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環境藝術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8W

環境藝術論文精品多篇

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篇一

普通課程的課室需求相對簡單,可集中授課,而環境藝術設計畢業創作大部分需要用到電腦,而且是配置高的電腦,同時每個學生創作方向不同,很難像普通課程那樣學。設計創作所需的設計軟件也比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圖繪製軟件,不同版本之間存在兼容問題,每個學生所用版本也會不同,而學校機房則為一體化軟件版本,由此便給學帶來難度。它的運行數據比較複雜,工作時所產生的數據會保留電腦的各個路徑,如果統一到指定課室授課,學生則需要把未完成的創作文件歸檔拷貝過去再重新打開,這樣經常會造成丟失數據或損壞文件,導致前功盡棄。綜合以上問題,普通課室的安排無法滿足授課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指導模式

就畢業設計課程教學目的而言,學生是主體,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老師扮演引導輔助的角色,整個課程週期長,將思維轉化為設計圖紙,需學生不間斷地分析、歸納、完善方案。我校環境藝術設計班級約40人/班,定時定量的教學方式無法最大限度地兼顧到每位同學,因此,可借鑑工作室將上課學生分組教學,以辦公類空間、家居別墅空間、商業酒店空間等為主幹,將學生細分組別,有針對性地輔導,並且可加強學生間的相互討論與競爭意識,達到市場分工細緻的結果。設計類公司招商投標模式的淺層次嘗試,使得畢業設計深層次地引導學生創新競爭意識。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導形式帶動學生外出考察景點設計實例,從中搜尋設計元素與設計手法,正視學生對畢業設計與市場化需求的對接,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繫,可使設計落到實處,這便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要求所在。

3畢業設計成果答辯與展示

3.1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成果答辯

由於高職院校教學特點,畢業設計課程學分的修讀可藉助校內畢業設計與校外畢業實選一的模式開展,實習期間設計案例作為畢業設計成果記入該門課程學分修讀部分,由於大部分學生提前進入社會,致使畢業設計課程修讀後期對畢業設計答辯流程不夠重視,使得部分學校缺失該過程。而校外實習學生工作情況記錄方面,由於從事設計類工作職位多為製圖類崗位,接觸客户機會有限,缺乏對自我設計作品的表述機會,就高職院校設計類學生畢業設計答辯形式而言,近年來隨着高職院校的發展,已逐步重視市場對設計類學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銷售自我設計產品轉變為設計師自我修養的一種能力,例如對於尚品宅配這樣的駐店設計師而言,直接面對客户談單成為設計師的主要業務收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自我表達溝通能力的培養,但由於發展時間短,經驗不足,對畢業設計成果答辯的重視程度還需加強。其中學校部分可通過答辯內容、答辯場地、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設定,加強對該過程的重視,以此給予答辯學生一定的壓力,從而鍛鍊其表達能力。

3.2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成果展示

觀察廣東地區各大高校藝術類畢業設計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幾種:第一,藉助學校自身的展廳等硬件設施,以校內展示為主,藉助於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請兄弟院校領導與校企合作企業領導到校內觀摩畢業生作品成果,其中美術學院的此種展示成果最為有效,藉助院校自身能力發展壯大。第二,以校內展示與校外展示相結合,選定校外一公共場地,由老師帶隊,學生幹部負責的形式將學生優秀畢業設計作品送出,以此鍛鍊學生策劃、布展、宣傳能力,向社會公開化地展示學生作品,也可起到宣傳學校教學成果的目的。第三,藉助互聯網平台,以網絡展示的形式展出學生優秀作品。將學生作品展示出來,經歷市場人羣的檢驗,以便蒐集意見,提高設計能力。

4結語

環境藝術論文 篇二

中國傳統文化是彙集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集國家歷史長河中優秀的道德品質、先進的文化思想和積極的民族精神為一體的文化總體。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涵蓋甚廣,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更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特徵,其傳承與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綜合計劃和構想方案,其包括空間與裝飾計劃、環境與設施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和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計劃等方面,涉及園藝、美術、裝飾文化等多個領域,相比之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涉及的文化層次比建築工程更龐大,也比其他藝術設計項目更加富有美學意義和情感色彩。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想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就要合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加深藝術設計的文化藴涵。

2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2.1提供發展動力(肖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是包含多個學科的系統性工程,從宏觀角度來説,其設計的內容是以空間環境為主,以人和環境的和諧發展為根本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是歷經幾千年發展沉澱累積而來的文化產物,其包含的道德素質、歷史文化和思想精神對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有着不可小覷的促進作用,環境藝術設計是依據以人類文化為設計基礎的工程。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發展動力。

2.2創新設計理念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均來自不同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涉及較廣,其不僅匯聚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更聚集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特色文化,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設計理念,而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只要借鑑其中的小部分文化,加之設計者自身的設計思想,便可以創造出新的設計理念,既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又避免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雷同。

2.3加強文化氛圍中國作為文化泱泱大國,其幾千年的文明是我國人類最璀璨的瑰寶,文化若不加以利用,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文化遺失,只有在現今的藝術設計項目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將文化發揚光大。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屬於文化藝術範疇,其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設計理念,在我國的空間環境中填充許多文化內涵,加強了我國的文化氛圍,也提高了我國的人文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的融合不僅使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更富有文化內涵,也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4提高設計水平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就是文化與藝術的融合,在設計過程中,有效利用傳統文化因素,並結合當下的時代潮流和時代特徵,豐富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使藝術設計更具人文性,並且設計結果還要符合人們的審美觀,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這不僅推動了藝術設計工作的創新,也有利於提高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整體水平。

3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迴歸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策略

3.1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現今許多環境藝術設計師受到國外影響,對外來文化偏愛過重,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模仿西方環境藝術的現象較多,導致我國本土的傳統文化遺失,中國特色的環境設計越來越少。另外,現今我國許多具有中國歷史特色的都已經被現代潮流磨滅,失去了原本該有的歷史氣息。例如,我國的一些古鎮,因為現今市場經濟中旅遊業蓬勃發展,導致個別古鎮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歷史意義,而變成了商業化的“現代古鎮”。為了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迴歸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師應該加強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合理利用傳統文化,使中國文化得到傳承。

3.2結合中國現代文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設計理念,中國傳統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旨,但其設計過程必然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隨着現今科技和文化全球化發展,我國的現代文化也頗受西方影響,融合成了既具有中國本土特色,又具有世界潮流的新時代文化。在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既能體現出我國曆史悠久的文化底藴,又能突出我國的現代化氣息。例如,中國首都北京這座城市,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結合體,其既有具有歷史和城市特色的“四合院”、“故宮”等歷史遺址,又有結合現代氣息的設計鉅著“水立方”“、鳥巢”等,北京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度融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產物。

3.3兼併文化、勇於創新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都需要在兼併文化的同時勇於創新。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存在歷史意義的區別,而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地理意義的區別“,和、而不同”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最為珍貴的設計思維“,和”是指不同時間、空間的文化特色進行匯聚交融,並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而“不同”是指各領域的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卻不失本真,依然飽有自身與眾不同的特色,這就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最高理念。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需要的不只是文化的融合,還需要創新,每個藝術設計項目的不同特點才是設計項目的價值所在。成功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項目是集各個領域的文化為一身,即展現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又有其獨特的意義。所以,兼併文化、勇於創新是我國當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重中之重。

4結論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眾從生活中積累、從勞動中總結出的知識精華,它本身的歷史厚重感是任何現代文化都無法比擬的,如果不能夠將傳統文化很好地傳承,那麼一個民族將會失去生存的根本,發展就更加無從談起,但是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過程中不能夠按部就班的挪用,因為傳統文化是在歷史背景下總結而出的,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社會條件已經發生了大幅度的改變,所以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使之更好地與現代元素相融合,現代環境藝術同樣源於生活,所以從生活中總結而出的傳統文化必然會對它的發展起到借鑑意義。

環境藝術論文 篇三

1.手繪表現的發展和特點手繪表現在古老的建築學發展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大師可謂稱全才,他們在藝術活動中把創造與表現融為一體;如:被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的米開朗琪羅既是建築師又是工程師,同時還是畫家、雕塑家、詩人。在建築教育始祖布扎的理論中,建築師要接受大量的渲染訓練。隨着現代建築業的蓬勃發展,社會需要精緻性設計,從某種意義上出發它需要的是精細的分工、各自發揮所長的就業模式,西方一些國家早已如此實行。近十年計算機及輔助軟件的成熟孕育了一批計算機繪圖技術人員,國外早已出現、國內在近些年也陸續出現許多專業效果圖及模型事務所,逐步形成一個專業表現工作隊伍;他們是建築師表現之手外延的—對建築師創造性工作的再創造。而對於手繪來説則又是一種狀況,手繪表現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短時間內再現表達內在對具體環境空間形態、材質及色彩的感受和理解進行提升和加工;它能夠恰到好處地利用設計者具備繪畫這項技能,融合設計者對藝術活動的理解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表達創新理念和意圖。簡而言之,手繪的特點在於它能夠充分通過對對象的外部特徵和空間氛圍快速、直觀的呈現出來。

2.手繪表現的價值我們知道,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搞設計研究也要研究人們的需求,並將需求轉化成產品使人們能通過設計感受到產品的品質,從而產生購買的慾望;因而設計也是在為人服務。設計為人服務,而手繪因設計而體現其價值,如設計師在與客户溝通一個產品的設計或方案時如果單純通過語言的交流是無法達到溝通效果的,無法讓客户充分明白設計師的意圖;因此往往需要通過圖形語言表達方式展現出來,圖文並茂讓客户一目瞭然。從某種意義上説,設計也促使手繪富有深度與內涵,使得它不僅僅只停留在表面的技法上,而是作為一種表現設計思想的手段;它是一名優秀設計師必備能力之一,是與客户溝通交流的橋樑;它具有創造力、表現力,能把一閃而過的的靈感,馬上躍然紙上,並可以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設計的寶貴素材。在電腦藝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繪圖已成為設計表現的主要手段;其表現方式更加具體、真實化,能將設計師的想法最大限度展現出來。手繪作為傳達設計意圖的普遍應用的基礎技能,推動着環境藝術學科的發展,依然要求設計師具備紮實的繪畫基礎,手繪技巧、色彩搭配意識及一定的美術素養。設計師可從藝術設計的多元化角度出發,積極利用手繪表現的特點,開拓思維、提高審美和造型能力,優化體現手繪表現價值。

3.手繪表現的技巧方法手繪表現在環境藝術中的表現過程是產生技巧和方法的根源和基礎,是刻畫形象、塑造環境的思維過程。如果把表現技巧理解為描述設計的形象語言形式,那麼具體的筆法技巧就是構成這種語言形式的基本符號。因此,技巧服從表現過程的需要和規律才可彰顯其作用及意義。在構建環境形象的過程中,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的組織和安排都是環境空間、形象形態、色彩明暗調子的具體要求;對於點、線、面色塊之間的構成應有它們的內在邏輯關係,與美術礎繪訓練人物頭像一樣,絕非孤立的去摳某一個部位造成貌合神離於整體的散漫無章現象;因而正確認識技巧間的相互滲透關係是提升表現技巧,達到藝術高度的基礎。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中,設計師在對空間形象的思維理解中尋找表達藝術規律非常重要。因為豐富的技巧往往產生於環境想象、形態特徵把握、體面材質、色彩調子以及構圖;佈局的要求也是設計師的藝術修養、造型功底、表現習慣、思維方法甚至性格特點的流露體現,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調子中的色彩作用一樣決定着形象語言的特色。由於手繪表現技巧和方法自由和隨意的特點,在豐富表現語言方面具有其他表現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藝術生動的技巧在設計師靈巧的手筆之間流暢並貫穿於表現的始終,是設計師能動藝術地掌握環境表達效果的能力體現,靈活運用常用各種繪圖工具(如鋼筆、簽字筆、馬克筆、水粉筆、水彩顏料等),以簡練而不單調嚴謹而不呆板的點線面技巧(如勾、劃、點、描等)形式配合色彩的渲染展現一個直觀的空間。形象而準確、筆順有序和諧是藝術地增強畫面效果感染力的有效手法。同時,手繪是豐富而自由的,設計師應不為一種固有的概念和表現形式所困,而應敢於嘗試利用和發揮各種工具的優勢去表達整體環境,不從僵化恪守“外造化而不為造化所役”的信念,才能不斷的所創新和突破,發現新的形式美感。對於環境整體關係表達方法筆者認為在手繪表現中設計師應重點把握環境物象的形、色、質的內在關係要領,對環境空間的遠、中、近景層次的先後處理、體面與體量關係的把握、色彩與色調關係的理解、環境氣氛與藝術效果都應慎密安排,理性思考與感性表現應相輔相成,而不是使之成為相互羈絆的繩索。只有做到對錶現方法的辯證理解才能達到“盡精微、致廣大”的思想境界,在表現中方可得形內質傳象之神,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水平和高度;要知道,手繪表現不僅僅是一項設計作品,它更是一件藝術作品。

二、手繪表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

1.流暢的手繪有助於在創作中捕捉靈感現代設計的奠基者王受之曾經在設計中指出:“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設想和計劃,而且還是一種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藉助視覺形象這種形式展現出來。”從王受之的思維理論中很容易理解,設計不能單純地稱為一種手段,它還是設計者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體現。設計者並非每時每刻都有設計靈感,靈感的產生依靠一定的條件及氛圍,它也依賴於一種非物質基礎條件。因此,當產生的靈感倘若不能夠及時得到捕捉、提煉加工也許很快消失。所以設計者往往需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藉助繪圖呈現方式記錄保存,再對這些“標本”深入細緻地挖掘和改良。手繪成為設計師創造活動的基本“法寶”源於手繪促使創新意識在設計工作中起着關鍵性作用;如樑志天、高文安等當代著名環境藝術藝設計大師將手繪效果視為設計的工具和表達設計理念的基本方式。在進行的設計工作中,設計師應能夠把設計所要達的意圖和效果以及創新理念完美的結合起來,並實現二者和諧統一。

2.手繪的過程即是藝術創作的過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進行手繪創作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説也是設計師進行思維創造的階段。設計者憑藉對物體形態的科學把握,能夠藉助手繪的形式實施藝術形象地展現,設計者的思維是沒有邊界的。設計師在進行一個方案設計任務從開始介入到深入創造的過程中,通過手繪描繪其構思方案過程中,設計師能夠在對整體空間氛圍把握的同時像雕塑一尊石像進行形體塑造,在反反覆覆精雕細琢塑造神態中其實屬於一個細心篩選和刷新的過程,除此之外反覆斟酌的過程能夠使人激發新的靈感。

3.手繪是電腦的補充工具是手的延伸,手是大腦意志的執行者。現在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都用數位板之類的電子產品繪圖,雖然實現了無紙化,卻實現不了無手化,操縱數位板和壓感筆的模式還是模擬在紙面繪圖的方式,從用手握筆的角度來説其實還是手繪。目前還未出現直接用意念或其它器官操縱的繪畫工具,可以説只要畫就一定會用手。手繪是基礎課,畫插畫、遊戲動畫的人物設定、場景設計都會用上,尤其是做設計光有創意是不夠的,最忌眼高手低。設計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設計無處不在。世界正從傳統的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迅速轉變。在這一社會變革中,設計方法和手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設計領域出現了傳統的手繪設計逐漸為電腦設計所替代的趨勢。隨着電腦技術在設計界的廣泛應用以及電腦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完善,過去需要雙手完成的大量設計工作逐漸由電腦來完成,且工作時間及強度都大大降低。電腦在設計領域開始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任何複雜的圖形和需要耗費時間的工序,通過電腦操作就能輕而易舉地處理,而且在設計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修改,這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由於電腦設計軟件越來越便於學習和使用,有些沒有繪畫基礎的人稍經培訓,竟然也能通過電腦進行各種設計,無視手繪設計之重要,豈不知手繪設計是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繪畫基礎,且是需要長時間學習和練習才能掌握並運用自如的一種技巧。因此,電腦設計的普及化和數字化的確對傳統手繪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然而,電腦真的會完全取代傳統手繪設計嗎?答案是是否定的,暫且不論現象,我們先把目光瞄向設計的實質;以正本清源。王受之曾説過:“所謂設計,指的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計、問題解決的辦法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它的核心內容包括三個方面:⑴計劃、構思的形成;⑵視覺傳達方式,即把計劃、構思、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式利用視覺的方式傳達出來;(3)通過傳達之後的具體應用。”從這段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設計領域,設計的靈感來自頭腦,來自思想撞擊之後產生的激情;設計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其次才是設計手段,手繪方式和使用電腦的方式只是手段的不同。所以,電腦軟件不能代替手繪的地位和作用,手繪應成為電腦應有的補充。

三、結語

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工作中,藉助手繪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現設計者的技能,手繪實現了理論與現實的完美結合。手繪表現的特點、價值和風格是設計者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是設計者在設計工作中能技能的展示。流暢的手繪有助於在藝術設計活動構思中捕捉靈感;便於與客户之間的溝通交流;手繪是電腦的補充,現今這個信息時代仍離不開手繪。

環境藝術論文 篇四

(一)何為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不同於其他設計的首要表現在於對象的不同,比如説服裝設計以服裝為對象,傢俱設計以家居用品為對象,每種設計種類都有其特定的目標羣體。環境藝術設計的目標是一定的空間或者説是環境,在這種設計中要把環境中的所有因素考慮進去,設計的最終目標是:在環境的承受能力的範圍內力求舒適度和美感達到最高水平。

(二)從本質上理解生態理念從本質上説生態理念區別於以往理念的不同之處在於更加強調生態的重要性,相關行業的開發設計人員必須要把人的活動和自然的規律統籌起來進行考慮。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學理念的基本價值取向

(一)把生態納入考慮範圍的價值觀。生態價值觀是一種嶄新發展觀念,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人們不再狹隘的只以自我的利益為中心,不再肆無忌憚的為了達到經濟目標隨意破壞環境。人們開始意識到征服自然是一個多麼愚蠢的想法,還認識到人類只有把自身的行為和活動範圍控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範圍內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實現自身的創造力。

(二)把生態納入考慮範圍的倫理觀。一提到倫理觀,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會侷限在人類社會範圍內,然而現在的倫理觀在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時開始把生態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這種新型的倫理觀念在評價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時不僅考慮他的行為是否有利於社會中其他人的生存發展,還考慮到這個個體的行為是否會對生態系統中的其他成員造成危害。而“生態系統中的其他成員”是一個涵蓋範圍很廣的領域,不僅包括除去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還包括非生命體。生態倫理觀把其他成員放在與人類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強調人類要規範自己的行為,以儘量避免或減少對地球上生存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負向影響。

(三)把生態納入考慮範圍的美學觀。這個美學新理念產生在生態學和美學的交叉領域,這個觀念的研究範圍是:什麼是生態美學;生態美學究竟用何種形式展現自己;生態美學的核心內容是什麼等。這個新觀念認為基於生態平衡的生機盎然的環境,比人為創造的環境更具有吸引力。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基本原則

(一)要敬畏自然。雖然我們一直在探索自然的奧祕,但不得不承認有很多領域我們人類尚未能發現和解釋。唯一有一點我們已經逐漸達成共識:自然界偉大而神祕,尤為值得人們敬畏的是它對自身的維持和修復功能,我們要儘量少干預,以便為實現生態的白我恢復留出足夠的空間。

(二)少干預多促進的原則。前面已經説過自然界自身具有強大的恢復和維持功能,這種功能是我們人類無法比擬的,為了最大限度的在環境設計中保護生態,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對場地的的影響,除此之外,還要為自然界最大程度地發揮發揮自我恢復功能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三)以科技的力量做輔助。在全球人類的共同努力下,當今的科技發展以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這種高水平的科技發展現狀在很大程度上為更加生態性的環境開發和創造提供了可能性。

(四)使藝術參與其中。設計既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為了實現人們對美感的追求,設計師在開發和設計環境時要使藝術參與到設計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使新環境在展現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展現藝術的美感,使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接受藝術的薰陶。

四、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

結合上述的論述來説,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影響和作用範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對生態設計與保護的影響。接受生態理念的設計師與排斥這種理念的設計師相比,前者在進行創作時,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去對自然環境做一定程度的更改和變動。

(二)在恢復與促進生態中的作用。與過去相比,現在的設計師開始以廢棄地作為設計對象,而且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用生態的方式修復場地肌膚和創造條件促進場地的自我恢復,將成為設計師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在補償與適應生態方面發揮的作用。在生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開始着手恢復被自己損壞的環境,補償性環境藝術領域的工作者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運用科學技術的輔助力量,尋求對環境干擾最小的設計方式和元素。

(四)對生態保留與創新的影響。如何儘量不能變動原有的藝術元素作為一種環境藝術設計手法於上世紀後半期開始就已經被人們認識和關注。結束語:新時代的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工作人員被時代賦予了新的任務和使命,從個人層面來説,他們只有在生態理念的指導下從事環境設計工作才能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社會層面來説,只有作為專門從業者的設計人員持有生態發展理念,才能從源頭解決或減少環境破壞問題。

環境藝術論文 篇五

中國傳統文化在園林竹文化是獨一無二的,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灰塵圖書館。由於我國豐富的屈原,在商朝時代我國進入“竹”的文明時代。自古以來,簽名竹箭,到當代的園林藝術,到“竹林七賢”、“子猷愛竹”及“竹林高士”等文人的詠贊,中國人民種竹、用竹、詠竹、畫竹之風就長盛不衰。當我們翻開中國歷史圖像棉裏追溯幾千年文明的時候感到驚訝: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幾乎任何地方打品牌,處處竹小徑竹;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宂長的竹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因此竹文化建設。中國古典文化藝術形式,提供環境聯盟贏得人們的好材料。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設計的成熟,經歷了魏晉隋唐兩宋的過渡時期,明清時期,達到成熟期,到目前為止,人們對竹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價值;還在不斷的挖掘中。竹子以其優美的形態及豐富的人文內涵,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糧,同時給環境藝術提供了美好的素材。竹景觀相互融合,可以放在室內裝飾材料,也可出現在花園庭院設計,特別是廣場空間環境建設的處理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不僅是中國文人愛竹資源逐漸被西方人的喜愛。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西方園林更合理的聚焦特性,竹材料,以及藝術和科學結合,等等。

2竹資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竹資源作為一種生態的可再生資源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現如今,環境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國園林藝術歷史悠久,風景和豐富的自然美、人文美,形成具有設計獨特的環境藝術風格。竹文化園林藝術文化內涵匹配,園林設計和自然美認為合適的符合自然公園是好的方向,簡單的千古花園的綠色植物。在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過程中,人們逐漸挖掘到竹子的很多作用,它不僅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還具有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等作用。總之,竹資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特性的有機結合與花園,竹可以突出功能。優雅美麗,給竹裝飾感強,抗凍性能穩定,四季AO清翠,優雅。竹,竹,竹色常綠,美麗的竹立杆,曲徑通幽。樓、禮堂、大陽台,附近的竹葉,結合顏色,色調調節區域,也打破了周圍的寂靜,單調的氣氛,給人清新寧靜的感覺。周圍景觀空間顏色混合增強空間感,從而達到令人信服的結果。

(2)的庭院,花園,建築空間的處理周圍的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容易形成區域特色和優雅,寧靜的小景觀,令人賞心悦目。蘇州園林花園“吳”,竹有孤立的“直徑”和“竹展浮翠”等景觀特徵;設計者充分利用了竹資源呈現空間感這一還可使庭院具有典型的東方園林韻味。在這點上小鬱竹藝傳承人危祿綿老師已經在他的微縮景觀作品中得以體現。他説這是對於竹藝在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嘗試,裏面的所有材料均用竹子來製作,然後配合以水和山石以及竹林景觀。

(3)的形式不同,移植,遏制孤立國王,國王、盒等障礙,障礙的庭院空間,創造和平的環境,而且還與巖石和其他植物,如桃王集團混合培養,可以形成竹桃“意境”。卧室可以帶來“日出清明,月亮的影子有,有,有雨的旋律淡淡風”的高度。施工期間或國王,國王,國王的國王,泄漏等製造花園路,可以把美麗的建築,可柔軟的鋼結構建築,可以使各種景觀“人物形象”的審美意境。

(4)竹資源要求統一和平衡序列和其他機構的機械結構,可以反映自然美。竹以其獨特的魅力,連鎖,穿插各種細節做細。同時,竹材資源利用彎曲延伸支架結構本身的裝飾美美麗的裝飾和色彩取代竹光使結構更加靈活,給人感覺清新自然。

(5)作為原料,或竹或仿竹風景,增添了明亮的色彩,但不缺乏一些現代元素的花園用竹資源使這些崎嶇地形的地形,可以增強空間感;簡潔的主要道路,充滿現代風格建築,現代小説同樣簡單的園林風景用竹棍形分空間呈現不同的空間感,或根據地形,選擇不同的高度,形成竹籬笆體系四,使場景更清晰,提高觀賞品質。

3結論

環境藝術論文 篇六

目前室內環境的陳設藝術中都存在一味地強調空間規劃,忽略室內空間界面處理的問題,很少或者基本沒有將陳設藝術歸納為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導致出現過於強調室內裝飾裝修,忽視陳設設計的情況。如果設計師沒有精心、仔細地設計陳設品擺放的位置、大小,將陳設品隨意擺放,可能會使整個室內環境視覺效果受到嚴重破壞,降低室內設計的格調。室內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室內陳設設計、室內裝修設計以及室內空間設計等三大模塊。其中室內空間設計是室內設計的首要要素,其主要負責改造室內空間的比例、大小、格局,調整室內空間形態尺度設計,使室內空間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陳設設計也被稱為“軟裝飾”,主要是合理搭配綠色植物、燈具、傢俱以及布藝等,豐富室內空間設計風格。

2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陳設藝術的幾點建議

室內環境藝術主要是完成建築主體結構後,結合建築使用功能、性質等各方面要求後深入設計室內空間,對室內界面進行裝修設計,然後再合理搭配應用各種藝術陳設品,在室內設計出二次空間。陳設設計水平對於室內環境的舒適度、精美度都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應該妥善處理好室內陳設設計和室內環境設計之間的關係,設計出更完美的室內環境佈局。為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2.1突出室內空間的個性特點,提高空間價值

室內空間應該具備美觀性、舒適性,空間特殊的話也應該具有自身獨特的內涵。室內環境中的任何裝飾物以及陳設品都應該和室內環境設計風格保持協調一致,完全融入室內空間環境中,這樣才可以突出室內設計風格,使整個室內空間環境看起來更加意境。設計室內環境陳設的過程中,允許裝飾物以及陳設物風格和室內風格存在些許的差異,通過對比設計手法也可以給人們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如果能夠合理應用對比,勢必可以設計出一種獨特、新奇的室內空間環境。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室內環境陳設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控制和整體空間設計風格存在差異的陳設品數量,數量不宜過多,只需要能夠起到點綴效果就可以。

2.2加強地域性空間環境設計,突出個性化

我國傳統文化非常推崇“天人合一、迴歸自然”的理念,主張温文儒雅、端莊、對稱的文化藝術,在陳設設計中的審美品質非常高。室內設計中常常會應用一些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物品,比如屏風、字畫等,設計材料也是以沉重、有靈性的石頭,流光感較強的金屬以及樸素的木質等為主。通過一些華麗、富貴的施工工藝,可以使陳設設計體現出獨特的風格,也可以彰顯出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

2.3確保陳設設計和室內環境設計藝術的整體性

為了滿足室內環境設計的裝飾性以及功能性需求,體現室內環境設計的獨特風格,一定要合理把握色彩、造型、空間以及管線之間的襯托和虛實關係,而且應該努力協調好裝飾物、家用電器、傢俱和器皿之間的內在關係,通過空間這個載體突出陳設品的層次變化,比如傢俱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室內空間陳設品。一般傢俱主要包括觀賞性傢俱和實用性傢俱兩種類型,其中觀賞性傢俱主要包括陳設架、屏風等,而實用性傢俱主要包括牀、櫃子、沙發等儲存性以及坐卧性傢俱等。傢俱不僅僅具有較強的實用功能,同時也具有組織、分割空間的作用,使空間形成獨特的風格。例如,如果將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成中式風格,可以利用屏風以及博古架將客廳以及前廳的空間進行分割,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其功能需求,也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陳設設計的過程中,最首要的原則是使用性,其次才是裝飾性,在選擇傢俱的質地、比例、裝飾效果、尺寸以及質地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整體空間環境的形式美,確保室內環境和整體設計風格保持統一。

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篇七

中國古典文化與環境藝術相結合,給文人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從先秦兩漢時期,秦始皇將竹子從山西的雲崗引種到咸陽的宮廷園林之中,修建了“虛明台”,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對諸君子的喜愛之情;到“竹林七賢”“子猷愛竹”及“竹林高士”等文人的喜愛,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設計經歷了秦漢成熟期、魏晉南北朝轉折期、隋唐全盛期、兩宋明清成熟期,人們開始對竹資源的各種價值進行挖掘利用。中國園林藝術歷史悠久,既富有山水畫境的自然美,又藴含文化的人文美,形成了環境設計中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竹文化與園林藝術的文化內涵相匹配,又與園林設計的自然美相貼切,符合造園要求自然、純樸的潮流,是古往今來園林中很好的綠化植物。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對象很多,像地形、水體、植物等,而竹資源便是植物設計中的一類。竹資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相當廣泛,無論是室內裝潢、竹盆景,還是室外景觀觀賞、綠化以及建築裝飾材料等方面,都離不開竹資源。

二、竹資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竹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既可以作為觀賞植物擺放在室內,也可以作為設計材料出現在庭院園林之中,尤其是在庭院空間、建築周圍環境的處理上有顯著的效果。當然,竹資源不僅被我國的文人雅士所喜愛,也逐漸被西方人士所喜愛。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西方園林更多注重理性,側重在對竹子材料屬性方面,以及如何與科學、藝術相結合等。

1.完善園區環境。

當然,這裏的環境既包含自然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作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四季常綠、姿態優雅,可以較好地提升園區的人文環境,讓人聯想到竹子的高潔品質,詩詞頌賦。在完善自然環境方面,竹葉面積較大,四季常青,光合作用和淨化空氣能力比其他樹種強,竹林可減輕陽光的輻射強度,抵抗紫外線,淨化空氣,且具有吸附粉塵和有毒氣體、降低氣温和噪音的作用。

2.呈現結構美。

竹資源符合力學要求的統一、均衡、序列等結構,能在結構中體現結構美。竹材有其獨特的韻味,各種捆紮、穿插使得細節精美簡潔。竹資源材質可彎曲,運用於大跨度的拱中,既是結構,又是裝飾,本身的結構美代替了裝飾美。而且竹材顏色清淡,使得結構性較為輕盈,給人一種自然的感覺。

3.完善地形。

竹資源可以與任何地形相結合,將地形的缺陷很好地掩飾,呈現空間感。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利用竹資源使地形呈現高低起伏,可以增強地形的空間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竹資源種類繁多,高大型、粗壯型、精小型,可以完善地形上的缺陷,增強空間效果。

4.呈現空間感。

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有“梧竹幽居”“竹徑通幽”“竹廊扶翠”等竹景觀特點。所以我們在設計竹林栽植方式時,可以選取面植、線植以及帶狀的列植等不同栽植方式,使其呈現較強的空間感。如在景區栽種竹林,可考慮景區的實際特點,採用竹籬形式,將景區劃分為不同的空間呈現空間感;或是根據不同的地形,選用各種高度的竹類,形成參差不齊的綠籬,會使景物更加明顯,增強其觀賞特點。

5.柔化線條及氛圍。

在亭、堂、樓、榭附近,栽種相當規模的竹子,既能與水色相容,調節區域色調,又能打破周圍的寂靜、單調氛圍,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在空間上與周邊景物的顏色相融合,增強空間感,從而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此外,竹林具有龐大的地下系統,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防震等方面具有超強的能力,可以在城市中形成生態系統和小氣候,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三、結語

環境藝術論文 篇八

環境藝術設計首先是在環境的基礎上,以藝術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運用一定的設計方式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生態問題,這樣也就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即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由環境、藝術和設計三個主要的因素構成。一般來説是指對於一個特定的區域進行一些環境的規劃設計,例如綠化、建築、公共設施的健身等等,因此使其不僅保證了生態的環境,同時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體現出其藝術氣息。

2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實踐內容

2.1使用天然材料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難免需要運用一些裁量,因此為了體現出我們的生態理念,應該儘量避免運用合成材料,而選用天然材料,這也就要求我們對於現有的、常用的、性價比較高的天然材料加以分析,特別是一些具有特殊味道、造型以及用途的材料,更要熟記於心。例如對於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我們可以選用具有一定香氣的樹木進行種植,從而在增加了環境綠化面積的同時,改善空氣的質量,但是在選擇樹種時要避免選擇氣味過於芳香或者是對身體有害的樹木作為我們環境設計的樹種,避免其對我們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2重視環保設計

環境設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因此不能以眼前的利益作為準則,而是要考慮到未來的環境發展。由此可見,我國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特別要注重環保意識的體驗。作為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問題的出發點,進行環保設計就是要將節約能源、改善環境作為最基本的生態設計理念,從而在設計過程會考慮到對於能源的運用,例如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倡變廢為寶,廢物利用,或者是“低碳”意識的注入,使環境藝術設計成為節約能源、變廢為寶的一種方式,大大改善我國現今的環境現狀,促進生態文明的發展。

2.3開發、利用新能源

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難免需要運用一些能源來提供能量,傳統的環境設計所運用的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也就導致了其對於生態環境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為了真正的解決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問題,在進行設計以及實施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於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從而減少對於不可再生能源的運用。比如化石燃料的污染。如果長時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有關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也就無從顧及。所以,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新能源,以此取代造成這些不可再生能源,同時也避免了這些能源在消耗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造成温室效應,影響全球的環境,造成世界性生態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再到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日程,越來越多的生態問題得到了大家的重視。特別是在藝術環境設計中的生態問題更是成為我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真正的解決這一生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準確的認識環境藝術設計的實質,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態問題,大體包括三類,即天然材料的設計、環保意識的運用以及新能源的開發,環境藝術設計正在逐步地確立生態理念,不斷地滿足人類更高層次的需求。

環境藝術論文 篇九

1.教學與時代脱節

我國部分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新。我國各地區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借鑑的是西方的學院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並沒有很好地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這一原因導致我國有關環境藝術設計的教材使用週期過長,內容更新不及時,無法很好地將教學內容與時代要求相聯繫。教學過程與實際需求脱節,導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無法很好地適應飛速變化的市場環境需求,不利於學生的個體發展。

2.教學過於注重理論

環境藝術設計極強的實踐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社會環境的實際需求,在傳授系統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力求培養出理論與實際結合、藝術感與專業技能兼備的綜合性人才。但在我國部分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由於師資力量和其他外部因素的限制,教學過程仍舊沿襲舊有模式,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據調查,目前部分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興趣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教學模式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主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第二,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內容複雜、知識面廣的綜合性學科,學科的複雜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單一化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感,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市場環境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要求

隨着人們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市場環境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操作能力要求

不同企業對環境設計專業性人才的要求大體相同,即要求人才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保證設計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但目前部分學生缺乏相應的實際工作能力,無法勝任相關崗位,出現專業人才大量流失的不利局面。

2.設計意識要求

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在原有環境基礎上進行創新,實現藝術再設計,這就要求設計者應充分了解不斷變化的環境,針對不同的環境情況提出應對方案。優秀的設計意識能幫助設計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外部環境的不足,及時產生設計創作的靈感。因此,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應注意培養自身的設計意識,實時瞭解環境的變化情況,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實現設計能力的總體提升。

三、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通過分析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可知固有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其侷限性日益明顯。因此,應從多方面實行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1.突出地域設計特色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環境下,只有民族特色明顯、辨識度高的環境設計風格才能歷久彌新、永葆活力。我國地域差異明顯,各地都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各地區應將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藴與最新的社會需求相結合,形成新的設計理念和特色鮮明的設計風格。高校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基礎上儘可能地突出民族特點、保留區域特色。如,蘇州地區高校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時可加入當地園林文化的內容,幫助學生積累設計素材。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高校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採用多樣化的趣味教學方法。一方面,可適當增加傳統文化知識(如民間印染工藝)作為學生的選修課程,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另一方面,可組織學生對民族特色明顯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在自主研究中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構建綜合學習體系

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具有明顯的學科邊緣性和極強的綜合性,它涵蓋了歷史人文因素、文化特徵因素、地域環境因素、政治因素等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環境藝術設計與相關學科的聯繫,幫助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環境藝術設計,為學生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工作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來源。高校可與有關社會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踐產學合作教育基地,有批次、有順序地安排學生到教育基地實習,讓學生參與實際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過程。在實習過程中,可安排具體設計任務,要求學生進行工程藝術設計實踐操作,自主完成課題任務,可對學生的設計成果進行綜合評定,在評定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身操作技能的優勢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完善自我。3.提高教學內容高效性理論知識始終服務於實踐。環境藝術設計應立足於當前的市場環境,針對市場實際需求改進固有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保持教學的時代性。首先,根據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要求,結合教學經驗,在充分了解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後,調整既有教學內容。可合理刪減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課程,添加與市場聯繫度高的課程,提高課程實用性。其次,在課程設置上,應注意保證課程內容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從根本上解決教師重複教學的問題,有效改善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情況。再次,在教學過程中,可加入案例教學,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後,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分段教學內容的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還能有效提高學習的連貫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4.培養創造性思維

環境藝術設計是在結合原有環境特點和社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對既定環境進行設計創新,實現環境藝術創新再設計。創造性思維是在突破常規思維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新穎思維產物。創造性思維能幫助設計人員突破既定思維模式,進行更加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對設計人員順利開展設計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採取啟發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設計創作,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堂外,高校可成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實現思維模式的創新。

四、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篇十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圖形概念,以全新的視覺感受向人們展示傳統圖形的深刻內涵,使環境藝術設計更具文化神韻。以傳統圖形為載體,綜合考慮環境特點與人們的審美需求,藉助圖形的不同組合排列與色彩的變換,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服務於人的初衷,給人們在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使得人們獲取愉悦、舒適的生活空間。比如上海經貿大廈的設計者在興建此建築時,充分考慮到中國人的情感需求,受到西安大雁塔的建築啟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成功典型案例。

(二)以隱喻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環境藝術設計多采用隱喻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意境,這與傳統文化的情感表達方式不謀而合。具體來説,無論是外景還是室內設計,均可以通過文化圖案的陳列或者自然器物的擺放傳遞文化情感。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這一方式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環境藝術設計承載了多種傳統文化元素。

(三)以形神並舉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需要以現代的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解讀,使傳統文化富有現代的氣息和生機,在融合的過程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意境昇華。以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為例,其中既包含了傳統文化元素,又包含了現代感十足的中國特有山水結構和審美價值取向,形成錯落有致的別樣風景,成為形神兼具的別樣風格環境藝術設計典範。

(四)以充分應用自然實物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人們長時間處於高純度的單一顏色中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所以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充分應用自然界中豐富的色彩和實物,把握好色彩的搭配與自然實物的有機結合,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給人以自然、清新之感,使人們在獲得視覺美感的同時,身心得到放鬆。正所謂,自然的才是最愜意和真實的。例如,自然界中的樹木即使再筆直也多少會有彎曲的地方,這些彎曲之處不但不是樹木所存在的缺陷,相反,更能使樹木的自然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五)以嵌入式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建築的風格與特點可以發現,中國古代大部分房屋建築的屋檐結構均採用流線型設計,利用流線線條這一具有親和力的方式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另外,檐柱末端的上翹設計展示出建築的完整性與平衡性,這種嵌入式的環境設計模式將自然元素與建築完美結合,設計的巧妙之處可見一斑。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發展過程中,也可以效仿這一成功經驗,以嵌入式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