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本文利用CHNS數據對我國城鎮非正規就業收入存在的性別差異進行研究,發現人力資本水平較低是女性非正規就業收入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個人、家庭、職業、非正規就業類型和地區特徵後,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工資仍舊明顯低於男性,而且性別收入差距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的影響對性別工資差異的解釋所佔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別工資歧視的貢獻仍非常顯著,即非正規就業內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關鍵詞:非正規就業;收入;性別

作為勞動力市場中性別關係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收入性別差異是勞動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主要用三種方法度量收入性別差異的大小,一是直接計算男女的水平收入差異,即女性平均工資與男性平均工資之間的差距;二是利用工資方程,測算控制其它變量之後的性別效應,即在收入方程中加入性別虛擬變量,並估計該變量在收入方程中的係數大小;三是通過收入分解,估算不能被工資方程所解釋的性別收入差異部分,並計算該部分佔總差異的比例,其中不可解釋部分即為經濟學文獻中所説的性別工資歧視。

學者們普遍發現收入水平較低是非正規就業的典型特徵之一,一個普遍現象是女性的收入水平要低於男性,這種收入差異可能是由於男女人力資本水平不同、勞動力市場存在性別職業隔離等。本文通過控制其它變量以判別性別效應,並利用收入分解來説明非正規就業中男女之間的收入差異及原因。本文采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的數據,並只考慮城市調查點。根據ILO(2002)關於非正規就業的定義及數據所能提供的識別指標,本文將有僱工的個體經營者、無僱工的個體經營者、臨時工、領取工資的家庭工人、無報酬的家庭幫工等定義為非正規就業者,將長期工、合同工定義為正規就業者。考慮到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城鎮非正規就業,對於無僱工的個體經營者所包括的農民工部分予以剔除。

一、非正規就業中收入的性別差異分析

1、非正規就業中的總體收入性別差異。根據CHNS數據,表1列出了1997至2009年中國城鎮非正規(正規)就業者按性別劃分的工資水平。1997年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平均收入為43666元,2009年上升到1 37819元,但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始終低於男性非正規就業者,而且男女收入差距在逐步擴大。如果把女性收入看作1,1997年非正規就業中的男女性別收入比是120,而到2009年這一比例為129。

表1中還列出了正規就業男女的月工資收入,從另一層次説明女性非正規就業者收入水平低下,而且非正規就業者平均月工資低於正規就業者,正規就業者與非正規就業者之間的收入差異在逐漸擴大。1997年正規就業者的平均工資是非正規就業者平均工資的109倍,這一比例到2009年上升至162倍。當按性別、非正規就業把就業人口分為四類時,可以明顯看到正規就業男性處於收入的最高端,其次是正規就業女性收入,而非正規就業女性處於收入的最底端(見圖1)。

2、在非正規就業職業的內部存在收入性別差異。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平均收入要比男性低,但收入水平與職業分佈可能有很大關係。由於非正規就業存在的職業性別隔離,使得男女之間存在明顯收入差異,而且即使在職業內部也存在較為明顯的收入性別差異。表2列出了利用CHNS數據得到的部分職業(技術人員、非技術人員及服務人員)收入的性別差異,可以明顯看到即使在同一職業內部,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性別差異也較大。在職業內部存在的性別收入差異,除了職位分層或和角色分工影響外,還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使得不同性別在工資或報酬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

工資水平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1997-2009CHNS數據計算而來

3非正規就業類型內部存在性別收入差異。根據國際勞工組織非正規就業框架圖,可以把非正規就業按類型劃分為僱主、自營勞動者、僱員、家庭幫工,表3列出了按非正規就業類型劃分的女(男)性收入水平,不難發現女性的收入無論是在哪類非正規就業類型中都比男性收入低;對於非正規就業者,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僱主的收入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個體經營者,收入最低的是領取工資的工人家庭。由於女性從事僱主的比例低,從事家庭工作的比例高,女性總體的平均收入較低。

不同非正規就業類型、職業內部的收入性別差異,也可能是由於男女勞動技能、付出的勞動時間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勞動市場價值,從而收入水平存在差異。但以上這些數據仍舊錶明女性非正規就業者從事的工作給女性帶來的經濟收入低於男性,從而在總體上會使女性的經濟地位低於男性。根據人力資本理論,教育程度是決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她們收入偏低是性別隔離現象造成的,由於非正規就業領域缺乏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更可能產生工資、福利、社會保障方面的性別歧視。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1997-2009CHNS數據計算而來。

二、工資方程的性別效應分析

男女非正規就業者平均收入之間的差異並非都是性別因素所引起的,如男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上的差異會在工資水平上顯現出來。由於女性非正規就業者平均人力資本水平低於男性,這就會出現女性平均工資水平低於男性的現象。此外,非正規就業存在的職業、行業性別隔離,會導致女性聚集於收入較低的職業。為了把性別因素的作用與其他因素的作用分離開,更準確地測量非正規就業存在的收入性別差異,及收入分配的性別不平等程度,本文采用Mincer工資方程,並加入了性別虛擬變量,其中男性為0,女性為1;同時保留其他控制變量,包括教育、工作經驗、職業及其他相關變量。此時工資方程性別係數的大小和統計顯著性表明,在所有控制變量相同的情況下,男女非正規就業者是否仍舊存在收入差距。在估計工資方程的時候,可能會存在樣本自選擇性的問題。這是由於不同就業類型從業人員的分佈並不是隨機的,極有可能是自選擇的結果,自選擇性偏差的存在會導致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結果的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因此,此處採用勃根納爾等人(Bourguignon et al,2001)的方法(簡稱BGF方法),對工資方程中存在的樣本選擇性偏差進行了糾正。

表4列出了加入性別虛擬變量,並考慮自選擇偏差後非正規就業工資方程的估計結果。在迴歸結果中選擇項(m1,m2)表明相比較於普通最小二乘法,BGF方法是非正規就業工資方程合適的估計方法,即確實存在樣本選擇性。從表4中可以看到在控制一系列個人、家庭、職業和地區特徵後,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工資仍舊明顯低於男性:1997年女性月工資比男性低116%,2009年非正規就業男女的收入差距為172%。這表明即使在對男女人力資本差異、勞動力市場存在的職業性別分割等因素加以控制後,男女非正規就業者之間仍舊存在加大收入差異現象。此外,非正規就業中的性別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趨勢,但這種趨勢逐漸放緩。此處工資方程顯示的收入性別差異要比全文描述的男女非正規就業者之間的水平收入差異小,這表明男女的教育水平、經驗水平、職業等因素解釋了非正規就業者的性別收入差異的一部分。

三、非正規就業中的收入性別差異分解

既然非正規就業中存在工資的性別差異,其中有來自人力資本差異的貢獻,也存在着純粹的歧視因素。工資性別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力資本或歧視造成的?本節試圖回答這些問題。目前,研究中國非正規就業中工資性別差距的文獻比較少,尤其是基於微觀數據的實證研究。本文在利用BGF方法糾正樣本選擇偏差估計工資方程的基礎上,對性別收入差異進行分解,採用Neumark 收入分解方法以考慮指數基準問題。

表5給出了利用Neumark方法得到的收入性別差異分解結果,此處仍舊使用CHNS1996至2009年的數據進行時序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瞭解非正規就業工資性別差距變化的動態趨勢。表中第二行表示的是非正規就業男女收入的對數差,這個數值逐年增大表明男女的平均收入水平差異在逐漸擴大。將男女收入的對數差看作100,將收入水平差異分解為由特徵差異所解釋部分(表中第三行),與由係數差異所帶來的不可解釋部分(表中最後一行),括號內數值表示各個部分佔性別收入對數差的百分比。

通過表5可以發現以下幾點:非正規就業性別工資差異可解釋部分所佔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這表明男女就業者之間的月工資收入差異,一大部分可以由就業者的個人人力資本稟賦程度和個人及家庭特徵等因素所解釋。非正規就業者性別工資差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政府大力發展基礎教育事業、提升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將有助於抑制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就業差異和工資差異的持續擴大。特別是隨着教育回報率不斷提高,教育對個體就業的作用不斷增大(對女性尤為明顯)。反映人力資本水平的工作經驗,是男女非正規就業者工資收入差距的第二大貢獻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所佔比例之和在30%左右,這表明加強對女性非正規就業的在崗培訓,有助於降低非正規就業中的性別收入差異。另外,男女非正規就業者職業分佈的不同會對男女收入差異帶來影響,户口、婚姻、家庭特徵不同也會對男女收入差異帶來影響。

由於迴歸係數差別所造成的不可解釋部分的貢獻常被視為歧視程度,説明同等條件下女性在非正規就業受到與男性不同的對待,這表明性別工資差異的擴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性別歧視造成的,非正規就業內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現象,儘管這種歧視隨着時間有逐漸縮小的趨勢。因此,要縮小男性和女性的工資差異,既要提高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教育程度,也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女性在非正規就業內部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力。雖然在上述分析會考慮了職業分佈對男女非正規就業者收入差異的影響,但由於受到樣本容量的限制,此處沒有考慮職業選擇對收入性別差異的影響。女性的人力資本儲蓄水平、生理條件、行業與職業類型的偏好等,使得女性與男性分佈在不同的職業、行業之中,特別是對女性的歧視等因素會使男女明顯地分佈於不同的行業、職業之中,職業內歧視較之職業間歧視對性別工資差異的影響更大,但這一結論是否對非正規就業人羣依舊成立,值得進一步研究。

四、結論

收入是衡量勞動力市場機會平等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文對非正規就業存在的收入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為:第一,在勞動力市場中,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處於勞動力市場的最低端,無論是在非正規就業中不同的職業、就業類型中都存在較為明顯的性別收入差異。第二,即使在控制一系列(個人、家庭、職業、非正規就業類型和地區)特徵後,女性非正規就業者的月工資仍舊明顯低於男性非正規就業者。非正規就業的性別收入差距有增加的趨勢,儘管這種趨勢在逐漸放緩。第三,教育、經驗等特徵對性別工資差異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的影響對性別工資差異的解釋所佔比例之和在30%左右。但是,性別工資歧視的貢獻仍非常顯著,即非正規就業內部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儘管這種影響有逐步減小的趨勢。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二

營銷渠道的建立首先是選擇渠道成員,然後是爭取渠道成員,而爭取渠道成員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渠道成員由短期利潤、預期利潤和風險計算期望利潤,並根據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對稱與不充分的原理影響他們的決策。而對營銷渠道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目標是爭取渠道成員的合作與支持、掌握渠道主動權,其基本手段是:溝通、利潤控制、庫存控制和營銷方案控制、掌握儘可能多的下一級中間商等。另外要通過對營銷渠道的設計和改進以加強對營銷渠道的控制,即對原來的渠道成員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調整。

關鍵詞:營銷渠道中間商期望利潤有限理性主動權

營銷渠道是一個製造商的產品流向消費者的渠道,製造商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對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個製造商必須加強這一方面的工作,特別是隨着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資企業的貿易權和分銷權的取得,營銷渠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一、在營銷渠道的設計既定的情況下,對營銷渠道的建立與控制

(一)建立營銷渠道

(1)渠道成員的選擇

選擇渠道成員應該有一定的標準:如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經營理念、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對顧客的服務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數量以及發展潛力等。

(2)爭取渠道成員的基本原理:

1)計算期望利潤

良好的中間商是各大製造商爭取的目標,他們一般正經營着某些競爭性品牌的產品。中間商是否經營一種產品主要考慮期望利潤的大小,而期望利潤又由以下因素決定:短期利潤、預期利潤、風險。

短期利潤:主要指經營該產品的毛利,毛利=單位商品的差價×銷量。一般來説,製造商剛開始經營目標市場渠道時,必須要給中間商以高的差價,因為這時的銷量是不確定的。日後,隨着銷量的上升,可以逐漸降低單位商品的差價。

預期利潤:當期的利潤並不是中間商決定是否加入渠道的唯一因素。中間商還要考慮製造商未來的發展狀況,即自己若成為該製造商的渠道成員後的預期利潤的大小。如果中間商認為未來會有大的銷量或高的利潤,即使短期利潤不高,他也可能會考慮加入。

風險:這也是中間商主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利潤高,但風險高,中間商不一定加入。利潤低,但風險低,中間商也有可能加入。

因此,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公式:期望利潤=f(短期利潤,預期利潤,風險),短期利潤、預期利潤與期望利潤正相關,風險與其負相關。

2)影響期望利潤的各因素分析

短期利潤:中間商計算短期利潤時主要考慮差價的大小。差價的大小主要由製造商來制定,但應由如下幾個因素所決定:A、競爭對手的價差:一般不能低於競爭對手的價差。B、可能的銷量:而可能的銷量又要受競爭品的銷量,與競爭產品相比之下的優缺點,包括產品、價格、促銷、分銷,以及中間商所瞭解的該產品在其他地方的銷量、中間商對銷售該產品的信心等因素的影響。可能的銷量大,其價差可以小。製造商要確定一個合理的差價。

預期利潤:預期利潤是建立在製造商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他產品或該產品在其他市場的盈利能力、對中間商的扶持和優惠政策、信譽以及其業務代表的風貌、業務發展前景等基礎之上。當然,預期利潤的大小還與中間商的自身條件有關。

風險:風險要去降低。風險有兩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市場風險,一方面是製造商政策風險和信譽風險。市場風險是指這種產品的盈利如何,是否存在產品向下遊客户或消費者傳遞時的阻塞。製造商的政策風險是指製造商促分銷政策的設計是否有利於減少市場風險,如飲料製造商怎樣處理即期品,如何處理品種不適銷對路問題。若承諾可以調換貨,則無疑降低了客户的風險。製造商的信譽風險是指製造商對中間商的政策承諾能否兑現。市場風險不是由單個製造商所能決定的,而製造商的信譽風險和政策風險卻是由其自身決定的。

(3)爭取渠道成員的方法

由以上可知,中間商要根據製造商和市場其他方面的信息進行決策,而這些信息又有很多是製造商及其業務代表提供的。根據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的原理,製造商及其業務代表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宣傳以上各種有利於中間商加入銷售渠道的各種信息,影響中間商的決策,促使其加入營銷渠道。

(二)對營銷渠道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渠道控制的目標應是:渠道成員的合作與支持,在渠道控制中擁有主動權。其基本手段是:溝通、利潤控制、庫存控制和營銷方案控制、掌握儘可能多的下一級中間商等。

溝通:是指製造商的業務代表或其他成員要經常對中間商特別是對直接供貨的中間商拜訪。很多大製造商的成功的一個經驗就是定期拜訪中間商,其作用之一是加深了私人感情、中間商與製造商的感情,作用之二是使中間商對製造商的政策更為理解,減少對一些問題的分歧,並通過中間商瞭解市場信息,作用之三是對中間商進行業務指導,作用之四就是增大中間商進入其他製造商銷售渠道的壁壘。中國是一個受儒教影響很深的國家,普通人對人情看得較重,製造商與中間商保持良好的關係、業務代表與中間商的良好的私人關係,有助於在業務方面的合作與支持。但是業務代表又不可能與中間商保持太密切的關係,否則要損害製造商的計劃執行與利益,這也是應該注意的。而我國的中間商大都由個體户發展而來,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管理水平比較落後。隨着市場競爭的激烈,他們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水平,大製造商有這一方面的優勢,可讓業務代表不斷對其進行輔導,運用專家力量增強對其影響力和控制力。

利潤控制:利潤取決於銷量和差價,並且與這兩項正相關。若該中間商加入該銷售渠道時,當時既沒有社會平均利潤率又沒有高的預期利潤,那麼它就會有怨言,長期下去有可能會選擇退出渠道。因此最重要的應是想辦法擴大其銷量。而銷量小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間商重視程度不夠即營銷資源投向別的產品,還有可能是經營不得法,還有可能就是沒有信心。對此一般有兩類辦法,一類是製造商幫助其分銷產品,如製造商可以幫助其發展下游客户,另一類就是動員中間商的銷售積極性和提高其銷售能力,如製造商可以幫助其制定分銷方案等等。

庫存控制和促銷方案控制:一箇中間商一般經營很多品牌的產品,其把資金投入某製造商產品的水平,反映了其對該製造商的重視程度和積極性程度。而反映資金投入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庫存的大小,增大其庫存,就會促使其把更多的資源投入本製造商的產品,而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促使其擴大銷售量,另一方面增大其退出該營銷渠道或加入競爭廠商的營銷渠道的壁壘。而庫存的多少又與促銷方案、銷售季節、中間商的庫存成本等因素有關。促銷方案力度大、市場銷售旺季、中間商的庫存成本低都會促使其擴大庫存,而其中促銷方案力度的大小是主要的。促銷方案力度大,中間商銷售積極性高,就會使商品週轉較快,在新的促銷方案的作用下,又會使其更加增大其庫存,這樣周而復始,就會使該中間商的庫存越來越大。當然,如果處於市場淡季,應儘量減少中間商的庫存,因為這時商品週轉慢,庫存成本很高,不利於發展製造商與中間商的關係。但是如果製造商為中間商較大的庫存進行一定的補償,這時增大其庫存又是可行的。如雀巢製造商在入冬之前,就把大量的庫存轉向經銷商,但是這個時候的進貨價格特別低,另外還給予其他方面的優惠。總之,對庫存的適當控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間商,但是要以儘量不損害中間商利益為前提。

掌握儘量多的下游中間商甚至於零售商:目前中國的法律不健全,通過合同契約根本無法約束中間商,因此製造商若想爭取主動,必須掌握愈來愈多的下游中間商,以及未來的可替代該中間商的其他多箇中間商,這樣當遇到特殊情況時可以對其更換,而不會受其制約。因為渠道越長,可控性越差,如大的中間商對製造商的一些促銷資源發放不到位,政策執行時有折扣等,且向製造商索要的代價越高,同時有可能改旗易幟,加入競爭對手的渠道。如果掌握下游中間商,若該中間商對製造商的合作與支持達不到要求,由於下游中間商都是該中間商的客户,是該中間商的利潤之源,同時製造商又掌握了其他的可替代的中間商,那麼從中選擇一個可替代的中間商就很容易。因此,一方面掌握下游中間商,另一方面掌握可替代的其他中間商,就會在渠道管理和控制上佔有主動地位。而掌握下游中間商的方法主要靠該中間商的市場開發,當然製造商也可以去自主開發,而對可替代的中間商當然要靠製造商的開發。

當然,對渠道成員進行控制的方法還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就是對中間商的負激勵,如果中間商達不到對製造商的合作與支持要求,製造商可提出如中止合作、延遲發貨、減少折扣等,但本人認為這些手段一般不能使用,因為其負作用極大,甚至於使日後的合作破裂,根本達不到製造商的要求。

二、為達到對營銷渠道管理和控制的目的,還要根據市場條件和製造商市場地位的變化,對營銷渠道不斷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改進,爭取渠道主動權和控制權。

隨着時間的變化,製造商的市場地位以及市場條件都會發生變化,適應這些變化,就必須對營銷渠道進行合理的改進和設計,達到對中間商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作為一個製造商,它理想的情況應是爭取在與渠道成員的談判中,自身地位上升,而中間商的地位下降。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平等的,平等只不過是一種暫時或表面的現象。一般製造商剛進入一個目標市場進行銷售時,主要依靠當地經銷商的力量去銷售,隨着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提高,該經銷商感覺自身地位的不斷提高,就有可能達不到與製造商合作與支持的要求。而這時如果該製造商通過該經銷商掌握了眾多的下游中間商或由於商品的品牌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各級中間商加入銷售渠道,就可以縮短營銷渠道或建立多級營銷渠道。如頂新集團頂津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從1998年開始,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對營銷渠道進行數次改進和設計,最後牢牢的掌握了渠道控制權,並奠定了在飲料業中的競爭地位。即先是搞經銷制,即建立製造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三級渠道,後又搞二級渠道即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以後又搞多渠道,即二級渠道與三級渠道、零級渠道並存。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以上海為首個試點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營改增”的税制改革。一年多來,其減税減負效果明顯,但是“營改增”改革仍處於起步階段。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經濟背景、我國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來闡述“營改增”對企業和社會的影響,以對試點政策的完善提供專業支持。

論文關鍵詞:營業税,增值税,改革

一、營改增的必要性

增值税按“全鏈條、全覆蓋、全抵扣”原則實行,營業税則存在“全額徵收,抵扣中斷,重複徵税”的問題,加上增值税的税基不夠寬廣,兩税分立並行破壞了增值税的抵扣鏈條。我國大部分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税的徵税範圍內,而營業税按營業額全額徵税,且無法抵扣,導致重複徵税很嚴重,增加了第三產業的税負。

目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目標是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負責人表示按照建立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税制度要求,將營業税改徵增税有利於完善税制,消除重複徵税;有利於優化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二、營改增對相關行業的影響分析

(一)從交通運輸業角度

從小規模納税人來看,改革前,企業應繳納3%*S=0.03S的營業税;改革後,企業應繳納S÷(1+3%)*3%=0.029S的增值税,税負降低了 0.1%。

從一般納税人來看,改革前,企業應繳納3%*S=0.03S的營業税;改革後,企業應繳納S÷(1+11%)*11%=0.0991S增值税,税負率升高了6.91%。

以某家海運運輸企業A和接受運輸服務的企業B為實例,對企業改革前後進行税負對比。假設本案例中取得的所有可抵扣進項税都在上海試點內。A企業年收入為20000萬,成本為15000萬,其成本結構為船舶折舊佔16.01%,為2402萬元;燃料費佔30.82%,為4623萬元;修理費佔2.44%,為366萬元;物料佔4.55%,為683萬元;港使費佔8.14%,為1220萬元;碼頭服務(飲水、領航/疏港)佔1.65%,為248萬元;船舶管理費佔0.79%,為118萬元;檢測/諮詢佔1.93%,為290萬元,人工佔27.01%,為4051萬元;其他(通訊費/圖書/佣金)佔6.66%,為999萬元。B企業年收入為110000萬元,成本為100000萬元,其中產品成本為80000萬元,佔80%,運輸費用為20000萬元,佔20%。

(二)從有形動產租賃業角度

從小規模納税人來看,改革前應納營業税額為S*5%=0.05S;改革後,應繳納增值税為S÷(1+3%)*3%=0.0291S,税負下降了20.87%。

從一般納税人來看,改革前應納營業税額為S*5%=0.05S;改革後應納增值税額為S÷(1+17%)*17%=0.1453S,税負升高了9.53%。

相比較其他行業而言,有形動產租賃的税率劃分為最高的一檔,從原來5%的營業税增長為7%的增值税,雖然“營改增”解決了重複納税的問題,但是税率的大幅提升還是給動產租賃行業帶來很大壓力,從上海試點實施情況來看,有形動產租賃普遍税負上升是個不爭的事實。

(三)其他現代服務業

從小規模納税人來看,税負下降了20.87%。

從一般納税人來看,改革前應納營業税額為S*5%=0.05S;改革後應納增值税額為 S÷(1+6%)*6%=0.0566萬元,税負升高了0.66%。

徵收的企業依然可以享受“扣額法”,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輔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動力等成本費用的可抵扣進項税都是以 17%計算。所以現代服務業一般納税人企業更願意多購進固定資產、輔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動力等以獲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税從而來提高企業利潤。

(四)營改增試點的社會影響

這次““營改增””經濟結構調整主要通過民間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資的增加來推動,可以將更多的投資決策權交給市場,相對於財政支出,若合適地增加並引導好民間投資,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助於避免政府進行的“粗放型”投資帶來的危害,從而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推動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據調查顯示,2012年底,上海市整體減税200億元人民幣左右。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達到 60%,比上年提高兩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 918.83 億元,增長16.5%。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82.7%;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6%,明顯高於傳統服務業的增長速度。

三、實施營改增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 與非試點地區的業務銜接斷裂

由於此次“營改增”首先在上海實施,其他部分省份到2013年才開始陸續推出“營改增”政策,而企業提供性勞務卻是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當上海試點的企業購買的服務不在試點地區時,該企業就無法得到税款抵扣,試點範圍的侷限性使得外購服務的進項税抵扣不夠充分,再加上條款不夠清晰明確,讓試點企業納税人在上海市以外提供服務勞務以及非試點企業納税人在上海提供服務勞務時在地域上的政策銜接問題上無所適從。

2 試點範圍有限導致增值税的鏈條尚不完整

由於本次“營改增”試點只在部分服務業實行,所以試點企業在很多業務上無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部分現代服務業的成本集中在房租、人工成本、差旅費等,這些成本項目都無法抵扣增值税,增值税的鏈條尚不完整導致部分行業在短期內税負率不降反升,這一問題目前在交通運輸業和有形動產租賃業尤為突出。

3中央地方税收分配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財税法研究所所長施正文曾表示,“中國沒有像樣的地方税體系,營業税是地方固定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地方所依靠的除了增值税、營業税等共享税就主要是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零星的小税種。

“營改增”後,若其他税種不調整,那麼增值税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就會升至55%以上,雖然把營業税改為增值税的收入劃分給地方,但在體制上地方收入仍然空缺了一塊,打破了地方財政的收支平衡。

(二)建議

通過2012年上海市試點行業税負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對税負率普遍上升的行業進行税率變動測試。如果確實是因為政策不足造成納税人税負上升,應專案上報國家税務總局。目前上海市對税率明顯上升的交通運輸業進行財政補貼,政府應當考慮所實行的增值税税率是否恰當或者需要變動,以當前的增值税標準税率水平計,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可收穫減税2000億元的規模效應,不過若要通過其他税種來保持平衡以及針對税負率上升的行業出台税收優惠政策。

我國需加快完善税收法制體系的步伐,對於不清晰模糊以及尚處於空白的的條款,進行及時補充及完善,幫助納税人有效納税和防止不法分子鑽漏洞。

四、結束語

2012年的“營改增”在中國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此次雖然有部分企業税負上升,但是“營改增”徹底打破了之前税制全額徵收,重複納税的弊端,達到結構性減税的效果。從上海實施到現在,成效明顯,在我國產業升級調整做出巨大貢獻,優化產業結構,營改增尚處於起步階段,接下來要大規模地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並新增納入改革的行業,這樣抵扣鏈條能夠更加完善,從而進一步地降低企業税負,所以“營改增”的前景還是相當樂觀的。

工商管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試談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篇四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已經由計劃經濟成功轉型到了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形態,同時,由於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與全球各國家的經濟交往大大加強。因此,為迎接機遇,應對挑戰,應從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其促進作用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1概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成就表明了這條道路的正確性,同時也説明了市場經濟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從整體上已經突顯了工商管理作為職能部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隨着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與擴大,其地位越來越顯著。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這一職能部門對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作用,應對其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基本內容與職能主要體現在市場監管這一方面,但其監管並非是獨立的行為,可以説,工商管理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裁判官、把關人、責任人和監督員。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認識,便有了不同的身份,也説明了其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其可能發揮的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門相當於一個協調機構,類似於一箇中介和一個橋樑,不但需要監管市場,還需要適當的參與各種經濟活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從而發揮作為社會公共職能的一面。以我國為例,其部門常設有辦公廳、法規司、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市場規範管理司、企業註冊局、外商投資企業註冊局等。應該注意的是,不同的經濟體制對於工商管理要求也不盡相同,它在我國的重要性是十分顯著。

2特徵分析

工商管理的主要特徵或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與其他政府部門間的差異性。首先從目標上看,工商管理面向市場,最終目的是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其次,專項資金缺乏、項目空缺,以市場為核心,並以營造公平的市場發展環境為職能;第三,與其他部門間的區別,表現在它更多的屬於經濟體的良性發展表現。從監管方面來分析,工商管理的特點集中體現在監督手段的豐富性上,其方式是行政處罰與行政管理二者相結合,以公眾或市場輿論進行輔助性監督等,利用法律手段,更為細緻地進行強有力的執法,制裁也相當嚴格,其職能得到了更大的擴充與發展,是促進市場良性發展的有效助推器。從監督範圍來分析,伴隨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工商管理也變得更加成熟,以監督範圍為例,其擴展也十分迅速,一方面進行有形的監管,另一方面也創出了無形監管,即一方面利用明確的規定進行各種條件的審核與監管,另一方面也懂得如何利用市場中的淘汰規律來進行一系列的監督,增加了其中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工商管理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更好的使消費羣體得到了突顯,這也是由於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及經濟政策的影響所致,但總的來看其趨勢更加有利於市場主體因素的維護,與消費者的關係拉得越來越近,對於消費者的各項權益與權利的維護與促進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因為從市場角度來看,其構成包括生產者與消費者,因此,工商管理更着重於全面發展,對於兩方面的監督、管理和引導都有所加強。

3促進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整體的國家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大多是自己探索規律。就工商管理部門來講,在十六大以前就明確了其基本職能,即“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由於職能的轉變與健全,也對我國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以下進行具體分析。

3.1促進經濟全局發展與持續發展

在經濟發展方面,其作用非常直接,隨着工商管理部門職能的轉變與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升,對我國的經濟全局發展與持續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其具體表現在,一是加強了多方協作,使執法部門與企業兩者間的關係由一種管理與監督變成一種更為良性的合作關係。二是由於行政管理機制的完善,在競爭方面也使自由與公平原則逐漸突顯,尤其是在服務式監管方面,化解了不少矛盾,已經由靜態的市場內服務,變成了各種動態服務。三是在管理水平方面,更多的吸取了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並從政治和經濟角度展開了對於市場的研究及對工商管理方法的探索,比如,在改革開放30年來,對於個體工商的發展與整體促進以及監督或服務,都明顯體現出了工商管理在這一方面的成績。四是在執行方面,做到有法可依,由於近年來的市場發展暴露出來很多問題,國家相關部門也提出了更為妥善的法律條文與規定,並對各種經濟性的違規與投機行為更為關注,因此,工商管理在這一方面有法可依,而且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集中熱潮,使得更多的角度偏向於消費者的權益與利益,然而,並沒有對企業造成損失,而是更好的運用法律武器對市場違法現象進行干預,從而強有力的保證了市場的秩序與整個的經濟穩定有序發展。以人民羣眾最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例,2013年4月工商部門不但加強了對食品的安全管理,且從各方面展開了調查與嚴格處理,對於人們的生活質量進行了更為直接的關注與服務,而且為市場發展與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更為有效的作用。

3.2促進經濟流通體制的改革

從我國的經濟發展經驗來分析,漸漸的政企分離成為常態,且由於改革的同時更加註重開放這一因素,一方面是外來經濟體的增多與刺激,一方面是國內的經濟體數量的增長與整體實力的增強,而且由於市場中更為自由與公平,工商管理的力度更合乎公正,因而,大多企業的發展迅速,同時,對於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也漸漸趨於正常化,在這一方面來看,工商管理功不可沒,因此可以説,工商管理的有效施實更加有力地促進了經濟流通體制的改革,更好的激活了我國經濟向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具體來講,它有以下三大優勢:一是使企業利益得到了獨立化發展;二是增強結合、合併、合作等共同發展方向;三是衝破了傳統經營方式,增加了多樣性、靈活性。總的來看,這一趨勢還在日益增強,而且在未來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將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3.3促進企業的改革和有機協作

2008年我國的工商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因為它以法律的形式更為明確的規定了對於企業、個體工商户的管理,且對於各種基礎信息,如登記註冊、商標註冊以及其他可能促進企業發展的服務與指導都進行了説明,由此看來,工商管理職能的轉變與完善化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促進了各個經濟體的發展,且對於經濟體的改革與協調或促進其發展都有着重要貢獻。比如上面所説的政企分離,又如對於農業、電信、教育等等加強引導的同時,還注重對於生產落後地區或資金匱乏企業的指導與支持,再如對於個體工商户的管理也在不斷的使其從單一的發展趨向於多樣、多元化發展。

3.4促進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首先,是國家相關法律的出台為其提供了強大依據;其次,其職能的轉變或明確化,更加強了對消費羣體的重視。第三,具體的實施方法能有效促進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一是依法辦事,積極行使職權,保證市場秩序正常化,對各種因消費所產生的糾紛及違法商業活動進行依法處理,二是增加法律知識的宣傳與普及,促使消費者拿起法律武器去維護自身的權利與權益,三是履行自身的監督職能,使各種非法活動在強有力的監管之下得到暴露並予以處治,使各種可能存在的非法活動得到一定扼制,提升我國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體現市場方面的公正、公平、公開等原則;工商管理不僅僅牽涉到的是社會關係中的經濟行為,它對於我國整體的和諧建設目標也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因此,應正確認識工商管理對於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應該看到經濟活動對於社會整體生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對社會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

4結語

現代化的轉型成功意味着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不得不以現代化管理方式為基礎。探討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即是探討其背後的市場健康運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所以,應正確認識它的促進作用,並通過一些手段來加強這種作用,運用工商管理手段達到更好的市場調控。

工商管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企業工商管理的優化與改進路徑》 篇五

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企業能夠在經濟市場發展的重要手段,工商管理髮揮出的職能作用,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競爭能力,讓企業提高經濟收益,並且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讓企業繼續發展。而目前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管理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所以導致在企業的發展中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只有瞭解企業的工商管理的現狀,才能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從而讓企業的工商管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讓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生存。

一、企業工商管理的概述

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企業的經濟實力,還要重視企業的人才資源,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視對企業所有資源的統籌和管理。而企業的工商管理,就是把企業的所有涉及到項目,以及技術質量,和企業的財務等進行合理的調配,讓企業在有限的資源和管理中,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讓企業的實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工商管理還會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這關係到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生存時間。

二、企業工商管理的現狀

1、企業工商管理中企業經營模式的適應性不強

目前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首要的問題就是管理模式的適應性不強。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企業現有的工商管理模式,不能很快的適應經濟市場的變化。所以,當企業在進行投資和管理的時候,就會導致投資和收益不成正比,企業在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工商管理的適應性不強,也會導致企業的產品不符合市場的要求。

2、企業工商管理目標不明確

企業進行工商管理,是需要有工商管理對企業去誒來的發展,一個企業的各個部門之間進行統籌管理,這樣可以整合企業的資源,提高企業的實力。但是由於目前企業的工商管理目標並不明確,所以導致企業的發展目標也不明確,最終導致企業的實力不斷的下降,從而導致企業在缺乏明確目標管理的基礎上,經濟收益不斷的下降。

3、企業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每一個企業都是獨立的,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發展方向,盲足的學習某些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會導致企業市區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從而導致企業的管理出現混亂,進一步導致企業發展出現問題。所以,目前我國的企業的工商管理模式是存在問題的。不能按照自己企業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發展模式,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4、品牌化意識在企業沒有得到重視

企業想要在經濟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要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要創造屬於企業獨有的品牌。但是現在很多企業的品牌意識並不強烈,所以生產或是創造出的產品在設計上,沒有獨特明顯的標誌,與其它產品相似度寄到,品牌被模糊化了。所以企業沒有主打的,能夠在市場佔據地位的產品,就會影響企業的經濟發展。

三、企業工商管理優化和改進路徑

1、企業工商管理向國際化趨勢發展

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制度和方式,是自從我國加入WTO之後看來只重視的,但是由於缺乏經驗,所以在管理上仍然有欠缺。而為了能夠與世界接軌,一定要把企業的工商管理向國家化發展,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創造屬於自己企業的獨有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並且是最先進的管理模式,一定可以提高企業的實力。

2、加強我國工商管理的監管制度

我國工商管理監管制度不夠完善,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現在經濟社會會快速的發展,工商管理監管制度也要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所以,加強工商管理的監管制度,是為企業實行有效的懲罰和獎勵制度提供證據。這樣可以讓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有理有據的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的順利。

3、企業工商管理應注重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

企業的制度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員來執行。因此,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管理和培養,也是工商管理的重要內容和環節。企業對人才的培養,應該落實到實處,對每一個層次的工作人員,進行不同曾讀的培訓,並且有些優秀的管理人員,需要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只有掌握了優秀的人才,才能讓人才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

四、結束語

我國加入WTO以後,經濟市場快速發展,但同時也為我國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力。需要不斷的提高我國的企業的實力,才能在經濟市場中生存和發展。而工商管理正是提高我國企業實力的管理策略。所以,為了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就要加強企業的工商管理,所以要改變現有的工商管理的現狀,完善工商管理的職能和管理的制度。所以,企業的工商管理需要進行優化,是我國企業在經濟實市場生存和發展必然改變的環節。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六

摘要: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企業也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當前發展階段,企業所面臨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市場經濟的競爭程度不斷加劇。要提升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除了企業自身需要加強管理和建設外,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充分發揮其職能。在當前發展階段,資源的有限性和市場的競爭加劇,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要結合當前發展實際,積極研究企業工商管理的改進措施,促進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本文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的現狀,對其發展的改進措施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企業發展;工商管理;現狀;改進策略

管理在現代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小到個人,企業,大到一個社會組織,一個國家,都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對企業來講,企業工商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當前發展中,企業的發展更離不開科學的經營管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要想立足市場,佔據優勢,就離不開科學的工商管理,這樣才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近些年來,在企業轉型改革發展中,工商管理在我國企業的健康轉型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要認識到其中依然有問題存在。因此,當前發展環境下,企業在加強自身管理的同時,也要重視科學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企業運營的組織和計劃的主導,也是企業內部協調控制的主要依據,對企業的生產運營至關重要。

一、企業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企業經濟活動中的管理方法和基本的理論。作為企業內部管理與經營的主要方法,還對培養從事工商管理的專業人才有很大的幫助。從地位上來講,工商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常規運營。具體來講,工商管理主要對企業的項目、技術、質量、財務、人力資源的調配等實施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工商管理在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中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我國目前企業眾多,發展更新較快,科技創新要求高等發展背景下,企業的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也是保持企業長久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業工商管理的現狀

當前發展階段,企業工商管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體的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運用。具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經營模式適應性比較差

面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壓力,很多企業盲目地生產產品,但是卻忽視了對市場需求的調研,雖然產品數量較大,但是滿足人們質量要求的產品並不多,這就導致企業的生產與市場實際需求不相一致,企業在這些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中,佔用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卻沒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説,企業不能掌握市場發展的真正需求,企業生產的產品未進行改革的創新,最終都會導致生產的產品銷量低下,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企業的經濟虧損。

2、缺乏明確的工商管理目標

長期以來,很多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重視企業產品給企業帶來的利益,但是卻忽視了企業的文化傳播和且的管理目標。而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工商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也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進行改革和完善,企業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卻忽視了社會效益,這也是企業工商管理目標不明確的體現。

3、企業發展模式不科學

從當前的發展來看,我國仍有很多企業實施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有的雖然借鑑了一些優秀企業的管理模式,但是學習借鑑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思想,只是全盤照搬,並沒有與自身的發展實際相結合。總體來講,很多企業在發展中缺乏獨立的管理模式,導致在新時期的市場競爭中穩步不前,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加強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勢在必行。

4、缺乏品牌化意識

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企業發展的自由度也逐漸提高,企業之間的約束和管理相對削弱,企業在生產產品的結構和模式上也進行了改革,企業的品牌戰略思想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尤為明顯,企業的品牌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很多企業忽視了品牌建設,缺乏品牌戰略思想,最終也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

三、提高企業工商管理的對策探討

針對當前企業工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積極研究對策,不斷提升企業發展的水平,提高企業工商管理的水平。具體可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找準企業工商管理的發展方向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發展,新的發展時期,我國企業的綜合實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也逐漸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因此。企業要樹立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加強我國企業的品牌形象建設,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從而增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我國企業工商管理要實現國際化的發展,必須要有全球發展理念,樹立國際化的發展思想,用國際理念來實行企業的管理,在市場的競爭和合作中,不斷推動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具體來講,要從科技、人才、創新等方面加強,樹立全球化發展戰略思想,不斷提升企業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推動企業發展。

2、不斷完善我國工商管理的監管制度

制度建設是工商管理科學化的前提和基礎。我國企業工商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學制度作為依據好支撐。因此,科學的監管機制對企業工商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視。企業工商管理的制度是企業激勵和懲罰的主要依據,是企業權利、義務、責任等工作進行細化的主要依據,更是企業法制化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體現。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監管制度的現狀,未來發展中,企業要加強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首先,要了解企業發展的實際,弄清楚企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其次,制定科學的監管制度,保證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最後,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將這些制度作為工作的主要參考和依據,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懲罰分明,權責分明。

3、與市場接軌,增強市場適應新企業不論是生產經營活動,還是企業工商管理活動,都離不開對市場的研究和分析

市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要環境,在當前發展階段,市場對企業的發展影響較大,因此,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了解市場需求,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瞭解市場所需,結合調研結果進行產品的生產,這樣能保證生產的產品能符合市場的要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在企業工商管理活動中,同樣需要結合市場要求,瞭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工商管理活動的主要工作,存在的意義等,為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開展創建良好的內外部條件。

4、重視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創新

企業工商管理模式也要緊隨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做適當的調整,就目前我國企業工商管理模式來講,企業要在借鑑其他現金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發展,形成自己獨有的管理模式,將工商管理落實都企業生產時間中去。以只是理論為基礎,以實踐指導為目標,加強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5、重視培養專業的企業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企業在長期發展中需要大量的生產和建設人才。企業的工商管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營銷、發展規劃和綜合管理工作。但是當前我國在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相對缺乏,專業性的人才不多,這也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企業在發展中必須做好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工作,提高人才的創造力,新世紀企業的競爭説到底就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企業要加強人才培養的投入。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要想立足市場,佔據優勢,就離不開科學的工商管理,這樣才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企業工商管理在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發展中,企業要想不斷提升綜合實力,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就要認清發展實際,建立完善企業工商管理機制,加強企業自身的文化建設,同時要不斷革新企業的經營模式,樹立品牌發展理念,加強企業人才戰略建設等,不斷提升企業剛上管理的水平,讓企業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動我國企業的長遠發展。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篇七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工商管理部門所擔負的任務與責任也與日俱增,而且再加上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這就給工商管理部門提出了更多難題。

因此,我國目前的管理體制還很難滿足新形勢下發展的需求,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商管理部門對市場經濟管理的能力和效力。

因此,為了能夠給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應儘快提高公司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夠適應經濟與時代的發展要求。

一、我國工商管理體制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體制還存在很多不足,有些問題亟需解決,具體表現在工商管理人才不專業,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1、缺乏專業的工商管理人才

現代市場經濟建立的基礎是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而我國目前所從事工商管理的人員還不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結構,對中國的經濟現狀特別是經濟改革形勢的足夠了解,而使得經濟管理狀況並不理想。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工商管理工作中主要缺乏中高級人才,而且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只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而使得人才缺乏這一情況更加突出。

具體來説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於工商管理的專業培養方式和培養途徑過於單一,第二是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考察方式不完善,不能如實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而導致人才的大量缺乏。

2、缺乏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不論是在市場經濟體系中,還是在社會管理體系中,工商管理機關所發揮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除了要對市場調節的經濟活動進行調節,同時還要監督宏觀調控指導計劃的實現。

但是,我國現行的工商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難以擺脱被當做地方保護主義工具的角色,具體來説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由於工商管理部門的只能部門較多,有些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單位甚至沒有相關部門;第二是由於工商管理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使得工商管理不能充分發揮經濟監督的職能,嚴重影響了工商管理部門開展工作。

3、缺乏統一的管理

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經常要擔負各種壓力,以至於不能秉公執法,甚至存在着在打擊販私、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等發活動案件時,只差遠,不查近的情況。

另外,對己輕處、對外重罰。對內從寬、對外從嚴,一法兩制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二、解決當前工商管理問題的對策

只有有針對性的將我國工商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才能進一步加強我國的工商管理水平,具體來説可以從加強培養工商管理人才、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1、加強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

人才培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必須以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培養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以滿足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

新時期的工商管理人員,除了要立足於基本國情,同時還必須具有高度的國際競爭意識,而且要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給予高度重視,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創新能力的提高,使新時期的公司管理人才能夠滿足當代社會對生產、建設、管理所提出的要求與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市場經濟觀念的人才,從而更好的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2、完善工商管理體制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將不再是單一的地域與國家的市場,而是含有越來越豐富的經濟元素的市場。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不得不努力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其充分發揮工商管理機構的職能。

1)完善統一的工商管理體制的建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監督管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與完善,加強工商管理體制的統一性,而其所具有的效力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

另外,還應該在全社會數量工商管理機構的威信,提高管理水平,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

2)與時俱進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服務

就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地域性和侷限性已經不復存在,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務會越來越繁重,相應的責任也就更大。

隨着各種市場主體的增加,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關立法也會相應增加,而且隨着我國愈加頻繁的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使得工商管理部門也必須與國外有關部門和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為了能夠良好的解決今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必須對工商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從而更好的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三、前景

雖然我國的工商管理髮展至今仍然存在着這樣活那樣的問題,但是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我們應該相信工商管理無論是在制度改革方面還是人才培養方面都會取得明顯的進步,從而更好的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