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發展的眼光看退役軍人事務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8W

以發展的眼光看退役軍人事務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思考

以發展的眼光看退役軍人事務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思考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宣佈: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報告明確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2018年4月16日,伴隨着機構改革的步伐,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成立,這標誌着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而新事物的成立必然要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理念,才能不斷促進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進行、健康發展。

一、組建退役軍人事務機構的意義。

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決策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退役軍人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統籌國家與軍隊發展,推進實現黨的強軍目標奠定了體制基礎。這既是對社會期盼的及時迴應,也是對全軍將士的極大鼓舞,對凝聚軍心士氣、推進強國事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以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成立為例,將原民政局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人社局的軍隊幹部轉業安置職責,以及武裝部的有關職責整合,形成了區委、區政府抓主線,退役軍人事務局管脈絡,覆蓋全區1.5萬餘名涉軍羣體的服務管理機制。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具體工作職能看,作為黨和政府專門負責組織領導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服務機構,將主要承擔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更好地為退役軍人服務的主體職能。即組織落實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方面的法規、政策,負責掌握退役軍人的情況信息,負責就退役軍人事務溝通軍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等。從工作內容來看,將進一步推動我區軍人和軍屬身份地位得以提高、權益保障得到維護、優撫安置得以完善,從而建立並不斷健全退役軍人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在役軍人無後顧之憂的社會發展機制。

二、當前退役軍人事務治理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曾經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為廣大軍人的退役安置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也面臨許多難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也很複雜,有思想理念層面的、政策制度層面的、實際操作層面的,還有歷史遺留的、現實新生的,等等。這些問題或互為因果、或互相牽扯、或互相滲透,如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嚴重製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是社會對軍人的感情淡化,觀念滯後。長期的和平環境下,社會上一度拜金主義、享樂之風盛行,傳統崇軍尚武精神淡化,社會環境的變遷導致軍人社會地位下滑,表現為一些政府部門和人員存在着“軍人無用論”“退役軍人是部隊淘汰下來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格格不入”等錯誤觀點,進而把退役軍人安置看作是“包袱”和“負擔”,不能從黨和國家全局上看待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不能正確對待退役軍人安排和落實政策方面的正當訴求,甚至用維穩的思維去做工作,削弱了政府與退役軍人之間的信任關係。

二是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強軍目標要求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長期以來,我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領導管理權不夠集中,造成政策統籌協調難、工作落實難,管理保障工作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致使一些退役軍人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面臨的困難得不到解決。比如,對轉業幹部的安置普遍採取降級使用,一些兩參人員因標準認定的個別混亂心生不滿、一些退役軍人家庭因病致貧、一些安置在企業的退役軍人因企業改制失去了工作崗位、一些立有戰功的退役官兵優待政策落實不好,甚至因種種原因,個別政府部門對退役軍人基本的安置優撫政策也落實不到位。截至目前,還有相當數量退役軍人長期得不到安置,造成羣體性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三、做好退役軍人事務治理工作制度化建設的幾點新方向。

國家適時地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和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為新時代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高標準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依據。

(一)加快建立健全新型管理保障工作體系。發揮好新體制主渠道功用依據新體制建立健全管理保障工作體系,是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必然要求。結合當前情況和長遠需要看,完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體系,應着重解決好 3 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儘快建立健全集中統一領導的管理體系。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國家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為契機,強化黨對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理順主要領導與協作關係,加快建立健全“中央政府牽頭、地方政府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其他部門互相配合,指令性計劃與指導性政策相結合,國家專項支持與市場化運作相銜接,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的新型管理工作運行體系”。努力實現退役軍人工作管理職能的統籌優化,合理配置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使政府管理保障、社會團體和退役軍人廣泛有序參與有機銜接,從而為發揮好管理保障主渠道功能奠定體制制度基礎。

二是明確工作主責和主線。雖然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千頭萬緒,但新成立的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工作主責是明確的,即全心全意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把黨關愛退役軍人的政策制度貫徹落實好。退役軍人工作主線是管理,更是服務,要通過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相關政策制度、領導各級管理服務機構的活動、指導監督相關社會團體和基金組織的互助活動,更好地為退役軍人服務。

三是注重工作的協同性、協作性和有效性。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主要包括: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軍官轉業安置、教育培訓;推動軍人軍屬身份地位、權益保障,以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深化退役軍人醫療、住房、工資、保險、養老等制度調整改革。高標準做好這些工作,涉及黨、政、軍,國家、企(事)業和個人,涵蓋政治、經濟和社會,必須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注重各項工作的協同、不同行業的協作,切實提高工作成效,真正讓廣大退役軍人感到政治上有保障、生活上有依靠。

(二)積極倡導退役軍人羣體激勵奉獻的理念。一個時期以來,我們雖然強調優待退役軍人,先後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對退役軍人給予補償,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現役軍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但有的政策法規多數針對特定羣體、覆蓋範圍有限;有的政策執行不到位、落實不徹底,退役軍人沒有得到相應的保障;有的補償標準偏低,與軍人服役期間的犧牲奉獻反差較大;還有的補償的出發點不正確,把有限的補助視為對退役軍人的恩賜照顧、慈善救濟等。應以成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為契機,改變按照退役軍人職務等級和服役時限,分別給予供養與補助的傳統觀念,確立激勵奉獻的新理念。

一是管理保障目的要“助迴歸”。退役軍人入伍時,多是同齡人中的優秀青年,脱離平民生活後需按特定要求參加軍事活動、適應軍隊生活。退役時不可避免存在各種不適和劣勢,且脱離的時間越長,迴歸的困難就越多、難度也越大。因此,對退役軍人最好的回報,就是幫助他們消除諸多不適、重新贏得優勢。如果説,軍人退役就是“迴歸”,那麼,退役軍人的管理保障就是“幫助迴歸”,目的就是“保證順利迴歸”。

二是管理保障關係要“法定化”。對退役軍人的回報補償,應當基於法定的義務與權利。這種回報補償不是慈善救濟,也不是全民福利,而是為黨和國家犧牲奉獻者的應有權利,是各級政府和相關組織應盡的義務。既不能可有可無,也不能可多可少,而應依據“依法享受”的規定,按照“讓社會尊崇”的要求,使之整體達到社會較高水平。

三是管理保障程度要“依貢獻”。強調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的助迴歸、法定化,不是要搞平均主義,更不是要多佔多享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資源,而是要把退役軍人保障納入理性法治軌道。因此,對退役軍人的管理保障程度要依據其為國防和軍隊的貢獻大小來確定,唯有這樣,才可以有效防止“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更好地樹立按工作實績補償、依貢獻大小保障的新風正氣。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當務之急是建立科學規範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和政策制度體系。在這三個體系當中,政策制度體系又為另外兩個體系提供規範和保障。所以,應當把政策法規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方面,放眼未來,着眼長遠進行頂層設計,着手起草《退役軍人保障法》,確立退役軍人工作的四樑八柱。另一方面,立足當前,緊盯目前存在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各項具體政策,確保退役軍人事務領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