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9W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一

一、語文課堂誰主沉浮

在聽《唯一的聽眾》這節課時,不論是開課揭題、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還是潤物無聲的情感教育和情感昇華,都能體現出授課教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和對課堂的精心預設,都能很好地詮釋學生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一事實。在這堂課上,教師重視和強調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學生通過閲讀老人的話,圈出深深打動了自己的詞語,然後跟同桌互相討論,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不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而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活了學生情感。

二、解讀文本孰重孰輕

同樣的文本,在不同的人讀來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師的處理下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截然不同。究其根本,在於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會不同。聽名師上課,我們常驚歎於他們對教材的處理之巧妙,對文本內涵的挖掘之深入。開始,筆者總以為,名師課講得好是因為他們的方法高明,後來才發現,名師課講得好是因為他們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藴。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在《教師要做文本和學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可見,準確的文本解讀對於高質量的語文教學有着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現行的語文教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選編課文。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現象:一是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詳細解讀選編的課文,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主題的閲讀方法,致使課堂容量龐大,影響教學進度。二是恪守文本,致力於落實教材中的句式練習,不敢越雷池一步。筆者在聽《唯一的聽眾》這節課時,授課教師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有益的嘗試。教師先是導入文本,統領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解讀,然後直接切入2—9的重點自然段,從解讀老人的話和眼神入手,進行精讀感悟,其他的段落只是作為工具或資料,起着輔助解讀重點段的作用。這樣,教師既能尊重文本,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個性的表達,使學生有獨立與文本對話的時間。由此可見,當教師在教學文本、解讀文本時,既要認同、理解學生的獨特體驗,又要不着痕跡地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文本;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又不任由學生天馬行空。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知道,教師是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師的教育對象,文本是教師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師的目的就是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它的落腳點都應在課堂的有效性上,而有效的課堂應該是教師用智慧的語言將學生及文本融為一體的,有效的課堂會時時閃現智慧,智慧的課堂也會處處彰顯有效。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素質教育是針對中國小對升學率的片面追求而提出的教育口號,主要是為了扭轉當前的教育方向,其着眼點在於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加強基礎教育的改革,而語文素養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是最為核心的,需要加強學生的語文素質教育工作。

一、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分析當前的國小語文教學

(一)素質教育的概念

在國家制定的《教育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對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應積極促進教學的改革,轉變人才培養的模式,由當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變。素質教育是指以人和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和主體精神,以培養人的健全的個性為基本特徵,目的在於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重視開發學生的潛能的教育模式,換句話説,素質教育就是重視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

(二)國小語文教育與素質教育

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響,將其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活動,“對人的培養”是其根本屬性,而素質教育是專門針對中國小“應試教育”的缺陷提出的,是新世紀裏中國小教育的出發點及最終歸宿。

在義務教育階段國小語文教育是最基礎的學科,在義務教育的推行過程中,國小語文教育擔當着重要的角色,因為語文教育的功能和任務在於既要發展本國的語言,又須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學習知識以及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還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陶冶個人情操。

語文教育的各個要素與培養人的素質間聯繫密切,以基礎教育的角度分析,社會需要的人才品格素質的決定因素之一便是語文素質,語文是一門最為基礎的工具學科,其中含有豐富的知識和情感陶冶的方法。需要明確的是,國小語文具有的特點包括了基礎性、社會性、知識性、綜合性,全面正確地掌握理解語文教育的特點性質,是教好語文課程,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前提。

國家提出素質教育,能夠充分端正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思想,加強學校教師隊伍和學校幹部的全面建設,也保證了學校區域性教學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因此推動了國小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的東風下,須適應時代的需要,將國小語文教育改革進行深化推進。

二、深化推進國小語文素質教育改革

(一)強化基礎教育階段“大語文”教學觀,建立素質教育基礎

在國小語文教育階段施行素質教育,就必須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重新樹立合理的教學思想。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國小語文教學需建立起全新的學生觀、人才觀、教師觀以及教育觀念,堅持貫徹“教與學的始終統一”,在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交給學生做人處事以及學習生活的正確方法,通過對不同學生個性的充分了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幫助學生獲得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教會學生學習的目的,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大語文”教育觀念。

“大語文”的教育觀是指充分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在課堂教學之外,學生進行以課外練筆或課外閲讀等多種形式的語文課外活動,如聽廣播、收看科教節目等,舉行不同校園、不同學科的以中文為基本工具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展。“大語文”教育觀的目的就在於打破以往將語文純粹的課堂教學與語文整體教學對等的觀念,重新建構一個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及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為輔助的國小語文教學體系,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着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大語文”教育教學觀,可以靈活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實現素質教育。

(二)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指出,國小語文教育的主要結構是以語文的課堂教學為主體,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外活動能夠使國小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和增長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快速培養以及提高學生的讀聽寫的技能,促進學生思想的進步。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合理恰當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保證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課外活動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是豐富多樣的,通常有講故事、辯論、朗誦、辦黑板報、手抄報等比賽以及讀書筆記、作文、書法的優秀作品的展覽參觀等活動,舉行這些活動時要體現它的創造性、新穎性以及趣味性、實踐性、自主性。

語文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參加活動時的指導示範作用,耐心向學生教授學習的方法,並大膽讓學生自主參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詩歌朗誦的過程中,可讓學生進行比賽,無論是全文還是片段的朗誦,都應給學生提出吐字清晰、讀準字音、把握閲讀節奏及語調、帶感情朗誦等要求,教師做好示範作用,這樣多舉行類似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領悟課文中的表達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結語

素質教育是目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更是振興民族的關鍵,作為人才培養的起步階段,國小語文教育的發展呼喚素質教育,而二者的結合,是順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徐旭莉。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考試周刊,20xx.

[2] 肖之鳳。國小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淺議[J]。科教文匯,20xx.

[3] 伍豔珍。淺議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xx.

[4] 蒲慧珍。素質教育背景下國小語文教學的開放性[J]。新一代(下半月),20xx.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1、兒歌興趣教學對國小語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影響

兒歌是對低齡兒童語言啟蒙的一個重要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很多方面,兒歌的針對性很強,比起用圖片、動畫來教學,兒歌在課堂上運用起來,會顯得更加便利,是一個使國小語文教學變得更加重視小朋友的一個體現。雖然很多的學校還是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能夠學得下去,但是從長遠的方面來考慮,開發國小生對學習的興趣比讓國小生死記硬背來得更加重要。兒歌興趣教學從它的品種多元化和教學多方法來看,是國小語文教學值得重視的一個方式。現在已經有學校在嘗試這樣的教學方法並且也取得來一些成就,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興趣教學都會對國小語文教學產生重要影響,兒歌是一個開端,也使國小語文教學邁出了新的一步。

2、兒歌興趣教學的隨文教學

2.1巧用兒歌,幫助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對於國小低年級的教學要求的是重在激發國小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大多數的學校都還是更注重學生對於認字寫字的能力,往往就進行了消磨國小生耐力的枯燥語文字詞教學,這會使學生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兒歌雖然篇幅短小,字詞用語都很簡單,但是對於字詞意的解釋都不會讓學生覺得生澀。一般來説,兒歌裏都會有大量的韻文,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讀起來琅琅上口,對於國小生記憶來説也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時候能夠在課堂上直接記住,在路上在家裏都能隨口背出來,達到了時時刻刻都在練習語文的目的。

2.2在兒歌中體驗語言之美

充滿韻文的兒歌往往也充滿了韻味,可以讀出來,也可以唱出來,不只依靠老師講述,學生們還能夠跟着富有音樂性的兒歌一起歡歌跳舞,感受兒歌裏帶來的美好體驗。兒歌可以搖頭晃腦讀,可以手舞足蹈讀,還可以自編自演地展示出來。在兒歌教學中,調動音樂視頻的輔助,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對兒歌的朗讀背誦就不會像課文一樣一板一眼,而是有升調有降調,充分調動學生對語言的積極性,很多兒歌國小生唱一唱就會了。

3、兒歌興趣教學方法

3.1模仿表演學兒歌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對於低齡的兒童來説,對一個所見所聞進行模仿有時候就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兒歌往往配有相應的動畫,這些動畫對於國小生來説就是一個模仿的目標。鼓勵和引導國小生去學習動畫裏的人物的讀音和表情,甚至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表演,既能夠增加他們對兒歌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分組合作的能力,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在模仿中創新,在快樂的表演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3.2結合故事,圖文並茂

大多數的國小生都很喜歡家長給他們讀一些童話故事,或者是看一些圖文書,語文教學正是要抓住國小生的興趣特點,來進行教學。兒歌中有時會穿插一些故事但是更多的時候,兒歌主要是説明一個道理。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結合某個兒歌去編寫或者去尋找一些與之配合的故事,在上課的時候進行兒歌之外的擴展。比如《插秧》這樣的兒歌就要找一個與勞動相關的故事,結合故事,讓學生產生更大的興趣,在故事和兒歌的雙重引導下,更全面理解勞動的魅力。

3.3編寫兒歌

就像國小語文考試經常會有“看圖寫話”這樣一類的試題,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兒歌興趣教學的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在兒歌教學中,對於兒歌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思考,模仿兒歌跳舞唱歌,也能夠模仿兒歌的形式去創編一些兒歌。在創編兒歌的過程中,學生會注重去感受、去發現世界,也會對兒歌進行一些簡單思考。老師再對學生進行一些引導,比如:我們學習了農耕勞動的辛苦,那麼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蓋房子辛不辛苦、掃地辛不辛苦呢,讓我們一起來編寫一些這樣的兒歌吧。小朋友們肯定會發散思維想出好多好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辛苦”,在創編兒歌裏更深刻體會這一含義。

4總結

國小生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國小語文教學是他們打好良好基礎的第一步。兒歌興趣教學使國小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國小生們剛開始對語文對語言的認識就是親切的,雖然兒歌的過於簡單會造成一些教學上的困擾,但是通過配套的輔助,兒歌興趣教學會成為國小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向。

作者:馬桂枝 單位:山丹縣東街國小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對於閲讀文章來講,朗讀是其基礎,教學中學生整齊、洪亮的讀書聲可以稱之為校園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就是應用標準的普通話,聲音響亮、清晰的將教材中的文字語言轉變成有聲語言的行為。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簡要論述了提高國小語文朗讀教學質量的方法,目的在於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關鍵詞:國小語文;朗讀;漫談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講,朗讀有着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學會感悟,增強學生的語感,薰陶學生的文學修養。所以,教師應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加大對朗讀教學的力度。以下簡要從確保學生朗讀時間、培養學生朗讀愛好及指導學生朗讀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供相關教學工作者參考。

1、確保學生朗讀時間

對於語文教學來講,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累計、理解、應用語言的本領。唯有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同課本溝通,從中獲取信息,才可以增強學生對文字及語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及應用能力。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老師應將朗讀的時間交還給學生。當前,部分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留給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還不足5分鐘,同時對朗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也僅是一帶而過,沒有細緻講解,從而導致在教學時,朗讀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過程。想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朗讀的才能,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留存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多讀"、"充分讀"。但是,這些時間從而何來呢?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細緻的規劃與設計,縮短傳統教學中枯燥講解的時間,將節省的時間分配到朗讀方面。消除傳統教學中乏味的分析過程,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學會自行體會,總結。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朗讀的習慣,應用標準普通話,發音清晰、聲音洪亮、斷句整齊、咬字準確。尤其是讓學生進行自學式朗讀時,應使全班同學都能夠讀好、讀完,切不能僅做表面工作,走過場,敷衍了事。另外,不僅應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朗讀教師,同時還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朗讀愛好

常言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想要使學生從內心喜愛朗讀、願意朗讀,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朗讀愛好,這也是教師開展朗讀教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各種教學方法,結合國小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及好動等特點,調動學生對朗讀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自主進行朗讀。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2.1為學生創建朗讀的氛圍。情緒具有濃厚的感染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渲染教學氛圍,為學生創建朗讀環境,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一般來講,創建朗讀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師範、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背景音樂等。這樣能夠使學生在特殊的非為中,將課本中的情境與自身聯繫起來,進入朗讀家境,體會作品中的文字美及意境美。例如:教師在講解《鳥島》一文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圖片、引導學生一邊觀賞西沙羣島的美麗,一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畫面中感受閲讀的歡樂。同時,還配以舒緩的音樂,使其同文章內容相吻合,激發學生的想象。通過畫面加音樂的組合,再加之教師示範的朗讀,引導,從而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閲讀環境,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2.2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依據國小生性格及年齡的特點看來,他們有着豐富的表演慾望,教師可以加以引導,使學生通過形象的表演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袋麥子》一文時,就可以事先製作小豬、小牛、小猴等面具,選舉學生帶上面具進行表演,進而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指導學生朗讀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將帶有感情的朗讀比作"美讀",其不是一個簡單發音的過程,而是一項創造性極強的行為,需要表現出寫作人員當時的感情,與寫作者心靈相通。所以,教師在鍛鍊學生朗讀能力時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朗讀的方法。對於國小生來講,其有着較強的模仿力及向師性。只有教師在朗讀時帶有充分的感情,學生才可以受到感染與薰陶。在學生還處於國小階段時,掌握的朗讀方法較少,教師朗讀中的聲情並茂能夠讓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學會怎樣停頓、怎樣斷句、怎樣控制語速、語氣等。通常情況下,在朗讀一些描繪事情緊急、危險、突變狀況時,朗讀的語速應增快,突出急促的特點;在朗讀一些描繪心情歡樂、愉悦或者讚美某件事情或某個人時,朗讀的音調應較高,聲音洪亮;在朗讀一些描繪風景優美的語句時,語速應放慢、語氣應儘量柔和一些;在朗讀一些描繪傷感、悲慟、沮喪等心理環境時,語速應較慢,聲音壓低。另外,在文章中一些表現特別意思的語句、詞彙等應加重與其。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具體到每一句、每一段,結合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情感朗讀的好習慣。例如:教師在講解《小稻秧脱險記》一文時,應整體保持輕鬆、歡快的語調,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

總而言之,朗讀有利於增強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口語表述才能。朗讀才能的形成,朗讀方法的應用與掌握,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時間,反覆練習。因此,作為國小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有恆心、有耐心,利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參考文獻

[1]燕敦軍。國小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幾點新探討[J]。閲讀與鑑賞(上旬),20xx(12)

[2]汪涓。國小中高你啊弩機學生朗讀能力退化現象的研究與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國小版),20xx(01)

[3]魏超。徜徉於有聲有色的語文教學之中-談情感朗讀的訓練指導[J]。現代教育科學(國小教師),20x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