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年院部學生工作總結及特色工作展示(多篇)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9.02K

【概述】

2020年院部學生工作總結及特色工作展示(多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大叔的天使”為你整理了多篇2020年院部學生工作總結及特色工作展示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一年來,地學院學生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貫徹“紅藍導向、經緯育人”工作思路,依託一流學科資源、凝聚全員育人合力、搭建優勢育人平台、着力培養勘探尖兵,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獲評紅旗團委、心理健康工作先進單位、新聞宣傳先進集體、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青年健身節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學生就業率、升學出國率均突破最高任務指標。湧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山東省大學生優秀科技社團、山東省先進班集體、青年中國行百強團隊,1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人獲全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1人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7人獲孫越崎優秀學生獎、校長獎、十大學生標兵、學術十傑等榮譽獎勵。

一、隊伍建設

(一)凝聚育人合力

堅持人才培養一盤棋,推進兩支隊伍、兩路工作、兩個課堂的融合,進一步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聘任15名教師和機關幹部任兼職輔導員、第二課堂指導教師,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全國勞動模範”郭旭光等擔任領航導師;在資源系實施“1+2”師徒制,為每2名本科生配備1位導師。

繼續實施“察舉制”遴選辦法,新聘班主任高級職稱佔比100%,其中包括全國先進工作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高層次人才。1人獲評十佳班主任。多舉措強化研究生導師第一責任人作用,1人獲評首屆十佳研究生導師,3個團隊獲評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

(二)聚焦主責主業

將“在成就學生中成就自我”的價值觀和“釘釘子、照鏡子,獨當一面、獨具一格”的工作作風貫穿學生工作全過程。堅持“督、學、研”雙週例會制度,促進工作科學高效。開發“五進”工作紀實系統,紮實推進“五進兩訪”工作。在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中學情熟知和理論知識整體成績優秀,2人分獲一等獎和三等獎。

(三)助推專業發展

深入推進“新時代地學類大學生價值引領和發展支持的探索與實踐”,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學工隊伍專業成長。一年來,輔導員參加校內外培訓學習30餘人次,承擔5項研究課題,5篇論文獲獎,1案例獲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20人次獲校級以上榮譽。

二、學生教育

(一)加強思想引領

依託“大地經緯”育人平台開展“藍圖教育”,以25項育人載體對接學生髮展需求。通過“地學書香”教授薦書、我為家鄉地質代言等活動開展學科美育,邀請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國欣、副校長操應長等主講學涯指導課,引導學生樹立大理想、接觸大學問、形成大格局、實現大發展。

因事而化上好抗疫實踐思政大課。邀請援鄂國家醫療隊員趙俊等做客經緯論壇,組織疫情防控線上主題教育近百場;動員70餘名青年學生深入社區參與聯防聯控志願服務,艾孜買提受邀做客中國教育電視台《戰“疫”,見證中國!》特別節目。

(二)推進網絡育人

打造集易班、微信、QQ、微博於一體的融媒體網絡思政教育矩陣,畢業季主題短視頻《後浪奔湧,無問西東》瀏覽量13萬+,“雲遊石大”等直播活動觀看人數達16700餘人次,網絡思政引領力不斷提升,學院連續11年獲新聞宣傳先進集體。

提升學工隊伍網絡思政能力,原創網文30餘篇,評論文章《爭做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視頻《疫中家國,擔當出征》、“共抗疫情”主題海報在學習強國發表,4項目入選學校“第三課堂”網絡思政精品微課。

三、學生管理

(一)堅持“紅線管理”

制定完善學院學業預警及幫扶辦法等制度4個,彙編學院《學生工作手冊》,囊括相關制度文件41項,完備制度體系。建立特殊羣體學生幫扶檔案,將特殊學生情況通報作為學工例會常規內容,共同研討對策,實時對錶更新,確保穩定可控,全年無安全責任事故

(二)強化“網格管理”

以本科生宿舍和研究生課題組為網格,優選300名黨員和積極分子擔任網格員,開展心理健康、消防安全、防盜防騙等系統培訓5次,通過網格員工作紀實系統實現全程留痕、實時監控、過程管理,夯實“防未、防微、防危”的網格化管理體系。

四、學風建設

(一)嚴守“學業紅線”

嚴格學分預警機制,清退學業不達標學生6人,形成學業警示高壓線。落實“三查兩督”制度,通過信息發佈、數據分析、結果應用等方式形成管理閉環。通過違紀處分案例警示教育等,加強校規校紀和誠信考試教育。依託“地勵前行班”精準幫扶學業困難學生。湧現出1個山東省先進班集體、1個優良學風標兵班、2個優良學風班。

(二)強化學術氛圍

開創油氣地學雲端講壇,邀請13位名師大咖雲端開講,助力停課不停學;舉辦第十八屆研究生博萃節,開展“光耀石大”“名師有約”等學術活動19場;完善“學在全球”育人載體,148人次參加AAPG、SEG等國際學術會議。17個項目獲研究生創新工程立項,3個項目獲推“山東省研究生優秀成果獎”;5篇論文獲評山東省優秀博(碩)士論文,1名學生獲評“學術十傑”,2名學生獲李四光優秀學生提名獎;全年未發生學術不端行為。

五、學生資助

(一)聚焦精準資助

強化“濟困、勵志、強能”三位一體的資助工作體系,把牢貧困認定入口關,做到“對象精準、需求精準、效能精準”。全年共發放各類獎助學金920人次,資助金額近200萬元,實現貧困生助學金全覆蓋,無違規違紀情況。積極聯絡校友增設3項獎助學金,累計10餘萬元。

(二)深化資助育人

開展資助政策宣傳等活動8場,開展校園貸、防詐騙等防範金融風險宣傳教育5次。構建“資助-自助-助人”的育人模式,120餘名受助學生參與四點半雲課堂等抗疫志願服務。一項發展性資助育人項目獲“互聯網+”省賽金獎,捐獻獎金3萬元幫助自閉症患者就業。積極開展資助工作理論研究,發表論文1篇。

六、心理健康教育

(一)築牢防控體系

完善四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三個層級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培訓,提升各節點工作能力,實現心理健康問題學生早發現、早處理;持續更新心理健康問題學生檔案,每兩週研討解決方案。全年無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學院獲評心理健康工作先進集體,1人獲評心理健康工作先進個人。

(二)豐富教育載體

面向全校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系列“雲”講座,在線收看人氣近2萬;開展“學習戰疫情,打卡正能量”學習活動,參與人次近2000;舉辦“沉浸書香林,戰疫不‘孤’讀”心理類書籍主題閲讀活動。開設“心路花開”微信公眾號專欄,普及情緒管理、自我認知、壓力應對等心理健康知識。

七、學生就業

(一)實現“雙高”就業

面對突發疫情,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開展‘疫’起加油系列主題活動助力就業;建立學院重點企業名錄,積極開拓就業市場;建立就業困難學生台賬,實現精準化就業幫扶;制定學院就業獎勵辦法,激發就業創業熱情。畢業生離校就業率達91.9%,創近年新高。升學出國率達51.5%,72%的簽約畢業生簽約世界500強,獲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二)迴歸行業主戰場

立足油氣地學學科特點與能源行業需求,以團體輔導和“微諮詢”的方式為全院學生精準開展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通過書記講黨課、主題團日等形式,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引導畢業生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和西部建設;開設“栗子説”就業指導欄目、編制11期就業簡報,為學生投身能源行業提供就業指導和信息支持。2020年,70%的簽約畢業生赴三桶油為主的能源行業主戰場就業,創近年新高。

八、學生黨建

(一)推行“工作要領”

落實黨支部建設規範提升行動,進一步完善黨支部“工作要領”,為支部規範化建設提供工作遵循,黨建課題《黨支部從優辦學和從嚴治黨有機統一下高校黨支部工作要領的設計與實踐》獲重點支持並順利結項。實施支部工作月檢制度,通過每月巡查、隨機抽查和專項督查確保支部組織生活、發展黨員材料等規範有序。

(二)實施“三聯共建”

實施教師-研究生-本科生黨支部三聯縱向共建,開展“黨的建設-師道傳承-人才培養-科研攻關”一體化建設;推廣“有章法、有特色、有傳承”的全國樣板黨支部建設經驗,形成“一支部一特色”。測井重點實驗室黨支部聘請李寧院士擔任指導教師,深化黨支部在專業領域的戰鬥堡壘作用;儲層地球物理實驗室黨支部為攻克多類型複雜油氣藏地球物理探測世界級難題貢獻青春力量;資源專業本科生黨支部發揮專業優勢,承擔地質博物館講解服務等工作。獲評1個學校先進學生黨支部,1個學校黨支部優秀組織案例,1名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

(三)堅持“四環一體”

落實“四環一體化”黨員培養考察辦法,明確黨員發展各階段“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完善“黨員成長紀實平台”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將政治素質、作用發揮作為一票否決指標,挺直“紅線”;依託大地經緯育人平台支持特色發展,做好“藍圖引領”。開展“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黨員先鋒行”活動,847人次共計捐款48080元,200餘名黨員參與抗疫一線志願服務。

九、共青團工作

(一)引領青年思想

全年開展“四史”學習等主題教育百餘場,打造經緯論壇等品牌教育活動。國旗護衞隊承擔大型活動6次,訓練100餘次,着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院青年獲評青年五四獎章、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校長獎、十佳團員標兵等榮譽稱號,學院團委蟬聯紅旗團委。

(二)提升組織活力

規範開展“三會兩制一課”,嚴格落實學院學生會、研究生會及社團改革任務。組織全體本研團支部開展“從我做起,共克時艱”線上主題團日活動,青年團員做好疫情防控的戰鬥員、宣傳員和保障員。1個支部獲評紅旗團支部,10個支部獲活力團支部立項。

(三)激活“第二課堂”

實施“預見研途”雙創助推計劃。“互聯網+”校賽提交作品數佔學生總數的5.5%,獲評優秀組織單位;學生獲“三大賽”省級以上獎勵7項,斬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實現我校該項賽事新突破。

建立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崗位實習於一體的“大實踐”格局。1支實踐隊入圍青年中國行100強,1個項目獲學校第二屆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2名學生獲評校優秀志願者,獲評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

紮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321”專項計劃。編排展演話劇《石油測井之父王曰才》,舉辦疫情期間雲端專場演出,4000餘人線上觀看,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組織學生參與“宅家修煉計劃”、班級爭霸賽等羣眾體育活動,獲評青年健身節優秀組織單位。【返回頁首】

“預見研途”助推雙創項目高質量孵化

——地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預見研途”是地學院大地經緯育人平台的育人載體之一,通過對資源要素和運行機制的有機整合,形成更加系統高效的雙創項目立項、培育、助推體系,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皿和優秀雙創項目孵化池。

一、實施一體化項目管理

指導教師發佈或學生自擬科學探究、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研究等各類課題,師生根據專業方向和興趣進行雙向選擇,形成項目團隊。所有項目納入載體,統一編號,統一管理,統一培育。

根據項目特點和進展情況,擇優申報大學生雙創訓練計劃、自主創新項目、研究生創新工程、“三大賽”種子項目等。

申報成功的項目繼續在“預見研途”中進行重點孵化,為其提供專門場地、專家指導等優勢資源,助推項目向更高水平發展,參加“三大賽”等高層次競賽。

二、完善一貫制機制保障

落實培訓機制。編寫《大學生科技活動指南》手冊,普及雙創知識;開設“地語明燈”系列課程,每年講授論文撰寫、專利申請、競賽備賽等課程20次以上;組織“專家問診會”,針對項目重點和難點提供指導。

明確考核激勵機制。出台《“預見研途”計劃實施方案》等3個文件,定期開展項目考核,項目團隊根據進展情況自主選擇彙報期次,對考核不合格的項目予以終止,對考核優秀的項目給予經費支持、企業交流、出國訪學等激勵。

完善一貫制支持機制。項目組成員參與教師科研團隊日常活動,雙方互有意向的,可進一步進行大賽指導、畢業設計、學位攻讀等。在“預見研途”支持下,學生可以在同一導師指導下,針對一個課題持續研究,直至完成全部學業。

三、提供一站式資源支持

成立油氣地學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統籌協調科研團隊、實驗設備、科技競賽等各類資源,為載體運轉提供組織保障。

整合校院、企業、社會師資,形成一支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隊伍和一個由40人組成的專家庫;用足校團委等部門提供的假期集訓、課程培訓、專家輔導等優質資源。

學院每年提供1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雙創項目培育;開放實驗室70餘間,開闢專用場地750平米,支持雙創項目開展工作;創建專門網站,發佈雙創資訊。

在學校大力支持和“預見研途”載體推動下,近三年培育項目210個,師生參與超1000人次;湧現出李海鵬、陳阜斌、張浩等雙創先進典型;今年獲得“三大賽”省級以上獎勵7項,斬獲“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金獎1項,實現我校該項賽事新突破,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業聯合會獲評省大學生優秀科技社團,2名學生獲創新創業卓越之星一等獎學金。【返回頁首】

石油工程學院2020年學生工作總結

學院現有學生2580人。一年來,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利用疫情防控“活教材”,開展三全育人“雲思政”;聚焦主責主業,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有效支撐一流學科建設,學生培養取得良好成效。

一、隊伍建設

(一)凝聚共識和協同聯動相結合,形成全員育人格局

凝聚多元力量,新聘任班主任57人、“非常1+6”宿舍導師61人、校外輔導員4人、優秀駐班黨代表15人,形成“黨政協同、師生互動、校企合作、家校互通、朋輩互助”的全員育人聯動機制;成立本科生導師工作組,與學工聯動系統推進學生教育,累計開展“與教授有約”156期,“油模油Young”青年校友對話9期;9名教師獲評十佳百優班主任(1人獲評十佳),1名導師獲“十佳研究生導師”、2個團隊獲“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

(二)集體培訓和專項提升相結合,提升思政工作能力

落實“五進兩訪”,年級工作專(保)兼結合,保障理論學習有高度、實踐工作有深度、協同攻堅有力度。輔導員年均參與培訓40學時以上,發表論文6篇(中文核心2篇),利用寒暑假編著《三全育人研究與實踐》、《定人生井位 為中國加油》優秀校友訪談錄。疫情期間第一時間發聲,率先推出輔導員網絡思政作品,受到學習強國、中國大學生網等媒體網站廣泛轉發。

(三)培育優秀和帶動整體相結合,形成示範引領作用

實施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計劃,提升輔導員專業化能力。獲評第十二屆“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山東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校第六屆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等榮譽及先進個人32人次;1作品獲第四屆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工作案例優秀獎,1項目獲青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體創新獎,1案例獲評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暨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

二、學生教育

(一)強化“四個着力”價值引領教育工程

着力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全年深入開展“抗疫思政進行時”、“四史”學習等系列主題教育,舉辦少數民族學生愛國主義演講比賽、國防教育講座等教育活動;着力強化石油精神教育,開展“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構建浸潤式石油精神文化育人平台;着力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着力強化新生“啟航”教育,開展“新生十講”,組織榜樣引領教育6次。

(二)打造“薈萃石工”全媒體網絡育人矩陣

修訂易班、微信、微博、QQ空間及抖音平台建設方案,打造易班網絡思政主陣地,全年發表推文98篇、快搭12個,製作優課13期,受益羣體8000+;微信端完善“大學習”原創內容,推出學習時刻、良師益友、國獎特輯等系列推文300+,總瀏覽量30萬+,人均網絡文化作品3件。

網絡思政精品《青春大概》畢業季MV受青春山東等平台轉發,受眾15萬+;《奔跑吧,青年!》原創MV在共青團中央“讓青春為祖國綻放”網上主題團日活動中全國展播,觀看量1750萬,點贊量800萬;1作品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其他類網絡創新作品三等獎。

疫情“雲端”思政課累計覆蓋29400餘人次師生,學院獲評新聞宣傳先進集體、十佳網站、新聞宣傳十佳學生組織、校園十佳新媒體。

三、學生管理

(一)加強風險管控,提升管理育人的温度和厚度

落實落細疫情防控要求,“1拖2”網格化管理實現“人頭熟、家底清、台賬實”,全程精準温情保障學生返校,“暖心”輔導員受學生點贊;形成6類46項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文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備。

宿舍、工作室安全衞生定期檢查反饋,承辦第二屆實驗室安全微視頻大賽,全體學生通過實驗室安全准入考試;舉辦宿舍文化節,畢業生“留一間淨室”100%全覆蓋。全年無安全責任事故。

(二)注重分類施教,提升管理育人的精度和效度

建立分類篩選、個性幫扶、動態監控工作機制,完善特殊羣體數據庫,學分預警率同比下降37.6%;強化違規違紀、學術不端等警示教育。

四、學風建設

(一)構建12345學風建設機制

完善“一個月份、兩封書信、三級聯動、四套制度、五條措施”學風建設機制。疫情期間組織“雲聽課”,建設“雲自習室”,開展“雲考勤”、“雲打卡”;百餘名黨員結對學業困難同學,分年級開設“石工小課堂”、學業經驗分享會等活動,組織學分預警學生成立“勤學班”。

(二)打造“四航”科研育人體系

思想引航,加強科學精神和學術誠信教育,無學術不端行為發生;學術領航,疫情期間特別打造“雲端學術大講堂”18期、“研途有道”雲課堂9期、“導師有話説”5期,累計11000餘人次研究生受益;能力助航,組織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SPE系列競賽等創新活動;服務護航,組織50期“名師有約”、10期“仰望星空”學術沙龍。

(三)學風建設成效凸顯

獲評省級先進班集體2個、校優良學風標兵班1個,獲評2020年未來能源青年領袖(全國唯一)、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孫越崎優秀學生獎、第十五屆“學術十傑”、十大學生標兵、省級優秀學生幹部、省級優秀學生等獎勵12人次;17項課題獲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立項,發表高水平文章228篇。

五、學生資助

(一)“四精準”夯實資助育人基礎

實現“對象、管理、力度、方法”精準資助,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81人,完善獎助學金評選細則13條,完成34項獎助學金評選,覆蓋1731人次,申報材料一次合格率98%;

(二)“三維度”提升資助育人實效

聚焦“資助深度、工作廣度、育人温度”,持續開展發展型資助育人項目,集中資助政策宣傳4次,金融風險防範教育6次,“送政策到家”線上家訪40餘次;“戰疫職通車”精準幫扶受助畢業生350餘人次,參加“感恩回饋”志願服務活動200餘人次;師生創作資助育人作品800餘項,學院獲第六、七屆“助學築夢鑄人”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及全部單項獎。

六、心理健康教育

(一)健全四級心理工作體系

完善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預案,制定《心理問題學生識別簡表》,逐一排查預警學生,定期開展嚴重心理問題學生篩查上報及心理案例專題研討;新生100%心理普測,無心理危機事故發生。

(二)抓好心理育人雙線聯動

依託網絡平台“心晴加油站”推送專題心理健康知識8期;組織第八屆“美麗心靈·陽光石大”人物評選、團體心理輔導等教育活動30餘次。1案例獲評山東省學生心理健康節暖心戰“疫”優秀成長輔導案例,1人獲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學院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七、學生就業

(一)強化價值引領,提升就業質量

積極應對疫情、低油價雙重挑戰,深入實施就業價值引領工程,加強外“通”內“專”,唱響“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主旋律。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3.8%,本科升學率為50.4%,78.76%就業學生去往能源行業,較2019屆提高15%;近三年,行業內就業人數維持高位,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推免留本率81%(全校最高)。

(二)推動四個精準,保障就業服務

精準摸排重點人羣,建立工作台賬,做到“一生一檔”精準幫扶,精準推送就業信息,疫情期間線上開展求職諮詢與指導全天候“雲”服務,分層次分類別發佈就業政策和招聘信息,精準對接就業崗位,舉辦空中宣講會7場,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學院獲學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八、學生黨建

(一)疫情防控發揮黨員戰鬥力

引導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120人從事一線志願服務工作,66名返校黨員自發成立“黨員先鋒崗”;學生黨員100%繳納抗擊疫情特殊黨費,共3萬7千餘元,2018級黨員王俊“上陣父女兵”志願防疫事蹟被中國青年網、學習強國等報道。

(二)規範建設提升黨建組織力

書記、院長每學期為學生講思政課,專題研究學生黨建工作4次;推動紅色“1+1”深入開展,黨建指導教師全部參與支部建設、黨日活動;開展師生支部聯合黨日活動10次,黨支部書記工作實務培訓3期;為“青年之家--紅色先鋒踐行社”賦能,投入經費建設,將其升級為全校師生黨員的學習、研討、活動陣地。

(三)教育管理凸顯組織育人力

推動“節點控制工作法”落實落細,做到黨內組織生活、黨員信息管理、發展黨員、黨費收繳等規範有序;發展228名學生黨員(其中11名少數民族黨員),培養409名入黨積極分子,做到發展黨員材料一階段一檢。

利用易班平台開展二級黨校教育培訓,舉行“迎國慶,誦黨章”等黨員專題教育活動3期,“紅色講堂”5期;為畢業生黨員過政治生日、舉辦啟程儀式。

5支部榮獲研究生優秀組織生活案例(全校15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校先進黨支部,2人獲評優秀學生黨員、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黨建標杆院系順利驗收。

九、共青團工作

(一)提質增效,引領凝聚青年

強化責任擔當及奮鬥奉獻意識,面向學生幹部開設“雲梯班”,面向全體團員開展“油見初心”等主題團日活動;落實團學組織前期計劃、中期彙報、終期考核機制,召開第一次學代會、研代會,完善工作章程,增強組織凝聚力。

強化家國情懷及能源報國意識,依託“321”專項計劃,將“石油魂”融入原創話劇、舞蹈,貫穿“三全杯”辯論賽、團支部風采大賽、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沖天杯”系列聯賽等羣眾性文體活動。

(二)立足實際,組織動員青年

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構建“四位一體”工作模式,20期科創論壇、12期科創沙龍打牢基礎,基於“一流學科”優勢開展賽事轉化,“互聯網+”校賽作品數較上年度增加73%。

建立社會實踐長效機制,製作社會實踐及志願服務拓撲圖及明白紙,創辦“油小志”實踐先鋒培訓班,2019級社會實踐全覆蓋;97%本科生註冊志願者,管理學校餐廳志願服務崗,形成教室清掃志願服務品牌,累計參與300餘人。

(三)需求導向,聯繫服務青年

全面開展第二課堂四大類課程體系建設,助力全面發展,依託油田化學課程羣培育“金課”;權益維護部每月彙集提案,解決青年發展問題。

(四)青年發展,展現卓越風尚

獲評山東省青春貢獻獎、優秀青年工作者、校長獎4人次;獲評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紅旗團支部2個;省部級以上科技競賽獲獎110餘項,其中“互聯網+”國賽銅獎1項、省賽金獎2項,“挑戰杯”省賽銀獎1項,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2項;入選“青鳥計劃”、央視網“金牌實習生”、第二屆“研支團”8人,應徵入伍6人;1團隊入選“青年中國行”百強,1項目獲校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學院獲第五屆大創年會優秀組織單位,新生辯論賽冠軍,青年健身節團體總分亞軍、優秀組織單位、體育道德風尚獎,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及徵兵工作先進單位。【返回頁首】

傳承石油精神,強化價值引領

引導畢業生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與安全

——石工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在能源行業變化快速、學生就業去向多元、專業認同不足情況下,石油工程學院牢記育人使命,抓牢一條主線,協同兩個課堂,把握三個關口,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實施“就業價值引領工程”,引導畢業生主動服務國家能源戰略,成效良好。

一、緊抓一條主線,全員厚植家國情懷

構建“大思政”,提升育人合力。構建“力量、內容、過程、資源”四方協同教育機制,發揮“黨政工團、名師學者、企業專家、優秀校友”等育人合力。2020年,新聘任班主任57名、非常“1+6”宿舍導師61名、駐班黨代表15名,家校聯動羣4個。出台文件明確學業導師培養石油精神主體責任。

傳播“好聲音”,厚植家國情懷。緊抓弘揚和傳承石油精神主線,書記、院長帶頭宣講“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累計開展“與教授有約”156場、“油模油Young”青年對話9期,“名師有約”50期、“研途有道”9期。聘任優秀校友、“中華傑出工程師”擔任校外輔導員,開展“石油魂”系列講座,傳遞“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的家國情懷。

二、協同兩個課堂,全方位助推生涯發展

完善全程覆蓋的第一課堂和潛移默化的第二課堂,打造石油文化育人品牌。

(一)第一課堂全程覆蓋

結合課程思政,專業課融入石油精神教育;聯合油田組織部改革專業實習,增設石油文化紀念館參觀、油田現場校友座談環節。

(二)第二課堂潛移默化

完善油氣特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石油匯等專業賽事培養專業創新精神和能力;建設“薈萃石工”、“紅色先鋒踐行社”等育人平台。近三年,入選央視“金牌實習生”10人,獲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270餘項。

三、把握三個關口,全過程構建引領體系

把好入學“第一關”,用生涯輔導樹立學習規劃“新航標”。迎新季發佈優秀校友訪談錄,設立石油科普互動體驗區。啟航講座強化“立石油志,做石油人”價值追求,組織學科開放日,上好新生研討課,提升行業專業自信,學生專業認同感明顯增強。

豐富教育“過程關”,以能力提升搭建綜合素質“直通車”。搭建以石油科技競賽、國際石油學生組織、油氣實踐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提升體系和學生成長“六大平台”。推出原創石油文化作品,開展石油精神宣傳月系列活動。

促進就業“出口關”,靠就業指導與服務打造成功就業“和諧號”。開展“我為祖國獻石油”、“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畢業生主題教育。實施“四個精準”就業服務,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近三年,畢業生離校就業率超過93%,就業畢業生自願投身國家能源行業比例從2018屆的49.1%提高至2020屆78.8%。2020年及2021年留本率分別為73%和81%。【返回頁首】

化學工程學院2020年學生工作總結

一年來,學院學生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黨建為龍頭,以學風為主線,以安全為底線,聚焦“三環”做好整體設計,增強“內環”隊伍工作能力,提升“中環”內容供給質量,拓展“外環”豐富教育資源,全力培養卓越化工人才。

一、隊伍建設

1.深化全員育人。學院將人才培養與事業發展同謀劃、同推進。開展院長思政課,聘任全國人大代表等首批4名“校外輔導員”,召開學院研究生教育工作會,全員育人氛圍濃厚。1人獲十佳研究生導師,1團隊獲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10人獲十佳百優班主任。

2.提升素質能力。聚焦工作職責,開展培根行動。邀請職能部處、學院領導做客發展論壇16次;組織學情熟知、案例研討工作沙龍23次;開展班主任工作交流7次。1人獲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三等獎。

3.完善制度保障。圍繞團隊成長,開展聚力行動。堅持“佈置—督導—改進—交流”單週例會,落實工作;發佈《班主任月度工作指導意見》10期,聚焦工作;編寫《輔導員年度目標任務書》,助力個性化成長;建立工作台賬,紮實推進五進兩訪,開展線上線下家訪570餘次,檢查課堂550餘次、宿舍6300餘間,走訪企業19次。

4.促進專業發展。瞄準專業能力提升,開展育英行動。組織集體備課16次,破解工作難點;設立專項研究資金,組織參與培訓70餘人次。18項課題獲立項,撰寫論文15篇。1人晉升副教授,1人獲山東高校輔導員工作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全校唯一),1人獲山東省高校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二等獎(全校2項),1人入選團省委青年講師團(全校唯一),1人獲青島高校思政工作個人創新獎,1案例獲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

二、學生教育

1.用好思政宣講主課堂。組織“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講13次,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被學習強國2次報道。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等黨團宣講8場,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2.用好主題教育大課堂。開展“家國同心”系列活動,堅定理想信念。開展楊光華先生紀念活動,涵育前行動力。開展“迷彩青春”國防教育,4人入伍。開展“化育新人”啟航教育與“工緻報國”畢業教育,激勵青春奮鬥。5作品獲青島市抗疫家書優秀作品。

3.用好網絡思政新課堂。開設6個抗疫專欄,70餘篇推文瀏覽量超3萬,傳播正能量。發表網文34篇,為學生釋疑解惑。建設微陣地、錄製微黨課、編寫微故事,與線下教育同頻共振。1作品獲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網文類二等獎(全校唯一),1人獲全國高校校園媒體骨幹成員(全校唯一),1人入圍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全校唯一),5人次入選學校網絡思政精品微課重點建設課程(佔全校四分之一),連續8年獲評新聞宣傳先進集體。

三、學生管理

1.“加減乘除”築牢疫情防控四線。開展9輪排查,163名重點學生一人一檔,“線上+線下”築牢管控防線。推送心理防疫推文5期,對149名特殊羣體學生加強人文關懷,“心理減負”築牢保障防線。強化導師、班主任的管理合力,“輔導員×教師”築牢隊伍防線。建立四級工作網絡,開展7項專題調查,“消除盲點”築牢安全防線。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序,無學生違規違紀。

2.“兩精準兩覆蓋”織密科學管理四網。織密責任網,完善20餘項管理制度,落實日談話、周例會、月研討、實時報制度,確保精準發力。織密信息網,建立網格化管理隊伍,特殊羣體一人一策,確保精準施策。織密監督網,建立“年級—事務中心—學院”日常檢查機制,隱患排查覆蓋全部宿舍。織密紀律網,制定《古鎮口校區學生管理規定》,舉辦警示案例展,實施實驗室准入制,聘任安全員,安全教育覆蓋全體學生。全年無安全責任事故。

四、學風建設

1.堅持固本強基。推行“431”工作法,四年計劃明確學習目標,“三個一”強化過程督導,學情調研突出結果導向。檢查課堂550餘門次,促進習慣養成;開展三色預警單和結對幫扶,助力後進學生轉化;舉辦學長講堂23期,徵集43份學霸筆記,激發成長動力;開展10期教授導學日,增強專業認知;開展警示教育,簽訂承諾書,強化誠信意識。1班級獲省級先進班集體,1班級獲優良學風標兵班,1學生入圍全國大學生雙創年會論文交流(全校2人),33名學生入選“三進計劃”。

2.堅持高端培育。打造光華化工科學論壇、AIChE等學術交流平台,開展雲端學術大講堂6期、名師有約7期、“仰望星空”5期,弘揚科學精神,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發表SCI等論文360餘篇,獲批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21項,4項目獲省研究生優秀成果獎;獲省“互聯網+”大賽金獎1項、銀獎2項,全國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1項;1人獲山東省優秀學生,1人獲王濤英才獎,3人獲研究生學術十傑,1人獲科技之星,1班級獲研究生先進班集體。

五、學生資助

1.突出精準資助。依託學院學生資助工作室,開展材料三級審查,工作規範到位。開展4次政策宣講,通過問卷摸排、家訪調研,建立424名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精準認定到位。關注因災因病致貧學生情況,一對一宣傳資助政策,精準助困到位。全年發放獎助學金超2000萬元,協同福建聯合石化等社會力量設立專項獎助學金,獎優助困見實效。

2.突出價值塑造。開展“煉青春”心路分享等育人活動11場,評選院長獎,強化感恩勵志教育。開展防範不良網貸圖文展,強化安全警示教育。17個專項實踐隊調研脱貧攻堅新成果,147名受助學生參與學業困難結對幫扶,46名學生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強化社會責任感教育。1作品獲學校“助學·築夢·鑄人”短視頻類一等獎。

六、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隊伍專業水平。組織專題培訓2場、案例研討9次,提升輔導員處理心理問題能力。舉辦心理委員、舍長、心站成員專題培訓15次,開展“用心守護·安心飛揚”疫情防控專題學習,掌握危機干預、談話技巧與心理調適知識,應對特殊時期工作要求。

2.提高潛在危機識別。通過日常觀察、專項調研、約談諮詢加強特殊羣體排查,識別風險在前。提高工作精準度,學業警示學生100%約談,發展性約談全年不斷線,通過舍長、學生幹部、導師開展學情調研,解決困惑於淺。每月開展特殊羣體情況研討,動態管理科學干預。

3.提高教育活動質量。宿舍公約與班級團體輔導全覆蓋,運營化院小感公眾號、舉辦專項競賽普及心理知識。疫情初期心理援助,特殊羣體心理疏導,開展“音樂處方”專題講座、“傳我心聲”心理讀書沙龍,助力居家學習心理建設。獲評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

七、學生就業

1.全局謀劃拓寬就業渠道。實施“一把手”工程,將就業納入學院整體發展規劃,定期通報就業情況。學院教工積極支持就業工作,主動拓展特色就業市場,聯繫33家企業到校招聘。與19家企業交流,建設實踐基地25個,新增企事業獎學金20餘萬元。

2.全程指導助推生涯發展。強化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服務國家能源戰略與地方經濟發展。全程化推進生涯教育,舉辦學院生涯規劃大賽等11項活動,推動學生實現“認知—定向—定標—實現”的生涯成長。開展空中課堂18場、線下求職訓練9場,提升求職競爭力。就業學生中,53.06%在石化行業就業,24.32%在青就業,10.27%西部就業,1學生入選央視網金牌實習生(全校唯一)。

3.全心服務提升就業質量。每週統計就業信息,全面掌握學生就業意向,發佈33期就業簡報,推送就業信息千餘條,點對點精準對接學生需求。舉辦求職專場活動17場,開展家長就業交流會,線連線定向解決學生就業疑惑。依託就業信息員全面掌握學生就業心理動態,心貼心緩解學生就業壓力。2020屆畢業生離校就業率97.04%(全校第2),湖北、黑龍江等32名疫區畢業生100%就業;畢業生覆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三桶油”等世界500強企業就業人數佔比36.18%,本科升學與出國率達52.48%。

八、學生黨建

1.落實工作保障。學院黨委專題研究學生黨建4次,開展“四聯繫、兩指導”工作;完善《學生黨員發展積分制》等15項制度;堅持“一好雙強”標準,為20個縱向黨支部配強書記;學院領導講黨課9次,開展學生支部書記培訓6期,舉辦“對標爭先”活動4次;開展黨員材料審查540人次,抽查310人次;確保工作規範,提升黨建質量。

2.規範黨員發展。增加班主任、導師推薦環節,實行“四嚴五把關”黨員培養考察辦法,落實黨員發展四級責任制,建立《黨員發展全程紀實表》,確保環節到位、材料規範,全年發展黨員285人(少數民族4人)。開展“黨支部工作創新計劃”、支部書記“頭雁”計劃,培育支部特色做法和典型案例。

3.強化教育管理。上好黨員培養“四課”,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等活動50餘次,落實黨員教育“五有標準”。燈塔在線等平台週週有維護、月月有審查,組織關係轉接等工作及時、規範。疫情期間,學生黨員模範踐行五個帶頭,151人蔘與到抗疫志願一線,事蹟被人民網報道。2支部獲研究生樣板黨支部,1支部獲先進學生黨支部,1人獲優秀學生黨員,1人獲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1案例獲優秀組織生活案例。

九、共青團工作

1.夯實理想信念。開展“從我做起,共克時艱”等主題活動14期,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建好二級團校,覆蓋全體新生;舉辦10期“追夢路上·青年説”朋輩講堂,講好榜樣故事。獲評紅旗團委(全校第一),1人獲校長獎,1人獲十佳團員標兵,1人獲十大學生標兵,1人入選研支團。

2.助力精英建功。開展基層團組織質量提升工程,修訂《團支部考核評比辦法》等8項工作制度,打造“三好四強”團支部,提升支部組織力。開展新精英訓練營,提升團學幹部素質能力。1團支部獲評山東省五四紅旗團組織(全校唯一),2個紅旗團支部、9個活力團支部通過考核。

3.激活成長平台。做好第二課堂數據分析、監督反饋、預警幫扶,確保質量數量雙提升。開展創未來系列培訓,組建三大賽師資庫,培育項目29個,引燃學生科創熱情。43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勵,獲批73項大創項目,592人蔘與思創賽(全校最多)。開展“不負抗疫使命·勇擔巾幗擔當”等文化活動20餘場。青年健身節獲團體總分第一。

4.涵育品德養成。組建178支實踐隊,420餘人參與“向祖國報到雲接力”等活動,在實踐中瞭解國情社情。推進志願服務常態化,600餘名志願者服務4000餘人。獲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1實踐隊獲全國“一帶一路”暑期專項行動優秀團隊(全校唯一),4隊伍獲省社會實踐優秀服務隊。【返回頁首】

聚焦三力提升,建好“三好四強”基層團組織

——化工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學院團委堅持聚焦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提升,紮實開展“支委建設好、制度落實好、活動組織好”“政治引領強、組織規範強、支部活力強、作用發揮強”三好四強團組織建設,打造團結青年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

環境1801團支部獲省五四紅旗團組織(全校唯一),學院獲評紅旗團委(排名第一)。

一、密織一張網絡,提升組織力

以組織建設為重點,堅持黨團共建,夯基礎、育特色、強隊伍,織密基層組織之網。

深耕支部日常建設。開展團支部質量提升計劃,建立“定向—定標—監督—考核—整改”全流程管理。每學期大會統一思想,每月例會推進工作,每週座談了解需求。制定《團支部考核評比辦法》等制度,規範日常工作。開展團支書述職答辯,提升工作能力。團委、年級協同指導做好主題團日設計,提升育人效果。探索黨團一體模式。強化團支部政治作用,積極為黨培養輸送青年骨幹。積分制確立入黨積極分子,優選黨員擔任團建指導員,開展黨小組與班團結對共建,做好黨團銜接。抓好團學兩支隊伍。狠抓作風建設,打造“三有三為”團學幹部隊伍。開展“做表率、講奉獻、嚴紀律、轉作風”主題教育,培養有信念的想為青年;開展新精英訓練營,培養有激情的勤為青年;開展專題業務培訓,培養有本領的善為青年。

二、揚起兩面旗幟,提升引領力

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開展三層次三維度理論宣講,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打造“偉大事業,信念領航”理論宣講。依託化藴論壇、求是論壇思政品牌,邀請專家開展黨史黨情主題宣講,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引領學生聽黨話、跟黨走。打造“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專題宣講。建好二級團校、“星火宣講團”微團課教育陣地,圍繞團史團情、創新創業等設計專題,強化團員意識,提升綜合素養。打造“接續奮鬥,成才報國”主題宣講。搭建“追夢路上?青年説”朋輩教育平台,與青年榜樣共話成長,引領學生向榜樣看齊,為實現中國夢匯聚磅礴青春力量。

三、搭好四個平台,提升服務力

以學生髮展為重點,搭建四個平台,助推青年學生“唱主角”,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打造力智平台。開展“創未來”系列培訓、“名師引路”科研體驗坊等,提升創新素養,激發創新夢想。打造力能平台。開展化藴杯系列競賽、“為你讀詩”詩歌沙龍等,強健體魄,以文化人。打造力德平台。以“繼承發展、精準長效”為主線,深入開展主題實踐和定點志願服務,涵藴學生責任擔當。打造力行平台。引導團支部開展就業指導與幫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培養職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返回頁首】

機電工程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一、隊伍建設

(一)“五位一體”匯聚全員育人合力

優化班主任、學業導師、輔導員、學生骨幹、優秀校友全員參與的“五位一體”協同育人環境。目前有專兼職輔導員15名,校外輔導員8名,70個班級100%配備班主任和學業導師。全年17人次獲評省級以上科技競賽優秀指導教師,1人獲評青島市高校十佳輔導員,1人獲評學校“我心中的好老師”,11人獲評“十佳百優班主任”。

(二)“兩項計劃”強化專業工作能力

2020年作為基礎規範建設年,實施“優秀輔導員計劃”,邀請校友、專家開展輔導員技能培訓10餘場,提升專業素養;實施“輔導員專業發展計劃”,推進“五進兩訪”工作,鼓勵輔導員走進學生、走進家庭、走進企業,強化職業實踐。全年輔導員參加培訓60餘人次,家訪學生400餘人次,承擔校級課題5項,撰寫論文6篇,獲校級以上獎勵10餘人次。

(三)“三個強化”提升立德樹人效力

把立德樹人作為導師的首要職責,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學術道德規範、強化關注學生成長,不斷加強隊伍建設。1人獲評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1人入選“黃河三角洲產業領軍人才”,1人獲評“青島高校教學名師”,2個團隊獲評學校“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1人獲評“十佳研究生導師”,1人獲學校“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二、學生教育

(一)注重目標引導,上好入學教育“第一課”

組織“啟航工程”系列活動30餘場,舉辦“尋路論壇”,開展“院長第一課”“系主任介紹專業”“班主任面對面”“學長開講了”等,加強專業認知教育;舉辦“機電科技節”“汽車文化月”“工業設計展”等活動,凝練學術文化品牌。

(二)加強思想引領,唱好主題教育“進行曲”

以價值理念為主題,開展 “對話馬克思”、國防安全講座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舉辦“三行詩”大賽、民族文化展示活動等,增強文化自信;以朋輩引領為主題,選樹“機電榜樣”、評選“院長獎”,引領學生向善向好。湧現出山東省“青春貢獻獎”獲得者、山東省優秀學生幹部、青島市優秀志願者、“校長獎”獲得者等一批優秀學生。10名同學攜筆從戎、參軍報國,學院以第一名成績獲評學校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三)打造網絡精品,講好家國情懷“小故事”

建立全媒體矩陣,開展“學四史·守初心”“我和我的國”等線上活動,講好“中國故事”;開辦“機電糰子説”“小獅有約”等欄目,拍攝畢業季MV《入海》,被中國大學生在線、共青團山東省委等官方媒體轉載,講好“機電故事”;推出自編防疫健身操《病毒説拜拜》,講述我院學生張永健的“逆行的大衣”感人事蹟等,多次登上新華網和“學習強國”公眾號,講好“戰疫故事”。學院獲評學校“新聞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傳媒中心獲評“新聞宣傳十佳學生組織”,“微觀機電”獲評“校園十佳新媒體”。

推進易班平台建設,以“易班+”理念整合各類優質資源,易班評比連續數月位居學校前列。

三、學生管理

(一)落細落實,築牢日常管理“安全線”

實施安全網格管理,分專題研討工作並制定工作體系10餘項,形成5萬字手冊;聚焦學生實際需求,開展“心語石光”、“輔導員午餐”等聯繫學生活動,完善重點學生羣體數據庫,做到“一人一檔一策”,持續關注和個性化教育;培育“兩室一廳”文化(教室、寢室、餐廳),定期開展文明課堂、宿舍文化和實驗室建設等。全年開展安全教育講座10餘場,承辦學校實驗室安全文化月案例展活動,獲評學校實驗室安全知識競賽二等獎,流體傳動與控制實驗室獲評學校優秀實驗室。

(二)羣策羣力,打贏疫情防控“保衞戰”

成立學生工作專班,嚴格“日報告、零報告”,建立一人一案健康台賬,確保學生健康安全;加強宣傳教育,從科普新冠病毒,到製作肺炎防護手冊,發佈推文20餘篇,幫助學生普及防控常識。一作品獲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戰“疫”特別公益賽事二等獎;開啟雲端思政,挖掘育人元素,鼓勵學生投身志願服務。黨團組織開展募捐、志願服務活動數十場,300餘名學生黨員捐款26000餘元,百餘名學生參與志願服務,“青心課堂”為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提供義務輔導,獲學習強國、齊魯晚報等媒體報道,參與山東電視台“雲團課”直播,點播量達500 萬。

四、學風建設

(一)以學習為中心,培育本科生優良學風

推進優良學風建設工程,定期組織學風學情調研,實施“班級提升計劃”、開展“百生進名室”、“班主任有話講”系列活動,塑造良好學風。2020年學院54個班級達到優良學風班標準,達標率為78%,同比去年提升30個百分點。1個班級獲評學校優良學風標兵班,5個班級獲評學校優良學風班。120餘名畢業生攻讀北大、中科大等國內一流大學。

(二)把學賽相融合,弘揚研究生科學精神

舉辦第七屆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教育部“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活動”主題賽事),全國171個培養單位、4268名研究生、1019項作品參賽,得到社會和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研究生髮表SCI等高水平論文100餘篇,3篇論文獲評安全工程學科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全國僅22篇),1人獲評學校“學術十傑”。

(三)用項目作依託,開拓學生國際化視野

打造“留動機電”國際化育人平台,通過政策宣講、項目介紹、留學沙龍等,開拓學生國際視野。依託“德國大學卓越計劃”,累計留德學生133人。2020年,37名學生留學亞琛工大等國際知名高校,學院獲批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7項(全校最多),同俄羅斯南烏拉爾大學達成合作,每年選派30名學生赴俄聯合培養。

五、學生資助

(一)規範管理,落實精準資助

嚴格評選程序,保證每一項資助公平公開;精準掌握信息,保證每一個貧困學生受到資助;動態跟蹤幫扶,保證每一項資助落到實處。全年公開公平發放各類獎助學金近30項,資助範圍1600餘人次,累計金額400餘萬元。

(二)以助扶志,加強資助育人

連續第12年實施“獎助學金千百分之一”愛心助學計劃,募集善款18萬餘元,資助貧困兒童2500餘人次,引導學生關注他人、反哺社會;設立“機智之星”獎學金,鼓勵和支持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一作品獲學校“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活動優秀作品一等獎。

六、心理健康教育

(一)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危機預防干預

完善“學院、年級、班級”三級聯動機制,開展網上心理普測,建立特殊學生羣體檔案,推進物質幫扶“暖心”,精神幫扶“助心”,結對幫扶“連心”的“三心行動”,針對經濟貧困、心理困惑、學習困難和少數民族學生等重點羣體持續關注和幫扶。

(二)豐富教育內容,強化正向心理疏導

打造“輕語心聲”心理健康網絡陣地,舉辦心理教育講座,開展團體輔導活動,學生心理健康關注覆蓋率為100%。學院獲評學校心理情景劇比賽一等獎,1人獲評“美麗心靈·陽光人物”。

七、學生就業

(一)全程指導,提升能力穩就業

堅持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實施院領導聯繫畢業班制度、就業情況定期通報制度、研究生就業導師責任制等,全院合力“穩”就業;四年不斷線地開展就業教育,組織考研、出國、創業報告會數十場,強化價值引領;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畢業那些事”“職來職往”等就業輔導,提升就業能力。

(二)挖潛擴量,暢通渠道穩就業

注重職業實踐,學院擁有就業實習基地47個,全年學生企業掛職、實崗實訓400餘人次,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拓寬校企合作,與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等簽訂合作協議,與海信集團共建“人才班”,加大聯合培養力度;深挖就業市場,聚焦重點地區、企業等主體市場,拓展新業態、新模式等新興領域。全年邀請傑瑞集團等30餘家企業線上或到校宣講招聘,提供崗位160餘個。

(三)精準服務,質量雙收穩就業

建立就業困難學生數據庫,實現“一人一策”精準幫扶,貧困學生就業率達97.5%;引導學生響應國家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參軍入伍、西部計劃就業21人。2020年就業工作“質”“量”雙豐收,畢業生總數632人,初次就業率為96.51%,車輛工程專業連續第五年、機械工程專業連續第二年實現100%就業。205人升學(佔比為43%),41人出國留學(佔比為8.6%),均創學院歷史新高。

八、學生黨建

(一)嚴法立標重規範,提升組織育人能力

建立學生黨建“點線面”三級工作機制,以黨員為“點”,健全發展黨員工作質量保障體系,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各項制度;以黨支部為“線”,推行“網格化”支部建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和支部工作考評等基本制度;以黨建工作為“面”,推行院領導聯繫學生黨支部、學生黨支部黨建導師制、師生黨支部結對共建、黨支部和團支部聯動共建等特色工作。3個黨支部獲評學校樣板黨支部,1個黨支部獲評學校先進黨支部,1個基層黨建創新項目順利結題,“感悟歷史,牢記使命”系列組織生活獲評學校優秀組織生活案例。

(二)創新融合拓陣地,促進黨員作用發揮

結合不同年級、專業特點,建有“烈焱”等五個黨建活動陣地,推行黨建活動“項目化管理”,形成“一陣地一特色”,致力於黨建活動品牌化。建立“黨建+網絡新媒體”教育陣地,線下推動“黨旗飄飄”、“紅色課堂”、“在黨的懷抱中成長”、“黨員在基層”四大主題實踐活動,線上結合微信、微博、易班、PU口袋和抖音等,上好“微黨課”。一年來,先後推出“機械獅黨務小課堂”微動畫、《薪火相傳》等原創紅色文化視頻。《薪火相傳》獲學校關工委“讀懂中國”活動微視頻優勝獎。

九、共青團工作

(一)以文化人,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堅持文體育人,自編舞台劇《橫空出世》,獻禮建黨100週年,彰顯家國同心;展演話劇《錚錚歲月》,反映學院發展變遷,傳承機電情懷。不斷線組織“迷你馬拉松夜跑”、健身打卡活動等,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學院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校園足球聯賽連續兩年獲山東省冠軍。

(二)注重實踐,涵養學生家國情懷

全年學院組建實踐隊112支,參與學生近1000人,獲公益組織資金與物資支持5萬餘元,受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報道800餘次。1個團隊入選調研中國全國十五強(全省唯一),1個團隊獲中國大學生“知行促進計劃”優秀團隊獎,1個團隊獲“美麗中國”綠創明星獎,1支實踐隊獲評四星實踐隊。學院獲評學校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

(三)鼓勵創新,引導學生追求卓越

全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146項,其中國家級55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增立項41項,學生申請專利74項,佔全校43%。多項競賽取得突破性成績: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2項,省賽金獎2項、最佳人氣獎1項(全省唯一);獲中國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以總成績第一名獲評優秀組織單位;獲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2項,獲評優秀組織單位;獲全國大學生成圖技術創新大賽團體一等獎1項,單項一等獎6項;獲美國數學建模大賽F獎1項。【返回頁首】

講好學院故事,做好“三全育人”

全面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機電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近年來,機電工程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為主線,用“網言網語”講好中國故事、石大故事、學院故事,着力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網絡育人新格局。

一、“全員”講故事:打造三支隊伍,抓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學院依靠“思政隊伍-學生骨幹-網絡宣傳員”三支隊伍,積極構建“點、線、面”三位一體網格宣傳矩陣。面上,將輔導員和班主任個人媒體等作為思政教育陣地,隨時隨地與學生無隙溝通;線上,培育優秀學生宣傳骨幹,變道理“説教”為生動“故事”;點上,在團支部設立網絡宣傳員,讓身邊人講身邊事,傳播青春正能量。

二、“全方位”講故事:建好四個陣地,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是建好紅色文化陣地。建立線上黨建教育平台,製作“機械獅黨務小課堂”微動畫、《薪火相傳》等原創紅色文化視頻,以接地氣的方式宣傳學生黨建優秀成果和典型案例。

二是建好精神家園陣地。將學院歷史文化和優秀傳統作為教育素材,創作話劇《石油機械師》,作為入學教育第一課,開展知院愛院榮院教育;舉辦歷史圖文展,展示學院發展歷程和優秀成果;開設“機電榜樣”“院長獎”,邀請校友、學長分享成長經歷。

三是建好主題教育陣地。以重大時間節點和熱門事件為座標,堅持主題教育不斷線。策劃實施“畢業季感恩九圖”等作品引發團中央微博等轉載熱潮。

四是建好學術創新陣地。結合專業特色線上線下同步組織“汽車文化月”“工業設計展”等,打造《微觀科技》《機電論壇》等項目,濃郁創新文化氛圍。

三、“全過程”講故事:做好兩個結合,加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

一是做好線上教育與線下活動相結合。疫情期間開啟雲端思政課,推出自編防疫健身操《病毒説拜拜》,講述張永健“逆行的大衣”感人事蹟等,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引領學生戰“疫”中成長,作品和事蹟多次登上新華網和“學習強國”公眾號。

二是做好思政教育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網絡思政+學科專業”,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學風建設月、舉辦百生進名室、實施班級建設項目化管理等,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網絡思政+第二課堂”,營造文藝氛圍,推送精品作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通過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網絡育人格局,聚焦思想引領,打造教育品牌,2020年獲評校“新聞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傳媒中心獲評“新聞宣傳十佳學生組織”,“微觀機電”獲評“校園十佳新媒體”。湧現出“互聯網+”國賽銀獎團隊、“調研中國”全國十五強、山東省“青春擔當好團隊”、山東省“青春貢獻獎”獲得者等一批優秀學生團體和個人。【返回頁首】

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2020年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儲建學院學生工作組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求真、務實、用心、創新”的工作理念,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現總結如下。

一、嚴管活用練內功,打造正能量團隊。

工作力量配備合理,現有8名專職輔導員,2名保研輔導員,1名兼職輔導員,從嚴從優選聘62名班主任,各年級專兼職結合、100%配備班主任,既凝聚合力集中攻堅,又明確分工落實職責。

1.培養機制健全。結合學校安排和學院實際,以集中培訓、自學互學、典型選樹分層次培養。11人次高質量完成新入職輔導員培訓、全省挑戰杯金獎項目指導、易班全國共建高校內容創作隊伍培訓等任務,組織談心談話、理論宣講、案例分析模擬培訓會。在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中,學情熟知平均99.25分,鄭健獲決賽二等獎;張欽獲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鄭健入選網絡思政精品微課重點建設課程名單。

2.工作成果豐碩。1論文獲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論文,校級課題結題4項、立項1項,3成果獲評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暨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12人次獲校級及以上表彰。楊曉靜獲山東省“時代新人説”教職工演講比賽一等獎,劉建林獲評首屆十佳研究生導師,於桂傑獲評“我心中的好老師”,唐建峯獲評“十佳班主任”。

3.作用發揮良好。承辦學工杯排球賽,促進學工隊伍交流,與黨委研工部、體育教學部、後勤管理處組隊獲季軍。抽調力量服務國家、學校黨政工作大局,1人赴內蒙古科左後旗任駐村第一書記,1人借調團省委,1人交流至學工部。

二、聚網聚力聚人心,築起思政高地。

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增強優秀文化浸潤,打造“儲德運能”思政品牌。

1.打造精品項目。創作原創網絡文章24篇,錄製精品思政微課5件,其中3件參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課”徵集。儲建追夢人工作室獲批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設立項,1人入選校園網絡名師培育支持計劃。《震撼來襲!》獲中國大學生在線年度優秀內容獎。學院在四史教育活動中總分前三,獲國家安全主題徵文活動優秀組織獎。

2.守好網絡陣地。形成以易班為核心,學工在線網站、微信公眾號、QQ、抖音、微博聯動的平台矩陣,構築全員全媒體網絡育人格局。易班註冊率100%,月度考核全年均穩居前三名。根據學校月度主題教育要求,結合重大節日、時事熱點創作文化作品,徵集“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作品119件、保障疫情期間思政教育連上線、不斷線。

3.教育成效顯著。積極響應學校“實現強軍夢,大學生攜筆從戎”號召,出色完成徵兵任務。學院獲評“徵兵工作先進單位”,楊曉靜獲評黃島區“徵兵工作先進個人”。11人次獲評“十大學生標兵”“黨員標兵”“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生”“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

三、嚴防嚴控嚴落實,不留抗疫死角。

嚴格落實學校部署,輔導員第一時間返崗,防、控同抓,系統推進,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生活。

1.健全工作機制。發佈《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5項工作紀律,從制度上面向全體學生明確疫情防控要求、提醒注意事項。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制,輔導員召開線上年級會、班會,發佈《戰勝疫情,我們的信心從哪裏來?》等網文,開通線上心理疏導渠道,利用電話、QQ、微信點對點聯繫,全面排查學生動向,實時掌握重點地區學生情況,申明紀律、疏導心態。

2.精心部署落實。精心制定返校和日常管理工作方案並嚴格落實,順利完成學生返校和畢業工作。挖掘疫情防控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輔導員陪同61名發燒學生到指定醫院檢查,讓學生切身感受學校關懷;1名輔導員疫情期間在青島站擔任返校工作負責人,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擔當作為,70餘名學生積極參與所在社區(村)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當好“戰鬥員”“宣傳員”“保障員”,2019級李泰隆獲評“寶雞市抗疫青春榜樣”。

四、知網建網用好網,提升管理質效。

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用好e站通、學院網站等工具,以精準高效的統計分析為管理服務賦能。

1.嚴格落實請銷假制度。在全體學生中落實“輔導員初審-任課教師審批-輔導員終審”的線上請銷假流程,讓輔導員與任課教師準確及時掌握學生請銷假原因、時間、去向。

2.大力推進課堂考勤管理。依託e站通課堂考勤系統掌握、分析打卡情況,各年級出勤率每天一公佈,學院整體情況每週一公示。作為試點學院,關聯e站通請銷假系統與課堂考勤系統,結合輔導員複查,解決系統導出不精確的問題,為精準掌握出勤情況、重點關注出勤率低的班級和同學提供堅實保障。

五、牽線搭橋系紐帶,力促高水平就業。

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擔任雙組長,黨委副書記、分管院長、各系主任和畢業班輔導員各負其責推進就業工作。

1.凝聚各方資源擰成合力。與家長保持溝通,解讀政策、分析形勢,共同為學生就業保駕護航。動員專業教師力量,邀請合作單位到學院舉辦專場招聘,為相關企業點對點推薦學生。發掘校友資源,在定點招聘、崗位內推、求職指導等方面爭取支持。

2.量身打造個性化就業服務。進入畢業班前就摸排意向,按照保研、考研、就業等,通過職業規劃、簡歷指導、經驗分享等分類指導。為每名畢業年級學生建立工作台賬,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實時掌握就業進展,提供針對性服務。

3.就業工作斬獲可喜成果。頂住疫情壓力和企業縮招的雙重壓力,取得良好成績。截至11月25日,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率96.34%,較前三年平均值提高1.77%;本科生升學率48.34%,較2019年提高5個百分點,研究生就業率100%。學院榮獲“學生就業先進集體”“學生就業工作責任目標達標學院”;工程力學系主任劉建林教授獲評“學生就業工作優秀教師”,楊曉靜、瑪依努爾獲評“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

六、多方聯動齊發力,強化學風建設。

嚴抓學風,分級幫扶、家校聯動、朋輩互助多措並舉,守住紅線、打造亮點,學業預警率顯著降低、學風建設效果明顯提升。

1.穩住基本盤,做好學業幫扶。完善學業預警機制,精準掌握學業困難學生具體情況,建立“班級幫扶小組—班級導師—輔導員”三級預警幫扶體系,動態、遞進式幫扶。通過家長羣、電話、家訪等,向家長解讀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定期反饋成績和預警情況,共同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

2.培育增長點,促進整體提升。每週發佈各年級學情通報與學習指南,做好指導督導。舉辦14期“儲學堂”,由成績優秀學生梳理知識脈絡、講解課業難點。開展“名師有約”“仰望星空”等研究生學風學術活動20餘期。一年來,全院47個班級中17個班級達到優良學風班標準,預警率下降5個百分點。土木1704獲評優良學風標兵班、免監考誠信班級。

七、防微杜漸早介入,化解危機事件。

有效預防、及早發現、及時控制、做好家校溝通,消除潛在的嚴重危機事件與安全隱患。(見特色工作)

1、建立心理健康重點關注學生數據庫。每週例會專門研判近期情況、商討下步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人一檔一策。

2、制定《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界定高危對象、確定工作原則、明確工作要求、制定干預辦法和愈後鑑定及跟蹤制度,為處理嚴重心理問題提供指導。

3、定期彙總分析典型案例。開展談心談話、案例分析模擬演練,提升團隊應對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八、助學築夢更鑄人,資助扶貧扶志。

圍繞學校“九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將資助政策覆蓋到每一名同學,逐步完善資助政策制度體系。

1.精準資助落實到位。全面掌握學生基本學習生活需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重點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做好專項困難補助,在疫情期間做到“停課不停助”。

2.全面貫徹育人宗旨。制定《學生品德“一票否決制”實施細則(試行)》,參考綜合測評成績、學生代表評議,着重考察候選人道德品行,對品行較差者一票否決,年度評獎評優零投訴。邀請國獎獲得者主講“儲學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設置學院獎助學金,激勵學生專業化發展。本年度1人蔘與錄製資助工作精品微課,1作品獲“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活動二等獎。

九、聚焦主業有擔當,團學工作有突破。

學院團組織聚焦主責主業,做好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紮實推進思想引領、團學組織改革和第二課堂等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1.三力一度不斷提升。成功召開學院第一次學生代表大會和研究生代表大會。圍繞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等重大事件,深化“青年大學習”,全年開展主題團日、教育活動300餘次。立項紅旗團支部、活力團支部全部通過考核。湧現出“十佳團員標兵”“思美之星”“優秀志願者”等一批典型,近200人獲團內表彰,《建設研究生縱向團支部激活研究團支部活力》獲評校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

2.第二課堂成果顯著。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為抓手,整合資源搭建學生髮展平台。持續打造“先鋒杯”品牌,以體育競賽、智力運動會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學院獲評“青年健身節優秀組織單位”。在“互聯網+”“挑戰杯”等賽事的獲獎數量、層次取得歷史性突破,“可燃冰高效開採技術領航者”項目斬獲“挑戰杯”銀獎,創學院參賽以來最好成績。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覆蓋面繼續擴大,全員註冊成為志願者,85%以上大一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尋根實踐隊獲評團中央“鏡頭中的三下鄉”最佳攝影團隊。基本不存在每學期不足20學時的預警學生。

十、規範建設強推進,黨建優質發展。

將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學院整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以品牌建設為統領,以“三感”教育為載體,引領高質量黨建。

1、開展黨建品牌建設。圍繞學校黨委“黨建引領,改革先行,優化佈局,合作發展”的總體思想,以“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為目標,增強品牌意識,明確定位,促進學生“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

2、開展“三感”教育。激發“使命感”、提升“參與感”、提高“獲得感”,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將黨建工作穿成線、連成面、構成黨建思政教育體系。

3、學生黨建取得成效。全年發展黨員171名,研究生氣體儲運與安全技術黨支部、研究生建環黨支部、研究生建築與土木工程第一黨支部入選研究生樣板黨支部,畢真嘯獲評校“優秀學生黨員”,研究生氣體儲運與安全技術黨支部獲評校“先進學生黨支部”,2案例入選研究生黨支部優秀組織生活案例。【返回頁首】

家校聯動化危為機,科學管理促學維穩

——儲建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儲建學院綜合利用線上線下手段,搭建平台、打通渠道,分級分類與學生家長保持常態化溝通,為開展個性化幫扶和應對危機事件提供堅實保障。

一、夯實基礎,實現家校溝通全員覆蓋。

1.鍵對鍵溝通不斷線。各年級建立家長線上交流羣,實時轉發學生相關的宣傳報道,每週公佈課堂考勤、宿舍檢查結果,在學期初和學期末分別發佈《致家長的一封信》、工作喜報,每學期召開2次線上家長會,點對點發送學生成績單,讓家長實時瞭解年級工作思路與情況,確保其在熟悉學生在校情況的基礎上,理解支持學校工作。

2.面對面交流成機制。新生入學時召開家長會,由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介紹基本情況和制度,從源頭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達成共識。輔導員每季度至少與家長電話溝通1次,利用寒暑假、招生宣傳等節點,通過座談交流、單獨溝通等家訪,通報年級情況、溝通學生現狀、研討下步措施。

二、聚焦重點,確保特殊羣體一人一策。

1.抓細抓實日常管理。對學生請銷假、假期離返校、實習、求職面試、兼職、外宿等存在安全隱患的時間節點和事項,制定相應工作辦法,明確要求必要環節需家長知情、同意,確保家長、學校實時掌握學生行蹤,消除安全隱患。

2.分類分批精準對接。重點關注學業預警、心理問題、降級、患病等羣體學生,與家長共同制定幫扶方案,每週至少溝通1次跟進落實情況,情況嚴重的要求家長陪讀,通過外宿地拜訪、來校溝通等方式,每月至少當面交流2次,通過協同配合,讓家長切實瞭解情況、承擔責任、發揮作用。

三、專事專辦,力促危機事件妥善解決。

1.特殊羣體處理順暢。在降級、休學、退學學生的處理過程中,受益於前期的細緻溝通,家長和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積極配合學院管理,及時調整心態、轉變狀態適應新階段學習、生活。

2.安全事件處置穩妥。制定學院《應急工作預案》《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在學生遭遇人身財產安全意外時,學院既不大包大攬、也不推諉避責,在明確各方責任義務的基礎上積極提供幫助,在處理學生受到意外傷害等事件中未造成任何惡劣社會影響或輿情。

家校協同順暢、聯動有力,對提高危機應對能力、提升管理教育效果意義重大,儲建學院學工組深深體會到:以家校聯動化危為機,合法是根本,合理是關鍵,合情是保障。合法即以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序良俗和學校管理制度為根本,守好底線;合理即以縝密的邏輯和規範的流程為標準,把握規律;合情即兼顧學生成長成才長遠目標和正當短期利益,真心關愛。【返回頁首】

材料學院2020年度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材料學院學生工作遵循 “高目標引領、高規格培養、高水平產出、高層次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抓落實,重實效,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一、隊伍建設

(一)配備與使用

現有專職輔導員5人,保研輔導員2人,兼職輔導員3人。學院重視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將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學院幹部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團委書記當選黨委委員。定期召開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開展師生面對面,營造濃厚的全員育人氛圍。為45個本科班級配齊、配強班主任,班主任選聘、考核、評優嚴格規範,班主任工作效果好,湧現出以宋玉強、黃萬羣為代表的一批受學生愛戴的班主任。制定出台《學生能力發展培養方案》,明確不同年級輔導員工作重點,規範輔導員工作開展程序。嚴格落實《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指導意見》,開展新聘任導師培訓,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作用發揮良好。

(二)培養與管理

按照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劃,對輔導員實施分層次培養,根據輔導員工作年限及個人特點量身打造培養方案,輔導員外出學習交流常態化。嚴格輔導員管理,要求輔導員工作生活中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落實輔導員“五進兩訪”,疫情期間,輔導員與1478名學生全部通電話,黨委副書記與湖北地區32名學生全部通電話,瞭解學生思想動態,送去關心和問候,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輔導員工作開展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已經深入輔導員內心,學生對輔導員高度認可。2020年度,輔導員獲省級獎勵2項、校級獎勵4項;學院1名班主任獲評校十佳班主任,6名班主任獲評校優秀班主任,1名教師獲評第五屆“我心中的好老師”榮譽稱號,1項工作案例獲評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

二、學生教育

(一)日常教育

注重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依託主題黨日、主題團日等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打造“材風言韻”演講比賽、大學生辯論賽、珠峯講堂等一批品牌活動,提高思想引領的實效性,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1名學生入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赴內蒙古科左後旗支教1年,2名學生入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2名學生應徵入伍,充分展現了材料學者的責任和擔當。

(二)網絡思政教育

重視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展,創新網絡思政工作形式,打造學院網絡育人陣地“材科石光”微信公眾號,構築“學生在線”工作網站,推出材料之星、材子榜樣等特色網絡思政作品,講好材料故事。依託易班優課平台建設1門抗疫思政微課,1篇推文入選年度校園新媒體“微信十佳圖文”。

疫情期間,探索網絡思政新模式。積極開展“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等線上主題黨日活動,把黨員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各基層團支部開展“從我做起、共克時艱”線上主題團日活動,引導青年學生理性認識疫情,科學做好防護。學院特邀“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山東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成員胡振珊等三位醫生舉辦“最美逆行者”線上交流會,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三、學生管理

(一)日常管理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

樹立“嚴管+厚愛”的育人理念,嚴格落實“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請銷假制度”、“課堂考勤制度”、“宿舍衞生安全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營造規範有序的生活學習秩序,為正常生活學習做好保障。注重習慣養成,組織學生訂立寢室公約,開展宿舍長培訓及優秀宿舍長評選活動,學生宿舍風氣好,目前學院1-3年級學生7:30以前均能自覺離開宿舍去學習,展現了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辦法,規範突發事件處理程序。圓滿完成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

(二)特殊羣體及違紀學生工作

深入學生,實時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建立特殊羣體學生檔案,針對特殊學生類型,研究制定幫扶舉措,實施精準幫扶。對11名達到三級關注等級的學生建立了幫扶檔案,幫扶效果明顯。尤其是對於學業困難學生幫扶成效明顯,目前全院欠25個學分以上學生已經由去年的13人降為目前的3人。開展警示教育,對於違紀學生嚴格按照學生紀律處分規定上報處理,對處分期內的學生開展跟蹤幫扶,效果良好。

四、學風建設

(一)本科生學風建設

結合學科特色,學院將學生培養定位為“高端發展”,高端發展需要優良的學風作保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風建設效果明顯。學生警示人數由去年的86降到42,在2020-2021-1學期學生學業警示工作情況通報中,學生警示比例在理工科學院中比例最低。全院2-4年級32個本科生班級中有21個班級達到學校優良學風班標準,佔班級總數的66%;1個班級獲評“校優良學風標兵班”榮譽稱號,2個班級獲評“校優良學風班”榮譽稱號,3個班級獲評“校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

(二)研究生學風學術

開展“光耀石大”名家講壇3期、“名師有約”報告會8期、研究生學術沙龍3期,營造了濃厚學術氛圍。疫情期間,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舉辦研究生“雲端學術大講堂”7期,打造線上“學術盛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得省級及以上獎勵5項。學院2名研究生獲評第十五屆研究生“學術十傑”,1名研究生獲“學術十傑”提名獎;1個班級獲評2019-2020年研究生先進班集體。

五、學生資助

(一)精準資助

學院建有完備的資助體系,貧困生認定、獎助學金的評選均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貧困生認定充分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做到分檔合理。累計完成了163.33萬元587人次獎學金、289人次助學金的評定工作,12名學生校園地助學貸款的評定工作,累計為貧困生安排勤工儉學崗位147人次,無違規違紀情況發生。

(二)資助育人

重視資助育人作用的發揮。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學院網站等媒體大力宣傳典型,在學生中弘揚自強自立的勵志精神。開展感恩教育,邀請設立獎學金單位來校頒獎,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吸引東營東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10萬元獎學金捐贈。全年開展資助育人活動2次,防範金融風險宣傳教育4次,資助政策宣傳會4次,實現學生全覆蓋。1篇文章獲第六屆“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活動一等獎。

六、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

開展心理健康系列主題教育,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開展心理委員培訓,在疫情期間舉辦“簡語箴言”系列主題心理講座、電影展播、讀書分享會等活動17次,增強廣大同學抗疫信心。1名學生幹部獲評第三屆“全國百佳心理委員”(全校唯一)。

(二)心理問題、危機學生的預防和干預

依託“心理健康工作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負責人”三級工作體系,對於嚴重心理問題學生能夠做到及早發現和妥善處理。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普及心理學知識、撰寫原創文章、分享精彩圖文視頻,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七、學生就業

(一)工作成效

2020屆本科畢業生升學率達到56.45%,學生整體就業率為95.03%,獲評2020年“學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人獲評“就業先進個人”。

(二)工作措施

開展大學生就業價值引領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黨的事業中。開展簡歷製作、面試技巧培訓,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建立用人單位數據庫,做好疫情期間的線上招聘會組織工作。開展考研學生面試培訓,做好上線學生志願調劑工作。開展2020年“青選計劃”經驗交流會。針對2021屆畢業生,暑期開展線上打卡活動,克服疫情在家備戰考研帶來的困難。

八、學生黨建

(一)工作保障

重視黨建育人作用的發揮,將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學院的年度整體發展規劃,學院黨委就學生黨建工作舉行2次專題研討會,院長、書記帶頭為大學生上思政課。開展學生支部書記培訓,提高支部書記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建立了教工黨支部聯繫學生黨支部制度,開展組織員培訓,建強組織員隊伍。

(二)發展黨員

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細則》,黨員發展重質量,發展程序規範,嚴格按照年度發展計劃開展。本年度發展黨員104名,轉正黨員79名。對黨員嚴格要求,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三)教育管理

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認真做好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加強學院黨校建設,在線完成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工作,開展主題教育50餘次。在學生黨支部開展“四史”故事講述比賽,舉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讀書班,強化政治引領,提高政治站位。2020年1個支部獲評“先進學生黨支部”,1名學生獲評“優秀學生黨員”。

九、共青團工作

(一)思想引領與組織建設

根據月度主題團日活動指導意見,紮實有效開展主題教育。邀請校內專家,開好第三期團校,加強對青年團員的思想引領。2020年,1個科研團隊獲評校“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個團支部獲評校“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1人獲評第十七屆“校長獎”,1人獲評“思美之星”。規範團支部“三會兩制一課”,着力創建並打造6個活力團支部和2個紅旗團支部,定期檢查指導《基層團支部工作手冊》。成功召開學院第一次學生代表大會和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會。學院學生會以考評總分第一名獲評中國石油大學2019-2020年度“模範學生會”。

(二)第二課堂

科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學時預警人數少。開展“三大賽”種子項目和自主創新項目選拔,形成“儲備庫”。加強專業教育和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開展金屬創意工坊、材研論壇、“材子計劃”等特色活動。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3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競賽獎勵33人次,其中2個團隊獲第六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個團隊獲第十二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結合“321”工程,打造文化品牌活動。開展學院大眾體育活動,為學院體育工作儲備人才,在青年健身節中獲團體競賽總分第4名,獲“優秀組織單位”榮譽稱號。推進實踐育人工作,學院1個團隊入選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組織的“絲路新世界·青春中國夢”2019年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優秀團隊,1支實踐隊入圍2020年“青年中國行”20強,在2020年“疫中家國?決勝小康”專項社會實踐星級實踐隊評定中,認定五星實踐隊1支。

十、其他工作

圓滿完成301名學生的古鎮口搬遷。【返回頁首】

打造優良學風 助力學生高端發展

——材料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結合學科特色,學院將學生培養定位為“高端發展”,高端發展需要優良的學風作支撐,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風建設效果明顯。在《關於2020-2021-1學期學生學業警示工作情況的通報》中,學院學分警示人數比例進一步降低,學分警示人數在理工科學院中數量最少,全院2-4年級32個本科生班級中有21個班級達到學校優良學風班評選基本條件,佔班級總數的66%,2020屆本科畢業生升學率達到56.45%。

一、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樹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思想

學院高度重視學風建設,領導班子專題研究學風建設,學院在不同層面開展“學風建設大討論”,使學院師生充分認識到學風建設對人才培養和學院發展的重要性。輔導員、班主任在年級大會、班會等各類場合,逢會必談學風建設。在學生幹部選拔中,注重對學習成績的考察,樹立鮮明的學生幹部選拔導向。鼓勵班長團支書狠抓學風,為獲得學校年度優良學風班、先進班集體的班級班長和團支書發放專項獎學金。挖掘和選樹學風建設中表現優秀的集體和個人,依託學院宣傳欄、微信公眾號對學生事蹟進行線上線下宣傳,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通過兩年多的努力,“以學習為中心”的思想已經逐步深入師生內心。

二、加強引領,規範管理,引導學生刻苦讀書

學院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引領,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嚴管就是厚愛”的學生管理理念,嚴格落實“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請銷假制度”、“課堂考勤制度”、“學業預警制度”,注重習慣養成教育,學院1-3年級學生早上7:30均能按時離開宿舍去學習。組織先進集體和個人開展主題宣講、經驗交流,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開展誠信教育,營造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引導大學生誠信考試、誠信做事做人。

三、加強溝通,統籌資源,形成學風建設合力

學院注重與任課教師的交流,定期邀請高數、外語、大學物理等基礎課程教師來院參加座談會,瞭解我院學生情況,聽取任課教師意見和建議。輔導員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做到每個學期深入課堂與全部的任課教師溝通交流不少於1次,每學期與班主任就班級情況進行深入交流不少於1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在新生歡迎大會上為班主任頒發聘書,激發班主任工作積極性。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70%以上的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去。【返回頁首】

新能源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新能源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精準施策,在學工各部門的領導下,做好學生教育及管理工作。服從學校大局,科學有序組織225名研究生順利入駐古鎮口新校區,統籌做好兩校區學生管理工作。

一、隊伍建設

(一)協同育人力量,優化隊伍配置

現有一線專職輔導員5人,保研輔導員2人,兼職輔導員6人。完善《新能源學院班主任聘任辦法》,聘任班主任65人,聘任班主任助理32人。

(二)聚焦主責主業,提升職業能力

加強理論研究,開設輔導員沙龍等業務培訓,提高業務能力;與教學系加強研討交流,推動工作開展;聘任企方教師,加強校企聯動。

立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項,1論文獲山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類優秀科研成果獎,2論文獲學校思政論壇二等獎,1論文獲學校思政論壇三等獎,1團隊獲學校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10名教師獲評校“十佳百優”班主任。

二、學生教育

(一)四航工程加強思想引領

重視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工作,邀請全國勞模許振超為石大學子上思政課、學院黨委書記為學生幹部進行專題培訓,邀請學科規劃處、武裝部、團委、學院教師、優秀輔導員等20餘人次到學院開展宣講。

(二)網絡矩陣強化網絡思政

建立學院網站、易班、微信、微博、抖音全媒體矩陣,形成線上線下教育合力。本年度,微信推送總篇數267,單篇最高閲讀量2.5萬餘次;發佈微博306條、抖音194條、視頻52個。疫情期間《手指舞版我和我的祖國》、新生入學期間《你笑起來真好看——新生集體跳網紅早操》等相繼登錄新華網,大眾網,學習強國等平台。

獲評新聞宣傳先進集體、新聞宣傳十佳學生組織。

(三)主題教育提升育人內涵

主題教育緊密結合國家形勢、深化主題教育,“學”的基礎更加牢固,“做”的標尺鮮明確立,“實”的導向全面樹立,育人工作進一步昇華。

開展以“學習抗疫精神”、“四史精神”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106場,指導開展團支部活動300餘場。

三、學生管理

(一)疫情防控,嚴守安全底線全年不鬆懈

疫情期間嚴格學生管理,以“疫情防控通”為抓手,掌握學生身體情況、所處地點、位置變動;為疫情期間留校學生做好服務,提供生活必備用品,關注學生心理變化。

(二)制度建設,注重規範管理覆蓋全體

各年級成立工作組,古鎮口校區設置年級負責制,創建網格化管理模式。組建黨員隊伍、學生幹部隊伍、宿舍長隊伍三支隊伍,形成交叉管理,設置流動信息員關注網絡輿情,打造線上線下互補的管理模式。

落實輔導員“五進”制度,每級保證一名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幫扶學業困難學生,關愛少數民族學生,助推優秀學生。

1學生獲評“山東省優秀學生幹部”,2學生獲評“山東省優秀學生”,1班級獲評“山東省先進班集體”。

(三)分類篩選,把握精準施策關注特殊

動態完善數據庫,建立分類篩選機制;建立特殊學生檔案,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加強家校溝通,制定特殊情況學生跟蹤方案。

修訂《新能源學院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13項規章制度,嚴格規範學生管理,保證有章可循,搭建宿舍-班級-年級-輔導員安全彙報制度,防患未然、防微杜漸,全年無安全事故。

四、學風建設

(一)建章立制、搭建體系,學風建設有根據

教輔聯動,細化制度管理,強化隊伍建設。低年級注重學風養成,集體晨讀、集體晚修、輔導員隨堂聽課制度,促進優良學風養成;高年級注重專業提升,開展學習經驗交流,1+1幫扶等,助力學習困難的同學,文明課堂主題班會等加強習慣養成。

(二)本研一體、科研育人,學風建設有依託

賽練同步,增強科研素質。以科技節、博萃節為契機,開設創新創業培訓課程、科技講堂,舉辦技能比賽,啟發科技萌芽、營造科研氛圍;以賽促學,提升科研本領。學院牽頭組隊學生參賽“挑戰杯”、“互聯網+”、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重大賽事,全程參與、重點指導。

本年度大創項目覆蓋率突破60%,學院成立以來電氣專業保研留本率保持50%以上,申報優秀生培育科研團隊14個,學校重點培育科技團隊7個,1名本科生在一區Top期刊發表文章。

(三)多措並舉、全員聯動,學風建設有成效

查找原因、多方交流,黨建聚焦學業規劃、學業困難精準幫扶、創新引領學風建設。

疫情期間輔導員“雲聽課”,每週發佈教學報告,督促學生學習效果;評選 “線上學習標兵”30人,展示成果、激發熱情。

學分預警人數較2019年減少79人,比例降低35.4%,學風明顯改善。1學生修回學分14.5個,1學生修回學分23個。1班級獲評“優良學風標兵班”,3班級獲評“優良學風班”,1項目獲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1博士獲得國家獎學金,2名碩士獲“學術十傑”提名獎。

五、學生資助

(一)規範資助流程,嚴守程序紀律

宣講資助政策,規範資助流程。堅持資助項目公開、申請條件公開、評審過程公開、資助結果公開。細化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將“扶困”與“扶智”和“扶志”相結合。多渠道籌措,化機80助學金、教工愛心車票等措施消除學生後顧之憂。

勤工助學資助人次95人,發放工資10萬餘元,本年度共計發放各類獎助學金211.61萬元,惠及1342名同學,其中學院獎學金11.2萬元。

(二)加強宣傳教育,注重典型引領

實施資助工作教育計劃。線上線下相結合,多渠道做好政策解讀。發揮優秀受助學生引領作用,舉辦國獎獲得者風采展、報告會5場,推送優秀學生風采展推文11篇,強化育人成效。

六、心理健康

完善工作方法、健全工作體系。建立心理預警制度,構建校、家、生三方溝通機制。注重理論培訓,持續學習提升。邀請韓旭東開展專題心理培訓2次,疫情期間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線上講座1次。關注問題羣體,加強預防干預。關注經濟困難、學業困難、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等學生羣體,開展專題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20餘次。

七、學生就業

(一)精投就業信息,營造就業氛圍

以就業指導中心的校園招聘會為依託,做好就業信息整理和發佈工作。做好分類,動態更新就業進程,篩查就業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簡歷指導,“一對一”定點單位推薦。

(二)開闊就業思路,拓寬就業渠道

充分發揮校友、教職工資源,主動開拓就業市場,與山東能源、鎮海煉化、比亞迪等多家用人單位展開合作交流,全年走訪企業13家。

適應古鎮口校區學生需求,利用“名師有約”及“博韻學堂”等平台,邀請行業專家指導和培訓;打通就業渠道,確保雙選會期間通勤,定點邀請單位到古鎮口校區招聘,效果顯著。

(三)推進校企合作,提升就業質量

以“請進來、走出去”為原則,接待來校企業、走訪校外單位,積極推進校企合作,通過專場招聘會等形式促進就業,今年國網山東省電力首次在我校設立考點,實現突破。

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96.6%,3人獲評就業先進個人,學院獲評就業先進單位。

八、學生黨建

(一)抓基層築堡壘,全力開展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迅速行動,下發《致新能源學院全體學生黨員倡議書》,發揮基層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捐款63514.75元,51445.55定點支援湖北監利人民醫院,今年六月,監利副市長遊袤率隊來校贈送錦旗;全體學生黨員參與社區和鄉鎮的疫情防控工作,宣傳抗疫知識。

1學生黨員獲評山東省“青春貢獻獎”,其抗疫事蹟被山東廣播電視台採訪報道。

(二)抓責任促落實,認真落實工作責任。

成立黨建中心,統籌學院黨建工作,規範黨員發展流程、嚴控材料及燈塔進度、提升材料審核標準、掌握黨支部發展動態。指定專門場地作為黨建活動室,推進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加強硬件設施建設購置材料櫃,規範黨支部材料存放管理。

(三)抓內容促教育,不斷激發工作活力

實踐“紅橙藍三色教育”體系,依託學院18個縱向黨支部,建立教育梯隊,開展主題教育,樹立責任擔當意識,加強先進性建設。

依託網絡陣地吸引注意力,創建“黨員之聲”主題版塊,展示發佈教育活動;緊隨時事熱點增加吸引力,十九屆五中全會期間,開展組織生活、主題黨日等活動20餘次;把握重要節點提升教育力,以講述紅色故事、重温入黨誓詞、網上雲祭掃、微黨課等形式,深化教育主題、豐富教育內容,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人獲評優秀黨務工作者,1人獲評優秀學生黨員,1支部獲樣板黨支部,1支部獲“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先進組織。

九、共青團工作

(一)突出育人主線,加強思想引領

秉承“凝聚青年、服務青年”工作理念,聽青年之聲、解青年之困、圓青年之夢、築青年之魂,指導好研究生會、學生會、社團組織,服務好青年學生和青年教師。

抓好基礎團務、不斷夯實工作基礎;抓好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工作,不斷提升團組織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和貢獻度。培育“互聯網+”省賽銀獎2個,挑戰杯省賽銀獎1個,1人獲評“十大團員標兵”,1人獲評“思美之星”,1人獲評五星級志願者,2支實踐隊獲評四星級實踐隊。現已發佈學院團委工作簡報13期,疫情期間,團支部製作視頻12個,訪談活動8次。

(二)提質第二課堂,增效學生培養

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抓手,推進一、二課堂深度融合。制定《新能源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課程表》詳細指導學生。

依託“石光”系統抓好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大賽培育工作,抓好優秀文藝作品創作排練工作,抓好青年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工作。本年度組織體育賽事11項,體育訓練36次,健身節獲冠軍2項、亞軍1項,學院獲評優秀組織單位。文藝工作積極推進“321”專項計劃,完成原創作品排演,開展迎新晚會、辯論賽、演講比賽,聯誼晚會等大型活動6場,參與人次2000人。

以實踐育人為導向,培養和提高學生奉獻精神和服務能力,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家鄉當地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志願服務隊深入湖北監利開展調研,獲評學校第二屆青年志願者服務項目大賽優秀獎。

十、古鎮口校區工作

(一)攻堅克難、多舉並措,順利搬遷古鎮口校區

服從學校大局,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阻力大等困難,圓滿完成研究生古鎮口新校區入駐工作。8月份自搬遷計劃確定後,線上線下多渠道、全方位瞭解學生問題,解決學生之憂。學生黨總支下發《關於學生黨員在古鎮口校區搬遷中作用發揮的相關要求》,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學院統籌教學、實驗、住宿要求,制定詳細搬遷方案,最終於10月3日順利完成搬遷工作。

(二)務實創新、融情於學,全面開展新校區工作

因地制宜、不斷改進,紮實開展日常工作,定時檢查宿舍和實驗室排除安全隱患。利用資源、適應需求,豐富開展文體活動,舉辦“新能源影院”11期、乒羽球賽及訓練160餘次。營造氛圍、濃厚學術,特色開展高水平論壇,“新能源論壇”學術講座累計13期。以人為本、師生交融,重點把握人文關懷,傳統節日舉辦主題活動,促進師生交流。【返回頁首】

多措並舉,以優促優

構建學風建設新模式

——新能源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以優良學風助推學生成才,新能源學院切中時弊、多措並舉,整頓學風,2020年預警人數從成立時的223人降至144人,預警比例降低35.4%,總體學風改善明顯。

一、抓難題、重實效,打造紮實有效學風建設模式

1.專題探討,頂層設計。搭建以教學副院長、副書記、教學祕書、輔導員為主體,學習委員為骨幹的協同管理體系,每兩週召開一次學風例會,專題分析討論學風建設問題,深挖學風痛點、難點,借鑑優秀案例,結合實際、對症下藥,從根源上解決學分預警難題。

2.教輔聯動,齊抓共管。輔導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每週到課堂聽課2次,教師和輔導員及時溝通反饋,嚴格刷卡考勤,精確掌握學生課堂情況。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交流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並反饋任課教師。

3.家校合作,一體兩翼。疫情期間召開線上家長會,溝通學校疫情防控形勢和學生網課情況,調動家長參與學生網課學習,協助做好學生居家學習管理工作。學生返校後,持續與家長溝通,完成“家-校”學習環境過渡。

二、立榜樣、樹典型,營造爭做標兵學習氛圍

1.選拔優秀,經驗共享。疫情期間學院定期對網課學習進行評比,評選出30名“線上學習標兵”,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對標兵學習方法進行宣傳,營造比趕學超的良好氛圍。打造“排頭兵”、“追光者”精品專欄,對在學習、競賽等方面表現突出以及學習進步極為顯著的學生事蹟經驗進行分享,以優促優。

2.模擬備戰,朋輩引領。開展高數、大物等模擬考試,提高學生對考試的重視程度,提前發現不足。高年級優秀學生經驗分享,助力低年級學生精準複習,力克難題。

3.設獎助學,鼓勵優秀。從企業、校友及教師處籌措資金64萬元設立獎學金,重點鼓勵學習進步學生。

三、嚴紀律、正風氣,創建切實可行學習機制

1.紅線標準,嚴肅處理。對於欠學分達到二級、三級預警的學生,按照規定嚴肅處理,與學生本人及父母簽訂試讀協議,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情況的嚴重性。

2.鼓勵優秀,精準施策。開設“伴學小屋”,在輔導員辦公室旁開設自習室,讓學生放下電子設備,潛心學習,每週向輔導員彙報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掉壞習慣,踏實學習。

3.劃分小組,小班精講。按照學習情況、班級情況等將學生劃分為三個以上的學習小組,及時召開會議交流學習經驗和心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建立“學困小課堂”,班主任和學生黨員作為主講人,及時解疑答惑,幫助成績提升。本年度有20名學習困難學生,從三級預警降為一級預警及以下,其中電氣1702李倩文一學年補回23個學分,能動1802阿訓傑一學年補回14.5個學分。【返回頁首】

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堅持高標準起步、高質量運行,大力實施“愛在海空、嚴在海空、多彩海空”行動,着力培養具有海納百川、胸懷家國的擔當精神,腳踏實地、惟真惟實的治學精神,敢於探求、勇立潮頭的無畏精神,只爭朝夕、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時代新人。

一、隊伍建設

1. 全方位挖掘育人資源。將辦學優勢轉換為育人資源,將各方力量轉變為育人力量。一是發揮“五位一體”共建優勢,創辦研究生“科教融合班”,實施本科生“揚帆行動”,為每位學生配備成長導師。二是選優配強班主任,發揮好行業專家、校友、家長等育人作用,合力抓好人才培養。7名教師獲評學校“十佳百優”班主任,李世寶人獲評學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任鵬獲評“十佳研究生導師”。

2.着力提升隊伍育人本領。引導輔導員“勝任職業、熟悉專業、瞭解行業”,引導班主任“課程融入思政、工作融入學工、平時融入學生”。一是開展“輔導員下午茶”,組織輔導員聽取海洋科普報告、暑期到浪潮集團掛職、到兄弟高校交流,提升輔導員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二是推動“五進兩訪”,疫情期間召開3次線上家長會,與十餘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及家長線上訪談。三是舉行班主任工作論壇,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主持參與思政類課題8項,其中主持重點課題2項,段詩云獲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三等獎,劉傑入選網絡思政精品微課重點建設課程名單,石鵬飛獲評“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徵兵工作先進個人”,3人獲評省“互聯網+”大賽優秀創新創業導師。

二、學生教育

1.樹立全環境育人理念。推進處處工作皆為思政教育,任何工作體現價值引領。一是強化理想信念,用好決勝全面小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等生動教材,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援鄂醫療隊組長等作報告,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二是打造“We享”“北斗黨建”等學工品牌,提升思政工作質量和內涵。三是抓實“四史”教育,通過邀請專家做報告,觀看《八佰》影片等,打造立體化、菜單式“四史”教育模式,“四史”故事講述比賽獲一等獎。四是抓好新生啟航教育,強化班集體融合,校報進行特別報道,《新生第一課》獲評 “優秀工作案例”。

2.打造新媒體工作矩陣。將網絡思政融入日常教育管理,讓網絡思政走入學生心裏。一是構建“網站、微信、微博、易班、抖音”全媒體矩陣,形成全方位、立體化覆蓋的合奏效應。二是打造“輔導員説”“在海之巔”網絡品牌,提升網絡思政教育效度。三是適應網絡教育新趨勢,疫情期間思政教育不斷線,“海空人的宅家攻略”獲評學校“網絡文化年度視頻”。四是培養“網絡意見領袖”,安紀豪製作的“中國抗疫事蹟”全網累計瀏覽量75萬,創作的“批判網絡暴力視頻”登上微博熱搜24位。

三、學生管理

1.建立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一是選拔黨員、學生骨幹擔任網格員,形成院-級-班-舍全覆蓋的管理模式,全年未發生安全責任事故。二是逐步完善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出台《請銷假管理暫行辦法》等8項制度。三是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全年開展4次安全專題培訓,新生100%參與消防演練,31名安全員考取山東省保衞學會安全員證書。四是強化學生公寓、實驗室管理,堅持每日巡檢、月度全檢制度。五是加強特殊節點、敏感時期的工作力度,落實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從嚴從實從細做好疫情期間學生工作。

2.關注特殊羣體學生,做好跟蹤幫扶工作。一是建立特殊羣體學生檔案,印製《特殊羣體學生跟蹤記錄》,全程跟蹤、記錄特殊羣體學生,並將特殊學生情況通報作為學工例會常規內容。二是強化校規校紀教育,主動開展警示教育,面對違規違紀學生不包庇不袒護,嚴格按照規定程序上報、處理、跟蹤幫扶。

四、學風建設

1.打造特色學業輔導體系。一是實施“嚴在海空”行動,成立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二是突出任課教師育人作用,組織召開任課教師代表座談會,促進課內、課外有機聯動。三是印發《學業警示學生跟蹤幫扶手冊》,通過紅色先鋒計劃幫扶學業困難同學,通過朋輩導師俱樂部、青春夢想匯等為學生髮展提供訂單式服務。學校《學生學業警示工作情況通報》顯示,我院預警人次少、優良率高,三級預警人次全校最低,1人獲“十大學生標兵”,1名本科生獲“王濤英才獎學金”,1個班級獲評“優良學風標兵班”。

2.推進科學精神教育。一是搭建交流成長平台,通過“光耀石大”等邀約專家學者開展活動20餘期,創辦“專家面對面”活動,邀請專家與研究生話成長。二是挖掘師生先進典型,彙編“芳華-講述海研人的故事”。三是發起創辦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構建駐青高校信息類學科研究生交流互訪機制。四是組織研究生優秀科研成果彙報會、學術之星評選活動,彙編研究生論文集《海偲》,集中展示研究生優秀科研成果。2人獲評山東省研究生優秀成果獎,8支隊伍在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獎(全校唯一一等獎)。

五、學生資助

1.全力做好精準資助。一是精準掌握學生情況,對24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精準認定。二是規範開展資助工作,圓滿完成24項、800人次獎助學金評選,高質量報送各類資助材料。三是積極籌措資助經費,籌集10萬元資助“揚帆計劃”優秀本科生,設立測繪系獎學金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吸引華測導航、南方測繪、超圖軟件等支持防疫、贊助大賽。

2.發揮資助育人作用。一是強化資助政策宣講,組織10餘名“資助宣傳大使”回鄉作宣講,開展資助育人活動2次,發展性資助項目2個,召開資助政策宣傳會6次,實現宣傳全覆蓋。二是強化防範金融風險教育,承辦全校防詐騙大課堂,開展防範金融詐騙與校園貸宣傳教育4次。三是強化扶志勵志與感恩教育,組織所有受資助同學參與“助學·築夢·鑄人”資助育人活動,學生髮起“十圓”募捐活動,募捐的2萬餘元捐獻至湖北一線。

六、心理健康教育

1.以廣泛的教育宣傳滋潤學生心靈。一是成立學院心理工作站,常態化開展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二是率先依託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台進行心理培訓,16人獲得《全國高校心理委員MOOC培訓》合格證書。三是注重全員教育,邀請李逸龍等多位專家對學生開展心理培訓,開展心靈樹洞、新生團體輔導等活動。四是堅持“人在環境”的方法論,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各項工作融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潤物細無聲。

2.以專業的干預疏導促進育心育德。一是提升輔導員業務技能,組織參加心理專題培訓,邀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開展面對面指導。二是動態摸排嚴重心理問題學生,一人一冊跟蹤記錄,特殊情況及時聯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三是做好疫情期間及復學後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

七、學生就業

1.全員全程就業指導。一是將就業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每學期召開就業工作專題會議,實行就業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就業工作列為班子例會內容。二是全員參與就業工作,發揮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專業教師、班主任各自優勢,全方位促進學生就業。三是調研學生髮展需求,把脈學生就業意向,分類開展就業指導。四是引導學生充分就業,組織召開考研動員會、就業教育講座、保研經驗分享會數十場。2020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3.75%。

2.謀劃就業市場佈局。一是強化就業價值引領,引導學生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海洋與空間信息事業發展,9名學生到新成立的齊魯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工作。二是強化校企合作,建立中油瑞飛校園俱樂部,與浪潮集團、歌爾集團、華測導航等洽談並初步達成合作,探索建立重點企業數據庫。

八、學生黨建

1.加強黨支部規範化建設。一是優化黨支部設置方式,研究生黨縱向設在課題組,本科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實行領導幹部聯繫支部制度,推行教師支部和學生支部結對共建,為研究生支部配備指導教師,促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二是提升基層黨建質量,每月召開黨支部書記會議,組織黨支部書記培訓,開辦黨支部書記沙龍,組織“千里通聯,共話黨建”全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觀摩交流活動。

2.保障發展黨員工作質量。一是抓好入黨啟蒙教育,組織高年級朋輩導師深入班級,邀請專家面向新生開展理想信念專題教育。二是堅持學生入黨全程化培養,設立入黨積極分子責任崗,開展入黨積極分子成長沙龍,抓好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培養考察。三是落實發展黨員工作程序和要求,制定並完善發展黨員工作規範,制定發展黨員常用規範文本。

3.強化黨員教育管理。一是成立學生黨建中心,打造“北斗黨建”工作品牌。二是實施“黨員1+1”紅色先鋒計劃,開展黨員“亮身份”活動,推動黨建工作進宿舍、進課題組,組織開展“黨員政治生日”“畢業生黨員出征儀式”,發揮學生黨建示範引領作用。黨員“七一”獻禮視頻,瀏覽量達1.6萬,白山嶺獲評“學校優秀學生黨員”。

九、共青團工作

1.強化思想引領。一是加強團員教育,“青年大學習”連續20期學習率100%,參與度全校第一,策劃發起疫情專項教育“十個一”活動,《向着星辰大海,爭做最亮的光》一封信等作品閲讀量超27萬人次。二是打造高質量團課培訓體系,劃分9個臨時團支部,小班化特色化教學,本研全參與,新生全覆蓋。三是基層團建規範建設,“三會兩制一課”嚴格規範落實,“智慧團建”100%落實,1支部獲評“紅旗團支部”,13個支部獲評“活力團支部”,獲建數量全校第一。四是召開首屆團代會、學代會、研代會。學生抗疫事蹟獲央視新聞、學習強國等報道,1人獲評“山東省青春貢獻獎”,1人獲“十佳團員標兵”、2人獲“優秀青年工作者”。

2.優化第二課堂。一是探索第一、第二課堂深度融合,啟動通信專業一課二課融合試點方案建設,畢業年級二課學分達標率位居前列。二是創新創業迎來開門紅,互聯網+、挑戰杯獲省級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校賽有效作品數、獲獎數均位列全校第一,獲“互聯網+”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學院科協獲評優秀社團。三是落實學校“321”計劃,創作學院特色舞蹈《逐夢深藍》等作品,青年健身節獲“道德風尚獎”,班歌大賽獲二等獎等。四是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開創新局面,志願者註冊率100%,運營學校交通文明志願服務崗,60餘名志願者參與疫情抗擊一線。94支實踐隊參加暑期專項社會實踐,2支實踐隊獲校級重點立項,1實踐隊獲評四星級實踐隊。五是號召學生參與脱貧攻堅事業,研究生團隊赴科左後旗開展沙漠化治理,顏越參與學校首屆研究生支教團,餘志珺參加學校定點扶貧營銷賽獲冠軍。【返回頁首】

搭建“We享”育人平台

實施學生工作品牌化建設

——海空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We享”是海空學院打造的具有“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情感温度”的品牌活動,包括輔導員下午茶、輔導員説、青春夢想匯、班主任論壇、專家面對面等欄目,旨在搭建老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分享、交流、暢想、成長”平台,突出價值塑造、強化精準引領,打造思想引領“縱橫矩陣”,形成全員協同、精準育人、特色發展的思想引領工作新體系。

一、把握時、效、度,強化思想引領主陣地

“輔導員下午茶”活動,邀請校內外專家和老師與輔導員分享交流,或輔導員間開展主題研討。啟動以來,邀請學校原黨委書記鄭其緒、全國先進人物趙曉珂、學工部門負責人等開展“輔導員下午茶”6期,促進業務能力提升,輔導員主持參與校級思政課題8項,《新生第一課》獲評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

開闢“輔導員説”欄目,輔導員每月圍繞特定主題撰寫網文,構建主題鮮明、迴應及時、影響廣泛的思想引領主陣地,牢牢掌握思想引領主動權、話語權和指揮權。現已推出“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心戰疫 共話成長”等主題的多篇作品,打造一批輔導員名師名篇,“七一”獻禮推文,瀏覽量達1.6萬。

二、把握深、實、新,拓展思想引領大舞台

打造“青春夢想匯”系列活動,幫助新生適應新環境、激發內動力、規劃新未來,為追求夢想的青年學子搭建學習成長平台,展現海空學子責任擔當與人文關懷。

一是打造網絡空間中相互學習、交流共進的廣闊舞台,推出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等46位優秀典型的先進事蹟;二是搭建優秀學生因材施教體系,開展學生骨幹成長沙龍等朋輩領航活動10餘次,充分發揮優秀榜樣示範引領作用;三是組建由朋輩導師和校內外專家組成的導師團,針對成長需求進行鍼對性輔導,安紀豪製作的“中國抗疫事蹟視頻”全網累計瀏覽量75萬。

三、把握事、理、情,培育思想引領好生態

將隊伍建設與思想引領緊密結合,從敍事、説理、抒情三個維度壯大思想引領隊伍,組織“班主任論壇”,邀請優秀班主任分享經驗,13位教師獲評學校“十佳百優班主任”;組織任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座談會,打通課程思政“最後一公里”,劉傑入選網絡思政精品微課重點建設課程名單。

開展“專家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共話人生成長,例如,邀請維多利亞大學教授阿萊桑德羅·弗利瑞、田納西大學戚海蓉教授等專家做成長報告,引導海空學子,以專家為榜樣,在家國使命中找準發展路徑。研究生顏越參與學校首屆研究生支教團赴科左後旗支教一年,本科生餘志珺參加學校定點扶貧電商營銷專項賽獲學校冠軍,思想引領效果明顯。【返回頁首】

堅持“鑄魂強體”,強化“三個聚焦”,

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鑄魂強體”工作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強化“三個聚焦”,使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信、有效、有深度。着力培養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一、聚焦“關鍵少數”,推進全員育人,使教育管理工作“可信”

1.抓住學生工作隊伍這一關鍵少數,科學謀劃輔導員隊伍建設。

學院現有專職輔導員8人(含保研輔導員1人、掛職1人),兼職輔導員2人,隊伍保持動態穩定,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依託“優秀輔導員計劃”和“專業發展計劃”,堅持輔導員分層次、個性化培養,組織和支持輔導員參加各類培訓和開展工作研究,提升專業化職業化能力和水平。推進“五進兩訪”工作,增強輔導員實際工作能力。

學院輔導員全年參加各類培訓交流40餘人次,發表學生工作論文3篇,論文獲獎2項,獲得思想政治類榮譽5項,獲山東高校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三等獎1項,獲批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學工專項)課題1項,獲批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2項,曾菲獲校輔導員技能大賽第三名。

2.抓住班主任、研究生導師這一關鍵少數,提升專任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

配齊配強班主任隊伍,落實班主任聘任和考核工作要求,在年級設置以輔導員牽頭、全體班主任參與的工作組;聘任研究生擔任助理班主任,實現對學生教育的多層次、無縫隙覆蓋。建立輔導員定期走訪研究生導師制度和情況通報制度,調動其育人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在創新創業、就業推薦的正向激勵作用。開展班主任、研究生導師育人專題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提高班主任、研究生導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邀請班主任和研究生導師廣泛參與到“從我做起,共克時艱”等主題團日活動和第二屆CCBA師生籃球聯賽等文體活動中,拉近師生距離,增強育人實效。

張冬至獲評校“十佳班主任”、校“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校“建功新時代先進個人”,劉偉鋒獲評校“十佳研究生導師”,陳璨獲評校“優秀青年工作者”。

3.抓住學生幹部、黨員骨幹這一關鍵,提升理論素養和政治覺悟,充分發揮其在學生中的“朋輩引領”作用。

深入推進“四諾”黨員教育體系,制定了《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黨員考核細則》,建立了完備的考核、評議、監督機制;制定了《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黨員責任崗實施方案》,設置黨員責任崗,為每名學生黨員定製“四諾”檔案。讓學生黨員發展、培養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按照“一不四合格”標準,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着力解決積極分子只進不出、缺乏活力的問題,切實提升了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質量。持續探索二級團校改革,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立本研一體、團學幹部、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等7個方向,推行小班授課,設立特色實踐環節,逐步形成“興趣導向、實踐提升”的培養模式,努力將團校團課打造成青年思想引領的品牌項目。

曾菲和劉嘉文獲評山東省“優秀學生幹部”,欒迎新獲評“山東省優秀學生”,張文華獲評校“優秀學生黨員”,劉嘉文獲評校“十佳團員標兵”。

4.抓住特殊羣體這一關鍵少數,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落實“五大支持系統”,建立特殊羣體幫扶檔案,完善院級快速反應機制,按照“關心、關注、聯繫、監測”的原則,充分發揮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幹部的合力,切實做好特殊羣體的個性化、追蹤式幫扶。

二、聚焦“關鍵環節”,推進全過程育人,使教育管理工作“有效”

1.聚焦大學生日常管理,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育管理工作。

疫情期間,細化網絡學習管理制度和疫情防控要求,召開網絡視頻家長會與主題班會,通過電話、網絡等形式開展家訪200餘次,實現家校聯動,把握學生思想和學習情況。返校後,在嚴格落實學校學生管理制度和疫情防控制度的基礎上,完善低年級學生早操、晨讀、集中自習等各項制度,實施學院學生“博雅居舍”宿舍文化建設工程,評選“十佳學生宿舍”,努力營造優良學風。加強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學生全年無安全事故。

2.聚焦學風建設,夯實學業基礎。

本科生學風建設的基礎保障作用突出。堅持開展輔導員隨堂聽課與任課教師密切溝通;堅持開展多層面的“一幫一”、“一幫多”、“啟明星課堂”等朋輩幫扶活動,努力構建“輔導員引導、任課教師輔導、家長督促、朋輩幫扶”的“四位一體”學業幫扶體系。突出考風考紀教育,通過年級大會、主題班會、簽訂考試誠信承諾書、輔導員巡考等多種途徑加強誠信考試教育。

自動化2016級5班獲評“山東省先進班集體”,4個班級獲評校“先進班集體”,3個班級獲評校“優良學風班”。王興偉獲評王濤英才獎學金,並作為在校生代表在頒獎典禮上發言。

3.聚焦大學生就業,就業結構逐步優化,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

完善就業指導快速服務平台、職業生涯個性化指導平台、就業核心競爭力推進平台,進一步深化“出口導向型”就業工作體系建設。連續十三年開展“就業吉尼斯”活動,累計徵集畢業生原創徵文500餘篇,形成逾133萬字的就業真經。面對疫情影響,通過分層分類指導、精準幫扶,加強對“慢就業”、“緩就業”等不同羣體的就業指導,同時加強校企聯繫,形成了校企之間科研合作與人才招聘雙向互促的就業市場開拓策略。學院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3.60%,位居全校前列;本科畢業生國內升學和出國深造達36.80%;簽約世界500強的畢業生人數達簽約總數的36%,畢業生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

4.聚焦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做好輿論引導工作,講好中國故事。

以“四個正確認識”為切入點,利用主題班會、微信推文、微視頻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挖掘事件背後的故事,及時迴應學生關切,主動發聲,增強輿論引導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開展“‘疫’路同心踐使命”、“從我做起、共克時艱”、“同一場大考,不同答卷”等專題討論,教育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使命擔當,爭做新時代追夢人。開展“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榜樣的力量——先進事蹟我來講”等主題教育,教會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待問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學四史、守初心,獲校“四史”故事講述比賽一等獎。

三、聚焦“關鍵領域”,推進全方位育人,使教育管理工作“有深度”

1.聚焦大學生黨團建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

堅持“黨團共建,引領青年,師生融合,本研貫通”的工作思路,鞏固學生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按照“六個規範提升”的要求,不斷創新工作形式,完善工作體系,推進學生黨建工作高質量開展。開展黨支部書記培訓和團支部對標定級工作,加強黨團支部的規範化建設;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模式,完成學院“本研一體化”黨支部建設。2個黨支部獲評“研究生樣板黨支部”,6個團支部獲評“活力團支部”。

2.聚焦網絡思政,促進網絡思政育人守正創新。

學院抖音號“小控速遞”正式上線運營,關注學生學習與生活,報道校園大事小情,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講思政。“青春信控”微信公眾平台現訂閲數9600+,並獲得“最具活力獎”、“最具創意獎”。輔導員個人撰寫網絡思政教育作品36篇,指導學生撰寫網絡思政教育作品兩百餘篇。陳樹全獲評學校“易班之星”、曾菲獲評“石大好網民”、王力禾獲評“易班優秀輔導員”、學院4個班級獲評易班建設優秀班級。

3.聚焦大學生資助,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推進資助育人。

出台資助工作文件和實施細則2項,發揮政治把關作用,保證資助工作指導與監管並重,加強精準資助,讓學生經濟上脱貧,精神上脱困,全年資助工作無違規違紀情況。開展“一本書”愛心傳遞計劃等資助育人活動3項,開展“資助政策宣講會”等大規模宣講會4場。

季廣平獲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閆娜獲“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教育“優秀指導教師”,學院連續六年獲“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教育“優秀組織單位”。

4.聚焦心理健康教育,破疫之困。

紮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工作。以新生心理健康篩查結果為基礎,建立量表測驗、繪畫分析、重點排查的三段式心理健康篩查模式,完善心理健康動態彙報制度,精準掌控學生的心理狀態。疫情期間舉辦了“歸因與心理健康”、“認識自我,保持樂觀心態”等多場心理講座,舉辦了“四格漫畫”比賽、“心理電影展播”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及時疏導和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防範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

不斷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創立了大學生繪畫心理分析團隊,在全校師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豐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承擔山東省高等學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項目1項,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申報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項。

學院獲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趙小明獲評“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

5.聚焦實踐育人,在服務社會中知國情、察民意、長才幹。

學院組織91支社會實踐隊共338人赴全國各地進行社會實踐。其中校重點實踐隊—“身行九州”實踐隊赴四川大涼山哈鄉,就如何決勝脱貧攻艱收官之戰進行調研。學院實踐隊參加“趁年輕,去基層”2020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網絡展示活動,獲山東省優秀實踐隊,受到國內新聞媒體廣泛關注,累計新聞報道近200篇。

6.聚焦科創平台構建和氛圍營造,形成雙創育人特色

雙創特色工作“新星計劃”已開展三期,共招收來自5個學院94名本科生,提前加入學院優秀青年教師課題組開展科研訓練。新星學員中,3人以第一作者發表SCI高水平論文,48人獲省級及以上獎勵。我院校企合作培訓項目第一期啟動,與青島澳氏企業聯合培養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共有26名學生參加精英集訓營,學生創新水平得到大幅提高。2名學生獲評學校“創新創業卓越之星獎學金”一等。

創新創業工作組織有序,“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校賽和科技節“思創賽”有效參與率排名全校第一,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賽有效參與率排名全校第二,青年學生參賽熱情高漲。學院創新創業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全年共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勵63項(國家級32項)。

獲得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主賽道國家級銀獎1項,國際賽道銀獎1項,“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家級銀獎1項、銅獎1項,“三大賽”國家級獲獎數量位居全校第一。我院連續三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蟬聯“優秀組織單位”,4個項目(全校10個)被評為第五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最喜愛的項目”。【返回頁首】

以問題為導向,立足學院實際探索基層黨支部設立新模式

——以控制學院“本研一體”黨支部為例

一、學院黨團基本情況

學院現有學生黨支部9個,團支部41個(本科32個、碩士8個、博士1個),學生黨員168人(其中本科72人、碩士70人、博士26人)。總體來説,學院研究生規模較小(相對主幹學院),研究生與本科黨員比例接近1:1。二、學院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

1.橫向黨支部的痛點:本科生低年級難以獨立建立黨支部,往往需要借雞生蛋;週期性明顯(最多四年),不利於支部工作的積累和傳承;傳幫帶作用不易發揮。

2.縱向黨支部的痛點:黨支部對相應團支部學生彼此瞭解不夠;黨支部設置與輔導員設置(一般按年級配備)存在錯位,而學生黨支部書記往往任職時間過短。

3.學院自身情況造成的難點:學院雖成立有學術團隊,但未實現學術團隊對全體研究生的覆蓋;同時,大多數團隊由於老師研究方向比較分散,空有團隊之名,而無團隊之實(沒有集中的研究生工作室、沒有統一的組會)。依託科研團隊建立黨支部,難以實施。

三、學院本研一體化黨支部設置方式及實施步驟

基於學院的實際情況,縱向或橫向設置黨支部都不能很好的適應學院基層黨建的要求。為進一步優化黨支部設置模式,學院在推進“四諾”黨員教育體系、設立學生黨建工作專員的工作基礎上,逐步探索“本研一體話”學生黨支部新模式。

本研一體化黨支部是由同一專業、同一年級的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黨員組成。其模式推演見下圖:

四、本研一體化黨支部的建設目標及其優勢

學院本研一體化黨支部的建設目標是“縱橫結合,以研帶本,黨團共建,師生互促”。經過前期的試點和一年多的建設,本研一體化黨支部的優勢逐步體現,主要表現為:

1.縱橫結合。本研一體黨支部,宏觀上看為縱向,從本科生、研究生單一羣體看為橫向,解決了與輔導員設置錯位的問題,便於輔導員開展黨支部建設。

2.以研帶本。有效解決了本科低年級黨支部黨員人數少、發展任務重的難題;支部成員專業一致,有利於以黨建促科研,提升學員雙創工作成效和研究生生源質量。

3.黨團共建。每個本研一體化黨支部對接同一年入學的本科生團支部和研究生團支部,建立了穩定的黨支部和團支部的隸屬關係,有利於研究生黨員長期發揮作用,便於工作傳承。研究生黨員參與本科黨團建設,有利於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的培養與成長。

4.師生互促(下一步工作)。便於和教工黨支部對接,共同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

本研一體化黨支部是學院立足實際,以解決基層黨建痛點、難點為出發點的一次有益嘗試。後期可在未建立學術團隊,或學術團隊比較鬆散的院部推廣。【返回頁首】

“疫”起努力、狠抓落實

強力推進學生工作上水平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0年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經歷疫情大考,計算機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敢於創新、勇於擔當,推動學院學生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隊伍建設

(一)統籌全院力量,凝聚育人合力

以專業認證、學科評估為契機,構建“導師、專業系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四位一體協同育人體系。導師100%參與研究生疫情防控工作;物聯網系試點“宿舍導師制”;學院領導“1+N”聯繫學生。1團隊獲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7人獲十佳百優班主任,3人獲創新創業卓越貢獻獎,1人獲“我心目中的好老師”,1人獲就業工作優秀指導教師。

(二)推行專兼結合,打造堅強隊伍

新增專職輔導員1人、保研輔導員2人,聘任兼職輔導員4人。構建“以老帶新”的“師徒制”,穩步推進“輔導員凝聚提升”工程、“學生工作一張表”工程,精準指導輔導員職業能力研究,精細落實輔導員主體責任。學工隊伍參加培訓調研10人次,100%在線培訓。公開發表論文6篇,主持課題3項,結題3項。1篇思政論文獲全國三等獎(全校1篇),1篇思政論文獲校一等獎(全校2篇),2人獲省級榮譽稱號,1人獲青島市優秀輔導員,1人獲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2人獲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1人獲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2人獲徵兵工作先進個人。

二、學生教育

(一)分層分類,日常教育有效覆蓋

着力構建“點—線—面”立體化思想引領工作體系。“面”上廣泛覆蓋。以班級為單位,縱向落實四航工程,開展“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等教育活動,覆蓋率100%。“線”上分類引導。健全學生幹部“選育用留”機制,強化學生黨員“行走課堂”培訓,開展培訓30餘次,覆蓋400餘人。“點”上重點扶持。“一對一”關心特殊羣體,抓好典型示範,1人入選全國青馬班(全校唯一),2人獲山東省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1人獲十大學生標兵。

(二)精準傳播,網絡陣地逐步鞏固

打造“石光計E”公眾號,11月篇均閲讀800+,較上半年增長50%。融媒體中心發表高質量文章125篇。網絡文明志願者隊伍常態化關注知乎等平台。輔導員隊伍創作網絡文化作品21項。易班打造“代碼情書-碼農的詩與青春”精品微課,優秀推文學校錄用率超過70%。

三、學生管理

(一)創新機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

數據衝在前。率先搭建學生線上健康日報系統,實現“一人一單”實時上報,做到“四精準”。網格見實效。網格管理落實“一對一”,“一人一策”保證安全有序返校。督查無死角。成立督導組,交叉式互查,常態化督查,組織隨機檢查14次,督查689名學生,佔學院總人數45%。

(二)真抓實幹,長效規範日常管理

“學生工作一張表”做到“週週有重點,月月有主題”。“自我管理委員會”、“宿舍文化節”讓習慣養成更自然;“快樂早午餐”、“視頻家訪”讓“五進兩訪”更暖心;“黨員畢業季”讓“朋輩教育”更豐富。創設大學生事務中心、研究生義務服務崗和監察崗,每週兩次檢查公告;畢業生志願為622名未返校學生收納被褥。

(三)凝聚合力,温情共育特殊羣體

打造“輔導員-班主任-家長-學生”温情驛站,建立特殊羣體關愛台賬。“一對一幫扶”、“一對多幫控”、“多對一幫助”、“一事一方案”做到硬核管理與温情服務相結合。開展線上家訪400餘次,幫扶特殊學生120人,重點關注10人。

四、學風建設

(一)完善“卓越工程”優良學風工作體系

一是線上學風引導。輔導員深入“雲課堂”,加入26個課程平台;開展“線上學習打卡”等活動,覆蓋全體學生。二是“雲端”學業幫扶。開展“攜手計劃”確保“一個都不能少”,舉辦作弊警示教育40餘次。學業預警比例遠低於理工科院部平均值(公開數據),2017級第一,2019級第三。三是榜樣示範引領。以迎新晚會、“石光計E”等形式宣傳國獎獲得者、學習標兵,營造優良學風。1班級獲省級先進班集體,7班級獲優良學風班、先進班集體,畢業班答辯通過率100%,延讀僅1人。

(二)建設“求真求是”科研學術高端平台

投身“畢業寄”,寄送科研資料、實驗設備百餘件。打造“小網紅”,線上線下“青年學術論壇”、“名師有約”、“雙創宣講”20次。培訓“雲助手”,提高在線研討效率,落實論文查重、盲審等制度,1論文獲省優秀畢業論文。SCI論文數量增長20%,專碩50%以上在百度、阿里等公司實習。獲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10項、省級11項。

五、學生資助

工作有章法。高質量嚴標準開展“資料審查、評選流程、材料報送”工作。審核出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造假材料1份;實行“積分制”高效完成資助評定工作,資助925人次,累計金額215萬餘元,無名額錯分、錯評、重評情況;學校反饋材料中,學院錯誤率遠低於學校平均水平。

育人有實效。搭建學生事務中心、電腦義診服務隊2項資助育人平台;資助融入迎新晚會、文明離校、安全教育等環節,開展政策宣傳、金融風險警示教育15次,發表資助論文2篇,1人獲道德風尚獎學金(全校唯一),1作品入選全國資助主題徵文“百篇優秀作品”(全校唯一)。

六、心理健康教育

搭建一個陣地。搭建“E見傾心”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完善《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方案》等制度;成立領導小組;設置一對一諮詢工作室。新生100%心理普測,普測異常學生100%深度談話,100%形成心理健康記錄。化解自殺危機1次,追蹤失聯學生1人。

建好兩支隊伍。一是輔導員班主任隊伍。輔導員100%心理危機培訓,兩週一次主題研討,購買案例集20餘本,特殊節點與班主任溝通40餘次,1人獲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二是“年級-班級-宿舍”網格管理員隊伍。做到信息掌握、矛盾化解、特殊人羣關注、宣傳服務“四到位”。

開展三項活動。一是心理健康“四個一”工程,每名新生聽一場適應性講座、參加一次團體活動、開展一次心理測評、觀看一場心理健康電影。二是研究生“123工作模式”,每年1次團體心理輔導、2次心理健康講座、3次心理沙龍。三是心理知識宣傳月活動,“走進心靈”講座、“趣味運動會”等定期舉辦。開展團體輔導25次,舉辦心理知識宣傳活動10餘次。

七、學生就業

高位統籌、多措並舉,確保就業大局不受疫情影響。2020屆畢業生整體就業率97.26%,全校第一。本科升學率達到41.46%;研究生升學率達到9.46%,創歷史新高。

就業舉措“精”。精準掌握402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逐一摸排學生就業現狀、心理和進展,針對考研考博不確定性、慢就業、考公等不同情況制定“一人一策”,開展就業“雲指導”1200餘次,實施動態分類標記和管理1000餘次,落實情況兩週一次嚮導師專報制度,實時準確掌握每一名畢業生的就業進展。

就業服務“暖”。實施“暖心助力工程”,製作“萬事勝意”精美禮品,慰問考研學子。為就業困難學生髮放“成功求職”獎勵,加強關愛。發佈致各專業系主任、學業導師、班主任、研究生導師、校友、家長的一封信,指導學生積極就業、研究生複試等工作。協調學院、專業系,制定實習協議,打通“高質量就業”最後一公里。

人崗對接“準”。建立企業、校友信息數據庫,聯繫浪潮集團、山大地緯、濰柴動力等30餘家單位,建立雙向反饋機制,形成對口招聘,將優質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學生求職意願進行匹配,精準推送,重點推薦。

就業幫扶“實”。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置“就業服務崗”,實行經濟扶持。面向就業困難學生,建立“輔導員-黨員”一對一聯動機制,信息首推,個性幫扶。面向女生等特殊羣體,實行心理疏導。全年共幫扶特殊羣體56人。

八、學生黨建

(一)實施質量提升工程,提升引領力

專題研究學生黨建工作6次,印發《學生黨支部建設規範提升工作方案》,發佈組織會指導意見12次,開展學生黨支部書記培訓4次,談話提交入黨申請書學生139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21人,發展黨員落實全程紀實。講好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和畢業生黨員“最後一次黨課”兩堂黨課,引導青年學子端正入黨動機,畢業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

(二)實施身份意識提升工程,提升服務力

通過 “黨員七個一工程”、“黨員宿舍掛牌”、“黨員政治生日”等強化黨員身份意識。黨支部運用騰訊會議等開展“三會一課”,開展“攜手抗疫,共克時艱”主題黨日活動,所有黨支部書記開展“疫情防控話擔當”線上黨課,所有黨員為湖北捐款。

(三)實施教育活動創新工程,提升吸引力

設置學生會實體黨支部,開展“學兩會精神、譜青春華章”等主題教育12次,“延安行-延安精神學習”實踐活動5次,服務青年2000餘人次。1案例獲優秀組織生活案例。

(四)實施榜樣示範引領工程,提升向心力

研究生迎新期間,設置黨員服務崗,49名研究生黨員承擔迎新活動,服務新生148人。為全部大一班級配備11名“駐班黨代表”,全方位指導新生的學習、生活。畢業班黨員面向2020屆就業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線上“雲談話”60餘次,為未返回學生提供包裹集中郵寄服務、整理牀鋪服務900餘人次。

九、共青團工作

學院團委把握實際,狠抓落實,融入育人大局,獲“五四紅旗團委”,1學生團隊獲“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1人獲“十佳團員標兵”。

(一)強化價值引領,提升共青團工作水平

把疫情危機化為思政教育契機,“讓青春在戰疫中閃光”等活動全員參與,創作抗疫網絡作品154件;學生自發捐款,總額超10000元;92名學生向社區報到參與疫情聯防聯控,佔學院學生數的5.9%,累計服務3000小時以上。發佈《學院基層團組織活動年度指導意見》,整合“三會兩制一課”、團日活動、第二課堂等內容,規範組織建設。

(二)注重內涵建設,創新創業工作高位運行

繼續完善政策驅動、興趣發動、典型帶動、資源推動的“四軸聯動”工作機制。學生100%參與雙創活動,獲“互聯網+”大賽省賽金獎一項、銀獎兩項。學院獲核心競賽省級以上獎項95項(全校最高,公開數據),其中,獲國家級獎勵40項。全年獲批軟件著作權13項。學院團委獲評“互聯網+”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學院科協獲山東省大學生優秀科技社團。

(三)線上線下融合,發揮第二課堂育人載體作用

引導學生每天1次線上學習打卡、1次健康生活打卡,舉辦1次線上主題團課,3000餘人次參與。“電腦義診”項目,線上預約、線下上門,累計服務師生上百人,節約花費上萬元,獲評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承辦唐島灣劇場第7場,邀請西海岸音樂學校來校演出,帶來視聽盛宴。2019級全體學生參與“疫中家國?決勝小康”暑期社會實踐;研究生劉燁宸擔任學校首屆研究生支教團負責人,休學一年支教,展示責任與擔當。【返回頁首】

聚焦“四力”,精準施策

全力促進大學生就業

——計算機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學院聚焦“四力”全力促進大學生就業,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六年全校第一。

一、鞏固學風班風建設,提升畢業生核心競爭力

(一)完善“卓越工程”優良學風工作體系。打造教學系、班主任、學業導師、學生、家長、輔導員“六位一體”優良學風保障機制。2020年,學業預警比例遠低於理工科院部平均值(公開數據),2017級第一。學院班級連續三年獲省級優秀班集體。

(二)打造“求真求是”科研學術高端平台。打造“小網紅”,線上線下青年學術論壇、雙創宣講等20次。培訓“雲助手”,1論文獲省優秀畢業論文,SCI論文數量增長20%,專碩50%以上在百度、阿里等公司實習。獲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10項、省級11項。

二、建立就業指導體系,提升學生擇業鑑別力

(一)職業生涯規劃期。專業教育解讀培養方案,年級會講解就業方向。年均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類講座10餘場,學生100%全覆蓋。

(二)職業素養提升期。遞進式學科競賽體系覆蓋80%學生,學生100%參與雙創活動,獲“互聯網+”大賽省賽金獎一項、銀獎兩項;“與信仰對話”等高水平第二課堂活動100%全覆蓋,提升綜合素質。

(三)求職就業關鍵期。協調學院、專業系,制定實習協議,10%學生簽約知名企業,為優秀學生打開一扇窗。開展就業指導1200餘次,實施動態分類標記和管理1000餘次,落實情況兩週一次導師專報制度,為廣大學生開闢一條路。積極聯繫中創、東軟等企業,發放“成功求職”獎勵,簽約就業困難學生20人以上,為後進學生墊起一塊磚。

三、做好就業意向調研,提升就業幫扶精準力

(一)目標精準。實行考研諮詢、簡歷製作、面試指導預約制,大數據精準識別學業困難、經濟困難、心理困難學生,幫扶20%學生。

(二)服務精準。連續三年實施“暖心助力工程”,製作“逢考必過”、“萬事勝意”、“好運百分百”精美禮品,慰問考研學子。制定“一人一策”,點對點推送信息5000餘條。發佈致各專業系主任、學業導師、班主任、研究生導師、校友、家長的一封信,緩解“慢就業”現象,20餘人先就業再擇業。

四、完善就業市場拓展,提升高端就業整合力

(一)“大數據,動態化”跟蹤企業信息。建立企業、校友數據庫,現有109家企業信息,準確掌握用工需求;追蹤近10屆高層次就業畢業生信息,打開內推通道。

(二)“請進來,走出去”開拓就業市場。推進就業合作,學院開展就業專題走訪,深化與百度、今日頭條等IT企業、浪潮、海信等本地企業戰略合作,鞏固原市場、開闢新市場,全年新開闢30餘家用人單位。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一次性就業率97.26%,全校第一。本科升學率41.46%;研究生升學率9.46%,創歷史新高。【返回頁首】

強基提勢聚合力 下好學工“一盤棋”

——經濟管理學院2020年學生工作總結

本年度經管學工立足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把學生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圍繞“學在石大,奔跑經管”的年度工作主題,全體學生工作者聚焦主責主業,強化思想引領、健全責任體系、着眼持續發展,規劃學生工作“一盤棋”,實現“以穩促改、由改求進、進中有成”的工作目標。

全年主要工作業績如下:

學院團委被評為學校“五四紅旗團委”;孟兆剛代表學校參加山東省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榮獲一等獎,唐麗坤獲學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三等獎,田雪峯等10名老師榮獲學校優秀班主任,徐小峯老師榮獲學校十佳研究生導師。學院榮獲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新聞宣傳先進集體、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易班建設優秀單位和職業規劃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全年上報處理學生違紀0起。

一、下好隊伍建設全盤棋,凝聚組織育人合力

本年度隊伍建設的主線是認清新形勢,提升大格局,確保戰鬥力。

(一)優化組織機制,健全隊伍建設

發揮輔導員核心和輻射作用,專兼結合,以老帶新,強化融合,形成合力。配齊、配強本科生班主任、學業導師,新聘班主任中具有高級職稱佔65%。挖掘校友及朋輩育人潛力,選聘校外兼職導師20人,聘任朋輩導師12名。提升家校育人合力,建立年級家長QQ羣、微信羣,家訪常態化,家校講堂普及化。師生聯繫便利化、規範化,形成“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學業導師—朋輩導師—學生家長”校內外“五位一體”聯動育人格局,學生評價滿意度高。10人獲評優秀班主任,1人榮獲學校十佳研究生導師。

(二)持續賦能增效,提升育人效果

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推進輔導員“五進兩訪”工作,針對職業規劃、學業提升等學生髮展關切,堅持“需求”導向,開展線下線上家校聯合共育,實地家訪13人次,選編線上家訪案例30篇,發佈家訪簡報14期,5個案例入選教育部思政文庫《輔導員家訪案例集》;增強校企協同育人效力,走訪企業15家,新增實習實訓基地8個;輔導員參加各類培訓61人次,依託學院案例工作坊、專題彙報和技能內訓等體驗式、沉浸式訓練平台,持續提升輔導員素質能力;強化工作研究,主持或參與課題5項,主編著作2部。孟兆剛獲評第五屆山東省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唐麗坤獲學校第八屆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三等獎。

二、下好教育價值引領棋,強化思政育人品牌

圍繞關鍵節點,把傳統主題教育與網絡思政新形式相結合,打造符合時代特徵的思政教育品牌,站穩陣地、擲地有聲。

(一)緊貼主題教育,厚植愛國榮校情懷

開展“青春的模樣”“與榜樣對話”等特色教育50餘場,組織“學生骨幹素質培養工程”12場,開展疫情防控、抗美援朝等主題教育200餘場,形成“經萃”“經英”“經禧”“經彩”“經鴻”等思政教育品牌。

(二)聚焦網絡思政,構築鑄魂育人格局

重點建設“石光碎片”網絡文化工作室和新聞傳媒發展中心,實施網宣人才“百人工程”,築牢“一班一網三微+QQ公眾號”網絡思政教育陣地。輔導員原創網絡文化作品人均超過4篇,師生在各級媒體發表稿件824篇,學院易班製作19個精品優課,42個優質快搭(瀏覽量近4萬),舉辦特色活動22個,發佈推文145篇(校易班採納率95%),月度排名3次第一;開展“同心戰疫”線上主題黨日、團日微話題活動,累計閲讀33萬人次;原創抗疫MV獲得團中央轉發,為壯大主流聲音貢獻經管力量。學院獲評新聞宣傳先進集體、易班建設優秀單位等六項榮譽。

三、下好學生管理基礎棋,重心下沉聚力穩定

堅持底線思維,樹立工作內外、學校內外和線上線下的全維度安全觀;堅持系統思維,細化流程管理、結果管理和閉環管理,打造紮實有序育人環境。

(一)加強日常管理,落實落細規範

嚴格請銷假、零彙報,掌握學生動態;實施“副書記—輔導員—班長、團學骨幹—全體學生”四級網格化管理機制,無縫銜接疫情防控要求,疫情期間召開11次線上學工例會,實現六個百分百全覆蓋;系統推進舍風建設,開展宿舍文化裝潢大賽、畢業生優秀宿舍風采展,規範學校—學院—年級—宿舍四級安全衞生檢查制度,學校檢查合格率達87.5%,位於全校第二。

(二)強化管理服務,深化優化幫扶

構建網格化教育幫扶體系,加強特殊羣體分級管理,動態更新特殊羣體數據庫,建立幫扶檔案,克服轉專業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難題。關口前移、端點下移,構建“事前預防—重點關注—多點識別”預警機制,完善“快速響應—協同決策—全員聯動”應急預案。確保學生思想狀況調查、談心談話每學期100%全覆蓋,開展安全管理及考風考紀等警示教育70場,化解各類事件40餘起。全年上報處理學生違紀0起。

四、下好學風建設關鍵棋,提高育人發展實效

將新時代新思政工作貫穿於學生生涯教育全過程,倡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社會課堂、網絡課堂和國際課堂“五大課堂”的學習新理念,着力實現學院育人目標。

(一)重視因材施教,築牢班風學風

建立“樂學—引領”“勤學—養成”“勵學—動力”“助學—幫扶”“優學—發展”五大體系,協同推進學風建設機制。輔導員抓聽課、學習委員抓考勤、任課教師抓教學,齊抓共管促學風;組織開展《學生手冊》測試,加強學生誠信教育;開展週末小課堂50餘次、組建幫扶小組150個,多點覆蓋補齊學風建設短板。獲評優良學風標兵班1個,優良學風班3個、先進班集體5個。

(二)分層分類指導,加強發展引領

研究生開展入學教育、學術道德建設月、博萃節、科技節等各類活動30餘場,參加黃島商科講壇等學術品牌活動20餘場,1人獲“學術十傑”提名獎。本科生側重學術競賽、學術素養訓練,開展主題講座26場;優良學風宣講團、星光宣講團實現學院全覆蓋。研究生無學術不端行為,本科生人均欠學分數連續3年明顯下降,學業警示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26%。

五、下好資助工作精準棋,切實增強育人效力

建立完備資助體系,規範開展資助工作。開展輔導員專項培訓和資助政策諮詢“一對一”服務,實現資助對象、資助力度、資金髮放、資助管理“四精準”。認定446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並全覆蓋資助,順利完成27類、1762人次獎學金申請認定工作,發放勤工助學補助9萬餘元,無一例違規違紀行為。重點落實勤工助學和發展性資助育人工作,發佈助學政策、風險防範等相關推文6篇;成立“榜樣的力量”宣講團,發揮朋輩示範引領作用,傳遞資助育人力量;積極參加“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教育,開展“脱貧攻堅·誰的青春不奮鬥”誠信感恩教育,提交作品114件。

六、下好心理健康暖心棋,構築育人精神家園

以“播撒積極火種”為主題,設計開展“經心暢談”等六大系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心理理念。綜合日常表現、個體談話、成長手冊、問卷調查和心理普測結果,建立心理預警數據庫。遵循“心理委員—輔導員—心理輔導員—主管領導及心理健康中心”四級網絡處理路徑,保持家長密切聯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諮詢和轉介就醫三段干預。開展心理委員培訓3場,主題活動13場。疫情期間,組織策劃“經心戰疫”系列活動,參與人數達300餘人。1個案例獲評山東省學生心理健康優秀案例,學院獲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

七、下好生涯教育先手棋,提升就業服務質量

完善“思政+432N”生涯教育體系,加強“梧桐樹”公眾號建設,依託全程化四大賽事、十二項輔助活動,發佈原創生涯教育推文80篇。舉辦學院職業規劃大賽、職業情景劇大賽,完成簡歷指導1000餘份;3人在學校職業規劃大賽中獲獎,獲評職業規劃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克服學生基數大、需求散、後勁弱的困難,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慢就業”的影響。全員發力、多措並舉,拓展院企協同,走訪企業15家,新增實習實訓基地8個,邀請近百家企業參與經管線上專場招聘會,開展對外交流講座10場。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升學率創學院歷史新高,出國留學比例11%創新高,繼續保持全校領先。完成年度就業數量、結構雙目標,獲評就業工作優秀單位。

八、下好黨建育人核心棋,夯實立德樹人根基

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紮實基層黨支部建設,建立健全學生黨員培養機制,不斷深化黨建育人的核心作用。

(一)加強頂層設計,創新工作思路

着眼體系化、長效化,打造“四行五微學生黨員立體化教育體系”。4次專題研究部署學生黨建工作,落實院領導、教工黨支部聯繫學生支部的工作要求,持續優化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考核評價體系,並將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年終學院黨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着眼規範化、制度化,合理支部設置,完善培訓機制,全年開展2期16次黨務工作集中培訓,院系黨政領導講黨課8次;成立黨建中心,固定活動場所功能完善,遵規收繳黨費739.6元,規範使用黨建經費和黨費,並及時公開。

(二)夯實基礎業務,重視發展質量

認真貫徹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堅持早規劃、抓質量。細化黨員發展流程,規範黨員材料填寫。全年發展黨員136人,落實681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及正式黨員燈塔紀實,完成102名學生黨員組織關係轉接。重視在碩博士和少數民族羣體發展黨員,研究生黨員卡哈爾·熱扎克當選為大學生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

(三)豐富活動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規範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每年12月召開組織生活會,同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建立矩陣式黨員教育工作網絡,舉辦“先行者”與“知行者”黨性教育品牌活動各16次;加強結對共建,常年開展特殊兒童、抗戰老兵關懷關愛工作;重視“互聯網+黨建”,原創黨建推文75篇。疫情期間,學生黨員組織籌集善款2萬餘元,67人走上抗疫志願服務前線,收到各地表揚21次。全年開展學習教育活動750餘次,2個學生黨支部獲評“先進黨支部”“研究生樣板黨支部”。

九、下好團學工作標杆棋,提振引領服務戰鬥力

聚焦共青團根本任務,評建結合推進基層組織活力提升工程,多措並舉實施團學骨幹素養賦能工程,凝心聚力打造青年教師協同育人工程,確保第二課堂育人的生命力、引領力和服務力。教師指導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53項;學生主持、參與“三大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2項(全校最多),獲評優秀組織單位;2名學生獲評創新創業實踐卓越之星一等獎學金;承辦學校第五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獲評優秀組織單位。成立社會實踐隊135支,建設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3個,在校本科生註冊志願者達100%。承辦主持人大賽,舉辦班歌大賽、新生辯論賽、團支部風采大賽等,全面推進文化育人實效。1人獲內蒙古自治區“最美北疆志願者”、山東省“青春貢獻獎”,1人獲評校長獎,3人獲評思美之星,2個團支部獲批“紅旗團支部”,學院團委被評為學校“五四紅旗團委”。【返回頁首】

打造“432N”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

——經管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一、“432N”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簡述

把握歷史新方位,分析形勢新變化。站位高,打好生涯教育“陣地戰”;措施實,打好生涯教育“持久戰”;聚焦準,打好生涯教育“升級戰”,融合生涯教育與思想教育。

“432N”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即依託職業規劃、就業指導、雙創教育、國際交流四大模塊;通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基礎三門課程;服務教師和學生兩個羣體;開展遞進的N項活動分解落實全程化生涯教育思想,加強生涯、思政、教育的融合。

二、“432N”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舉措

(一)“始末”同頻,提供“有效性”生涯教育

從學生成長規律、成長特點着手,貫通“四業”(學業、專業、職業、事業),明晰“規劃、養成、強化、衝刺”四個階段主要任務,塑造學生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實施主體,輔導員主導,教學系參與,學生社團輔助,形成育人合力;組織形式,將主題活動與輔助教育整合;教育維度,開展學業指導、專業探索、職業體驗、生涯勵志、價值引領等生涯活動。

(二)“內外”兼修,提供“引領性”生涯教育

總體“漫灌”和個性“滴灌”相結合。第一課堂專業教學,強調生涯味,新生研討課設置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模塊,生涯啟蒙新生羣體100%覆蓋;第二課堂文化活動,以文化人,顯性教育轉型隱形教育;第三課堂校外實踐,校企共建,產學研結合;第四課堂網絡陣地,面對面轉型鍵對鍵,線上線下聯動;國際課堂視野開闊,打造全球競爭力。

(三)“點面”結合,提供“精準性”的生涯教育

構建以“4項主體賽事+12項輔助活動+1個成長手冊”為主體的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職業規劃大賽,100%撰寫職業規劃書,喚醒生涯意識;職業情景劇大賽,探索職業實景,定向積累典型工作所需能力素質;簡歷大賽,提升求職技能;生涯人物訪談大賽,尋找學涯榜樣,動態調整。成長手冊跟蹤,鐫刻大學夢想,記錄成長點滴,激發學習動力。

三、“432N”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成效

(一)下好先手棋,全面專業提升

指導隊伍發力。擁有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教育團隊。高級職稱3人,參編生涯教育專著2部、參與校級以上立項10項、發表核心論文12篇。

朋輩力量助力。組建職業發展中心,開設“梧桐樹下”,發佈生涯教育推文200餘篇,年均完成生涯教育活動20餘次。校市職業規劃大賽突出,連續三年均有上佳表現。

(二)盤活發展棋,決勝就業攻堅

克服經濟形勢急速變化、生源結構複雜化、學生擇業意願多元化等因素,“432N”全程化生涯教育體系持續發力。2019、2020年連續完成學校考核指標,獲評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返回頁首】

理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2020年理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以學生為中心,立足學生高端發展,探索特殊時代背景下學生培養體系建設助力學生成長。

一、隊伍建設

打造全員育人矩陣。發揮學生工作“1+1+N”團隊最大效果,配備了一支專職、保研加兼職的輔導員隊伍;高標準配齊班主任,落實《理學院班主任工作指南》,9名班主任獲“十佳百優”班主任;學院領導為學生上好第一課,持續推進專業教師“大舍長”制,將課堂思政延伸至宿舍;為新生班級配備駐班黨代表,將入學教育延伸至入校前;朋輩“學業指導+”將學業幫扶延伸至學困學生全方位關懷。落實研究生導師第一責任人,導師在科研、學習、生活和心理等給予研究生全面指導。

提升隊伍業務水平。面向輔導員開展“師德紅線不可逾越”討論會,落實輔導員“五進兩訪”,開展“一口清”學生熟悉度大賽;組織線上、線下校內外輔導員培訓交流27人次;團隊成員承擔參與校級及以上學生工作研究等課題8項;《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調查及教育對策研究》獲評2019年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論文三等獎;3項工作案例獲學校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1輔導員在團隊考核獲評“優秀”,1輔導員在年級工作組考核獲評“優秀”。

二、學生教育

強化價值引領,上好思政大課。以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為契機,將抗疫精神、愛國教育融入學生成長各環節。組織開展新生入學第一課、“青春心向黨”等主題交流會30餘場;聆聽抗疫英雄抗疫事蹟,開展“信仰·人生”系列活動19期。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參軍入伍,學院獲評徵兵工作先進單位。2020年學院湧現出十大學生標兵、十佳團員標兵、學術十傑、山東省優秀學生幹部等大批優秀學生。

強化品牌建設,做好網絡育人。佔領網絡育人陣地,理繪石大公眾號、易班有效黏連學生,網絡教育主旋律貫穿學生思想成長中。學院易班育人作用持續發力,《開學第一課》增強新生適應性教育,“四史”活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師説心語”專欄發佈輔導員網絡文化作品21篇。2020年校園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中,“理繪石大”公眾號連續7個月保持第一,獲評2020年度“校園十佳新媒體”稱號。

三、學生管理

常抓疫情防控,築牢安全防線。成立疫情防控學生工作小組,制定《理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等制度;建立學生五級防控體系,逐一落實每日安全信息上報,一對一對接中高風險地區學生,實時掌握安全動態;開展防“疫”有我、青春戰“疫”、疫情防控在線課堂等系列主題教育;深刻反省工作失誤,壓實疫情防控責任,輔導員全天候在線在崗,深入宿舍、實驗室為居家隔離學生寄送個人物品;返校前進行宿舍消毒和被褥晾曬工作;安全穩妥做好畢業典禮、畢業生離校、開學典禮、新生入學教育等工作。

嚴抓日常管理,守好成長底線。修訂《理學院學生宿舍管理規定》,形成三級安全衞生檢查機制,實施宿舍安全衞生周通報及整改措施。查課堂、晚點名、班長團支會例會以及每週剪影,常規性工作穩安全底線。完善學院安全教育體系,針對學生宿舍安全、飲食安全等12項開展安全教育,壓實安全教育紅線。做好搬遷學生思想和管理工作,確保46名研究生在古鎮口校區學習生活有序。

四、學風建設

優良學風有舉措。堅持“以學習為中心”,成立學院學風建設領導小組和學風督查小組,實施學風通報制度;從“倡、樹、治、促”四個維度,打造特色學風建設機制;實施“三星”特色型宿舍立項、班級提升計劃、年級學風建設自選計劃;居家學習期間,建立“明志思學”羣,定期通報學風情況,督促和獎勵學生提高居家學習效果;開展“光耀石大”“名師有約”“仰望星空”等活動30餘期;學院全年無考試違紀情況,連續四年實現學分預警負增長。

優良學風有成效。2020年學生髮表SCI論文144篇,申請專利35項,軟著10項,研究生創新工程資助項目立項17項,7人獲評山東省研究生優秀成果獎,15個班級獲優良學風標兵班、紅旗團支部等校級及以上榮譽;1人獲評“學術十傑”;為解決學分預警率的問題,開展勵志勤學班已4期,累計補回學分320,50%學生消除學分預警。

五、學生資助

保障型資助護航成長。有償資助與無償資助有機融合,突出助學貸款主體地位,規範科學設置勤工助學崗位,培養學生自強觀念;嚴格落實精準資助,通過家訪、瞭解日常消費、民主評議等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54人,且全部獲得資助;以獎代助,藉助企事業類助學金評選觀摩,發揮對受助學生的靶嚮導學作用;獎助學金評選公開透明,全年零投訴。

發展型資助築夢未來。學院將濟困、立志、強能貫穿資助育人全過程,錄製微課介紹學校九位一體資助體系,開展線上先進典型宣傳,線下勵志教育宣講;推送《尾款人,你的快遞已到達三號公寓》理性消費教育文章,教育學生理性使用獎助學金;舉辦受助榜樣人物宣講會,發揮朋輩教育能量;實施“線上知識點串講”“英語學習領航員”等資助育人活動,組織受助學生參與“學思中國之治,踐悟愛國情懷”主題社會實踐作為發展型資助項目;學院獲評第七屆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六、心理健康教育

搭平台立制度,接通心理熱線。在學生宿舍配備“心靈郵箱”,開通線上公共郵箱,充分發揮宿舍心理育人陣地作用;執行“宿舍日誌”制度、每週彙報制度;設置宿舍觀察員、心理監督員反饋制度,多渠道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組建由輔導員、研究生導師、班主任和駐班黨代表為主體的談心談話隊伍,制定1+3談心談話制度,主動了解學生狀況。

有計劃有步驟,抓牢教育主線。制定全年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計劃,月月有主題,承辦學校心理團體輔導大賽、朋輩心理守護員培訓,多種形式提高心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疫情期間,先後開展了“UPCer戰疫晚安計劃”“居家運動”等活動。學院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學生獲學校第八屆“美麗心靈·陽光石大”最美人物。

七、學生就業

搭建平台,樹立就業觀念。依託學院職業發展中心,開展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簡歷大賽、“理﹒視野”系列活動,積極做好求職引導;開展“就業案例大賽”徵集優秀案例,傳遞就業經驗;召開線上畢業班家長會,破解“二戰”、考編考公難題;承辦校第七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1人獲評“優秀指導教師”,1學生獲特等獎,以初賽第一名的成績入圍膠東經濟圈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決賽。

整合資源,提高就業質量。建設學院校招企業HR交流羣,進一步拓寬就業市場,為學生打通就業出口,先後與山東默鋭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等3家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深化學生企業實習,提高企業認知;繼續實施《理學院學生就業獎勵辦法(試行)》,2020屆本科生升學率為58.54%,學院整體就業率為92%,學院獲評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八、學生黨建

匯聚黨員力量,築牢線上線下陣地。疫情初期發佈《致學生黨員的一封信》,40餘名黨員自願報名成為當地志願者,張龍等同學主動請戰的事蹟獲當地多家媒體報道;學生黨員向武漢捐款2萬餘元。邀請援鄂一線醫生講授戰疫事蹟,各支部依託學習強國,燈塔大課堂等平台,開展“書記講黨課”“我有話對黨説”等活動,保持居家期間思想引領不斷線。返校後,學生黨員繼續在學業幫扶、衞生檢查、朋輩教育上發揮黨員榜樣帶頭作用。

優化支部縱橫結構,提升支部組織力。召開學生黨建工作研討會,探討完善縱向黨支部思想+專業雙引領模式。成立理學院古鎮口校區研究生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新校區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縱向黨支部中設立黨小組,打造扁平化+精細化的支部管理模式。實施《師生黨支部共建實施細則》,對共建的目標,方式進一步細化,並將開展情況納入支部書記述職考核。全年發展135名學生黨員,黨員發展既把好入口關,更加強後續培養,提升談心談話比重,黨員教育管理動態化。1支部獲評先進學生黨支部,2支部獲評研究生樣板黨支部,2案例獲評研究生黨支部優秀組織生活案例。

九、共青團工作

強化組織建設,深入推進共青團改革。結合學院實際完善“一部六中心”與各學生組織的責任分工,以更加扁平化、高效化的模式開展工作;順利召開學院首屆學代會、研代會,持續推進學院學生會、研究生會及社團改革任務,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舉辦學院2020年團校、宣講解讀推優入黨文件精神,加強對基礎團務知識的培訓學習;組織開展團支部風采大賽、特色團支部創建等活動,切實提升基層團支部活力;繼續舉辦“領航計劃”學生骨幹培訓班、學生幹部作風整頓活動,進一步完善學生幹部的選拔、培養、管理與考核體系,提升學生幹部工作素養和能力水平;打造團支部特色品牌,多次獲評學校優秀主題團日活動,1支部獲評紅旗團支部,1支部通過紅旗團支部中期考核,8支部通過活力團支部中期考核,共青團研究課題結題1項、新立項1項,學生會獲評為學校2019-2020年度模範學生會(全校2個),學院團委獲評學校2019-2020年度“紅旗團委”。

豐富第二課堂,引領青年成長重底色。科學規劃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定期發佈二課學習進度分析報告,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保障二課學時供給。目前,學院2021屆畢業生在全校率先實現二課學時全部達標。創新“四有四重”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模式,引導學生開展長期式、調研式實踐,新增3個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基地,1團隊獲評為學校三星級實踐隊,1項目獲學校第二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決賽銀獎。多措並舉落實“三進”,學生參加雙創活動有氛圍、有平台,學院參加互聯網+、挑戰杯等賽事人數均位居學校前列,獲得“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賽銀獎、銅獎各1項、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3項;在學校2020年“未來杯”思創賽決賽中,1項目獲評特等獎,2項目獲評一等獎;1人獲全國大創年會“我最喜愛的項目”(全校唯一);學院獲評學校“創新創業優秀組織單位”。【返回頁首】

勵志勤學班,學業困難學生困境破解初探

——理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2018年11月勵志勤學班成立,目前已進行至第四期。班級由學院本科學業預警為二、三級即累計欠學分15分以上的學生組成。

二、組織實施

(一)勵志勤學班緣起

部分學業困難學生轉化困難,且轉化效果不明顯。每一名學生都不該被放棄,故成立勵志勤學班,力圖通過更細緻的工作,幫助學困生再次迴歸優秀,累計參與學生108人。

(二)勵志勤學班組班

實施集中與分散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班級學生既屬於原年級,教育管理服從年級,又集中於勵志勤學班;班級設有班主任、駐班黨代表、班級委員和學業指導;採取集中晨讀和晚自習;班級目標為轉化、成長、成才,班級口號為迴歸優秀。

班主任統籌日常管理,設計主題教育,開展談心談話,幫助學生樹立成長目標;駐班黨代表進行學業幫扶,開展晨讀、晚自習檢查;學業指導開展一對一的學習指導;班委負責日常考勤和組織團體活動。

(三)“七步式”學困生轉化模式

第一步消除牴觸情緒。通過班主任深入細緻的談話逐漸走進學生的內心,取得信任,認可勵志勤學班。

第二步改變外在形象。入班學生必須保持個人、宿舍衞生,從外在形象上改變自己。

第三步調整課堂座位。上課期間須坐在中間前5排,班主任經常進入課堂檢查,並請任課教師關注。

第四步形成自律習慣。實行嚴格的考勤,早自習、晚自習打卡制度,自習期間手機統一管理。

第五步學業精準幫扶。選拔學業優秀責任心強的學生黨員任學業指導,按照“點對點、要求勤、溝通多、聯繫緊”的原則,協助幫扶對象進行知識梳理、重難點答疑。

第六步重拾自信。開展專業師生見面會,班級內部學習心得交流,舉辦“退班儀式”、“退班”學生經驗座談、“勤學之星”表彰,重新激發學生信心與潛力。

第七步迴歸優秀。退班學生同時要參加一次學科競賽或一項課題或加入課題組。帶領學生走訪企業,從直觀上了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三、工作成效

整體轉化效果明顯。第一期共26人,完成學分修補145分,8人修回全部學分;第二期共24人,17人解除二、三級學業預警,3人修回全部學分;第三期(線上)共29人,完成學分修補75分,12人解除二、三級學業預警。

學生呈現向上態勢。部分同學補回學分後,精神面貌發生巨大轉變,重拾自信,重塑自我,他們普遍認為:課程沒有原來想的那麼難,只要自己想學好就能學好。

學困生轉化規律初探。長期跟蹤個案,及時關注其身體、精神、心理等變化,將“一刀切”教育轉變為“滴灌式”教育,育人由外及內,由被動轉為主動,引導學生在克服學業困難中完成自我成長。【返回頁首】

外國語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外國語學院有英語和俄語2個本科專業和外國語言文學、英語筆譯等4個碩士專業,學生共有697人,其中本科生476人、研究生221人,本科生班級20個,研究生班級10個。學生工作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依靠學生”的工作理念,圍繞教育引領思想、管理引導行為、服務助推發展,發揮專業特色,紮實開展思政工作。

一、隊伍建設

(一)配備與使用

學院學生工作隊伍由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大學長和學生幹部等五部分組成,分工協作,落實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學院有一線專職輔導員3人,保研輔導員1人(男),兼職輔導員1人。實行每位專職輔導員主帶2-3個年級、保研和兼職輔導員輔帶的年級雙輔導員“師徒制”,保證學工隊伍穩定性延續性。

為2020級本科生配備大學長6人,開展朋輩教育。《“大學長”朋輩啟航教育》獲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並在校報理論版發表。

本科班級全部配備班主任,班主任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學生評議滿意度超90%,3人獲校十佳百優班主任。

落實院領導聯繫班級制度,副院長韓淑芹等擔任班主任,召開專題研討2次,師生座談會2次,促進教學融合。

強化師德師風,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導師孫秀麗獲評師德標兵,導師孫大滿獲評青島高校教學名師、校十佳研究生導師、最美教工。

(二)培養與管理

通過教育、管理、服務、事務等手段開展工作,提高輔導員職業勝任力,組織開展“金色智慧”輔導員培訓8次,輔導員累計參加培訓26人次。

疫情期間,學工隊伍開展線上家訪15次,為學生提供學業幫扶、心理諮詢、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等,全方位為學生答疑解惑。

積極選樹和培育輔導員優秀典型,1人獲評山東省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1人獲評徵兵工作先進個人,1人獲評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1家訪案例入選教育部思政文庫《輔導員家訪案例集》,1論文獲山東省高校輔導員工作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1項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順利結題。

二、學生教育

(一)日常教育

結合學科特色,開展“以譯戰疫”主題教育,組織觀看“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以譯戰疫微黨課”等。通過“線上思政課程”武裝學生頭腦、強化價值引領,黨團班專題學習145次。持續打造迎新季“全球視野·家國情懷”、新生“啟航教育”、“四史”教育、畢業季“留一間雅室”等主題教育品牌。

(二)網絡思政教育

依託學院傳媒中心,以易班為主、“外院e説”“外院心聲”等公眾號和抖音為輔,開展網絡思政教育。以“外院e説”為載體,打造網絡育人品牌,開設“外院故事”“外院視角”“外院朗讀者”“外院vlog”等欄目,發佈推文268期,宣傳報道師生典型。

2名輔導員錄製網絡思政精品微課在易班發佈。成立“易小語”易班工作室,易班註冊率100%。舉辦主題公益講座、建立外語角易班快搭、舉辦易班經驗交流會等7次。

學院囊括新聞宣傳所有集體獎項。語e工作室獲批學校網絡文化工作室。1作品獲山東高校校報新聞獎一等獎,輔導員原創思政教育網絡文化作品人均3件。

三、學生管理

(一)日常管理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

嚴格落實學校文件,實行任課教師(導師)、輔導員“雙請銷假”制,堅持每日“零彙報”。嚴格落實安全衞生檢查制度,宿舍風氣良好。

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預案,通過年級大會、班會對學生進行常態化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全年無安全責任事故。

(二)特殊羣體及違紀學生工作

建立特殊羣體信息跟蹤機制,和學生家長建立密切聯繫,家校互通,準確掌握學生實際情況。通過輔導員談心談話、學生幹部幫扶等方式,密切關注學生動態,定期更新特殊羣體數據庫。針對性建立幫扶檔案,制定長期幫扶計劃。組織學生觀看《大學生校規校紀教育》,進行警示教育,全年無學生違紀。

四、學風建設

(一)本科生學風建設

引導學生“以學習為中心,走全面發展之路”,學工隊伍參與學風建設期中研討,定期對學業困難學生情況進行研判。學院專門提供考研自習室和早讀室,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2個班級獲評優良學風班,3個班級獲評先進班集體,國家級、省部級學科競賽獲獎9人次。

實行輔導員、班主任、大學長“進課堂”制度,將課堂出勤檢查監督和跟班聽課制度貫穿始終。將學習校規校紀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做好誠信考試和作弊處理警示。重點關注學業困難學生,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學業幫扶。

(二)研究生學風學術

營造濃厚科研氛圍。組織開展博萃節“文萃英華”學術講座18場、“雲端學術大講堂”4場、“信仰?人生”2場、“博韻學堂”2場、“博韻書香”1場。校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18人次,1論文獲校優秀學位論文。

強化科研育人導向。堅持導師“思想引航、能力助航、學術領航、服務護航”,加強學術誠信教育,導師參與科學道德與學術規範主題班會,無學術不端行為。

五、學生資助

(一)精準資助

構建“學院、年級、班級”三級聯動體系,由院領導牽頭成立資助工作組,規範評選認定流程,確保精準資助。組織修訂《外國語學院綜合素質測評方案》,為各類獎助學金評選提供可靠依據。

通過家訪、學生座談評議,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精準認定建檔立卡、城鄉低保等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42人,全年累計發放獎助學金、勤工助學、貸款代償等420餘人次,資助家庭受洪澇災害影響學生3人,發放特困補助4人、貧困學生意外傷害補助1人、愛心禮包3人。資助工作實現零投訴。

(二)資助育人

嚴格落實“十大育人體系”,扶貧、扶智雙線並行。開展防範金融風險宣傳教育2次,資助政策宣講2次,新生入學資助政策宣講1次。通過“外院e説”宣傳受助典型,4名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擔任資助宣傳大使。

建立學院資助育人平台,提高受資助學生的實踐能力,資助1人赴國際組織實習,16人次參加上合組織會議培訓,13人承擔學院勤工助學崗位工作。深入開展“助學·築夢·鑄人”資助育人活動,投稿119份,1篇徵文獲獎,拍攝學院資助育人短視頻《精準育人·教育扶貧》。

六、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

堅持“用心溝通、用情交流、用愛奉獻”工作宗旨,邀請心理健康教師指導輔導員和學生幹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抗疫路上,感恩有你”徵文活動、心理著作線上閲讀等活動20餘場。

組織本科新生心理普測,和普測出現問題的學生一對一交流,建立長效跟蹤機制。全體本科新生進行團體輔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二)心理問題、危機學生的預防及干預

心理健康工作網格化,以學院心理工作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長為抓手,年級輔導員定期跟蹤瞭解學生心理健康情況。

針對嚴重心理問題學生做好情況突發處理預案,建立學生幹部、黨員一對一結對幫扶。通過輔導員談心談話、心理委員朋輩交流等,實時更新心理問題學生數據庫,做到學工隊伍人人有數。和學生家長定期交流,確保心理危機情況早發現、早治療,及時發現並妥善處理心理危機事件10起。

七、學生就業

(一)工作成效

2020屆畢業生162人,離校就業率76%。本科升學42人,升學率37.1%,其中211、985錄取率84.2%。截至2020年12月,就業率達85%。

(二)工作措施

實施就業價值引領工程,加強職業規劃能力、求職技能等輔導,舉辦“職場青年説”4期,“校友面對面”4期。發揮學生幹部作用,開展畢業生“一對一”就業幫扶。實時更新畢業生就業信息庫,跟蹤學生就業情況。

開展簡歷製作培訓、一對一模擬面試指導3次,與約讀書房、學而思等6家企業建立長期人才培養合作關係。組織學生赴古鎮口、嶗山參加現場招聘會,開展專場招聘會10餘場。

進行研究生職業選擇分流,設計職業規劃路徑,鼓勵優秀研究生報考博士。挖掘就業典型,正向引導學生積極就業。1名研究生赴國際組織實習。

八、學生黨建

(一)工作保障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學生黨建,召開2次專題研討會,加強學生黨支部“六個規範提升”,優化專業縱向黨支部設置,尤其針對學院成立後隊伍建設提出要求。

(二)發展黨員

進一步規範發展黨員“五階段”教育體系,針對團員、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黨員開展教育培訓。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2期(114人),發展學生黨員55人(少數民族3人),預備黨員轉正42人。

(三)教育管理

優化支部設置,發揮育人功能。目前學生黨員125人,設專業縱向黨支部5個。學生黨員擔任支部書記,輔導員指導年級學生黨建,院領導、教工支部書記參與學生支部建設。通過院黨委“四個一”工程,將專業學習與黨性教育有效結合,繼續凝練黨建育人品牌,促進黨建工作質量提高。獲評校優秀黨支部1個。

九、共青團工作

(一)思想引領與組織建設

組織“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等主題教育,團日活動參與率100%,青年大學習完成率100%,“智慧團建”使用規範,團費收繳及時。

挖掘青年團員榜樣典型,推出“外院故事”32期,開展“青春正擔當”標兵宣講5期,1人獲校長獎,1團隊獲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

加強學生會、研究生會改革,構建“校院班”三級聯動機制,召開學代會和研代會。加強團支部活力建設,獲評紅旗團支部1個,立項紅旗團支部1個,活力團支部4個,舉辦“團支書能力素養提升計劃”4期。開展“頭雁計劃”學生幹部培訓8期,團校9期,13人蔘加校青馬班,1人任研會副主席。

(二)第二課堂

成立第二課堂發展中心,開展有學院特色的第二課堂,畢業班第二課堂學時達標率98%,非畢業班學時預警率2.2%。

“互聯網+”參與率超過30%,思創賽參與率24.5%,開展科技節講座15場,舉辦科技外語系列比賽,2000餘人參加。“健康中國味”項目入駐能創空間並獲“挑戰杯”山東省創業計劃競賽銅獎。

依託專業優勢,打造外語文化季系列品牌活動。重點打造校園文化“321”專項計劃,建設3支隊伍,管理規範,平均每週訓練2次,編排原創話劇《陳望道》、原創舞蹈《E路同行》。

組織37支暑期實踐隊,2019級本科生參與率100%,其中校重點實踐隊1支,5支實踐隊獲評星級實踐隊,發表新聞363篇。本科生志願者註冊率100%,打造“雲夢小屋”線上公益助學項目,在陽信縣與微山縣建立志願服務基地2個,打造關愛聾啞兒童志願服務項目,“橋貫中西”涉外志願服務隊積極“以譯戰疫”,1項目獲志願服務大賽銅獎。

十、努力方向

按照學校黨委對新時代學生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外國語學院學生工作將重點加強3個方面工作:一是在提升輔導員職業勝任力上下功夫;二是在助力大學生全面發展上下功夫;三是在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上下功夫。【返回頁首】

強化價值引領 彰顯外語特色

——外國語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外國語學院強化價值引領、把握育人導向,努力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依託“一條主線、兩個關口,三個陣地”,彰顯外語特色,紮實開展學生思政工作。

一、貫穿一條主線,踐行全員育人模式

貫穿“立德樹人”主線,營造教師學生齊上陣、校內校外同發力的全員育人氛圍。建立一支由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大學長、黨員和學生幹部組成的學生工作隊伍。聯合學生家長、校友資源、社會力量,對學生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以價值引領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二、把握兩個關口,全過程構建引領體系

(一)把握新生教育入口

將外語特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通過外院版迎新MV、推文、展板等多渠道,班主任座談會、朋輩交流會等多形式加強學生專業認同感。開學典禮上師生入腦入心的發言和經驗分享,深度詮釋“全球視野,家國情懷”育人理念,院長講話點擊量達5w+。依託集家國情懷、成長起航教育於一體的“啟航工程”,助力新生開啟新篇章。

(二)抓住就業求職出口

依託“外院e説”“外院心聲”挖掘優秀畢業生故事,展示求職案例,發揮典型示範作用。開展“職場青年説”“校友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職場精英和企業高管提供面試技巧,解答擇業問題,分享工作心得。充分挖掘優秀校友、職場新人和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等資源,將就業價值引領貫穿本研全過程。

三、築牢三個陣地,全方位助推學生成長

(一)第一課堂融入價值引領

用好課堂主渠道,結合課程思政,公共課融入全球視角,專業課融入家國情懷;聯合教師隊伍,練就學生過硬的專業本領。學院1門課程入選學校首批“課程思政”標杆培育課程,2名教授獲學校首屆研究生“課程思政”示範課立項。

(二)第二課堂滲透價值引領

挖掘第二課堂育人功能,利用“石大外語角”“外語話中國”“國際文化大觀園”等平台拓寬國際視野。在展示院史的原創舞蹈《E路同行》、話劇《陳望道》、多語種辯論賽等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助學生走進聯合國、赴國際組織實習,服務學生全面成長。

(三)網絡矩陣助力價值引領

藉助微信公眾號、抖音、易班等新媒體,打造網絡矩陣,宣傳報道師生典型;充分發揮外語學科優勢,策劃八國語言為抗疫加油、戰疫微黨課、以“譯”戰“疫”等系列文章和視頻。學院特色抗疫事蹟被學習強國、新華社、中青網等媒體宣傳報道,展示外院師生風采,發出外院最強音。

四、總結

多年來,外國語學院始終按照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要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依靠學生,強化價值引領,彰顯外語特色,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返回頁首】

文法學院學生工作總結

一年來,文法學院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想引領,聚焦主責主業,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隊伍建設

(一)推動教學互融,凝聚全員育人合力

落實學院領導聯繫學生制度,深入基層,貼近指導學生髮展;與各教學系和研究生導師加強聯動,在學風建設、創新創業、心理健康等方面深入推進教學互融;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聘任19名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實現本科班級全覆蓋;建立新生朋輩導師制度,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1人獲評第五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1人獲評“十佳班主任”,4人獲評“優秀班主任”。

(二)加強鍛鍊培養,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

嚴格落實輔導員“五進”工作要求,努力建設一隻專兼結合、規模適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輔導員隊伍。輔導員每人每週“進宿舍”“進課堂”5-10次;組織參加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骨幹培訓班等各類培訓20人次;主持校級及以上課題6項,發表論文及網絡文章15篇,1論文獲青島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人擔任輔導員年級工作組組長,面向全校開展抗擊疫情宣講5次;獲評省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校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先進個人等校級及以上榮譽14人次。

二、學生教育

(一)強化價值引領,先進典型不斷湧現

以重大活動和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紮實開展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兩會精神學習、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國慶快閃、頭雁講堂、朗讀大會等系列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家國同心、追求卓越。國慶快閃活動被學習強國平台報道;6名研究生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志願申請並加入研究生支教團,佔全校總數的50%;1人任校學生會主席、山東省學聯執行主席;4人獲評“校長獎”、“十大學生標兵”“思美之星”;3人獲評省級優秀學生幹部、省級優秀學生和校優秀學生黨員;4名推薦學生全部入選保研輔導員。

(二)構建平台矩陣,網絡思政屢創佳績

運營學院易班和“文法説”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建設“青聽”網絡文化工作室,構建新媒體平台矩陣。打造“易班+黨建”網絡育人工作品牌,開展10輪易班“四史”學習活動。利用優課平台建設“美育”微課,輔導員在學校輔導員之聲、校報等發表原創思政網絡文化作品12件。學院獲評“新聞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學院網站獲評“十佳網站”,學院傳媒中心獲評“新聞宣傳十佳學生組織”,以全校佔比3%的學生數取得了17%的學生新聞宣傳類榮譽。1人獲評紅楓全國大學生記者節“十佳記者”,2作品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攝影優秀獎和歌曲優秀原創作品獎。

三、學生管理

(一)嚴格疫情防控,規範做好日常管理

嚴格落實學校疫情防控要求,完善應急預案,規範學生請銷假制度,做好疫情防控“日報告”,及時全面掌握學生行程和健康信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每週開展宿舍用電安全和宿舍衞生檢查,開展宿舍文化大賽,形成和諧向上宿舍文化;開展校園安全伴我行專題講座,組織線上線下《學生手冊》專題學習,提高學生防疫、防火、防盜、防騙能力。全年學生安全穩定無事故。

(二)推進重點幫扶,關心關愛特殊羣體

通過輔導員“五進”工作和談心談話,藉助學生骨幹和信息員力量,及時發現異常學生,建立並動態維護特殊羣體數據庫,分門別類加強管理和精準幫扶,做好談話幫扶記錄留存。全年約談心理問題、學業困難、經濟困難等特殊羣體50餘人次,密切關注幫助20餘人,總體成效良好。加強案例及警示教育,學生考試誠信狀況良好。

四、學風建設

(一)堅持以本為本,落實落細常規要求

堅持實施課堂考勤週報制度,構建學習預警與幫扶體系,形成學風檢查監督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兩早一晚”工作,加強班級和宿舍文化建設,着力營造崇學、樂學、勤學、善學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全年無作弊行為,無違規違紀受處分情況,83%以上本科班級達到優良學風班標準,2個班級獲評優良學風班、2個班級獲評先進班集體。

(二)聚焦以研推新,做精做深學術科研

開展“紅線·警鐘·修身--與文法研究生談學術規範”等學術學風講座,端正研究生科研態度與作風。開展“博韻學堂”1期,“信仰人生”2期,“博萃節”期間舉辦1場“光耀石大”、5場“名師有約”系列講座,承辦全國“綠能杯”高校法學研究生暑期調研競賽、開展 “律政達人”法律知識競賽、“國學達人”挑戰賽、“模擬法庭”比賽等多場專業性比賽,進一步提升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1個班級獲評研究生先進班集體。

五、學生資助

(一)落實精準資助,保障學生安心學業

成立資助工作領導小組,修訂學院《綜合素質測評實施細則》,設立“中永勵志獎學金”、“馳中獎學金”,完善資助工作體系。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和學校資助政策要求,認真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綜合素質測評和各類獎助學金評選、公示等工作。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0人,人均獎助金額6360元。評選發放獎助學金103萬元,協助學校辦理助學貸款41萬餘元,保障學生安心完成學業。

(二)推動資助育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利用年級大會開展資助政策宣傳3次,線上線下開展防範金融風險宣傳教育2次。召開資助育人大會1次,舉辦“優秀面對面”交流會3期,邀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獲獎學生分享學習技巧和工作經驗,發揮朋輩示範引領作用。策劃錄製資助迎新MV《光明》,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第七屆“助學·築夢·鑄人”主題教育,2份作品分別獲評學校優秀短視頻和優秀圖片。

六、心理健康

(一)加強教育宣傳,倡導積極心理理念

遵循大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利用畢業生教育、新生入學教育等重要時間節點,分階段分層次,紮實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主題教育。開展“我的回憶錄”作品徵集大賽、舉辦“繪畫心理”專題講座及安全教育專題講座,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增強心理保健意識和危機預防意識。開展師生籃球賽、足球賽和趣味運動會,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集體氛圍。

(二)做好預防干預,保障學生健康安全

學院黨政聯席會定期溝通和研判特殊羣體學生情況,着力構建班級、年級、學院層層打通,學生幹部、輔導員、任課教師和研究生導師人人蔘與的心理健康工作矩陣。加強對心理問題學生的日常關注和精準幫扶,全年重點幫扶心理問題學生4人,及時發現並在20多分鐘內高效穩妥處理好1次危機事件,保障學生生命健康安全。

七、學生就業

(一)明晰就業導向,轉變學生求職觀念

針對“女生多,需求散,就業慢”的專業特點和“考研、考公、考編”的求職習慣,前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各類就業指導講座近30場,引導學生合理確定職業目標,樹立科學的擇業觀。2人獲學校第七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一等獎,併入圍膠東經濟圈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決賽。

(二)重視素質提升,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樹立就業目標導向,鼓勵學生參加實習實訓和專項培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鼓勵學生國內升學和出境留學,成功推免學生數實現歷史突破。聯合校外企業舉辦各類培訓指導,加強報考、筆試和麪試的針對性訓練,提大學聯考取成功率。

(三)加強指導激勵,助推學生充分就業

持續開展簡歷一對一指導,每週發佈“職來職往”就業信息速遞。加強和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動,努力發掘校友資源,開展“職友在線”交流活動,營造“全員、全方位、全過程”促就業的良好氛圍。加大就業激勵力度,對就業工作貢獻突出的教學系、教師和學生集體給予獎勵。2021屆畢業生就業進度好於預期。

八、學生黨建

(一)強化工作保障,提升組織建設實效

將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學院發展規劃,班子成員定期為學生講黨課;調整設立學生黨總支和4個縱向黨支部,組織多期黨支部書記培訓;開展黨支部建設規範提升行動,推進“一支部一特色”黨建品牌培育建設。法學研究生黨支部獲評學校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建設,1人獲評優秀學生黨員。

(二)規範發展程序,提高黨員發展質量

實行“二三三四四五”工作法,構建黨員發展規範體系。從遞交入黨申請書到預備黨員轉正,經過兩次黨校培訓,三次理論測試,三次答辯彙報,四次民主測評,四次組織談話,五個階段不間斷教育,確保黨員發展質量。本學年接收預備黨員52人,轉正37人,完成組織關係轉接69人,確定入黨積極分子205人。

(三)加強教育管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嚴格“燈塔”系統信息管理,規範“三會一課”,開展抗擊新冠疫情、慶七一、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等主題教育23次;用好“兩微一端”,辦好二級黨校,紮實做好各階段黨性教育;疫情期間,19名學生黨員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衝在防控工作第一線。

九、共青團工作

(一)堅持思想引領,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堅持關鍵節點與常態化教育相結合,開展學“四史”、“12.4”國家憲法日等主題團日活動150餘次,“青年大學習”保持100%全員參與;疫情期間各團支部踴躍捐款捐物,積極開展線上抗疫。音樂系2018劉彥宏等創作抗疫歌曲《雲月同天》,用歌聲傳遞温暖、以專業聲援戰疫。

(二)深化團學改革,組織建設規範有序

成功召開第一屆學代會和研代會,推進學生會、研究生會改革,學生會獲評優秀學生會;加強團支部規範化建設,1個團支部獲紅旗團支部立項,4個團支部獲活力團支部立項;組織青馬基礎班和學院團校,開展“頭雁計劃”學生幹部培訓班,加強團學幹部作風建設和團員教育,學生任職學校學生組織人數最多。

(三)突出學科特色,第二課堂精彩紛呈

發揮學科專業優勢,不斷優化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平均學時名列前茅,未達標預警率較低。重點打造法治文化季、傳統文化季和音樂文化季三大平台,開展庭審進校園、憲法晨讀、國學達人、朗讀大會等特色活動,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助力學校美育教育。獲全國青少年藝術展演一等獎、山東省“學憲法、講憲法”知識競賽一等獎、山東省青少年歌手大賽一等獎等國家及省市級比賽獎勵21項。

營造文科學院雙創氛圍,培養敢闖會創人才。2項作品分獲第六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和第十二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1篇論文入選學校第五屆大創年會優秀論文。

以國家和社會需要為導向,科學設置社會實踐選題,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勇擔青年使命。獲評四星級實踐隊1支(全校10支),重點實踐隊2支;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網絡展示活動1人獲評“青年基層觀察員”,2項作品入選“基層新畫卷”;1項目獲第二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返回頁首】

文法學院“三立足、三培育”加強美育工作

——文法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文法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美育規律,立足時代精神、專業特色和實踐體驗,着力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綜合素質和奉獻精神,多措並舉加強美育工作。

一、立足時代精神,培育家國情懷,把握美育正確方向

(一)與“四史”教育相融合,傳承紅色基因

着力打造“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懷”的美育思政,讓“四史”教育活起來。創排著名紅色法學家話劇《雷潔瓊》,開展《音樂與歷史的對話》活動,將“四史”融入藝術,喚醒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

(二)與“石大精神”相融合,涵養家國情懷

將石大師生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典型事蹟和家國同心、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融入美育活動。邀請 “學生標兵”、“思美之星”、雙創團隊、抗疫先鋒作為朗讀者參加“朗讀大會”,聲聲不息,涵養家國情懷。

(三)與“抗疫”精神相融合,強化使命擔當

發揮專業特長創作詩歌、書畫、歌曲、視頻等各類抗疫題材美育作品120餘份,展現新時代青年擔當。音樂學生創作抗疫歌曲《雲月同天》,用歌聲傳遞温暖、以專業聲援戰疫。

二、立足專業特色,培育綜合素質,增強美育工作實效

(一)培育法治美和秩序美,助力國家法治建設

“法治文化季”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開展“12·4憲法晨讀”、社區普法、“思美節’女性權益知識講座”、“法律診所在身邊”等法治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感悟法治美和秩序美,踐行法治精神。

(二)培育文學美和思想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傳統文化季”舉辦文學名家講座、“朗讀大會”“國學達人挑戰賽”等活動滋養學生人文素養,傳承國學精粹。成立“書香致遠”國學宣講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三)培育藝術美和禮樂美,陶冶學生道德情操

“音樂文化季”賦予活動“青春力量”“愛國主義”等美育內涵,陶冶學生道德情操。“迎新現場小音樂會”展現青春活力,“班歌大賽”凝聚集體力量,“週末音樂會”靜待春暖花開。

三、立足實踐體驗,培育奉獻精神,推進美育內涵發展

(一)搭建“沉浸式”體驗平台

“庭審進高校”、 “金法槌”模擬法庭等引領學生感悟秩序之美,培養法治精神。排演《雷雨》、《原野》話劇,創排校史舞蹈,在“沉浸式”美育體驗中激發學生奮鬥精神。

(二)豐富“參與性”美育活動

舉辦“國學達人”和“律政達人”挑戰賽,開展書畫藝術、茶道藝術、“華燈初上”遊園會等文化體驗活動,吸引全校學子及留學生參加,傳播文化精粹。

(三)打造“品牌化”服務項目

科學開展美育實踐,服務地方社會發展。音樂學生“藝術支教”,將音樂融入課堂,發揮美育輻射作用。法學學生開展“法律下鄉”,傳播秩序之美,助力法治建設。【返回頁首】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年度學生工作總結

一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指導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又紅又專信念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一、隊伍建設

(一)建立協同機制,凝聚育人合力

馬院學生均為研究生,按照《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建立“輔導員+導師”的協同育人機制,發揮全院導師的作用,參與研究生時政學習、學術沙龍及其他活動,關注每一位研究生的學業、就業和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本年度夏從亞、宋海儆、張瑞濤、呂雲濤分別獲評“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個人”“德美高科獎”“勝利石油育才獎”。

(二)聚焦主責主業,提升業務能力

落實“五進兩訪”工作,“線上+線下”結合,學生評價滿意度高。制定輔導員培訓機制,積極參加學習交流。本年度參加《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培訓、心理培訓等業務學習6人次,立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輔導員專項課題1項,在研省級校級思政課題5項,結題校級黨建課題1項,提交全國思政工作金微課作品3項,獲山東省思政短視頻大賽優秀獎1項,入選全國高校思政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作品1項。

二、學生教育

(一)明確教育主題,提振學生精神

“馬院姓馬”,作為馬院學生要“在馬言馬”,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學馬、信馬、用馬、研馬、傳馬,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圍繞學生特點開展“三學”活動,即經典理論“系統學”,時事熱點“跟進學”,國情社情“自主學”。開展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2020年兩會精神解讀,習近平教育重要論述學習,“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學習研討,“四史”主題教育等活動,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網絡思政育人,激發奮進力量

改版學院微信公眾號,完善欄目設置,閲讀量穩步提升,網絡陣地不斷拓寬。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升級院報《研途》,推出四期電子版,講好馬院研究生故事。副書記和輔導員積極參加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課”作品徵集活動,提交《抗疫精神——新時代的中國精神》《讓理想照亮前行的路》《時間都去哪兒了》三件作品,作品同時入選易班平台課程資源。積極參與“學習強國”平台主辦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主題徵文,5篇文章被“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刊載。其中,《新時代大學生要用抗戰精神浸潤愛國之心》入選全國平台展示,《讓信仰點亮人生——做井岡山精神的傳承人》單篇閲讀量超過33萬。

三、學生管理

(一)強化疫情防控,細化安全管理

以“疫情防控通”為抓手,嚴格每日上報制度,精準掌握每位同學的身體狀況、所處位置及位置變動情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業、心理及日常生活狀況,加強與導師的溝通交流,抓緊抓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築牢健康安全防線。

(二)定期談心談話,架起溝通橋樑

密切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逐一開展談心談話。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對學生的關懷也由上半年的線上溝通轉入下半年的面對面交流。通過點對點做工作,深入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心理狀態及關心關注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安撫穩定學生情緒,並通過收集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明確後續工作重點。

四、學風建設

(一)導師引領原著研讀,促“真學”

分專業方向成立“經典著作讀書會”由導師帶領學生一起研讀馬列原著、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等,並結合實際開展專題講座,使學生及時掌握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有效提升其理論素養。本年度組織“信仰·人生”系列講座4場,分別邀請張瑞濤、解曉燕、張榮華等老師講授《重疫之下研究生的學術研究》《疫情防控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2020全國兩會精神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等。

(二)博士主持時政研討,助“真知”

學院“青驄縱橫”博士論壇以評點時事、解讀新政、關注領域前沿問題為主旨。本學年共舉辦“青驄縱橫”博士論壇6期,由新入職的博士教師及高年級的博士生同學主持論壇,針對社會熱點問題,論文撰寫經驗,學術研究方法和心得等內容展開研討,營造了濃郁的學術氛圍。

(三)碩士分享專題研究,顯“真用”

主辦“疫情下馬院學子的初心和使命”線上主題論壇,來自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骨幹共200餘人參加。作為疫情期間國內同類活動中具有特色、活力和受歡迎的高水平學生論壇,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媒體報道。結合專業所學及疫情期間的所思所想撰寫戰疫論文80餘篇,經選拔優秀文章每日一期推文在學院微信公眾號連續推出,並將優秀作品集結成冊,出版了“星火文集”,展現了馬院學子在疫情下的青春正能量。以院刊《研途》為主要載體,積極展開時事評論與理論探索,先後發表相關專題研究、評論報道30餘篇。

五、學生資助

(一)規範程序,精準資助落實處

精準獲取學生信息,及時瞭解學生家庭及生活狀況,確保每一位貧困學生受到資助。從信息審查、評議流程等各方面嚴格把關,保證每一項資助評議公平公開。修訂《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社會獎學金評定辦法》,評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程序公開公正公平。

(二)完善制度,資助育人接地氣

根據研究生教育的實際情況,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制定《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資助暫行辦法》本年度資助兩位博士參加全國學術會議,帶動研究生參與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的熱情和積極性。

六、心理健康教育

(一)主動引導,加強正面心理疏導

開展“四和”教育,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同學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諧的校園生活”“和諧的人生心態”。疫情期間,邀請王建軍院長為全院研究生講授“防疫戰疫中的自我心理保健”主題講座,運用心理學知識,對防疫戰疫中的自我心理保健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引導全院研究生特殊時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與疏導。

(二)建檔立制,強化危機預防干預

輔導員積極參加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專題培訓。新生100%心理普測,建立特殊學生羣體檔案,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學院、班級、宿舍”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對於心理測評異常的同學及時關注,並加強與導師的溝通交流,共同關心關注學生動態,預防和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發生。

七、學生就業

(一)全程指導,打造核心競爭力

舉辦“成長沙龍”“職場引路人”等系列活動,從入學起引導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邀請成功考取博士、公務員、教師編及高校輔導員等方向的畢業生代表為在校生進行經驗分享,引導研究生明確目標、堅定方向,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二)實習實踐,提升學習創造力

本年度與勝利油田石化總廠、解放軍91206部隊、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共建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在實踐中提升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三)典型示範,擴大就業影響力

《中國青年報》2020年11月16日06 版“民族教育”欄目報道了我院2019屆畢業生冉江陵的事蹟。冉江陵畢業之後選擇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在重慶市彭水縣民族中學扮演“築夢人”的角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彰顯了我院畢業生紮根西部、樂於奉獻的精神風貌。

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為100%,學院獲評就業工作先進單位,輔導員王會獲評就業工作先進個人。

八、學生黨建

(一)組織形式上,推進“學生黨建+教師黨建”

本年度順利完成學生黨總支的換屆工作,目前學生黨總支共有四個學生黨支部,細化了學生黨支部與教工黨支部“1+1”結對子模式和“導師進支部”活動,學院教工黨支部均與學生黨支部結成對子,每個學生黨支部都有導師進行專業指導。研19黨支部與基礎黨支部聯合開展學習《民法典》活動,研18黨支部與概論黨支部聯合舉行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活動,博士生黨支部與形策黨支部共同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合作交流的方式促進黨支部建設,達到“學思並舉,師生共進”的目的。

(二)活動內容上,融合“黨建工作+專業學習”

依託學科優勢,學生黨員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併為其他學院黨團青年講解經典馬列原著,達到“且思且行,教學相長”的目的。2019級研究生黨支部以微黨課的形式開展理論宣講,參與指導20餘個本科及研究生團支部主題團日活動,取得了良好反響。舉辦“我要‘學習強國’”活動,學生黨支部成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熱情高漲。組織慶祝建黨九十九週年“三重温”系列活動,開展“重温歷史·知識競賽”“重温金句·書法比賽”“重温誓詞·堅定信念”等活動。參觀“紀念鐵人王進喜逝世五十週年圖文實物展”,在學習中提升學生黨員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2018級研究生黨支部獲評研究生樣板黨支部。

(三)協同方式上,採用“學生黨建+企業黨建”

與山鋼地產公司、青島西海岸公用集團等單位黨委開展黨組織共建,將通過推動人才培養、共建黨建交流平台、推進濟貧助學工程、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崗位等舉措, 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服務、合作共贏”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九、共青團工作

(一)理論宣講,助力青年話語有力量

“形體其身,精神其心”。2020年,由在讀碩士、博士組成的“星火”宣講團發揮專業優勢,結合學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工作安排,以微黨課的形式走進各院部主題團日活動。先後為新能源、文法、經管、機電、石工、海空、材料、外國語、理學院、控制學院等10個學院20餘個團支部1000餘名學生開展理論宣講,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

(二)抗疫實踐,彰顯青年行動有擔當

疫情期間,策劃《心繫武漢,馬院學子為你們加油!》活動,組織學生以撰寫優秀文章、創作歌曲、製作視頻等方式投入到戰“疫”中,在網絡空間發出馬院學子的聲音。全院研究生圍繞戰疫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制度優勢、民族精神、感人事蹟等內容撰寫文章,出版《“星火”文集》。2018級碩士生柴自貴創作了文藝作品《羌寨裏開出的格桑花——戰“疫”中的汶川女孩佘沙》,被共青團中央主管主辦的工作指導刊《中國共青團》雜誌新媒體平台“青春相框”欄目收錄,並在“學習強國”平台同步推送,閲讀量逾11萬。2019級碩士研究生樑碩創作抗擊疫情原創歌曲《點亮》,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中國文明網收錄,登上“學習強國”平台,在網易雲音樂平台近7天飆升度達到9999%,登上騰訊音樂人抗擊疫情作品展示首頁。

2020年度學院3名研究生入選學校第25期“新時代卓越青年班”,5名研究生入選第25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骨幹培訓班。2019級碩士生樑碩赴井岡山參加了共青團中央主辦的“團團夏令營”活動,2019級碩士生劉鵬赴延安參加了校團委組織的主題教育培訓班。宋海儆老師獲評2019年度“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個人”,2019級碩士研究生樑碩獲評“十佳團員標兵”榮譽稱號。【返回頁首】

“星火”燎原 紅專並進

——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星火”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系列活動旨在培養又紅又專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自活動開展以來,堅持“學習加宣講、思考加實踐”的工作思路,從“學、講、思、行”四個方面,逐漸形成“星火培訓”“星火宣講團”“星火文集”“星火實踐隊”等“星火”系列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品牌。

一、“星火”培訓——抓實“理論學習”強筋骨

依託學院師資力量、研會學術部,結合學院研究生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開展“初心講堂”“博士論壇”“成長沙龍”等學術講座與培訓交流活動。今年4月,邀請學院副院長張瑞濤教授為星火宣講團開展培訓活動,邀請張榮華教授為全院研究生作“兩會精神解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主題報告,學習最新前沿動態。此外還舉行9場“博士論壇”“成長沙龍”以及多次黨課團課,有效提升馬院學子理論素養。

二、“星火”宣講——踐行“在馬言馬”總基調

依託學院研究生黨支部,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博士生組成“星火”宣講團,開展理論學習宣講活動。2020年,結合學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工作安排,“星火”宣講團以微黨課的形式走進各院(部)主題團日活動。為石油工程學院、新能源學院等10個學院的20餘個基層團支部1000餘名學生進行了16場理論宣講,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

三、“星火”之聲——立足“專業特色”勤思考

依託學院研會學術部及黨團支部,立足所學專業積極思考,多種形式發出馬院學子聲音。在疫情期間組織全院研究生圍繞戰疫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制度優勢、民族精神等內容撰寫文章,形成《“星火”文集》。2018級碩士生柴自貴創作《新時代大學生要用抗戰精神浸潤愛國之心》《羌寨裏開出的格桑花——戰“疫”中的汶川女孩佘沙》《讓信仰點亮人生——做井岡山精神的傳承人》等多篇文章,在“學習強國”平台同步推送。2019級碩士生樑碩創作了抗擊疫情原創歌曲《點亮》登上騰訊音樂人抗擊疫情作品展示首頁。

四、“星火”實踐——注重“知行合一”強本領

依託學院碩士生班組織、研究生會實踐部,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今年7月,組織“星火”實踐隊對國企、社區、鄉鎮、高校展開了社會調研,學習先進防控經驗,發掘優秀黨員榜樣。2019級碩士生樑碩赴井岡山參加了共青團中央主辦的“團團夏令營”活動,2019級碩士生劉鵬赴延安參加了校團委組織的主題教育培訓班,多名碩士生入選學校“新時代卓越青年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骨幹培訓班,在實踐中提升能力。【返回頁首】

體育教學部學生工作總結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三爭”建設為核心,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向傳統要活力、向特色要效益、向管理要質量,鍛造新時代高水平運動隊精氣神,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現總結工作如下:

一、隊伍建設:強化特色,突出全員育人優勢

依託學校體育傳統優勢,形成良好的“教練員+輔導員+班主任”協同育人機制和工作體系,為高水平運動員營造競技比賽、專業學習、職業發展等校園成長成才環境。現有專職、保研輔導員2人,兼職輔導員1人;班主任4人,其中副教授1人,博士2人,教工黨支部書記1人,1人獲評學校“十佳班主任”;教練員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師生比接近1:7,基本形成全員、全時覆蓋。

學生工作組定期召開學訓工作例會,重視體育精神學習和傳承,加強思想引領和作風建設,鼓勵學生在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中體悟競技體育內涵,培育體育精神。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新遴選導師4人,拓展“體育+”多元一體培養。推進工作創新和研究,1人獲學校第六屆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二等獎;主持2020年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項、2020年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學工專項)1項;獲評學校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暨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1項。

二、學生教育:強化引領,線上線下相得益彰

聚力“三爭(爭金爭光爭氣)”建設,鍛造新時代高水平運動隊精氣神。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發揮黨團育人優勢、選拔樹立標杆典型、營造網絡育人環境、全員做好服務保障等,切實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賽場爭金、為校爭光、為己爭氣。男子籃球隊獲評學校“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1人獲山東省“青春貢獻獎”,1人獲校長獎。

創新線上線下思想教育引導模式,“點對點”交流更為暖心,家校聯繫更為緊密,安全教育更為紮實。強化網絡育人實效,“體育青春”公眾號發佈《同心抗疫,我們在行動》等抗疫專題10期,製作《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短視頻等,1推文獲學校年度新媒體評選“微信十佳圖文”。創建“體育青春”抖音賬號,在校園體育文化、高水平運動隊宣傳,校園體育競技活動等方面營造運動健康氛圍,篇均閲讀2307,影響力和輻射面不斷增強。4人入選學校網絡文明志願者。

三、學生管理:健全制度,軟硬兼施突出關愛

嚴格落實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體育教學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學生工作防控措施》《體育教學部學生疫情防控督查工作方案》等,嚴明工作紀律,落實“一日三檢”“日報告、零報告”,建立工作台賬,及時向學生傳達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心理輔導和健康教育,配合教練員引導學生做好居家訓練。

實踐育人,精細化助力管理出實效。依據修訂後的《體育教學部綜合素質測評辦法》,強化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進一步理順精細化管理機制。輔導員、班主任深入學生宿舍,及時交流學生學訓情況,重點整治宿舍安全衞生、課堂考勤、晚歸零彙報等,全面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加強對校外住宿學生的管理,定期談心談話並及時跟蹤反饋,確保校外安全萬無一失。關心關愛特殊羣體,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報備信息、尋求指導,做好相關綜合情況研判,並向班主任、教練員、家長定期反饋幫扶情況。定期約談學業困難學生,向所在學院反饋專業學訓狀況,做好課程選修指導,促其順利完成學業。年內無安全責任事件發生。

四、學風建設:注重氛圍營造,打牢基礎補足短板

以“正學風、強訓風、嚴作風”為目標開展學風建設月活動,營造“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教育管理和學習生活新氛圍。本學期發佈學情檢查通報5期,對學生進行教育警示;做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加強跟班聽課和課堂考勤,積極與任課教師溝通交流;學期初進行學分預警通告,學期末家校聯繫共商應對舉措。在新生入學教育、期末考試等關鍵時間節點,加強誠信教育,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年度內無考試違紀情況。組織英語學習互助小組、四六級模擬考試,高年級四級通過率超40%,英語四、六級通過率逐年提升。開辦研究生“體藴講壇”2期,邀請校內外學者進行學術講座;組織“一帶一路”引智體育學術報告2場,開拓研究生學術視野;1人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五、學生資助:嚴格規範程序,精準資助服務育人

嚴格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完成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和獎助學金評定工作,突出資助育人實效。遵循《體育教學部綜合測評實施辦法》,結合高水平運動隊學生特點,發揮獎助學金對學生學業成績、第二課堂的導向作用。在獎助學金評比和發放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和愛國教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獎助學金,懂得感恩回報社會,展現青年責任擔當。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組織獲得獎助學金學生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增強愛校榮校意識,增強服務意識。開展“聚力三爭建設,冠軍榜樣在身邊”宣講3期,邀請國家獎助學金獲得者現身説法進行朋輩引領示範。體育青春公眾號推出國獎榜樣、冠軍榜樣等系列推文宣傳先進典範。1人獲學校“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二等獎。評選發放“中國石油大學-庫神”體育優秀獎助學金8萬元。

六、心理健康:嚴守安全底線,關心關愛共促發展

認真落實特殊羣體摸排工作,結合新生心理普測,建立特殊羣體關愛渠道。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疏導,舉辦“線上運動,等你來戰”線上運動會,與教練員一起深入推進家校聯繫,鼓勵學生居家堅持訓練,密切關注、共享信息、合理疏導,堅定抗疫信心和決心。堅持“五進兩訪”,切實解決學生生活所困、宿舍矛盾、訓練壓力等問題。發揮學生幹部和黨員的作用,及時掌握學生中出現的不良思想和情緒,及時予以疏導和化解。開展新生團體輔導和心理知識講座,強化新生適應性教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輔導課程和輔導員技能大賽等,提高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七、學生就業:提升就業質量,科學規劃統籌推進

積極探索“體育+”多元一體培養,結合入學教育、專業分流等,強化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夯實求學、求智、求職能力。做好疫情期間就業指導,一對一掌握學生就業動態和就業信息共享,加強求職簡歷、應試面試技巧培訓,積極組織參與校內大型招聘會。

2020屆本科畢業生28人,升學人數11人,升學率40%,再創歷史新高,超50%被雙一流高校錄取,就業學生60%以上進入中外運、物產中大等國有大型企業。研究生8人,5人考取教師事業編制,1人考取公務員。畢業生綜合素質得到校內外認可,就業質量顯著提升。

八、學生黨建:頭雁引領,基層建設互促共進

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嚴把入口關。制定體育教學部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教育32學時學習計劃,規範實施黨員述責答辯、黨員示範崗建設、設計學生黨員學習記錄表、學習強國分數每週公示等黨員考核管理舉措。明確“理想信念堅定、學訓成績優良、聯繫羣眾廣泛、社會活動積極、幫助同學主動”的“五好”黨員標準,選拔思想政治過硬、運動成績突出的黨員作為“頭雁計劃”引領者。疫情期間,黨員積極擔當作為,1人獲山東省青春貢獻獎。學生黨員“向遠方扶貧攻堅服務隊”參與定點扶貧科左後旗電商營銷專項賽獲得季軍。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交流,對標先進、明確特色,與經管學院黨建工作中心、控制學院等舉辦學生支部工作交流會。立足體育專業實際,整合黨團教育資源,以“體育+”為載體,黨建團建相融合、專業為依託、學生為本,把黨建與思想政治學習融入到學生黨員發展與普通同學的學習訓練生活中。建立研究生黨支部與本科生黨支部工作協同機制,實現基層支部建設與學生髮展的相互促進。落實“三會一課”,組織“人民戰疫”“學四史”“我是黨員我奉獻”等學習討論12次,1人獲評優秀學生黨務工作者,研究生黨支部獲評學校先進學生黨支部。

九、共青團工作:聚焦主責主業,突出特色全面發展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強化線上線下思想引領,通過理論宣講、二級團校,青年大學習、學習強國等平台,強化青年理論學習。疫情期間組織“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等抗疫主題團日活動6次;組織“學四史”“抗美援朝精神分享會”“青春正擔當宣講”等引導青年牢記使命、承責擔當。在本年度五四表彰中,1人獲校長獎,獲青春建功新時代先進集體1個,1人獲思美之星,2人入選新時代卓越青年班。

加強團學隊伍建設,促進工作作風轉變。部領導、團委委員為支部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體育政策和強化聚力三爭建設。嚴格按照規章要求完成學生會幹部選拔,以“強三性、去四化”為目標,制定學生會幹部培訓和提升計劃,強化團學幹部作風建設。加強對學生會的指導,重點打造“體育青春”活動品牌,充分發揮高水平運動隊在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發展、提升羣體運動水平、豐富校園精神文化的“龍頭”作用。部學生會獲評學校優秀學生會。

提升第二課堂質量,服務學生成長成才。通過團校、專題培訓等明確第二課堂成績單意義,定期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通過家校聯繫、個人談話等進行學分預警,將學生第二課堂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綜合測評。積極參與文化藝術節、思美節等校園文化活動,獲“放歌新起點”班歌大賽二等獎。舉辦“青春築夢新時代,科技報國贏未來”創新創業講座,普及科技賽事知識,培育創新創業意識;邀請打包旅行團隊和優秀校友分享科創比賽參賽心得,營造創新創業氛圍。1項目再次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山東省金獎。1人獲定點扶貧科左後旗電商營銷專項賽冠軍,1團隊獲得季軍。2人獲2020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大賽優秀指導教師,1人被山東省教育廳授予“優秀創新創業導師”。

克服疫情影響,保持競技水平。組織“線上比拼、等你來戰”線上運動會,制定《高水平運動隊學生返校訓練工作預案》,組織男排隊員暑假封閉集訓。男排獲得山東省大學生排球錦標賽冠軍;乒乓球獲山東省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女子單打、女子雙打三項冠軍;男籃獲CUBA山東賽區第三名進入東北賽區;女排獲山東省大學生排球錦標賽第三名;田徑獲山東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兩項冠軍。【返回頁首】

構建“四維一體”全員育人體系,創造一流成績

——體育教學部特色工作申報材料

體育教學部學生工作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力“三爭”建設,構建“四維一體”全員育人體系,在部黨委、行政正確領導下,完善“教練員、輔導員、班主任”協同育人機制,形成較好的工作體系和傳統優勢,為高水平運動員競技比賽、專業學習、成長成才、職業發展等營造良好氛圍,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爭創一流成績。

一、立足體育特色,強化隊伍建設

部黨委高度重視運動隊發展,多次部署專題研討,強化頂層設計,建設大學生工作隊伍。重視教練員聘選,公開運動隊教練員的聘任和考核標準,特聘原國家隊主教練邸安和教授擔任男排主教練。目前教練員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配齊配強班主任4人,副教授1人,博士2人,教工黨支部書記1人,1人獲評本年度學校十佳班主任。新遴選研究生導師4人,拓展“體育+”培養方向,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強化學生工作研究與實踐,1人獲學校第六屆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二等獎。主持2020年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項,獲2020年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學工專項)立項。獲評學校2019年度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成果獎暨輔導員優秀工作案例。

二、堅持全員育人,打造過硬隊伍

部領導班子堅持給學生講黨課、深入訓練場與教練學生溝通,掌握學生訓練思想動態。召開班主任工作交流會,加強對學生學業引導。召開學生學訓工作例會,部領導、輔導員、教練員、教學祕書定期溝通學生學訓情況。強化“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導師在育人、科研、體育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發揮。部機關、場館中心積極改善學訓條件,提供優秀保障,實現管理服務育人。“四維一體”學生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全員育人氛圍,全面實現思想引領、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三、聚力三爭建設,創造一流成績

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男排衞冕全國冠軍,並實現北方賽區四連冠;沙灘排球保持全國領先;乒乓球獲全國男雙冠軍、女雙亞軍、女團季軍,創造我校乒乓球項目歷史記錄;男籃獲突破,首次登上全國總決賽賽場;田徑保持穩定,獲中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兩枚銅牌。成績的取得,是以邸指導為首的教練員敬業奉獻、帶過硬隊伍的辛勤付出;是部領導積極爭取省市體育局、學校各部門為運動隊發展提供保障的各項努力;是全校師生的殷切期盼和鼓勵所提供的源源不斷動力。

體育教學部將繼續發揮“四維一體”學生工作優勢,聚力三爭建設,強化學訓作風,打造一流隊伍,取得一流成績,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體育力量。【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