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態環境局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概述】

生態環境局工作總結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期待傍晚”為你整理了這篇生態環境局工作總結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生態環境局工作總結

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執行《關於全市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等重要文件,克服前所未有的艱難曲折,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領跑全省,為“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點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成立了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工作專班,緊盯重點斷面水質、主要支流整治、飲用水源保護。我市地表水省考斷面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全國第九(4月、12月第二),9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其中新豐江水庫、東江干流監測斷面水質分別保持Ⅰ類和Ⅱ類,地下水水質達到考核要求,實現了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二)大氣環境質量躍升為全省第一。成立了大氣攻堅工作專班和專家諮詢組,完成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編,劃定了“黑煙車”禁行區,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10台,完成72家重點企業銷號式整治、15家市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治理,減排VOCs 5460.54噸,按期完成“十三五”減排任務。空氣質量優良率(AQI)為98.9%、在全省排名第一;6項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2.5濃度均值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達到世衞組織第二階段標準,PM10、NO2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9%、13.6%;空氣污染天數同比減少4天。

(三)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安全。完成148家重點行業企業和8個工業園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大尖山鉛鋅礦整治、龍川歷史遺留稀土礦區周邊受污染耕地治理,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基本建成。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省下達的不低於90%目標要求,醫療廢物、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分別達99%以上和100%。初步核算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5.98%,預計能完成“十三五”重金屬減排任務。

(四)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持續推進。累計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269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紮實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調整、禁養區邊界矢量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養殖和種植污染治理工作達到省要求。督促完成楓樹壩省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拆除養殖網箱59.7萬平方米;歷年“綠盾”行動發現的17處疑似違法違規點均已完成整改。

(五)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有序完成。建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分析研判機制,實行半月一分析、半月一通報、半月一幫扶指導工作機制。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的603宗案件全部辦結;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整改9項任務和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固體廢物環境問題專項督察整改20項任務已全面完成;省級環保督察整改32項任務中,29項已完成,剩餘3項正在全力推進。省廳粵北監察專員辦移交的14項問題中,10項已完成整改,2項基本完成,2項正在整改。

(六)全市生態環境總體安全。依法開展25項專項執法行動,檢查企業3594家次,下達處罰決定書51宗,責令整改企業225家。密切監控七寨垃圾填埋場滲透液滿溢風險,舉行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簽訂了韓江流域污染聯防聯控協議,共辦理信訪案件2112件,“鄰避”問題中2個已銷賬、3個處於穩控狀態。《河源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已提請市人大審議。辦理建議提案7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宗,全體幹部職工學法考試優秀率達100%。完成實驗室升級改造等項目和6個省考水站建設,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大幅提升。落實告知承諾、環評容缺、環評豁免等政策,執行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主動上門為企業紓困解難,實現排污許可全覆蓋。我局在48個市直單位政務服務“好差評”中排名第三。完成18家重點企業清潔生產驗收,12家控排企業碳配額履約率為100%,初步核證減排3491噸二氧化碳當量,我市被列為全省6個碳普惠制試點城市之一,預計可完成“十三五”污染減排和碳強度下降目標任務。完成“三線一單”階段性成果,積極組織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東江流域省內生態補償試點政策落地實施,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專項資金支出率達到省要求。

(八)“二污普”和疫情防控工作成績突出。我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獲全省“優秀”;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我局“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集體”稱號,授予我局3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個人”稱號。加強疫情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監管和環境監測,做好生態環境系統內部疫情防控,動員72名黨員幹部職工投身社區疫情防控一線,6人被評為“河源市優秀抗疫志願者”,局黨團員志願者服務隊被評為“河源市優秀抗疫志願服務組織”。

(九)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在各級新聞媒體發稿980篇次,在“河源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刊發宣傳稿件1090篇。主動公開各類生態環境政務信息600多條,印製7.5萬份宣傳資料分發到中國小校。推動東源縣下屯村成功創建省級環境教育基地,開展主題宣傳活動10多項、環保志願服務活動55次。

(十)生態環境能力建設成效明顯。成立了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印發了垂改方案、各分局“三定”規定,各分局執法大隊、廣東省河源生態環境監測站正式掛牌,接通了生態環境專網,建成了高清視頻會議系統、環保大樓無線WIFI網絡。紮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持續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大力開展模範機關創建、談心談話活動,認真落實第一議題、三會一課等制度,積極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充分支持和依靠紀檢監察組,持續抓好廉政風險防控,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紮實開展作風整頓月活動,本局會議費、公務用車購置費和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會議和文件均同比減少,無違規使用公車、超標使用辦公用房等情況,未發生違法違紀、失泄密事件和安全事故。圓滿完成了脱貧攻堅任務。

二、存在問題

雖然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但也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

(一)水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大。受畜禽養殖、桉樹種植、農業面源、生活污染等影響,局部水環境保護壓力較大,主要呈現氮磷污染特徵。

(二)大氣污染管控不容鬆懈。空氣環境質量易受乾旱少雨天氣、污染物遠距離傳輸、三面環山不利地形等客觀因素影響,同時我市機動車尾氣、露天焚燒、工地揚塵等污染未得到徹底管控,O3濃度不降反升。

(三)個別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效果不佳。建築垃圾消納場、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建設和非法稀土礦點整治修復進度較慢。

三、2021年重點工作

2021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開好局、起好步,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環境核心競爭力,全力建設一江清水、青山翠嶺、空氣常新的美麗河源。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完成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啟動新豐江水庫及入庫支流總氮控制系列工作,推進新豐江水庫污染防治與應急遙感監測系統項目、東江飲用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設,持續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地表水省考斷面綜合指數保持全省第一。推進機動車等移動源污染防控,強化工業爐窯分級管控和VOCs整治,精細化管控揚塵、露天焚燒等面源污染,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三。嚴格落實土壤分類分區精準管控,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聯合監管,抓好土壤污染與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確保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和地下水水質達標。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持續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守住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

(二)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緊緊圍繞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編制2020年度温室氣體排放清單,開展碳排放達峯和低碳發展戰略路徑、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實施路徑研究,開發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項目,努力降低碳排放強度。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倒逼企業低碳發展。科學謀劃“十四五”減排重點項目清單,落實工程、結構、監管和源頭減排措施,確保完成污染減排任務。

(三)依法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鞏固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成果,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新一輪生態環境督察。嚴格落實全過程監管,推進固定污染源“一證式”監管,聚焦重點行業、企業、流域和區域環境管理,加強疫情醫療廢物、醫療廢水監管,繼續實施危險廢物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着力查處羣眾投訴反映強烈、生態破壞或環境污染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督促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強化“鄰避”問題摸底排查化解,及時妥善調處生態環境信訪問題,防控生態環境領域安全風險。

(四)推進綠色生態融合發展。啟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編制,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細化完善“三線一單”成果。積極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執法與服務深度融合,跟蹤服務好省市重點項目,落實“六保”“六穩”工作,不斷提升生態環保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深度、廣度和精度。積極拓展生態環境保護資金來源,落實東江流域省內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加強市級項目庫管理,統籌提升資金分配和支出效率。堅持以生態為“本”,協力做好“六水”“六林”文章,大力推進“融灣”“融深”,持續壯大綠色發展動能。

(五)營造良好環保社會氛圍。加強與新聞媒體深度合作,保持生態環境常態化集中宣傳熱度。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台,主動把握環保輿論話語權。繼續開展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教育基地等創建工作,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深入推進環保“五進”活動,引導公眾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理念,讓宣傳工作有温度、接地氣,推動形成全民支持、全員參與、全社會行動的生態環境保護格局。

(六)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加快完成生態環境機構改革收尾工作,完善市、縣、鎮三級生態環境管理機制,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能力建設,完成生態環境智慧雲平台建設。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兩個維護”作為政治建設的根本原則和首要任務,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持之以恆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繼續推進模範黨支部創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1年2月5日

Tags:生態環境