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語文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21K

國小語文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論文 篇一

國小語文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國小生必要的語文素養,通過增強國小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實現聽、説、讀、寫四大功能,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要認清語文教學的本質,明確教學的目的,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加強國小語文訓練,我們首先要明確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精闢地説:“語文就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所以,不管我們有再多的不同意見,有一點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過國小語文教學來培養國小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學習,培養他們正確的理解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正確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訓練國小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習到教材中的精華,為我所用,不斷髮展我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明確了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特點來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深挖教材,努力尋找國小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國小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國小生的感性認識強,所以他們更喜歡直觀的東西。同時,國小生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的記憶力非常強。接受知識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豐富。這些都是國小生年齡段的優勢,他們的劣勢就是對知識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夠。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這些特點。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談一下國小語文教學的相關訓練。

一、正確理解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明確語文的教學任務

葉聖陶先生説過:平常説口頭語言,寫到書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説就是語文。呂叔湘先生也對此作過明確的解釋:這裏所説的文字是書面語言的意思,這樣看來,語文教學就是口語和書面語的教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語文的教學本質其實就是加強學生的文字和表達能力,能夠正確地進行閲讀表達,準確地書寫。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基本的聽、説、讀、寫四大基本功,不僅要教會他們這些,而且要讓他們能夠熟練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以“分析課文”為語文的教學目的,省略了説和寫的部分,如果長期這樣做,那對國小生提高語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訓練,不斷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以達到培養和發展學生讀説寫能力的最終目的。

二、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可以分為閲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部分,這兩部分也都要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國小的語文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啟蒙階段,它是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階段,是幫助國小生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所以在進行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努力讓國小生直接感悟到語言的作用,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改進,利用各種教學教具,引導國小生去感受文字背後的含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切不可拋開語言去分析課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學。這樣是有悖於語文教學規律的,也不適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

三、注重發揮國小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是語文老師和國小生相互交流的過程,通過必要的交流,讓國小生掌握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學會更多的字詞句。語文教師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加課堂教學,給國小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做學習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導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再介入其中,參與他們的學習。

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國小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和學習慾望。語文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或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等,來激發國小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組織和提高相關的學習資料。正確地引導國小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研究和學習。並且提倡學生先學習,教師隨後點評的方式,這樣也可以按照新課標的提倡做到教師和學生課堂角色的相互轉化。

總之,要提高和發展國小生的語言能力,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就不能忽視國小語文教學語言訓練的重要性,要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實處,就必須有明確的訓練目標,並且要在語文課上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儘量省出時間來讓他們多讀、多説、多思、多寫、多背、多記、多練。只要我們在紮實的訓練上下功夫,就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的語言能力就一定會有更高發展。

國小語文論文 篇二

摘要】實際上,語文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基礎學科知識,其中的習作教學無疑是重點、難點,所以縱觀當前的習作教學情況並不容樂觀,且存在: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缺乏等系列的問題,如果不及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不但不利於我國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而且也不利於國小語文教學事業的有效發展。鑑於此,本文主要針對“國小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淺析。

關鍵詞】國小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對策;進行淺析

對於國小生而言,如果自身的習作水平能夠得到提高,不但能夠提升自己的整體語文成績,而且也將提高自身的語言基礎,以及文學素養。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作為國小語文教師,加強習作教學也更顯得必要和迫切。雖然目前國小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確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隻要師生共同努力,習作教學必定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

一、國小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習作教學的方式過於形式化

很多國小語文教師都認為,想要寫好作文其實很簡單,只需要簡單的基礎即可。從而也導致國小語文習作教學模式都是以“填鴨式”為主。主要體現為給學生講一些常用且適用的好句子,並嚴格要求他們背誦下來,以至於多數學生都誤認為習作就是抄書,背書。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積極性也將逐漸磨滅。總而言之,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過於重視習作的形式,最終也將違背習作課開展的初衷。

(二)忽視了對國小生想象力的培養

雖然語文是門語言學科,習作也是以文字為主,但是它和數學一樣,在教學中也要格外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才能獲得較為良好的習作教學效果。但研究調查發現,65%的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都忽略了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生“寫景”技巧的時候,在教師的指導下,類似“小鳥在鳴叫,蜜蜂在飛舞”的句子處處可見,雖然語句邏輯,結構上並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卻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長此以往,學生寫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將會有所下降。

二、國小語文習作教學存在問題的針對性解決對策

(一)豐富習作教學模式

由於教師習作教學模式比較形式化,且單一,因此國小語文課堂習作教學成效也難以獲得。為此,國小語文教師在今後習作教學中,一定促使習作模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主要可以借鑑以下幾個方法:一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以《翠鳥》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事先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對翠鳥的句子描述:“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杆。它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然後再鼓勵學生根據類似的描述手法,去描寫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總而言之,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不但能夠深入學習課文知識,自身的習作能力也將得到較為有效的提高。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以《頤和園》這篇課文為例,首先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展示頤和園的景緻,然後在電腦界面顯示相關的問題,比如:“頤和園長廊的特點是什麼?”;“長廊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説明了什麼?”……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其實是鍛鍊自身思維意識的一個過程,而以後再進行相關內容寫作的時候,他們也將更清晰地知道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闡述。與此同時,多媒體技術手段更利於營造出良好的習作教學氛圍。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國小語文習作教學,除了教學學生基本的寫作技巧以外,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是題目的設定要具有想象空間。以“未來的科學家是怎樣的”這一寫作主題進行教學,就可以趁機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進而鼓勵學生試想“我是未來的科學家……”,“我將來要發明一種超能書包……”。其次是題材的選擇空間要具有開放性。考慮到有的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不是很強,為此,教師在題材的選定上應該儘可能給學生一個範圍,然後再讓他們自己選擇。比如:2008奧運會在北京舉行,教師以“奧運會”為選題,再讓學生課後自己去收集素材寫文章,可以是講述體壇明星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感悟;或者是體育賽場上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等等。總而言之,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的開闊,他們動筆寫作的慾望也會變得強烈,與此同時,由於他們頭腦中已經儲存在大量的素材,所以即便是在最短的習作時間內,也能夠寫出十分優秀的作文。

三、結語

長期以來,習作教學都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和閲讀教學有着同樣的地位和作用。隨着近幾年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小語文習作教學開始得到了學科教師的高度重視,雖然其中也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隻要師生共同努力,並互相配合,就一定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總體而言,在習作教學的深入影響下,國小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不僅得到了較為快速的提升,而且也促使國小語文教育教學事業改革目標得以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淑玲.有關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

[2]韓貞剛.農村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03.

[3]鄧澤棠,戴汝潛.國小情境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理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10.

[4]陸曉建.當前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小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5.12.

[5]孫建安,冉維維.國小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7.02.

[6]王麗,張俊豪.新課改下提高國小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03.

國小語文論文 篇三

摘要:

隨着時代的進步,中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如潮襲來。語文課程已經不僅僅是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教授。新課標明確規定: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提高國小生語文素養已成為語文課堂的重要話題。在執教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修養,以合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得以在歡樂中學習成長,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國小語文;語文素養;教師;興趣;實踐

所謂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而所謂國小語文素養,即是在國小基礎教育階段應當具備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自身基本素質和修養。由此可見,國小語文素養,是語文素養的基石,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前提,是提升自身修養的大前提。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在提高國小生的素養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責任中提高教師修養

在雜誌讀者俱樂部上,我曾讀到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二十年後的道歉》,講述的是人大附中的一個數學老師——王金戰。他是一個神奇的、優秀的教師,能將學困生培養成最優秀的學生。可是這樣一位教師,在一次學生聚會上,卻含淚給學生道歉。那是在2005年,他的第一屆學生邀請他參加聚會,當他一一叫出分別20年學生的名字時,學生們哭了,而他看到學生臉上那不符合年齡的滄桑時,他覺得好是心酸,眼淚就不禁流下了。原來想好的開場白也就被連連的道歉給替換了,他説:“今天來到你們面前,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20年前的我,血氣方剛,爭強好勝,一味注重成績,而不關心你們的其他方面……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很多做法,其實對你們是一種傷害……”

看到這景,我感悟良多。教師,遠遠不只是個“教書匠”,他還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想要給學生一個美好的未來,僅會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中堅力量,是學生的指路明燈。語文教學走什麼路,關鍵是看語文教師,看教師的語文素養。在西南大學免費師範生畢業典禮上,黨委書記黃蓉生曾寄語學生:“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得是一條河。”因此,為使作為教師的我們避免更多的遺憾,提高自身的修養就是十分迫切的事,我們要上進好學,不斷提升,做志存高遠的人民教師。

二、興趣裏奠定語文基礎

語文素養是分階段的,在什麼階段就應當具備什麼語文素養。“語文姓語,小語姓小”,在我們教學生涯中,應當始終銘記。國小生年齡一般為6~12歲,由於生理和心理年齡特徵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適合這一年齡段兒童閲讀理解的文學多為兒童文學——童話、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作為國小教師,我們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形象地把握國小生的心理,融入學生當中,探索有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聽、説、讀、寫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文學之美在不知不覺中浸入他們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同時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藴含的德育因子,適當地引導學生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讓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

“語文課程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有合適教材的同時,我們亦要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無論是思想還是感情上,都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盡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民主的、和諧的課堂。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思考,發揮想象力,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強化語言訓練,提高教學效率。

三、實踐下提升學生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傳授知識是智育的一個方面。我們不能離開智育的另一方面,就是生動地、直接地感知周圍世界中的形象、畫面、現象和事物,並進行邏輯分析,獲取新知識,進行思維練習,找因果關係。”這説明學習需要知識,但更需要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素養,而綜合實踐活動課正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獲得和社會實踐能力開闢了道路。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學習,以期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力,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並發展他們的獨特的性格魅力。

那麼,語文綜合實踐學習到底是什麼?它就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繫,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與協調發展。伽利略也説過:“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着的最偉大的書裏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我們應本着適合國小生身心特點且又體現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態度,讓學生學會觀察自然和社會,感受生活,初步掌握多樣的學習方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所以實踐是認識的重要途徑,它不僅體現在認識問題的結果上,而且在整個認識真理的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俗話説,實踐出真知。學生自己切身體會所獲得的知識遠勝於一本書的呆板教條或者一個教師的苦口婆心,觸動學生靈魂的一次感受總要比喋喋不休的空談效果要好得多,影響也更加深遠。因此,學生必須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將課堂所學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提升自己的素養。

綜上所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以及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等,都需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在強烈的責任心和堅定的信念中給學生一個輕鬆融洽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在國小階段不僅收穫他們應會的知識,還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並逐步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孟潤朵。淺談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小教育,2012(11)。

[2]仲崇菊。開展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國小教學參考,2010(36)。

國小語文論文 篇四

【摘 要】

國小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

國小語文;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課堂

國小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因為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了,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那麼,如何構建國小語文高效課堂,仍是我們在不斷實踐和摸索的課題。我想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抓鋼攜領,編制教案,是建構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

就是要吃透新課標,要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編制科學實效的教案,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要使優秀生從教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嚐到成功的喜悦。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預習交流,預設目標,是建構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

在課前預習中,學生要將文中出現的不能讀準的字,不理解的詞、句劃出,通過查字典解決基本的字詞問題,並通過上網、查閲資料等方式瞭解作者、寫作背景、文章的社會時代背景及文體特點,整理成小卡片。課堂上,學生將查閲的資料分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再根據學生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預設學習目標。

三、創設情境,質疑導學,是建構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導線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能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能把學生帶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豐富活躍起來,完成思考的全過程,實現知識的內化,使學生智力得到新的發展。其次是質疑導學。在課堂上,要發動學生質疑問難,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把這些問題按學習的層次歸類整理,然後據此組織學生研討。採用“質疑導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學生踴躍發言,課堂真正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如教學《霧凇》中這樣一段: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觀賞着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讚歎: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欣賞、充分感悟後,設計瞭如下練習:假如你看了霧凇奇景,會怎樣讚歎?學生語言豐富,思路開闊。

四、科學分組,合作探究,是建構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組建學習小組,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組內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幹什麼等等。總之,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麼。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能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羣體,確保每一次探究學習的質量。

五、多彩的課堂形式,是建構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保證

優質高效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什麼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瞭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説:“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後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六、課後注重“課堂教學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推進器

布魯姆説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後反思,這些教師也都非常看重課堂反饋並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認識。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閲讀教學來説,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複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薰陶也大打折扣。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裏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藴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着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着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國小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閲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嚐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如何構建國小語文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只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大量先進的教學經驗,經過教學不斷砥礪和不斷的探究,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國小語文論文 篇五

真正有意義的語文課堂是快樂的,能夠帶給學生享受,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和思考,徜徉在語文的海洋裏,而不是將語文學習當作是一項任務來完成,這樣一來,教學效率自然而然會提高。那麼,實施國小語文趣味教學有哪些具體措施呢?

一、互動教學的實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國小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同時又活潑好動。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課堂更不應該禁錮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而應該成為學生彼此溝通與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實施互動教學,一方面能夠迎合新課改提出的生本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其中,互動教學包括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首先,教師要淡化角色意識,正確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自己只起到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多佈置一些諸如討論、分角色朗讀、遊戲等互動環節,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後,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要想方設法融入其中,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實現和諧的師生互動,並且能夠完善師生關係。例如,在講授《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時,我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師範讀,而是採取了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由學生自願挑選角色,擔任小壁虎、小魚、老黃牛、燕子和媽媽的角色,而我擔任旁白部分的朗讀,這樣一來,我和學生共同完成這篇課文的朗讀任務,配合默契,也使朗讀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帶有新奇之感。

二、設計充滿趣味的導語是成功的一半

萬事開頭難,成功的導語能夠有效地將學生注意力從課間活動中轉移到課堂,並且為這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國小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如果教師不能夠在課堂伊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活動難以順利進行。因此,在進行導語設計時,教師要格外花費一些心思,選設計充滿趣味的導語。首先,教師在教學之餘,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充分了解,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實際出發;其次,在設計導語的過程中,教師可將一些充滿趣味的元素恰到好處地融入其中,與教學內容完美契合;最後,夯實基礎,對教學內容做到全面、系統地掌握。例如,在講授《借生日》這一課時,為了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我事先為學生準備了小禮品,設計瞭如下的課堂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進行一場比賽,答對的同學就可以得到老師準備的神祕禮品。第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嗎?第二個問題: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在提問第一個問題時,學生紛紛舉起了手,但對於第二個問題,知之者甚少,寥寥無幾,於是自然而然地進入到這節課的教學中。

三、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

簡單來説,一堂語文課是由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組成的,巧妙設疑是教學的關鍵,而如何讓課堂提問充滿趣味性而又有意義,從真正意義上促進課堂教學,則需要老師思考的問題。課堂時間有限,在設置提問時,應該讓問題簡練精當,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出發,服務於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深入體會教學內容其精髓,能夠提出有效的問題。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拋出來,自然會活躍課堂氣氛,成功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胖乎乎的小手》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分別設計了以下問題:(1)這雙手有什麼特點?是誰的手呢?(2)這雙手做過什麼事情?我們一起去蘭蘭家看一看好嗎?問題與問題之間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呈遞進關係,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此外,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更應將目光從自身轉向學生,引導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主動提問,並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行解決,而不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才能有問有答。

四、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學生對課堂活動的熱情永遠高於他們的求知慾望,特別是對於國小生而言,原本就是解放天性、釋放自我的年齡段,如果國小語文課堂能夠將二者合二為一,那將是再完美不過的一件事情了。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不妨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不知不覺間實現了學習目標,教師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例如,在比較枯燥的複習課上,我常常會在課堂的中間部分插入幾分鐘“打氣球”環節,將事先準備好的氣球隨機打出去,再由學生之間互相傳球,被氣球打中者回答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參與其中,學生也玩得很開心,這個遊戲也成為我課堂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總而言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真正意義上為學生個人的發展考慮,使學生在快樂中進行思考和學習,使語文課堂不斷煥發新的光彩,取得了顯著成效,是值得推廣和借鑑的,也會擁有更廣闊的提升空間,不斷完善和發展。

國小語文論文 篇六

摘要:

語文老師都應該知道,學生學習母語語感十分重要。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對於學生成長與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已不再從系統的語言知識和語法規則入手,而側重於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感。

關鍵詞:

語感;國小語文;培養

語感是人對語言文字敏鋭的感覺,在言語交流中指人對詞語表達的直觀判斷或感受。眾所周知,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感,當然我們的語文學習也不例外。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了一些在培養學生語感方面的經驗,與大家共享。

一、深入情境,薰陶語感

國小生有很強的模仿力,精彩的範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可選擇精彩的範讀,要求學生聽清楚、聽完整、抓要害,從語音、語調、節奏、重音、停頓等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反覆琢磨,並跟隨練習,這樣自然會使他們的語言變得流暢、正規,語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師精彩的範讀,也能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加強語感能力。如學生在學習《四季之美》一文時,我通過一組表現四季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學生在敍述過程中,已經初步體驗到了四季的美與美在哪裏。另外通過一段帶視頻的誦讀播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祖國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熱烈、秋之沉靜、冬之妖嬈,受到了語感的薰陶。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豐富學生的語感

培養語感,必須把朗讀和想象結合起來,即訓練學生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進行朗讀。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燕子》一課時,就讓學生展開想象,精讀、體會,為培養學生的語感下功夫。《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國小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其中有這樣一段特別優美: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着,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那邊的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充分體會飛行中燕子的各種姿態,用敍述性的語氣讀,節奏輕快。“斜着身子”,強調燕子的飛行姿勢的輕快靈活;“一轉眼”,“掠過”,強調燕子飛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強調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放慢速度,用活潑有趣的語氣讀,“有的……有的……”呼應性重音,一幅眾多的燕子鬧春圖頓時凸現。這一系列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到了燕子的活潑、機靈,和春天裏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機。應該説這段文字處理飽含了作者的想象和聯想,是具體的、生動的。 但是高超的言語總是“意則期多,字唯期少”,言有盡而意無窮,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紙背”,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再創造、再想象的餘地,否則“掠過”、“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便會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人們之所以能夠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併產生豐富多彩的感受,正是想象和聯想在語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想象和聯想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三、朗讀品味,領悟語感

語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物,它的獲得是建立在對語言現象條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礎上的,它是有直覺的特徵。語感藴含在朗讀之中,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培養語感,必須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某些語感因素很強的地方,反覆咀嚼、深入品味,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即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如《荔枝》一文中: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着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着荔枝,像是託着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着捨不得吞下,嘴裏不住地對我説:“你説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裏就長着這麼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母親竟像孩子一樣高興。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出這段話寫出了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的美好感受和為兒子的孝心而欣慰。“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在媽媽的眼中那分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她怎麼忍心把它吃掉;而一個“託”字,把媽媽對這種世間尤物的愛憐,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嘴裏不住地對我説:“你説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裏就長着這麼白的肉?”孩子似的那種激動和喜悦同時也讓讀者體會到了作者心中隱隱的酸楚。

四、注重實踐,增強語感

語感是學習規範語言長期積澱的結晶,只有強化聽説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恆,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的實踐活動:聽,就是教師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諸如上課聽講、聽別人講話、聽電視廣播等。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語言信息,瞭解內容,抓住中心和要點等。這有助於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説,就是在一定的場合中,讓學生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就是言語的口頭運用,在説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積極地活動,組織語言極快,要求説話的語言準確、連貫、得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安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話劇等,在語言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

葉聖陶先生説:“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我們一定要在學生語感培養的道路上堅持不懈。

國小語文論文 篇七

摘 要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和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還能很好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習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關鍵詞

情境;觀察;想象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在習作指導中,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拓寬學生寫作思路,為學生習作創造自由、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在寫作中感到有話説、有內容可寫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觀察情境,培養觀察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因此,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並啟迪學生創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教學寫小動物的時候,讓學生把飼養的小動物帶來,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種小動物的外形特徵,然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觀察,並説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如鴿子羽毛的顏色比色彩豔麗的鸚鵡要單調得多,但它的獨特之處是鸚鵡所不能比的。這時,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有的説鴿子會送信;有的説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課堂上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比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使學生在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想象,學生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就不覺得難了。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具體的掛圖、插圖、圖片等創設情境,培養觀察力。

二、創設想象情境,使抽象形象化

學生的情緒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漲,想象力也隨之而發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引入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係的、學生愛聽的,且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聯繫、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英國詩人雪萊曾説過:“想象是創造力。”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想象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不僅觀察時要激發學生想象,在進行思維訓練時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養。共同編寫故事,把想象的內容具體地講出來,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學習,使想象更充實、更完善,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充分表現和創作的機會,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去自由描繪五彩繽紛的生活場景。例如,結合課文插圖,配上幾句抒發情感的話、給書中的人物配上內心獨白、看完一篇文章,有什麼感受,在書中做做批示。有時也可就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仿寫等。“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説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這是新大綱對作文的要求。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造激發想象的情境,啟發學生寫想象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寬學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學生説自己想説的話,寫自己樂寫的文章,把自己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無所顧忌地用各種寫法表達出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三、創設實踐情境,增強直觀感受

巧妙的真實情境創設,往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如,在教學《第一次……》時,考慮到教師節即將來臨,於是我選擇在課堂上手工演示製作賀卡。在課中,我邊演示製作賀卡的步驟,邊引導學生動手參與制作賀卡。賀卡製作完畢,老師請學生講講自己製作賀卡的過程,動手操作心得等,然後啟發他們説説準備把賀卡送給誰?祝福他什麼?為什麼要送給他?由於老師的演示,學生的參與,學生有感而發,很愉快地完成了本次習作。所以作文教學無論什麼時候,教師都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儘可能地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也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實生活情境素材進行加工,如,在進行“可愛的校園”寫作教學時,我讓學生觀察他們熟悉的校園,要求他們説一説校園有什麼,有什麼作用?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調動學生的生活情感,增強學生寫作的樂趣。又如,學習了寫請假條,那麼學生請假就一定要親自執筆寫請假條。學會了書信,學生平時可用書信的方式給老師寫信交流,學會了寫倡議書,可讓學生給本年級其他班級寫一份倡議書,在運動會中寫幾篇通訊報道等。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仔細觀察,在歡樂的氣氛中親自動手、動口、思考,再寫出自己的親身體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嚐到寫作的樂趣。

生活情境的呈現有多種形式:

(1)直接利用現實生活情景,如:學校、教室。

(2)模擬現實生活場景,如:模擬一些遊戲。遊戲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讓他們在生動活潑的遊戲過程中學習寫作,可提高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趣和效果。

(3)利用多媒體課件、錄音故事、幻燈片、活動圖、圖片等教具展示生活情境。

(4)講童話故事。對童話故事的熱愛是學生的一種天性。通過講童話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通過操作活動。皮亞傑説:“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樑。”學生操作活動,是使學生身處情境之中,通過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去自主探索、主動發現的過程。它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通過不同形式的情境創設,教師在習作訓練中不僅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敏捷了,文筆流暢了,而且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慾望與寫作的興趣,促進了學生主動探索和主動發展等能力的提高。

國小語文論文 篇八

國小數學論文:淺談國小數學課的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開始對於整節課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就應採用生動有趣、新穎、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的慾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那麼,如何更好地導入新課呢?筆者認為要堅持正確的原則和選擇較好的方法。

一、數學課導入的原則

1.新課的導入應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學習的先導,它對學習的影響是最直接的。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無意注意佔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課伊始,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利用導入新課這個重要環節,在極短的時間內,巧妙地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通過談話或一些具體、形象、直觀的事物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思維跟着教師講課走。

2.新課的導入要有趣味性

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愛學。因此,導入新課的主要作用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

3.新課的導入應有針對性

新課導入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切記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更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削弱其它教學環節。

二、數學課導入的方法

1.開門見山

教師在授新課前,直接向學生出示新的課題,這樣能使學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識記來對待他們所學的功課。例如:教學“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時,上課伊始,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一個很大的數,比如:92600000、12億(用數碼錶示)。然後教師指出:這種數的位數很多,讀好這種數和寫準這種數對今後學習與工作有很大幫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

2.創設懸念導入

抓住國小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慾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試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小華也是12歲,可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讓學生略加討論)此時,學生情緒高漲,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後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3.以舊引新

以舊知識作為橋樑,使學生知識不斷遞進,增加知識坡度,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之前,先複習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及分數應用題,如“一桶汽油倒出2/5,剛好12升,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後將題中2/5改為40%,讓學生計算,巧妙地把百分數應用題與分數應用題聯繫起來,這樣導入新課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4.創設情境導入

國小生思維活躍,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指出:3,7,5這3個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一時説不出來。教師接着説,我能直接判斷任意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請同學們報數我來判斷,這時學生紛紛報數,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後教師説,今天,我就來教你們這個本領(出示課題),這樣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鬆地接受了新知。

5.類比遷移

利用知識間的遷移規律,對同類知識進行類比,獲得新知。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根據分數同除法的關係,從“商不變性質”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使學生獲得了新知,而且也強調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6.實物演示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感性經驗。因此,新課的導入可利用實物演示,變抽象概念為具體的實物。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拿出模型,讓學生觀察模型的六個面,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有一個感性認識,為下面的教學掃除了障礙。當然,導入新課的方法不止以上六種,常見的還有演算髮現導入和動手操作導入,這裏不再例舉贅述。

國小語文論文 篇九

摘要:在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文化的傳承,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其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審美能力;策略;途徑;延伸;情感

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興趣策略

興趣是一種帶着感情色彩,伴隨着個體積極情緒體驗的認識傾向,它對個體的認知活動具有極大推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文本的“注意”。讓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本進行感知體驗,為審美鑑賞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情境策略

受教育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中,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審美鑑賞力的生成和發展本身也依賴於情境。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極為重要,它有助於學生建立已有經驗與文本的聯結點,引發情感共鳴,情感推動主體積極參與審美活動。情境的創設促進了學生的深度體驗、有效品鑑和品質創作。在情境的感染中,學生對文本形成審美注意,對文本形式和內容形成一種閲讀期待,即審美期望。因此,情境創設是審美鑑賞力形成的現實基礎。

(三)對話策略

對話是語言交際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基於交流雙方的支持與理解,指向精神與心靈交融的活動。對話教學能促使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讀書這一過程,不僅有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還有讀者與作者、編者的對話,閲讀教學過程亦是如此。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啟動多重對話模式,在教師的幫助下,引發學生與文本、作者、編者的多重對話,提升審美鑑賞力。

(四)誦讀策略

語言本身具有美的屬性。它包括語言的形式美和內容美,語音是語言形式美的集中體現,語音美在本質上與音樂美緊密相連。學生在教師創設情境的引領下,通過範讀、齊讀、指名讀、配樂誦讀等各種朗讀方式,對文本進行感知體驗,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依託教材,引領學生髮現審美元素

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元素無處不在,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主題美,語言的'韻律美、節奏美、修辭美,包括單元導語、課後練習、插圖等無處不藴含着美的因素。不同形式的“美”往往有機統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很難截然分開。引領學生髮現國小語文教材中所藴含的各種審美因素,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關注語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1.品味語言美。國小語文教材所選文章文質兼美,語言極具典範性,藴含極高的思想性、文學性。引領學生通過尋找具有新鮮感的語言,能喚醒孩子對語言的敏感,培養學生的語感。詞語:疊詞。疊詞能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孩子們朗讀“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體會文中疊詞的音韻美、意境美。精準之詞。作者運用精準之詞,語言凝練雋永,值得反覆品味。《鳥的天堂》一文中的“堆”字描繪了樹葉一片挨着一片,層層疊疊的情景,“明亮”一詞形象地寫出樹葉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澤,“顫動”一詞把樹葉在陽光下輕輕顫動描繪得栩栩如生。引導學生認真體會這些詞語,體會作者用詞之精準,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舉措。傳神之詞。引導學生關注傳神之詞,既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句子: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國小語文教材中所選文章多數運用了修辭手法,或突出主題,或強化感情。《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山”“水”甲天下的美,文字描繪的畫面浮現在學生的腦海裏,含義深刻的句子。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者能凸顯中心思想,或者寓意深刻,或者藴含了雋永的哲理,引導學生關注含義深刻的句子也是對學生閲讀能力及審美能力培養的一個途徑。2.感受形象美。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小語文教材中有鞠躬盡瘁,一心為人民的周總理;潛心科學研究的李四光;勤學苦練、不折不撓的頂碗少年……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科學、對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體現在一言一行中。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揣摩他們的言行,透過語言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感知人物的形象。3.體會主題美。主題是文章之靈魂。國小語文教材中所選文章藴含豐富的主題,有的篇目表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描寫了祖國壯美的山川;有的篇目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的篇目展現了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主題美,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傳遞了真、善、美。

(三)聯繫生活,引領學生創造美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是為了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獲得愉悦感,還要儘量地讓學生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創造美。《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很美的文章,動情的敍述營造了一個活潑、跳躍的童話世界,是一篇詞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創設審美的閲讀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情趣,使學生獲得美感體驗。在展示美這一環節中,設計了仿寫,當審美主體處於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動情,引起共鳴,他們在和諧愉悦中得到陶冶,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衝動和靈感,仿寫自然水到渠成。

國小語文論文 篇十

摘 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對國小語文寫作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綜合邏輯能力以及詞彙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在寫作中充分表達自身情感以及對生活的感受體會等。因此,老師要從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出發,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在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的前提下,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國小語文 寫作教學 策略

前言

寫作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學生寫作水平以及能力上不去,不僅受自身語言運用能力的限制,同時,這一階段學生由於生活閲歷少,嚴重缺乏豐富多樣的寫作素材,使他們的作文內容單一、空洞,沒有邏輯性。針對這一現象,老師應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寫作教學中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不過不斷探索,來摸索出新的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對國小階段學生寫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他們能靈活運用常見的寫作方式,來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真實情感以及對生活的體會。然而在實踐中,很多學生卻連這一基本要求都無法做到,導致這一問題發生的原因,不單單有老師的因素,學生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較為常見的弊端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2]

第一,學生自身的寫作態度。很多學生去進行寫作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將它當作是一項無動力、無意義以及無趣味的機械式行為。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大部分精力以及時間往往會放在各種電子產品上,對寫作也採用敷衍了事的態度;

第二,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國小生受自身年齡限制,這一羣體的生活經驗要遠遠少於其他階段學生,而他們又沒有花費大量時間以及精力去進行課外閲讀及觀察,無法從實際生活中獲取以及積累寫作素材,使所寫文章單調乏味;

第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學生由於自身能力較弱,很難清晰完整的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述出來。與此同時,一旦在寫作時遇到阻礙,很多學生常常會不通過思考就從網上查詢相關資料,東拼西湊,使寫出的文章空泛且沒有真實情感,從而影響到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的優化策略

1.調動學生的真實情感

想要讓文章出彩,就必須要確保它擁有真實的情感,但是對於國小生而言,做到這一點較為困難。他們的生活閲歷少,對寫作的內容、結構以及語言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同時也缺乏對寫作行為交際語境的正確認識。面對這些問題,老師應該在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在人際交往中感受自身的喜怒哀樂,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每週固定的週記以及觀後感或讀後感的形式,來用文字表達自身內心的真實感受,實現文字與情感的相互交融。目前,在新人教版教材中,會有很多貼近生活的習作練習題目,打個比方來説,“難忘的第一次”就是一個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題目,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比如第一次洗碗、第一次購物以及第一次掃地等,來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驗來完善寫作內容,並將當時的感受以及體會在文章中充分的表述出來。通過這種途徑,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就會大幅度提升,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那麼所寫文章也就擁有了豐富情感,進而打破原有單一枯燥的寫作模式。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在這一過程中,對寫作的格式及其相關知識等有一個深刻印象,並從中獲益,另外,將寫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到一起,還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去發現,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不斷的寫作來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2.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鍛鍊以及培養

寫作,簡單來講可以將它看作是一個觀察與表達的過程。在寫作時,首先要確定寫作的目的,也就是“寫什麼”,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從而為自身真實想法的表達奠定基礎。在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造成學生無從下筆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平時沒有對周邊事物進行觀察,也就不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就算勉強完成一篇習作,整個文章的內涵以及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此外,有些學生儘管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儲備,但是這些寫作素材如果不能在寫作中被及時的調出或者組織起來,那麼也會增加寫作的難度。所以,為有效緩解這一問題,老師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閲讀或者觀察,來積累自身的知識儲備,並積極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來為寫作提供保障。舉例來説,為了讓學生有料可寫,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一些與題目相關的讀書會或者討論會,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向同學以及老師分享自己的生活體會,也可以通過傾聽他人的感受來得到新的體會,從而實現學生觀察能力以及生活經驗的有效提升。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擁有一定生活經驗以及觀察能力,且寫作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的前提下,就要去考慮怎樣真實表達自身情感的問題。目前,有些國小生受自身知識以及能力所限,常常不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表述出來,相應的習作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基於此,老師應該在鼓勵以及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表達自身內心感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指導。與此同時,老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充分了解,並通過開展一些活動,比如頭腦風暴、文化活動以及辯論賽等,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以及積極性。另外,老師應該制定一個公平公正的作文評判標準,避免因主觀因素而影響到對學生作文的準確判斷。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作文評判過程中,老師不能用過激的語言或行為去批評學生的文章,應該以維護學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為原則,做出公正的評價並提出修改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影響着學生今後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能力作為檢驗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重要參考依據,它的教學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所以,為了緩解或處理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老師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在鍛鍊以及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推動我國教育業整體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戴存霞。當習作遇到"微信"--"生活"理念下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xx,(4):封4.

[2]劉豔輝。論述關於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幾點分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xx,(3):228.

[3]劉小平。如何提高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xx,(1):222.

[4]陳錦藝。妙筆生輝生動寫作--探討國小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讀寫算(教研版),20xx,(5):28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