘。而庫存的多少又與促銷方案、銷售季節、中間商的庫存成本等因素有關。促銷方案力度大、市場銷售旺季、中間商的庫存成本低都會促使其擴大庫存,而其中促銷方案力度的大小是主要的。促銷方案力度大,中間商銷售積極性高,就會使商品週轉較快,在新的促銷方案的作用下,又會使其更加增大其庫存,這樣周而復始,就會使該中間商的庫存越來越大。當然,如果處於市場淡季,應儘量減少中間商的庫存,因為這時商品週轉慢,庫存成本很高,不利於發展製造商與中間商的關係。但是如果製造商為中間商較大的庫存進行一定的補償,這時增大其庫存又是可行的。如雀巢製造商在入冬之前,就把大量的庫存轉向經銷商,但是這個時候的進貨價格特別低,另外還給予其他方面的優惠。總之,對庫存的適當控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間商,但是要以儘量不損害中間商利益為前提。

掌握儘量多的下游中間商甚至於零售商:目前中國的法律不健全,通過合同契約根本無法約束中間商,因此製造商若想爭取主動,必須掌握愈來愈多的下游中間商,以及未來的可替代該中間商的其他多箇中間商,這樣當遇到特殊情況時可以對其更換,而不會受其制約。因為渠道越長,可控性越差,如大的中間商對製造商的一些促銷資源發放不到位,政策執行時有折扣等,且向製造商索要的代價越高,同時有可能改旗易幟,加入競爭對手的渠道。如果掌握下游中間商,若該中間商對製造商的合作與支持達不到要求,由於下游中間商都是該中間商的客户,是該中間商的利潤之源,同時製造商又掌握了其他的可替代的中間商,那麼從中選擇一個可替代的中間商就很容易。因此,一方面掌握下游中間商,另一方面掌握可替代的其他中間商,就會在渠道管理和控制上佔有主動地位。而掌握下游中間商的方法主要靠該中間商的市場開發,當然製造商也可以去自主開發,而對可替代的中間商當然要靠製造商的開發。

當然,對渠道成員進行控制的方法還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就是對中間商的負激勵,如果中間商達不到對製造商的合作與支持要求,製造商可提出如中止合作、延遲發貨、減少折扣等,但本人認為這些手段一般不能使用,因為其負作用極大,甚至於使日後的合作破裂,根本達不到製造商的要求。

二、為達到對營銷渠道管理和控制的目的,還要根據市場條件和製造商市場地位的變化,對營銷渠道不斷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改進,爭取渠道主動權和控制權。

隨着時間的變化,製造商的市場地位以及市場條件都會發生變化,適應這些變化,就必須對營銷渠道進行合理的改進和設計,達到對中間商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作為一個製造商,它理想的情況應是爭取在與渠道成員的談判中,自身地位上升,而中間商的地位下降。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平等的,平等只不過是一種暫時或表面的現象。一般製造商剛進入一個目標市場進行銷售時,主要依靠當地經銷商的力量去銷售,隨着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提高,該經銷商感覺自身地位的不斷提高,就有可能達不到與製造商合作與支持的要求。而這時如果該製造商通過該經銷商掌握了眾多的下游中間商或由於商品的品牌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各級中間商加入銷售渠道,就可以縮短營銷渠道或建立多級營銷渠道。如頂新集團頂津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從1998年開始,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對營銷渠道進行數次改進和設計,最後牢牢的掌握了渠道控制權,並奠定了在飲料業中的競爭地位。即先是搞經銷制,即建立製造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三級渠道,後又搞二級渠道即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以後又搞多渠道,即二級渠道與三級渠道、零級渠道並存。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七

摘要:本文利用CHNS數據對我國城鎮非正規就業收入存在的性別差異進行研究,發現人力資本水平較低是女性非正規就業收入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個人、家庭、職業、非正規就業類型和地區特徵後,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工資仍舊明顯低於男性,而且性別收入差距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的影響對性別工資差異的解釋所佔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別工資歧視的貢獻仍非常顯著,即非正規就業內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關鍵詞:非正規就業;收入;性別

作為勞動力市場中性別關係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收入性別差異是勞動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主要用三種方法度量收入性別差異的大小,一是直接計算男女的水平收入差異,即女性平均工資與男性平均工資之間的差距;二是利用工資方程,測算控制其它變量之後的性別效應,即在收入方程中加入性別虛擬變量,並估計該變量在收入方程中的係數大小;三是通過收入分解,估算不能被工資方程所解釋的性別收入差異部分,並計算該部分佔總差異的比例,其中不可解釋部分即為經濟學文獻中所説的性別工資歧視。

學者們普遍發現收入水平較低是非正規就業的典型特徵之一,一個普遍現象是女性的收入水平要低於男性,這種收入差異可能是由於男女人力資本水平不同、勞動力市場存在性別職業隔離等。本文通過控制其它變量以判別性別效應,並利用收入分解來説明非正規就業中男女之間的收入差異及原因。本文采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的數據,並只考慮城市調查點。根據ILO(2002)關於非正規就業的定義及數據所能提供的識別指標,本文將有僱工的個體經營者、無僱工的個體經營者、臨時工、領取工資的家庭工人、無報酬的家庭幫工等定義為非正規就業者,將長期工、合同工定義為正規就業者。考慮到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城鎮非正規就業,對於無僱工的個體經營者所包括的農民工部分予以剔除。

一、非正規就業中收入的性別差異分析

1、非正規就業中的總體收入性別差異。根據CHNS數據,表1列出了1997至2009年中國城鎮非正規(正規)就業者按性別劃分的工資水平。1997年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平均收入為43666元,2009年上升到1 37819元,但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始終低於男性非正規就業者,而且男女收入差距在逐步擴大。如果把女性收入看作1,1997年非正規就業中的男女性別收入比是120,而到2009年這一比例為129。

表1中還列出了正規就業男女的月工資收入,從另一層次説明女性非正規就業者收入水平低下,而且非正規就業者平均月工資低於正規就業者,正規就業者與非正規就業者之間的收入差異在逐漸擴大。1997年正規就業者的平均工資是非正規就業者平均工資的109倍,這一比例到2009年上升至162倍。當按性別、非正規就業把就業人口分為四類時,可以明顯看到正規就業男性處於收入的最高端,其次是正規就業女性收入,而非正規就業女性處於收入的最底端(見圖1)。

2、在非正規就業職業的內部存在收入性別差異。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平均收入要比男性低,但收入水平與職業分佈可能有很大關係。由於非正規就業存在的職業性別隔離,使得男女之間存在明顯收入差異,而且即使在職業內部也存在較為明顯的收入性別差異。表2列出了利用CHNS數據得到的部分職業(技術人員、非技術人員及服務人員)收入的性別差異,可以明顯看到即使在同一職業內部,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性別差異也較大。在職業內部存在的性別收入差異,除了職位分層或和角色分工影響外,還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使得不同性別在工資或報酬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

工資水平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1997-2009CHNS數據計算而來

3非正規就業類型內部存在性別收入差異。根據國際勞工組織非正規就業框架圖,可以把非正規就業按類型劃分為僱主、自營勞動者、僱員、家庭幫工,表3列出了按非正規就業類型劃分的女(男)性收入水平,不難發現女性的收入無論是在哪類非正規就業類型中都比男性收入低;對於非正規就業者,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僱主的收入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個體經營者,收入最低的是領取工資的工人家庭。由於女性從事僱主的比例低,從事家庭工作的比例高,女性總體的平均收入較低。

不同非正規就業類型、職業內部的收入性別差異,也可能是由於男女勞動技能、付出的勞動時間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勞動市場價值,從而收入水平存在差異。但以上這些數據仍舊錶明女性非正規就業者從事的工作給女性帶來的經濟收入低於男性,從而在總體上會使女性的經濟地位低於男性。根據人力資本理論,教育程度是決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她們收入偏低是性別隔離現象造成的,由於非正規就業領域缺乏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更可能產生工資、福利、社會保障方面的性別歧視。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1997-2009CHNS數據計算而來。

二、工資方程的性別效應分析

男女非正規就業者平均收入之間的差異並非都是性別因素所引起的,如男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上的差異會在工資水平上顯現出來。由於女性非正規就業者平均人力資本水平低於男性,這就會出現女性平均工資水平低於男性的現象。此外,非正規就業存在的職業、行業性別隔離,會導致女性聚集於收入較低的職業。為了把性別因素的作用與其他因素的作用分離開,更準確地測量非正規就業存在的收入性別差異,及收入分配的性別不平等程度,本文采用Mincer工資方程,並加入了性別虛擬變量,其中男性為0,女性為1;同時保留其他控制變量,包括教育、工作經驗、職業及其他相關變量。此時工資方程性別係數的大小和統計顯著性表明,在所有控制變量相同的情況下,男女非正規就業者是否仍舊存在收入差距。在估計工資方程的時候,可能會存在樣本自選擇性的問題。這是由於不同就業類型從業人員的分佈並不是隨機的,極有可能是自選擇的結果,自選擇性偏差的存在會導致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結果的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因此,此處採用勃根納爾等人(Bourguignon et al,2001)的方法(簡稱BGF方法),對工資方程中存在的樣本選擇性偏差進行了糾正。

表4列出了加入性別虛擬變量,並考慮自選擇偏差後非正規就業工資方程的估計結果。在迴歸結果中選擇項(m1,m2)表明相比較於普通最小二乘法,BGF方法是非正規就業工資方程合適的估計方法,即確實存在樣本選擇性。從表4中可以看到在控制一系列個人、家庭、職業和地區特徵後,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工資仍舊明顯低於男性:1997年女性月工資比男性低116%,2009年非正規就業男女的收入差距為172%。這表明即使在對男女人力資本差異、勞動力市場存在的職業性別分割等因素加以控制後,男女非正規就業者之間仍舊存在加大收入差異現象。此外,非正規就業中的性別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趨勢,但這種趨勢逐漸放緩。此處工資方程顯示的收入性別差異要比全文描述的男女非正規就業者之間的水平收入差異小,這表明男女的教育水平、經驗水平、職業等因素解釋了非正規就業者的性別收入差異的一部分。

三、非正規就業中的收入性別差異分解

既然非正規就業中存在工資的性別差異,其中有來自人力資本差異的貢獻,也存在着純粹的歧視因素。工資性別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力資本或歧視造成的?本節試圖回答這些問題。目前,研究中國非正規就業中工資性別差距的文獻比較少,尤其是基於微觀數據的實證研究。本文在利用BGF方法糾正樣本選擇偏差估計工資方程的基礎上,對性別收入差異進行分解,採用Neumark 收入分解方法以考慮指數基準問題。

表5給出了利用Neumark方法得到的收入性別差異分解結果,此處仍舊使用CHNS1996至2009年的數據進行時序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瞭解非正規就業工資性別差距變化的動態趨勢。表中第二行表示的是非正規就業男女收入的對數差,這個數值逐年增大表明男女的平均收入水平差異在逐漸擴大。將男女收入的對數差看作100,將收入水平差異分解為由特徵差異所解釋部分(表中第三行),與由係數差異所帶來的不可解釋部分(表中最後一行),括號內數值表示各個部分佔性別收入對數差的百分比。

通過表5可以發現以下幾點:非正規就業性別工資差異可解釋部分所佔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這表明男女就業者之間的月工資收入差異,一大部分可以由就業者的個人人力資本稟賦程度和個人及家庭特徵等因素所解釋。非正規就業者性別工資差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政府大力發展基礎教育事業、提升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將有助於抑制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就業差異和工資差異的持續擴大。特別是隨着教育回報率不斷提高,教育對個體就業的作用不斷增大(對女性尤為明顯)。反映人力資本水平的工作經驗,是男女非正規就業者工資收入差距的第二大貢獻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所佔比例之和在30%左右,這表明加強對女性非正規就業的在崗培訓,有助於降低非正規就業中的性別收入差異。另外,男女非正規就業者職業分佈的不同會對男女收入差異帶來影響,户口、婚姻、家庭特徵不同也會對男女收入差異帶來影響。

由於迴歸係數差別所造成的不可解釋部分的貢獻常被視為歧視程度,説明同等條件下女性在非正規就業受到與男性不同的對待,這表明性別工資差異的擴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性別歧視造成的,非正規就業內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現象,儘管這種歧視隨着時間有逐漸縮小的趨勢。因此,要縮小男性和女性的工資差異,既要提高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教育程度,也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女性在非正規就業內部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力。雖然在上述分析會考慮了職業分佈對男女非正規就業者收入差異的影響,但由於受到樣本容量的限制,此處沒有考慮職業選擇對收入性別差異的影響。女性的人力資本儲蓄水平、生理條件、行業與職業類型的偏好等,使得女性與男性分佈在不同的職業、行業之中,特別是對女性的歧視等因素會使男女明顯地分佈於不同的行業、職業之中,職業內歧視較之職業間歧視對性別工資差異的影響更大,但這一結論是否對非正規就業人羣依舊成立,值得進一步研究。

四、結論

收入是衡量勞動力市場機會平等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文對非正規就業存在的收入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為:第一,在勞動力市場中,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處於勞動力市場的最低端,無論是在非正規就業中不同的職業、就業類型中都存在較為明顯的性別收入差異。第二,即使在控制一系列(個人、家庭、職業、非正規就業類型和地區)特徵後,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工資仍舊明顯低於男性非正規就業者。非正規就業的性別收入差距有增加的趨勢,儘管這種趨勢在逐漸放緩。第三,教育、經驗等特徵對性別工資差異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的影響對性別工資差異的解釋所佔比例之和在30%左右。但是,性別工資歧視的貢獻仍非常顯著,即非正規就業內部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儘管這種影響有逐步減小的趨勢。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八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流通體制的改革、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購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條件下,顧客自我服務和出口處統一付款的超市也就應運而生。隨着超市的發展,連鎖超市作為零售業超市經營的一種先進的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從整體上來説,連鎖超市是我國零售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零售業整個行業的發展。隨着我國連鎖超市的快速發展,零售業連鎖超市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認,我國零售業連鎖超市的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與國外零售業連鎖超市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強對外內外零售業連鎖超市發展的對比研究,從中發現我國零售業連鎖超市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與國外的差距,進而在此基礎上提出發展建議,其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一、連鎖超市基本理論概述

為了更好的分析比較中外零售業連鎖超市,我們首先應當對連鎖超市有關的基本理論有所瞭解,這也是進一步探討問題的基礎。

(一)連鎖超市的界定

超市是指採取自選銷售方式、以銷售食品、生鮮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為主,滿足顧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業態。目前連鎖超市是我國零售業中的生力軍。隨着我國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生鮮食品從生產到消費之間的鏈條逐步形成,食品超市中生鮮食品的比重將會逐步增加,並達到規範化的水平。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型綜合超市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一部分食品超市也將會發展成大型綜合超市,這一業態將會成為中國零售業中的主導業態。

超市的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是低價帶來的薄利多銷。低價最主要是靠大批量採購和大量銷售的規模化取得的,這種規模化是單體超市難以達到的,因此應運而生的就是連鎖經營。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採用連鎖經營和中國的連鎖店是由超市所首創的原因。

連鎖超市就是指在核心超市或超市總公司的領導下,由分店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零售企業,通過標準化技術和多店鋪擴張方式進行規範經營,實現超市規模效益的一種經營方式,其中的核心超市稱為總部、總店或本部,各分散經營的超市叫做分店、分支店或成員店等。

一般來説,連鎖超市具有以下特徵:

(1)在經營理念上,連鎖超市的經營理念完全着眼於消費者。正是基於消費者理念,連鎖超市能夠創造統一的形象,提供統一的服務。服務也經過一致的規劃,對所有消費者都提供一致的服務,無論到任何一家連鎖超市,都提供一流的商品,一流的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為宗旨。

(2)在企業識別系統上,連鎖超市具有與連鎖經營商標的一致性。連鎖超市達到一定規模時,消費者能肯定總店,產生信賴感,而不是隻買連鎖超市的商品。為此,連鎖超市通常選擇統一的建築形式,進行統一的環境佈置,採用統一的色彩裝飾,設計統一的商徽、廣告語、吉祥物等。

(3)在管理上,連鎖超市總部對各分超市擁有全部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實施人財物與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的集中統一管理各超市的業務按總部指令行事。

(4) 連鎖超市的商品經過精心的挑選,都以當地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作最佳的商品組合,並不斷更新換代,以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

(二)連鎖超市的經營形態

從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集中程度來看,連鎖超市的經營形態主要有:正規連鎖超市、自由連鎖超市和特許連鎖超市。

1、正規連鎖超市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定義正規連鎖是指由總公司管轄下的許多分店組成往往具有行業壟斷性質,利用資本雄厚的特點大量進貨、大量銷售、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美國規定連鎖超市必須要有11個分店以上,英國規定連鎖超市必須有10個分店以上,正規連鎖超市的主要特點是所有權和經營權集中統一。

2、自由連鎖超市

自由連鎖又稱自願連鎖,任意連鎖,它不是由一個超市開設許多分店而是由許多獨立的超市自願聯合起來,進行共同活動的聯合組織。自由連鎖超市總的特點是:各成員超市保持自己的經營自主權和獨立性。

3、特許連鎖超市

特許連鎖超市是指主導超市把自己開發的超市的商品、服務和營業系統(包括商標、商號等企業象徵的使用、經營技術、營業場所和區域),以營業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超市在規定區域的經銷權和營業權,加盟超市則交納一定的營業權使用費,承擔規定的義務。

二、中外零售業連鎖超市發展與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的對比中外零售業連鎖超市,我們首先要對中外零售業連鎖超市發展與現狀進行分析,這也是我們進行對比的基礎。

(一)我國零售業連鎖超市歷史與現狀

80 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市場疲軟,零售業普遍陷入經營困境。為了擺脱困境,各個企業紛紛改造,採取連鎖的方式。它們起始於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然後逐步地向中西部延伸。另一個重要趨勢是,由大城市朝着中小城市以及鄉鎮擴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連鎖經營己經成為中國商業中一支生力軍。到2004年銷售額超過l億元的連鎖超市企業己達91家,總銷售額達 1163億元,到2005年底全國連鎖超市企業共有門店數795個,比2004年增長了58。4%。

可以説,自90年代初連鎖的經營形式引進中國後,連鎖超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零售業最耀眼的明星。其年均增長速度高達70%,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增長速度則更快。目前我國連鎖超市呈現以下特徵:

(1)發展速度快、地區分佈廣,自1994年開始,中國連鎖超市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在70%以上。在地區分佈上,規模較大的連鎖超市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省會城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超市發展速度、規模和水平高於其他地區,這些説明了我國連鎖超市成跨地區擴張的態勢,分佈範圍很廣。

(2)競爭激烈,大型綜合超市異軍突起。隨着連鎖超市的發展,企業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相互間的競爭就變得非常激烈。尤其是外國超市的進入,其競爭更加激烈。

(3)在經營主體上,既有國有企業,也有集體企業,更有民營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二)西方零售業連鎖超市發展及其現狀

歷史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零售業經歷了三次革命性變化。

在 1852年,法國出現的“好市場”商店,成為世界上第一家超市,完成了西方零售商業的第一次革命。 1930年8月,世界上第一家超級市場誕生於美國的紐約,成為西方零售商業第二次革命的旗幟。該超級市場櫃枱開放,開架售貨,自選服務,在出口處集中付款的方式,售貨員的工作亦由直接服務變為間接服務,從而實現了商業的標準化、專業化、集中化、簡單化。連鎖商業的興起與發展,被人們譽為零售業第三次劃時代的變革。

就零售業連鎖超市來説,國外發展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大型的零售業連鎖超市,比如國外有名的沃爾瑪連鎖超市、法國的家樂福超市等。而且很多超市還創立了很好的企業品牌,積累了很多的經營經驗。

以美國為例,上世紀三十年代超級市場蓬勃興起,開始了由傳統的單店式百貨店向多種形式、各具特色的全國性超市的發展進程。50年代出現郊區大型購物中心,60年代折扣商店問世,80年代貨倉式商店(又叫平價俱樂部)應運而生。這些形式,都是適應連鎖化的需要而產生的。特別是在1970年至1980年間,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許多單體超市獨立難支,單體超市紛紛自動聯合,組織超市連鎖,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費用,全美出現了連鎖化的熱潮。目前,連鎖超市經營在美國零售業中己居主導地位。

工商管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企業工商管理的優化與改進路徑》 篇九

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企業能夠在經濟市場發展的重要手段,工商管理髮揮出的職能作用,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競爭能力,讓企業提高經濟收益,並且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讓企業繼續發展。而目前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管理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所以導致在企業的發展中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只有瞭解企業的工商管理的現狀,才能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從而讓企業的工商管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讓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生存。

一、企業工商管理的概述

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企業的經濟實力,還要重視企業的人才資源,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視對企業所有資源的統籌和管理。而企業的工商管理,就是把企業的所有涉及到項目,以及技術質量,和企業的財務等進行合理的調配,讓企業在有限的資源和管理中,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讓企業的實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工商管理還會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這關係到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生存時間。

二、企業工商管理的現狀

1、企業工商管理中企業經營模式的適應性不強

目前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首要的問題就是管理模式的適應性不強。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企業現有的工商管理模式,不能很快的適應經濟市場的變化。所以,當企業在進行投資和管理的時候,就會導致投資和收益不成正比,企業在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工商管理的適應性不強,也會導致企業的產品不符合市場的要求。

2、企業工商管理目標不明確

企業進行工商管理,是需要有工商管理對企業去誒來的發展,一個企業的各個部門之間進行統籌管理,這樣可以整合企業的資源,提高企業的實力。但是由於目前企業的工商管理目標並不明確,所以導致企業的發展目標也不明確,最終導致企業的實力不斷的下降,從而導致企業在缺乏明確目標管理的基礎上,經濟收益不斷的下降。

3、企業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每一個企業都是獨立的,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發展方向,盲足的學習某些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會導致企業市區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從而導致企業的管理出現混亂,進一步導致企業發展出現問題。所以,目前我國的企業的工商管理模式是存在問題的。不能按照自己企業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發展模式,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4、品牌化意識在企業沒有得到重視

企業想要在經濟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要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要創造屬於企業獨有的品牌。但是現在很多企業的品牌意識並不強烈,所以生產或是創造出的產品在設計上,沒有獨特明顯的標誌,與其它產品相似度寄到,品牌被模糊化了。所以企業沒有主打的,能夠在市場佔據地位的產品,就會影響企業的經濟發展。

三、企業工商管理優化和改進路徑

1、企業工商管理向國際化趨勢發展

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制度和方式,是自從我國加入WTO之後看來只重視的,但是由於缺乏經驗,所以在管理上仍然有欠缺。而為了能夠與世界接軌,一定要把企業的工商管理向國家化發展,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創造屬於自己企業的獨有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並且是最先進的管理模式,一定可以提高企業的實力。

2、加強我國工商管理的監管制度

我國工商管理監管制度不夠完善,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現在經濟社會會快速的發展,工商管理監管制度也要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所以,加強工商管理的監管制度,是為企業實行有效的懲罰和獎勵制度提供證據。這樣可以讓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有理有據的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的順利。

3、企業工商管理應注重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

企業的制度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員來執行。因此,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管理和培養,也是工商管理的重要內容和環節。企業對人才的培養,應該落實到實處,對每一個層次的工作人員,進行不同曾讀的培訓,並且有些優秀的管理人員,需要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只有掌握了優秀的人才,才能讓人才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

四、結束語

我國加入WTO以後,經濟市場快速發展,但同時也為我國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力。需要不斷的提高我國的企業的實力,才能在經濟市場中生存和發展。而工商管理正是提高我國企業實力的管理策略。所以,為了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就要加強企業的工商管理,所以要改變現有的工商管理的現狀,完善工商管理的職能和管理的制度。所以,企業的工商管理需要進行優化,是我國企業在經濟實市場生存和發展必然改變的環節。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十

[論文摘要] 在國際貿易中,為了鼓勵各國出口貨物公平競爭,對報關的貨物退還或免徵出口環節的增值税,其中對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税的辦法。“免”税,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税;“抵”税,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税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税額;“退”税,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税額大於應納税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關鍵詞]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增值税、免抵退

我國對出口貨物實行增值税“免、抵、退”税辦法已經好多年了,但有一些出口生產企業的財務人員對“免、抵、退”税計算及賬務處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免、抵、退”工作的進行,而且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納税實務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能把這個問題説清楚,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是我們做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免抵退税的基本含義

實行免、抵、退税辦法的“免”税,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税;“抵”税,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税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税額;“退”税,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税額大於應納税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規定出口免税,並非按增值税17%的基本税率給予全部的免税,實質上仍然要對出口貨物徵一定的税率增值税。比如:基本税率17%,退税率13%,其實仍然要按4%徵計算增值税銷項税;抵税,是用內銷貨物的應納税額來抵頂外銷貨物的進項税,不夠抵頂才要退税;退税,要退多少税,還要經過計算比較後,才能確定。

二、免抵退增值税的計算

在生產企業免、抵、退增值税的會計計算中,首先應搞清楚一些概念問題:免抵退税額、免抵退税抵減額、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抵減額 、當期期末留低税額、當期免低税額等。

1、免抵退税額,就是出口貨物應該退的進項税額=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税率—免抵退税額的抵減額,是本期應該退回的增值税額。

其中免抵退税額的抵減額,是指出口貨物所耗用外購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是免税,沒有進項税額的付出,所以不應該享受抵扣,應把這部分剔除。

因為出口貨物所耗用的外購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基本上都含有進項税,而有些是免税的,因此在計算應退税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楚。

2、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的意思實際上是,規定出口免税並非按增值税17%的基本税率給予全部的免税,實質上仍然要對出口貨物徵一定的税率增值税。比如:基本税率17%,退税率13%,其實仍然要按4%徵計算增值税銷項税,工商管理畢業論文這4%就不是絕對的免徵。其計算公式,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抵減額。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抵減額”計算的意思,出口貨物所耗用的的材料本身是免税,沒有進項税額的付出,所以不應該享受抵扣應把這部分剔除。

3、當期期末留低税額,就是指在本期內銷貨物的應納税額小於當期應退的增值税額,即不夠抵頂的部分,留待以後可以繼續抵扣的税額。

歸納起來,“免、抵、退”税的計算可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

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抵減額

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抵減額=免税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税率)

第二步:計算當期應納税額

當期應納税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税額-(當期進項税額-當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上期末留抵税額

若應納税額為正數,即沒有可退税額(因為沒有留抵税額),則仍應交納增值税;若應納税額為負數,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額,知道增值税原理的人都明白,意思就是進項税大於銷項税,待下期抵扣的税額,為當期期末留抵税額,則有資格申請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還要進行計算比較。由於生產出口貨物的生產不可能只靠免税原材料,一定要用到已税原材料,所以,要對當期應納税款與當期“免、抵、退”税進行比較,把生產出口貨物的已税原材料的進項計算出來進行退税。

第三步:計算免抵退税額

免抵退税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額抵減額

免抵退税額抵減額=免税購進原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税率

第四步:確定應退税額和免抵税額

若期末未抵扣税額≤免抵退税額,則當期應退税額=期末未抵扣税額,當期免抵税額=免抵退税額-期末未抵扣税額;

若期末未抵扣税額≥免抵退税額,則當期應退税額=免抵退税額,當期免抵税額=0。

當期期末留抵税額(即沒有抵頂的進項税額)>當期免抵退税額 ,意味着已税原材料的進項税並沒有在當期生產使用完,即轉入下期留抵;如果當期期末留抵税額 < 當期免抵退税額,,即意味着當期已税原材料進項税款當期全部用於生產完畢,由於出口貨物是實行退還已税原材料進項税款,所以,全部給予退還,剩餘部分才是真正的免税。

三、免抵退税的會計處理

例題:某生產企業2009年2月份,購進所需原材料300萬元,允許抵扣的進項税額51萬元,其中內銷產品取得銷售額200萬元,出口貨物離岸價摺合人民幣 200萬元。假設上期留抵税款5萬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則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1、外購原材料:

借:原材料  3 000000

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進項税額) 510 000

貸:銀行存款    3 510 000

2、出口產品銷售:

借:應收賬款  2 00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 000 000

3、國內產品銷售:

借:銀行存款 2 34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 000 000

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銷項税額) 340 000

4、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額

不得免徵和抵扣税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徵税率-退税率)

= 200 ×(17%-13%)=8(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 000

貸: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進項税額轉出)80 000

5、計算應納税額

本月應納税額=銷項税額-進項税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税額-(當期進項税額+上期留抵税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額)=34-(51+5-8)=-14(萬元)期末結轉應交税費——應交增值税明細賬的餘額,銷項税34萬元,進項税額51萬,借方餘額17萬元。

借:應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70 000

貸: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轉出多交增值税)170 000

結轉後,月末“應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賬户借方餘額為(期初留低税款5萬元+期轉入17萬元)220 000元。

期末留抵税額為14萬元,由於應納税額等於負14萬,小於零,應納税額小於零,説明可以退税。應該退多少,通過計算分析後決定。

6、計算當期應退税額和當期免抵退税額

免抵退税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税率=200×13%=26(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税額14萬元< 當期免抵退税額26萬元時,説明當期購進原材料沒有全部消耗掉,所以不能退全部26萬元的進項税,只退期末留低税額14萬元。

當期應退税額=當期期末留抵税額=14(萬元)

當期免抵税額=當期免抵退税額-當期應退税額=26-14=12(萬元)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税款    140 000

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税額) 120 000

貸: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60 000

7、收到退税款時,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40 000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税款   140 000

假如,當期期末留低税額是26萬元,而當期免低退税額是14萬元,説明當期的材料全部消耗掉,當期的應退税額等於當期免抵退税額,當期免抵税額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