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經濟論文

經濟學管理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經濟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3W

經濟學管理論文新版多篇

經管論文 篇一

關鍵詞:課程建設;方法;質量管理體系

課程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是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的經管類課程在經過多年的建設後,面臨着穩定、持續地提升教學質量的問題。由於經管類課程教學質量是多種資源的集合體,因此,必須依據質量管理體系理論,開展經管類課程質量分析。在明晰該課程各種質量要素及其相互間關係的基礎上,運用系統的方法構建該課程質量管理體系。

一、構建課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經管類課程是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即涉及宏觀的政治、經濟、技術等內容,又以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為研究對象,具有內容廣、信息量大的特點。經管類課程的教育服務質量管理水平決定着該課程的授課質量。構建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是我們穩定、持續地提升教學質量的科學方法。

1.構建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是高校質量管理實踐的需求

教學服務是教師和學生互動式的學習過程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從高校質量管理適用的理論方法看,目前已走出質量管理的初級階段;5年一輪的高校的質量評估使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近年來高校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已使教學服務質量有所提高,但具體執行環節要素多、部門散、運行能力不強的實際情況削弱了高校組織質量管理的有效性,迫切要求以課程為對象,研究課程教學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最終達到提升高校組織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課程質量管理體系與高校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聯繫

目前已有的高校質量管理體系分為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分人才種類的質量管理體系兩類:(1)全面的質量體系是以高校組織整體為研究對象而建立的,就是對“教育服務”實現過程和支持過程所形成的過程網絡實施控制,通過識別與體系相關的過程,確定過程相互作用並確保過程有效運行和受控,運用“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循環方法,以實現策劃結果和持續改進;(2)分人才種類和層次的質量體系是以產品為對象建立的,就是對某種類人才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為基礎的“教育服務”實現過程和支持過程所形成的過程網絡實施控制。

我們擬建立的經管類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是上述兩種質量體系的具體落腳點,是組織整體和分人才種類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執行系統。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是依據質量管理體系的系統、過程原則,為保證提供高質量教育服務結果,將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資源進行等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有效的管理子系統。與其他課程質量體系相互並列,支撐着高校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

3.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是多層次課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

由於經管類本科生課程是碩、博課程的基礎。構建的經管類本科生課程質量管理體系能穩定地提升多層次課程質量,在促進學院教學、科研等方面起到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經管類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指為該課程教學服務應具有技術和功能性方面內容建立的指揮和控制組織的體系,是指為實現該課程教學服務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的集合。與組織整體質量體系不同,它是保證實現該課程優質教學服務質量而建立的,由任課教師組成的、按課程縱向流程設置的全過程管理的所需資源構成的系統。

二、經管類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構成要素分析

以課程為對象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便於進行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的分析,有利於措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完備的教學流程、文件和制度,嚴格的監管措施等是基礎;教學質量管理的自動化裝備與設施、教師的全員參與以及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等是必備的資源條件。因此,分析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構成要素,找出教學資源配置、管理上的差距,便於在課程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解決。

經管類課程教學服務的質量是學校系統向學生提供的一種利益,其服務產品從結果看具有無形性、非儲存、提供和支付的同時性、服務對象產品的差異性等特性;從過程看具有技術性、功能性等質量特性。因此,經管類課程質量管理體系構成要素從內容分為: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資源建設、教學管理等要素;從教學服務的本質可分為結果質量要素和過程質量要素。

1.經管類課程教學服務結果質量要素分析

經管類課程教學服務結果質量既教學服務的質量標準、環境條件、以及服務項目、服務時間、服務設備等是否適應和滿足大學生的需要?

經管類課程教學服務結果質量表現為課堂教學和網站教學兩種載體。課堂教學服務是在一定時期內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按計劃提供教學服務的綜合載體,是適時性的服務;而將該課程教學資源應用現代技術手段形成的該課程網站是新穎的表現形式,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虛擬課堂。

目前支撐經管類課程結果質量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師、課程教學內容資料及其管理水平。經管類課程教學內容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課件、習題庫、教材、參考文獻等。將課程教學資料在網絡教學平台適時上傳形成虛擬課堂。

2.經管類課程教學過程服務質量要素分析

教師的儀態儀表、教學態度、教學程序、教學行為是否滿足學生的需要?

教師是教學資源中的重要資源,他即參與其他教學資源的準備過程,也綜合運用其他教學資源完成課堂教學服務過程。開課前的準備過程、綜合其他資源過程和開課過程中的使用之的過程,構成經管類課程教學過程服務全過程。其中,開課前的準備過程、綜合其他資源過程是過程服務質量要素內容。

在教學資源準備過程中,例如教師能力的準備包括:教學隊伍的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教師隊伍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經驗豐富。一方面,積極為中青年教師學習深造、攻讀學位、進修培訓、學術交流創造條件,引導和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爭取和承擔教學研究、校青年基金項目、博士基金項目和縱、橫向科研課題;另一方面積極為中青年教師提供了教學觀摩的機會和條件,定期組織開展教學法活動,研討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分析所承擔的課程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定位與作用,論證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交差與銜接,正確處理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的靈活應用及其與傳統教學方法的關係等。該階段是保證教學服務結果質量的基礎,其質量特性表現為教學資源齊備。公務員之家

教學資源綜合過程,是將教師、教學資料、地點等資源按教學綱要形成擬開課程的教學進度計劃表,其質量表現多個教學課程任務,要達到就某一課程看要求各種資源關係明確、比例適當。該階段是保證服務結果質量的關鍵環節。

綜上所述,課程教學服務結果質量及其教學過程服務質量是互相作用、相互支撐的關係。過程服務兩個過程的質量是教學資源使用過程順利實施的基礎保證。因此,系統地、綜合運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使其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及時、準確、流暢是科學有效的方法。

三、確定構建經管類課程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

針對目前高校課程建設工作中存在的系統管理意識不強、過程管理能力薄弱、工作接口缺少明確規定和控制機制等問題。本文在前兩節系統地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因素基礎上,提出建立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的原則和方法,應用其可提升課程教學管理水平,並支承高校組織質量體系的運行和發展。

經管類課程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高校提供教育服務的特殊性,都要求認真研究高等教育服務質量形成的過程、規律和管理方法,制定解決各種經管類課程建設問題的措施,並持續地進行質量控制。以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創新的同時將課程建設與現代學習方式聯繫起來,採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輕鬆愉悦的開放式學習環境。因此,經管類課程課程質量體系建設的原則方法是規範化和制度化、系統綜合性、樹狀網路化。

1.經管類課程教學文件的規範化和制度化

遵循課程建設評價標準,應用PDCA循環方法在逐項分析後,制定該課程質量提升方案。形成經管類課程教學資源的規範化文件和主講教師培養的制度化文件。既包括教學資源的規範化,又包括主講教師培養流程制度化。

(1)課經管類課教學資源的規範化。經管類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曆、教案、教學課件、習題庫、教材、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料經過多次完善,走過了從初級質量向高級的研磨,並在經管類課程網絡教學平台上適時公佈。

(2)經管類課程主講教師培養流程制度化。經管類課程教學是多種教學資源質量的綜合,其中人力資源是關鍵因素。凡進入經管類課程建設小組的主講教師需經過培訓。其流程包括:①參加學校組織的崗前培訓;②為青年教師指定教學導師;③幫助青年教師制定具體的培養髮展計劃;④全面熟悉各教學環節;⑤進行開課前驗收試講;⑥助課;⑦獨立開課;⑧質量跟蹤,培養提高。

2.經管類課程質量要素的系統化

課程教學服務質量體系是一個把與成果質量有關的組織結構、過程和資源等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強調系統性和協調性。其理論核心是質量控制過程。即對形成最終成果的全過程實施過程控制,對影響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測、糾錯、反饋、修正,以保證每一過程質量在嚴格的監控之下運行。這種管理方式既構建起高校內部機構之間職責明確、相互聯繫和溝通的網絡式管理模式,又通過對於人才產品質量形成的每個環節質量管理程序和要求的規範,達到合理地配置資源、協調生產關係、實行有效監督、建立反饋和持續改進其質量的目的。

質量體系既是一種理念、原則,又是一種管理方法。我國的大眾化人才培養的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的質量管理,課程教學服務質量體系滿足大眾化教育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手段。提供優質教學服務。

3.經管類課程質量因素之間樹狀網路化統的觀念,找出各功能間的內在關係,摸清該經管類課程的所有功能,並表明該活動對象的最終目的和實現該目的的全部手段,功能系統如圖1所示。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構建方法研究,明確了構建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畢業生的競爭力。特別是在對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的組成要素分析的基礎上,就建設一優質的教師隊伍、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管理制度等提出了理論方法支持等,經管類課程質量體系創建是質量管理裏理論在教學服務的實踐應用,正是高等教育服務的質量管理理論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茂勛。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及其在高等教育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高教論壇,2004,2:56~59

論文經濟管理 篇二

[關鍵詞]現代醫院價值鏈服務利潤鏈營銷戰略

一、現代醫院價值鏈管理

價值鏈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提出。每個企業都是採購、生產、營銷,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作業的集合,所有這些作業都可以用價值鏈表現出來。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量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給下一個作業,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終把產品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最終產品作為企業內部一系列作業的總產出,凝集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

醫院作為服務行業,其服務的目的是治療疾病、產出健康,其價值主要體現在醫學知識的擁有和使用,以及社會、病人對醫院醫療服務的認可上。醫院價值鏈,即醫院運營的各種作業的集合,包括基本作業和輔助作業。

基本作業主要有:內向物流,包括良好的藥品、器械管理及即時將其運送到各部門和科室;運營,即利用各種資源為患者提供診療救護;外向物流,即提供合理的交通、運送方式,便於患者到醫院就診;營銷與銷售;服務,主要指延續性服務,如傳統的隨訪工作。

輔助作業主要包括:採購、技術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結構建立等。

在醫院管理中可以運用價值鏈管理重組醫療服務流程,具體實踐策略如下:

第一,強化可以增加醫療服務價值的增值作業,同時減少或者消除不能增加醫療服務價值的非增值作業。減少各種物資在各部門之間的運輸時間、病人待診流程中的等待時間、病人的手術準備時間、檢驗科對標本的複核流程等。如減少“退藥”作業這一非增值作業環節,醫院可以通過加強醫生和藥房之間的溝通來降低處方的失誤率以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簡化和壓縮非增值作業。如對門診實行預約掛號制,或取消掛號制,實行病人持卡就診制,對門診就診流程實行網絡化管理,以減少病人排隊和待診時間。

第三,整合作業流程。英國倫敦的Hillingdon醫院在醫療服務流程重組中,將血液檢查從原來由中心檢驗室進行改為在患者所在的臨牀科室進行,使等待血液檢查結果的時間大大縮短。瑞典的Stockholm醫院在手術流程重組中,通過建立手術準備室,在手術準備室為病人適時進行預麻醉,成功解決了原有手術流程中,由於病人在手術室內所導致的上一個手術結束到下一個手術開始之間平均需要59分鐘的問題;通過對各手術室功能的整合,改變了過去一個手術室只進行某些種類手術的做法,不但解決了手術室的瓶頸問題,而且在增加手術數量的同時將其16個手術室關閉了4個。

第四,將醫院的物資流、藥品流、資金流和服務流統一起來,最終形成資源、作業、成本及價值的有機結合,獲取競爭優勢。

二、現代醫院的服務利潤鏈管理

1994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赫斯凱特(ett)、薩塞(Sasser)、施萊辛格(esinger)、瓊斯(s)等提出了“服務利潤鏈”這一服務管理模型,如圖所示:

顧客所獲價值是服務利潤鏈的核心,是指顧客所獲得的服務過程與服務結果質量同顧客總成本之比,它連接着企業的內部員工管理和外部的市場經營;顧客所獲價值決定着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度決定顧客忠誠度,顧客忠誠度決定企業獲利能力,企業獲利能力最後決定企業內部服務質量和員工滿意度。

對於醫院服務利潤鏈而言,臨牀一線人員的滿意度取決於醫院對他們的服務和行管、後勤人員對他們的支持性服務。一線人員的滿意度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忠誠度和工作效率;他們的忠誠度和工作效率決定了他們在工作中確保患者的利益和價值:診斷明確和診療有效,對患者心理、社會因素的關注,以及為患者就醫提供方便,對醫療費用的解釋,以及大處方、濫檢查的相對減少等;只有患者獲得他們期望的價值,才會對技術、服務、收費等多個方面滿意,才能保證患者的滿意度;滿意的患者很大部分會成為醫院的忠誠患者,忠誠患者在有新的醫療服務需求的時候,會再次到醫院就醫,會向其他患者稱讚醫院、推薦醫院;忠誠患者的長期價值會使得醫院業務量增加,醫院經營成本降低,醫院品牌形象改善,醫院競爭力增強,並最終確保醫院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醫院的經營和競爭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醫院對員工的服務質量和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情況。

現代醫院管理可以根據服務利潤鏈模型調整相應的管理策略:

第一,更好地實施員工關係管理,包括從制度上、組織上、經費上等方面建立開展員工關係管理的保證機制;完善溝通渠道,如建立一系列有利於內部溝通的制度,瞭解員工的願望和需求,開展一些例行性的溝通活動;關愛員工,幫助員工平衡工作與生活,關注員工生活中的熱點和難點,解決員工思想上的包袱;完善對員工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對員工的績效考核機制,並將績效考核結果體現在薪酬、晉升、培訓發展、職位變動等方面上。

第二,更好地實施患者關係管理,培育滿意患者、忠誠患者。成立患者關係管理部門,建立患者數據庫,廣泛收集和儲存有價值的患者信息,並進行有效的定期更新。

第三,開展關係營銷,建立和保持顧客關係。成立電話諮詢中心,隨時為患者解答疑問;加大院內院外的宣傳,利用患者數據庫實施相關的銷售,如定期給患者打電話瞭解他們的病情並告知其注意事項,利用患者口碑開展患者推薦活動,長期忠誠患者的口碑宣傳效應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間接地幫助醫院創造效益。

三、基於SWOT分析的現代醫院戰略規劃

SWOT分析代表組織的優勢(S)、劣勢(W)、機會(O)和威脅(T)的分析,實際上是對組織內外部條件的各方面內容進行歸納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其中優勢的分析主要是着眼於組織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的可能影響方面。

1.現代醫院優勢分析

(1)機制靈活,與市場結合緊密,市場營銷運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強勢宣傳,高薪聘用專家,突出專科特色,打造品牌,吸引病人就診;對於已就診的患者,強化其對醫院忠誠度,以如何幫助預約複診等方式,讓其逐步成為忠誠客户。

(2)逐漸建立價格優勢。醫院根據實際服務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定價,根據具體實際打造“平價醫院”、“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醫院”,符合市場規律。

(3)提供温馨的服務。導醫為患者提供全程就診服務,賓館式的服務待遇讓看病成為一種享受。逐漸推行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尊重病人的隱私;針對前來就診的每位患者建立健全病歷檔案,定期以電話或短信的形式發送祝福健康語;前來就診住院患者實行免費接送,加強醫後、術後跟蹤回訪服務,將病人的關心延伸到院外,有效改善醫患關係。

2.現代醫院劣勢分析

國家對待國有醫院與民營醫院政策上不能一視同仁。對民營醫院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導,如醫務人員的身份轉換困難、職稱評定、醫院項目設置、人事、政府監督者等方面。

3.現代醫院機會分析

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醫療市場,面對醫療市場秩序的不夠完善,要吸引患者,必須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充分利用現代醫院經營管理上的靈活性,自主確定醫療服務項目和自主定價,只要看準市場機會,很快能調整戰略思路。

4.現代醫院威脅分析

(1)醫療市場份額有限,各種不同類型的醫院都將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的意識和行動是保證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2)部分從業者虛假廣告,形成了對現代醫院信任危機的考驗。

(3)有些醫療糾紛處理不妥,後果嚴重。

因此,現代醫院只有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利用機會、化解威脅,才能找到發展的空間和成長的機會,並在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1)轉變經營理念,不斷創新。現代醫院要發展,必須應用現代經營管理模式,走出關係式經營管理模式。

(2)嚴把質量關。質量是現代醫院的生命線:一是人才引進嚴格把關,人才決定醫療水平和醫療質量的高低;二是引進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要引進既懂業務、又懂管理的綜合型人才。

(3)打造信譽、權威。聘政府或專家學者顧問團,與著名高校聯合打造博士後培養基地等。

四、現代醫院市場營銷戰略

現代醫院營銷戰略是以擴大醫療市場份額為目標戰略,不斷擴大自己的形象,樹立誠信、廉潔的奉獻精神,開展獨樹一幟的核心技術,提供患者預期的、貼心的、超前的服務,不斷創造需求,吸引病人,佔領更多的醫療市場。

1.現代醫院營銷戰略的4Ps

(1)產品,即服務,服務範圍很廣,並有所側重,如“微笑活動”、“家庭病牀”等。

(2)地點,即醫院為使病人接近和得到其服務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3)促銷,醫院將其服務類型或技術告知患者並説服其來院診治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4)價格,不同的診療方法有不同的價格,通過病人選擇不同的服務方式,而合法進行不同的收費。

2.現代醫院營銷戰略的4Cs

(1)顧客問題解決,醫院通過精益求精的醫療技術幫助有醫療需要的人們解決問題。

(2)顧客的成本,病人就診所需的花費,醫護人員技術高,信譽好,價格合理。

(3)便利,看病或就診時方便、快捷程度。

(4)溝通,在醫院的顧客大部分是病人,他們不僅是來看病,也希望與醫務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

因此,現代醫院綜合運用以下的各類營銷戰略:

第一,品牌戰略。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醫療設備的先進水平、醫院的管理水平、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狀況乃至醫院的環境和醫院的總體形象都會成為患者選擇就診的條件之一,所以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名醫名牌是市場經營觀念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體現。醫院的品牌,除了醫療服務作為特殊產品所固有的技術含量、質量和價格三大要素外,還應有專家知名度、專科特色、高精尖儀器、技術水平及優質服務等要素形成的無形資產。

第二,服務戰略。重視服務流通的各個環節,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嚴格操作程序,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用優質服務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提高患者滿意度。從患者需求出發,提供能基本滿足患者的無形服務。如給以細緻入微的護理,深入淺出的解釋,合理有效的檢查,精湛高超的診治技能,舒適安全的病房條件,和藹可親的服務質量等。

第三,價格戰略。醫療服務的價格要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並結合醫療市場需求確定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市場調節價;在不增加社會醫藥費,確實減少藥品收入的情況下,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在醫療服務價格內部,降低大型儀器設備檢查價格,增加勞務服務如診療費、護理費、搶救費、手術費的價格;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應嚴格執行政府指導價,非基本醫院服務項目的價格可以實行市場調節價,但在實施時要增加透明度,實行明碼標價,讓就醫患者自願選擇。

參考文獻:

[1]賀楊楊:淺析價值鏈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財會通訊,2007年第6期,19~20

[2]Heskett,J.L.,Sasser,W.E.,Schlesinger牛海鵬等譯:L.A.服務利潤鏈[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20

經管論文 篇三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經管類課程;教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經管類課程的特點是理論性與實踐性均很突出,《勞動經濟學》課程也不例外,每個人的工作、學習及生活決策都可用勞動經濟的原理加以解釋。比如人力資本投資的成本——收益分析、職業選擇與轉換、勞動力流動、關於工資的調整問題與工資率的控制問題、收入分配與差距、勞動力市場的歧視、教育與培訓的發展問題等都與學生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這決定了理論學習對學生是一種挑戰,而如何才能使學生對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產生興趣,並將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指導自己的實踐,這是教學中必須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該課程的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其實,經管類課程的教學大多面臨類似的困境。

為了破解經管類課程教學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基於本校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三個專業,四個年級的師生採用了問卷調查法、現場觀察法與訪談法等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問卷調查法一部分是針對學生的,目的是要了解學生對參與式教學方法的認識程度和認可程度;另一部分是對相關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的調查。觀察法主要是結合期中教學檢查,採取隨機聽課形式,通過現場觀察,瞭解印證參與式教學的實施情況。訪談法主要是深入到學生、教師中去,通過提綱訪談的形式去獲取相關的信息。

為獲取有效信息,提高問卷調查的信度和效度,學生的問卷的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及一道開放式問答題。採用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的方法,利用課間休息的形式在本校部分學生中進行調查。整個調查持續了將近兩個月,期間發放教師問卷50份,回收問卷49份,剔除無效問卷和缺損問卷後,得到有效問卷46份,回收有效率為92%;發放學生問卷共220份,回收問卷215份,剔除無效問卷和不符合要求的問卷後,得到有效問卷210份,回收有效率為95.5%。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經管類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分析

《勞動經濟學》等經管類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方式、手段、考核方法上均存在諸多類似的弊端:

(一)在教學內容上,各門課程仍以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為主對課程知識加以介紹,拘泥於對原理條文的蒼白的解釋,缺乏對社會實踐和最新理論成果的有效融合。

(二)在教學方式上,偏重於灌輸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首先,填鴨式地灌輸知識很難內化成學生的智慧和才能,在追求知識灌輸量極大化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壓抑和挫傷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利於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其次,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性的參與式教學運用不足。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當被問及到課堂氛圍時,70%的學生選擇了茫然、壓抑,只有15%的學生選擇了滿足。在被問及到“師生一起討論有關問題嗎?”47.6%選擇大部分老師會;41.4%的學生選擇少數老師會;4.8%選擇不會;6.2%選擇所有老師都會。在被問及到“師生交流經常採取的方式是?”,57.1%的學生選擇了提問方式;28.6%的選擇了討論方式;9.5%的學生選擇了網絡方式。在被問及到“任課老師會經常鼓勵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嗎?”23.8%選擇大部分老師會;47.6%的學生選擇少數老師會;9.5%選擇不會;4.7%選擇所有老師都會。

這説明目前經管類課程“教師講、學生聽”、循規蹈矩的講授式教學仍是主流,師生交流手段、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老師不注重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的情緒在這樣的課堂上有壓抑感,必然會阻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在教學手段上,多媒體、網絡等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不足或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學習的效率和效能亟待提高。調查發現,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老師佔絕大多數(90.9%),僅有9.1%的教師較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和現場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的多媒體教學實質上是講授式教學的改版。教師通常是把所要講授的內容做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給同學們看,但授課方式仍然以講授式為主,這説明教師依然沒有擺脱傳統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效果的評價以考查學生的記憶力為主,基於分數判斷學習效果,考察學生的就業能力的相關測試機制尚未確立。這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純,“混”學分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上專業課不買教材,不記筆記,下課拷課件;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夠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出勤率低、部分同學人在心不在;對提問不積極思考回答,參與討論也不積極;對作業敷衍了事,從網上下載抄襲;考前依賴劃範圍,考試作弊,答卷馬虎等等。這樣的教學過程不但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要求(如掌握勞動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模型與方法)也達不到。

總之,在經管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未能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養成素質的教學目標沒有和諧統一,教學效果差。而大學生思想活躍,參與意識、表現慾望強烈,對“居高臨下”式的空洞抽象的權威説教比較厭倦。其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影響創造性才能的發揮。

三、在經管類課程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實施參與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首先,這是改變課堂教學氛圍的需要,也是學生的期望。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當被問及到“你所希望的課堂氛圍是?”活躍興奮的(85.7%),和諧平等的(57.1%)、寬鬆的(28.5%),最不喜歡的是嚴肅氛圍。對教學氛圍的渴求反映出學生對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內在需求。在問及“你希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時,引導者(90.5%),知識的傳播者(71.4%)、指導者(38.2%)。這説明,學生不再僅僅希望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希望它們是自身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等。

其次,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開拓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根據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麥可思的一項針對中國2007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來看:中國企事業單位對應屆大學生的求職與工作能力需求最看重的是5種能力:積極學習、學習方法、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聆聽、理解他人等。前五項能力主要是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但畢業生普遍達不到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業一般要求到40%以上,畢業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到50%之間。①)這種狀況使得勞動力市場上一方面是用人單位求賢若渴;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比率居高不下。

這充分説明高校培養模式與方法存在缺陷,嚴重與就業市場的要求脱節。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絕非速成,而是貫穿在整個大學的教學實踐中。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研究新的教法來替代“填鴨式”教學方法,改變老師只管“教”、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即創新能力、學習力、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最後,學生有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需求性。

根據調查及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如果教師組織討論,學生是否會主動參加的關鍵在如何組織。在調查中,當被問及“如果老師分組討論,你會主動參加嗎?”90.5%的學生選擇“大多數情況會”。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比較高;當問及“你希望老師給你機會在講台上闡述有關見解嗎”,有71.4%的學生選擇“希望”,23.8%的學生選擇“非常希望”。這説明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大多數的學生有參與教學活動需求。

(二)實施參與式教學法的可行性

首先,教師教學觀念與方法的逐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變化指引教師的教學行為。在接受調查教師中,認為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的佔83.3%,認為教學應該以“教師”為中心的僅佔6.7%。這説明,絕大部分教師的觀念已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重心的轉變為參與式教學的實施掃除了一個障礙。在問及“您認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時,有70.4%的教師選擇了“引導者”,65.9%的教師選擇“知識的傳播者”,50.3%的教師選擇“指導者”,10.7%的教師選擇了“協作者”。這説明,絕大多數的教師已經不單單把自身角色定位在知識的傳播者,而是朝着多元化發展。

其次,學生自主學習觀與學習能力的增強。當問及“你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如何?”時,71.4%的人選擇“大多數情況可以”。這説明大部分學生已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不再希望教師把知識直接灌輸給自己,而是希望自己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知識。自主性學習是參與式教學得以生成的主要方式,參與式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形成、發展、突破的過程。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參與式教學的實施至關重要,學習觀念上的轉變為參與式教學的互動提供了基礎。

在問及“是否使用網絡蒐集資料”時,85.7%的學生選擇“經常使用”,9.5%的學生選擇“一直用網絡蒐集資料”。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己經具備蒐集資料的能力,這將使他們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合作。

三、結論與建議:參與式教學法與經管類課程的契合路徑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大多數經管類課程教師已經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一些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基本手段,如提問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社會實踐調查等,但存在的問題是機械式的應用這些手段,沒有把課程特點與具體教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系統的實施方案,隨意性較大,流於形式,實施效果很差。因此,教師如何根據課程特點,把參與式教學方法與具體課程的教學過程結合起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以形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良好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綜合上述調查分析與《勞動經濟學》課程的參與式教學實踐情況,筆者認為參與式教學法與經管類課程的契合路徑如下:

第一,把參與式教學法的具體形式如分組討論、案例分析、“頭腦風暴”等結合勞動經濟學的課程特點統籌安排,優化教學內容是核心問題。教學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保證教學效果前提下,從整體上做到典型性與完整性;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並鼓勵他們參與撰寫各種學術小論文或調查報告;如何適時介紹學科前沿的研究內容和方向,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問題是老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潛能。例如,講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時,教師利用“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列舉勞動力市場歧視社會現象或問題,要求學生儘量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決辦法。這種方法可引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比單純講理論模型效果好。公務員之家

第二,教師必須把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有機結合,處理好理論的一般性和案例的個別性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勞動經濟學的案例教學中,大量選用京津兩地的素材,運用京津兩地的勞動力市場發展數據和案例來充實教學內容,在保持課程基本原理、基本框架體系的完整性的同時,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特色的內容以緊扣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並且重點研究學生自行調查取得的第一手數據能否進入案例庫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組織案例教學的全過程。

第三,引入參與式教學法對教師具備的能力素質如知識面、表達能力、思維敏捷度、組織與協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參與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必須從一個講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轉化為一個指導者、組織着、協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完成角色的轉換是關鍵。

第四,組織實施好課外實踐教學,使其不流於形式。在實踐體驗式參與中,學生要進行調查研究、參觀訪問、撰寫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而教師應該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踐和理論教學的內容來選題、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問卷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實踐教學有可能流於形式。在勞動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當前的勞動經濟熱點問題結合專業特點構建了一個課程論文選題庫,並且根據筆者自己的理解不斷更新選題,引導學生去關注、鑽研實際問題,取得不錯效果,有多個本科生論文在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

第五,轉換考核形式。標準化的試卷考試方式使得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應付”,不但容易磨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不利於培養其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筆者正在嘗試淡化期末筆試的比重,更注重平時分組討論的表現以及學期末的課程論文水平。論文形式的考試可以充分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從大量的參考資料和獨立思考中發展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甚至能發現課本、文獻和權威們某些不甚完善之處,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深入思考標準考試和論文形式的考試如何結合才能既鞏固基礎知識,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切實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曾湘泉:勞動經濟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論文經濟管理 篇四

1.1教學的目的

瞭解以公司法為核心市場主體法、以物權法和知識產權法為核心的財產法、以合同法為核心的市場交易行為法、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為核心的市場交易秩序法、税法為核心的市場調控法、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為核心的市場監督法、以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為核心的經濟糾紛解決法。

1.2教學的意義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立法活動,2015年3月15日修改並實施的《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六)税種的設立、税率的確定和税收徵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八)民事基本制度;(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十)訴訟和仲裁製度;……”只能制定法律的(六)到(十)項都是關於經濟法的,足見經濟法教學的意義重大。

2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的問題

首先,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很多教師直接從這個大學到那個大學,沒有實際進行過立法、司法、執法等領域的法律操作,舉的案例都是從書本到課堂,很不生動;其次,教師教學沒有針對性。很多教師不管下面坐的是那個專業的學生,教學往往採用相同的案例輪流適用,忽視了經管類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最後,教師教學不能與時俱進。隨着我國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經濟立法也在不斷完善,司法領域出現很多新型案件,但很多教師還是使用老案例舊思路教學,不進行前沿理論的研究。

2.2學生的問題

首先,經管類專業學生對學習經濟法認識不足,經濟法是平台課或專業基礎課,不是經管類專業主幹課程,很多學生沒有考慮為什麼學經濟法?學到了什麼經濟法知識?更不知道如何具體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經濟法律問題?其次,經管類專業學生缺乏相應的法律基礎,對經濟法的沒有興趣,沒有興趣怎麼學好經濟法?最後,經管類專業學生草率應付經濟法考試,學生為了通過考試,使用要求老師考前劃重點或者作弊等方式來應付考試。

2.3教材的問題

經濟法教材的滯後性。教材是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和價值觀念、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工具,具有靜態性。但是經濟法順應於國家立法、司法、執法等法治發展進程的,經濟生活也是日新月異,不斷會產生新問題、新案例,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因此經濟法教材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一本落後的教材,怎麼給學生使用和老師教學?

2.4課時的問題

由於經濟法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不是專業主幹課,很多學校往往只開設32學時到40學時,導致很多內容沒有時間講解。對於沒有法律基礎的經管專業的學生來説,這麼短的教學時間,理解法律條文都存在很大難度,更不談用法律知識解決實踐問題。沒有足夠的學時,怎麼學好經濟法課程?

3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3.1針對教師的問題

首先,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比如每5年去律師事務所等企業、法院、檢察院頂崗實習至少6個月或者每到寒假暑假去上述單位掛職學習。在那裏可以得到大律師、大法官和檢察官的指導,可以認識很多優秀的法律界同事,可以接觸真實而鮮活的法律案件,可以讓自己的法學專業得到發揮的空間和境界的提升。其次,要求教師製作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教案。比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不同計劃,不同教案。比如工商管理專業至少三分之一課時;講公司法和勞動合同法;市場營銷和物流專業就要至少三分之一課時講合同法;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至少三分之一課時講税法、會計法和票據法;金融專業至少三分之一課時講金融法等。最後,要求教師教學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內容,不斷髮表法學論文。在課堂授課的教學方法中,把自己論文中或別人論文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學生。在案例教學法中,以律師事務所等企業、法院、檢察院頂崗實習真實的活動情境或事件為題材,或選擇網上有目的性、時效性的熱點事件為題材,老師總結爭議焦點,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式”的對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3.2針對學生的問題

首先,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對學習經濟法認識。從法律案例講解中強調經濟法對每個人的意義。比如於潤龍案前後經歷13年,當事人兩次入獄,四次受審,幾經反覆,終獲無罪。於潤龍案説明人治的時代,個人生命隨時可能被國家機關剝奪,個人財產隨時可能被國家機關以各種名義侵佔。中國只有走法治,個人生命和財產才能得到保障。説明經濟法很重要。其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比如可以進行法律顧問式教學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法律顧問教學教師的指導下,為處於糾紛中的法人、非法人企業和自然人提供法律諮詢、解決他們經營中的法律困惑,為他們提供解決法律問題的思路。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角色小組,分別代表原告、原告的法律顧問,被告、被告的法律顧問,法官、仲裁員等對案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最後,改革成績評定標準。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各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布置熱點問題討論題,法律顧問教學角色扮演教學,以學生在案例的處理表現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參考依據。期末考試一律閉卷考試,考前不準劃重點,嚴查作弊,倒逼學生學習經濟法,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3.3針對教材的問題

可以用電子教材和紙質教材結合方式解決經濟法教材的滯後性的問題。電子教材是指數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將教材內容以科學直觀的視、音、圖、文展現出來的通過電子介質閲讀的課本。電子教材形式多樣,比如PPT,WORD文檔。教師定期發放PPT,WORD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電子教材上的案例和最新法律條文和法學理論。電子教材可以彌補紙質教材滯後性的缺陷,可以加入書籤、筆記和標註等功能,更好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傳統教材模式向現代網絡化教材轉變提供了好的模式。

3.4針對課時的問題

一種方案是先開設《法律基礎》課程,讓經管類學生大概瞭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理學、憲法學、法制史,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等主幹法學知識。在此基礎上設置《經濟法》,兩者課時合計60課時,中間12課時實現實訓。有了《法律基礎》課程打的基礎,學生在理解《經濟法》的時,猶如掌握法學知識體系“地圖”;而另一種方案是不延長課時,可以進行專題講座。每次課(2節)一個專題講座,是有限的搜索引擎的堆積。所以學生學了《法律基礎》以後,就有了體系的概念,再學起經濟法來就事半功倍40個課時裏面,可以有20個專題講座。效仿研究生的教學模式,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求掌握經典案例,然後依據經典案例進行知識點延伸和問題探討,讓學生在解決法律實踐問題中學習法律條文,一舉兩得。

論文經濟管理 篇五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人民羣眾對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碩士論文,就醫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醫療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如何加強醫院經濟管理,用低廉的費用,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擺在醫院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完善總會計師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未來發展的必然需要,是醫院由“專家管理”向“管理專家”過渡的有效途徑,是醫院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有力保障。

一、完善總會計師制度是醫院改革發展的需要

我國總會計師制度從20世紀50年代初至今,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總會計師制度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總會計師條例》頒佈實施13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總體方案,要求我們進一步完善總會計師制度,促進國有企業加強法人治理結構,推動改革深入發展。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醫療活動同時伴隨着經濟活動,在國家財政資金補助不足的情況下,提供醫療服務所耗費的一切物化勞動和活勞動,都必須以貨幣交換的形式取得補償,才能維持醫療再生產。醫療活動是社會生產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因此,應在醫院經濟活動領域內貫徹經濟核算原則,促進醫院努力開源節流、增收節支、降低醫療成本消耗、合理配置衞生資源,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二、醫院實行總會計師制度的法律依據

(一)1999年《衞生部關於加強衞生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若干意見》中規定:“大、中型衞生事業單位逐步設置總會計師,組織和領導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

(二)我國2000年7月1日新修改頒佈實施的《會計法》特別規定:“國有的和國有資產佔控股地位或有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

(三)1998年在財政部、衞生部聯合頒發的《醫院財務制度》中也要求:“符合條件的醫院要建立總會計師制度。”醫院設置的總會計師將成為醫院行政領導的成員,履行主管醫院經濟管理的行政職權,直接對院長負責,對醫院管理目標負責,對會計法規負責。

三、醫院建立總會計師制度的重要意義

(一)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可以加強醫院經濟管理

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從醫療形勢上講,隨着我國衞生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經濟正面臨着入世後的機遇和挑戰。在這一特定歷史時期,醫院總會計師制度建設是醫院進行改革發展、推行全成本核算、單病種限價、有效降低醫療費用、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及與國際衞生質量標準接軌的有力保證。從財務管理上講,醫院的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三者須由總會計師加以協調。實行總會計師負責制,建立總會計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科室核算員為一體的會計管理核算體系,貫徹“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會計管理原則,服務監督醫院經營管理全過程,為醫院有序經營、健康發展起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建立總會計師制度,是完善醫院領導體制、優化領導結構的重要措施

我國入世後,市場經濟實現一體化。國際衞生質量標準要求醫院管理幹部、尤其是院級領導班子,不僅要懂得醫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應懂得管理知識。必須有一個能掌握信息、懂醫學、善經營、有權威、會管理的配套的領導班子,來組織管理醫院這個複雜系統工程,切實解決近年來一些醫院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財務收支管理混亂、固定資產流失、不合理收費等現象。實行總會計師制度,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之一。

(三)建立總會計師制度,是強化經濟管理提高醫院綜合效益的有力保障

如何加強和完善醫院經濟管理,充分利用現有的衞生資源,發揮醫院內部各類人、財、物的作用,是提高醫院綜合效益的根本途徑。目前,我國許多醫院的財會部門僅僅是記賬、算賬、報賬的一個職能機構。建立總會計師制度後,由總會計師組織醫院財務管理、預算管理、成本核算、財務監督、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地與醫院的人事管理、行政管理、業務管理、經濟管理融為一體,共同組成一個高效的醫院管理體系。這必將有利於醫院各項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更好地提高醫院綜合效益。

(四)建立總會計師制度,是健全和完善醫院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需要

醫院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實行職務分管制度。即不相容職務應分別由不同的人員經管,即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從權責劃分入手,對醫療服務活動全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必將有利於提高醫療服務綜合效益,確保醫院財產安全,全面實現醫院經濟管理規範化、法制化。

(五)建立總會計師制度,是醫院由“專家管理”向“管理專家”過渡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國許多醫院普遍實行的是“專家管理”。這種管理形式造成的結果是醫院重投資、輕管理、輕核算,沒有形成一個全方位的管理核算體系。“管理出效益”反映出管理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醫院作為一個經濟組織,經濟管理尤其是經濟核算,財務管理,本身工作繁瑣、政策性強,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去研究、分析、判斷、管理等。隨着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醫院經濟管理越來越得到重視。在醫院“管理專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設置總會計師是醫院由“專家管理”向“管理專家”過渡的有效途徑。

經濟管理學專業論文 篇六

——××*同志管理育人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200*年度是我校不斷深化教學管理改革的一年。××*同志作為××學院的一名教務工作者,發揮自己踏實肯幹、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一方面認真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務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還有意識地對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了探索。

在具體工作中,她協助領導進行學院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及校院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落實工作。在探索院教學檢查、畢業設計及考試管理工作規範化、教務管理微機化等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還在協助組織校院各項競賽、mba班教學及其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不計報酬、任勞任怨的工作,取得了成績。為經濟管理學院教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做出了貢獻。

主要事蹟如下:

1.教學檢查

為規範教學管理,還專門到兄弟高校進行調研,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起草了經濟管理學院教學檢查制度,制定了《經濟管理學院教師授課質量評分表》等相關表格並在實際中採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學校的年底教學質量評估工作中,××同志主要參與的“教學建設與改革”部分獲得了全校排名第三的好成績。

2.考試、監考的規範化

為了儘可能的杜絕考試作弊現象,組織好考試和監考工作,嚴格考場紀律顯得十分重要。起草了《關於經管院教師參加監考的決定》、《經濟管理學院監考人員手則》等規章制度,對監考人員進行培訓,嚴格考場巡視制度。大大減少了我院考試作弊的現象。

3.畢業設計的組織管理工作

在主管教學的院領導的領導下,每年負責佈置教師的畢業設計出題,安排組織學生選題及組織畢業設計期間的檢查和論文的答辯工作。

為了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起草了《經濟管理學院畢業設計管理條例》等規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校畢業設計檢查組的表揚。

4.認真組織其他各類考試

在每年兩度的國家四六級英語和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報名工作,做到語種、年級、報名費、人數等無差錯。並積極配合教務處、研究生院等部門的專業考試的組織工作。

教學管理工作

負責mab班教務、學籍管理等工作,如:課表的編排、教材的定購、考試及答辯的組織等。工作量大、任務重,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保質保量的完成了工作。

6.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服務水平

為提高服務水平,她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學習,在取得mba(工商管理)碩士學歷的基礎上,積極學習並鑽研教務管理工作的相關知識,先後在國內公開發行的雜誌上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3篇);

是教務管理類科研項目“管理類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方法與手段研究”(經濟管理學院立項項目)的主要參與人。另正在申報二項研究生科研項目(正在審批中)。

7.加強服務意識,熱心、耐心為師生服務

管理經濟論文 篇七

(1)企業經濟管理與企業的經濟活動關聯性強,主要表現為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密切圍繞着企業的經濟發展戰略而開展,並且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都涉及經濟管理,其經濟管理效率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發展的效率;

(2)企業決策的指導性加強。在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選擇下,其經濟管理工作重視對市場動態與產品價值的評估,在項目開展與資金投入方面進行了可行性的分析,這些數據信息都能為企業制定經濟決策而提供重要依據,對企業制定決策發揮了有效指導作用;

(3)經濟管理模式的綜合性強。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對企業的資源及生產流程進行了合理的優化,並將經濟管理貫穿於企業生產與經營環節的始終,使企業的生產規模化、產品服務個性化,進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與利潤最大化的實現。

二、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現代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過於追求經濟效益的提升,將重點放在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相對忽視了管理制度的建設。從現狀來看,很多企業儘管制定了經濟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卻都流於形式未真正落實到經濟管理活動中,尤其在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督機制上落實不到位,企業很少派專人監管制度的落實情況,導致企業後期工作質量得不到科學控制。另外,部分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並不切合企業的發展實際,使得經濟管理制度缺乏較強的操作性與實用性,阻礙了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經濟管理方式落後。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許多企業繼續沿用的傳統粗放型經濟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企業經濟發展的速度與社會的需求。其管理方式的落後主要表現在企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上下級執行力不強,企業部門間協調性較弱,導致經濟管理工作出現管理鬆散的問題,經濟管理效率與質量得不到提升。這些管理方式落後的問題,制約了企業內部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與企業的發展。

3.企業內部矛盾較深。在企業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經營、生產及管理等方面難免存在一些問題,若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致使其轉化為企業的內部矛盾。在當前較多的企業中,尤其在一些傳統家族型企業中,企業內部矛盾在逐漸加深。有些高素質的員工不能得到企業的重要,致使其自身價值不能真正實現;有些能力強的員工得不到良好的福利待遇;有些企業的績效考核缺乏標準,導致不公平考核現象的發生。這些問題經過長期的積累,導致企業員工出現不平衡心理,導致內部矛盾激化。

4.經濟管理人才缺乏。結合目前我國企業的管理人才隊伍來看,企業的高素質經濟管理人才較為缺乏,嚴重阻礙了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方面,企業對經濟管理人才的投入較少,相關福利激勵機制不夠完善,較大程度的降低了經濟管理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受企業文化及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些經濟管理人才希望在不同的企業環境與工作崗位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導致一些優秀管理人才被企業企業挖走或跳槽現象頻繁,致使企業經濟管理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三、加強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規範化的有效措施

1.建立經濟管理體系與組織機構。現代企業的經營運行需要有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與組織機構作保障,這樣才能規範企業的經濟管理行為,提高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為此,現代企業在建立經濟管理體系時,要增強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其對經濟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定的認識。同時,企業要建立起完善的責任分配製度及監督管理制度,明確不同管理人員的職責,使其科學規劃和組織好經濟管理活動,併合理分配下級管理人員的具體管理任務。另外,企業要派專人監督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有效監督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保證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有效推進。

2.規劃企業經濟管理目標。合理的經濟管理目標能為企業的經濟活動提供科學的依據,能有效促進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範化。因此,現代企業要對其企業自身進行調研,收集與經濟管理目標規劃相關的資料,在充分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基礎上規劃經濟管理目標將極其進程。其次,企業要對其經濟管理目標規劃的過程進行科學嚴格監督,努力保證經濟管理目標規劃的公平、公正及公開性,促進規劃的合理性。最後,在企業經濟管理目標編制完成後,企業還需嚴格審核其目標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確保企業經濟管理目標的高效落實。

3.科學評定企業的經濟管理。在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中,對其經濟管理進行評定是確保企業經濟管理模式適合企業經濟運營特點、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實現的保障。因此,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應該重視對企業經濟管理的評定工作,及時對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進行客觀的評定。具體應包含對企業目標、企業經營戰略及企業經營業績等方面的評定,以及時發現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並實時的進行問題的改正,促進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4.優化管理人才,有效利用經濟資源。在現代企業中,物質、設備、資金及高素質人才都是其重要的經濟資源。針對目前較多企業在企業人才資源管理與利用中存在的不足,現代企業應該加強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優化,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為此,企業首先要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經濟管理水平,並配置擁有較高管理能力與管理經驗的經濟管理人員,合理配置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同時,企業要定期開展對經濟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及考核工作,通過培訓與考核,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最後企業要進一步落實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福利賽於,促進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提升。

四、結語

經管論文 篇八

(一)理論知識的完美結合

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開設ERP課程,必須讓學生提前熟悉掌握各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將這些看似獨立的專業知識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繫,集中運用到ERP管理系統中,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對知識的整體認知與理解。

(二)熟悉企業的整體流程

ERP為綜合實驗教學搭建了一個仿真模擬平台。這個平台模擬現代企業內部的整個運作流程,並且將企業運行中所涉及的各項業務以板塊的形式展示出來,給經管類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讓他們不僅通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瞭解企業運作情況,而是可以很直觀的深入瞭解、熟悉、掌握企業內部運作行為的模擬企業行為環境。其中,ERP沙盤的演練,更是將企業濃縮到一個版面內,極大開闊了學生視野,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進行了有效的結合與鏈接,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ERP課程作為一門具有綜合性的實訓課程,與傳統課程的差異性在於:它不是“一對多”的授課模式,更不是按部就班的遵照老師的步驟進行機械化實訓操作。ERP綜合實訓教學體系要求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主動參與到ERP課程中去,通過分組分版塊,逐一進行練習與操作。在模擬企業業務流程的背景下,讓學生扮演其中各個部門的主要行為操作人,通過相互協作,真實再現實際營運管理流程。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團隊的協作精神,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加強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二、ERP綜合實踐教學的主要問題

實踐性教學作為現代高校教學系統裏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逐漸被廣大院校重視起來,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的實驗課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以及滿足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許多學校已經根據自身專業特點設置了相關的ERP課程,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是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課程設置存在不足

作為一項綜合性質的實踐教學,ERP課程對知識的整合性要求非常高,ERP管理系統裏所涉及的所有相關知識,都必須讓學生提前掌握。而高校教學存在側重性,針對各專業展開課程教學,無法兼顧到所涉及知識的其他專業內容,各個學科之間交叉知識點很少。另外,採用ERP教學方式,學生必須掌握計算機操作和數據庫等相關內容,這些內容有些院校經管類專業並沒有開設,這樣就給ERP實踐教學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二)教學師資相對短缺

ERP課程不是專只哪一類課程,而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質的實訓課程,這就要求老師的整體素質必須高,不僅能夠熟練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能夠準確熟悉各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然而,高校老師一般並不熟悉企業內部運作,更不可能擁有經營管理的實戰經驗,也就無從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方面相關的演示與指導。

三、ERP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究過程

鑑於ERP軟件市場的多元化和各大高校教學體系的改革創新,總結一些學校在ERP平台下開展實驗課程所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取得的寶貴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和學生自身特點,現擬構建出符合我院經管類專業未來發展的ERP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一)結合人才培養計劃,完善教學大綱與計劃

我院要求經管類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熟練應用ERP軟件進行業務操作,注重培養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工作中能夠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統處理各項複雜的問題。根據這樣的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首先,應該明確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的比例,有效把握學生對ERP軟件整體認知情況。其次,在ERP實驗教學大綱中着重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設計實驗項目、創造實驗項目以及解決實驗項目,突出學生在整個教學任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最後,規劃教學進程,以實驗模塊為單位分開授課,並根據計劃內教學目標有重點的突出重要內容,做到層次分明,加深理解。

(二)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資源的有效性

俗話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師資隊伍建設的好壞極大決定了教學結果的成敗,特別是有關實驗性課程必須要藉助這個“東風”才能夠完成高校最終的實踐性教學目標。ERP教學任務需整合一批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師融入一個ERP教學體系中,這就需要單獨成立一個ERP教學團隊共同來完成這一任務。ERP教學團隊中應該分設理論教學、實驗指導、軟件操作、實習督導、技術維護等不同崗位,分別在不同階段、不同模塊中扮演重要角色,極大提高了教學整體資源的利用率。為了能夠及時更新知識內容、更好與企業進行雙向溝通與合作,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相關教師進行崗位學習與考察,在實踐中得到知識的積累與鞏固,體驗ERP實施的真實效果。同時,也可以引進企業中具有ERP實戰經驗的人員以他們切身體驗給學生進行交流與示範,讓學生從中加深對ERP軟件的理解。

(三)細化ERP教學內容,分階段開展實驗課程

ERP平台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是現代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為了更加有效地完成這一項重大實踐課題,完善實驗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應用型人才的發展目標,現制定出一套完整的ERP綜合實踐教學體系框架。由於ERP軟件的複雜性,高校教師應該分階段開展教學任務,才能循序漸進地讓學生了解到ERP管理平台的實用效果。

1.理論知識儲備

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安排在大一學期期間,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教師理論授課和多媒體軟件的展示,讓學生了解關於ERP軟件的發展演變,熟悉ERP的基本結構,掌握ERP軟件理論操作,以及通過ERP實現對整個企業運營流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同時,ERP課程裏所涉及的相關基礎知識可以同步展開教學,並在ERP理論課上進行有效的串講與歸納,為了有效開展後續的實驗教學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ERP沙盤模擬

在完成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後,可以在大二學期期間內進行ERP沙盤模擬訓練。ERP沙盤模擬公司內部的整體結構和運營情況,並將它們完全濃縮展示到模擬沙盤上來,可以清楚反映各個部門的業務活動,直觀地展現出企業實際複雜的生產經營活動,加深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不僅如此,ERP沙盤能夠讓學生根據不同興趣愛好分組、分角色進行實際演練操作,模擬營銷、管理、財務、生產、信息、物流等多個重要角色,並採取有效機制、制定決策和戰略合作等辦法與其他小組共同模擬競爭市場中的企業活動。採用這種體驗式互動教學,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團隊合作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各種環境下企業的生存現狀以及實施決策的全過程。

3.ERP軟件實戰操作

不同於ERP沙盤模擬的身臨其境與直觀明瞭,ERP軟件模擬系統通過電子技術將許多煩瑣的中間步驟以及監控過程都放到後台由系統自動完成。這種情況下,通過大二學期的ERP沙盤模擬實驗,能夠讓學生熟悉、明白整個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對接下來大三學期的ERP軟件實戰演練是十分必要的。ERP軟件實戰模擬訓練主要根據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和業務數據,模擬企業在市場環境下的運作情況。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對ERP沙盤模擬下各管理環節的親身感受,真正學習有關ERP軟件的操作與執行。ERP軟件平台可以設計不同的企業環境、崗位職能以及業務流程,學生可以根據這些模擬的條件去經營一家企業,並在經營的過程中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戰略統籌規劃的能力和尋求企業穩定經營的發展方向。可以説,ERP軟件的應用,強化了學生對ERP管理理念的認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崗位實習鍛鍊

到了大四第二學期,是時候檢驗一下實踐教學成果。通過之前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模擬實戰經驗,學生去企業崗位進行實習鍛鍊可以進一步加深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學到寶貴的工作經驗,真正體會到ERP管理系統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學校可以聯合校外企業進行資源共享,增進相互之間的合作關係。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學校可以提供大四學生進行上崗、頂崗實習。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實習困難的境地,另一方面也給企業帶來了勞動資源,解決了招聘困難的尷尬境遇。

(四)強調考核評價體系,保證實踐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