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研究性學習心得 篇一

研究性學習課題是學校本學期大力提倡的,並且在學生的學期末綜合評價時佔20%的比重。江主任讓我準備一節研究性學習的課,以供數學教研組的同事們研究探討。在20xx年10月22日,週二第三節,我和五年級一班的孩子們一起完成“聰明的測量員”一課。

剛上完課,我還挺自我滿意的:學生將如何測量特殊的物體(一張紙的厚度、一顆花生的質量、一根銅絲的直徑、一個網眼的面積)的方面彙報清楚,並提煉出對特別小、輕、薄的物體一般可以採用“測多算小法”,此外,我還用上月做的課題報告“用步長測量一段路有多長”引出“量小求大法”,用我每天上班的路線圖引出“化曲為直法”,最後將這三種方法提升為數學思想“轉化”--這個設計多麼巧妙,多麼有數學味兒!而且,孩子們也很遵守紀律,還帶來遊標卡尺、電子稱等較精密的測量儀器,在班裏進行演示實驗,我的評價也有超常發揮,教室裏一片和諧的景象。

然而,在隨後和數學組的同仁們研討交流時大家的評課卻如當頭一棒,將我的自鳴得意化成碎片。我們數學組這個學期的評課方式是課堂觀察,即在課堂上根據自己選定的觀察點在特別設計的表格中記錄一些數據,評課時就以此為標準評課。()江主任觀察的是“學生學習投入狀態”,他評課時提到,他問幾個小組,發現有近半孩子沒有按要求提前做實驗,僅憑這點,就可知學生學習投入狀態是失敗的。這點我確實是預設得不充分:我是提前一天讓學生回家做實驗的,但是孩子們有些認為這些實踐作業不是正兒八經的作業,並不重視。

現在反思起來:捫心自問,學生的不重視根源還是教師的不重視!雖然我之前一直青睞研究性學習:如果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個答題機器,不會將知識應用於生活、沒有創新的意識,那麼這些孩子將來怎能適應時代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一直注重讓孩子們完成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讓孩子們在經歷親身實踐“做”數學的過程,並完成課題實驗報告,從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現在再來剖析我的思想:我依然是“重方法、輕實踐”,而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更注重實踐性。只有真正地動手實驗,在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中,“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才能有機結合高度統一。

江主任總結説,綜合實踐課的實施模式應該體現:提出問題-自主設計研究方案-交流修改研究方案-分小組探究-交流彙報-完成實驗報告。這樣來看,這節課只是到第三個步驟“交流修改研究方案”,下面就是根據方案動手實驗探究,在充分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新問題、有創新的思考,再專門找時間進行交流彙報,最終可以回顧反思整個過程,完成課題實驗報告。

其他老師們的觀察點有“教師顧忌學生面”、“師生互動方式”、“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提出課堂上舉手的孩子不是特別多,課堂氣氛沉靜有餘活躍不足。

我總結反思老師們的建議,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和孩子進行分享,和孩子們約定“超越自己,勇敢舉手”。此外,我和孩子們探討我國國小生和發達國家國小生的最大的差距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大大落後,並約定,“為中華之崛起而實驗”: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聰明的測量員”,內容包括一篇數學日記(裏面有對測量方法的描述,可以看作實驗方案)、實驗研究記錄表(四個實驗都要做,測量方法是量多算少法,而且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少誤差)、課件(每次測量都需要拍下照片,並且做成課件,在照片下注明步驟説明)、課題研究報告(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大量實驗,再專門用一節課交流、提升,形成研究報告)。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對學習品質要求更高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們分批分層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現在,我給已經發給我數學日記的學生髮一張實驗研究記錄表以及做實驗的材料(一塊蚊帳、一根銅絲),還請有遊標卡尺、電子稱的同學借出工具,以便孩子們做實驗。而且,我會將他們的遊戲作品陸續展示出來,給那些動手能力弱、積極性不高的孩子做借鑑。爭取一月內每個人都儘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得到那寶貴的最終考評的20%。

這個長時間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可以讓孩子充分動手,為孩子們打開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窗口,培養他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嚴謹態度和創新精神,希望家長們大力支持!

研究性學習心得 篇二

課改與教學實踐中,對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性質及特點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誤區。探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自主性、過程性、實踐性和任務驅動性等特點。正確明白這些特點,對課程教學會產生用心導向作用。

要體現上述四方面的特點,就應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透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展自己的潛質,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學習重點,不好給各個班級安然死任務。學習任務應由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進行評價。

上方的成功案例從一個側面説明探究性學習有如下特點。

(一)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在於:第一,發展學生的潛質,包括髮現問題的潛質、制定計劃的潛質和解決問題的潛質;第二,培養學生主動用心、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第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第四,獲得關於社會的、自然的、生活的綜合知識,而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所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的。不論是探究的潛質,主動用心、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還是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都是隻有透過親自實踐才能逐步構成,就算是知識,也務必透過學生的主動建構生成,靠傳授式的教學難以獲得。

(三)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重在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就不應以成敗論英雄,更不就應以課題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而是要看學生的態度和表現,要以構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對於那些完全不投入學習活動的學生,既要在成績上有所表示,更要讓他們自己找出差距。

(四)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不一樣於簡單的學科知識傳授,不能只是坐而論道,要實踐,要活動,正如上方的案例一樣。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們往往把實踐狹隘地明白為與體力活動或動手技能相關的操作活動,如過去在理科的實驗課強調的就是動手操作技能。此刻隨着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動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相對下降,更重要的是能發現問題;能夠制定一套方案去解決問題,技術的問題有專門人員去解決。實踐並不等於操作,而包括從提出問題到求得結論、做出評價的整個過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計劃、找資料、理論探討、收集數據、分析整理、歸納總結、寫報告、寫文章,都是實踐。所謂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性就是強調探究性學習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感受探究過程、在實踐中創新。

(五)教學方式的任務驅動性

要體現上述四方面的特點,就應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透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展自己的潛質,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學習重點,不好給各個班級安然死任務。學習任務應由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進行評價。

研究性學習心得 篇三

研究性學習課題是學校本學期大力提倡的,並且在學生的學期末綜合評價時佔20%的比重。江主任讓我準備一節研究性學習的課,以供數學教研組的同事們研究探討。在2013年10月22日,週二第三節,我和五年級一班的孩子們一起完成“聰明的測量員”一課。

剛上完課,我還挺自我滿意的:學生將如何測量特殊的物體(一張紙的厚度、一顆花生的質量、一根銅絲的直徑、一個網眼的面積)的方面彙報清楚,並提煉出對特別小、輕、薄的物體一般可以採用“測多算小法”,此外,我還用上月做的課題報告“用步長測量一段路有多長”引出“量小求大法”,用我每天上班的路線圖引出“化曲為直法”,最後將這三種方法提升為數學思想“轉化”--這個設計多麼巧妙,多麼有數學味兒!而且,孩子們也很遵守紀律,還帶來遊標卡尺、電子稱等較精密的測量儀器,在班裏進行演示實驗,我的評價也有超常發揮,教室裏一片和諧的景象。

然而,在隨後和數學組的同仁們研討交流時大家的評課卻如當頭一棒,將我的自鳴得意化成碎片。我們數學組這個學期的評課方式是課堂觀察,即在課堂上根據自己選定的觀察點在特別設計的表格中記錄一些數據,評課時就以此為標準評課。()江主任觀察的是“學生學習投入狀態”,他評課時提到,他問幾個小組,發現有近半孩子沒有按要求提前做實驗,僅憑這點,就可知學生學習投入狀態是失敗的。這點我確實是預設得不充分:我是提前一天讓學生回家做實驗的,但是孩子們有些認為這些實踐作業不是正兒八經的作業,並不重視。

現在反思起來:捫心自問,學生的不重視根源還是教師的不重視!雖然我之前一直青睞研究性學習:如果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個答題機器,不會將知識應用於生活、沒有創新的意識,那麼這些孩子將來怎能適應時代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一直注重讓孩子們完成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讓孩子們在經歷親身實踐“做”數學的過程,並完成課題實驗報告,從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現在再來剖析我的思想:我依然是“重方法、輕實踐”,而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更注重實踐性。只有真正地動手實驗,在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中,“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才能有機結合高度統一。

江主任總結説,綜合實踐課的實施模式應該體現:提出問題-自主設計研究方案-交流修改研究方案-分小組探究-交流彙報-完成實驗報告。這樣來看,這節課只是到第三個步驟“交流修改研究方案”,下面就是根據方案動手實驗探究,在充分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新問題、有創新的思考,再專門找時間進行交流彙報,最終可以回顧反思整個過程,完成課題實驗報告。

其他老師們的觀察點有“教師顧忌學生面”、“師生互動方式”、“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提出課堂上舉手的孩子不是特別多,課堂氣氛沉靜有餘活躍不足。

我總結反思老師們的建議,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和孩子進行分享,和孩子們約定“超越自己,勇敢舉手”。此外,我和孩子們探討我國國小生和發達國家國小生的最大的差距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大大落後,並約定,“為中華之崛起而實驗”: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聰明的測量員”,內容包括一篇數學日記(裏面有對測量方法的描述,可以看作實驗方案)、實驗研究記錄表(四個實驗都要做,測量方法是量多算少法,而且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少誤差)、課件(每次測量都需要拍下照片,並且做成課件,在照片下注明步驟説明)、課題研究報告(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大量實驗,再專門用一節課交流、提升,形成研究報告)。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對學習品質要求更高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們分批分層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現在,我給已經發給我數學日記的學生髮一張實驗研究記錄表以及做實驗的材料(一塊蚊帳、一根銅絲),還請有遊標卡尺、電子稱的同學借出工具,以便孩子們做實驗。而且,我會將他們的遊戲作品陸續展示出來,給那些動手能力弱、積極性不高的孩子做借鑑。爭取一月內每個人都儘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得到那寶貴的最終考評的20%。

這個長時間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可以讓孩子充分動手,為孩子們打開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窗口,培養他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嚴謹態度和創新精神,希望家長們大力支持!

研究性學習心得 篇四

在學校開展的此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選擇了“納粹排猶與奧斯維辛集中營”這個研究課題。我選擇這個課題的原因大概分成兩點。首先是我對於歷史學習很感興趣,所以我選擇了一個關於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其次是因為,我對於納粹發動二戰的原因以及他們慘無人道的民族屠殺有所瞭解,我覺得我需要利用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加深我對於這方面問題的瞭解。

只有以史為鑑,才能獲得更好的未來,這也正是此次研究性學習課題設立的目的所在。

通過此次研究性學習活動,我收穫很大,首先是研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在和同學們一起研究,撰寫最後的研究論文和研究性學習報告的時候,我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使我對於納粹排猶和其極端的民族主義政策都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對於我樹立起正確的民族觀,世界觀都有很大的意義,因為通過對歷史的反思,使我懂得了世界上各民族只有在團結友愛,互助互惠的前提下,才能各自得到更好的發展,人類文明才會變的更加璀璨。

這次研究性學習有很多值得以後借鑑的成功之處,比如説,這次研究性學習在每一步活動實施的時候都採取了成員合作的方法,這使得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良好的學習效果也為最後撰寫出成功的研究性學習論文奠定了基礎。

另外,這次研究性學習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説,這次研究性學習雖然在資料的蒐集上做的很全面,但是,所蒐集的資料由於過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研究學習的速度和效率。

對於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成功之處,我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一定會積極借鑑,而對於那些有待於提高的不足之處,我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也會加以注意。

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已經結束了,在總結的最後,我要感謝每一個和我一起合作的研究組成員,另外,也感謝指導教師對我在研究學習上的支持。

研究性學習心得 篇五

剛進入高中,一門新課――研究性學習――使我感到有些新鮮。所有新的事物剛接觸起來一般都不會那麼得心應手,因此對於這門嶄新的課程,學習了一年之後的我就有一番自己的心得體會

上課之前,我非常激動,剛聽這門課的名字就很容易讓人想到這是一門讓我們學生做自主調查研究的課程,我們得自己動手、動腦,做調查時還得和陌生人説話詢問……而後,我還想到了非常非常多的關於學這門課會發生的一切,以及今後和老師同學之間和合作問題,自己心裏也是陰晴不定的。

終於要上第一節課了。我所在的研究性學習小組一共有七名成員:五個女同學和我們兩個男同學。我們的指導老師是我們班數學老師,而我們最終確定下來的研究課題是:研究紙張浪費情況。老師還給組長解釋了我們這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以及方法,組長也給我們小組的成員們各自安排了工作。自此,我們為期一年的研究性學習正式拉開帷幕了。

接下來的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們七個小組成員各司其職,但我們的研究進展卻不是很理想。我們雖然不是什麼都沒幹,但是效率卻極低,我想主要是因為我們幹起活來自顧自的,就連小組內部也是隻有分工沒有合作。很快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的研究成果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理想的那樣完善,就連上半學年的報告也是大家臨時想出來的。我們小組的人數在年級段應該算是最多的了,人多效率低,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老師注意到了。

於是,高一的第二個學期又開始了,我們的輔導老師對我們小組進行適當的改革,之後我們的研究又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這學期,我們加強了組織內部的合作,美其名曰:“六幫一”,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從原來的一個人做一件事,到現在的七個人做七件事,同學們的友誼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大家都忙的不亦樂乎,上學期沒完成的任務,這學期都很快的補了回來,到了期末,我還有大量的時間來對我們的研究成果來進行“深加工”,以使我們的報告做到了盡善盡美。經過這一年的努力,我敢説,我們沒一個人都沒有留下一絲的遺憾。

通過我們這次的研究成果,足見社會和個人對節約環保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我所學到的東西也遠不止我一年前所想到的,這對於我是一段經歷,一段一定要經過自己身體力行之後才會得到的經歷,我想這會使我終身受益的。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一、活動目的與意義: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展開以班級分組形式進行的主題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着重培養學生初步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及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身邊事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初步瞭解和體驗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探究意識和動腦、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現代人格。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也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首先,“主體教育論”認為:教育要培養主體性的人。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其主體性的品質與能力主要表現在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三個方面。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為由“帶着教材走進教室”轉變為“帶着問題走向老師”。通過雙向互動,體現以人為本,發展學生主體性。

其次,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再者,施布爾的“探究學習”理論,它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通過激疑、質疑活動的引起,解疑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在“複試”人類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獲得創造力的提升。

三、實施的過程

1、方案設計:

(1)、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決策理論指導下構建自主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序框架,設計教學方法,落實國小數學自主創新學習研究活動的工程。

(2)、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主要是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創新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能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先讓學生做好活動的充分準備

注意培養小幹部,在活動中幫助教師組織活動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

廄錄下活動的相關資料。

(1)、建立〖〗完備的課題研究機制。機制的完善是課題研究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為此建立教科研製度,並將課題研究直接納入教師學期考核,激發教師課題研究的興趣,發揮教師羣體自主研究的作用。

(2)、給學生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創新學習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們需要。在實驗研究過程中,要着力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

(3)、把課堂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人的主陣地。課題研究也只有落實在課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規律,也才能真正貼近教育,貼近學生本身。

(4)、及時總結,矯正完善方案。總結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十分重要的一環。總結得當,將會撥正航向,掃除障礙,為下一輪研究鋪平道路,總結的形式主要有寫教後感、教學隨筆、撰寫論文等。

3、步驟及時間安排:

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研究性學習習慣;

第二階段:取得數學學科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階段:總結驗證實驗成果,最終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4、所需條件:

行動研究側重於實踐,把解決實際問題放在第一位,進行計劃、實施、觀察、反思,以隨時根據研究情況邊實踐邊修改,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

刻育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進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繫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

5、預期效果及表達形式:

每位同學都能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會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其它問題。

1、師生、家長的水平有限,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過程,大幅度提高師生、家長的理論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2、構成數學教學的各種教學變量、教學程序的排列組合及具體操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允許師生靈活掌握,給師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留下廣闊的天地。

3、為師生進行課題研究提供更寬鬆的環境和有利條件。

4、教師要將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與自己的教學特長融會貫通,充分駕馭和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瞭解到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早餐都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老人還是成人還是小孩。做為學生的我們,早餐尤為重要。早餐是不可避免的,吃早餐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上人重大的作用,反而不吃早餐的後果是承擔一種巨大的胃病的痛苦,正因不吃早餐導致人體虛弱,精神衰退,記憶力減退,思維潛質降低,身體健康遭到嚴重的危機,因此早餐十分重要的。對於學生的我們,早餐吃好了,才有精神上課,才有利於我們的大腦思考問題,才有利於我們健康成長,對於上班的家庭來説吃好早餐工作才有盡,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更要注重早餐,早餐吃得好能促進人體的發育,不吃早餐,會導致胃病,因此要在乎吃早餐成為我們生活規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吃早餐個性重要。而且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更加團結了。團結就是力量!

時刻飛逝,我們歷經了春的味道,夏的蓬勃,秋的婉約,冬的深邃,醖釀了一千多個日夜的快樂,登上了高中的台階,經過了人生的洗禮,我們逐漸長大。

研究性學習是我們鍛鍊自己動手的潛質,這一個過程雖然坎坷,同學們之間的矛盾多等問題。但是我們還是發奮克服了同學與同學之間矛盾的困難,成功的完成了這項活動。以前我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父母心中的寶貝,動手的潛質很弱,自覺性不強,不會獨立,永遠都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經不起風吹雨打,離開了父母就好像是迷路的羔羊怕被狼發現。在未來的社會中,只會成為你的絆腳石而已!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成熟一些,讓你自己動手去做的一項活動。我小組研究的是有關於早餐的問題,它開發類我的腦力智慧,引起了我沉睡已久的好奇心,讓我有發奮去探索真理的興趣。我真正的明白、瞭解,世界從何而來——實踐中發展而來,實踐中獲得的知識能夠讓我們健康飲食,在這個活動之前,我曾是一個不喜好吃早餐的人,寧可睡多點也不願起來早點去吃早餐。此刻我知道,這是個錯誤的行為。不利於我的健康成長。進行這項活動需要收集一些資料圖片,實地考察等。我覺得的我收穫得不少,小組裏的成員用心性很高,給我生活的好處——滿足,脱離了父母的呵護也能夠生存,我覺得我很滿足了!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羅莊之行,本人受益匪淺,簡單談一下我的感想和體會:

一、教學要面向全體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在課改中我們要爭取做到 :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二、教學要注重實驗

通過本次研討和學習,讓我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所以首先要加強實驗教學且教育學生去發現問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化學課程的性質,我們不難看出實驗教學在化學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

實驗探究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蒐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幾個要素。盧巍老師提到“我們在教給學生科學探究時一提就是這幾個步驟,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這幾個程序,學生也能熟練背下來,知道科學探究要經過這幾個程序,但並不代表他就能經過這幾個程序”,我們的教學是教育學生能進行這幾個過程,能自發的去探究問題,這就要教會學生去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愛因斯坦也曾説:“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實際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規定好問題讓學生去實驗,是驗證性而並非探究性,從而傅束了學生思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和提升。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僅僅是在實驗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用問題引導教學,多向學生提問“你有什麼想法?”“有 什麼疑問?”“你還想知道什麼?”“你猜猜會有什麼現象?”等等,從而調動學生思維。

三、注重聯繫生活、生產實際

《新課標》要求應根據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具體情況,營造一種現實、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用觀察、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資料,獲得體驗,獲得真知。

化學推進了現代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對人類解決當前面臨的環境、資源、糧食危機、人類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可能的途徑。新教材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有目的地介紹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建設中所用到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技能,為學生提供了他們比較熟悉的情境素材,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體驗到學有所用,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慾望與興趣,使學生能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在新課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