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黨建論文

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歷史使命研究

欄目: 黨建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W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就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推動人民政協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不斷髮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要判斷,既肯定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對人民政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政協要認清自身的職責使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主動融入到國家治理的肌體中去,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

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歷史使命研究

一、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現代化一詞,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現代化一詞產生於18世紀,本身含義就很豐富。隨着現代化理論的傳播,現代化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現代化成為廣泛使用的單詞。對我們來説,最熟悉的就是四個現代化,即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這是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現代化、不斷求解現代化的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認識現代化的最新成果,更是解決當前國家治理中存在着的突出問題的迫切要求。有人説,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是繼“四個現代化”後的“第五個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學內涵和精髓要義,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了思想前提和理論基礎。

社會治理命題的提出,標誌着我國社會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與創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一字之差,但其中內涵的變化卻發人深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我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對中國人來説,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我們的思維方式都習慣了“管理”和“被管理”,有事找政府的思維深入人心,政府也習慣了大包大攬一切。但是,時代在變。北京朝陽區羣眾、西城大媽等的故事,以及網絡飛速發展帶來的新情況都在説明,單一的政府管制方式已難以適應新情況的變化,社會在發展的同時,既面臨着機遇,同時也面臨各種新的挑戰,多元主體共治必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着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國國家治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尤其是“人治”與“法治”的問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的問題、如何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問題等等,迫切需要通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加以解決。

二、人民政協在不同歷史時期擔負的職責使命

回顧人民政協的歷史,人民政協的發展歷程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緊密相連。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標誌着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大團結在組織上完全形成,標誌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從此,人民政協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為鞏固新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人民政協正式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承擔起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莊嚴宣告:“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次會議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第一個人民大憲章,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並賦予行使國家權力的職權。作出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紀年4個重要決議。毛澤東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光榮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後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共舉行過四次全體會議,為恢復和發展我國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針對當時在一些人中出現的人民政協存廢及人民政協發展方向的議論,毛澤東同志專門指出:“政協是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統一戰線組織”“政協的性質有別於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也不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全國政協第二屆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政協章程鄭重明確,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仍然需要存在”。此後,人民政協作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各種社會力量為實現國家總任務而奮鬥、活躍國家政治生活、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係、擴大國際交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新中國各項建設貢獻了力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民政協按照鄧小平同志的要求,努力開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羣策羣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的各項工作。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黨中央對加強人民政協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要思想,闡明瞭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同國家治理的內在聯繫,人民政協不負使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不斷髮展,為科學社會主義和人類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民政協成立近70年以來的發展表明,人民政協始終與國家和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70年來,人民政協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建立了歷史的功勛。

三、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歷史使命

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發揮着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職能,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平台,為社會主要利益羣體提供了理性表達訴求的制度渠道,體現了國家治理中利益表達和整合的理念。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界別優勢、黨派優勢和羣眾優勢,具備上達黨政、下連各界、位置超脱的特點,是各黨派、界別、羣眾表達意願的平台。具體而言,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主要擔負以下使命:

一是為國家治理建言資政的使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人民政協履職的第一要務。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歸根結底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場説話,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用好話語權,發揮好建言獻策的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會建設是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圍繞這一總目標,人民政協理所當然應發揮自身聯繫廣泛、智力密集優勢,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會建設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法治不健全、幹部隊伍能力不適應等問題深入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積極提出建議和批評,努力為改革發展出謀劃策。人民政協要着力於提高建言獻策水平,不斷改進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做到真調研、深研究,切實找準國家治理中存在的真實問題,提出能夠解決問的意見建議,發揮好“智囊團”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二是擔負專門協商機構的使命。協商是人民政協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是使命,自人民政協誕生以來,政治協商作為政協的一項主要職能,始終貫穿於人民政協的履職實踐中,並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善和成熟的協商制度、協商程序、協商方式。在政協三大職能中,政治協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能,始終排在政協履職的首位,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在政治協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民政協把協商、監督、參與、合作融為一體,使協商民主貫穿於履行職能的全過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發揚人民民主,通過協商解決分歧、取得共識,達到求同存異、互相包容、美美與共的目的,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人民政協,在這方面人民政協擔負着重要的使命。人民政協要不斷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拓寬協商領域、健全協商程序、創新協商方式,特別是要促進黨委政府落實好協商與決策之前河決策種種的要求,着力促進協商成果的督導有效轉化。

三是擔負民主監督的使命。政協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創造和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作為一種有組織的非權力監督,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追根溯源,源自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互相監督的理論和實踐,具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其與黨內監督、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羣眾監督等其他監督形式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與其他利益集體相比較,人民政協具有位置超脱、渠道暢通的優勢,能夠站在更加客觀公正的立場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建議,較少受到各方面利益羈絆,通過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能夠充分發揮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國家事務管理和決策中的作用,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民主進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有利於及時發現深化改革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利於黨委政府改進工作、提高民主決策水平。

四是擔負統一戰線的使命。人民政協是與社會各界有着廣泛聯繫的統一戰線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羣眾、團結社會各界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要求參與主體多元化,充分體現包容性,注重發揮社會各界各階層的作用。人民政協是由廣大政協委員組成的,這些委員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首先,通過發揮人民政協的統戰作用,有利於團結廣大政協委員,把他們的意志統一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其次,通過充分發揮廣大政協委員的作用,有利於團結社會各階層的羣眾,減少社會分歧,化解社會矛盾;最後,通過發揮這些精英分子的作用,有利於集聚各界智慧,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言獻策,出金點子,想好辦法,添加助力,推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是通過自我完善成為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使命。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體現了黨對人民政協的重視,同時也對人民政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過不斷進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實現履職能力現代化,不僅是新時代黨和人民對人民政協的新要求,也是人民政協自身發展的新使命。人民政協要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全面加強政協黨的建設,提高機關黨建質量和水平,切實發揮黨建統攬一切的作用;完善專委會設置,突出專委會之“專”,搞好視察調研,建立經常性聯繫界別委員制度,認真研究對口協商的方式方法,發揮好專委會在政協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全面健全政協機關建設,加強管理,適應現代管理理念和管理辦法要求,提高辦公室現代化水平;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制度、民主監督制度等;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委員隊伍,着力提高“四種能力”,加強和改進委員聯絡、培訓、履職管理等工作,讓人民政協成為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中名副其實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