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道德小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8W

道德小論文【精品多篇】

讀經對幼兒教育的德育意義 篇一

經典誦讀有利於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不僅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經大量事實證明,其成效也是極為顯著的。

1、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藴涵着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所謂經典,就是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而積澱下來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諸如經、史、子、集。其中藴涵了大量的成語典故、倫理道德、人文歷史、禮儀風俗等中國文化。對於幼兒來説,可以從“三百千弟”起步,從三言到四言,再到五言、七言,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也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在內容上其結構簡單,相對容易理解。 如《三字經》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裏通鑑”。《百家姓》可以使幼兒瞭解 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千字文》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從小培養幼兒灑掃、應對、進退的禮儀,使之從翩翩少年成為進入謙謙君子的重要門徑。對於處在品德形成敏感期的孩子們非常有必要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以儒學價值為核心的傳統文化,重人倫、求和諧、盼安定,道德修養滲透在古詩文中,將對孩子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促進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及文化修養的提高。

2、讀經教育符合幼兒的認知心理髮展特點:讀經教育主張熟讀成誦,而不求甚解。功在潛移默化,而不是片面灌輸。它不僅符合這個年齡段兒 童的認知心理特點,而且也符合個體道德品質形成的規律。由於各種原因,我們把德育工作的重點放在道 德知識的灌輸上,但是如果道德知識不能轉化為道 德行為,其結果往往會造成知行不一,成為嘴上説一套,行動上是另一套。而讀經教育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知識灌輸,經典中的道德知識,孩子們是在誦讀過程中反覆接觸,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接受,一當他們有所領悟,便會將其作為自己的要求,並在具體行為上反映出來。所以讀經的孩子雖然並未真正讀懂多少,但卻會自覺地按照經典上所説的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改正自己的行為偏差。好的教育內容也需要有好的教育方法,我們應順應孩子腦神經的發展規律,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 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做不到這一點,教育者會很辛苦,受教育者也會很痛苦,效果自然不好。最高明的教育方法是:孩子沒有感到是在受教育,而效果已自然達成了,而這正是兒童的學習特點。

3、經典的學習必須與日常生活、為人處事融為一體,所謂經典並非是一堆文字,幾多知識而已。如果讓幼兒把背誦經典作為炫耀知識的資本,就是大錯特錯了。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是中國文化的特質。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讀經,就要給他們講明這個道理,否則,“但學文,不力行,長浮華,成何人?”為學一定要與做人結合起來。經典的德育內容圍繞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展開,強調從日常行為規範做起。從孝親、敬長、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遠,從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而並非是遠離生活實際的大道理。對於幼兒來説,那些蒙學名篇,如《三字經》和《弟子規》等,包括許多人生格言和幼兒日常生活的道德行為規範, 內容貼近幼兒的實際,容易學,也容易做。如兒子在讀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後,就懂得了 如何向別人借東西,借物應該事先説明的道理。幼 兒在琅琅上口的誦讀中,既識字、學知識,又學那些看得到,摸得着,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具體行為規範。久而久之,逐漸形成習慣。這是讀經教育取得德育成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墨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語道破了教育的規律。讀什麼書,成什麼人,信什麼理成什麼事,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經典的智慧語言不斷輸入幼兒純淨的心靈,日後必定深刻影響一個人的言語思想行為。最後想説的是今天的讀經絕不是復古,而是一種嘗試,一種素質教育的嘗試:一種對現行教育補充的嘗試。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藴藏着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我們想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童蒙養正”,讓這些傳統文化薰陶孩子們,給孩子們鋪墊下一生的道德基礎。

十七世紀世界著名科學家牛頓曾説“我之所以看得比較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希望 我們的孩子能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巨人肩上。兒童經典誦讀活動不僅是為了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響應黨的號召,實現民族 精神教育,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

如今一提及對孩子的教育,不少人就認為是讓孩子學英語,學琴棋書畫,而根本做人的問題卻被忽視了,殊不知每一位孩子首先是一個“好孩子”,有了這個根,才有可能談別的。今天舒適的環境,讓孩子 們有了幸福的生活,但因此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弊端。根據一項統計,台灣9—13歲學生的知識水平已 名列世界前13名,而道德判斷力卻落於其後。21世 紀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面對信息的多元化, 許多人已經不知道什麼該吸取,什麼不該吸取,道德標準已被吞噬,面對祖國的幼苗——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説,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孔子日:“少年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説:一個人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身都 會起作用的。知識需要道德的引導,幼兒良好品格 的養成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作用。 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幼兒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只有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