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環境污染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4W

環境污染論文(精品多篇)

環境污染論文 篇一

摘要: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為建築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也使得建築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建築工程完成之後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漸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施工過程中的噪音問題、水污染問題、廢水問題、建築垃圾等問題都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問題的有效處理,也是樹立建築企業形象的重要舉措,當然也是對羣眾負責的表現。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對建築施工過程中的污染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解決施工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意義和基本的環境污染問題出發,根據相應的問題也提出了對於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建築施工;環境污染;防治策略

1建築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分析

1.1噪音污染問題

建築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引起眾多的實際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其中最為突出而且最會引起民憤的問題還是噪聲污染問題。在工程項目施工的每個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噪聲污染問題,噪聲污染問題影響周圍羣眾,同時對施工人員本身也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正常情況下,施工過程中的噪音來源主要有土石方的挖掘、推土機以及挖掘機等其他機械噪音、打樁機發出噪音等等,當然每一個過程都會用到機器,只要使用機器基本都會產生噪音污染,噪音來源都是多方面的,也是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代表,噪音問題能否切實防治,將會給工程周圍羣眾帶來極大的便利。這個問題要充分引起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足夠重視。

1.2大氣污染問題

大氣污染問題也是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的來回運輸以及攪拌過程、砂石料的攪拌等等都會造成一定的灰塵,這些灰塵就會隨着氣流向周圍擴散,如果時間過程,則周圍就會形成強烈的粉塵大氣污染,粉塵污染也是導致施工人員職業病的重要根源之一,同時也會給周圍羣眾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如果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塗料,塗料中含有很強的氣味或是有毒氣體向周圍散播,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和處理,其危害是巨大的。

1.3水污染問題

建築施工造成的水污染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設備的清洗過程帶來的水污染問題,這方面還表現在水資源的浪費上面,另一方面是由施工原材料方面帶來的水污染,很多原材料需要經過清洗或者混合,廢水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處理,很容易將重金屬等對土壤或者地下水物質排出,從而引起環境污染。1.4固體垃圾處理問題固態垃圾我們也稱之為建築垃圾,建築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廢棄物,建築垃圾的及時處理也是施工企業的重要管理內容。固體垃圾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不僅會佔用施工單位很多的空間,縮小施工有用區域,同時如果處理時間過長,很多的固態垃圾會產生不良氣味或者有害物質,進而影響環境。

2更好的解決建築施工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第一,建築施工噪音污染防治首先要確定好噪音產生的源頭,從源頭出發才可以更好的發現噪音源頭,進而更好的針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為了有效的對施工過程中的汽車、機械產生的噪音進行控制,可以在建築工程色周圍設置專門的隔離帶和隔離牆,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而對於一些打樁、鑽孔等噪音可以通過改良施工方式進行控制,比如打樁可以採用靜力壓樁的方式進行,不僅可以很好的降低噪音,同時還可以以提高壓樁的質量和效率。對於噪音控制問題,施工企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噪音問題的存在會大大的加大附近居民對施工單位的投訴率,影響施工單位的形象。第二,對建築施工中的大氣污染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施工中,對施工中的粉塵問題解決,就要能在施工現場進行設置一些保護措施,在防塵的處理工作上加以完善化實施。在運送過程中避免從人羣密集的地方經過,在運輸的路線選擇方面要能優化。在施工中遇到天氣比較乾燥的問題,就可通過在施工現場進行灑水的方式。在對泥漿進行攪拌的時候,可通過防塵罩加以應用,這對粉塵污染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第三,建築施工中的廢水污染問題的解決要科學性。在建築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就要能注重對廢水處理之後再進行排放,保障廢水的水質達到可排放的標準。可以通過化學絮凝劑的應用,對污染物進行沉澱,以及在有害物質上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消解。總之,只有達到廢水排放的標準才能進行排放,嚴格的按照排放要求實施。第四,對於建築施工過程中的固體垃圾處理要及時有效無污染。很多固體垃圾的長時間堆放會產生有害氣體或者滋生有害物質,遇到大風天氣還會加深大氣污染,所以施工過程中的固態垃圾要指定專人負責,制定相應的處理計劃,及時對建築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做好廢物再利用的同時也要科學有效的降低固態垃圾的污染程度。

3結束語

建築施工項目的增多也會帶來更多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果不能對這些建築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和控制,那麼會給環境污染的擴大帶來隱患,影響施工企業的形象,也會給最終的工程驗收帶來問題。在解決施工環境污染問題的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不切實際,要注重科學的應對策略,處理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同的問題解決措施的制定都要行之有效。同時也希望本次問題分析可以對建築施工企業一定的啟示。

作者:林哲宇 張寶全

參考文獻:

[1]杜培龍,郭子雄。實施綠色施工:管理與技術雙管齊下——基於ISO14001的建築企業環境因素及管理措施[J]。建築,20xx(12)。

[2]關曉宇,侯麗麗。淺談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護好環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29)。

[3]陳鴻亮,唐豪,楊宏路,陳代光。從中外企業施工安全管理差別淺談如何提升安全管理[J]。建築安全,20xx(02)。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 篇二

目 錄

1 摘要 ········································································································ 1 2

關鍵詞···································································································· 1 3

引言 ········································································································ 1 4

酸雨 ········································································································ 1 5

温室效應及其控制對策 ···································································· 2 6

臭氧層空洞的形成及其控制對策 ··················································· 3 7

光化學煙霧及其控制對策 ································································ 4 8

結語 ········································································································ 6 9

參考文獻 ······························································································· 7

大氣污染

摘 要: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淨。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關鍵詞:環境污染;酸雨;温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光化學污染

引 言: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温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髮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着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羣糾紛和衝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

就大氣的環境問題而言,主要有酸雨、温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光化學煙霧等。

一、酸雨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氯化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由於酸雨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區污染的特性,以致影響層面相當廣,故局部空氣污染的改善,空氣品質標準的達成,對於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須削減SO2、NOx的總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

二、温室效應及其控制對策

温室效應是由於大氣裏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佈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温發生了改變。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温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温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裏,温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温室效應”。

現今最受人青睞的是瑞士兩位氣候專家對温室效應成因作出新的解釋,認為造成温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大氣層中增多的水蒸氣。它是於20xx年發表的。瑞典中部大學的KG·拉鬆和斯韋克·愛德華鬆説,根據他們提出的一種計算未來氣温的新模式,地球確實像其他研究人

員所認為的那樣,正在進入一個逐漸變暖的時期,但這主要是因為地球軸心在向太陽傾斜,而使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今後的一萬年裏有所縮短。他們説,隨着氣温的升高,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逐漸增多。因此,造成温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更主要的是增多的水蒸氣,而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還有,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指出,他們在大氣層中發現一種學名為“五氟化硫三氟化碳”(化學分子式為SF5CF3)的稀有氣體。雖然這種氣體目前的濃度仍相當低,但是它穩定熱的能力遠超過其他任何已知的温室氣體,而且正在快速積累,長此以往,將會使“温室效應”形勢更趨惡化。

三、臭氧層空洞的形成及其控制對策

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僅一億分之一,但在離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層中,存在着臭氧層,其中臭氧的含量佔這一高度空氣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層的臭氧含量雖然極其微少,卻具有非常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陽光紫外線中對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於臭氧層有效地擋住了來自太陽紫外線的侵襲,才使得人類和地球上各種生命能夠存在、繁衍和發展。

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係。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學家警告説,地球上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峯,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xx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 篇三

論文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程管理 住宅 室內環境污染 控制 裝修設計

論文摘要:住宅室內環境質量與人體健康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針對當前住宅裝修工程環境污染的現狀,分析了造成室內環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在裝修設計方案中,應注重設計合理的住宅通風,選用綠色環保的裝修材料,並控制材料用量,從而達到控制和降低室內環境污染的目的。

1引言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條件特別是居住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促進了我國住宅裝修市場的飛速發展。與此同時,由裝修帶來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也相伴而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1987年世界衞生組織(WHO)調查報告指出:在新建和改建住宅中,約有30%的人患有由室內環境污染造成的“病態建築綜合症”,出現頭痛、乾咳、噁心和對氣味敏感等症狀。目前國際上一些環保專家已把室內環境污染列為繼煤煙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之後的第三代污染問題。

2住宅室內環境污染現狀

室內環境污染是指室內各種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有害物質和放射性因素的存在及其擴散而對人類身心健康和生產過程造成危害的現象。

在我國,近年來室內環境污染引起的民事糾紛日益增多,引起了國家及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20xx年12月,我國發布了《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範》(以下簡稱規範),這是我國建築和裝修工程首次涉及室內污染控制的規範,《規範》明確將氛、甲醛、氨、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作為室內環境污染的控制對象。隨後,國家還先後制定發佈了《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等。這些規範和標準,對從源頭上控制室內環境污染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但是受制於規範、標準推廣運用的範圍,以及經濟水平等因素,當前由裝修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在我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仍然十分嚴重。

3住宅室內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裝修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原因很多,包括不合理的設計、不合格的裝修材料、不當的施工方法以及人們檢測室內環境質量的意識尚未形成等。因此,住宅裝修工程環境污染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裝修設計、施工和竣工檢測等方面進行全過程污染控制。其中裝修設計是住宅裝修工程的基礎,也是對裝修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控制的源頭。

20xx年第一季度,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根據《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對成都市15户新裝修住宅進行室內空氣中甲醛、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空氣質量優秀,各項污染物含量均未超標的只有2户,佔總數的14%;室內甲醛污染超標的有9户,佔總數的60%,最高污染值為3.32mg/m3,超出標準限量(0.l0mg/m3)32倍;苯污染超標的只有1户,佔總數的7%,最高污染值為0.18mg/m3,超出標準限量()0.6倍;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超標的有13户,佔總數的86%,最高污染值為5.63mg/m3,超出標準限量(0.60mg/m3)8倍。檢測顯示大部分新裝修住宅室內甲醛和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比較嚴重,而造成這兩種污染物超標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裝修材料設計選用不合理,單一材料使用和複合材料使用量較大造成的。檢測中還發現大部分住宅密閉性較強,可開啟的窗户較小,室內通風不良,造成了裝修產生的污染物不易擴散和稀釋。由此可以看出,裝修設計對於控制室內環境污染具有源頭性的關鍵作用。

4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的設計方案

裝修設計是指消費者或裝飾公司對住宅整體的結構、佈局和材料的設計。為控制和降低室內環境污染,裝修設計中應着重從室內通風設計和選用材料設計兩方面採取措施。

4.1室內通風設計

設計合理的住宅通風,加強通風換氣,用室外新鮮空氣稀釋室內環境污染物,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是降低室內環境污染最方便有效的途徑之一。一般而言,新風量越多,對人們的健康越有利。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產生“病態建築綜合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風量不足。室內空氣品質與氣候國際協會成員、IndoorAir期刊主編Sun-dell教授對瑞典160幢建築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新風量越大,發生“病態建築綜合症”的風險越小(圖1)。

新風量是指室內補給的新鮮空氣量。新風量根據的濃度來確定是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基本方法。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關,人呼出的氣體中佔4%一5%,而新風量標準根據人體的生理需要,要使室內的濃度限制在0.1%,則必須保證每人每小時新風量為30m.。

為了保證室內足夠的新風量,在裝修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建築物通風。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形式,其中自然通風不僅成本低廉,而且通風效果明顯好於機械通風。因此,在裝修設計中應儘可能設計保留建築物自然通風,對於隔牆和門窗設置上,應充分考慮自然通風效果,最好能在設計中形成“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貫通,加快空氣流動帶走污染空氣;對於一些私密性要求不高的房間,可將隔牆改作活動摺疊門或設計成通透型置物架;此外,最好不要人為地阻擋室內的通風,如封閉陽台,增加房屋隔斷等。

對於廚房、衞生間、儲藏室等功能性房間,由於往往沒有較好的自然通風,可採取機械通風方式,如設置排氣裝置。排氣應當直接排出室外,不能再進人室內循環。

4.2選用材料設計

裝修材料是室內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不合格的裝修材料更是造成室內空氣質量不達標的罪魁禍首。20xx年第三季度,四川省工商局對全省部分地區經銷的強化木地板、塗料進行了質量監測,其抽查強化木地板40個批次,合格的18個批次,合格率為45%;抽查塗料40個批次,合格的15批次,合格率僅為37.5%。20xx年11月,上海市工商局對上海市流通領域膠粘劑開展了質量監測,抽查膠粘劑30批次,合格的15種,合格率僅為50.008年8月,武漢市工商局對武漢市建築裝飾材料專業市場中銷售的50批次的PVC排水管、板材和塗料膠水進行了專項質量監測。監測結果顯示,總體合格率僅為28%。其中,板材合格率為35%,塗料膠水合格率為30%,而PVC排水管合格率僅為10%。 綜合全國各地對裝修材料的檢測通報,污染物含量超標和物理性能不達標是當前不合格裝修材料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面對良芳不齊的建材市場,如何在裝修設計中合理選擇裝修材料,對於控制室內環境污染就顯得尤為重要。

4.2.1拉制材料用量原則

提倡簡潔設計,減少各種裝修材料的用量,降低污染物的累加效應,是裝修設計中控制室內環境污染源的一項重要措施。簡潔設計就是按照簡潔、實用的原則進行設計,不設計一些華而不實,既浪費資源,又影響日常生活舒適程度的裝飾項目。

裝修設計中,還應注意搭配各種裝修材料的使用量,比如地面和牆面的材料最好不要使用單一種類的材料,因為使用面積較大,如果選擇單一材料會造成室內某種有害物質超標。

4.2.2選用材料原則

裝修設計所選用的材料合理與否,是控制室內環境污染源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在設計過程中,對於材料的選用要考慮兩點:儘量減少使用可產生嚴重化學性污染的材料,如溶劑型油漆、化纖地毯、膠水、密度板等;多使用無機材料,無機材料大部分都是無害、安全的,如各種工藝玻璃、金屬、鑄鐵等。

在選用無機非金屬裝修材料、人造板材、塗料以及膠粘劑等常用材料時,要按照國家有關規範、標準對住宅裝修的要求,設計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裝修材料。

(1)無機非金屬裝修材料如石材、陶瓷、石膏板等,必須符合《規範》要求的放射性限量指標。住宅工程作為1類民用建築,必須採用放射性指標限量為A類的裝修材料。有些天然石材的設計選擇要尤其注意,一般來講,巖漿巖中的酸人巖,如花崗巖,放射性含量較高;沉積巖中的碎屑沉積巖,如頁巖,放射性含量也比其他石材高。花崗巖和頁巖都不適宜選做住宅的裝修材料。

(2)人造板材包括膠合板、細木工板(俗稱大芯板)、纖維板、複合木地板等,是造成裝修工程甲醛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設計選用板材時,一定要選用遊離甲醛含量和釋放量為E1類的板材;同時,房屋內門等最好不要選用複合材料大芯板或者九釐板來製作,儘量選擇工廠加工好的成品門。

(3)塗料主要由膠結基料、顏料、填料、溶劑(或水)及各種助劑組成,一般用於內牆、頂棚、門窗、傢俱等物體的表面,是裝修中使用面積較大的材料。按是否使用有機溶劑分為溶劑型塗料和水性塗料。溶劑型塗料多用於木器、金屬表面的塗飾,含有大量揮發性有機溶劑,對室內環境污染較大,最好不要選用。水性塗料因其以水為稀釋劑,所以揮發性有害物質含量較少。用量較大的內牆塗料,可以採用乳膠漆這類水性塗料,而木器塗飾也建議選用水性木器漆。

(4)膠粘劑和塗料一樣,主要由膠結基料、填料、溶劑(或水)及各種助劑組成,膠粘劑由於粘接後被材料覆蓋,有害氣體遲遲散發不盡,所以對室內環境的危害比塗料還大,必須嚴格選用。在保證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儘量選用低毒性、低有害氣體揮發量的溶劑型膠粘劑和水性膠粘劑。住宅裝修不宜選用聚乙烯醇縮甲醛膠粘劑(107膠)。

4.3設計方案實施效果

將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的設計方案原理運用於某裝飾公司的住宅裝修設計中,在該公司20xx年2-5月所承接的10項住宅裝修項目中,遵循以上設計方案原理,有意識地在設計中採取了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的措施。10户業主對於該裝飾公司環境污染控制的設計方案均表示贊同,並有8户業主在工程竣工後,按照裝飾公司的建議,聘請了專業的室內環境質量檢測機構對室內甲醛、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含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除了1户住宅室內甲醛和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輕微超標外,其餘7户住宅室內甲醛、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均未超標。這一檢測結果充分説明,只要運用合理的裝修設計方案,完全有可能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物限量達到國家有關標準。

5結束語

雖然我國當前由裝修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但是隨着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從裝修設計之初即對室內環境污染進行控制,同時規範和改進施工工藝,廣泛開展竣工質量檢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低污染的“綠色”裝修一定能夠進人千家萬户。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 篇四

近年來, 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 城鄉的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 我國是化工生產量較大的國家,化工產業已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目前化學工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繁多,工藝複雜,技術落後,操作水平低,加上生產管理不完善,致使產品產量低,副產物多,"三廢"排放量大。環境保護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重大問題。但是在另一方面,化學在處理環境污染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化學對環境的保護,化學對固體廢棄物的淨化,化學對大氣的淨化,化學對水污染的處理,等等。

在這裏,首先講述關於化學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現在全球已合成各種化學物質1000萬種,每年新登記註冊投放市場的約1000種。我國能合成的化學品3.7萬種。這些化學品在推動社會進步、提高生產力、消滅蟲害、減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生產、運輸、使用、廢棄過程中不免進入環境而引起污染。

我國是化工生產量較大的國家,化工產業已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目前化學工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繁多,工藝複雜,技術落後,操作水平低,加上生產管理不完善,致使產品產量低,副產物多,"三廢"排放量大。工業化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新物料,它們在不斷改善人類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生活廢物,使人類的生活環境迅速惡化。其中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對環境污染最為嚴重,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相對較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種。 河流、湖泊等水體被污染後,對人體健康也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第二,被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體,能夠引起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以及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化學對環境主要造成以下幾種污染:

一.大氣污染:當空氣中出現正常沒有或極少含有的物質, 並且其數量、濃度和在空氣中的停留時間足以影響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生命, 存在於大氣中的污染有以下四種:1.光化學污染是指人為排放的含氮氧化物和燃燒不完全的碳氫化合物, 在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的連鎖反應, 生成一系列刺激性物質, 從而給大氣帶來了污染。2.煙氣污染主要來自於發電廠燃燒含硫的煤、有色金屬冶煉、硫酸廠的尾氣等廢氣排放, 會形成含有硫酸成份的煙霧, 污染環境。3.粉塵污染由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工具排放出來的廢氣中的固體微粒所組成, 包括工業加工中的重金屬,如鉛、福、鎳、錳以及石棉等, 它們常引起人們的呼吸道疾病。

二.酸雨污染酸雨:酸雨是人為活動排放的含硫含氮氧化物造成的, 硫酸和硝酸則是組成酸雨的主要酸性物質, 它對各種經濟資源, 如漁業、森林、農業、野生物等都是有害的, 尤其是對森林的損害最大, 它能使樹木的葉枝枯黃甚至死亡, 嚴重破壞生態平衡。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 它們排入水體後, 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 使溶解在水中的氧下降, 造成水質破壞, 大量魚類因缺氧而死亡。

三.化學與水質污染:化學對水質的污染是指向河流、湖海中直接排放有毒的化學物質, 水質污染大體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無機物污染是指向河、湖、海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或鹼性工業廢水, 改變了這些水域的原有的: ;值, 對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尤以氰化物的毒性更大, 人們稱為“ 氰老虎” , 一旦人或其他動物吸收就會造成組織缺氧而窒息死亡。2. 重金屬污染對水質造成污染的重金屬離子有汞、鉛、鉻、釩、銅等離子, 其中以汞的毒性最大, 它的來源主要是各種冶煉廠, 金屬礦山加工廠, 電鍍廠等企業的廢水廢渣中。這是重點防治對象。3.有機物污染它主要是指有機耗氧物質對水體的污染。

四. 化學與土壤污染:土壤是一個開放的體系, 它與環境之間時刻進行着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隨着經濟活動規模日益發展, 土壤的污染狀況也日益嚴重, 土壤污染來源有這樣幾種:1.水體污染物用城市或工業廢水灌溉農田、草地、樹木等植物時, 其中毒性大的代謝物, 在農作物內蓄集起來, 影響人類和家畜的生存2.農業污染物由於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使有機氯殺蟲劑在土壤中長期殘留並在生物體內蓄集, 最終給人類帶來危害。 生物污染物由醫院、生物製品廠、獸醫站等部門排放的含有致病微生物污水, 直接用於灌溉, 會使土壤中病原菌大大增多,直接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和人體健康3.酸雨污染物酸雨會使土壤酸化, 促進士壤中的鈣、鎂、磷、鉀等無機元素的溶解, 從而降低肥效。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如此嚴重的問題,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將化學對環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為此,我們在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方面應該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化學反應的綠色化,是從“本”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用化學及其它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除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和產生,讓化學更好的發揮它有力的作用。我們還應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從事化學危險品生產、貯存、經營、運輸和使用的單位和個人的遵法守法意識,加強對有害化學品的安全和環境管理。與許多國家相比, 我國對環境教育的重視是不夠的,今後必須大力加強, 向大、中、國小生普及環境保護知識, 推動全國人民關心、重視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使環境保護工作在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 以便儘快創造出一個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優美、潔淨的環境。

同時,化學是環境保護事業的強大支柱,化學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化學對固體廢棄物的淨化:工業固體廢棄物是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污染源,其處置工程是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程類型之一, 工業固體垃圾衞生填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選定良好垃圾處理場址的前提下,合理而有效地進行垃圾填埋體的結構設計和實施, 能夠避免對地質環境的污染,或將不良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工程應採用目前國內外最先進、安全的衞生填埋方式處理普通化學工業固體廢棄物(包括普通工業固體廢棄物),可以確保環境不受污染。同時在處理場周圍,選擇除臭、吸塵、驅除蒼蠅的花卉樹木,大面積種植防護林,形成防護屏障,可以大大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有機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巨大且成分複雜,其對環境的污染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它含有大量營養成分和有機質,在農業生產上除可以滿足作物生長對養分的需要外,其豐富的有機質含量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培肥土壤,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機固體廢棄物的農業資源化處理利用是最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化學對大氣的淨化:“消除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 在城市控制使用汽油、煤油的機動車,可以燃燒乙醇;或者使用“零排放”電動車;消除污染進行石油脱硫處理,利用尾氣處理裝置等,介紹用於汽車尾氣處理的催化劑及製備方法。用新的無害汽油,使用酒精天然氣代替燃油,用無污染氫燃料作動力等。汽車尾氣的淨化處理技術:由於汽車運行嚴重的分散性和流動性,因而也給淨化處理技術帶來一定的限制。除了開發在機內淨化技術外,還要大力開發機外淨化處理技術,這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術,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燒率,安裝防污染處理設備和採取開發新型發動機;二是行政管理手段,採取報廢更新,淘汰舊車,開發新型汽車(即無污染物排放的機動車) ,從控制燃料使用標準入手。汽車燃油的改用,採用無鉛汽油,以代替有鉛汽油,可減少汽油尾氣毒性物質的排放量。首先應抓汽車油的改用。以無鉛汽油代替四乙基鉛汽油,這種汽油是用甲荃樹丁醚作滲合劑,它不僅不含鉛,而且汽車尾氣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均會減少。因鉛是一種蓄積毒物,它通過人的呼吸、飲水、食物等途徑進入人體,對人體的毒性作用是侵蝕造血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腎臟等。諸如對血管系統、生殖系統、致癌、致畸等毒性作用也可能發生。

三.化學對水污染的處理: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已經引起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污水的化學處理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雜質,從而達到改善水質、控制水污染的目的。處理對象主要是污水中無機的或有機的(難於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常用的化學處理方法有化學混凝、中和法、化學沉澱法和氧化和還原法。造成我國水體環境嚴重污染且難以短期解決的原因是多方面和高度複雜的,涉及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不完善、決策與運行管理不當、監管與績效管理不到位、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缺乏自主發展等方面。要解決現有的水污染問題,必須要用到化學的技術治理水污染問題。並且使用化學技術利用污水回用,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開始利用處理後的污水。污水回用受到越來越重視的原因主要包括: 人口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對現有水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開始意識到污水回用是一種非常可靠的供水源;成功的污水回用工程越來越多; 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越來越意識到污水回用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蓄水工程(如水壩)的環境和經濟成本越來越高; 人們逐漸意識到與過度用水有關的環境影響

通過化學對固體廢棄物、污水、大氣等綠色化學措施等問題的處理,説明化學是環境保護的強大支柱。雖然化學污染了環境,但是隻要我們充分了解化學學科在人類創造新物質,處理問題的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發展化學,為保護環境,淨化環境而努力。

環境污染論文 篇五

1生活中的“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就是將一切的資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採用無公害、無毒的原料,在無害無毒的條件環境下進行反應,從而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污染,使“零排放”得到充分的實現。其實在我們看來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很多都是與綠色化學有關的,只是由於我們的不在意而給忽略了。

1.1“亞硝酸鹽”我們人體內的亞硝酸鹽一般都來源於長時間煮沸或是反覆煮沸的水;在魚肉類食物中有時候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的時候,能夠分解出胺類的化合物這是由於魚肉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有時候為了食品的外觀顯得好看,一些不法商販就會使用髮色劑等食品添加劑。

1.2“甲醛”很多時候,在我們的室內家居中都存在着甲醛,多來源於裝修布料、粘合劑、以及複合木材中的酮醛樹脂,而常用的衣物整理劑中也會含有甲醛,如果穿上含甲醛的服裝,會使人們因為衣物和皮膚之間的接觸而對皮膚產生強烈的刺激從而引起皮膚炎等。

1.3水果的“催生劑”也許很多人都會注意到現在市場上出現不少的奇形怪狀的水果,雖然水果看起來好看漂亮,但是吃起來要麼無味,要麼酸澀。其實是因為有些商販為了搶佔市場的利潤,採用催熟劑、膨大劑等一些化學激素,將尚未成熟的水果進行加工後將其提前上市。

2綠色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原則

隨着綠色化學的廣泛應用,在進行綠色化學研究的同時,應該遵循其相關的原則,這樣才能使綠色化學在進行環境保護的時候得到最大有效地發揮。總的來説,綠色化學研究的原則主要有:原子經濟性,儘可能的使合成直收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廢物和環境污染的預防;設計使用高效安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助劑以及安全溶劑的使用;使能源經濟性得到提高;儘量使可再生原料的得到廣泛使用;儘量減少和避免衍生物的生成。

3綠色化學與環境污染

3.1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伴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也在加快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工業給我們帶來的經濟效益時,同樣也帶來了很多的環境污染問題,土壤、大氣和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化學工業有關有毒氣體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的二氧化碳氣體、各種有害氣體污染每年都是呈上升狀態,使大氣污染變得更加的嚴重;而也正是由於大量的使用各種塑料產品或原材料導致白色污染越來越厲害;大量的農藥與化肥的使用也使得農田呈現貧瘠化。正是由於這些大量的環境污染存在,使人們在治理污染的同時也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雖然人們在治理污染的力度逐步在加大,但是,比如氣候變暖、臭氧層受到破壞、重金屬及農藥在環境介質中的互相傳遞等等污染是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徹底解決的。因此,要想在享受工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能夠實現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快綠色化學的實施,嚴格遵循綠色化學的相關理念,盡最大努力做好綠色化學的一切工作。

3.2環境污染與綠色化學的相關問題

綠色化學的主張是通過化學轉換來獲得新的物質,而在其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每一個原子,其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一開始就採用實現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此在整個過程和結束都能夠實現零污染和“零排放”。現今的環境污染主要是水污染和空氣污染,而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分是氮的氧化物,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生活、生產中的石油、煤炭等燃料進行燃燒而產生的,還有一些事來自於使用硝酸或是生產硝酸的工廠排放出來的廢氣。當二氧化碳與碳氫化物共同生存與空氣中的時候,經過紫外線的照射,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從而產生一種特有的光化學煙霧,這些光化學煙霧多發生在一些大城市中,尤其是陽光強烈的夏秋兩個季節。因此,怎樣才能將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阻止已經成了現今人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綠色化學的主要目標就是不產生不處理廢物,不使用有害有毒的物質,採用化學的方法和技術,從根本上、從源頭上消滅對人類身體健康、生態環境有害的催化劑、產物等,是人類追求完美、綠色環境的一種至高表現。

3.3綠色化學在環境保護中的研究成果

隨着人們對綠色化學研究的重視,綠色化學也在逐步的發展,綠色化學在環境保護中的研究成果也是碩果累累。

(1)能源清潔。對於我國目前來説,在能源中仍然處於主要的重要地位的還是歸屬於煤炭。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和相關部門在處理煤炭污染的同時也在大力推廣洗煤技術以及煤炭液化技術。與此同時,作為新的清潔能源的核能、太陽能也已經受到人們普遍的使用,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大量有效地降低了環境污染中的能源污染。

(2)二氧化碳的有效吸收。現在,全球的温室效應越來越嚴重,而造成温室效應的主要來源還得屬二氧化碳,而其的主要來源之一是燃燒。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味無色的氣體,其的密度與空氣相比略大於空氣,在水中得到溶化並且能夠生成碳酸,而燃燒煤炭所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在短期內是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因此怎樣才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已經是人們面對的嚴峻問題之一。正因為綠色化學研究的推動,現今已經研究出膜分離技術、碳酸鉀加熱化學吸附法、乙醇物理吸附法等相關方法對二氧化碳進行有效地吸收。

(3)環境友好的產品開發和化學反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環境保護,對於環境保護的要求也是逐漸的提高,除了要求能夠對現今存在的污染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外,還一直在努力的研製出新的能源,期望能夠創造一個有利於人類健康生存的環境。以前,在化學工藝中,有些原料是有害的,對於環境的污染和人類的健康都存在着很大的威脅。現在,伴隨着科學技術的加快發展,人們把酶作為催化劑,以生物作為原材料,從而消除一些原料對人類身體健康和環境污染。

4綠色化學的發展方向

4.1開發利用一切的綠色能源傳統的燃料燃燒只有低於40%的化學能能夠被轉化成為有用能,而其餘的能量則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可避免的消耗了。縱觀全球來説,水利發電是目前已獲得商業應用的可再生能源,其發電量佔全球的發電量約有18%,但是這僅僅只是全球的水能資源10%的開發利用。因此,對資源、能源等一切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是尤為重要,大幅度的減少和降低環境的污染氣體等。

4.2大量可再生材料的重複使用可再生材料的大量重複使用,可以通過對材料的降解和生物質的充分利用以及對人類生活中眾多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通過化學對生物質的特有結構進行充分的發揮衍生出各種各樣具有不同功能甚至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精細化學品。針對目前我國的國情來説,在化學工業中引領和開展綠色革命是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

4.3實現農藥化學的綠色化農藥化學即是生物學與有機化學進行交叉而形成的研究分支學科,農藥在全球化中化學污染處於主導地位,而農藥污染也是環境污染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對於將農藥綠色化已經成為了當今時代的要求和必走之路。在現在和未來的社會中,化學農藥仍然是植物保護的重要因素,總的來説,選擇高效的能與環境友好相處的化學農藥是其主要的方向。

5綠色化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隨着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因為人口不斷的增加,工業污染物以及生活廢棄物的不斷增加使得我國目前正在面臨着日益家中的生態環境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由此可見,如何解決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一個重要課題。不斷的通過走綠色化學的途徑,從科學性研究出發,發展綠色化學技術,強化公眾對環境的保護觀念,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節約,全面提高化學反應整個過程中的資源利用,不斷推進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的低碳經濟發展形式,從而創造一個情節美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6結論

對於環境污染,從根本上來説就得從源頭抓起,要實現“零排放”,要採取標本兼治的一切方法,將綠色化學與環境污染相聯繫,利用化學原理消除污染源頭,綠色化學也是化工發展和化學發展的新階段,對實現經濟和工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性。

環境污染論文 篇六

1概述

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也時有發生。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面積遼闊,地面環境監測網點分散,僅依靠現有的監測台站和傳統監測技術方法不能滿足連續、動態、宏觀、快速監測環境污染的要求,也滿足不了及時、準確地做出環境質量報告和污染預報的要求。因此,日益惡化的環境迫切需要實時、快速、宏觀、準確的監測技術,以便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環境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大量實踐表明,遙感技術是獲取環境信息的強有力手段,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極其有效的技術。運用遙感技術監測環境污染及生態環境狀況,正確評價環境質量,尋求改善生態環境的途徑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遙感技術具有監測範圍廣、速度快、成本低,且便於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測等優勢,還能發現用常規方法往往難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擴散的狀態,因此遙感技術正廣泛地應用於監測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它不僅可以快速、實時、動態、省時省力地監測大範圍的環境變化和環境污染,具有其它常規方法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也可實時、快速跟蹤和監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發展,並及時制定處理措施,減少污染造成的損失。因此,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建立重大環境事故的預報、預警和應急響應系統,對保護我國環境及發展經濟都具有重要作用,能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2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

遙感技術是一種利用物體反射或輻射電磁波的固有特性,遠距離不直接接觸物體而識別、測量並分析目標物性質的技術。根據所利用的波段,遙感監測技術主要分為可見光、反射紅外遙感技術,熱紅外遙感技術,微波遙感技術三種類型。當前,遙感的應用已深入到農業、林業、漁業、地理、地質、海洋、水文、氣象、環境監測、地球資源勘探、城鄉規劃、土地管理、和軍事偵察等諸多領域,從室內的工業測量到大範圍的陸地、海洋、大氣信息的採集以至全球範圍的環境變化的監測。

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發展很快,現在已可測出水體的葉綠素含量、泥沙含量、水温、水色;可測定大氣氣温、濕度、CO、NOx、CO2、O3、ClOx、CH4等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分佈;可測定固體廢棄物的堆放量、分佈及其影響範圍等,還可對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遙感跟蹤調查,預報事故發生點、污染面積、擴散程度及方向,估算污染造成的損失並提出相應的對策。近幾年來,隨着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具有全球覆蓋、快速、多光譜、大信息量的遙感技術已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監測中一種主要的技術手段。國際上相繼提出了一系列的全球環境遙感監測計劃,其中主要有美國宇航局(NASA)的對地觀測計劃(EOS)、歐空局的對地觀測計劃和日本的對地觀測計劃等。這些計劃將極大地推動環境遙感技術的實用化和遙感技術的發展。

3遙感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3.1水環境污染遙感監測

對水體的遙感監測是以污染水與清潔水的反射光譜特徵研究為基礎的。總的看來,清潔水體反射率比較低,水體對光有較強的吸收性能,而較強的分子散射性僅存在於光譜區較短的譜段上。故在一般遙感影像上,水體表現為暗色色調,在紅外譜段上尤其明顯。為了進行水質監測,可以採用以水體光譜特性和水色為指標的遙感技術。

遙感監測視野開闊,對大面積範圍裏發生的水體擴散過程容易通覽全貌,觀察出污染物的排放源、擴散方向、影響範圍及與清潔水混合稀釋的特點。從而查明污染物的來龍去脈,為科學地佈設地面水樣監測提供依據。在江河湖海各種水體中,污染物種類繁多。為了便於遙感方法研究各種水污染,習慣上將其分為泥沙污染、石油污染、廢水污染、熱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等幾種類型。

3.2大氣污染遙感監測

大氣遙感是利用遙感器監測大氣結構、狀態及變化。大氣遙感器除了測量氣温、水蒸汽、大氣中的微量成分氣體、氣溶膠等的三維分佈以外,還用來進行風的測量及地球輻射收支的測量等。

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氣溶膠含量和各種有害氣體。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遙感手段直接識別。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氣體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輻射和吸收光譜,所以,實際上是通過測量大氣的散射、吸收及輻射的光譜而從其結果中推算出來的。通過對穿過大氣層的太陽(月亮、星星)的直射光,來自大氣和雲的散射光,來自地表的反射光,以及來自大氣和地表的熱輻射進行吸收光譜分析或發射光譜分析,從而測量它們的光譜特性來求出大氣氣體分子的密度。測量中所利用的電磁波的光譜範圍很寬,從紫外、可見、紅外等光學領域一直擴展到微波、毫米波等無線電波的領域。大氣遙感器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方式中有代表性的遙感器是激光雷達,被動式遙感器有微波輻射計、熱紅外掃描儀等。

4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的主要問題有:①環境污染遙感監測系統和技術方法基本上處於起步階段。雖然我國的遙感理論、技術和應用發展很快,但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基本還沒有開展起來,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沒有建立起環境遙感的監測體系與系統。②對於環境監測而言,傳感器的技術性能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傳感器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探測,而且要求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大範圍、多譜段和靈敏度高的特點,這樣才能滿足環境污染動態、實時、多樣的監測需求。當前所用的高分辨率傳感器基本上依靠進口,在地面和飛機上測量化學成分的遙感技術還處於實驗室的摸索階段,而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基本空白。③遙感信息源缺乏。目前我國尚未發射自己的環境污染監測遙感衞星,遙感信息源主要來自於國外的相關衞星資料。同時國際上用於環境監測的遙感商業衞星寥寥無幾,從而客觀上制約了我國環境遙感監測技術和應用水平的發展。④新型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上應用的理論和方法有待探索和發展,缺少環境污染遙感監測體系與系統。

5結論與展望

目前,遙感技術正從單一遙感資料的分析,向多時相、多數據源(包括非遙感資料數據)的信息複合與綜合分析過渡;從資源環境靜態分佈研究,向動態過程監測過渡;從動態監測,向預測、預報過渡;從定性調查、系列製圖,向計算機輔助的數字處理、定量自動製圖過渡;從對各種事物的表面性的描述,向內在規律分析、定量化分析過渡。就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而言,有待於在以下幾方面加強研究:

(1)利用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系統。通過集成多種遙感傳感器,並結合地面環境監測網站的監測數據,進行多環境參數的自動監測,並實時監測各種指標的時空變化趨勢,以便在某些指標剛剛接近警戒線時預報可能出現的危機,確定環境污染事故所在的空間位置,並提供其空間影響範圍的模擬和模型方法,為突發性事故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實現連續、自動監測和總量控制。如利用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通過建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預測預報系統,可以對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進行預報,並對可能發生的大氣污染事件提出預警。

(2)高性能傳感器的研製。重點發展能夠選擇監測某種或某類優先污染物(如氯苯和硝基苯等)濃度的遙感器。

(3)研製環境污染物的定量遙感監測技術。如利用水面反射光譜測量與水質參數進行迴歸分析,建立某一譜段上光譜反射率與某些水質參數的函數關係式。一般來説,水質參數中的透明度、固體懸浮物濃度、葉綠素含量和水面混濁度與光譜反射率或衞星影像的密度值之間往往存在比較明顯的對應關係。

(4)將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與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ES(專家系統)技術集成。利用環境污染遙感監測集成系統,可以大大提高環境監測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智能化程度,從而大大擴展環境監測的應用範圍。集成技術應用於環境污染遙感監測中的優越性具體體現如下:遙感監測技術為集成系統提供正確、迅速、宏觀的環境污染監測數據,GIS可利用其強大的空間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各類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的理化特性數據庫,有關自然、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數據庫和圖形庫及模型庫,同時可結合地面監測數據,經由GPS提供的精確位置信息,在ES技術支持下對監測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分析和計算並將綜合數據以直觀、形象的圖形化方式輸出或顯示出來,從而使環境管理者迅速瞭解和掌握各類突發事故的多發地帶、發生頻率、潛在事故發生源的時空分佈、事故發生後污染物的影響範圍及時空變化,更好地實現事故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恢復。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應依託我國的對地觀測技術和對地觀測系統的發展計劃,同時充分利用國際上資源環境衞星系統,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大力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並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監測網點和常規監測方法,採用遙感技術與地面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建立我國的環境污染遙感監測系統。

環境污染論文 篇七

一、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在試點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環境污染導致人身、財產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據此規定,有關環境污染保險賠償糾紛也應當適用該規定。但是企業環境污染保險主要存在兩種:一種是針對突發性污染事故,一種是針對漸發性污染事故。由於漸發性污染事故對人身、財產的損害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顯現,一旦經過保險承保期間,受害人只能向污染企業主張,而使損害往往難以得到完全賠償,同時這也使保險公司在某種程度上逃避保險責任,導致企業污染風險未能轉嫁,使其投保不積極。

二、解決企業污染保險在試點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以強制責任保險為原則,任意責任保險為補充

相較於我國現存的一般保險,企業污染環境保險有其特殊性:它是以環境污染事故給他人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為保險標的、受益人只有在污染事故發生之後才能特定化。世界各國都根據本國國情探索出適合自己的保險模式,我國的保險模式也必須建立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之上,建立中國特色的企業環境污染保險模式。由於一般性投保以及保險合同雙方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遵循“契約自由”精神,而基於公共利益考量因素產生的企業環境污染保險需要國家正符介入。綜合企業規模及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以及公共利益,對於國家規定的高危污染行業(危險化學、煤鋼、重金屬等)的企業實行強制責任保險(例如廣東省《關於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而對於其他的污染不太嚴重且規模較小的實行自願原則,即任意保險制度。

(二)培養環境污染保險有關的專業性人才,提高專業技術

在環境污染保險的全過程都需要專業的人才的參與。首先,投保之前需要專業人才對企業環境污染的風險進行綜合評估,這是保險公司是否願意承保(自願保險企業)的基礎,也是確定保險費率和承包範圍的基礎。其次,由於這種保險是將企業的污染風險專業給保險公司,因此保險公司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在承保期間必然要對企業的排污設施和生產流程進行必要監督,這也需要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完成。最後,投保企業一旦出現污染事故,對於污染事故的原因、損失範圍的認定也需要專業人員的介入,畢竟這關係到受損害第三人的賠償問題和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賠償金的多少問題。而目前我國關於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難以滿足當下和未來的需求,因此,應該加快培養這方面的技術型人才。

(三)分類計算保險索賠時效,以平衡各方利益

訴訟時效直接關係到當事人利益的保護,一方面有利於督促損害方及時行使權力,保護其受損利益;另一方面,一旦訴訟時效經過,免除侵害方的責任。而企業環境污染保險亦如此,但是根據我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66條和企業環境污染保險有關規定,針對漸發性污染損害,難以使受損方利益得以保護。因為漸發性污染損害的潛伏期較長,損害後果在很長時間之後才能發生,這就使得一旦污染事故超過保險公司承保期限,就不再承擔責任。對於受損方來説,由於只能向造成污染事故的企業主張賠償,就很可能其損害得不到完全賠償。而對於投保企業來説,由於其支付了較高的保險費,最後企業污染風險卻得不到轉移,使得它們降低投保的積極性,更有甚者,企業由於最終自擔損害結果,導致企業的破產解散。因此,為了平衡三方之間的利益,有必要針對漸發性環境污染保險的訴訟時效作出特殊性規定,可以參照美國的“日落條款”,補充規定承保期限到期或保單失效後10年內,發生承保範圍內事項時,受損害方仍可直接向保險公司主張損害賠償。

環境污染論文 篇八

一、文獻綜述

以單獨的省或直轄市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論也有較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既有選取的時間範圍方面的原因,也有各個地區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數據方面的原因,比如各個地區數據統計口徑可能存在差距,甚至同一地區不同年份統計口徑都可能存在差異。所以統計範圍過大,可能會造成數據質量的損失,以全國為研究對象明顯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基於此,本文將以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重慶為研究對象,研究重慶市在西部大開發進程中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

以重慶市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因為重慶市作為西部大開發的代表城市,可以大致評判西部大開發進程中經濟增長與環境的關係,研究成果對西部大開發的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二是因為西部的其他城市或省份數據不全,對全面研究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造成一定的困難,而重慶市的數據相對來説更加全面、更容易獲取,所以選擇重慶市而不是整個西部地區作為研究對象。

二、數據説明及描述

(一)數據説明

本文使用重慶市經濟與環境污染指標的數據,選用工業廢水排放量(water)、工業廢氣排放總量(air)、工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so2)、工業煙(粉)塵排放量(dust)以及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solid)等五類環境污染指標數據。由於統計年鑑中國知網上沒有直接給出重慶市人口的數據,本文使用重慶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平均數近似替代重慶市總人口。以上的經濟、環境、人口數據均來源於重慶市統計年鑑。

(二)數據描述

通過觀察五類污染指標的時間變化趨勢,筆者發現:

(1)在重慶市的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然而,重慶市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快速增加,一直達到頂峯,之後逐漸減少;

(2)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體上呈現先減後增的“N形”趨勢,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量在20xx年之前一直呈減少之勢,之後一直增加,直到20xx年又呈減少之勢;(3)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煙(粉)塵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就總量而言,除個別年份之外基本呈遞減的趨勢。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更能體現經濟增長的效率和環境代價,可體現經濟增長的質量,所以本文使用該指標來分析重慶市經發展經濟過程中付出的環境成本。單位GDP所產生的二氧化硫、工業粉塵、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呈遞減的趨勢,説明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環境成本在逐步減小。每萬元GDP產生的五類污染物逐年下降有,可能是因為GDP的增長速度快於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長速度造成的。

三、計量模型與實證結果

根據以上的迴歸模型,可以看出重慶市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會使重慶市工業廢氣增加約0.91個百分點,工業粉塵的排放量減少約1.65個百分點,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減少約3.91個百分點,固體廢棄物排放減少約0.53個百分點,廢水的排放量減少約1.74個百分點。這表明隨着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深入,外來投資的增加使得重慶市的環境有所改善,主要體現在經濟的增長使得重慶市的工業粉塵、二氧化硫、固體廢棄物、廢水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相反,經濟的增長使得重慶市工業廢廢氣的排放量較大的增加。另外,本文通過利用五類環境污染指標與GDP關係圖的分析可以得出:

(1)重慶市廢氣排放量與經濟增長呈倒U形關係,並且在人均GDP達到24000元時,廢氣排放量達到最大值,超過24000元,廢氣排放量逐漸減少;

(2)重慶市工業粉塵排放量與經濟增長大致呈U形的關係,並且在人均GDP為28000元時達到最低的,超過該值,粉塵排放量則逐漸增加;

(3)重慶市人均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大致呈N形的關係,並且分別在人均GDP為9000元和15000元時,工業二氧化硫的人均排放量分別達到極小值和極大值;

(4)重慶市人均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和人均廢水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之間呈反向變動,即隨着人均GDP值的增大,人均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和人均廢水排放量逐漸減少。

四、結論

本文運用重慶市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數據,通過建立計量模型,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係,本文得到如下結論:

(1)重慶市在發展經濟的進程中,經濟增長的質量不斷提高,即每萬元GDP產生的五類污染物的數量逐漸降低;

(2)重慶市經濟增長會使得工業粉塵、工業二氧化硫、固體廢棄物的、廢水的人均排放量在不同程度上下降,但是會使得工業廢氣的人均排放量增加;

(3)重慶市五類污染物與經濟增長呈不同的關係,具體表現為廢水排放量與經濟增長呈倒U形關係,工業粉塵排放量與經濟增長呈U形關係,工業二氧化硫與經濟增長呈N形關係,固體廢棄物與經濟增長呈反向變化。重慶市在西部大開發中,五類污染物的排放量都逐漸減少,經濟增長的質量不斷提升,説明重慶市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成效比較顯著。但是,隨着經濟的增長,會使得工業廢氣排放量增加,所以重慶市應該加大對空氣污染的整治力度,降低空氣污染。由於五類污染物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不同,不同污染物與經濟增長的拐點不一致,這要求重慶市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要兼顧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整治力度。

環境污染論文 篇九

摘要:城市是一個綜合性的地標,也是國家發展的象徵,是國家的經濟、文化、行政中心,對國家的經濟建設有着重要的位置。近年,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城市都忽略了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的環境問題,讓城市的環境受到破壞,污染問題也阻礙着城市的前進步伐。

關鍵詞:城市環境;污染問題;防治對策

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的品質要求也不斷提升,同時,人們對現況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關注,一個好的生態空間能給人們身心健康,心情愉快,這是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城市環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和破壞,這種趨勢還日月加重,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現況下,很多地方在不斷追求經濟的快速成長,忽視了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得城市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造成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這問題已成為全社會的關注重點,對此,怎樣處理好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重點話題。

1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

1.1空氣污染

在城市污染中,空氣是最為突出的問題。隨着城市化的不斷進步,交通工具的增多,家用汽車數量普遍應用,於是,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大大增加,不管國家出台多少政策緩解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它還是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來源。大量的汽車尾氣污染引起人們的關注。除此之外,工業廢氣、煤氣燃燒污染、工地揚塵等也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我國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城市霧霾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給市民帶來生活上的安全隱患[1-2]。

1.2噪音污染

(1)交通工具帶來的噪音,機動車是城市的交通噪音的主要來源,即調查40%以上的噪音都來源於交通工具。

(2)工業生產的噪音,在工業生產中,在使用設備時,會給周邊帶來很大的干擾噪音。聲波很大,一般在20Db-125dB之間,也是形成職業耳聾的主要原因。

(3)生活噪音,也就是除交通噪音、建築工程的噪音、工業噪音,人們的活動也是導致身邊環境的噪音來源因素。

1.3水污染

在城市水污染中,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主要是人們集中生活所產生的廢水、垃圾、廢氣所造成的。工業廢水主要來源於化學工業、造紙業等行業所產的廢水,還有違規的加工廠,如:釀酒、印染等小作坊,這些是廢水排放量在化學水體中污染較為嚴重的污染來源。給城市帶來很大的生活安全隱患。

1.4土壤污染

城市的土壤污染嚴重影響着景觀植物的生長。還着城市化的推進,人口增加,使城市土壤面積不斷減少,以前合適種植環保類植物的土壤現在已退化。有些城市因為水污染嚴重。大量的鉛和汞等重金屬滲透到土壤中,使城市土壤受到二次污染。還有,建築物的改造造成大量的垃圾遺留問題,使得種植綠化環保植物要外出去買土壤。

2城市環境污染的預防措施

2.1大氣污染的預防措施

首先,應用新能源,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從而減少產生大氣污染。引進燃燒設備,提高燃燒效率。再次,健全資源結構配置,應用科學先過技術工藝,淨化機動車及工業的污染源。從污染性高的機動車着手,重抓排放源的消減。機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排掉污染、能耗高的企業,減少工業的廢氣排放量。最後,可以應用植物生化措施,使用城市綠化來預防大氣污染,這樣能起到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比例調節作用,從而達到城市大氣污染減少的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空氣質量。

2.2噪音污染的預防措施

與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相比,城市噪音污染預防是最難的。所以,要採取綜合的多種辦法。如:把噪音環境保護加入城市規劃中,加強法律宣傳,提高預防措施。建設科學城市綠化,應用城市綠地來減少噪音,實施科學綠色的城市,走生態可持續發展路線。

2.3水污染的預防措施

統一處理城市生活和工業污水,配置專業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工業污水的水質達到城市一下排水的標準後,方能排入城市地下道,同時也城市廢水一併處理。不夠標準的工業廢水,要在內部先進行預處理,然後再排到城市排水管道中。

2.3.1 加強宣傳力度

水是生命的源泉,節約用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推動市民養成節約和循環用水的好習慣。提高水的最大利用。通過宣傳教育,加強對城市污染嚴重影響問題的認識,使人們都能愛水節水。這對水污染治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生活用水回用到工業、城市綠化灌溉及道路沖洗等方面,這樣既節約了水資源,又減少水的污染,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3.2 強化管理

城市污水制約着城市的進步和發展。強化城市廢水的再利用,再得用技術要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範及標準,科學指導水的再利用。加強城市廢水的處理措施,健全污水管網,倡議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水污染的嚴格管控。通過培訓,組建出一支專業性強的隊伍,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城市污染水的綜合科學的治理。

2.3.3 增強監督

加強法律法規認識,對城市水環境污染頒佈的法律法規要作大量的宣傳,加於學習,加強執法力度,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經常進行不定期排查,嚴格執行有法可依,達到高效的執法監督職能要求。

2.4土壤污染的預防措施

對於土壤污染的預防處理,要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應用植被修復的方法,應用植物快速吸收土壤的污染雜質,使進化土壤的目標能於實現。對於土壤污染,一定要做到預防為主。消除土壤污染雜質,管控工業廢氣、廢水、重金屬、建築垃圾等遺留到土壤中[3]。

3結語

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得高,但是城市環境的不斷惡化。隨着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日月嚴重。因些,我們一定要做好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有關機關單位加強監督及調控。通過市民與機關單位及工業單位的一同努力,完善城市環境保護條例,營造出一個和諧生態的城市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永安,董靜。要切實抓好水體污染綜合治理及水資源保護[N]。閩西日報,

[2]鄭琳。淺析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及低碳環保措施[J]。黑龍江信息科技,

[3]郎丹。淺談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及其防治對策和措施[J]。交通節能與環保,

環境污染論文 篇十

1 引言

企業環境污染問題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加快,企業環境污染與工業化相伴而生,各類環境問題集中出現。環境污染呈加劇之勢,生態破壞範圍不斷蔓延,北京也被貼上了“霧霾之都”的標籤。如今,環境問題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正在努力構建環境政策體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環境規制手段影響企業環境行為,最終減少污染,以求社會、經濟、環境、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企業環境行為受到的約束來自於多方面,包括政府規制、公眾約束、非政府機構監督、消費者綠色需求等[1]。目前,我國政府主要通過控制型的行政干預和激勵性的市場機制對污染企業進行環境規制。然而我國政府的直接行政控制存在管制執行率低下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遏制企業污染惡化 [2]。政府環境規制執行力不足使得我國的環保法規形同虛設,對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沒有產生應有的作用[3]。在這種情況下,非正式環境規制如公眾參與、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正在逐漸顯露。其中,環境非政府組織,簡稱環境NGO,已經成為了一支政府之外不容忽視的社會監督力量,被稱作“環境監護人”“公眾利益代表”,試圖對企業進行倡導、影響和監督[4]。事實證明,政府環境規制和環境NGO 的監管共同影響着企業環境行為,在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構成了一個三方博弈問題。政府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法規,環境NGO 如何配合監管,企業如何積極順從環境規制,改善企業環境行為,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三方博弈關係進行均衡分析。

環境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使得政府幹預環境資源的使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對環境規制的研究始於庇古提出的用政府幹預的方式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科斯主張的以市場交易方式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繼而,國外學者開始對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目前我國對於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環境規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府為主的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政府對企業進行直接行政干預或通過市場機制影響企業的決策。張學剛、鍾茂初[5] 運用博弈分析方法對政府環境監管與企業污染治理的互動決策進行深入探討,結果表明政府因企業污染帶來的收益、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加大對企業污染的處罰等有助於環境質量改善。張倩、曲世友[6] 對政府實施排污税環境規制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關係進行研究,發現監管強度並不能直接影響企業的排污水平。申亮[7] 運用演化博弈論針對政府激勵機制對綠色供應鏈下製造商生產策略演化行為的積極作用進行研究,認為政府構建的制度環境及激勵機制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能夠促進企業向綠色市場轉化,必須根據企業的反應不斷加以調整並構建最優機制。這些研究結果反映出環境規制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影響具有複雜性,並且存在監管失靈的問題,這使得學者們進一步思考環境規制如何影響企業環境行為,影響企業改善環境行為的因素及關鍵因素是什麼。研究表明,企業環境行為不只受到政府規制的影響。Helen[8] 總結了環境供應鏈管理的驅動力和阻力主要源自於組織內部、規制、客户、競爭者和社會。Lee[9] 認為企業採取綠色實踐的最主要驅動因素是買家影響、政府參與和綠色供應鏈成熟度。Hall[10] 通過案例研究和訪談發現來自環保組織的壓力對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有規制作用。Dungumaro[11] 等通過博弈分析討論了公眾參與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基於這些研究,一些學者將兩方博弈擴展到三方博弈進行研究。徐詠梅[12] 通過建立環保部門、企業和公眾三方博弈模型,發現公眾的環保參與既可以縮小企業的排污不達標空間,又可以擴大政府部門的監督力度空間。徐愛[13] 等構建了家電綠色供應鏈中的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博弈模型,發現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補償並對不執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加大懲罰力度,有利於家電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然而利用三方博弈對企業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具有一定複雜性,現有研究多建立公眾參與條件下的博弈模型,並沒有將公眾的經濟收益考慮到其行為決策中,這使得現有的三方博弈分析有一定侷限性。

以上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環境規制中的政府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影響方面,並未對環境NGO 的監管作用進行深入研究。環境NGO 作為繼政府、企業之後的又一參與到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來的主體,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工作論文通過五個案例研究,證明了環境NGO 在“綠化”中國供應鏈過程中所起的現實作用[14]。本文將通過構建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博弈均衡條件及結果,並提出推動環境規制合理發展的有效建議。

2 三方博弈模型的建立與假設

本文認為企業是否順從環境規制受到來自政府和環境NGO 的監管壓力影響,形成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三方博弈。各博弈方均為理性經濟人,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均以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企業可能選擇順從環境規制,也可能選擇不順從;政府有對企業進行管理的職責,兩種策略選擇為:對企業是否順從環境規制進行檢查,或者不檢查;同時環境NGO 作為重要的社會監督力量,也有兩種策略選擇:對企業是否順從環境規制進行監督,或者不監督。

企業如果順從環境規制,一方面為達到環保要求產生成本的增加Cb,另一方面因產品更加環保,而提高價格、滿足市場綠色需求使得收益增加Rb ;當政府對企業進行檢查時,會對順從規制的企業給予獎勵補貼Sgb,對不順從的企業處以罰金Pgb,同時政府產生檢查成本Cg ;政府如不對企業進行檢查,則需要對產生的污染進行處置,付出處置費Fg ;環境NGO 如果對企業進行監督,曝光其不良行為,會產生監督成本Co,同時受到來自政府的資助Sgo和來自公眾的資助Sso ;企業由於不順從環境規制,會因環境NGO 曝光其不良行為而蒙受損失Lb。各參數均為大於0 的常數。

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三方博弈關係。該博弈模型解釋了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現狀中的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的相互關係。目前社會多數企業環保意識不強,政府主要通過補貼與獎勵手段鼓勵企業順從環境規制,對不順從的企業通過懲罰來施加一定的壓力,通過各種手段促使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現狀得到改善;而環境NGO 的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資助和社會資助,對於污染企業,通過曝光不良環境行為來對其施加壓力,輔助政府進行監督。

3 結論與政策建議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的三方博弈模型。在該模型中,最理想的策略組合為(企業順從,政府不檢查,環境NGO不監督),即x 越大越優,y、z 越小越優。通過純策略納什均衡分析以及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影響企業順從環境規制的主要因素為政府罰金和政府補貼,並且政府罰金對企業的規制效果更好。政府設置越高的罰金可更加有效地提高企業順從環境規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高罰金和高補貼並存的管理制度會降低企業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只有在政府罰金大於政府檢查成本的情況下,政府才會執行檢查,企業才會順從環境規制,所以政府罰金的設置需以檢查成本為依據。

(2)影響政府檢查概率的主要因素為企業成本、企業收益和環境NGO 的監督力度。對於政府而言,企業成本的降低和實施的增加直接導致企業改善環境行為的積極性提高,則政府可降低檢查力度;同時環境NGO 監督力度提高促使政府檢查力度的降低,證明環境NGO 對政府有輔助監管作用。

(3)影響環境NGO 監督概率的主要因素為企業成本、企業收益和政府的檢查力度。同理,對環境NGO 而言,企業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使環境NGO 的監督力度降低;政府檢查力度的提高促使環境NGO 監督力度的降低,也證明了政府和環境NGO 之間存在相輔相成,互為幫助的關係。

3.2 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結論,本文立足於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的角度,分別提出政策建議。

政府實施有效的環境規制需從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對消費者和公眾加強綠色消費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提高消費者和公眾對綠色環保產品的偏好,從而從市場源頭提高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使企業的收益增加;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懲罰與獎勵機制以提高政府的監管效率,罰金的設置需以檢查成本為根據,高於檢查成本,才可真正做到對企業的檢查行之有效;對環境NGO 的管理方面,政府應大力支持環境 NGO 的發展,使其更好發揮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督作用以及對政府的輔助作用,形成監管聯盟,構建有效的聯合治理模式。

環境NGO 加強其在非正式環境管理中的作用需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由於資金是環境NGO 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應從社會各界吸收資金及其他方面支持,重視自我發展和自我管理,輔助政府做好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督和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的管理;另一方面,建立面向企業的服務平台,對企業提供政策、技術諮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治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企業積極主動順從環境規制也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通過各種生產技術的更新與升級以及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來降低治污成本,同時增加收益,這也是推動企業內部綠化,改善環境行為需解決的最根本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綠色營銷,環保廣告等營銷行為來刺激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消費意識,擴大環保產品的消費市場,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產品溢價的接受度,將消費者的力量吸收到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的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